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課堂小幫手】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講與練
- 1.2 運動的描述(講義:3知識點+4題型+鞏固提高)- 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學期 試卷 0 次下載
- 1.3 運動的快慢(講義:2知識點+8題型+鞏固提高)--【課堂小幫手】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講與練(人教版) 試卷 0 次下載
- 1.4 速度的測量(講義:3知識點+4題型+鞏固提高)--【課堂小幫手】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學期 試卷 0 次下載
- 速度的計算(講義:8大題型+鞏固提高)--- 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學期 試卷 1 次下載
- 第1章 機械運動 章節(jié)復(fù)習(講義:3考點+9題型)(含單元測試卷)--【課堂小幫手】2024~2025年初二物理講與練(人教版) 試卷 2 次下載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精品練習題
展開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精品練習題,文件包含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原卷版docx、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8頁, 歡迎下載使用。
TOC \ "1-2" \h \u \l "_Tc6407" 知識點1:長度單位及其換算 PAGEREF _Tc6407 \h 2
\l "_Tc27389" 題型1:長度單位及其換算 PAGEREF _Tc27389 \h 2
\l "_Tc1576" 知識點2:長度的測量 PAGEREF _Tc1576 \h 3
\l "_Tc628" 題型2:刻度尺的分度值及其使用 PAGEREF _Tc628 \h 4
\l "_Tc24919" 題型3:長度測量工具的選擇 PAGEREF _Tc24919 \h 5
\l "_Tc20937" 題型4: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讀數(shù)和數(shù)據(jù)處理 PAGEREF _Tc20937 \h 6
\l "_Tc32726" 題型5:常見長度單位的估測 PAGEREF _Tc32726 \h 7
\l "_Tc17271" 題型6:化曲為直和滾輪測量法 PAGEREF _Tc17271 \h 9
\l "_Tc27496" 題型7:累計測量法 PAGEREF _Tc27496 \h 11
\l "_Tc18057" 知識點3:時間及測量 PAGEREF _Tc18057 \h 12
\l "_Tc31227" 題型8:時間單位及其換算 PAGEREF _Tc31227 \h 14
\l "_Tc6165" 題型9:測量時間的工具 PAGEREF _Tc6165 \h 15
\l "_Tc16293" 題型10:停表的使用和讀數(shù) PAGEREF _Tc16293 \h 15
\l "_Tc463" 題型11:時間的估測 PAGEREF _Tc463 \h 17
\l "_Tc5492" 知識點4:誤差與錯誤 PAGEREF _Tc5492 \h 18
\l "_Tc32267" 題型11: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 PAGEREF _Tc32267 \h 18
\l "_Tc999" 【鞏固提高】 PAGEREF _Tc999 \h 20
生活中我們通常通過眼睛直接判斷物體的大小 、長短。下面作圖中的帽檐直徑AB與帽子高度CD那個較長?右圖中,中心的兩個圓那個面積更大?先看尺寸,在用尺量。我們的視覺總是可靠的嗎?
知識點1:長度單位及其換算
1. 國際單位制: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量叫做單位。國際統(tǒng)一使用的測量單位就叫做國際制單位,簡稱SI。
2. 長度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用m表示)。
3. 常見單位換算及符號
題型1:長度單位及其換算
【典例1】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6.5m=6.5×100=650cmB.7.2m=7.2m×100=720cm
C.4.2m=4.2×100cm=420cmD.1.2m=1.2m×100cm=120cm
【答案】C
【詳解】A.,則單位換算為
故A錯誤;
B.,則單位換算為
故B錯誤;
C.,則單位換算為
故C正確;
D.,則單位換算為
故D錯誤。
故選C。
【變式1-1】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
A.12.56 cm=12.56×10-2 m=0.1256 mB.12.56 cm=12.56 cm×10-2 m=0.1256m
C.12.56 cm=12.56÷102 =0.1256 mD.12.56 cm=12.56×10-2 cm=0.1256m
【答案】A
【詳解】單位換算的過程為12.56cm=12.56×10-2m=0.1256m
A.過程及進率正確,故A正確;
BD.中間過程單位錯誤,故BD錯誤;
C.中間過程沒有單位,故C錯誤。
故選A。
【變式1-2】填合適的單位或單位換算:
①一位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5 ; ②細鉛筆芯的直徑是0.7 ;
③30μm= nm; ④4×10-3km= cm。
【答案】 400
【詳解】[1] 一位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5m,即16.5dm。
[2] 細鉛筆芯的直徑約為0.7mm。
[3] ,則單位換算為
[4] 因為,則單位換算為
知識點2:長度的測量
1. 認識刻度尺
如圖所示,直尺的量程是 0-8 cm,分度值是 0.1 cm(或1mm),零刻度在尺子的 左 端.相鄰兩數(shù)字之間共均分為 10 個格.
