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同步練習
- 4.1 光沿直線傳播 同步測試 試卷 4 次下載
- 4.2 光的反射 同步測試 試卷 5 次下載
- 4.5 光的色散 同步測試 試卷 3 次下載
- 4.4 光的折射 同步測試 試卷 5 次下載
- 5.2 生活中的透鏡 同步測試 試卷 3 次下載
初中人教版第3節(jié) 平面鏡成像同步達標檢測題
展開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3節(jié) 平面鏡成像同步達標檢測題,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4.3 平面鏡成像 同步測試 一、單選題1.如圖是驗證“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其中A為玻璃板前點燃的蠟燭,B為玻璃板后未點燃的蠟燭。有關(guān)本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選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鏡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B.將平面鏡向左平移一小段距離,像的位置也向左平移C.采用兩只完全相同的蠟燭來判斷像與物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D.若玻璃板厚2mm,可以看到兩個等大的虛像2.如圖所示,一塊平面鏡摔碎成大小不同的兩塊鏡片后重新組合在一起,關(guān)于兩塊鏡片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span>A.兩塊鏡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B.兩塊鏡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C.兩塊鏡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D.兩塊鏡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3.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往往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像,要求被測者與視力表像的距離是5m。下圖是小紅同學在一次測量視力時的情景,關(guān)于這次視力測量說法正確的是 ( ?。?/span>A.視力表中開口向上的“E”,在平面鏡中成的像開口向下B.視力表中開口指向紙外的“E”,在平面鏡中成的像開口指向紙內(nèi)C.小紅同學按要求進行視力測量,則L的大小應(yīng)該是0.6mD.小紅同學按要求進行視力測量,則L的大小應(yīng)該是0.3m4.關(guān)于光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pan>A.光在任何介質(zhì)中均沿直線傳播,且傳播速度相同B.鏡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光垂直鏡面入射時,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D.物體逐漸遠離平面鏡時,像將逐漸靠近平面鏡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pan>A.“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人們是通過音調(diào)辨別出鐘聲B.“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前句是以青山為參照物C.“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人池塘”,后句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D.“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說明水能夠傳聲6.如圖所示,平面鏡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長6cm的鉛筆平放在地面上且與平面鏡垂直,筆尖離平面鏡10cm,現(xiàn)鉛筆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鏡向它勻速靠近。則( ?。?/span>A.鉛筆的像為虛像,且尖端朝右 B.筆尖的像移動速度大于筆尾的像移動速度C.經(jīng)過3s,筆尖的像與筆尾的像相距6cm D.將M逆時針轉(zhuǎn)動45°,鉛筆的像豎直且尖端朝上7.如圖是用墨水成像觀看日食的情景。在容器中裝上黑墨水放在太陽下,通過水面可看到太陽的像。關(guān)于成像原理和成像特點,正確的是的( )A.平靜的水面可以看做是平面鏡 B.這個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這個像是實像 D.這個像比太陽小8.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間里,通過一面窗戶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卻看不見。對于此現(xiàn)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確的是( )A.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過這面玻璃成像B.射向這面玻璃的光,夜晚發(fā)生鏡面反射,白天發(fā)生漫反射C.白天,射向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過玻璃,沒有反射D.白天,人通過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9.小華豎直站在一面斜靠在墻邊的平面鏡前,如圖所示,小華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與水平面的夾角是( ?。?/span>A.50° B.40° C.70° D.20°10.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平面鏡前,我們從平面鏡中看到點燃蠟燭的像,以點燃蠟燭的火焰最高點為S,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光路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span>A.像點S'是由圖中的三條反射光線的延長線會聚而成的B.像點S'是虛像C.在平面鏡后面實際上是沒有燭焰的D.燭焰的像是正立的 二、填空題11.在徐志摩《再別康橋》中有句美麗的詩句“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岸上的美景成了水中的“艷影”是光發(fā)生了______現(xiàn)象,所成的像為______(選填“實”或“虛”)像。12.