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人教版(2024)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精品講義】(學(xué)生版+解析)
- 人教版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精品講義專題1.4速度的測量(學(xué)生版+解析) 學(xué)案 5 次下載
- 人教版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精品講義專題1.5單元專項提升01速度的計算和運動圖像問題(學(xué)生版+解析) 學(xué)案 7 次下載
- 人教版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精品講義專題1.6第1章機械運動(13大考向55題)(學(xué)生版+解析) 學(xué)案 5 次下載
- 人教版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精品講義專題2.1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學(xué)生版+解析) 學(xué)案 3 次下載
- 人教版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精品講義專題2.2聲音的特性(學(xué)生版+解析) 學(xué)案 3 次下載
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一章 機械運動精練
展開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一章 機械運動精練,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與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第Ⅰ卷 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小題共12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小題3分,共36分)
1.(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五一前夕,某學(xué)校舉行了春季運動會,下列數(shù)據(jù)中你認(rèn)為符合實際的是( )
A.男子立定跳遠的成績?yōu)?.8mB.女子跳繩的成績?yōu)槊糠昼?60個
C.男子100m的成績?yōu)?5.5sD.女子鉛球的成績?yōu)?5m
2.(2024·江蘇常州·二模)某次實驗中小明五次測量一物體的長度分別是6.31cm、6.81cm、6.33cm、6.32cm、6.33cm,則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該物體的長度分別為( )
A.1mm 6.3225cm B.1mm 6.32cmC.1cm 6.33cmD.1cm 6.42cm
3.(23-24八年級上·廣西柳州·期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多測幾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儀器和改進實驗方法可以避免誤差
B.測量時為了減小誤差可以多估讀幾位
C.長度測量時在已有的測量工具中都應(yīng)該選擇分度值最小的測量工具
D.正確測得某一本書的長為2.570dm,測量時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4.(2024·湖北·一模)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將于2024年4月發(fā)射?;鸺l(fā)射時,火箭在上升過程中,說宇航員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 )
A.地面B.發(fā)射塔
C.火箭D.地面上的國旗
5.(2024·湖南·三模)2023年5月10日,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點火發(fā)射,約10分鐘后,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yù)定軌道,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升空時,以地球為參照物,運載火箭是靜止的
B.升空時,以運載火箭為參照物,天舟六號是運動的
C.分離后,以運載火箭為參照物,天舟六號是靜止的
D.分離后,以地球為參照物,運載火箭是運動的
6.(2024·江蘇徐州·一模)臨時停車場內(nèi),旅游車和卡車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車內(nèi)看著旁邊的卡車,他感覺卡車向前運動。下列關(guān)于旅游車和卡車的運動情況中,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
A.旅游車靜止,卡車向前運動B.旅游車和卡車都向前運動,旅游車運動更快
C.旅游車向后運動,卡車靜止D.旅游車和卡車都向前運動,卡車運動更快
7.(2024·北京·模擬預(yù)測)小明與小強進行百米賽跑,他們的運動近似為勻速直線運動。小明是位短跑健將,他到達終點時,小強才跑了80m,小明和小強兩位同學(xué)商議后稍作整改后又全力跑了一次,最終兩位同學(xué)同時到達終點,則( )
A.以小明為參照物,小強是靜止的
B.第一次比賽中小明和小強的速度之比為4:5
C.小明需要從起跑線退后20m后才能和小強同時到達終點
D.小強需要從起跑線提前20m后才能和小明同時到達終點
8.(22-23八年級下·山東日照·期末)如圖記錄了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在某段時間內(nèi)的運動過程。關(guān)于甲、乙兩車的運動情況,說法錯誤的是( )
