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初中物理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案2025秋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本章復習和總結教案2025秋
展開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本章復習和總結教案2025秋,共4頁。
本章復習和總結
【教學目標】
1.知道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及光速.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3.知道平面鏡成像特點及應用.
4.知道光的折射定律.
5.了解色散現(xiàn)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6.了解紅外線、紫外線的特性及應用.
【教學方法】
1.歸納法:通過對本章知識的歸納總結,體會知識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系統(tǒng)復習本章知識.
2.引導分析法:通過引導學生對典型事例的分析,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規(guī)律,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講述結合法:通過典型習題的講練,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知識的內(nèi)涵,熟悉解題方法與技巧.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鞏固復習]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一節(jié)內(nèi)容,并講解布置的作業(yè)(教師可針對性地挑選部分難題講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課堂小結]
光的直線傳播
【例1】(多選)如圖所示是用針孔照相機給蠟燭照相,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要想使像大一些,可移動底片離針孔近一些
B.要想使像明亮些,可移動底片離針孔近一些
C.針孔離蠟燭越近,像越暗
D.針孔離蠟燭越近,像越解析:本題是考查對小孔成像的理解.針孔照相機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作的.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物體通過小孔成像,像的形狀與物體相同,上下顛倒,左右互換.當物體到針孔距離一定時,光屏(底片)越遠,像越大;光屏越近,像越小.當光屏(底片)到針孔距離一定時,物體越遠,像越小;物體越近,像越大.小孔所成的像,像越小越明亮.根據(jù)以上規(guī)律,選項A、D是錯誤的,選項B、C是正確的.
答案:BC
規(guī)律總結:
在分析各種光現(xiàn)象時,要抓住關鍵問題——介質: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路不變,現(xiàn)象有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在不同介質或不均勻介質中發(fā)生的光路變化的現(xiàn)象為光的折射;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光路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為光的反射.
[課堂小結]
光的反射
【例2】由發(fā)光點S所發(fā)出的兩條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形成的光路如圖甲所示,請完成光路圖并確定發(fā)光點S的位置.
解析:本題有兩種解法.
方法一:利用光的反射規(guī)律分別作出兩條反射光線的入射光線,兩條入射光線的交點即為發(fā)光點S.(如圖乙)
甲 乙 丙
方法二:反向延長兩條反射光線,交于鏡后一點S′,則S′就是鏡前發(fā)光點S在鏡中的虛像,再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物、像關于鏡面對稱)作出發(fā)光點S.(如圖丙)
答案:如圖乙、丙所示,兩圖均對.
【例3】(湖北武漢中考)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某同學將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把紙板ENF放置在平面鏡上,如圖甲所示.
(1)使一束光貼著紙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點,在紙板FON上沒有觀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 .
(2)正確操作實驗,并在紙板上記錄每次光的徑跡,如圖乙所示.取下紙板,接下來進行的操作是 ,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并比較 .
(3)紙板ENF是用兩塊紙板連接而成的,這樣做的目的是 .
解析:(1)當紙板FON與紙板EON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時,在紙板FON上不會觀察到反射光;當紙板放置沒有和平面鏡垂直時,被平面鏡反射的光和入射光都在與平面鏡垂直的平面內(nèi),因此,在紙板FON上也不會觀察到反射光.(2)探究平面反射時的規(guī)律,一是要探究反射光和入射光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二是要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所以記錄每次光的徑跡后,應用量角器測量每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即用量角器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析得到其大小關系.(3)紙板ENF是用紙板EON與紙板FON連接而成的,紙板FON可以繞ON前后轉動,只有紙板EON與紙板FON在同一平面內(nèi)時,才能在紙板FON上觀察到反射光,這樣便于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
規(guī)律總結:
光現(xiàn)象作圖:
(1)作圖依據(jù):①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線是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夾角的角平分線,法線與鏡面垂直.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鏡面是像與物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2)作圖注意事項:鏡前的物體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折射光線等實際光線畫成實線,鏡后的像、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法線及其他輔助線畫成虛線.
解題技巧:
要解決此類探究實驗題,要熟練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內(nèi)容:(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這個結論.(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課堂小結]
答案:(1)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或紙板EON與FON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
用量角器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3)便于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
平面鏡成像
【例4】何唐同學從平面鏡中看到街對面的大型電子鐘的顯示的時刻如圖所示,那么要是回頭直接看鐘,它顯示的時刻應為( )
A.20:15 B.21:05
C.21:15 D.20:05
解析:本題是運用平面鏡成像特點解決實際問題.根據(jù)平面鏡的成像規(guī)律,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分析比較容易找到答案.你站在平面鏡前抬起右手,觀察鏡中的像,抬起的是左手.根據(jù)人和像的位置關系我們知道,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跟物體的關系是:上下正立(不顛倒),左右顛倒.本題中的“0”應在“:”右邊,故選項A、C都不對;“1”應在“:”的左邊,故選項D也不對.正確答案應為選項B.解答此類題型時,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手握試卷,保持上下不變,將紙翻過來,對著光,從反面看到的就是答案.請記住,答案在反面!