如圖所示,落地平面鏡高0.8米、身高1.5米的姚安美同學站在鏡前卻看不到自己全身的像,她回想起物理課上所學知識就___________(選填“適當后退上段距離”或”適當把鏡子升高一段距離”或“換一面更大的鏡?”),當她看到了自己全身像時,此像的大小與她本人相比應(yīng)該是___________(選填“大一點”、“小一點”或“一樣大”)。13.如圖所示,在啞劇《擦玻璃》劉全和、劉全利兩個老師分別表演鏡前的人和鏡后的像,他倆是雙胞胎,表演的效果特好,因為平面鏡中成的像與物體大小______。當右側(cè)人舉起右手,左側(cè)人就要舉起______手。14.教學樓走廊里掛著一塊平面鏡,某同學走近鏡子時,他在鏡中像的大小_______;同學間可以通過鏡子互相看對方,表明了反射時光路是________。上課時,有時有的同學看黑板會感覺“晃眼”,這是因為黑板這時發(fā)生了_________反射。15.如圖所示為水位測量儀的示意圖,A點與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從A點發(fā)出的一束與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變的激光,經(jīng)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點處形成一個光斑,光斑位置隨水位變化而發(fā)生變化,A點與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選填“虛”或“實”);A點與水面相距2m,則A與它在水中的像A1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m;若光斑B向右移動了0.6m,說明水位_______(選填“上升”或“下降”)了________m. 三、作圖題16.請在圖中畫出物體 AB 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17.如圖是潛望鏡入射光線和初射光線傳播方向示意圖,請你畫出平面鏡位置。 四、實驗題18.如圖甲是小明“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小明實驗過程中,點燃蠟燭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成像雖沒有平面鏡清晰,但能透過玻璃板觀察到蠟燭___________(填“A”或“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如果有厚度為2 cm和1 mm的兩塊玻璃板,應(yīng)選擇厚度為___________的玻璃板做實驗;(2)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他可以將蠟燭B和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___________;(3)移開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呈現(xiàn)蠟燭的像(選填“能”或“不能”),說明平面鏡所成的是___________像。(選填“虛”或“實”);(4)改變蠟燭A的位置三次實驗得到三組物、像位置點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其中平面鏡位置在MN處,由此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圖丙所示,將玻璃板與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讓蠟燭A沿著桌面向右做直線運動,將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的像會( )A.水平向右 B.水平向左 C.豎直向下 D.豎直向上(6)小明把四個模型分別面對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與物左右位置的關(guān)系。其中能夠達到實驗?zāi)康氖?/span>( )A. B. C. D. 19.(1)如圖,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時,在平面鏡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塊光屏,光屏由可以繞ON折轉(zhuǎn)的E、F兩塊板組成。讓一束光貼著光屏左側(cè)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點,在右側(cè)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線OB。實驗時從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這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fā)生了______(填“鏡面”或“漫”)反射。若將F板向后折轉(zhuǎn)一定的角度,則在F板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時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2)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guān)系:玲玲同學進行實驗時,選擇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一塊較厚的玻璃板M(P、Q兩個面都可以作為平面鏡使用);(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她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豎立一塊玻璃板:將蠟燭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點燃蠟燭A,然后將蠟燭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圖甲所示,進行實驗。玲玲按照圖乙中的測量方法,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認真測量并記錄了對應(yīng)數(shù)據(jù):實驗序號1234物距u/cm4.25.06.810.0像距v/cm3.74.56.39.5(分析與論證):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交流與評估):這個結(jié)論與平面鏡成像特點不相符,主要是選擇了蠟燭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離______(選填“正確”或“不正確”);根據(jù)上面數(shù)據(jù)推算玻璃板的厚度______cm。 五、綜合題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汽車中的光現(xiàn)象如圖1所示,汽車抬頭顯示又叫汽車平視顯示系統(tǒng)(簡稱HUD),是為了提高安全性而研發(fā)的。它利用平面鏡成像原理(如圖2所示),使顯示器上的重要行車數(shù)據(jù)通過前擋風玻璃成像在正前方,駕駛員不必低頭,就可以看到車輛行駛的車速、油耗等信息。