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粵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期中2
展開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下冊本冊綜合復習練習題,共15頁。
?粵滬八下期中2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賽車比賽是人們喜歡觀看的運動項目,在比賽過程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
A.以賽車為參照物,車內(nèi)賽車手是靜止的
B.賽車速度越大,通過的路程越長
C.加速或轉彎時,力改變了賽車的運動狀態(tài)
D.賽車車身很低,輪子相距較遠,在快速行駛時不易翻倒
【考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力的作用效果、穩(wěn)度的影響因素
【難度】易
【分析】A、判斷車內(nèi)賽車手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就看以賽車為參照物,賽車手的位置有無發(fā)生變化;
B、路程是由速度和時間共同決定的.時間相同,速度越大的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
C、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的改變、運動方向的改變;
D、穩(wěn)度的大小有物體重心的高度和支持面的大小決定.重心低,支持面大的物體穩(wěn)度大,反之則穩(wěn)度小.
【解答】解:A、以賽車為參照物,車內(nèi)賽車手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以賽車為參照物,車內(nèi)賽車手是靜止的,故選項A的說法是正確的;
B、賽車速度越大,通過的路程不一定越長,因為路程是由速度和時間共同決定的,所以在不指明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僅通過速度大小來判斷路程長短是判斷不出來的,故選項B的說法是錯誤的;
C、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的改變和運動方向的改變,所以賽車加速或轉彎時,都是因為受到了力的作用,都屬于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故選項C的說法是正確的;
D、賽車車身很低,這樣就可以降低車的重心;輪子相距較遠,這樣四只輪子所圍成的面積就增加了,從而增大了支持面,所以賽車的穩(wěn)度就會增大,賽車在快速行駛時就不易翻倒了,故選項D的說法是正確的.
故選 B.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力的作用效果、穩(wěn)度的影響因素,所考查的都是基礎知識.由于缺少前提條件而造成的錯誤,在選擇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
2.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如圖所示,在橫梁下邊用細線系一質(zhì)量較大的金屬球,金屬球的下面用同樣的細線系一小木棒,當用手向下猛拉小木棒時,會被拉斷的細線是( ?。?br />
A.金屬球上面的細線
B.金屬球下面的細線
C.金屬球上面和下面的細線同時被拉斷
D.無法判斷
【考點】慣性
【難度】易
【分析】任何物體都有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叫慣性,金屬球質(zhì)量較大,慣性較大,當用手向下猛拉小木棒時,金屬球由于慣性還要保持靜止,上面細線的力不變,下面細線的力突然變大,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當用手向下猛拉小木棒時,金屬球由于慣性還要保持靜止,金屬球上面細線的力不變,下面細線的力突然變大,會被拉斷.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慣性的相關知識,會利用它解釋一些現(xiàn)象,弄清哪段細線受慣性影響是本題的關鍵.
3.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航天飛機關閉發(fā)動機后正在太空中飛行.如果科學家要在其中進行實驗,下列哪些操作不能正常進行( ?。?br />
A.用溫度計測溫度 B.用彈簧秤測力
C.用天平測質(zhì)量 D.用電子表測時間
【考點】重力、杠桿
【難度】易
【分析】在太空中失去重力,不能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不能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其他跟重力沒有關系的實驗都可以進行.
【解答】解:A、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溫度計是根據(jù)物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工作的,與重力無關,溫度計可以測量物體的溫度.不符合題意.
B、彈簧測力計不能測量物體的重力,但是還可以測量拉力的大?。环项}意.
C、天平實質(zhì)是等臂杠桿,如果沒有重力,杠桿兩端沒有了作用力,無論天平兩端掛質(zhì)量多大的物體,都不能改變天平的平衡.符合題意.
D、電子表測時間,跟重力沒有關系,實驗能正常進行.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物理實驗的環(huán)境改變時,實驗是否能正常進行,要看實驗環(huán)境是否影響到測量工具的正常使用.例如沒有了重力,沒有了電阻,沒有了磁場,還能進行哪些實驗.
