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人教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全冊精品課件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16.2 *六國論圖片ppt課件
展開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16.2 *六國論圖片ppt課件,共1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論世,六國論,文學常識,讀準字音,疏通文意·第一段,割地賄賂,而虧道或互喪率耶,以喪蓋完也,連詞表因果,彼此相繼滅亡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蘇洵,號老泉?!度纸?jīng)》有言:“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奮,讀書籍?!闭f的就是蘇洵在二十七歲時才刻苦攻讀,博覽全書,潛心專研。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由于他下筆頃刻數(shù)千言,語言曉暢,雄辯有力,歐陽修很賞識這些文章,認為可以與賈誼、劉向相媲美,嘉祐年間,歐陽修把他寫的22篇文章推薦給朝廷,一時名動京城,文人競相模仿。因此蘇洵把自己的文集命名為《嘉祐集》,課文《六國論》就選自《嘉祐集·權書》第8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六國論》,看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是如何層層剖析六國滅亡的。
蘇洵精于古文寫作,尤長于策論,主張“言必中當世之過”。為文見解精辟,論點鮮明,論據(jù)有力,語言鋒利,明快酣暢,雄奇遒勁,很有戰(zhàn)國縱橫家的風度。他的文章語言古樸簡勁、凝練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妙喻。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語言犀利,言必中時之過,對北宋社會的陰暗面進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鞭撻;但在剖析問題嚴重性的過程中又會巧妙地折轉筆鋒,淡化筆勢,改變文章節(jié)奏,緩和文章語氣,使人得以接受他的犀利與委婉,多體現(xiàn)于針砭時弊的文章中。歐陽修指出:蘇洵之文“博辯宏偉”。曾鞏認為:蘇洵之文“其雄壯俊偉,若決江河而下也;其輝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
論,是古代散文的一種文體,以論證為主,要求善于析理。政論:主要用于發(fā)表作者對于時政的見解和主張。史論:通過評論歷史,總結歷史教訓,為當時統(tǒng)治者提供治國借鑒。(六國論屬于史論)
“六國論”在這里是一個省略式短語,實際應是“六國破滅之論”。文章旨在分析六國失敗的原因。
賂lù秦 六國互喪sàng 率shuài賂秦耶yé 小則獲邑yì 思厥jué先祖父 暴pù霜露 無厭 yàn 草芥jiè 下咽 yàn 與yǔ嬴而不助五國 洎jì牧以讒誅 革滅殆dài盡 當tǎng與秦相較 或未易量liáng 悲夫 fú 為wéi秦人積威之所劫 日削xuē月割 茍gǒu以天下之大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破滅:兵:利:弊:賂:
譯:六國滅亡,不是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割地)賄賂秦國。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翻譯:賄賂秦國,自己的實力就虧損,這是滅亡的原因。有人說:六國相繼滅亡,都是因為賄賂秦國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因為(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去了其他國家強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單獨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啊。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①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②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以攻取小、大之①而其實所亡
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所”字結構,損失的土地
翻譯:秦國除了用攻戰(zhàn)獲取土地之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得到邑鎮(zhèn),大的就得到城池。把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而得到的土地比較,它實際上多到百倍。把六國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zhàn)敗而喪失的土地比較,實際上也多到百倍。那么,秦國最想要的,六國諸侯最擔心的,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了。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①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②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古今異義詞,祖輩,父輩
句式:暴霜露省略句,暴(于)霜露
這樣,以后,古今異義詞
翻譯:他們死去的祖輩父輩,冒著霜露,披荊斬棘,才有了一點土地。子孫對待土地卻不很愛惜,拿它送給別人,好像丟棄小草一樣。今天割讓五座城,明天割讓十座城,這樣以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第二天起來一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到了。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翻譯: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橫暴的秦國的欲望不會滿足,諸侯送給秦國土地越多,秦國侵略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戰(zhàn),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已經(jīng)確定了。以致于滅亡的結局,道理本來應當這樣。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著柴去救火,柴不燒完,火不會熄滅?!边@話對了。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遷滅:古代滅掉一個國家,要遷走該國的傳國重器,遷滅即滅亡;遷,即改變 。下文的“革滅”,革是除舊,也是滅亡的意思。
翻譯:齊國人沒有割地賄賂秦國,最后也隨著五國滅亡,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它)親附秦國而不幫助五國啊。五國滅亡之后,齊國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國和趙國的君主,起初有長遠的謀略,能夠守住自己的土地,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國雖然是個小國家,卻在后滅亡,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策略,才招致滅亡的禍患。
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
智力:古義,智慧和力量;今義,認識、理解和運用等方面的能力
翻譯:趙國曾經(jīng)與秦國五次作戰(zhàn),敗了兩次勝了三次,后來秦國又兩次攻打趙國,李牧連連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為(遭受)讒言被趙王殺害,都城邯鄲成為了(秦國的)一個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卻沒能堅持到最后啊。況且燕趙正處于其他國家被消滅的時候,可說是智謀已盡,力量單薄,戰(zhàn)敗而亡國,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啊。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假如。向,先前;使,假使
古義,不走;今義,不可以、不中用、不好
向使不行數(shù)、理當較或易量
翻譯:假使當初韓巍楚三國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秦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么勝負存亡的命運,如果與秦國相抗衡,也許還不能輕易估量呢。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①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②國者無使(自己)為③積威之所劫哉!
一天天、一月月地,名詞作狀語
翻譯:唉!如果六國把賄賂秦國的土地封賞給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意禮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齊心協(xié)力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擔心秦國人連飯也難以下咽了呢。可悲啊,有這樣的形勢,卻被秦國積累長久的威勢脅迫,土地天天削減,月月割讓,以至于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讓自己被(敵人)長久積累的威勢脅迫??!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古義,舊事;今義,真實的或虛構的用作講述對象的事情
翻譯: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可是還有能夠不割地賄賂而戰(zhàn)勝秦國的形勢。如果憑借這么大的天下,卻自降身份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
1.作者認為,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一段中,哪一句是本文的中心論點?在提出自己的論點之前,作者先否定了歷史上的哪兩種看法?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這個觀點,是在否定了“兵不利”“戰(zhàn)不善”兩個普遍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2.作者在第一段是從哪證明中心論點的?這兩個道理論據(jù)對后文有何作用?
從“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不賂者以賂者喪。”這兩個方面加以證明它們既是第一段的論據(jù),又分別是第二三段的論點。
相關課件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16.2 *六國論教案配套課件ppt,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注意字音,文體知識,公元和公元前的區(qū)別,《六國論》寫作背景,破滅滅亡,兵武器,利鋒利,弊弊端,賂割地賄賂,而連詞因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16.2 *六國論教案配套ppt課件,共2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簡介,軼事典故,創(chuàng)作背景,注釋注解,全文翻譯,文言字詞,文學賞析,課后作業(yè),六國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16.2 *六國論教學演示ppt課件,共3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四川眉山三蘇祠,六國論,六國破滅弊在賂秦,賂秦力虧,不賂者蓋失強援,弊在賂秦,不賂者以賂者喪,分論點一,分論點二,舉例論證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更多六國論ppt優(yōu)秀課件下載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