2. 刻度尺的使用
要做到五會: ①會選 ②會放 ③會看 ④會讀 ⑤會記.
(1)會選:根據(jù)測量要求選擇適當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2)會放: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緊貼被測物體;正確擺放尺的位置,不能傾斜;刻度尺的“0”刻度線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也可與其他整刻度線對齊)
(a) (b)
(3)會看: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4)會讀:測量時,要以分度值為單位,并要估讀到分度值的的下一位(精確值+估讀值);
比如上面a圖:精確值是2cm,估讀值是0.8cm,讀數(shù)為2.8cm
比如上面b圖:精確值是27mm,估讀值是0.8mm,讀數(shù)為27.8mm
(5)會記:記錄測量結(jié)果時,要寫出數(shù)字和單位
題型2:刻度尺的分度值及其使用
【典例2】如圖所示,如果選用刻度尺A測量,則物體的長是 ,如果采用刻度尺B測量,則物體的長是 。
【答案】 2.20 2.21
【詳解】[1]如圖所示,如果選用刻度尺A測量,分度值為0.1cm,則物體的長是
[2]如果采用刻度尺B測量,分度值為0.2cm,則物體的長是
【變式2-1】用如圖所示的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為 毫米,所測物體的長度為 厘米,讀數(shù)時眼睛的視線必須與刻度尺 。為了提高測量的準確程度,減小測量的誤差,可通過 (選填序號)的方法。
①選用分度值更小的刻度尺;②選用量程更大的刻度尺;③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答案】 1 1.30 垂直 ①③
【詳解】[1]刻度尺一大格表示1cm,一大格分為10小格,一小格表示0.1cm,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為
[2]所測物體的長度為
[3]讀數(shù)時,為了讀數(shù)準確,眼睛的視線必須與刻度尺垂直。
[4]①選用分度值更小的刻度尺,可以使讀數(shù)更精確,減小誤差,故①符合題意;
②選用量程更大的刻度尺,可以增大測量范圍,不能減小誤差,故②不符合題意;
③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故③符合題意。
故選①③。
【變式2-2】如圖所示,讀數(shù)時視線正確的是 (選填“A”或“B”),物體的長度為 cm 。
【答案】 B 2.73
【詳解】[1]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所以視線正確的是B。
[2]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端與9.00cm對齊,右端與11.73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
l=11.73cm-9.00cm=2.73cm
題型3:長度測量工具的選擇
【典例3】在三級跳遠測試中,測量跳遠的距離應(yīng)選用( )
A.三角板B.1m木尺C.15m皮尺D.300cm鋼卷尺
【答案】C
【詳解】三級跳遠,所跳的距離一般不超過15m,三角板、1m木尺的量程過小,300cm鋼卷尺量程偏大,且使用不方便,15m皮尺量程適合,且使用方便,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變式3-1】小明想測量一下自己百米跑時的速度,除了停表,他還需要選擇最合適的測量工具是( )
A. 工程用皮卷尺B. 盒尺
C. 刻度尺D. 游標卡尺
【答案】A
【詳解】由選項圖中數(shù)據(jù)可知,工程用皮卷尺的量程在100m以上,盒尺的量程大約為2m,刻度尺的量程大約為20cm,游標卡尺的最大量程為200mm,因此工程用皮卷尺最合適測量百米的距離。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變式3-2】小明同學在用皮尺測量自己的身高時,由于拉得過緊,測得的身高與真實身高相比( )
A.偏大 B.偏小C.一樣大D.無法確定
【答案】B
【詳解】用皮尺測量自己的身高時,由于拉得過緊,由于皮尺有彈性,尺子會伸長,導(dǎo)致刻度間距離會變大,使測量的身高比真實值偏小,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題型4: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讀數(shù)和數(shù)據(jù)處理
【典例4】某小組同學在測量某本書的長度時,正確記錄了四次測量結(jié)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22cm,則該書本的長度應(yīng)為( )
A.18.145cmB.18.1cmC.18.12cmD.18.13cm
【答案】C
【詳解】從題中數(shù)據(jù)可知,18.22cm與其它數(shù)據(jù)相差較大,所以18.22cm是錯誤的,應(yīng)去掉;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該書本的長度應(yīng)為
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變式4-1】在實驗室里,需要對一個物體進行精確測量長度,有五位同學用同一刻度尺進行了測量,讀數(shù)分別為:3.80cm、3.80cm、3.92cm、3.82cm。則物塊的長度為( )
A.3.80cmB.3.84cmC.3.807cmD.3.81cm
【答案】D
【詳解】分析題中的測量數(shù)據(jù)可看出,3.92cm是錯誤數(shù)據(jù),應(yīng)該剔除,則物塊的長度為
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變式4-2】用刻度尺精確測出桌子的長度為1.243 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測量的準確值是 ,估計值 。
【答案】 0.01m 1.24m 0.003m
