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獨家版權

    [精] 1.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同步測試

    • 324.7 KB
    • 2023-01-10 06:51
    • 576
    • 13
    • 教習網(wǎng)用戶5019394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1.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同步測試第1頁
    1/11
    1.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同步測試第2頁
    2/11
    1.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同步測試第3頁
    3/11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課時作業(yè)

    展開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課時作業(yè),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一、單選題
    1.下列圖中,關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
    A. B.
    C.D.
    2.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四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2.35cm、2.36cm 、2.36cm 、2.57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 )
    A.2.36cmB.2.357 cmC.2.35 cmD.2.41 cm
    3.用圖所示的刻度尺來測金屬塊的長度,下列測量結果正確的是( )
    A.8.60cmB.1.60cm
    C.1.6cmD.以上讀數(shù)都不正確
    4.有關誤差的正確說法是( )
    A.誤差是由測量者的粗心造成的
    B.誤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誤差就是測量中的錯誤
    D.采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
    5.小明同學到美洲游學,觀察世界上最小的蛋——蜂鳥的鳥蛋。如圖所示,這是蜂鳥的鳥窩與小明的食指指頭的對比照片,根據(jù)圖片信息,估測蜂鳥的鳥窩的寬度約為( )
    A.B.C.D.
    6.下列關于誤差和錯誤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測量中的誤差和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
    B.測量中的誤差和錯誤都是不可避免的
    C.測量中的誤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規(guī)則而引起的
    D.改進實驗方法,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減小誤差
    7.為測出小木塊的長度,以下使用刻度尺的做法正確的是( )
    A.B.
    C.D.
    8.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B.誤差就是測量中產(chǎn)生的錯誤
    C.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
    D.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消除誤差
    9.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測量時,刻度尺不能歪斜
    B.讀數(shù)時,視線應垂直于尺面
    C.誤差是由于測量時未遵守操作規(guī)則而引起的
    D.某人的拇指長度約為50mm
    10.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下列要求中不必要的是( )
    A.在使用刻度尺之前,應先觀察刻度尺,搞清楚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測量時只能從刻度尺的零刻度線讀起
    C.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D.記錄時,必須在數(shù)字后面加上單位
    二、填空題
    11.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物體長度為_____cm。
    12.如圖是測量硬幣直徑的圖示.則該硬幣的直徑是 _____ mm.
    13.如圖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__,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cm;如圖乙所示的停表示數(shù)為________min________s。
    14.如圖,所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cm.
    15.如圖所示,刻度尺測得物體的長度為__mm;
    16.去年阜陽市出現(xiàn)了多次霧霾天氣,嚴重影響了居民的身體健康,形成霧霾的重要原因是空氣中PM2.5的含量過高。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這種顆粒物的直徑合_____m。目前市面上有一種孔徑為300nm的口罩,這種口罩____(填“能”或“不能”)有效的阻止人體對PM2.5的吸入。
    17.如圖所示,有名同學對該物體長度的三次測量結果分別為1.73cm、1.74cm和1.75cm,則該物體的長度最接近__,這是采取__的方法減小誤差.
    18.有一個T形工件,如圖所示.根據(jù)你的觀察,上面一橫(ab)的長度_____下面一豎(cd)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用什么來檢驗觀察結論是否正確?
    檢驗結果是:上面一橫的長度_____下面一豎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從以上的經(jīng)歷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答:_____.
    三、實驗題
    19.(1)小明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如左圖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 ,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__.
    (2)某同學測量長度的方法右圖所示,他在測量中的錯誤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同學欲測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
    A.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1;
    B.用刻度尺測出鉛筆桿上銅絲繞圈總長度l2;
    C.用銅絲的長度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
    D.將細銅絲緊密纏繞在鉛筆桿上;