4.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小剛同學喜歡蕩秋千,當他蕩到右邊最高點時,從手中丟下一支圓珠筆.圓珠筆將( ?。?br />
A.豎直下落在最高點的正下方
B.先豎直向上,再豎直下落在最高點的正下方
C.向右下方做曲線運動
D.向左下方做曲線運動
【考點】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難度】中
【分析】(1)首先,對圓珠筆進行受力分析,在豎直方向上圓珠筆受重力;
(2)其次,由于物體在到達最高點時動能為零,保持相對靜止,因此,綜合考慮這兩方面的因素就可做出正確的判斷.
【解答】解:當秋千蕩到右邊最高點時,其動能已轉化為重力勢能,此時動能為零,即物體速度為零,保持相對靜止狀態(tài).同時,因此圓珠筆在豎直方向上受重力;在這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豎直下落在最高點的正下方.
故選A.
【點評】要判斷物體的運動軌跡,不僅要考慮物體的受力情況,同時還要考慮其運動狀態(tài)是否對其產(chǎn)生影響.
5.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貝貝沿水平方向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車,但未能推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r />
A.貝貝對汽車推力等于汽車受到的阻力
B.貝貝對汽車推力小于汽車受到的阻力
C.由于汽車未動,無法判斷推力和阻力大小
D.因為汽車重力大于貝貝對汽車的推力
【考點】二力平衡的條件
【難度】易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要知道靜止狀態(tài)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都屬于平衡狀態(tài),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受平衡力.
【解答】解:貝貝沿水平方向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車,但未能推動.汽車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貝貝對汽車的推力等于汽車受到的阻力.所以A正確,BC錯誤.
重力在豎直方向上,而推力在水平方向上,所以未推動汽車是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而不是重力.所以D錯誤.
故選A.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解決此題的關鍵是找出暗含條件:汽車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受平衡力.
6.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r />
A.在乘車從機場到都江堰的路上,溫總理一直系著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慣性可能帶來的危害
B.車上的人能利用時速表和里程表計算汽車某段勻速行駛過程的時間
C.急救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時,傷員所受重力與路面對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車駛入剛搶通的道路時發(fā)生劇烈顛簸,車上一人大叫“地震了”,他是以自己為參照物的
【考點】慣性、速度的計算、二力平衡、參照物
【難度】難
【分析】A、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
B、要計算汽車行駛的時間,就要知道路程(從里程表中讀出)和速度(從速度計中讀出),根據(jù)t=求出平均速度;
C、判斷平衡力的首要條件是看這兩個力是不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D、判斷物體的運動,要選擇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做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解答】解:A、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急剎車時,人由于慣性向前運動發(fā)生危險,所以A是正確的;
B、從速度計中讀出汽車行駛的速度,從里程表中讀出汽車行駛的速度,根據(jù)t=求出汽車勻速行駛過程中的時間,所以B是正確的;
C、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力,傷員所受重力是作用在傷員上的力,路面對車的支持力是作用在車上的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所以C是錯誤的;
D、車上的人感到車在劇烈顛簸,是以自己為參照物的,所以D是正確的.
故選C.
【點評】此題綜合考查了慣性、速度的計算、二力平衡、參照物,是一道綜合題.
7.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自行車是人們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的結構和使用看來,它應用了許多物理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車的尾燈利用了光的反射
B.鏈條與其連接的兩個齒輪組成了一個滑輪組;
C.輪胎上有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D.剎車系統(tǒng)應用了杠桿及摩擦的知識
【考點】力學、聲現(xiàn)象、光現(xiàn)象、杠桿
【難度】中
【分析】A、自行車尾燈的內(nèi)部做成了互相垂直的反射面,起到了反射光線的作用;
B、鏈條與其連接的兩個齒輪相當于輪軸,輪軸是一種變形的杠桿;
C、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增大壓力,二是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D、根據(jù)杠桿的類別以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進行分析.
【解答】解:A、自行車尾燈能使從后面照射的光線經(jīng)兩次反射后,沿原入射光線的方向反射回去,故此選項說法是正確的;
B、鏈條與其連接的兩個齒輪組成的設備不是滑輪組,是輪軸知識.故此選項說法錯誤;
C、輪胎上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紋增大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從而增大了摩擦,此選項說法是正確的;
D、剎車時,人施加一個很小的力,就可以對車輪產(chǎn)生一個很大的摩擦力,應用了省力杠桿,因此D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自行車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的結構和使用來看,應用了非常多的物理知識,包括力學、聲現(xiàn)象、光現(xiàn)象、杠桿等方面,平時多注意觀察,將其知識活學活用.