A.司機相對地面是運動的
B.乙車到達600m處所用時間小于甲車達此處所用時間
C.乙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D.甲、乙兩車在40s內(nèi)的平均速度相同
9.(2024·山東臨沂·二模)甲車從A地沿直線向B地運動,同時乙車從B地沿直線向A地運動,它們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做變速直線運動,乙做勻速直線運動
B.甲、乙運動了8s時,在距甲的出發(fā)點40m處相遇
C.2s~6s內(nèi),乙做勻速直線運動
D.0~2s內(nèi),甲比乙運動得快
10.(2024·河北保定·一模)小明在周末打車去某地游玩。如圖所示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車票的部分?jǐn)?shù)據(jù)。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坐在車上的小明以自己的帽子為參照物,出租車是運動的
B.小明坐在車上看到路旁的樹木向后退去,是以地面為參照物的
C.在小明乘坐的全過程中,出租車的平均速度約為30km/h
D.汽車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是0.24h
11.(2023九年級下·湖南永州·競賽)一輛汽車沿直線運動,先以12m/s的速度駛完全程的一半,剩下的路程以18m/s的速度行駛,該汽車的全程平均速度是( )
A.15 m/sB.14.4 m/sC.28.8 m/sD.16.2m/s
12.(23-24九年級下·江蘇南京·期中)同班同學(xué)小明和小華住在同一個小區(qū),小區(qū)門口到學(xué)校門口距離為1200m。周一早晨,小明7∶30開始從小區(qū)門口以某一速度步行出發(fā)去上學(xué),幾分鐘后,小華騎著自行車以6m/s速度出發(fā),在距離學(xué)校600m的地方追上小明,此時小明手表顯示時間是7∶40;然后兩人一起勻速步行向?qū)W校走去,到達學(xué)校時小明手表顯示時間是7∶48。下列正確的是( )
A.小華從出發(fā)到到達學(xué)校的平均速度約為3.6m/s
B.兩人相遇后步行的速度與相遇前小明步行速度的比值為3∶4
C.在7∶41兩人離小區(qū)門口的距離是675m
D.小華出發(fā)時,小明已經(jīng)走了576m
第Ⅱ卷 非選擇題
二、填空與作圖題(本小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8分)
13.(2024·江蘇宿遷·一模)圖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物體A的長度為 cm,圖乙中秒表的讀數(shù)為 s。
14.(2024·湖南湘西·二模)如圖所示,湘西矮寨小橋,上跨德夯小峽谷,是吉首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也是吉首市著名的旅游景點。
(1)小橋全長約1800 (填單位)。
(2)以橋面上行駛的汽車為參照物,橋頭的塔是 的。
(3)橋面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shè)計速度為80km/h。一輛小貨車以72km/h速度通過小橋,需要時間是 s。
15.(2024·陜西西安·模擬預(yù)測)京張高鐵是中國第一條采用北斗衛(wèi)星導(dǎo)航系統(tǒng)的智能化高速鐵路。鐵路正線全長175km,最高速度為350km/h,若以最高速度乘坐此列車從北京到張家口,共需 h。途中列車以288km/h的速度完全通過一條長2000m的隧道,共用時30s,則列車長度為 m。車通過隧道時,隧道相對于列車是 的(選填“靜止”或“運動”)。
16.(2024·廣東·三模)同學(xué)們在操場研究自己步行和跑步的速度,甲、乙兩位同學(xué)同時從同一位置出發(fā)均沿直線向北運動,利用位置傳感器和計算機繪制出他們的路程s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在2~4s時甲相對于乙向 運動,在第2s時乙運動的速度為 m/s;在第5s末甲、乙相距 m。
17.(2024·甘肅金昌·三模)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道路上行駛,其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從圖像可知,甲做 直線運動,甲車的速度為 m/s, 車的速度小。
18.(2024·甘肅武威·三模)小明從家出發(fā)去看奶奶,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騎自行車,路程與時間的圖像如圖所示,則步行的是圖中的 (選填“OA”或“AB”)段,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騎行時以小明為參照物,道路旁邊的建筑物是 的(選填“運動”或“靜止”)。
三、實驗題(本小題共4小題,每空1分,滿分25分)
19.(23-24八年級上·廣東肇慶·階段練習(xí))在《長度與時間的測量》的實驗探究課中,萱萱用刻度尺測量了鉛筆的長度、用機械停表測量了她脈搏跳動120次所用的時間,如圖所示:
(1)測量前,萱萱需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 、單位等信息;
(2)測量時,她將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緊貼鉛筆,零刻線對齊鉛筆 端(左/右);
(3)讀數(shù)時,正確的方法是 (選填“A”或“B”),測量的結(jié)果應(yīng)為 cm;
(4)若此刻度尺遇冷收縮,則所測結(jié)果 真實值(選填“小于”、“小于”或“等于”);
(5)萱萱當(dāng)時脈搏跳動120次用時為 s。
20.(23-24八年級上·黑龍江哈爾濱·階段練習(xí))在進行長度的測量時:
(1)同學(xué)小杰嘗試一些特殊的測量方法:
①刻度尺使用前應(yīng)觀察它的 和 以及零刻度線是否磨損;
②一條紙帶厚薄均勻,他把紙帶緊密地環(huán)繞在圓柱形鉛筆上,如圖所示,則紙帶厚度是 (用D1、D2和n的表達式表示)。
(2)測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
A.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1;
B.用刻度尺測出鉛筆桿上銅絲繞圈的總長度L2;
C.用銅絲的長度L1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
D.將細銅絲緊密纏繞在鉛筆桿上;
E.?dāng)?shù)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細銅絲的圈數(shù)n。
①以上步驟中,有必要的步驟是 ;錯誤的步驟是 (填字母);
②改正錯誤后,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應(yīng)是 (填字母)。
21.(23-24九年級下·江西九江·期中)【實驗名稱】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實驗器材】小車、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含擋板)、木塊、秒表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選擇器材時,甲同學(xué)使用了坡度較緩的斜面,目的是為了便于測量 (選填“路程”或“時間”);
(2)將斜面上的擋板移至C點,讓小車從斜面上的A點由靜止開始滑下到達C點,如圖所示,在斜面的刻度尺上讀出AC段的距離為 cm,用秒表測量小車在AC段運動所用的時間為 s,計算出小車通過AC段的平均速度;
(3)將斜面上的擋板移至B點,讓小車從斜面上的A點由靜止開始滑下到達B點,如圖所示,在斜面的刻度尺上讀出AB段的距離,用秒表測量小車在AB段運動所用的時間,計算出小車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
(4)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小車通過BC段的平均速度為 m/s;
【拓展】
(1)通過測量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小車從斜面上由靜止下滑過程中在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2)不改變斜面的傾斜程度,將A點的位置向上移,增長,則小車通過AC段的平均速度將 (選填“增小”“減小”或“不變”)。
22.(23-24七年級下·江西宜春·期中)在探究“比較紙錐下落快慢”的活動中,同學(xué)們將小小不等的紙錐由同一高度同時釋放。
(1)對于紙錐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擺放方式,正確的是圖 ;
(2)小明同學(xué)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在紙錐都沒落地前,B紙錐在A紙錐的下面,從而判斷 (A/B)紙錐下落得快,這種比較方法實質(zhì)是相同時間比路程;
(3)實驗中發(fā)現(xiàn)用秒表測量時間較難,為了便于測量,應(yīng)該選擇紙錐 (A/B)進行實驗較好,同時讓紙錐從較 (高/低)的位置同時下落;
(4)接著小明所在小組利用相機頻閃拍照,探究紙錐豎直下落的快慢情況,照相機每隔曝光一次,拍攝的圖片如圖丙所示,由此可以判斷紙錐下落過程中速度的變化情況是 (不變/先變小后不變/一直變?。?,在此過程中,紙錐經(jīng)過圖中F點的速度為 ;
(5)小組間交流時,發(fā)現(xiàn)不同小組測得不同紙錐從相同高度(足夠高)下落的最終速度不同,請?zhí)岢霾孪耄杭堝F下落的最終速度可能與紙錐的 (寫出一條即可)有關(guān)。
四、計算題(本小題共3小題,每小題7分,共21分)
23.(23-24八年級上·河南信陽·階段練習(xí))甲、乙兩地的距離是900千米,一列火車從甲地07:30出發(fā)開往乙地,途中停了幾個車站,在當(dāng)日16:30到達營地。火車行駛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度為400m的橋梁,火車全部通過橋梁的時間是25s。
求:(1)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時?
(2)火車的長度是多少米?
(3)若列車進隧道前正對山崖勻速直線行駛,坐在車頭的列車司機在某位置按下鳴笛聲,直至聽到回聲的同時停止鳴笛,鳴笛時長3s,結(jié)果聽到鳴笛回聲時長只有2.1s,求列車行駛的速度為多少?
24.(23-24八年級上·江蘇南通·階段練習(xí))某列從上海開往北京的火車運行時刻表如下表所示,已知火車車身長為300m,則:
(1)該火車從上海運行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果火車以108km/h的速度在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小明以1.5m/s的速度從車頭走到車尾需要多少時間?
(3)去北京的途中列車要穿過一條2000m長的隧道,列車以72km/h的速度勻速行駛,列車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時間是多少?
25.(23-24八年級上·江西上饒·期中)如圖所示,有一次光頭強伐完木從山坡上往下走,當(dāng)他走到B處時,渾然不知此時斜坡上A處正有一段圓木滾下來,而他以1.2m/s的速度繼續(xù)勻速朝C處走去,已知AB段長為60m,如果圓木從A處滾到C處停下,用時21s,圓木全程的平均速度為4m/s。
(1)請你描述圓木全程的速度變化;
(2)求BC段的距離;
(3)光頭強會不會被圓木撞到?
