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暑假提升】初中八年級語文(八升九)自學銜接提升
暑期預習 第02講 《醉翁亭記》-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八升九)(教師版+學生版)
展開
這是一份暑期預習 第02講 《醉翁亭記》-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八升九)(教師版+學生版),文件包含暑期預習第02講《醉翁亭記》教師版-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八升九docx、暑期預習第02講《醉翁亭記》學生版-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八升九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9頁, 歡迎下載使用。
一、作者作品
1.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宋代文學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
2.記:“記”是一種古代文體,可以通過記人、記事、記物、記景,來抒發(fā)作者感情和主張。這種體裁出現(xiàn)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在寫法
模塊一 思維導圖串知識
模塊二 基礎知識全梳理(吃透教材)
模塊三 教材習題學解題
模塊四 核心考點精準練(4個考點)
模塊五 小試牛刀過關測(基礎+真題)
1.理解作家作品、寫作背景。
2.熟練記憶文言字詞句的翻譯。
3.理解課文內容。
4.體會作者的人生理想,并從中受到精神的感染。
5、通過誦讀比較,體會虛詞“而”“也”“者”的表達效果。
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
3.慶歷五年,歐陽修因上書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辯護,被貶為滁州太守。本文寫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歐陽修雖壯年被貶,仕途失意,一時壯志難酬,內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嘆,而是以積極的態(tài)度當好地方官,為百姓辦事。他寄情山水,以詩酒自娛,自得其樂,并與民同樂,把內心的抑郁掩壓在山水和詩酒之中。
二、原文及翻譯
醉翁亭記
宋 歐陽修
【原文】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譯文】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原文】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譯文】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云霧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原文】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譯文】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
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的擺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倒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原文】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三、詞語匯總
(一)重點實詞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樣子
(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臨:居高面下
(3)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領會 寓:寄托
(5)日出而林霏開 霏:彌漫的云氣
(6)云歸而巖穴暝 暝:昏暗
(7)野芳發(fā)而幽香 芳:花
(8)負者歌于途 負:背著東西
(9)傴僂提攜 傴僂:彎腰曲背,這里指老人
(10)泉香而酒洌 洌:清
(11)山肴野蔌 蔌:菜蔬
(12)雜然而前陳者 陳:陳列,擺開
(13)宴酣之樂 酣:盡興地喝酒
(14)弈者勝 弈:下棋
(15)觥籌交錯 ?。壕票?br>(二)詞類活用
①名之者誰 (名詞作動詞,取名、命名)
②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③山行六七里 (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
④雜然而前陳者 (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前面)
⑤翼然臨于泉上 (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⑥自號曰醉翁也 (名詞作動詞,稱呼)
(三)一詞多義
①樂
不知太守之樂其樂(意動用法,以……為樂)
不知太守之樂其樂(樂趣)
②名
名之者誰(命名)
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
③秀
蔚然而深秀者(秀麗)
佳木秀而繁陰(植物開花結實,此指繁榮滋長)
④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每有會意(意旨)
此中有真意(心思)
⑤高
而年又最高(大)
風霜高潔(高爽)
⑥宴
太守宴也(宴請)
宴酣之樂(宴會)
⑦出
水落而石出者(顯露)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出來)
⑧歸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回去)
云歸而巖穴暝(歸聚)
⑨乎
在乎山水之間也(于)
頹然乎其間者(在)
⑩而
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表承接)
而年又最高(表遞進)
溪深而魚肥(表并列)
雜然而前陳者(表修飾)
而不知人之樂(表轉折)
(四)古今異義
①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義:情趣 今義:意思或愿望)
②去 游人去而禽鳥類也。
(古義:離開 今義:到、往)
③射 射者中
(古義:指投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把箭投
向壺中,中多者為勝,負者照規(guī)定的杯數(shù)喝酒。今義:射箭。)
四、問題理解
1、作者寫醉翁亭是怎樣落筆,一步步自然入題的?寫景順序是什么?
從山落筆,由山寫到泉,由泉寫到亭,自然入題。寫景順序是由遠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為全文奠定抒情基調。
3、*寫景的作用是什么?
以景美寄托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4、第三段分幾層?分別用三字概括層意。哪一層是核心?
四層:(1)滁人游;(2)太守宴;(3)眾賓歡;(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
5、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太守勵精圖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歡樂,自己也能與民同樂。
6、醉和樂有什么關系?
醉樂統(tǒng)一。因樂而醉,醉又增樂;醉是表象,樂是實質。
7、作者怎樣使用陪襯手法的?
以禽鳥樂襯托人之樂,再以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層層推進,突出了太守之樂。
8、怎樣理解“太守之樂其樂”?