8.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關于彈簧測力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A.在月球上,不可能用彈簧測力計沒出力的大小
B.測量時,要彈簧與外殼間沒有摩擦
C.彈簧測力計上的字母“N”用來表示它的型號
D.實驗室所用的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1kg
【考點】彈簧測力計
【難度】易
【分析】此題需要掌握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和正確的使用方法.
【解答】解:A、月球上的物體是有重力的,故而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
B、測量時,彈簧與外殼間的摩擦是不能有摩擦的,會影響實驗的結果.
C、彈簧測力計上的字母N是表示該彈簧測力計所采用的單位的.
D、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工具,故它的單位也是力的單位,而題目中給出了以kg為單位,故而此答案也是錯誤的.
故選B.
【點評】彈簧測力計是實驗中經(jīng)常使用的儀器,平時應該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有足夠的了解.
9.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瓶蓋起子有圖(a)(b)兩種用法,A、B是開蓋時起子和瓶蓋接觸的兩點.在瓶蓋和瓶口的接觸點中,D和E分別是離手最遠和最近的兩點.開蓋時手對起子施加的力F作用在G點,瓶口對瓶蓋的阻力可以認為作用于瓶蓋的中心C點(圖中沒有標出).如果瓶蓋在打開的過程中沒有發(fā)生明顯的彎折.則( ?。?br />
A.(a)圖支點是A,(b)圖支點是B,(b)種用法省力
B.(a)圖支點是A,(b)圖支點是B,(a)種用法省力
C.(a)(b)兩圖支點都是B,(b)種用法省力
D.(a)(b)兩圖支點都是A,(a)種用法省力
【考點】杠桿
【難度】易
【分析】根據(jù)杠桿的特點找出杠桿的五要素,即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然后跟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系對杠桿進行分類.
【解答】解:因為a圖動力的方向向上,阻力是B處豎直向下的力,即支點為A,而b圖的動力方向向下,阻力是A處豎直向下的力,即B為支點,從圖中可以看出兩種方法阻力臂相同,a圖的動力臂大于b圖的動力臂,所以(a)圖更省力.
故選B.
【點評】會找出杠桿的五要素,會根據(jù)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系對杠桿進行分類.
10.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小星學習了杠桿后,他把了解到的杠桿進行了分類,如圖所示.其中作用特點相同的一組是( ?。?br />
A.
鉗子,理發(fā)剪刀
B.
獨輪車,鐵鍬
C.
鑷子,起子
D.
羊角錘,核桃夾
【考點】杠桿
【難度】易
【分析】結合圖片和生活經(jīng)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
【解答】解:A、鉗子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理發(fā)剪刀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二者特點不同,不合題意.
B、獨輪車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鐵鍬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二者特點不同,不合題意.
C、鑷子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起子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二者特點不同,不合題意.
D、羊角錘和核桃夾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桿,二者特點相同,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杠桿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6分)
11.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如圖所示,向右作直線運動的小車,通過AB、BC、CD三段路程所用的時間都是0.4s,則小車做的是 直線運動(選填“勻速”、“加速”或“減速”);它從A點運動到D點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此過程中小車的牽引力
阻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考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難度】易
【分析】解決此題的關鍵是理解變速運動的特點和變速直線的原因,會計算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于通過AB、BC、CD三段路程所用的時間都是0.4s,但兩點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所以是加速直線運動;
(2)由于每小格的距離是2m,從A點運動到D點總共15格,故距離s=15×2m=30m,總共用時t=0.4s×3=1.2s,利用平均速度公式==25m/s;
(3)由于在整個過程中是加速運動,所以小車的牽引力大于阻力;
故答案為:加速,25,大于.
【點評】解決此類型的綜合題目,要會通過圖象得到所用物理信息,代入平均速度公式進行求解.
12.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小剛從家中出發(fā)到達彭城廣場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在返回過程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騎自行車.路程與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則步行的是圖中 段,小剛家到彭城廣場的路程為 m,小剛騎車的速度為 m/s.
