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原卷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專題01特殊方法測長度(原卷版+解析) 試卷 0 次下載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專題02參照物選擇和運動的相對性(原卷版+解析) 試卷 0 次下載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專題04實驗探究:測量平均速度(原卷版+解析) 試卷 0 次下載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專題05聲速的應用(原卷版+解析) 試卷 0 次下載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專題06聲音特性的辨別(原卷版+解析) 試卷 0 次下載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專題03運動圖像的分析與計算(原卷版+解析)
展開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人教版) 專題03 運動圖像的分析與計算 1.(2022?南昌模擬)如圖所示,是一個小球在相同時間間隔里運動情景的物理模型圖,對這個小球的運動情景描述正確的是( ?。? A.小球從高處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運動 C.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 D.小球從碗邊釋放滾下 2.(2022?菏澤模擬)一輛汽車正在平直的公路上運動,用s、v和t分別表示汽車運動的路程、速度和時間。下面四個圖像反映汽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022?衡水模擬)如圖所示,兩木塊自左向右運動,現(xiàn)用高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記錄下木塊每次曝光時的位置。已知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兩木塊運動情況在v﹣t圖象中描述正確的是( ?。? A. B. C. D. 4.(2022?南寧模擬)如圖是某汽車通過一平直公路時記錄的v﹣t圖象,甲、乙、丙、丁四個過程中,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2022?柳州模擬)如圖所示,圖甲是小車甲運動的s﹣t圖象,圖乙是小車乙運動的v﹣t圖象,由圖象可知( ?。? A.甲車速度大于乙車速度 B.甲、乙兩車都由靜止開始運動 C.甲、乙兩車都以10m/s勻速運動 D.甲、乙兩車經(jīng)過5s通過的路程都是10m 6.(2022?濰坊模擬)小華同學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車站點,他經(jīng)常騎公共自行車去上學,某一次從家到學校運動的s﹣t圖象如圖2所示,則小華從家到學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81m/s 7.(2022?瀘州模擬)甲、乙兩車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運動,其中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甲、乙兩車的位置x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t=0時刻,甲、乙兩車在同一位置 B.在0到t1時間內(nèi),甲、乙兩車的速度相等 C.在t1到t2時間內(nèi),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相等 D.在0到t2時間內(nèi),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8.(2022?湖州模擬)甲、乙兩物體運動時,路程與時間關(guān)系的s﹣t圖象如圖所示,其中甲為曲線,乙為直線,在t=5秒時兩線相交,則由圖象可知( ) A.兩物體在t=5秒時一定相遇 B.兩物體在5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體做曲線運動,乙物體做直線運動 D.甲物體做變速運動,乙物體做勻速運動 9.(2022?上海模擬)甲、乙兩車同時從P點出發(fā),沿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兩車的s﹣t圖象分別如圖(a)(b)所示。兩車先后到達距P點18米的Q處,時間差為△t,則( ?。? A.甲比乙先到達Q處,△t=12s B.甲比乙先到達Q處,△t=18s C.乙比甲先到達Q處,△t=12s D.乙比甲先到達Q處,△t=18s 10.(2022?泰安模擬)如圖,沿同一條直線向東運動的物體A、B,其運動相對同一參考點O的距離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兩物體由同一位置0點開始運動,但物體A比B遲3s才開始運動; ②t=0時刻,A在0點,B在距離0點5m處; ③從第3s后開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內(nèi),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確 B.只有③④正確 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②③正確 11.(2022?煙臺模擬)圖所示的是田徑運動會上運動員奮力奔跑的場景,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 ,認為跑在前面的人運動得快;比賽結(jié)束后“裁判員”通過 ,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人運動得快。物理學上采取 ?。