??空?br>到達時間
開車時刻
里程/km
上海
一
18:00
0
蚌埠
22:26
22:34
484
濟南
03:13
03:21
966
北京
08:00
一
1463
第一章 機械運動單元練習(xí)
(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第Ⅰ卷 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小題共12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小題3分,共36分)
1.(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五一前夕,某學(xué)校舉行了春季運動會,下列數(shù)據(jù)中你認(rèn)為符合實際的是( )
A.男子立定跳遠的成績?yōu)?.8mB.女子跳繩的成績?yōu)槊糠昼?60個
C.男子100m的成績?yōu)?5.5sD.女子鉛球的成績?yōu)?5m
【答案】B
【詳解】A.男子立定跳遠成績約為2.2m,故A不符合題意;
B.中學(xué)生跳繩的成績約為每分鐘140個,故B不符合題意;
C.男子100跑成績約為15秒,故C符合題意;
D.中學(xué)生擲實心球的距離在6~8m,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2024·江蘇常州·二模)某次實驗中小明五次測量一物體的長度分別是6.31cm、6.81cm、6.33cm、6.32cm、6.33cm,則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該物體的長度分別為( )
A.1mm 6.3225cmB.1mm 6.32cmC.1cm 6.33cmD.1cm 6.42cm
【答案】A
【詳解】CD.根據(jù)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6.31 cm,可知,最后一位是估讀值,而6.3是準(zhǔn)確值,故分度值為0.1cm,合1mm,故CD不符合題意;
AB.分析記錄的數(shù)據(jù)可知,6.3cm是準(zhǔn)確值,故6.81 cm是錯誤數(shù)據(jù),故該物體的長度為
最后的數(shù)據(jù),需要與記錄的數(shù)據(jù)保持一致,進行四舍五入,故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3.(23-24八年級上·廣西柳州·期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多測幾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儀器和改進實驗方法可以避免誤差
B.測量時為了減小誤差可以多估讀幾位
C.長度測量時在已有的測量工具中都應(yīng)該選擇分度值最小的測量工具
D.正確測得某一本書的長為2.570dm,測量時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答案】D
【詳解】A.誤差是不能避免的,但通過改進測量方法、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求多次測量的平均值等,可以減小誤差,故A錯誤;
B.進行長度測量時,只允許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估讀值越多誤差越小,故B錯誤;
C.選擇測量工具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例如:在安裝門窗玻璃時,進行的測量準(zhǔn)確程度較高,要選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而測量教室的長和寬時,準(zhǔn)確程度要求不高,選用分度值是1cm且量程較小的卷尺較合適,故C錯誤;
D.根據(jù)測量結(jié)果2.570dm,依次分析可知,“2”的單位為分米,“5”的單位為厘米,“7”的單位為毫米,“0”為估讀值,因為最后一位是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可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應(yīng)為1mm,故D正確。
故選D。
4.(2024·湖北·一模)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將于2024年4月發(fā)射?;鸺l(fā)射時,火箭在上升過程中,說宇航員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 )
A.地面B.發(fā)射塔
C.火箭D.地面上的國旗
【答案】B
【詳解】ABD.火箭在上升過程中,宇航員相對于地面、發(fā)射塔和地面上的國旗的位置在發(fā)生變化,是運動的,故ABD不符合題意;
C.火箭在上升過程中,宇航員相對于火箭的位置有發(fā)生變化,是靜止的,故C符合題意。
故選C。
5.(2024·湖南·三模)2023年5月10日,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點火發(fā)射,約10分鐘后,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yù)定軌道,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升空時,以地球為參照物,運載火箭是靜止的
B.升空時,以運載火箭為參照物,天舟六號是運動的
C.分離后,以運載火箭為參照物,天舟六號是靜止的
D.分離后,以地球為參照物,運載火箭是運動的
【答案】D
【詳解】A.升空時,以地球為參照物,運載火箭與地球之間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所以運載火箭是運動的,故A錯誤;
B.升空時,以運載火箭為參照物,天舟六號與運載火箭之間的位置有發(fā)生變化,所以天舟六號是靜止的,故B錯誤;
C.分離后,以運載火箭為參照物,天舟六號與運載火箭之間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所以天舟六號是運動的,故C錯誤;