    E.數(shù)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細銅絲的圈數(shù)n.
    (1)以上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_____,錯誤的步驟是_____.
    (2)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應是_____.
    參考答案
    1.D
    解析:本題涉及的知識是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根據(jù)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則,A圖中物體的一端沒有對齊零刻線且視線與尺面不垂直,B圖中物體的一端沒有對齊零刻線,C圖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側沒有緊貼被測長度,D圖正確.
    2.A
    解析:在四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中,2.57cm記錄的數(shù)與其他三次差別太大,故2.57cm記錄錯誤,故應去掉;物體的長度為
    L=≈2.36cm。
    故選A。
    3.B
    分析:刻度尺在測量之前,要觀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線.如果零刻度線發(fā)生磨損,可以從某一個完整刻度線開始測量.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析:根據(jù)圖示,本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金屬塊左端對準的刻度是7.00cm,右端讀數(shù)是8.60cm;所以金屬塊的實際長度是:;
    故選B.
    分析:題目考查學生對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的使用能力,注意要相減.
    4.D
    解析:ABC.誤差是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錯誤是由于實驗者粗心或不遵守實驗規(guī)則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ABC錯誤;
    D.一般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故D正確.
    5.B
    解析:由圖片可知:蜂鳥的鳥窩與小明的食指指頭的對差不多,食指指頭的長度約為,所以蜂鳥的鳥窩的寬度約為,故不符合題意,符合題意。
    故選。
    6.D
    解析:AB.誤差是受測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實驗方法、實驗環(huán)境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是不可以避免的;錯誤是未遵守操作規(guī)則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故AB錯誤;
    C.誤差是受測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實驗方法、實驗環(huán)境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錯誤是未遵守操作規(guī)則而引起的,故C錯誤;
    D.改進實驗方法,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是減小誤差的方法,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7.B
    解析:解答:在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應:刻度尺0刻度線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所測邊平行,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須緊貼被測對象;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此可知A、C不正確 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未與被測物體的左邊緣對齊;
    B正確; D. 刻度尺未與被測物體平行放置,故D錯誤.
    故B
    8.A
    解析:A.在測量時由于多種因素會造成測量結果有時偏大,有時偏小,所以進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讓測量結果更接近真實值,減小實驗誤差;故A正確。
    BC.誤差是由于測量儀器、測量環(huán)境、測量要求以及測量人引起的,是必然存在的,只能減小 不能消除;而錯誤是由于不按測量要求進行測量得到的測量結果,是可以避免的;故BC錯誤。
    D.選用精密的儀器只能減小誤差,不能消除誤差;故D錯誤。
    9.C
    解析:誤差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測量時測量工具或者讀數(shù)所造成的,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選C
    10.B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則:(1)首先要了解刻度尺:①量程是多少;②零刻度是否磨損;③分度值是多少;(2)使用時:①刻度尺要與被測部分對齊;②讓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緊貼被測部分,測量的始端與0刻度線對齊,如果0刻度線磨損,可以與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測量結果要減去前面的數(shù)值;③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④讀數(shù)時結果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記錄數(shù)據(jù)要寫單位。
    解析:A.使用刻度尺之前,首先要觀察并明確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故A不符合題意;
    B.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測量的始端與0刻度線對齊,如果0刻度線磨損,可以與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測量結果要減去前面的數(shù)值,故B符合題意;
    C.測量長度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故C不符合題意;
    D.長度測量的最終結果要有單位,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1.1mm 3.25
    解析:[1][2]圖示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為1mm;物體起始端對應的刻度值為2.00cm,末端對應的刻度值為5.25cm,物體長度為
    5.25cm-2.00cm=3. 25cm
    12.【答題空18-1】23.5
    解析:試題分析:(1)分度值是刻線上最小格所表示的數(shù)值;
    (2)物體的長度值由準確值和估計值組成.刻度尺讀數(shù)時要注意它的分度值、物體與刻度尺對齊的位置,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1)刻度尺上最小格表示的長度是:1mm,所以其分度值是:1mm;
    (2)硬幣的左端對準的刻度是11.00cm,右端對準的刻度是13cm后3個格,估讀值是0.06,所以右端的讀數(shù)為:13.36cm