ㄌ睢坝^眾”或“裁判員”)的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12.(2022?德州模擬)兩輛汽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時出發(fā),其路程s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甲車的速度 乙車的速度(選填“<”“=”或“>”),甲車的速度為 m/s,當t=40s時,甲、乙兩車相距 m。 13.(2022?沈陽模擬)兩輛汽車A、B在平直路面上運動時的s﹣t圖象如圖甲所示,初始時運動方向如圖乙所示,由圖甲可知在0~t1時間內(nèi),兩車速度vA vB(填“>”、“<”或“=”),在t2~t3時間內(nèi),若以A車為參照物,B車向 ?。ㄌ睢皷|”或“西”)運動。 14.(2021?衡水期中)如圖所示是一輛汽車在10s內(nèi)的速度圖象,由圖象可知,從第2s到第4s的過程中,汽車的速度 ?。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汽車在第5s時的速度為 m/s;汽車在第5s和第6s這兩秒時間里共前進了 m。 15.(2021?西安期末)如圖1所示,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在 s內(nèi)通過的路程。從v﹣t圖象中可看出速度圖線和時間橫軸所夾的“面積”可以表示該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我們能利用這一點很方便的計算出路程。小明同學在筆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過程中的速度與時間圖象如圖2所示,則從出發(fā)到20s這段時間內(nèi)他通過的路程是 m,在120s這一時刻他距出發(fā)點 m。 16.(2021?杭州期末)經(jīng)測定,某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即圖中“反應過程”所用時間)是0.4s。在某次實驗中,該志愿者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3m,則經(jīng)過 m距離后汽車才開始減速;若志愿者邊打電話邊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9m,此時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是 s,由此研究可知,駕駛員駕駛時打電話,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 。(選填“變快”“變慢”或“不變”) 17.(2021?鎮(zhèn)江期末)如圖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學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實驗裝置。 (1)圖甲中“0”位置不標在玻璃管底部,原因是氣泡開始的運動是 (選填“勻速”或“變速”)的。 (2)為了判斷氣泡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需要測量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實際操作時小明發(fā)現(xiàn)氣泡運動的 ?。ㄟx填“路程”或“時間”)不易測量,同桌小華思考后建議用粘性較大的色拉油代替水做實驗,小華這樣建議的依據(jù)是換成色拉油后氣泡的運動比在水中 ?。ㄟx填“快”或“慢”)。 (3)下表為小明同學在實驗中測得的數(shù)據(jù),請你根據(jù)她所測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畫出s﹣t圖像,從圖像中可以看出:氣泡的運動 ?。ㄟx填“可以”或“不可以”)看做是勻速直線運動。 18.(2021?昆明期中)為比較紙錐下落快慢,小明用兩個相同的圓紙片,分別裁去一個扇形,做成圖甲所示的M、N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 (1)該實驗的原理是 。 (2)小明想通過比較紙錐從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來確定紙錐下落的快慢,他應該選擇圖 ?。ㄟx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開始釋放. (3)小明用頻閃相機拍下某一紙錐下落過程,然后將刻度尺擺在照片旁邊,如圖丁所示: ①可以看出紙錐從A位置運動到B的過程中在做 ?。ㄟx填“勻速”、“變速”)直線運動,其理由 是 。 ②能反映出該紙錐下落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圖象是 (選填圖中的選項字母). ③已知照相機每隔0.2曝光一次,照片與實際物體的尺寸大小之比為1:30,則紙錐經(jīng)過C位置時的實際速度為 ?。?(4)小組間交流時,發(fā)現(xiàn)不同小組測得不同紙錐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為此提出兩個猜想: 猜想一:紙錐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與紙錐錐角的大小有關(guān)猜想二:紙錐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與紙錐的輕重有關(guān) ①小明在某次實驗中看到N紙錐先落地,從而得出錐角小的紙錐下落速度大,對此你認為小明所得的結(jié)論 ?。ㄟx填“可靠”或“不可靠”),你判斷的理由是 。 ②該實驗的研究方法是 。 從O點開始的路程s/cm01020304050從O點開始計時的時間t/s01.252.503.755.006.25 八年級物理上冊學優(yōu)生期中期末復習難點題型專項突破(人教版) 專題03 運動圖像的分析與計算 1.(2022?南昌模擬)如圖所示,是一個小球在相同時間間隔里運動情景的物理模型圖,對這個小球的運動情景描述正確的是( ?。? A.