



所屬成套資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原卷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專題15三條特殊光線作圖(原卷版+解析) 試卷 0 次下載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專題16探究實驗: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原卷版+解析) 試卷 0 次下載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專題17質(zhì)量的測量(原卷版+解析) 試卷 0 次下載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專題18密度相關(guān)計算(原卷版+解析) 試卷 1 次下載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專題19密度與社會生活(原卷版+解析) 試卷 0 次下載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專題20實驗探究:測量物質(zhì)的密度(原卷版+解析)
展開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人教版) 專題20 實驗探究:測量物質(zhì)的密度 1.(2022?宿遷模擬)某同學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一小石塊的密度,如圖甲是調(diào)節(jié)橫梁時指針靜止時的情形,圖乙和圖丙分別是正確測量石塊質(zhì)量和體積時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應將左邊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右邊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使指針對準中央刻度線 B.乙圖中測石塊質(zhì)量時,天平的讀數(shù)是71.7g C.由丙圖可知小石塊的體積是80cm3 D.根據(jù)圖乙、丙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石塊的密度是3.57×103kg/m3 2.(2022?無錫期中)小明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鹽水的密度,部分操作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量筒中液體的體積是40cm3 B.鹽水的密度是1.16×103kg/m3 C.按照乙、甲、丙的順序?qū)嶒?,會使測量結(jié)果偏大 D.按照甲、丙、乙順序操作,如果盤中5g砝碼因磨損質(zhì)量變小,則測得鹽水密度偏大 3.(2022?成都模擬)下列測量方案中,合理的有( ?。?A.測小鐵塊密度:用天平測質(zhì)量后,再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測體積 B.測小磚塊密度:用天平測質(zhì)量后,再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測體積 C.測小木塊密度:用天平測質(zhì)量后,再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測體積 D.測比賽用鉛球密度:用天平測質(zhì)量后,再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測體積 4.(2022?南京期末)小明測量小石塊的密度,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此時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diào)節(jié)小明接著用天平測出小石塊的質(zhì)量,測量結(jié)果如圖乙所示,則小石塊質(zhì)量為 g,用排水法測得小石塊的體積為30cm3,則小石塊的密度為 g/cm3。若小明先測小石塊體積再測量質(zhì)量,則所測得的小石塊密度 ?。ㄟx填“偏大”或“偏小”)。 5.(2022?武漢模擬)小明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鹽水的密度,部分操作過程如圖所示,則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應是 ?。ㄟx填“ABC”或“BCA”),量筒中鹽水的質(zhì)量是 g,鹽水的密度是 kg/m3。 6.(2022?重慶模擬)老師講了“密度”這節(jié)知識后,小明和小楠對他們都喜歡吃的柑橘的密度感興趣了,他們拿出一個柑橘,決定想辦法測出它的密度。 (1)將托盤天平放在 桌面上,將標尺上的游碼移到零刻度處,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cè),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端調(diào)節(jié),直到指針指向分度盤的中央。 (2)小楠用天平測量柑橘的質(zhì)量,右盤中的砝碼和標尺上的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則柑橘的質(zhì)量是 g,若小楠再將柑橘浸沒在水中測得它的體積為230cm3,則柑橘的密度為 kg/m3。 (3)如果小楠做實驗時,是先將柑橘浸沒在水中測出柑橘的體積,再用天平測出柑橘的質(zhì)量,則這樣測得的柑橘密度比真實值 (選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 。 (4)實驗完成后,小明問小楠是如何測出柑橘體積的,于是小楠將柑橘擦干凈,又取出小燒杯、量筒、溢水杯和牙簽等。小楠先將溢水杯裝滿水,接著小楠的做法是: 。 (5)小明在思考,小楠的做法也存在不妥之處,你認為不妥之處是: 。 7.(2022?天津模擬)小紅想測量一小金屬塊的密度,她在實驗室里找到了一架天平,但沒有砝碼,除此之外還有如下器材:兩個質(zhì)量相近的燒杯、量筒、細線、滴管和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請利用上述器材幫她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比較精確地測量金屬塊的密度。 要求: (1)寫出主要實驗步驟及所需測量的物理量; (2)寫出金屬塊密度的數(shù)學表達式(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 8.(2022?大連模擬)同學們在實驗室里測某種礦石的密度,選用天平、量筒、細線、燒杯和水、實驗操作如下: A.用天平測出礦石質(zhì)量; B.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并記下水的體積; C.將礦石用細線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記下總體積。 (1)調(diào)節(jié)天平時,指針位置如圖(a)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diào)(選填“左”、“右”)。 (2)用調(diào)好的天平稱礦石的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b)所示,礦石的質(zhì)量m= kg。 (3)量筒量出礦石的體積如圖(c)所示,則礦石的密度ρ= kg/m3。 (4)若不用量筒,借助一個溢水杯和一個小燒杯完成上述實驗,請將如下實驗步驟補充完整,并用字母表示出測量的物理量。 ①測出空小燒杯的質(zhì)量m1; ②將溢水杯裝滿水,將礦石浸沒在溢水杯中; ③ ??; ④已知礦石的質(zhì)量是m0,水的密度是ρ水; ⑤用上述方法測出礦石密度ρ礦石= ?。ㄓ靡阎亢蜏y量量表示) ⑥整理器材時,該同學發(fā)現(xiàn)溢水杯的溢水口有少量水殘留,則該同學測出的礦石密度比真實值 ?。ㄟx填“偏大”、“偏小”)。 9.(2021?遂寧期末)小池是一名天文愛好者,他淘到一小塊“隕石”但真?zhèn)坞y以辨別。閱讀資料后知隕石密度一般大于3g/cm3,于是小池對這塊“隕石”的密度進行了測量,來初步鑒別真?zhèn)巍y量過程如圖所示。 (1)他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碼撥到零刻度線,調(diào)節(jié) 使天平平衡,然后將“隕石”放在左盤中,在右盤中增減砝碼當加入最小砝碼時,發(fā)現(xiàn)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他接下來的第一步操作應該是 ; A.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B.撥動游碼C.取下最小砝碼 (2)天平平衡后,砝碼質(zhì)量和游碼對應刻度如圖乙,則“隕石”的質(zhì)量m0為 g; (3)將“隕石”(隕石不吸水)緩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圖丙所示,則隕石的體積為 。小池測出“隕石”的密度ρ= kg/m3; (4)若實驗過程中,小池不小心將量筒打碎了,經(jīng)過思考,他采取了以下步驟測量“隕石”的體積(如圖丁):①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1。 ②如圖丁A所示,燒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細線系住小石塊輕輕放入燒杯中,使小石塊浸沒在水中,在燒杯壁上記下水面位置。 ③將小石塊從水中取出后,向燒杯中緩慢加水至標記處,再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2。則“隕石”的密度為 (用字母m0、m1、m2、ρ水表示),這樣密度測量值比真實值 ?。ㄟx填“偏大”、“偏小”或“準確”)。 10.(2022?重慶模擬)某中學環(huán)保小組在長江邊取適量江水樣品,分別進行了江水密度的測量: (1)小薇把樣品帶回學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實驗: ①將天平放在 臺上,把游碼移到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在分度盤的左側(cè),要使橫梁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ㄟx填“右”或“左”)調(diào),直至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30g,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江水樣品,測出燒杯和江水的總質(zhì)量如圖甲所示,則燒杯中江水的質(zhì)量為 g,將燒杯中的江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江水的體積如圖乙所示,則江水的密度為 g/cm3。 ③小薇用這種方法測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實值 (選填“偏大”或“偏小”)。 (2)小亮把樣品帶回家,用家里的一臺電子秤(如圖丙所示)和沒喝完的半瓶純凈水,做了如下實驗: ①用電子秤測出半瓶純凈水的總質(zhì)量為m1,并用筆在瓶身水面位置標記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來澆花,然后吹干,用電子秤測出空瓶的質(zhì)量為m2; 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與 相平,再用電子秤測出瓶的總質(zhì)量為m3; ④則江水的密度表達式ρ= ?。儍羲拿芏扔忙阉硎荆?; ⑤小亮測算江水的體積使用了下列3種物理方法中的 A.控制變量法 B.等量代替法 C.類比法。 11.(2022?北京期中)小明同學想測量醬油的密度,他找來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實驗: (1)小明取來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發(fā)現(xiàn)分度盤如圖甲所示,他應先將平衡螺母向 移動; (2)向量筒中倒入適量的醬油,醬油的體積如圖乙所示,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15.4g,將量筒中的醬油全部倒入燒杯中,測出燒杯和醬油的總質(zhì)量如圖丙所示為 g,則醬油的密度為 kg/m3。此法測出的醬油密度與真實值相比 ?。ㄟx填“偏大”“偏小”“不變”); (3)實驗結(jié)束后,小明又想到另一種方法測量醬油的密度,他添加了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和適量的水,實驗步驟如下: ①調(diào)好天平,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m0; ②將一個燒杯 ,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醬油的總質(zhì)量為m1; ③用另一個相同的燒杯 ,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m2; ④則醬油的密度表達式ρ= ?。ㄒ阎拿芏葹棣阉?。 12.(2022?無錫模擬)小紅利用托盤天平(最大測量值200g。分度值0.2g)、量筒、水(ρ水=1.0×103kg/m3)、食鹽,燒杯、白紙、滴管、勺子等器材配置鹽水,步驟如下: (1)調(diào)節(jié)天平時,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若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cè),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diào)節(jié),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 (2)為稱量出2g鹽,小紅先將一張白紙放在天平左盤上,僅移動游碼,天平再次平衡時,游碼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則白紙的質(zhì)量為 g;接下來,應該先將游碼移至 g處,再用勺子向左盤的白紙上逐漸加鹽,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3)用量筒量取50mL的水,并全部倒入燒杯中,再將2g鹽全部倒入燒杯中(假設加鹽后燒杯中水的體積不變),則小紅所配置的鹽水密度為 g/cm3。 (4)小紅發(fā)現(xiàn)可以用實驗中的天平和燒杯制作“密度計”。她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50g。然后在燒杯中加水,使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100g,并在水面位置處做好標記,如圖乙所示。測量液體密度時,將待測液體加至“標記”處,用天平稱量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m。為方便使用該“密度計“,小紅做了如下的使用說明: ①圖丙中橫坐標表示m,縱坐標表示待測液體密度ρ.請在圖丙的坐標系中畫出ρ﹣m圖象,并在坐標軸上標出ρ的最大值。 ②理論上,該“密度計”可以鑒別密度差異不小于 g/cm3的液體。 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人教版) 專題20 實驗探究:測量物質(zhì)的密度 1.(2022?宿遷模擬)某同學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一小石塊的密度,如圖甲是調(diào)節(jié)橫梁時指針靜止時的情形,圖乙和圖丙分別是正確測量石塊質(zhì)量和體積時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應將左邊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右邊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使指針對準中央刻度線 B.乙圖中測石塊質(zhì)量時,天平的讀數(shù)是71.7g C.由丙圖可知小石塊的體積是80cm3 D.根據(jù)圖乙、丙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石塊的密度是3.57×103kg/m3 解:A、指針偏向分度盤左側(cè),應向右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直至指針指在中央刻度線,故A錯誤; B、由圖乙可知,天平的分度值為0.2g,砝碼質(zhì)量為70g,游碼對應的刻度值為1.4g,所以石塊的質(zhì)量m=71.4g,故B錯誤; C、由丙圖可知,石塊的體積V=80mL﹣60mL=20mL=20cm3,故C錯誤; D、石塊的密度ρ==3.57g/cm3=3.57×103kg/m3,故D正確。 