D.分離后,以地球為參照物,運載火箭與地球之間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所以運載火箭是運動的,故D正確。
故選D。
6.(2024·江蘇徐州·一模)臨時停車場內(nèi),旅游車和卡車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車內(nèi)看著旁邊的卡車,他感覺卡車向前運動。下列關(guān)于旅游車和卡車的運動情況中,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
A.旅游車靜止,卡車向前運動B.旅游車和卡車都向前運動,旅游車運動更快
C.旅游車向后運動,卡車靜止D.旅游車和卡車都向前運動,卡車運動更快
【答案】A
【詳解】旅游車和卡車原來并列同方向停放,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
A.當(dāng)旅游車仍然靜止,卡車向前運動時,以卡車為參照物,旅游車向后運動,卡車向前運動,此情況可能發(fā)生,故A不符合題意;
B.當(dāng)旅游車和卡車都向前運動,旅游車運動更快時,以卡車為參照物,旅游車向前運動,小明感覺卡車向前運動的情況不可能發(fā)生,故B符合題意;
C.當(dāng)旅游車向后運動,卡車靜止時,以卡車為參照物,旅游車向后運動,卡車向前運動,此情況可能發(fā)生,故C不符合題意;
D.當(dāng)旅游車和卡車都向前運動,卡車運動更快時,以卡車為參照物,旅游車向后運動,卡車向前運動,此情況可能發(fā)生,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7.(2024·北京·模擬預(yù)測)小明與小強進行百米賽跑,他們的運動近似為勻速直線運動。小明是位短跑健將,他到達終點時,小強才跑了80m,小明和小強兩位同學(xué)商議后稍作整改后又全力跑了一次,最終兩位同學(xué)同時到達終點,則( )
A.以小明為參照物,小強是靜止的
B.第一次比賽中小明和小強的速度之比為4:5
C.小明需要從起跑線退后20m后才能和小強同時到達終點
D.小強需要從起跑線提前20m后才能和小明同時到達終點
【答案】D
【詳解】A.小明到達終點時,小強才跑了80m,以小明為參照物,小強與小明之間發(fā)生位置的變化,所以小強是運動的,故A錯誤;
B.小明到達終點時,小強才跑了80m,此時小明和小強所用時間相同,設(shè)為t,則小明和小強的速度分別為
則速度之比為
故B錯誤;
C.小明需要從起跑線后20m后,則小明跑的路程為120m,小強跑的路程為100m,根據(jù)
可得,小強跑的時間為
小明跑的時間為
所以
則小明和小強不能同時到達終點,故C錯誤;
D.小強需要從起跑線提前20m后,則小明跑的路程為100m,小強跑的路程為80m,由題干可知,此時小明和小強所用的時間相同,所以,小明和小強能同時到達終點,故D正確。
故選D。
8.(22-23八年級下·山東日照·期末)如圖記錄了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在某段時間內(nèi)的運動過程。關(guān)于甲、乙兩車的運動情況,說法錯誤的是( )
A.司機相對地面是運動的
B.乙車到達600m處所用時間小于甲車達此處所用時間
C.乙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D.甲、乙兩車在40s內(nèi)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詳解】A.司機與地面之間有位置的變化,所以司機相對地面是運動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象可知,當(dāng)兩車通過的路程都為600m時,甲車用的時間為20s,而乙車用的時間小于30s,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乙車在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不相等,所以乙車做變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由圖象可知,兩車在40s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都是1200m,所以兩車在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則兩車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2024·山東臨沂·二模)甲車從A地沿直線向B地運動,同時乙車從B地沿直線向A地運動,它們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做變速直線運動,乙做勻速直線運動
B.甲、乙運動了8s時,在距甲的出發(fā)點40m處相遇
C.2s~6s內(nèi),乙做勻速直線運動
D.0~2s內(nèi),甲比乙運動得快
【答案】A
【詳解】AC.由圖可知,甲的s-t圖像為一直線可知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乙在2~6s內(nèi)路程不變,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故乙不是做勻速運動,AC錯誤;
B.由圖可知,運動了8s時,甲、乙相遇,甲通過的路程為40m,乙通過的路程為60m,故在距甲的出發(fā)點40m處相遇,故B正確;
D.由圖可知,0~2s內(nèi),甲運動的路程不到20m,乙運動的路程為40m,由可知乙比甲運動得快,故D錯誤。
故選B。
10.(2024·河北保定·一模)小明在周末打車去某地游玩。如圖所示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車票的部分?jǐn)?shù)據(jù)。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坐在車上的小明以自己的帽子為參照物,出租車是運動的
B.小明坐在車上看到路旁的樹木向后退去,是以地面為參照物的
C.在小明乘坐的全過程中,出租車的平均速度約為30km/h
D.汽車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是0.24h
【答案】B