【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路程﹣﹣時間圖象
【難度】中
【分析】解答圖象題,首先要弄清圖象表達的涵義,該圖是路程﹣﹣時間圖象,由圖可看出:
小剛從彭城廣場回家行駛的總路程為3600m;
整個過程可分作兩個階段:①0~5min行駛的1800m,②5~25min行駛的1800m;
然后結合速度公式來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解答】解:由圖知:
彭城廣場→家共行駛了3600m,因此小剛家到彭城廣場的路程為3600m;
其中,第一個1800m用了 5min,速度為 v1===6m/s,
第二個1800m用了 25min﹣5min=20min,速度為 v2===1.5m/s,
v2<v1,因此小剛在前半段(OA段)騎車,后半段(AB段)步行;
故答案為:AB;3600;6.
【點評】對于此類圖象題,一定要明確橫、縱坐標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物理量之間的聯(lián)系,抓住其中的關鍵點、關鍵線段結合相應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13.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只要你做“有心人”,身邊許多器材都可以用來做物理實驗.只用一瓶礦泉水,你能利用它設計一個物理實驗嗎?請仿照表中示例完成下表.
實驗方法
實驗現(xiàn)象及相關物理知識
將礦泉水瓶舉起后松手
瓶下落:重力方向是豎著向下的
實驗方法 ;
實驗現(xiàn)象及相關物理知識 .
【考點】力的作用效果
【難度】易
【分析】一個力的產(chǎn)生,會使物體發(fā)生兩方面的變化,一是物體形狀的改變,二是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
根據(jù)表格中提到的內(nèi)容,結合生活經(jīng)驗,進行填寫.
【解答】解:如果用力捏瓶子,瓶子會發(fā)生形變,可以證明力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故答案為:用力捏瓶瓶形變,力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力改變物體形狀和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內(nèi)容的了解,要求根據(jù)生活中的具體現(xiàn)象進行解釋.
14.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如圖是2008奧運福娃進行比賽的情景,結合圖片寫出兩條圖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識:
(1) ;
(2) ?。?br />
【考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力的作用效果
【難度】易
【分析】本題中球的運動狀態(tài)都發(fā)生改變,可從力的作用效果上考慮,另外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解答】解:題目中的球的方向和大小都發(fā)生改變,是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故力的作用效果是一個物理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總是成對出現(xiàn)的;
故答案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或其他答案均可.
【點評】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用到了力的性質(zhì):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和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只要問題是圍繞物理知識且回答合理均得分.
15.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嫦娥一號”是我國自主研制、成功發(fā)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的發(fā)射過程包括火箭發(fā)射、入軌、變軌、奔月、繞月等過程.“嫦娥一號”實現(xiàn)變軌需要加速.“嫦娥一號”收到地面工作人員發(fā)出的指令,發(fā)動機點火工作,噴射高溫燃氣實現(xiàn)加速.此時,“嫦娥一號”獲得的作用力方向與其運動方向 (選填“相同”或“相反”).
【考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難度】易
【分析】嫦娥一號的發(fā)動機點火,會噴出高溫燃氣實現(xiàn)加速.高溫高壓的燃氣在噴射時,會產(chǎn)生一個向后的力的作用,根據(j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嫦娥一號也會受到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在這個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嫦娥一號才能實現(xiàn)加速.
【解答】解:根據(j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嫦娥一號的發(fā)動機點火后,噴射高溫高壓的燃氣,高溫高壓的燃氣會產(chǎn)生一個向后的作用力,同時嫦娥一號也會受到一個反作用力,在這個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才能加速,這個力的方向與“嫦娥一號”運動的方向相同.
故答案為:相同.
【點評】結合航空航天考查物理知識是真正把理論應用于實際的一種體現(xiàn),也是今后考查物理知識的一種發(fā)展趨勢.
16.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在一輛行駛的汽車車廂里其頂壁上掛著一個小球.當出現(xiàn)了如圖所示的情景時,汽車在做 ?。ㄌ睢凹铀佟?、“勻速”、“減速’)運動.此時小球共受到 個力的作用(忽略空氣阻力不計),此時繩子對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ㄌ睢笆恰?、“不是”、“可能是”)一對平衡力.