小球從高處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運動 C.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 D.小球從碗邊釋放滾下 解: 由圖得出,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nèi)路程先變小、后變大,所以小球的速度是先變小、后變大; A、小球從高處自由落下,速度將加速下落,故A不符合題意; B、小球沿斜面上下運動,先是向上沿斜面運動,速度越來越小,到一定高度后又沿斜面向下運動,速度越來越大,故B符合題意; C、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速度大小不變,故C不符合題意; D、小球從碗邊釋放滾下,先加速運動、后減速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B。 2.(2022?菏澤模擬)一輛汽車正在平直的公路上運動,用s、v和t分別表示汽車運動的路程、速度和時間。下面四個圖像反映汽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 ①圖像中線段與時間軸平行,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②此圖像表示汽車通過的路程與所用時間成正比,也就是做勻速直線運動; ③此圖像表示汽車速度保持不變,一直在勻速直線運動; ④此圖像的意思是汽車加速行駛。 反映汽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②③,故C正確,ABD錯誤。 答案:C。 3.(2022?衡水模擬)如圖所示,兩木塊自左向右運動,現(xiàn)用高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記錄下木塊每次曝光時的位置。已知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兩木塊運動情況在v﹣t圖象中描述正確的是( ?。? A. B. C. D. 解:設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為s和曝光時間為t,下面的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的速度v=。 上面木塊在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是恒量,知上面木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勻變速運動某段時間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知t3時刻上面木塊的速度v3=.t4時刻上面木塊的速度v4=,則在時刻t3和時刻t4之間某瞬時兩木塊速度相同。故A正確,B、C、D錯誤。 答案:A。 4.(2022?南寧模擬)如圖是某汽車通過一平直公路時記錄的v﹣t圖象,甲、乙、丙、丁四個過程中,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速度,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速度隨著時間不發(fā)生變化,則為圖中乙部分。 答案:B。 5.(2022?柳州模擬)如圖所示,圖甲是小車甲運動的s﹣t圖象,圖乙是小車乙運動的v﹣t圖象,由圖象可知( ?。? A.甲車速度大于乙車速度 B.甲、乙兩車都由靜止開始運動 C.甲、乙兩車都以10m/s勻速運動 D.甲、乙兩車經(jīng)過5s通過的路程都是10m 解: A、由圖可知,甲車的速度v甲===2m/s,乙車的速度v乙=2m/s,所以甲車速度等于乙車速度;故A錯誤; B、因v甲=2m/s,甲車初速度不為0,不是由靜止開始運動,乙車開始計時的速度為2m/s,也不是從靜止開始運動。故B錯誤; C、小車甲運動的s﹣t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漸的變大,所以甲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2m/s; 小車乙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橫軸的直線,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乙的速度不變,所以乙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2m/s; 所以,甲、乙都以2m/s勻速運動。故C錯誤; D、甲、乙都以2m/s勻速運動,經(jīng)過5s通過的路程s=vt=2m/s×5s=10m。故D正確。 答案:D。 6.(2022?濰坊模擬)小華同學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車站點,他經(jīng)常騎公共自行車去上學,某一次從家到學校運動的s﹣t圖象如圖2所示,則小華從家到學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81m/s 解: 由圖象可知1200m到1500m之間有兩個格,圖線指在1200m和1500m中間,所以整個路程s=1350m,時間t=10min=600s, 整個過程平均速度:v===2.25m/s。 答案:C。 7.(2022?瀘州模擬)甲、乙兩車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運動,其中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甲、乙兩車的位置x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t=0時刻,甲、乙兩車在同一位置 B.在0到t1時間內(nèi),甲、乙兩車的速度相等 C.在t1到t2時間內(nèi),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相等 D.