答案:D。 2.(2022?無錫期中)小明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鹽水的密度,部分操作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量筒中液體的體積是40cm3 B.鹽水的密度是1.16×103kg/m3 C.按照乙、甲、丙的順序?qū)嶒?,會使測量結(jié)果偏大 D.按照甲、丙、乙順序操作,如果盤中5g砝碼因磨損質(zhì)量變小,則測得鹽水密度偏大 解:A.量筒的分度值為2mL,量筒中鹽水的體積為40mL,即40cm3,故A正確; B.燒杯和鹽水的總質(zhì)量為:m1=50g+20g+10g+2.4g=82.4g, 剩余鹽水的質(zhì)量為:m2=20g+10g+5g+1.0g=36.0g, 量筒中鹽水的質(zhì)量為:m=m1﹣m2=82.4g﹣36.0g=46.4g, 根據(jù)密度的計算公式可得,鹽水的密度為:ρ===1.16g/cm3=1.16×103kg/m3,故B正確; C、如果按照乙甲丙的順序?qū)嶒?,會有一部分水附著在燒杯壁上,倒入量筒中的鹽水比實際偏小,根據(jù)密度公式可以判斷,密度偏大,故C正確; D、如果盤中5g砝碼磨損,則砝碼的質(zhì)量比實際偏小,所以當右盤放置磨損砝碼時,稱得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zhì)量要比實際質(zhì)量偏大,則兩次質(zhì)量測量之差偏小,根據(jù)密度公式可知測得鹽水密度偏小,故D錯誤。 答案:D。 3.(2022?成都模擬)下列測量方案中,合理的有( ) A.測小鐵塊密度:用天平測質(zhì)量后,再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測體積 B.測小磚塊密度:用天平測質(zhì)量后,再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測體積 C.測小木塊密度:用天平測質(zhì)量后,再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測體積 D.測比賽用鉛球密度:用天平測質(zhì)量后,再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測體積 解:A、測小鐵塊密度:用天平測質(zhì)量后,再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測體積,測量過程沒有問題,故A合理; B、測小磚塊密度:用天平測質(zhì)量后,再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測體積,磚塊吸水,導致測量體積偏小,故B不合理; C、測小木塊密度:用天平測質(zhì)量后,由于小木塊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漂浮在水面上,無法直接用量筒測量小木塊體積,故C不合理; D、測比賽用鉛球密度:用天平測質(zhì)量會超過天平最大測量值,無法測量,用排水法測體積,沒有合適的量筒,故D不合理; 答案:A。 4.(2022?南京期末)小明測量小石塊的密度,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此時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 左 調(diào)節(jié)小明接著用天平測出小石塊的質(zhì)量,測量結(jié)果如圖乙所示,則小石塊質(zhì)量為 72.6 g,用排水法測得小石塊的體積為30cm3,則小石塊的密度為 2.42 g/cm3。若小明先測小石塊體積再測量質(zhì)量,則所測得的小石塊密度 偏大?。ㄟx填“偏大”或“偏小”)。 解:(1)由圖甲可知,現(xiàn)在指針向右偏,說明右邊較重,故應將平衡螺母左調(diào); 由圖乙可知,天平標尺的分度值為0.2g,砝碼的質(zhì)量有50g、20g各一個,游碼所對的刻度值為2.6g,則小石塊的質(zhì)量為:m=50g+20g+2.6g=72.6g; (2)小石塊的密度為:ρ===2.42g/cm3; (3)若小明先測小石塊體積再測量質(zhì)量,把小石塊從水中取出時,小石塊會沾水,導致所測小石塊的質(zhì)量偏大,根據(jù)ρ=可知,所測得的小石塊密度會偏大。 答案:左;72.6;2.424;偏大。 5.(2022?武漢模擬)小明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鹽水的密度,部分操作過程如圖所示,則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應是 BCA?。ㄟx填“ABC”或“BCA”),量筒中鹽水的質(zhì)量是 45 g,鹽水的密度是 1.125×103 kg/m3。 解:(1)若選ABC,B中的液體無法全部倒入量筒中,燒杯內(nèi)壁存在液體的殘留從而導致實驗誤差較大;若選BCA,先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zhì)量,再測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zhì)量,那么總質(zhì)量減去剩余的質(zhì)量,即為倒出的鹽水的質(zhì)量,倒出的體積已經(jīng)根據(jù)量筒測量,這樣誤差較小,故選BCA; (2)由甲圖可知,燒杯的質(zhì)量為m1=20g+10g+5g+1.4g=36.4g, 由乙圖可知,燒杯和鹽水的總質(zhì)量為m2=50g+20g+10g+1.4g=81.4g, 量筒中鹽水的質(zhì)量為:m=m2﹣m1=81.4g﹣36.4g=45g; 由丙圖可知,量筒中鹽水的體積為:V=40mL=40cm3, 鹽水的密度是:ρ===1.125g/cm3=1.125×103kg/m3。 