【詳解】[1][2][3]利用刻度尺測量長度讀數(shù)時,應(yīng)該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此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01m=1cm,測量的準確值為1.24m=124cm,估計值為0.003m=0.3cm。
3. 常見物體長度的估測:
(1)單位長度的感性認識:
(2)常見物體的長度估測:
題型5:常見長度單位的估測
【典例5】如圖所示,在黨和國家的關(guān)懷下,某縣教育局為本縣鄉(xiāng)鎮(zhèn)中學新安裝了一批智慧黑板。這批智慧黑板的顯示屏是80吋的(即顯示屏的對角線長80吋,1吋=2.54cm),根據(jù)圖片及以上信息,你估測智慧黑板的長度約為( )
A.50cmB.100cmC.200cmD.400cm
【答案】D
【詳解】根據(jù)題意可得,智慧黑板的顯示屏的對角線的長度為
根據(jù)常見物體的長度可知,黑板的寬度與顯示屏等寬,約為100cm,則顯示屏的長度約為
從圖片可知,顯示屏的長度約占黑板長度的0.4倍,因此智慧黑板的長度約為
400cm與此接近,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變式5-1】小明吃早飯時端起一杯牛奶 ,如圖所示 ,裝牛奶的杯子的高度約為( )
A.2 cm B.15 cmC.40 cmD.50 cm
【答案】B
【詳解】通過觀察,杯子的高度約為小明手掌寬度的1.5倍,中學生的手掌寬度在左右,所以杯子的高度約為
故選B。
【變式5-2】2024年1月13日,哈爾濱冰雪嘉年華園區(qū)內(nèi),立起了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吉祥物“濱濱”“妮妮”充氣人偶,吸引了眾多游客打卡。如圖所示是游客在旁邊拍照的情景。請你根據(jù)圖片信息,估測該充氣人偶的高度約為( )
A.80mmB.80cmC.15dmD.10m
【答案】D
【詳解】成年人的身高約170cm,該充氣人偶的高度約為成年人身高的5倍,高度約
5×170cm=850cm=8500mm=85dm=8.5m
故選D。
4. 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題型6:化曲為直和滾輪測量法
【典例6】(多選)不方便直接測量時,我們經(jīng)常采用以下幾種測量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N,再乘以車輪的直徑D
B.測量細金屬絲的直徑,可以把細金屬絲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根圓柱狀鉛筆上若干圈,測出鉛筆上繞有線圈的長度L和圈數(shù)N,則細金屬絲的直徑為
C.測量一張紙的厚度,可以先測2張紙的厚度,再除以2
D.用一根橡皮筋拉緊在圓柱體上繞一圈,量出繞過圓柱體橡皮筋的長度即是圓柱體的周長
【答案】ACD
【詳解】A.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先記下車輪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故A不合理,符合題意;
B.細銅絲的直徑太小,無法直接準確測量,需采用累積法:把細金屬絲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根圓柱狀鉛筆上若干圈,測出鉛筆上繞有線圈的長度L和圈數(shù)N,則細金屬絲的直徑為,故B合理,不符合題意;
C.一張紙和兩張紙的厚度都太小,無法直接準確測量,可以先測出幾十張的厚度,再除以總張數(shù),即得一張紙的厚度,故C不合理,符合題意;
D.由于橡皮筋拉緊和自然伸長狀態(tài)下的長度明顯不同,且不能保證橡皮筋一定沿周長繞過圓柱體,所以這種方法不能準確測出圓柱體的周長,故D不合理,符合題意。
故選ACD。
【變式6-1】(多選)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長度的測量正確的是( )
A.如圖甲中測量地圖上路線的長度,用一根有彈性的棉線重合來測量
B.如圖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測出紀念幣的直徑為2cm
C.如圖丙中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
D.如圖丁中把金屬絲密繞在鉛筆上N圈,測出密繞部分的長度L,則金屬絲直徑
【答案】CD
【詳解】A.如圖甲中,測量地圖上路線的長度,應(yīng)用一根沒有彈性的曲線重合來測量,故A錯誤;
B.由圖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刻度尺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測出紀念幣的直徑為2.00cm,故B錯誤;
C.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可以測出,要測量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可以先記下車輪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故C正確;
D.細金屬絲的直徑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無法直接準確測量,所以可以把金屬線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根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部分的長度L和圈數(shù)N,則直徑,故D正確。
故選CD。
【變式6-2】一位同學用周長是200cm的鐵環(huán)沿操場跑道滾動一周,鐵環(huán)轉(zhuǎn)動了200圈,則跑道長度是 。
【答案】400m
【詳解】鐵環(huán)的周長
操場的周長為
題型7:累計測量法
【典例7】某些用常規(guī)儀器難以直接測量的量用累積的方法,將小量變成大量,不僅便于測量,還能提高測量的準確度,減小誤差,這種測量方法稱為“累積法”。
(1)用刻度尺測量一張紙的厚度,具體做法如下:取100張厚度完全相同的紙,測出其總厚度為8.0mm,則一張紙的厚度為多少μm?
