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 全冊說課稿+教學反思
- 19、父愛之舟 說課稿 教案 5 次下載
- 部編語文五年級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說課稿 其他 10 次下載
- 21 《古詩詞三首:長相思》 說課稿 其他 3 次下載
- 五上22《四季之美》說課稿 其他 1 次下載
- 23 《鳥的天堂》 說課稿 其他 3 次下載
21 《古詩詞三首:山居秋暝》 說課稿
展開21 《古詩詞三首:山居秋暝》 說課稿老師好,同學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山居秋暝》。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與課程標準要求。我準備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能力,教師在關鍵環(huán)節(jié)實施加以點撥。我準備了一個課時來實施教學。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序四個方面進行說課。一、說教材。《山居秋暝》是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首詩。唐詩在中國的詩歌是上是輝煌的時期。今天我們學的這一首是初唐詩人王維的后期代表作——《山居秋暝》。王維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詩情畫意中寄托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詩歌中最重要藝術手法,是用自然美來表現(xiàn)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運用比興手法,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情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理解分析古詩詞的基礎,但是知識還不成體系,更多的是模糊的感性認識。對學生的要求:學生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理解和分析作品,探索作品中蘊涵的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感情世界。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和課程標準,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教學目標如下:知識與技能:1、了解我國詩歌發(fā)展史,特別是近體詩的發(fā)展情況與體例(如節(jié)拍、對仗、押韻等)。2、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3、了解詩歌的常見表現(xiàn)手法。4、掌握詩人的精湛構思和獨特風格。過程與方法:1、通過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2、了解常見的藝術手法并運用其解讀古代詩歌、體味意境。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 感受詩人的高潔情懷。2、 學生產生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動力。本課學習的重點是:感受詩歌《山居秋暝》的意境,學習鑒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表達效果。本課學習的難點是:根據(jù)詩歌的意境,體會王維“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風格。二、說教法。古代詩歌特別是近體詩的鑒賞和誦讀往往是合二為一的,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揣摩詩句含義和藝術特色。本課的教學目標在于讀懂詩歌的內容與寫法,更重要的是通過這首詩的教學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所以我會在教學過程中特別引入對比的方法,使學生能夠縱向和橫向地理解這一課。通過比較《山居秋暝》與王維另一首詩《鳥鳴澗》的相同點不同點,突出本詩以動襯靜的寫作方法。我還會通過營造意境,加深同學學習體驗,全程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箏曲。先讓同學走進詩歌的意境中,最后走出來分析這首詩,感性認知和理性分析相結合。另外,在講解詩歌內容及藝術技巧的基礎上,給同學們講一些詩的句法與章法,格律常識等,但不要講得過多過深。教法的設計意在通過講解這首詩將鑒賞古詩的詩法交給大家,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概括來說,我的教法分為以下五點: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2、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3、運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突破教科書、黑板、粉筆的局限,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聲像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對課文的理解。4、《山居秋暝》與《鳥鳴澗》的對比,擴大學生對詩歌橫向和縱向的了解。5、在理解詩歌意境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三、說學法。今天學生學習的是詩歌鑒賞。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為了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比如說,我會提出一個問題,或者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問題如詩歌描寫了怎樣的場景,本詩是怎樣以動寫靜的……然后讓學生探究問題,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再學生匯報探究結果,最后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方式可以是教師評、學生他評或者互評。四、說教序。(一)導入。中國是個詩的國度。詩人燦若星河,作品浩如煙海,風格異彩紛呈。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作品,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感受他們卓爾不群的藝術才情。(二)解題。多媒體顯示有關知識。(三)相關知識介紹1、問近體詩產生的時代,包括哪些類型。2、老師補充近體詩的知識。3、課件補充王維與《山居秋暝》的背景知識。(四)誦讀。1、請兩名學生朗讀詩歌。2、老師和學生一起更正錯誤的讀音,錯誤的斷句。如浣女的浣讀音,王孫/自可/留的斷句。3、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誦版。4、初步感知詩歌意境,問學生能聯(lián)想到什么景象,學生回答。5、介紹誦讀技巧。6、師生一起誦讀。(五)品味鑒賞。1、疏通詩意。2、講解藝術手法,與《鳥鳴澗》對比。3、理解“詩中有畫”的風格,感悟優(yōu)美意境。4、理解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六)練習。想象訓練(學生寫作,將詩歌改寫成一篇小散文)。附:板書設計。流程圖式板書。我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xiàn)教材中行文脈絡,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詩歌。老師、同學們,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講授法、問答法、情景創(chuàng)設法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