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全冊習題試卷)
物理八年級上冊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精品隨堂練習題
展開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上冊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精品隨堂練習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1.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一、選擇題1.如圖是用厚刻尺測量木塊的長度,其中正確的測量圖是( ?。?/span>A. B. C. D.2.采用密繞法測銅絲的直徑時,把銅絲在木棍上繞50匝,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50匝銅絲的總寬度L,則可得出一根銅絲的直徑d=。用此法先后測量三次,每次都將銅絲重新繞過,并置于刻度尺上不同位置,結(jié)果三次測得的銅絲直徑不同,則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是( ?。?/span>A.只是由于銅絲間繞得緊密程度不同B.只是由于銅絲的粗細不均勻C.只是由于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勻D.以上三種因素都有可能3. 關(guān)于測量物理量時,以下正確的說法是( )A.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誤差 B.挑選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避免誤差C.只要測量方法正確,就不會出現(xiàn)誤差D.只要測量就不可避免出現(xiàn)誤差4.下列關(guān)于誤差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誤差的產(chǎn)生與測量儀器有關(guān)B.誤差的產(chǎn)生與測量的人有關(guān)C.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減小實驗誤差的有效方法D.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將能夠完全消除誤差5.下列數(shù)值中,單位應該是厘米的是( )A.課桌的高度約為0.8B.一支鉛筆的長度約為18C.一張試卷的厚度約為70D.小明的身高約為1.686.要測量一元硬幣的厚度,為使測量結(jié)果的誤差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細地測量硬幣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個一元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測出10個一元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個一元硬幣的厚度7.將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測量課桌的長度,則測量的結(jié)果比真實值(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無法確定8.身高160 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體特征進行了以下估測,接近真實值的是( )A.教室寬5臂展,約8 m(臂展: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B.教室長10步幅,約30 m(步幅:走路時,兩腳尖之間的距離)C.課桌長4拃,約2.8 m(拃:張開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間的距離)D.物理課本厚1指寬,約10 cm9.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A.200 mm=200×=0.2 mB.200 mm=200 m×=0.2 mC.200 mm=200× m=0.2 mD.200 mm=200 mm×=0.2 m10.如圖所示,在測物體長度時,有以下幾種方式,其中操作正確的是( )二、填空題 11.測量蘋果的長度:如圖蘋果的直徑為________cm。12.如圖所示,是同種常用的測量時間的工具,其中甲表是________,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_,顯示的時間為________;圖中乙表是________,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_,顯示時間是________。若體育課上要測量跑200 m的時間應用________表;要測一集連續(xù)劇的時間應用________表。13.楊明同學用卷尺測量得到另一個同學陳祥的身高為1.623 m,那么這個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cm,在這個數(shù)據(jù)中估計值為_______m。14.如圖所示用一把刻度尺和兩塊三角板測一枚硬幣直徑的示意圖,由圖示可得硬幣的直徑是_______cm。15.如圖用停表測量比賽成績,該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s,所測時間是____min___s。16.(1)圖甲是一只秒表,大表盤的分度值是______s,此時秒表的讀數(shù)為______s。(2)如圖乙所示,用A、B兩把刻度尺測同一物體長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_刻度尺更精確些,其中放置正確的是______刻度尺,則物體的長度為______cm。(3)小明用如圖丙所示的刻度尺測一木塊的寬,請指出它在測量中的兩處錯誤。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用分度值為1 mm的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四次測量的數(shù)值分別為2.35 cm、2.56 cm、2.36 cm、2.36 cm,則測量結(jié)果應記為______cm。三、實驗題17.為了探究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小名和同學做了如下的實驗:(1)找出幾把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是分度值不同,也可以是制作材料不同),從中取出兩把不同的刻度尺,將它們的零刻度線對齊,再看看它們的10 cm或15 cm刻度線是否還對齊;換用其它尺子仿照上述方法再做兩次。(2)在一張白紙上畫了一根直線,由幾個同學獨立測量直線的長度,注意:使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并將零刻度對準直線的起點。