【考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慣性
【難度】易
【分析】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在分析慣性現(xiàn)象時,通常一分為二.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受力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另一物體或物體的另一部分由于慣性還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判斷兩個力是否是平衡力應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解答】解:(1)列車平穩(wěn)行駛時,小球和車廂保持相對靜止狀態(tài);
當列車加速時,繩子給小球一個向前的力,但因為慣性,小球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小球就向后偏;
(2)通過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可知,若忽略空氣阻力不計,此時小球共受到繩子對它的拉力和地球?qū)λ奈蓚€力的作用,
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可知,這兩個力方向不是正好相反,不在一條直線上,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
故答案分別為:加速;兩;不是.
【點評】由于物體具有慣性而表現(xiàn)出來的慣性現(xiàn)象以及平衡力的問題,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要多觀察,多實驗,多體會.
17. 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小紅所在的科技小組利用所學知識自制一桿秤(自重不計),其照片如圖所示.秤砣的質(zhì)量m0為1kg,根據(jù)照片估算此桿秤最大測量值為
kg;若要增大該桿秤的測量范圍,可采用的方法 (寫一種方法);已知秤桿上0.5kg和2.5kg的兩根刻度線相距10cm,則秤鉤連接點A與提鈕O點的距離是
cm.釣魚桿也是一種杠桿,當我們用釣魚桿在河邊釣魚時,釣魚桿是一種 的杠桿(選填“省力”或“費力”).
【考點】杠桿
【難度】中
【分析】(1)由左右兩力的力臂可求得測量重物的最大值,由杠桿的原理可知如何增大測量范圍,由0.5kg和2.5kg時的平衡方程可求得AO的距離.
(2)根據(jù)使用釣魚桿時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判斷省、費力的情況.
【解答】解:(1)由圖可知,當m0移到最左端時,測量值最大,則0B約為OA的6.5倍,則由mgOA=m0gOB得,m約為6.5kg.
(2)若要增大測量范圍,即可稱量的物重G增大,在右邊力臂不變的情況下,右邊力與力臂的乘積 G?OA 的值增大;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左邊力與力臂的乘積應相應的增大,即:m0g?OB 需要相應的增大,那么方法有:
①m0g不變,即秤砣的重量不變,加大OB的長,那么可將O點向右移動一些;
②OB不變,增加秤砣的質(zhì)量,即增大m0的值;
③秤砣的質(zhì)量和力臂的長度同時增大.
(3)設0.5Kg時秤砣連接點與提紐O之間的距離為L,秤鉤連接點A與提鈕O點的距離是l;
則由平衡關系知:m1gl=m0gL,m2gl=m0g(L+0.1);
已知:m1=0.5kg,m2=2.5kg,m0=1kg
代值得:0.5×l=L …①
2.5×l=L+0.1 …②
兩式聯(lián)立得:l=0.05m=5cm.
(4)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如圖,OA為動力F1的動力臂,OB為阻力F2的阻力臂,
∵OA<OB,
∴釣魚桿是一種費力的杠桿.
故答案為:6.5;增大m0或?qū)向右移;5;費力.
【點評】本題考查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應明確秤上的標度實際就是右側重物的質(zhì)量.同時應該掌握杠桿分類: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
三、作圖題(每題3分,共9分)
18.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下圖為手拉小球在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的示意圖,請在圖中畫出重4N的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圖.
【考點】平衡力
【難度】易
【分析】(1)力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包括物體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的改變;
(2)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會處于平衡狀態(tài),即物體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解答】解:(1)地球表面上的物體沒有不受力作用的,空中的小球,一定受到重力的作用,由于小球在繩子的拉力作用下做圓周運動,所以還受到繩子的拉力作用;
(2)小球在水平面內(nèi)做的圓周運動,它的運動方向時刻在發(fā)生改變,即它的運動狀態(tài)在時刻改變,所以小球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小球受力如下圖所示:
【點評】本題考查平衡力作用下的物體一定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物體不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物體一定是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19.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沿斜面用50 N的力拉重為100 N的小車,用力的圖示法表示所受的拉力和重力.
【考點】力的示意圖的畫法
【難度】易
【分析】(1)拉力和重力都作用在小車上,重力方向豎直向下,拉力方向沿斜面向上,重力小于拉力;
(2)用力的圖示法表示力時,除了力的作用點和方向外,要用標度明確標出力的大小.