【詳解】A.帽子與出租車間的空間位置有發(fā)生變化,所以以帽子為參照物,出租車是靜止的,故A錯誤;
B.小明坐在車上看到路旁的樹木向后退去,是以自己或出租車為參照物的,若以地面為參照物,樹木是靜止的。故B錯誤;
CD.在小明乘坐的全過程中,出租車行駛的時間
平均速度
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11.(2023九年級下·湖南永州·競賽)一輛汽車沿直線運動,先以12m/s的速度駛完全程的一半,剩下的路程以18m/s的速度行駛,該汽車的全程平均速度是( )
A.15 m/sB.14.4 m/sC.28.8 m/sD.16.2m/s
【答案】A
【詳解】解:設(shè)全程的路程是2s,則前半程與后半程的路程都是s,則汽車前半程的運動時間
汽車后半程的運動時間
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選B。
12.(23-24九年級下·江蘇南京·期中)同班同學(xué)小明和小華住在同一個小區(qū),小區(qū)門口到學(xué)校門口距離為1200m。周一早晨,小明7∶30開始從小區(qū)門口以某一速度步行出發(fā)去上學(xué),幾分鐘后,小華騎著自行車以6m/s速度出發(fā),在距離學(xué)校600m的地方追上小明,此時小明手表顯示時間是7∶40;然后兩人一起勻速步行向?qū)W校走去,到達學(xué)校時小明手表顯示時間是7∶48。下列正確的是( )
A.小華從出發(fā)到到達學(xué)校的平均速度約為3.6m/s
B.兩人相遇后步行的速度與相遇前小明步行速度的比值為3∶4
C.在7∶41兩人離小區(qū)門口的距離是675m
D.小華出發(fā)時,小明已經(jīng)走了576m
【答案】B
【詳解】A.小華追上小明所用的時間
小華與小明一起步行的時間
t2=7∶48-7∶40=8min=480s
則小華從出發(fā)到到達學(xué)校的平均速度
故A錯誤;
B.相遇前小明所用時間
t3=7∶40-7∶30=10min=600s
相遇前小明步行速度
兩人相遇后步行的速度
兩人相遇后步行的速度與相遇前小明步行速度的比值
故B錯誤;
C.在7∶41時,兩人一起步行的時間
t5=7∶41-7∶40=1min=60s
此時兩人一起步行的路程
s3=v4t5=1.25m/s×60s=75m
則在7∶41兩人離小區(qū)門口的距離
s4=s1+s3=600m+75m=675m
故C正確;
D.小華出發(fā)時,小明已經(jīng)行走的時間
t6=t3-t1=600s-100s=500s
小明已經(jīng)走的路程
s5=v3t6=1m/s×500s=500m
故D錯誤。
故選C。
第Ⅱ卷 非選擇題
二、填空與作圖題(本小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8分)
13.(2024·江蘇宿遷·一模)圖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物體A的長度為 cm,圖乙中秒表的讀數(shù)為 s。
【答案】 1mm(0.1cm) 2.75 110
【詳解】[1]圖示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為1mm。
[2]物體起始端對應(yīng)的刻度值為4.00cm,末端對應(yīng)的刻度值為6.75cm,物體長度為
6.75cm-4.00cm=2.75cm
[3]停表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1min和2min之間,偏過中線,應(yīng)該是1min;小盤的分度值是0.1s,而小盤指針在50s,因此秒表讀數(shù)為1min50=110s。
14.(2024·湖南湘西·二模)如圖所示,湘西矮寨小橋,上跨德夯小峽谷,是吉首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也是吉首市著名的旅游景點。
(1)小橋全長約1800 (填單位)。
(2)以橋面上行駛的汽車為參照物,橋頭的塔是 的。
(3)橋面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shè)計速度為80km/h。一輛小貨車以72km/h速度通過小橋,需要時間是 s。
【答案】 m 運動 90
【詳解】(1)[1]根據(jù)對長度單位的了解可知,小橋全長約1800m。
(2)[2]以橋面上行駛的汽車為參照物,橋頭的塔相對于船之間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所以橋頭的塔是運動的。
(3)[3]由可得,汽車通過的時間為
15.(2024·陜西西安·模擬預(yù)測)京張高鐵是中國第一條采用北斗衛(wèi)星導(dǎo)航系統(tǒng)的智能化高速鐵路。鐵路正線全長175km,最高速度為350km/h,若以最高速度乘坐此列車從北京到張家口,共需 h。途中列車以288km/h的速度完全通過一條長2000m的隧道,共用時30s,則列車長度為 m。車通過隧道時,隧道相對于列車是 的(選填“靜止”或“運動”)。
【答案】 0.5 400 運動
【詳解】[1]以最高速度乘坐此高鐵從北京到張家口,需要的時間為
[2]列車的速度
v車=288km/h=80m/s
列車行駛的路程
s總=v車t1=80m/s×30s=2400m
列車的長度
s車=s總-s隧道=2400m-2000m=400m
[3]車通過隧道時,隧道相對于列車的位置發(fā)生改變,隧道是運動的。
16.(2024·廣東·三模)同學(xué)們在操場研究自己步行和跑步的速度,甲、乙兩位同學(xué)同時從同一位置出發(fā)均沿直線向北運動,利用位置傳感器和計算機繪制出他們的路程s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在2~4s時甲相對于乙向 運動,在第2s時乙運動的速度為 m/s;在第5s末甲、乙相距 m。
【答案】 南 3 6
【詳解】[1][2]根據(jù)圖象可知,甲持續(xù)做勻速線運動,乙在做勻速直線運動,之后保持靜止,甲運動時的速度
乙運動時的速度
由于兩人同時向北運動,在時乙的速度較小,相對于甲向北運動,所以甲相對乙向南運動。
[3]第末乙運動的路程為,甲運動的路程為
則在第末甲、乙相距
17.(2024·甘肅金昌·三模)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道路上行駛,其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從圖像可知,甲做 直線運動,甲車的速度為 m/s, 車的速度小。