    所以硬幣的直徑=13.36cm﹣11.00cm=2.36cm=23.6mm;
    故答案為23.6.
    13.【答題空21-1】1cm 【答題空21-2】31.0 【答題空21-3】3 【答題空21-4】37.5
    解析:[1]由圖可知,相鄰刻度間為10.0cm,有10個格,每格1cm,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
    [2]測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40.0cm的刻線,物體的末端對著的刻度線為71.0cm,所以物體的長度即為兩刻度值差
    [3][4]停表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3min和4min之間,偏過中線;大盤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盤指針在37.5s,因此停表讀數(shù)為3min37.5s。
    分析:刻度尺和秒表是常用的測量工具,要學會正確使用和讀數(shù)。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字,停表沒有此要求。
    14.2.45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為相鄰的刻度線表示的長度;
    (2)起始端沒從0開始,把1.00cm處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1.00cm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析: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所測物體的長度為L=3.45cm-1.00cm=2.45cm.
    分析: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測量工具,使用前要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時刻度要緊貼被測物體,讀數(shù)時視線與刻度垂直,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5.【答題空23-1】23.5
    解析:解答:(1)圖示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為1mm;
    (2)測量時起始端沒從0開始,把10.00cm處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為12.35cm,減去10.00cm即為物體長度,12.35cm?10.00cm=2.35cm=23.5cm
    故23.5.
    16.2.5×10-6 能
    解析:[1]因為1μm=10?6m,所以
    2.5μm=2.5×10?6m
    [2]因為1nm=10?3μm,所以
    300nm=300×10?3μm=0.3μm
    因為0.3μm<2.5μm,所以孔徑為300nm的口罩能有效的阻止人體對PM2.5的吸入。
    分析:
    17.【答題空25-1】1.74cm 【答題空25-2】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解析:試題分析: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不減小誤差.:三次測量的平均值為:1.73cm+1.74cm+1.75cm/3
    =1.74cm
    考點:刻度尺的使用;誤差及其減小方法
    18.小于(正常主觀感覺應為“小于”,除非亂填或故意揣摩可能“相等”,應倡導真實反映主觀感覺或感受,故填“大于”或“相等”均不得分) 用刻度尺測量(或“刻度尺”),或用圓規(guī)比較(或“圓規(guī)”);(其他表示了“測量”含義的均可) 等于 有時感覺是不可靠的(或“感覺是不可靠的”),或要準確判斷需進行測量.
    解析:兩個工件,人的視覺感受是橫著的長度稍短,但經(jīng)過測量,發(fā)現(xiàn)長度相等.所以告訴我們認得感覺有時不可靠,要想進行正確判斷,需要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在比較判斷
    思路分析:長度、時間、溫度等由于參考對象不同給人的主觀感受會不同.同樣一個電線桿放到眼前,和放到一公里外,感覺高度不同,所以測量是必要的也是進行生產(chǎn)生活中必須的.
    試題點評:考查了測量的重要行
    19.【答題空26-1】1mm 【答題空26-2】3.50cm 【答題空26-3】讀書時,視線未正視刻度線 【答題空26-4】零刻度線未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 【答題空26-5】刻度線未緊貼被測物體
    解析:解答:(1)由圖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測物體的起始刻度值為:6.00cm,末端對應的刻度值為:9.50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3.50cm.
    (2)由圖可知:該同學在使用刻度尺時存在三處錯誤;
    1沒有看好零刻度線,被測長度一端沒有與刻度線對齊;
    2讀數(shù)時視線傾斜,視線應正對刻度線,否則會導致數(shù)據(jù)偏大或偏??;
    3此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刻度線沒有與被測物體緊貼.
    故 (1). 1mm (2). 3.50cm (3). 讀書時,視線未正視刻度線 (4). 零刻度線未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 (5). 刻度線未緊貼被測物體.
    20.A C DBEC
    解析:測量細銅絲的直徑的正確測量方法:找一支圓鉛筆,把細銅絲捋直,將金屬絲在鉛筆上依次緊密繞適當?shù)娜?shù)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這個線圈的長度l,再將線圈長除以圈數(shù)所得的商就是細銅絲的直徑d=;

    相關試卷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達標測試: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達標測試,文件包含課時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解析版docx、課時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5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1學年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優(yōu)秀課后練習題:

    這是一份2021學年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優(yōu)秀課后練習題,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課時訓練: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課時訓練,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版本: 人教版

    年級: 八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 同課精品
    • 所屬專輯28份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
    添加客服微信 獲取1對1服務
    微信掃描添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