(2)測一條厚薄均勻紙帶:把紙帶緊密地環(huán)繞在圓柱形鉛筆上,如圖所示,紙帶環(huán)繞了n圈,求紙帶的厚度。(用圖中所測字母表示)
【答案】(1)80μm;(2)
【詳解】解:(1)總張數(shù)為100張,其厚度為8.0mm,則一張紙的厚度為
(2)將紙帶緊密繞在鉛筆上,然后數(shù)出紙帶的圈數(shù)n;n圈紙帶的厚度為圓環(huán)內(nèi)徑與圓柱形鉛筆的直徑差的二分之一,即
答:(1)一張紙的厚度為80μm;
(2)紙帶的厚度為。
【變式7-1】為了測出細銅絲的直徑,某同學把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2圈。如圖所示,用分度值是的刻度尺測量后可算出細銅絲的直徑約為( )
A.B.C.D.
【答案】D
【詳解】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線圈左側(cè)與10.00cm對齊,右側(cè)與15.0cm對齊,估讀為15.00cm,所以線圈的總寬度為
n=32,故
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變式7-2】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測量鋼絲的直徑:將細鋼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2圈后用刻度尺測量,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這個線圈的長度是 cm,細鋼絲的直徑是 mm。
【答案】 1mm 5.00 1.6
【詳解】[1]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
[2]線圈左側(cè)與10.00cm對齊,右側(cè)與15.0cm對齊,估讀為15.00cm,所以線圈的長度為
[3]鋼絲的直徑為
知識點3:時間及測量
1. 時間的單位:秒(s)、分鐘(min)、小時(h),換算關(guān)系:1 h= 60 min,1 min= 60 s
2. 機械停表的結(jié)構(gòu):機械停表有兩個表盤,小盤數(shù)字表示 分 (分/秒),大盤數(shù)字表示 秒 (分/秒),還有兩個指針,分針是 短 (長/短)指針,秒針是 長 (長/短)指針。
(2)機械停表的使用:
①調(diào):按下復(fù)位按鈕,使指針指在“0”處;
②按:按下啟動/停止按鈕開始計時;
③停:再次按下啟動/停止按鈕計時結(jié)束;
④讀:時間=小盤分數(shù)+大盤秒數(shù)。
(3)停表的讀數(shù):先讀小盤分鐘數(shù),并觀察分針是否超過兩數(shù)之間的半分鐘刻度線,若未超過,則大盤按 0~30 s讀數(shù),若超過,則大盤按 30~60 s讀數(shù)。
【注意】停表讀數(shù)不估讀。
4. 讀數(shù):內(nèi)圈示數(shù)+外圈示數(shù)。左圖中內(nèi)圈示數(shù)不足1小格(30 s),所以只需讀出外圈示數(shù)19.6 s即可;如果內(nèi)圈指針在1、2小格之間,則示數(shù)為30 s+19.6 s=49.6 s。右圖中外圈有兩排刻度,分別為0~30 s、30~60 s,要由內(nèi)圈指針位置來確定讀哪一圈的示數(shù),如果沒超過半個大格,按0~30 s讀數(shù),如果超過半個大格,按30~60 s讀數(shù)。右圖中內(nèi)圈指針超過了3和4中間的刻線,內(nèi)圈讀為3 min,即180 s,外圈按30~60 s讀數(shù),為38.3 s,所以停表示數(shù)為180 s+38.3 s=218.3 s。
5. 時間的估測
(1)中學生的脈搏1min內(nèi)大約跳動70次,一次大約用時0.86s;
(2)正常呼吸一次的時間大約是3~4s;
(3)正常書寫漢字,1min大約可寫25個,每個用時約2.4s;
(4)人單次眨眼用時0.3~0.4s,而1min內(nèi)間歇性眨眼大約15~20次,每次約3~4s。
6. 時刻與時間間隔
(1)時刻:時間軸上的某一坐標點。例如,“第3秒末”與“第4秒初”是同一時刻。
(2)時間間隔:時間軸上兩個時刻之間的時間長度。例如“第3秒初”與“第3秒末”的時間間隔為1s。
題型8:時間單位及其換算
【典例8】我國運動員劉翔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以12.91的成績平了110m欄的世界紀錄。“12.91”是表示時間的數(shù)值,關(guān)于它的單位,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A.時B.分C.秒D.毫秒
【答案】C
【詳解】優(yōu)秀運動員百米賽跑的時間比10秒略小,劉翔跨110m欄的時間與此相差不大,所以“12.91”的單位是秒。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變式8-1】合肥南站和南京南站之間的距離約為156 ,乘坐動車從合肥南站到南京南站需要的時間約為1 。(均選填物理量單位)
【答案】 km/千米 h/小時
【詳解】[1][2]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以及數(shù)據(jù)的大小可知,合肥南站與南京南站兩地之間的距離約為156km,乘坐動車從合肥南站出發(fā)到達南京南站的時間約為1h。
【變式8-2】單位換算:
(1)80cm= m;(2)5km= m;(3)1h= s。
【答案】 0.8 5000 3600
【詳解】長度的單位換算關(guān)系1km=103m=104dm=105cm=106mm
時間的單位換算關(guān)系1h=60min=3600s
(1)[1]80cm=80×10﹣2m=0.2m
(2)[2]5km=5×1000m=5000m