在0到t2時間內(nèi),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解:由圖象知, A、在t=0時刻,甲在“x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兩車不在同一位置,故A錯誤; B、在0到t1時間內(nèi),所用時間相同,乙通過的路程較大,由公式v=知,乙車的速度較大,故B錯誤; C、在t1到t2時間內(nèi),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都是x2﹣x1,即兩車通過的路程相等,故C正確; D、在0到t2時間內(nèi),乙車的位置x隨時間t變化圖象不是一條傾斜的直線(而是折線),所以不是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在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答案:C。 8.(2022?湖州模擬)甲、乙兩物體運動時,路程與時間關(guān)系的s﹣t圖象如圖所示,其中甲為曲線,乙為直線,在t=5秒時兩線相交,則由圖象可知( ?。? A.兩物體在t=5秒時一定相遇 B.兩物體在5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體做曲線運動,乙物體做直線運動 D.甲物體做變速運動,乙物體做勻速運動 解:A、s﹣t圖象中兩線相交表示兩物體通過的路程相等,題中沒有說明運動方向,則t=5s時不一定能相遇。故A錯誤; B、由圖象可知,兩物體在5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甲等于乙。故B錯誤; C、s﹣t圖象僅描述直線運動,甲物體的運動圖象是曲線,表示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 D、由圖象看出甲物體的圖象是一條曲線,表示甲物體做變速運動,乙物體的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斜線,表示乙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正確。 答案:D。 9.(2022?上海模擬)甲、乙兩車同時從P點出發(fā),沿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兩車的s﹣t圖象分別如圖(a)(b)所示。兩車先后到達距P點18米的Q處,時間差為△t,則( ?。? A.甲比乙先到達Q處,△t=12s B.甲比乙先到達Q處,△t=18s C.乙比甲先到達Q處,△t=12s D.乙比甲先到達Q處,△t=18s 解:由圖象可知,s甲=3.6m,t甲=6s;s乙=6.0m,t乙=6s; 則甲車的速度為:v甲===0.6m/s, 乙車的速度為:v乙===1m/s。 甲車通過18米的路程需要的時間為:t甲′===30s, 乙車通過18米的路程需要的時間為:t乙′===18s, 故乙車先到達Q處,兩車到達Q處的時間差為:△t=t甲′﹣t乙′=30s﹣18s=12s。 答案:C。 10.(2022?泰安模擬)如圖,沿同一條直線向東運動的物體A、B,其運動相對同一參考點O的距離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①兩物體由同一位置0點開始運動,但物體A比B遲3s才開始運動; ②t=0時刻,A在0點,B在距離0點5m處; ③從第3s后開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內(nèi),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確 B.只有③④正確 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②③正確 解:①由圖象可知兩個物體不是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fā)的,B是從距離O點5m處出發(fā)的; ②t=0時刻,A在O點,B在距離O點5m處; ③由圖象可知,從第3s后開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內(nèi),A、B運動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時間相同,根據(jù)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故只有②③正確。 答案:D。 11.(2022?煙臺模擬)圖所示的是田徑運動會上運動員奮力奔跑的場景,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 比較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認為跑在前面的人運動得快;比賽結(jié)束后“裁判員”通過 比較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 ,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人運動得快。物理學上采取 觀眾?。ㄌ睢坝^眾”或“裁判員”)的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解:如圖所示田徑運動會上運動員奮力奔跑的場景。 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比較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路程的長短,認為跑在前面的人運動得快; 比賽結(jié)束后,“裁判員”通過比較相同路程所用時間的長短,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人運動得快。 物理學中采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即用觀眾的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答案:比較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比較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觀眾。 