一是借欣賞山水秀麗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與眾人游瑯琊山,寄寓與民同樂的理想。
9、“太守之樂”有哪些?
(1)“山水之樂”;(2)“宴酣之樂”;(3)“樂人之樂”。三樂歸一,都是“與民同樂”。
10、從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來看,兩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處?
兩人有都被貶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憂民”及“與民同樂”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
1、朗讀并背誦課文。說一說第1段是如何由遠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第亭的,這樣寫有什么效果?
參考答案:
文章第1段,采用移步換景的方式,先以“環(huán)滁皆山也”總起,作為全景鏡頭,然后再逐層拉近,漸次推出“西南諸峰”、瑯琊山、山行之路、釀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臨于泉上”的醉翁亭。這樣如層層剝筍,最后亮出主景,既準確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給人一種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
2、課文2、3、4段開頭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詞語有什么作用?這三段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參考答案:
課文第2、3、4段開頭,分別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轉接的詞語,起到了標記語意轉變的作用?!叭舴颉笔潜硎巨D接的連詞,含有假設的意思;“至于”同樣表示轉接,卻含有遞進的意思,表示描寫的進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時間的副詞,是時間短暫的詩意表述,表示時間的推移、暗示場景的轉換。第2段寫山中朝暮、四季景物變化之美,第3段寫滁人游、太守宴,第4段寫游歸,主要探討了幾種樂的境界,點明太守是誰,收束全文。這三段是按照寫景——寫人——寫“樂”的順序寫的,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3、本文多出提到“樂”,主要表現(xiàn)了哪幾種“樂”?“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
參考答案:
作者的“樂”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一是“山水之樂”,并因“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二是“宴酣之樂”,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絲非竹”,眾人“起坐而喧嘩”,太守“頹然乎其間”;三是“樂人之樂”,故作文以敘其事。三樂歸一,都是“與民同樂”。“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4、本文用了21個“也”字,有的表判斷,有的表示陳述。
參考答案:
語氣不盡相同,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陳述(用于描述景物):1.環(huán)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3.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5.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0.山間之朝暮也 11.山間之四時也. 13.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14.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15.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16.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7.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18.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肯定(用于介紹人名):4.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6.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21.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感嘆(用于直抒胸臆):8.在乎山水之間也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而樂亦無窮也 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0.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5、《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中有一些短語已經(jīng)變成了成語流傳下來,找出來,說說它們的含義及在現(xiàn)代漢語中語義的變化。
參考答案:
《岳陽樓記》中的成語:
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思沒有變化)
百廢具興:各種被廢置的或該辦未辦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在現(xiàn)代漢語中,“具”寫作“俱”,也說“百廢俱舉”)
浩浩湯湯:水勢浩大的樣子。(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寫作“浩浩蕩蕩”)
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多種多樣,非常壯觀。(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用以形容事物多樣、壯觀)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思沒有變化)
《醉翁亭記》中的成語:
峰回路轉: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彎。(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比喻經(jīng)過挫折后出現(xiàn)轉機)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在現(xiàn)代漢語中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水落而石出:水落下去,石頭就露出來。(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用來比喻真相大白,簡寫為“水落石出”)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用以形容許多人飲酒的熱鬧場面,意思沒有變化)
考點一:詞語解釋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云歸而巖穴暝 歸:
(2)太守謂誰 謂:
(3)臨溪而漁 臨:
(4)佳木秀而繁陰 秀:
(5)名之者誰 名: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7)觥籌交錯 ?。?
(8)樹林陰翳 翳:
考點二:句子節(jié)奏劃分
2.請用“/”標出下列語句中的朗讀停頓。(每句標一處)
(1)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2)至于負者歌于途
考點三:句子翻譯
3.句子翻譯。
(1)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2)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4)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6)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7)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8)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9)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考點四:內容理解
4.《醉翁亭記》中多處提到“樂”主要表現(xiàn)了哪幾種“樂”?“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
5.看到以下這組形聲字時,你覺得用《醉翁亭記》中哪一句名句可以形容你腦海中呈現(xiàn)的畫面。
……桃柳松榆楊柏……
……梅櫻椿橘柚梔桉楓榕……
……枇杷梧桐杉櫻梓槭槲……
……樟桂柞榛櫸……
一、字詞基礎填空(共28分)
6.(12分)詞類活用
(1)山行六七里
活用情況: 釋義:
(2)雜然而前陳者
活用情況: 釋義:
(3)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活用情況: 釋義:
(4)名之者誰
活用情況: 釋義:
(5)故自號曰醉翁也
活用情況: 釋義:
(6)至于負者歌于途
活用情況: 釋義:
7.(16分)一詞多義
(1)歸
①云歸而巖穴暝
②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2)謂
①太守自謂也
②太守謂誰
(3)臨
①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②臨溪而漁
(4)樂
①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②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③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5)而
①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②溪深而魚肥
③朝而往,暮而歸
④雜然而前陳者
⑤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⑥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⑦而不知人之樂
二、文言文閱讀(共85分)
(15分)(2024·吉林松原·模擬預測)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醉翁亭記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諸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8.(2分)本文作者是 (朝代)文學家歐陽修,字 ,號醉翁。
9.(2分)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佳木秀而繁陰(美麗)B.弈者勝(下棋)
C.樹林陰翳(遮蓋)D.觥籌交錯(酒籌)
10.(3分)第三段主要描繪了哪四個場景?