【答案】 勻速 20 甲
【詳解】[1][2] 從圖像可知,甲的路程s和時間t成正比,甲做勻速直線運動;甲在3s內(nèi)運動了60m,則甲車的速度為
[3] 從圖像可知,相同的時間內(nèi)甲的路程較小,根據(jù)可知甲車的速度小。
18.(2024·甘肅武威·三模)小明從家出發(fā)去看奶奶,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騎自行車,路程與時間的圖像如圖所示,則步行的是圖中的 (選填“OA”或“AB”)段,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騎行時以小明為參照物,道路旁邊的建筑物是 的(選填“運動”或“靜止”)。
【答案】 AB 2 運動
【詳解】[1][2]由圖可知小明前一半路程花費的時間小于后一半路程,根據(jù)可知前一半路程的速度小,則在OA段是騎自行車的、AB段是步行的,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3]騎行時,道路兩旁的建筑和小明的相對位置發(fā)生了改變,所以以小明為參照物,道路旁邊的建筑物是運動的。
三、實驗題(本小題共4小題,每空1分,滿分25分)
19.(23-24八年級上·廣東肇慶·階段練習(xí))在《長度與時間的測量》的實驗探究課中,萱萱用刻度尺測量了鉛筆的長度、用機械停表測量了她脈搏跳動120次所用的時間,如圖所示:
(1)測量前,萱萱需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 、單位等信息;
(2)測量時,她將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緊貼鉛筆,零刻線對齊鉛筆 端(左/右);
(3)讀數(shù)時,正確的方法是 (選填“A”或“B”),測量的結(jié)果應(yīng)為 cm;
(4)若此刻度尺遇冷收縮,則所測結(jié)果 真實值(選填“小于”、“小于”或“等于”);
(5)萱萱當(dāng)時脈搏跳動120次用時為 s。
【答案】 分度值 左 A 5.50 小于 99.8
【詳解】(1)[1]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前,萱萱需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 、量程、分度值、單位等信息。
(2)[2]測量時,她將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緊貼鉛筆,零刻線對齊鉛筆左端。
(3)[3][4]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故正確的方法是A;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測量的結(jié)果應(yīng)為5.50cm。
(4)[5]若此刻度尺遇冷收縮,分度值變小,測量結(jié)果會偏小,故則所測結(jié)果小于真實值。
(5)[6]機械停表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1min和2min之間偏向2min一側(cè);小盤的分度值是0.1s,小盤指針在39.8s,萱萱當(dāng)時脈搏跳動120次用時為
1min39.8s=99.8
20.(23-24八年級上·黑龍江哈爾濱·階段練習(xí))在進行長度的測量時:
(1)同學(xué)小杰嘗試一些特殊的測量方法:
①刻度尺使用前應(yīng)觀察它的 和 以及零刻度線是否磨損;
②一條紙帶厚薄均勻,他把紙帶緊密地環(huán)繞在圓柱形鉛筆上,如圖所示,則紙帶厚度是 (用D1、D2和n的表達式表示)。
(2)測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
A.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1;
B.用刻度尺測出鉛筆桿上銅絲繞圈的總長度L2;
C.用銅絲的長度L1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
D.將細銅絲緊密纏繞在鉛筆桿上;
E.?dāng)?shù)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細銅絲的圈數(shù)n。
①以上步驟中,有必要的步驟是 ;錯誤的步驟是 (填字母);
②改正錯誤后,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應(yīng)是 (填字母)。
【答案】 量程 分度值 A C DEBC
【詳解】(1)①[1][2]為了能夠準(zhǔn)確讀數(shù),使用刻度尺之前,應(yīng)觀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3]由于受刻度尺分度值的影響,均勻紙帶的厚度很難直接測量,因此要用累積法來完成實驗;如圖所示,可將紙帶緊密繞在鉛筆上,直到剛好套入圓環(huán)中,然后數(shù)出紙帶的圈數(shù)n;n圈紙帶的厚度為圓環(huán)內(nèi)徑與圓柱形鉛筆的直徑差的二分之一,即紙帶厚度為
(2)[4][5][6]測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正確測量方法是:找一支圓鉛筆,把細銅絲拉直,將金屬絲在鉛筆上依次緊密繞適當(dāng)?shù)娜?shù)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這個線圈的長度L2,再將線圈長除以圈數(shù)所得的商就是金屬絲的直徑為
由以上可知,有必要的步驟是A,錯誤的步驟是C,應(yīng)更改為用細銅絲的線圈總長度L2除以細銅絲的圈數(shù)n,即得細銅絲直徑d;由此可知,改正錯誤后,正確的實驗步驟是:DEBC。
21.(23-24九年級下·江西九江·期中)【實驗名稱】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實驗器材】小車、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含擋板)、木塊、秒表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選擇器材時,甲同學(xué)使用了坡度較緩的斜面,目的是為了便于測量 (選填“路程”或“時間”);