【解答】解:重力和拉力的受力物體都是小車,因此過小車的重心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畫出重力,沿斜面向上的方向畫出拉力,做好標度標出力的大小,如下圖所示:
【點評】本題考查了力的示意圖的畫法,當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作用點一般在重心,當要求畫一個力時,作用點應在物體的受力作用點上.
20.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如圖,杠桿OA在力F1、F2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l2是力F2的力臂,在圖中畫出F1的力臂和阻力F2.
【考點】力和力臂的作法
【難度】易
【分析】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作圖時把握住力和力臂的垂直關系即可做出阻力.
【解答】解:(1)做力F1的反向延長線,過支點O做力F1作用線的垂線段l1,則線段l1為力F1的力臂;
(2)過力臂L2的右端,作垂直于L2的直線,與杠桿OA的交點為力F2的作用點B,方向斜向左上方,如圖所示:
【點評】本題考查了力和力臂的作法.當杠桿平衡時,動力和阻力對杠桿的影響是:使杠桿的運動趨勢是相反的.
四、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20分)
21.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如圖所示,是某課外小組研究三輛電動玩具小汽車做直線運動的路程和時間關系時所做的路程﹣時間圖象,觀察甲、乙、丙三車的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分析丙車圖象可知,丙車在AB段處于 狀態(tài)(填“加速”、“勻速”或“靜止”)
(2)觀察分析甲、乙、丙車運動的圖象,在前5s內(nèi) 運動的較快,它的速度是
m/s.
(3)觀察分析甲或乙車運動的圖象,都是通過原點的傾斜直線,由這個特點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甲車或乙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其理由是 ?。?br />
【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路程﹣時間圖象
【難度】中
【分析】(1)因圖象為路程﹣時間圖象,則根據(jù)圖象的意義可知AB段時的物體的狀態(tài);
(2)由5秒內(nèi)距離的變化可知物體前進的距離,則由速度公式可求得速度大小(或由圖象的傾斜程度可知物體運動的快慢關系);
(3)勻速直線運動是指物體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nèi)物體通過的路程相等,則分析甲、乙兩圖象可知其理由.
【解答】解:(1)由圖可知,AB段時,物體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故說明物體在某點靜止;
(2)由圖可知,前5s內(nèi)乙的傾斜程度最大,說明乙圖中物體運動最快;其速度v===3m/s;
(3)甲車或乙車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或者:甲車或乙車通過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是一個定值;或者:甲或乙車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
故答案為:(1)靜止;(2)乙,3;
(3)甲車或乙車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或者:甲車或乙車通過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是一個定值;或者:甲或乙車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任選其一回答).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路程﹣時間的認識,圖象是物理學中的常用方法,應注意重點把握.
22.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某同學記錄了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
動力F1/N
動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0
0.04
4.0
0.02
2
1.0
0.02
0.5
0.01
3
2.5
0.03
1.5
0.05
(1)這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中有一次是錯誤的,錯誤數(shù)據(jù)的實驗次數(shù)是 ,由正確實驗結果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br />
(2)如圖所示,當在A處掛了三個鉤碼時,要使杠桿平衡,應在C處掛 個鉤碼.(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相等).
(3)若某次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一端的A點,如圖所示,杠桿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a,若在A點斜向上拉,杠桿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b,則Fa Fb (填“大于、小于、等于”)。
【考點】杠桿平衡的條件
【難度】易
【分析】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F(xiàn)1×L1=F2×L2,可解決題目,并且,在杠桿中最長的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
【解答】解:(1)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F(xiàn)1×L1=F2×L2,第2組中1N×0.02m≠0.5N×0.01m;所以本組數(shù)據(jù)錯誤;綜合分析正確實驗結果可得杠桿平衡的條件是:F1×L1=F2×L2;
(2)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F(xiàn)1×L1=F2×L2,3個×4格=n個×3格,n=4;
(3)La>Lb,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F(xiàn)1×L1=F2×L2,F(xiàn)a<Fb
故答案:(1)2;F1×L1=F2×L2;(2)4;(3)小于
【點評】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F(xiàn)1×L1=F2×L2,在杠桿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況下,要使所用的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長.而在通常情況下,連接杠桿中支點和動力作用點這兩點所得到的線段最長.