11.(4分)作者在結尾部分才道出自己的身份姓名,其用意何在?
12.(4分)歐陽修自號為“六一居士”。所謂“六一”,即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一壺酒、一張琴、一局棋、一醉翁。根據(jù)本文內容簡要談談作者的性格特點。
(7分)(2024·北京朝陽·二模)閱讀《醉翁亭記》,完成下面小題。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3.(2分)“峰回路轉”中的“回”與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迂回曲折B.回歸故里C.一封回信D.章回小說
14.(2分)本文多處提到“樂”。下列對“樂”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山水之樂。太守陶醉于瑯琊山氣象萬千的山水美景,借酒抒發(fā)內心快樂。
B.宴飲之樂。宴飲就地取材,簡樸而別有滋味。太守醉在其中,樂在其中。
C.游人之樂。滁州人前呼后應,跟隨太守歡樂游山,官民和諧,熱鬧祥和。
D.太守之樂。太守既為游人的離開而樂,也為酒醒后能以文記樂而自得。
15.(3分)根據(jù)《醉翁亭記》及下面兩則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热荨?br>【材料一】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①。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r>(取材于《孟子·梁惠王下》)
【材料二】
公④少有大節(jié),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逼涫垄萆嫌鋈?一以自信⑥,不擇利害為趨舍。
(取材于歐陽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銘》)
【注】①雪官:齊宣王的離官。②非:詆毀。③非:錯誤。④公:這里指范仲淹。⑤事:侍奉。⑥一以自信: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則。
“以民為本”的思想是中華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孟子認為,為王者應該做到“① ”;作為太守,歐陽修做到了② ;范仲淹把這一思想進一步發(fā)展為 “③ ”,更具有苦己為人的奉獻精神。
(18分)(2024·河北邯鄲·三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選自《醉翁亭記》)
[乙]
《醉翁亭記》初成,天下莫不傳誦,家至戶到,當時為之紙貴。宋子京①得其本,讀之數(shù)過,曰:“只目為②《醉翁亭賦》,有何不可?”
(選自《曲洧舊聞》)
[丙]
圓翁③曰:山色朝暮之變,無如春深秋晚。四月則有新綠其淺深濃淡早晚便不同。九月則有紅葉,其赭④黃茜⑤紫,或映朝陽,或回夕照,或當風而吟,或帶霜而殷⑥,皆可謂佳勝之極。其他則煙嵐⑦雨岫⑧,云峰霞嶺,變幻頃刻,孰謂看山有厭倦時耶?
(選自《聰訓齋語》)
【注釋】①宋子京:宋代文學家。②只目為:可看作。③圃翁:清代文學家,晚年號圃翁。④赭:紅褐色。⑤茜:紅色。⑥殷:豐厚。⑦嵐:山中的霧氣。⑧岫:山洞,也作山。
16.(3分)解釋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1)日出而林霏開 開:
(2)《醉翁亭記》初成 初:
(3)變幻頃刻 頃刻:
17.(3分)下列對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四月則有新綠/其淺深濃淡早晚/便不同
B.四月則/有新綠/其淺深濃淡/早晚便不同
C.四月則有新綠/其淺深濃淡/早晚便不同
D.四月/則有新綠/其淺深濃淡/早晚便不同
18.(4分)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2)孰謂看山有厭倦時耶?
19.(4分)簡要概括乙文記述的主要內容。
20.(4分)甲文和丙文描寫的山水之樂有何共同點?