12.(2022?德州模擬)兩輛汽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時出發(fā),其路程s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甲車的速度?。尽∫臆嚨乃俣龋ㄟx填“<”“=”或“>”),甲車的速度為 20 m/s,當t=40s時,甲、乙兩車相距 200 m。 解: 由圖得出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在t甲=55s時,甲車行駛的路程s甲=1100m,甲車的速度v甲===20m/s; 在t乙=20s時,乙車行駛的路程s乙=400m﹣200m=200m,乙車的速度v乙===10m/s; 可見,甲車的速度大于乙車的速度; 由圖得出,行駛20s時甲車追上乙車,甲乙相遇后再經(jīng)過20s,甲車行駛了800m﹣400m=400m, 乙車行駛了600m﹣400m=200m, 兩車相距△s=400m﹣200m=200m。 答案:>;20;200。 13.(2022?沈陽模擬)兩輛汽車A、B在平直路面上運動時的s﹣t圖象如圖甲所示,初始時運動方向如圖乙所示,由圖甲可知在0~t1時間內(nèi),兩車速度vA?。尽B(填“>”、“<”或“=”),在t2~t3時間內(nèi),若以A車為參照物,B車向 東 (填“東”或“西”)運動。 解:由題圖可知,在0~30s,A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的路程sA=600m;在0~70s,B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的路程sB=840m, 則vA===20m/s;vB===12m/s。 比較可知,兩車在0~t1時間內(nèi)的速度vA>vB, 由題圖可知,在t2~t3時間內(nèi),A車與B車的運動方向相同,均向西運動,且A車的速度大于B車的速度, 所以,以A車為參照物,B車向東運動。 答案:>;東。 14.(2021?衡水期中)如圖所示是一輛汽車在10s內(nèi)的速度圖象,由圖象可知,從第2s到第4s的過程中,汽車的速度 增大?。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汽車在第5s時的速度為 30 m/s;汽車在第5s和第6s這兩秒時間里共前進了 60 m。 解:由圖象可知,橫軸是時間,縱軸是速度,該圖象反映的是速度﹣時間圖象, 從第2s到第4s的過程中,圖象是一條斜向上的直線,表明汽車的速度隨時間而增大; 由圖象可知,當t=5s時,對應的縱坐標v=30m/s; 汽車在第5s和第6s的速度都是30m/s, 所以汽車在第5s和第6s這兩秒前進的距離是:s=vt=30m/s×2s=60m。 答案:增大,30,60。 15.(2021?西安期末)如圖1所示,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在 2 s內(nèi)通過的路程。從v﹣t圖象中可看出速度圖線和時間橫軸所夾的“面積”可以表示該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我們能利用這一點很方便的計算出路程。小明同學在筆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過程中的速度與時間圖象如圖2所示,則從出發(fā)到20s這段時間內(nèi)他通過的路程是 20 m,在120s這一時刻他距出發(fā)點 80 m。 解: 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等于長乘以寬,在數(shù)值上等于速度與時間的乘積,即物體在2s內(nèi)通過的路程; 根據(jù)“速度圖線和時間橫軸所夾的“面積”可以表示該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可知: 0~20s人做加速運動,他通過的路程為:s1=×20s×2m/s=20m; 20s~60s人做勻速運動,通過的路程為:s2=vt=40s×2m/s=80m; 60s~80s人做減速運動,通過的路程為:s3=×20s×2m/s=20m; 80s~100s人向反方向做加速運動,通過的路程為:s4=﹣×20s×2m/s=﹣20m; 100s~120s人向反方向做減速運動,通過的路程為:s5=﹣×20s×2m/s=﹣20m。 故在120s這一時刻他距出發(fā)點的距離:s=s1+s2+s3+s4+s5=20m+80m+20m﹣20m﹣20m=80m。 答案:2;20;80。 16.(2021?杭州期末)經(jīng)測定,某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即圖中“反應過程”所用時間)是0.4s。在某次實驗中,該志愿者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3m,則經(jīng)過 8 m距離后汽車才開始減速;若志愿者邊打電話邊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9m,此時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是 0.7 s,由此研究可知,駕駛員駕駛時打電話,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 變慢 。(選填“變快”“變慢”或“不變”) 解:(1)反應時間是0.4s,此時的速度是72km/h,即20m/s, 所以此時運動的距離是:S=vt=20m/s×0.4s=8m, 故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3m,則經(jīng)過8m距離后汽車才開始減速; (2)據(jù)(1)可知,汽車的司機反應后的距離是s=33m﹣8m=25m,故當司機打電話時,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9m,即汽車司機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剎車運動的距離是S1=39m﹣25m=14m,故據(jù)v=得,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t===0.7s; 故駕駛員駕駛時打電話,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變慢。 