23.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為了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小明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一系列實驗.以下是部分實驗步驟(實驗過程中保持長木板水平且固定).(取g=10N/kg)
第一次:把木塊平放在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甲),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記入下表中;
實驗次數(shù)
木塊對木板的壓力/N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
滑動摩擦力/N
1
4.0
4.0
2
20
4.0
3
8.0
第二次:把木塊側放在長木板上,用同樣的方法拉木塊(如圖乙),記下相應的示數(shù);
第三次:把兩塊相同木塊疊在一起平放在長木板上,再用同樣方法拉木塊(如圖丙),記下相應的示數(shù).
(1)若已知每個木塊的質(zhì)量為2kg,請你幫助小明填全表格內(nèi)的數(shù)據(jù);
(2)比較 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
(3)比較1、3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br />
【考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度】中
【分析】(1)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重力和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G=mg.
(2)要掌握控制變量法,要探究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積之間的關系,需要使接觸面積不同,其它的條件相同.
(3)要得出結論,需要比較1、3,找出相同的量,和變化的量,從而得出結論.
【解答】解:(1)1個木塊的質(zhì)量是2kg,所以1、2兩次實驗的壓力F=G=mg=2kg×10N/kg=20N.第3次實驗的壓力為F=2G=2×20N=40N.
在每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都是拉著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滑動摩擦力等于拉力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
木塊對木板的壓力/N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
滑動摩擦力/N
1
20
4.0
4.0
2
20
4.0
4.0
3
40
8.0
8.0
(2)1、2兩次實驗接觸面積的大小不同,壓力相同,但兩次所測的摩擦力的大小相同,所以比較1、2兩次實驗可以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
(3)1、3兩次實驗接觸面積的小相等,第三次壓力比第一次的壓力大,第三次的摩擦力也大于第一次的摩擦力,所以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相等,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故答案為:(1)如上表所示;(2)1、2;(3)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或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成正比).
【點評】此題是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要注意控制變量法在此題中的應用.同時考查了有關重力的大小計算.
五、計算題(每題5分,共10分)
24.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如圖所示,自行車的腳踏和牙盤構成一個輪軸,而輪軸實質(zhì)上杠桿原理.經(jīng)測量,腳踏到軸心的距離R=25cm,帶動鏈條的牙盤半徑為r=15cm.若腳踩腳踏所用的力是F=15N,求鏈條所產(chǎn)生的拉力f.
【考點】杠桿的平衡條件
【難度】難
【分析】輪軸是杠桿的變形,支點在軸心,動力臂是輪的半徑,阻力臂是軸的半徑,杠桿的平衡條件:FR=fr,可求得鏈條所產(chǎn)生的拉力f.
【解答】解:F的力臂是R,f的力臂是r
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得:
FR=fr,
公式變形得:f==25N.
答:鏈條所產(chǎn)生的拉力f為25N.
【點評】正確的分析力與其對應的力臂,并且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正確的公式變形時解題的關鍵.
25.初中物理八年級下粵滬版期中卷卷2 甲車在乙車前20米處,且比乙車提前20秒開車,甲車的行駛速度是4米/秒,乙車的如果想在50秒內(nèi)追上甲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前進?
【考點】路程和速度的計算
【難度】難
【分析】先計算乙車啟動前甲車離乙車的距離,再加上甲車50s內(nèi)經(jīng)過的距離,這個路程就是乙車行駛的路程,行駛的時間已知,根據(jù)公式V=可求乙車的速度.
【解答】解:甲車20s經(jīng)過的路程S1=V甲t甲=4m/s×20s=80m,乙車起到前甲車離乙車的距離S2=S1+S3=80m+20m=100m,(S3為原來甲車離乙車的距離),
甲車50s內(nèi)經(jīng)過的距離S4=V甲t=4m/s×50s=200m,
所以乙車追上甲車行駛的距離為S=S2+S4=100m+200m=300m,
所以乙車的速度至少為V===6m/s.
答:至少要用6m/s的速度前進.
【點評】本題考查路程和速度的計算,關鍵是考查追擊問題,本題的難點計算乙車追上甲車時所經(jīng)過的距離,這也是本題的重點.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粵教滬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期中強化訓練,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滬粵版初二物理下冊期中試卷,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滬粵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期中試卷,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