現(xiàn)在請回答下列幾個問題:①15cm的刻度線不再對齊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同的人測量的結(jié)果的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通過上述實驗,你認為引起誤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及解析一、選擇題1.B【解析】A.圖中刻度尺沒有從零刻度線處開始,讀數(shù)時會不準確,所以A錯誤.B.圖中刻度尺放置方向與被測長度一致,且刻度緊貼物體,所以B正確;C.圖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這樣放置刻度不能緊貼物體,讀數(shù)時會不準確,所以C錯誤;D.圖中刻度尺方向與被測物體方向不一致(傾斜了),所以D錯誤.故選B.2.D【解析】在測量原理和方法一樣的情況下,誤差是由于測量者的人為客觀原因及測量工具本身的準確程度引起的。例如:人在繞線的時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緊程度不同;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刻度尺刻度不均勻;另外銅絲自身可能粗細不夠均勻;每次讀數(shù)的人不同,讀得的數(shù)值不同;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客觀因素。故選D。3.D【解析】誤差是客觀存在的,只能在條件允許時盡可能的減小,而不可能避免。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挑選精密的測量儀器等只是減小誤差的方法;
測量方法正確,不會出現(xiàn)錯誤,但是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故選:D。4.D 【解析】誤差的產(chǎn)生與測量工具的準確程度和測量方法的選擇及個人估計的不同有關(guān);誤差是客觀存在的,不能消除,只能減小.5.B 【解析】A中課桌的高度在80cm即0.8m左右,此選項不符合題意;B中一支鉛筆的長度在20cm左右,此選項符合題意;C中一張試卷的厚度在70μm左右,此選項不符合題意;D中中學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所以小明身高約1.68m,此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6.D 【解析】該題主要考查了減小實驗誤差的方法.由于硬幣的厚度較小,所以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仍然有較大誤差,因此,采用測多求少的實驗方法可減小誤差,故選項D正確.7.B 【解析】皮尺用力拉伸后,刻度線間的距離變大,測量得到的數(shù)值要比正常測量得到的結(jié)果偏?。?/span>8.A 【解析】人的臂展約和身高相等,所以小明的臂展約為1.60m,5臂展約8m,故A接近真實值.9.C 【解析】200m=200×m=0.2m.10.C 【解析】視線應和刻度垂直,所以ABD錯誤.二、填空題 11.6.15【解析】根據(jù)圖示確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 mm,由圖知:蘋果兩端的直角三角板沒有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對齊,蘋果兩端三角板所對應刻度尺的示數(shù)之差為蘋果的直徑10.15 cm-4.00 cm=6.15 cm。12.石英鐘 1 min 10:08 停表 1 s 10 s 乙 甲【解析】理解時間測量工具的用途和讀數(shù)13.1;0.003。【解析】(1)由身高1.623 m,可知數(shù)字2是倒數(shù)第二位,即厘米位,對應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cm;(2)測量數(shù)據(jù)由準確值和估讀值組成,最末一位數(shù)值為估讀值,其余的為準確值,所以準確值為1.62 m,估計值為0.003 m。14.2.25 【解析】(1)刻度尺上最小格表示的長度是:1 mm,所以其分度值是:1 mm;(2)硬幣的左端對準的刻度是1.50 cm,右端對準的刻度是3 cm后7個格,估讀值是0.05,所以右端的讀數(shù)為:3.75 cm所以硬幣的長度=3.75 cm﹣1.50 cm=2.25 cm;故答案為:2.25。15.0.5;5 min10 s【解析】由圖知:停表小盤的分度值是1 min,指針在5 min;大盤的分度值是0.5 s,而大盤指針在10 s,因此秒表讀數(shù)為5 min10 s。故答案為:0.5 s;5 min10 s。16.(1)0.1;337.5;(2)A;A;2.20cm;(3)①刻度尺沒有放正,這樣測量不準確;②刻度線沒有貼近被測物體;(4)2.36。【解析】(1)由圖1可知,小表盤的分度值是0.5 min,指針在5 min和6 min之間,略偏過5.5 min;大表盤的分度值是0.1 s,而大表盤指針在37.5 s,因此秒表讀數(shù)為5 min37.5 s=337.5s;(2)由圖1可知,A刻度尺1 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分度值為1 mm;B刻度尺1 cm又分為5個小刻度,故分度值為2 mm,所以A刻度尺更精確些;刻度尺使用時刻度線越貼近物體誤差越小,所以A的放置方法正確,因為物體左側(cè)與0刻度線對齊,右側(cè)對應2.20 cm,所以物體長度為2.20 cm;(3)由圖可以看出,①刻度尺沒有放正,這樣測量不準確;②刻度線沒有貼近被測物體;③讀數(shù)的視線沒有與刻度尺相垂直;(4)在四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中,2.56 cm記錄的數(shù)差別太大,故2.56 cm記錄錯誤,故應去掉;物體的長度為L=≈2.36 cm。三、實驗題17.(1)刻度尺刻度線不均勻;(2)不同人的估計值不同;(3)測量時估讀值因人而不同,誤差總是不可避免的,誤差由測量工具引起,也由測量的人引起。【解析】(1)各種測量工具在制造時就存在問題,刻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均勻,從而產(chǎn)生了誤差。(2)為測量更加接近真實值,故在測量時要對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進行估計,也就產(chǎn)生了誤差。(3)從實驗中不難得到,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與測量工具有關(guān),與測量的人估計有關(guān)。
相關(guān)試卷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鞏固練習,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長度和時間單位的換算2,1 m= m;1? cm=0,5 m=2,5×10-2m,6 nm=9,51 dm、14,50 cm 1 cm 14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精品當堂檢測題,共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1章期末專題復習: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