(1)行車數(shù)據(jù)在擋風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______(選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2)若HUD顯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車中控臺上,通過擋風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則擋風玻璃與水平面夾角度數(shù)為______;(3)某駕駛員發(fā)現(xiàn)擋風玻璃所成的像過高,不便于觀察,這時需要將顯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選填“遠離”或“靠近”)擋風玻璃;移動顯示器后,像的大小將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參考答案1.B 解析:A.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在觀察到A像的同時,還可以透過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將平面鏡向左平移一小段距離,由于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關(guān)于鏡面是對稱的,所以像的位置不變,故B錯誤,符合題意;C.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cè)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guān)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若玻璃板厚2mm,玻璃板的前后兩面都會成虛像,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2.A 解析:平面鏡成的像和物體的形狀、大小相同,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guān),兩塊碎裂的鏡子都能形成完整的像。故選A。3.C 解析:AB.平面鏡所成像是正立的虛像,物像相當于平面鏡對稱。所以視力表中開口向上的“E”,在平面鏡中成的像開口也向上;視力表中開口指向紙外的“E”,在平面鏡中成的像開口也向外,故AB錯誤;CD.要求被測者與視力表像的距離是5m,由圖知,小紅到平面鏡距離2.2m,所以視力表的像到平面鏡距離為5m-2.2m=2.8m視力表到平面鏡距離也為2.8m,L的大小應(yīng)該是2.8m-2.2m=0.6m故C正確,D錯誤。故選C。4.C 解析:A.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時沿直線傳播的,光在不同中介質(zhì)中,光的傳播方向會發(fā)生改變,光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一般不同,故A錯誤;B.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光的反射,因此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錯誤;C.光線垂直射到平面鏡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重合,所以入射角就是0,反射角也是0,故C正確;D.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當物體逐漸遠離平面鏡時,像也會遠離平面鏡,故D錯誤。故選C。5.D 解析:A.“夜半鐘聲到客船”鐘聲是根據(jù)音色判斷出的,故A錯誤;B.以“乘客”為參照物,“乘客”和“青山”之間的發(fā)生位置變化,故“青山”是運動的是以乘客為參照物,故B錯誤;C.“樓臺倒影入池塘”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錯誤;D.“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說明聲音可以在氣體和液體中傳播,故D正確。故選D。6.C 解析:A.鉛筆在平面鏡中成虛像,且鉛筆與像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故像的尖端朝左,故A錯誤;B.鉛筆是一個整體,整體的移動速度相同,故筆尖的像移動速度等于筆尾的像移動速度,故B錯誤;C.移動過程中,鉛筆的長度不變,則此時筆尖的像與筆尾的像仍相距6cm,,故C正確;D.將M逆時針轉(zhuǎn)動45°,像與物體關(guān)于鏡面對稱,則此時鉛筆的像是豎直且尖端朝下的,故D錯誤。故選C。7.A 解析:平靜的墨水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鏡成的虛像與物大小相等,即這個像與太陽等大。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8.A 解析:ACD.小林通過窗戶成像,是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所以夜晚和白天都可能通過玻璃成像。白天、晚上射向玻璃的光都是部分透過,部分反射,而白天因環(huán)境光線太強,不易觀察到玻璃中的像,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白天、夜晚所成的像的大小應(yīng)相同。故A正確,CD錯誤;B.射向玻璃的光,無論白天夜晚都是發(fā)生鏡面反射,故B錯誤。故選A。9.A 解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做出小華在平面鏡中的像A′B′因為∠EOC=70°故∠OBD=20°則∠ABD=∠CB′D=20°+90°=110°∠OCB′=180°-∠OBD-∠CB′D=180°-20°-110°=50°則小華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與水平面的夾角與∠OCB′是對頂角,故也為50°。故選A。10.A 解析:根據(jù)平面鏡成虛像的特點可知,燭焰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在平面鏡后面實際上是沒有燭焰的,像點S'是虛像,虛像S'是由圖中的無數(shù)條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BCD符合題意。故選A。11.反射 虛 解析:[1][2]水中的“艷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是正立等大的虛像。12.適當把鏡子升高一段距離 一樣大 解析:[1]如下圖BC為人在平面鏡中的全身像,要想看到全身像,鏡子必須放置在EF處;從圖中看:FG為△CAD的中位線,那么FG為AD的一半,即人眼到腳底距離的一半;落地平面鏡高0.8米、同學身高1.5米,所以要想看到全身像,應(yīng)適當把鏡子升高一段距離。[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原理知:像與物等大。13.相同 左 解析:[1]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平面鏡中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同。[2]當右側(cè)人舉起右手,由于像和物體是關(guān)于鏡面對稱的,故左側(cè)人就要舉起左手。14.不變 可逆的 鏡面 解析:[1]平面鏡成等大的像,同學走近鏡子時其大小不變,則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也不變。