(3)[3]1h=1×3600s=3600s
題型9:測量時間的工具
【典例9】在測量lmin內(nèi)脈搏跳動次數(shù)的活動中,下列工具最適合計時的是( )
A.室外陽光下的日晷B.沒有秒針的掛鐘
C.計時25分鐘的沙漏D.帶秒表功能的手表
【答案】D
【詳解】因為測量時間為1min,則需要精確到秒,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變式9-1】如圖所示的鐘表,其分度值為 ,顯示的時刻為15h9min s。
【答案】 1s 25
【詳解】[1][2]由圖可知,表盤上有60個小格,對分針而言,60個小格為1h,則每個小格為1min;對秒針,一圈由60小格,每一個小格為1s,因此分度值為1s;所以顯示的時刻為15h9min25s。
【變式9-2】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計量發(fā)展歷史悠久。古代早期是以人體的某一部分或其它的天然物作為計量標準和工具,如“布手知尺”、“邁步定畝”、“掬手為升”、“滴水計時”等等。其中,“布手知尺”是測量 ,“滴水計時”是測量 。
【答案】 長度 時間
【詳解】[1]布手知尺用手來當尺測量長度,所以是測量長度。
[2]滴水計時,用水滴落來計量時間,所以是測量時間。
題型10:停表的使用和讀數(shù)
【典例10】小明用停表測量一段時間,計時如圖所示,所測時間為 s。
【答案】338.5
【詳解】由圖示秒表可知,該停表大表盤每1s中被分割成10格,每格表示0.1s,即該停表大表盤分度值是0.1s。在停表的中間表盤上(分針),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5”和“6”之間,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5min。在停表的小表盤上,由于分針更偏向“6”一側(cè),所以分針指針大于5min30s,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38.5s,即停表的讀數(shù)為5min38.5s=338.5s。
【變式10-1】如圖所示是測量時間常用的機械停表,該機械停表的分度值是 s,此時停表的讀數(shù)是
【答案】 0.1 337.5
【詳解】[1]小盤為分針表盤,大盤為秒針表盤,大盤一大格表示1s,一大格分為十格,一小格表示0.1s,所以停表的分度值為0.1s。
[2]停表小盤分度值為0.5min,指針在5和6之間,偏向6,示數(shù)為5min,大盤示數(shù)應(yīng)大于30s,大盤分度值為0.1s,示數(shù)為37.5s,所以,停表讀數(shù)為t=5min37.5s=337.5s
【變式10-2】圖中停表的示數(shù)是 s,大表盤分度值 。
【答案】 32.4 0.1s
【詳解】[1][2]停表小盤分度值為0.5min,指針在0和1之間,偏向1,所以示數(shù)不足1min,大盤示數(shù)應(yīng)大于30s,大盤分度值為0.1s,示數(shù)為32.4s,所以,停表讀數(shù)為32.4s。
題型11:時間的估測
【典例11】下列數(shù)值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初中生跑50m所需時間約為4sB.一支新鉛筆的長度約為18cm
C.正常人心臟跳動一次用時30sD.普通居民樓一層的高度約為6m
【答案】B
【詳解】A.初中生跑50m所需的時間約為8s左右,故A不符合題意;
B.中學生伸開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一拃)大約15cm,一支新鉛筆的長度略大于此數(shù)值,約為18cm,故B符合題意;
C.正常人心臟跳動一次用時1s,故C不符合題意;
D.普通居民樓一層的高度約為3m,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變式11-1】關(guān)于某中學生的估測,下列數(shù)據(jù)合理的是( )
A.身高約為160dmB.100m短跑成績約為5s
C.10s內(nèi)走了10m的路程D.脈搏正常跳動60次所用時間約為5s
【答案】C
【詳解】A.中學生的身高約160cm=16dm,故A不符合題意;
B.中學生100m短跑成績約為14s,故B不符合題意;
C.中學生步行的速度約為1m/s,10s可以走10m的路程,故C符合題意;
D.正常人1min脈搏跳動75次,跳動60次所用時間約為50s,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變式11-2】今年我市的中考體育測試,小明同學對有關(guān)數(shù)據(jù)的估測,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1000m跑的成績是20sB.跳繩的成績是每分鐘150次
C.立定跳遠成績是10mD.跑完1000m后心跳是每秒20次
【答案】B
【詳解】A.1000m跑的成績約為4min,即240s,故A不符合題意;
B.跳繩的成績可以是每分鐘150次,故B符合題意;
C.立定跳遠成績約為2m,故C不符合題意;
D.跑完1000m后心跳約為每分鐘120次,即每秒2次,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知識點4:誤差與錯誤
1.誤差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偏差叫做測量誤差,簡稱誤差。
2.誤差:測量方法、測量工具、測量環(huán)境和測量者的不同,都會影響測量結(jié)果,所以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減小誤差的方法:可以通過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來減小誤差,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我們實驗室做實驗時常常采用的減小誤差的方法。