答案:8;0.7;變慢。 17.(2021?鎮(zhèn)江期末)如圖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學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實驗裝置。 (1)圖甲中“0”位置不標在玻璃管底部,原因是氣泡開始的運動是 變速 (選填“勻速”或“變速”)的。 (2)為了判斷氣泡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需要測量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實際操作時小明發(fā)現(xiàn)氣泡運動的 時間?。ㄟx填“路程”或“時間”)不易測量,同桌小華思考后建議用粘性較大的色拉油代替水做實驗,小華這樣建議的依據(jù)是換成色拉油后氣泡的運動比在水中 慢?。ㄟx填“快”或“慢”)。 (3)下表為小明同學在實驗中測得的數(shù)據(jù),請你根據(jù)她所測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畫出s﹣t圖像,從圖像中可以看出:氣泡的運動 可以?。ㄟx填“可以”或“不可以”)看做是勻速直線運動。 解:(1)因為氣泡剛開始運動是變速的,所以“0”位置不標在玻璃管底部; (2)氣泡運動的,如果氣泡運動的較快,則氣泡運動的時間不容易測量;物體運動的越慢,越易于測量時間,換成色拉油后,色拉油的粘性較大,則氣泡的運動會變慢; (3)根據(jù)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中描出相應的點,然后連接各點即為氣泡運動的s﹣t圖像,如圖所示: ; 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氣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隨著運動時間的增加而增加,運動的路程和時間之間近似成正比關(guān)系,即氣泡做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1)變速;(2)時間;慢;(3)如圖;可以。 18.(2021?昆明期中)為比較紙錐下落快慢,小明用兩個相同的圓紙片,分別裁去一個扇形,做成圖甲所示的M、N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 (1)該實驗的原理是 v= 。 (2)小明想通過比較紙錐從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來確定紙錐下落的快慢,他應該選擇圖 乙 (選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開始釋放. (3)小明用頻閃相機拍下某一紙錐下落過程,然后將刻度尺擺在照片旁邊,如圖丁所示: ①可以看出紙錐從A位置運動到B的過程中在做 變速?。ㄟx填“勻速”、“變速”)直線運動,其理由 是 相同時間內(nèi)紙錐運動的路程不同 。 ②能反映出該紙錐下落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圖象是 A?。ㄟx填圖中的選項字母). ③已知照相機每隔0.2曝光一次,照片與實際物體的尺寸大小之比為1:30,則紙錐經(jīng)過C位置時的實際速度為 1.5m/s?。?(4)小組間交流時,發(fā)現(xiàn)不同小組測得不同紙錐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為此提出兩個猜想: 猜想一:紙錐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與紙錐錐角的大小有關(guān)猜想二:紙錐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與紙錐的輕重有關(guān) ①小明在某次實驗中看到N紙錐先落地,從而得出錐角小的紙錐下落速度大,對此你認為小明所得的結(jié)論 不可靠?。ㄟx填“可靠”或“不可靠”),你判斷的理由是 沒有控制紙錐的輕重相等 。 ②該實驗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變量法 。 解:(1)該實驗的原理是v=; (2)為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把兩個紙錐拿到同一高度同時釋放,圖乙中紙錐下端高度相同,圖丙中紙錐上端高度相同,故應選擇圖乙的位置釋放; (3)①由圖可知,紙錐從A到B的過程中,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運動的路程越來越大,即紙錐做的是變速運動; ②由圖丁可知,紙錐在下落過程中,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先變大后不變,可知紙錐先加速后勻速,故A正確; ②由圖丁可知,最后做勻速直線運動,BC間距離為1cm,所以BC實際路程1cm×30=30cm=0.3m,時間為0.2s, 則實際速度為:v===1.5m/s; (4)①實驗中沒有控制紙錐的質(zhì)量相等,因此不能得出:錐角小的紙錐下落速度大,小明所得的結(jié)論不可靠,要科學的得出結(jié)論需要:用質(zhì)量和半徑相同,錐角不同的兩個紙錐做實驗; ②該實驗的探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答案:(1)v=;(2)乙;(3)①變速;相同時間內(nèi)紙錐運動的路程不同;②A;③1.5m/s;(4)①不可靠;沒有控制紙錐的輕重相等;②控制變量法。 從O點開始的路程s/cm01020304050從O點開始計時的時間t/s01.252.503.755.006.25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