答案:(1)BCA;(2)45;1.125×103。 6.(2022?重慶模擬)老師講了“密度”這節(jié)知識后,小明和小楠對他們都喜歡吃的柑橘的密度感興趣了,他們拿出一個柑橘,決定想辦法測出它的密度。 (1)將托盤天平放在 水平 桌面上,將標尺上的游碼移到零刻度處,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cè),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左 (選填“左”或“右”)端調(diào)節(jié),直到指針指向分度盤的中央。 (2)小楠用天平測量柑橘的質(zhì)量,右盤中的砝碼和標尺上的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則柑橘的質(zhì)量是 220.8 g,若小楠再將柑橘浸沒在水中測得它的體積為230cm3,則柑橘的密度為 0.96×103 kg/m3。 (3)如果小楠做實驗時,是先將柑橘浸沒在水中測出柑橘的體積,再用天平測出柑橘的質(zhì)量,則這樣測得的柑橘密度比真實值 偏大 (選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 柑橘表面沾有水 。 (4)實驗完成后,小明問小楠是如何測出柑橘體積的,于是小楠將柑橘擦干凈,又取出小燒杯、量筒、溢水杯和牙簽等。小楠先將溢水杯裝滿水,接著小楠的做法是: 將小燒杯放在溢水口處,小楠借助牙簽使這個柑橘浸沒在溢水杯中,當溢水杯停止排水后,用量筒測出小燒杯中水的體積即可測得柑橘的體積 。 (5)小明在思考,小楠的做法也存在不妥之處,你認為不妥之處是: 量筒所測水的體積偏小,這樣測得的密度比真實值偏大 。 解:(1)使用托盤天平時應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調(diào)平時,指針偏右,即需向左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直到使得指針指到分度盤的中線處或指針左右擺動的幅度相同為止。 (2)柑橘的質(zhì)量m=220g+0.8g=220.8g; 柑橘的密度:ρ===0.96g/cm3=0.96×103kg/m3 (3)如果小楠做實驗時,是先將柑橘浸沒在水中測出柑橘的體積,再用天平測出柑橘的質(zhì)量,這樣柑橘上會沾有水,導致柑橘的質(zhì)量變大,根據(jù)ρ=,體積準確時,質(zhì)量偏大,測出的密度偏大。 (4)將小燒杯放在溢水口處,小楠借助牙簽使這個柑橘浸沒在溢水杯中,當溢水杯停止排水后,用量筒測出水燒杯中水的體積即可測得柑橘的體積; (5)用量筒測出小燒杯中水的體積時,小燒杯中水不可能完全倒入量筒中,杯壁有少量殘留,量筒所測水的體積偏小,這樣測得的密度比真實值偏大。 答案: (1)水平;左; (2)220.8;0.96×103; (3)偏大;柑橘上會沾有水; (4)將小燒杯放在溢水口處,小楠借助牙簽使這個柑橘浸沒在溢水杯中,當溢水杯停止排水后,用量筒測出小燒杯中水的體積即可測得柑橘的體積; (5)量筒所測水的體積偏小,這樣測得的密度比真實值偏大。 7.(2022?天津模擬)小紅想測量一小金屬塊的密度,她在實驗室里找到了一架天平,但沒有砝碼,除此之外還有如下器材:兩個質(zhì)量相近的燒杯、量筒、細線、滴管和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請利用上述器材幫她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比較精確地測量金屬塊的密度。 要求: (1)寫出主要實驗步驟及所需測量的物理量; (2)寫出金屬塊密度的數(shù)學表達式(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 答:(1)主要實驗步驟及所需測量的物理量: ①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 ②將兩燒杯分別放在天平的兩個盤中,并用滴管向質(zhì)量較小的燒杯中加水,使天平再次平衡; ③用細線系住金屬塊,放入質(zhì)量較大的燒杯中,向量筒中加入適量水,記下體積V1;再將量筒中的水加入質(zhì)量較小的燒杯中,直到天平平衡,記下此時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V2; ④向量筒再加入適量水,記下體積V3,將金屬塊完全浸沒在量筒的水中,記下體積V4; (2)由ρ=得,m=ρV,金屬塊和水的質(zhì)量相等: 則ρ金屬塊(V4﹣V3)=ρ水(V1﹣V2), 則ρ金屬塊=ρ水。 8.(2022?大連模擬)同學們在實驗室里測某種礦石的密度,選用天平、量筒、細線、燒杯和水、實驗操作如下: A.用天平測出礦石質(zhì)量; B.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并記下水的體積; C.將礦石用細線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記下總體積。 (1)調(diào)節(jié)天平時,指針位置如圖(a)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 左 調(diào)(選填“左”、“右”)。 (2)用調(diào)好的天平稱礦石的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b)所示,礦石的質(zhì)量m= 0.062 kg。 (3)量筒量出礦石的體積如圖(c)所示,則礦石的密度ρ= 2.6×103 kg/m3。 (4)若不用量筒,借助一個溢水杯和一個小燒杯完成上述實驗,請將如下實驗步驟補充完整,并用字母表示出測量的物理量。 ①測出空小燒杯的質(zhì)量m1; ②將溢水杯裝滿水,將礦石浸沒在溢水杯中; ③ 稱出溢出的水和小燒杯的總質(zhì)量m2??; ④已知礦石的質(zhì)量是m0,水的密度是ρ水; ⑤用上述方法測出礦石密度ρ礦石= ?。ㄓ靡阎亢蜏y量量表示) ⑥整理器材時,該同學發(fā)現(xiàn)溢水杯的溢水口有少量水殘留,則該同學測出的礦石密度比真實值 偏大 (選填“偏大”、“偏小”)。 解:(1)指針指向分度盤的右側(cè),說明天平的右端下沉,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 (2)小礦石的質(zhì)量:m石=50g+10g+2g=62g=0.062kg, (3)小礦石的體積:V石=80mL﹣60mL=20mL=20cm3, 小礦石的密度:; (4)③稱出溢出的水和小燒杯的總質(zhì)量m2; ⑤礦石的體積:, 礦石密度。 ⑥溢水口有少量水殘留使測得的礦石的體積偏小,由可知,測得的密度值偏大。 答案:(1)左;(2)0.062;(3)2.6×103;(4)③稱出溢出的水和小燒杯的總質(zhì)量m2;⑤;⑥偏大。 9.(2021?遂寧期末)小池是一名天文愛好者,他淘到一小塊“隕石”但真?zhèn)坞y以辨別。閱讀資料后知隕石密度一般大于3g/cm3,于是小池對這塊“隕石”的密度進行了測量,來初步鑒別真?zhèn)?。測量過程如圖所示。 (1)他把天平放在 水平 桌面上,游碼撥到零刻度線,調(diào)節(jié) 平衡螺母 使天平平衡,然后將“隕石”放在左盤中,在右盤中增減砝碼當加入最小砝碼時,發(fā)現(xiàn)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他接下來的第一步操作應該是 C??; A.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B.撥動游碼C.取下最小砝碼 (2)天平平衡后,砝碼質(zhì)量和游碼對應刻度如圖乙,則“隕石”的質(zhì)量m0為 62 g; (3)將“隕石”(隕石不吸水)緩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圖丙所示,則隕石的體積為 20cm3 。小池測出“隕石”的密度ρ= 3.1×103 kg/m3; (4)若實驗過程中,小池不小心將量筒打碎了,經(jīng)過思考,他采取了以下步驟測量“隕石”的體積(如圖丁):①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1。 ②如圖丁A所示,燒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細線系住小石塊輕輕放入燒杯中,使小石塊浸沒在水中,在燒杯壁上記下水面位置。 ③將小石塊從水中取出后,向燒杯中緩慢加水至標記處,再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2。則“隕石”的密度為 ?。ㄓ米帜竚0、m1、m2、ρ水表示),這樣密度測量值比真實值 準確 (選填“偏大”、“偏小”或“準確”)。 解:(1)使用天平之前,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然后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橫梁平衡; 當把砝碼盒中最小的砝碼放入右盤后,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cè),說明放的砝碼多了,故應該把天平右盤的最小的砝碼拿走,并向右移游碼直至橫梁重新平衡,故他接下來的第一步操作應該是:C.取下最小砝碼; (2)由圖乙可知,標尺的分度值為0.2g,砝碼的質(zhì)量為50g、10g,游碼所對的刻度值為2g,則 “隕石”的質(zhì)量為:m0=50g+10g+2g=62g; (3)量筒中水的體積V1為40mL,由圖丙可知,“隕石”浸沒在水中時的總體積V2為60mL,則 “隕石”的體積為:V=V2﹣V1=60mL﹣40mL=20mL=20cm3; 該“隕石”的密度為:ρ===3.1g/cm3=3.1×103kg/m3; (4)加入水的質(zhì)量為:m水=m2﹣m1, 加入水的體積為:V水==, “隕石”的體積為:V=V水=, “隕石”的密度為:ρ===; 實驗步驟是:①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1。 ②如圖丁A所示,燒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細線系住小石塊輕輕放入燒杯中,使小石塊浸沒在水中,在燒杯壁上記下水面位置。 ③將小石塊從水中取出后,向燒杯中緩慢加水至標記處,再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2。 “隕石”的質(zhì)量是直接測量出來的,體積的測量利用了等效替代法,由于往水中放“隕石”之前先測量了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1,后來又加水至標記處,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2,則多出的那一部分水的體積與“隕石”的體積是相等的,計算出的體積是比較準確的,所以測量出的密度值也是比較準確的。 答案:(1)水平;平衡螺母;C;(2)62;(3)20cm3;3.1×103;(4);準確。 10.(2022?