3.錯誤:因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測量方法錯誤。錯誤是不該發(fā)生的,采用正確的測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錯誤不叫誤差,誤差也不是錯誤。
題型11: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
【典例11】關(guān)于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清除B.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消除誤差
C.采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誤差D.測量中的誤差由錯誤造成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A
【詳解】A.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誤差只能盡量減小,但無法消除,故A正確;
B.誤差是不可避免的,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除誤差,故B錯誤;
C.測量中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除誤差,故C錯誤;
D.誤差是在測量過程中產(chǎn)生的測量值與真實值這間的差異,誤差只能盡量減小,是不可以避免的。誤差不是錯誤,不是由錯誤造成的。故D錯誤。
故選A。
【變式12-1】如圖為小組同學學習長度測量后討論交流的情景,下列關(guān)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估讀可以減小誤差,整刻度時不需要估讀
B.用皮尺測量時不能拽太緊,否則會使測量結(jié)果偏大
C.測鉛筆長度時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
D.測量時多估讀幾位數(shù)可以減小誤差
【答案】C
【詳解】A.估讀不可以減小誤差,整刻度時不需要估讀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因為任何刻度尺的刻度線都存在一定寬度,恰好對著刻度線也是估計的,只不過估計值是零,故A錯誤;
B.用皮尺測量時如果拉緊皮尺時,皮尺相鄰兩根刻度線之間的長度會變大,因此讀數(shù)會比真實值偏小,故B錯誤;
C.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減小誤差的方法之一,還可選用精確度更高的測量工具或改進測量方法來減小誤差,故C正確;
D.測量時,應(yīng)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估讀幾位沒有意義,故D錯誤。
故選C。
【變式12-2】下列有關(guān)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B.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
C.誤差就是測量中產(chǎn)生的錯誤D.選用精密的儀器可以消除誤差
【答案】A
【詳解】A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都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除誤差,故A正確,D錯誤;
B.認真測量,可以避免錯誤的發(fā)生,但不能避免誤差,故B錯誤;
C.誤差是在測量方法正確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錯誤是由于實驗者粗心或者不遵守實驗規(guī)則等原因造成的,誤差不是錯誤,故C錯誤;
故選A。
一、單選題
1.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課本的長度約為( )
A.25μmB.25mmC.25cmD.25dm
【答案】C
【詳解】一支中性筆的長度約18cm,初中物理課本的長度比中性筆的長度略長一些,接近25cm,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下列單位換算關(guān)系式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詳解】A.得到的單位是m,故A錯誤;
B.得到的結(jié)果無單位,故B錯誤;
C.,故C錯誤;
D.,進率和計算結(jié)果正確,故D正確。
故選D。
3.為了檢驗人躺著和站立時身體長度是否有差異,選用下列哪種尺最合適( )
A.量程,分度值B.量程,分度值
C.量程,分度值D.量程,分度值
【答案】C
【詳解】
人的身高約為1.7m,因此量程必須大于人的身高,由于人躺著和站立時身體長度差異極小,因此分度值較小的刻度尺比較合適,
A.量程15cm,量程太小,故A不符合題意
B.量程30cm,量程太小,故B不符合題意
C.量程是3m,滿足測量要求,分度值是1mm,準確程度較大,測量結(jié)果誤差較小,故C符合題意;
D.量程是10m,但分度值是1dm,測量結(jié)果誤差太大;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個物體的長度進行了5次測量,結(jié)果如下:12.36cm、12.34cm、12.35cm、12.52cm、12.33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yīng)記為( )