答案:B
【例5】如圖甲所示為同學們制作的潛望鏡的結構示意圖,通過這樣的潛望鏡看到物體AB的像是( )
A.倒立、等大的虛像 B.正立、等大的虛像
C.倒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縮小的實像
甲 乙
解析:人眼在潛望鏡中看見物體AB的像的原理圖如圖乙所示,圖中物體AB上的光線先射到平面鏡M1上反射成像,利用物、像對稱作出虛像A′B′,由平面鏡M1反射到平面鏡M2上,再反射到人眼中,此時在平面鏡M2成像的物體應是A′B′,因為平面鏡M1反射的光線可認為是從A′B′處發(fā)出的,利用物、像對稱性,作出A′B′在M2中所成的像A″B″,這就是人通過M2觀察到的物體AB的像.此像應是正立、等大的虛像,且此虛像在水平方向上到人的距離比物體到人的水平距離要大.
答案:B
[課堂小結]
光的折射
【例6】在水深1m的湖面上空,一只畫眉鳥停在岸邊柳樹距水面5m高的樹杈上婉轉地唱歌;在距岸邊2m的水中,一條紅色的小鯉魚悠然地游動.靜觀湖面,“小鯉魚”、“畫眉鳥”和“柳樹”渾然一體,好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關于上述情景,下列闡述錯誤的是( )
A.水中的“畫眉鳥”是樹上的畫眉鳥通過水面反射形成的一個虛像
B.水中的“畫眉鳥”距離水面1m
C.站在岸邊看見的“小鯉魚”到水面的距離肯定小于1m
D.我們看到水中的“畫眉鳥”和“小鯉魚”都是虛像
解析:水中的“畫眉鳥”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平面鏡成像),由平面鏡成像特點知,該像是畫眉鳥的虛像,由于畫眉鳥到鏡面(水面)的距離為5m,水中“畫眉鳥”(像)到鏡面的距離也為5m,故選項A說法正確,B說法錯誤;看到水中的“小鯉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它在實際小鯉魚的上方,因湖水深為1m,則所看到的“小鯉魚”到水面的距離必定小于1m,故選項C、D說法均正確.
答案:B
【例7】如圖甲所示,潛水員眼睛在水下A點處,B點有條小魚,C點有只小鳥,請作出潛水員觀察魚,鳥的光路圖.
甲 乙
解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所以潛水員在水中觀察B點的魚時的光路就是直線BA;在觀察空中的小鳥時,小鳥C點的光線在由空氣經(jīng)過水面進入水中時要發(fā)生折射,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進入潛水員眼睛的折射光線OA相對于入射光線CO向法線一側偏折.
答案:如圖乙所示.
光的色散
【例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白色光是單色光
B.色光的三原色是指紅光、黃光、藍光
C.白光是七色光中的一種
D.任何顏色的光都可以用紅、綠、藍三種色光復合而成
解析:白光是由七種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復色光,故A、C錯;色光的三原色是指能按比例混合成各種色光的三種色光,它們是紅光、綠光、藍光,故B錯,D正確.
答案:D
[布置作業(yè)]
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預習下一課時內(nèi)容.
[教材習題解答]
【教材P111“復習與提高”】
1.解:充分攪拌鹽水后,光在鹽水中沿直線傳播.因為經(jīng)充分攪拌后鹽水變成均勻介質,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解:利用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夏至到冬至,正午太陽高度逐漸減小,表影的長度也會逐漸變長,故夏至的表影更短.
3.解:內(nèi)頁選用比較粗糙的紙張,其表面不光滑,能夠發(fā)生漫反射,使光進入人眼,人能從各個角度看到書本內(nèi)容.
4.解:他看到的風景是正立的,
[教材習題解答]
5.解:如圖所示,AC、CB分別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則∠ACB的角平分線是法線CC′,易得△CC′A≌△CC′B,故C′為AB的中點.已知D′B=80cm,D′A=40cm,則AB=D′B-D′A=80cm-40cm=40cm,AC′=C′B=1/2AB=1/2×40cm=20cm,則DC=D′C′=D′A+AC′=40cm+20cm=60cm.故當C到桌面的高度為60cm時,就可以證明平面鏡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不正確.因為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當光從玻璃磚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實驗步驟:①實驗裝置如下圖,使光從玻璃磚射到空氣中,入射角為30°,畫出折射光線的徑跡,用量角器測出折射角.
答 ②讓入射角分別為20°、40°,重復上述實驗.將測得的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
③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光從玻璃磚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