(10分)(2024·四川瀘州·二模)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秋,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②余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脫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①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③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④既以名字,又從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br>(蘇軾《喜雨亭記》)
【注】①忭(biàn):高興,喜歡。
21.(2分)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句子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
B.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福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
C.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
D.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
22.(2分)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泉香而酒洌 洌:清B.越三月 越:到
C.佳木秀而繁陰 秀:秀麗D.獄訟繁興 獄:案件
23.(2分)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駢散結合,句式整齊又富有變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靈活運用,使文章語言具有回環(huán)往復的音韻之美。
B.【甲】文以“樂”字貫穿全文,不僅寫了欣賞山水之樂,還寫了太守與眾賓之樂以及滁人之樂、禽鳥之樂,而最后“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則表現(xiàn)了太守對人們不了解自己的遺憾之情。
C.【甲】【乙】兩文,都體現(xiàn)出了作者關心民生疾苦,與民同樂的思想,但甲文多少又有點寄情山水,排遣謫居苦悶的情懷,而乙文則表達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喜悅。
D.乙文首尾呼應,緊緊圍繞“喜、雨、亭”三者之間的密切關系結構文章,集敘述、議論、抒情于一體,抑揚開合,錯落有致。
24.(4分)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
(18分)(2024·山西陽泉·模擬預測)學校開展“品經(jīng)典詩文,傳優(yōu)秀文化”主題研學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各題。
25.(2分)【釋詞·觀民情】請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阡陌交通
(2)傴僂提攜
26.(4分)【譯句·賞文辭】請你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翻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
(2)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翻譯: , ,這是太守的酒宴啊。
27.(4分)【品文·悟情懷】請分別結合選文中的畫線句,說說兩篇選文表現(xiàn)了陶淵明、歐陽修怎樣的情懷。
【甲】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人①?!痹唬骸叭缢苟押酰俊痹唬骸靶抟岩园舶傩?。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②!”
(節(jié)選自《論語·憲問》)
【乙】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br>(節(jié)選自《孟子·離婁上》)
【注】①安人;使別人安樂。②?。哼@里有“難”的意思。諸:“之于”的合音,不譯。
28.(4分)【辨析·明語氣】甲文“如斯而已乎”中的“斯”和《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中的“斯”意思相同,都是。兩句話同為問句,“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反問語氣,“如斯而已乎”表達的是語氣。
29.(4分)【對比·探內涵】甲、乙兩文都談到了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性。請結合兩文與自身實際,談談你的理
桃花源記(節(jié)選)陶淵明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醉翁亭記(節(jié)選)歐陽修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解。
(17分)(2024·廣東佛山·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題。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30.(3分)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云歸而巖穴暝 (2)雜然而前陳者 (3)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31.(4分)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乙】
修前伏見中丞舉石介①為主薄,近者聞介以上書論被罷,而臺②中因舉他吏代介者。介為人剛果有氣節(jié),力學,喜辯是非,真好義之士也。度介之才,不止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
中丞為天子司直之臣上雖好之其人不肖則當彈而去之;上雖惡之,其人賢,則當舉而申之,非謂隨時好惡而高下者也。而執(zhí)事③始舉介曰能,朝廷信而將用之,及以為不能,則亦曰不能,是執(zhí)事自信猶不果。故曰主簿雖卑,介雖賤士,其可惜者中丞之舉動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上杜中丞論舉官書》,有刪改)
【注】①石介:人名,北宋學者、思想家。②臺:即御史臺,是御史所居官署,宋制,御史臺正官有中丞、侍御史等,主簿只負責收發(fā)登記文籍。 ③執(zhí)事:有職守之人;官員,文中指杜中丞。
32.(3分)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近者聞介以上書論被罷/聞寡人之耳者B.而臺中因舉他吏代介者/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C.度介之才/度已失期D.故曰主簿雖卑/先帝不以臣卑鄙
33.(3分)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中 丞 為天 子 司 直 之臣 上 雖好 之 其 人 不 肖 則 當 彈 而 去 之
34.(4分)根據(jù)【甲】 【乙】兩篇選文及知識卡片,把下面對話補充完整。
(1) (2)
相關學案
這是一份暑期預習 第06講 整本書閱讀《水滸傳》-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八升九)(教師版+學生版),文件包含暑期預習第06講整本書閱讀《水滸傳》教師版-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八升九docx、暑期預習第06講整本書閱讀《水滸傳》學生版-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八升九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2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暑期預習 第05講 整本書閱讀《艾青詩選》-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八升九)(教師版+學生版),文件包含暑期預習第05講整本書閱讀《艾青詩選》教師版-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八升九docx、暑期預習第05講整本書閱讀《艾青詩選》學生版-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八升九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暑期預習 第04講 《詩詞三首》-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八升九)(教師版+學生版),文件包含暑期預習第04講《詩詞三首》教師版-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八升九docx、暑期預習第04講《詩詞三首》學生版-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八升九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40頁, 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學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