重慶模擬)某中學環(huán)保小組在長江邊取適量江水樣品,分別進行了江水密度的測量: (1)小薇把樣品帶回學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實驗: ①將天平放在 水平 臺上,把游碼移到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在分度盤的左側(cè),要使橫梁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右?。ㄟx填“右”或“左”)調(diào),直至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30g,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江水樣品,測出燒杯和江水的總質(zhì)量如圖甲所示,則燒杯中江水的質(zhì)量為 39.6 g,將燒杯中的江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江水的體積如圖乙所示,則江水的密度為 1.04 g/cm3。 ③小薇用這種方法測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實值 偏大 (選填“偏大”或“偏小”)。 (2)小亮把樣品帶回家,用家里的一臺電子秤(如圖丙所示)和沒喝完的半瓶純凈水,做了如下實驗: ①用電子秤測出半瓶純凈水的總質(zhì)量為m1,并用筆在瓶身水面位置標記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來澆花,然后吹干,用電子秤測出空瓶的質(zhì)量為m2; 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與 標記A處 相平,再用電子秤測出瓶的總質(zhì)量為m3; ④則江水的密度表達式ρ= ; (純凈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⑤小亮測算江水的體積使用了下列3種物理方法中的 B A.控制變量法 B.等量代替法 C.類比法。 解:(1)①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將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若發(fā)現(xiàn)指針在分度盤中央的左側(cè),要使橫梁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 ②在測量時,應將被測物體放在左盤中,向右盤中加減砝碼;在甲圖中,標尺的分度值是0.2g,故此時燒杯和液體的質(zhì)量是m=50g+10g+5g+4.6g=69.6g;故江水的質(zhì)量是:69.6g﹣30g=39.6g; 所以江水的密度是:ρ===1.04g/cm3 ③小薇用這種方法測量時,江水的質(zhì)量是準確的,但是測量江水的體積時,由于燒杯中的水不能全部倒出,所以測得江水的體積偏小,故據(jù)ρ=可知,測得密度偏大; (2)據(jù)上面的分析可知,此題是通過計算水的體積而得出江水的體積,即 ①用電子秤測出半瓶純凈水的總質(zhì)量為m1,并用筆在瓶身38ml水面位置標記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來澆花,然后吹干,用電子秤測出空瓶的質(zhì)量為m2;故此時的水的質(zhì)量是:m=m1﹣m2;故水的體積是:v==; 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與標記A處相平,再用電子秤測出瓶的總質(zhì)量為m3; 故此時江水的質(zhì)量是:m′=m3﹣m2 ④則江水的密度表達式ρ===; ⑤此方法中,將江水的體積轉(zhuǎn)換為水的體積,即轉(zhuǎn)換法,故選B。 答案:(1)①水平;右;②39.6;1.04;③偏大;(2)③標記A處;④;⑤B。 11.(2022?北京期中)小明同學想測量醬油的密度,他找來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實驗: (1)小明取來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發(fā)現(xiàn)分度盤如圖甲所示,他應先將平衡螺母向 右 移動; (2)向量筒中倒入適量的醬油,醬油的體積如圖乙所示,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15.4g,將量筒中的醬油全部倒入燒杯中,測出燒杯和醬油的總質(zhì)量如圖丙所示為 81.4 g,則醬油的密度為 1.09×103 kg/m3。此法測出的醬油密度與真實值相比 偏小?。ㄟx填“偏大”“偏小”“不變”); (3)實驗結(jié)束后,小明又想到另一種方法測量醬油的密度,他添加了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和適量的水,實驗步驟如下: ①調(diào)好天平,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m0; ②將一個燒杯 裝滿醬油 ,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醬油的總質(zhì)量為m1; ③用另一個相同的燒杯 裝滿水 ,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m2; ④則醬油的密度表達式ρ= ?ρ水?。ㄒ阎拿芏葹棣阉?。 