[2]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于是同學間可以通過鏡子互相看到對方。[3]當光在黑板上發(fā)生鏡面反射時,同學會看不清黑板上的情況,而出現(xiàn)晃眼的感覺,因為此時平行光在黑板上平行地反射出來。15.虛 4 下降 0.3 解析:[1]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虛像,故A點與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虛像;[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到平面鏡距離相等可知,A點與水面相距2m,則A與它在水中的像A′之間的距離為4m;[3][4] 如圖所示,以最初的水面CD為鏡面,畫出A點的對稱點A′,再畫出反射光線指向B點.若光斑B向右移動了0.6m,移動到E點,則BE=OF=0.6m,因為從A點發(fā)出的一束與水平面成45°角,所以,則說明水位下降了0.3m.16. 解析:分別作出物體AB的端點A、B關(guān)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所示:
17. 解析:首先根據(jù)光線完成光路,光線水平射入后,經(jīng)平面鏡豎直向下反射,再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又水平射出,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做出法線,并做法線的垂線即鏡面的位置,如圖所示:18.B 1mm 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的大小相等 不能 虛 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C A 解析:(1)[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透過玻璃板觀察到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厚了容易兩面成像產(chǎn)生重影影響實驗,所以應(yīng)該選擇較薄的玻璃板,即選擇1mm的玻璃板。(2)[3]蠟燭A、B大小相同,在玻璃板后面移動蠟燭B,當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可以初步得到結(jié)論: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的大小相等。(3)[4][5]光屏能夠承接的是實像,承接不到的是虛像,而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在蠟燭B的位置放一光屏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4)[6]由圖乙可知,三次實驗中,物、像位置點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可知: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5)[7]如圖丙所示,當蠟燭A沿著桌面向右做直線運動時,根據(jù)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對稱的關(guān)系可知,蠟燭A在玻璃板后的像會豎直向下運動。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6)[8]由圖可知,四個模型分別為C、A、T、V,只有C的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用它們?nèi)齻€無法研究像與物左右位置的關(guān)系,不能達到實驗?zāi)康模挥?/span>C左右不同,能達到實驗?zāi)康?。?/span>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9.漫 不能 在 不正確 0.5 解析:(1)[1]在光屏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fā)生了漫反射。[2][3]將承接反射光線的F板向后折轉(zhuǎn),則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線。因為此時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2)[4]玲玲同學選用的玻璃板較厚,則兩個面都能成像,由數(shù)據(jù)表格知,物距是測量蠟燭A到玻璃前板的距離,而像距是測量像到后板的距離,那么在測量像距的距離時不正確。[5]由表格數(shù)據(jù)知,每一組數(shù)據(jù)的物距與像距都相差0.5cm,那么玻璃板的厚度為0.5cm。20.反射 45° 靠近 不變 解析:(1)[1]由題意,HUD利用平面鏡成像原理,所以行車數(shù)據(jù)在擋風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2)[2]若HUD顯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車中控臺上,通過擋風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即二者成90°夾角,由于物與像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則擋風玻璃與水平面夾角度數(shù)為45°。(3)[3][4]平面鏡成像中,物與像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且像與物的大小相同;發(fā)現(xiàn)擋風玻璃所成的像過高,需要將顯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擋風玻璃;移動顯示器后,物的大小未變,則像的大小將不變。
相關(guān)試卷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3節(jié) 平面鏡成像同步達標檢測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3 平面鏡成像》同步練習,WP0307,WP0303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3節(jié) 平面鏡成像課時作業(yè),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3 平面鏡成像》同步練習,2m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 光現(xiàn)象第3節(jié) 平面鏡成像精品一課一練,文件包含43平面鏡成像學生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精品講義人教版docx、43平面鏡成像教師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精品講義人教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6頁, 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