A.12.38cmB.12.345cmC.12.35cmD.12.34cm
【答案】C
【詳解】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12.52cm這個數(shù)據(jù)與其他數(shù)據(jù)差異較大,是錯誤數(shù)據(jù),應(yīng)舍棄,則物體的長度為
故選C。
5.在田徑運動會中以時間計算成績的項目叫徑賽;以高度或遠度計算成績的項目叫田賽,2023年10月,瀏陽市教育局在瀏陽市體育中心組織了全市2023年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在這次運動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徑賽測量工具是刻度尺B.徑賽成績可以用攝氏度作為單位
C.田賽測量工具是計時器D.田賽成績可以用“米”作為單位
【答案】D
【詳解】AB.刻度尺是實驗室測量長度的儀器,而徑賽中,所需測量的時間,應(yīng)選用秒表類作為測量儀器,時間的單位一般為秒、分和小時,攝氏度是溫度的單位,故AB錯誤;
CD.田賽要測量高度或遠度,應(yīng)用卷尺類測量長度的儀器,計時器是測量時間的儀器,長度的單位一般為米、千米等,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6.某人在測一段不太長的曲線長度時,用一條松緊繩與曲線完全重合,然后用力把松緊繩拉直,用刻度尺量出起點到終點的距離,則測量的結(jié)果比實際曲線( )
A.偏大B.偏小C.一樣大D.無法判定
【答案】A
【詳解】松緊繩與曲線完全重合,則松緊繩的長度即是曲線的長度。但在測量松緊繩長度時,用力把松緊繩拉直,則會導(dǎo)致松緊繩的長度變長,用刻度尺測量時,所測結(jié)果比實際曲線相比變大。
故選A。
7.小亮在“長度的測量”實驗中,將一條厚薄均勻的銅絲緊密地環(huán)繞在圓柱形鉛筆上,如圖所示,銅絲環(huán)繞了整整30圈,則銅絲直徑約為( )
A.15.00cmB.0.50cmC.5.00cmD.0.17cm
【答案】D
【詳解】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左側(cè)對應(yīng)的刻度值為10.00cm,右側(cè)對應(yīng)的刻度值為15.00cm,30圈的長度為L=15.00cm-10.00cm=5.00cm
則銅絲的直徑是
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8.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
A.5.1km=5.1km1000m=5100mB.5.1km=5.11000=5100m
C.30min=3060h=0.5hD.30min=30h=0.5h
【答案】D
【詳解】AB.1km=1000m,由題可知5.1km=5.1×1000m=5100m
故AB錯誤;
CD.1h=60min,由題可知
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9.下列工具不能用來計時的是( )
A. 電子手表B. 卷尺
C. 日晷D. 沙漏
【答案】B
【詳解】古時計時工具有許多中,常見的有“沙漏”、“日晷”等,現(xiàn)在的計時工具由鐘表、電子手表等,卷尺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不是用來計時的,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二、填空題
10.單位換算:1.5cm= μm,0.0035m= km,15min= s;
【答案】 900
【詳解】[1]根據(jù),則有
[2]根據(jù),則有
[3]根據(jù),則有
11.中學課桌高度約為800 ;中學生跑800m約需要3.2 。(均選填合適的單位)
【答案】 mm min
【詳解】[1]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課桌的高度大約是中學生身高的一半,所以課桌的高度約80cm,合800mm。
[2]中學生跑步速度約4m/s,跑完800m的時間約200s,合3.2min左右。
12.52km= m。236.8cm= m。300s= min。
【答案】 5.2×104 2.368 5
【詳解】[1][2][3]由換算公式可得
13.如圖所示,秒表的示數(shù)為 s,物體的長度為 cm。
【答案】 337.5 2.50
【詳解】[1]秒表大盤的分度值是0.1s,指針在37.5s;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5min和6min之間,偏向6min,所以時間讀數(shù)為:5min37.5s=337.5s。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讀數(shù)時,物體的起始端對應(yīng)的刻度值是1.00cm,末端對應(yīng)的刻度值是3.50cm,物體長度為3.50cm-1.00cm=2.50cm
14.如圖用刻度尺測量一物體的寬度,物體的寬度是 cm;秒表讀數(shù)為 。
【答案】 1.40 337.5
【詳解】[1]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1mm;物體左側(cè)與0.00cm對齊,右側(cè)與1.4cm對齊,估讀為1.40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1.40cm。