解:(1)由圖甲可知,天平指針向左偏,故向右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 (2)①由圖丙可知,燒杯和醬油的總質(zhì)量為50g+20g+10g+1.4g=81.4g; ②醬油的質(zhì)量m=81.4g﹣15.4g=66g,由圖乙可知醬油的體積V=60mL=60cm3,醬油的密度==1.1×103kg/m3; ③將量筒中的醬油全部倒入燒杯時,量筒中會殘留部分醬油,導致醬油質(zhì)量的測量值偏小,由=可知,醬油的密度偏??; (3)②由實驗步驟可知,應將燒杯中裝滿醬油,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醬油的總質(zhì)量為m1; ③實驗中用水的體積替代醬油的體積,故用另一個相同的燒杯裝滿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m2; ④燒杯中醬油的質(zhì)量m=m1﹣m0,燒杯中水的質(zhì)量m水=m2﹣m0,醬油的體積等于水的體積即V=V水==, 醬油的密度ρ===?ρ水。 答案:(1)右;(2)81.4;1.09×103;偏??;(3)②裝滿醬油;③裝滿水;④?ρ水。 12.(2022?無錫模擬)小紅利用托盤天平(最大測量值200g。分度值0.2g)、量筒、水(ρ水=1.0×103kg/m3)、食鹽,燒杯、白紙、滴管、勺子等器材配置鹽水,步驟如下: (1)調(diào)節(jié)天平時,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若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cè),應將平衡螺母向 右 調(diào)節(jié),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 (2)為稱量出2g鹽,小紅先將一張白紙放在天平左盤上,僅移動游碼,天平再次平衡時,游碼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則白紙的質(zhì)量為 0.4 g;接下來,應該先將游碼移至 2.4 g處,再用勺子向左盤的白紙上逐漸加鹽,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3)用量筒量取50mL的水,并全部倒入燒杯中,再將2g鹽全部倒入燒杯中(假設加鹽后燒杯中水的體積不變),則小紅所配置的鹽水密度為 1.04 g/cm3。 (4)小紅發(fā)現(xiàn)可以用實驗中的天平和燒杯制作“密度計”。她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50g。然后在燒杯中加水,使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100g,并在水面位置處做好標記,如圖乙所示。測量液體密度時,將待測液體加至“標記”處,用天平稱量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m。為方便使用該“密度計“,小紅做了如下的使用說明: ①圖丙中橫坐標表示m,縱坐標表示待測液體密度ρ.請在圖丙的坐標系中畫出ρ﹣m圖象,并在坐標軸上標出ρ的最大值。 ②理論上,該“密度計”可以鑒別密度差異不小于 0.004 g/cm3的液體。 解:(1)由題意可知,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且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cè), 由“右偏左調(diào),左偏右調(diào)”的規(guī)則可知,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 (2)由甲可知,標尺的分度值為0.2g,則白紙的質(zhì)量為0.4g, 要稱量出2g鹽,可以先將游碼移至2.4g處,再用勺子向左盤的白紙上逐漸加鹽,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3)水的體積V水=50mL=50cm3,由ρ=可得,水的質(zhì)量m水=ρ水V水=1.0g/cm3×50cm3=50g, 則鹽水的質(zhì)量m鹽水=m水+m鹽=50g+2g=52g,則小紅所配置的鹽水密度ρ鹽水===1.04g/cm3; (4)①由題意可知,空燒杯的質(zhì)量m0=50g,然后在燒杯中加水,使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1=100g, 則燒杯內(nèi)水的質(zhì)量m水=m1﹣m0=100g﹣50g=50g,燒杯內(nèi)水的體積V水=50cm3, 測量液體密度時,將待測液體加至“標記”處,用天平稱量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m,則液體的體積V液=V水=50cm3, 則燒杯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m液=m﹣m0=m﹣50g,液體的密度ρ液===﹣1.0g/cm3, 所以,待測液體的密度ρ液與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m的關(guān)系為一次函數(shù), 當燒杯內(nèi)沒有液體時,m=50g,液體的密度ρ液=0g/cm3, 當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100g時,液體的密度ρ液=1.0g/cm3, 當托盤天平稱量達到最大測量值200g時,液體的密度最大,即ρ液=3.0g/cm3, 則ρ﹣m圖象如下圖所示: ②由托盤天平的分度值0.2g可知,該“密度計”可以鑒別液體質(zhì)量的差異為0.2g, 則該“密度計”可以鑒別密度差異△ρ===0.004g/cm3。 答案:(1)右;(2)0.4;2.4;(3)1.04;(4)①如上圖所示;②0.004。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