[2]在秒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5”和“6”之間,偏向“6”一側(cè),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5min=300s
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37.5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37.5s,即秒表的讀數(shù)為300s+37.5s=337.5s
15.(1)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需要多次測量,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有四名同學先后對同一物體進行四次精確測量,記錄結(jié)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其中記錄結(jié)果錯誤的是 cm,物體的長度應(yīng)為 cm;
(2)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屬材料貨成的,且這種金屬材料受溫度變化的影響根明顯,那么在嚴冬季節(jié)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jié)果將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答案】 減小誤差 14.82 14.72 偏大
【詳解】[1]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有時估讀偏大,有時估讀偏小,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需要多次測量,多次測量的目的是為了減小由于估讀帶來的誤差。
[2]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14.82cm與其它數(shù)據(jù)相差過大,是錯誤數(shù)據(jù),應(yīng)該剔除。
[3]物體的長度應(yīng)為
[4]在嚴冬季節(jié)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由于刻度尺受冷收縮,相鄰刻度線之間的距離變小,所以,測量結(jié)果將偏大。單位
符號
與米(m)的換算關(guān)系
千米
km
1km = 1000 m = 103 m
分米
dm
1dm = 0.1 m = 10-1 m
厘米
cm
1cm = 0.01 m = 10-2 m
毫米
mm
1mm = 0.001 m = 10-3 m
微米
μm
1μm = 0.000001 m = 10-6 m
納米
nm
1nm = 0.000000001 m = 10-9 m
1 mm
1cm
1dm
1m
身份證的厚度
小指的寬度
手掌的寬度
黑板的寬度
一支2B鉛筆的長度約為18 cm
課桌的高度約為80 cm
房間的高度約為3 m
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 dm
累積法
微小長度d,其n個微小長度的累積長度為L,則d= 2.00 cm。
例如測紙的厚度、銅絲的直徑。
平移法
借助于一些簡單的輔助器材(如三角板、刻度尺)把不可直接測量的長度“平移”到刻度尺上,從而可直接測出該長度。如測小球、硬幣、圓柱形物體的直徑,測量人的身高等。
化曲為直法
借助于一些輔助器材(如不易拉長的細軟線)把不能直接測量的曲線變?yōu)橹本€,再用刻度尺測量。如測量圖示曲線的長度時,可以小心地讓細線與曲線重合,在細線上標記出起點和終點,再將細線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測量起點到終點的距離。
滾輪法
已知滾輪周長C,滾過較長的被測直線或曲線,記錄圈數(shù)n,則被測物總長L= nC
取樣法
被測物長度L很大時,可先測出其中一小段L0,然后通過它們之間的倍數(shù)關(guān)系算出物體的總長度。
例如長為L0的小節(jié)鋼絲質(zhì)量為m,鋼絲卷總質(zhì)量為M,則鋼絲卷總長L= mML0
誤差
錯誤
產(chǎn)生原因
儀器精確度不夠;測量方法的限制;
環(huán)境對儀器的影響;觀察者估讀時的偏差
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
讀數(shù)、記錄結(jié)果時粗心
可否避免
不可避免
可以避免
特點
有誤差的數(shù)據(jù)一般比較接近真實值
錯誤的數(shù)據(jù)一般遠遠偏離真實值
控制方法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采用正確地測量方法;記錄數(shù)據(jù)時要細心
相關(guān)試卷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第4節(jié) 測量平均速度精品同步達標檢測題,文件包含14速度的測量原卷版docx、14速度的測量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7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上冊第3節(jié) 汽化和液化精品課時練習,文件包含33汽化和液化原卷版docx、33汽化和液化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上冊第2節(jié) 熔化和凝固精品同步訓練題,文件包含32熔化與凝固原卷版docx、32熔化與凝固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0頁, 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