(2)將斜面上的擋板移至C點,讓小車從斜面上的A點由靜止開始滑下到達C點,如圖所示,在斜面的刻度尺上讀出AC段的距離為 cm,用秒表測量小車在AC段運動所用的時間為 s,計算出小車通過AC段的平均速度;
(3)將斜面上的擋板移至B點,讓小車從斜面上的A點由靜止開始滑下到達B點,如圖所示,在斜面的刻度尺上讀出AB段的距離,用秒表測量小車在AB段運動所用的時間,計算出小車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
(4)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小車通過BC段的平均速度為 m/s;
【拓展】
(1)通過測量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小車從斜面上由靜止下滑過程中在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2)不改變斜面的傾斜程度,將A點的位置向上移,增長,則小車通過AC段的平均速度將 (選填“增小”“減小”或“不變”)。
【答案】 時間 90 3 0.5 變速 增小
【詳解】(1)[1] 如圖所示,選擇器材時,甲同學(xué)使用了坡度較緩的斜面,目的是為了使小車運動的時間較長,便于測量時間。
(2)[2][3] AC段的距離為
由圖可知小車在AC段運動所用的時間。
(4)[4] BC段的距離為
BC段的時間為
則BC段的平均速度為
(1)[5] AB段的距離為
AB段的時間為
則AB段的平均速度為
所以小車從斜面上由靜止下滑過程中在做變速(加速)直線運動。
(2)[6] ,則小車從斜面上由靜止下滑過程中在做加速直線運動,所以若將A點的位置向上移,增長,則小車通過AC段的平均速度將增小。
22.(23-24七年級下·江西宜春·期中)在探究“比較紙錐下落快慢”的活動中,同學(xué)們將小小不等的紙錐由同一高度同時釋放。
(1)對于紙錐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擺放方式,正確的是圖 ;
(2)小明同學(xué)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在紙錐都沒落地前,B紙錐在A紙錐的下面,從而判斷 (A/B)紙錐下落得快,這種比較方法實質(zhì)是相同時間比路程;
(3)實驗中發(fā)現(xiàn)用秒表測量時間較難,為了便于測量,應(yīng)該選擇紙錐 (A/B)進行實驗較好,同時讓紙錐從較 (高/低)的位置同時下落;
(4)接著小明所在小組利用相機頻閃拍照,探究紙錐豎直下落的快慢情況,照相機每隔曝光一次,拍攝的圖片如圖丙所示,由此可以判斷紙錐下落過程中速度的變化情況是 (不變/先變小后不變/一直變?。?,在此過程中,紙錐經(jīng)過圖中F點的速度為 ;
(5)小組間交流時,發(fā)現(xiàn)不同小組測得不同紙錐從相同高度(足夠高)下落的最終速度不同,請?zhí)岢霾孪耄杭堝F下落的最終速度可能與紙錐的 (寫出一條即可)有關(guān)。
【答案】 甲 B A 高 先變小后不變 0.05 錐角
【詳解】(1)[1]紙錐落地時是下端接觸地面,因此要控制下落的高度相同,應(yīng)選甲圖擺放方式。
(2)[2]因為兩個紙錐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該過程中兩個紙錐運動的時間是相同的,但B紙錐在下邊意味著B紙錐下落得快, B紙錐的路程小于A紙錐的路程,因此是相同時間比較路程。
(3)[3][4]紙錐下落的太快不利于測量下落的時間,因此要選下落比較慢的A紙錐,同時適當(dāng)?shù)脑黾痈叨葋碓黾舆\動的時間,即從較高的位置同時下落。
(4)[5][6]由丙圖分析可知從A位置到E位置過程中,相同時間間隔但路程越來越小,該過程紙錐運動的速度越來越快,而從E位置到G位置,相同時間間隔路程相同,該過程中做勻速運動,因此紙錐下落過程中速度是先變小后不變;從E位置到F位置共用時0.2s,運動的距離為1.0cm,可以求F點的速度為
(5)[7]由圖甲中的可發(fā)現(xiàn),A、B兩個紙錐的錐角是不同的,使得A、B下落的最終速度不同,因此紙錐下落的最終速度可能與紙錐的錐角有關(guān)。
四、計算題(本小題共3小題,每小題7分,共21分)
23.(23-24八年級上·河南信陽·階段練習(xí))甲、乙兩地的距離是900千米,一列火車從甲地07:30出發(fā)開往乙地,途中停了幾個車站,在當(dāng)日16:30到達營地?;疖囆旭偼局幸?44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度為400m的橋梁,火車全部通過橋梁的時間是25s。
求:(1)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時?
(2)火車的長度是多少米?
(3)若列車進隧道前正對山崖勻速直線行駛,坐在車頭的列車司機在某位置按下鳴笛聲,直至聽到回聲的同時停止鳴笛,鳴笛時長3s,結(jié)果聽到鳴笛回聲時長只有2.1s,求列車行駛的速度為多少?
【答案】(1)100;(2)600;(3)850m/s
【詳解】解:(1)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2)由得,火車與隧道的長度為
火車的長度是
(3)由得
則
答:(1)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時;
(2)火車的長度是600米;
(3)若列車進隧道前正對山崖勻速直線行駛,坐在車頭的列車司機在某位置按下鳴笛聲,直至聽到回聲的同時停止鳴笛,鳴笛時長3s,結(jié)果聽到鳴笛回聲時長只有2.1s,求列車行駛的速度為850m/s。
24.(23-24八年級上·江蘇南通·階段練習(xí))某列從上海開往北京的火車運行時刻表如下表所示,已知火車車身長為300m,則:
(1)該火車從上海運行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果火車以108km/h的速度在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小明以1.5m/s的速度從車頭走到車尾需要多少時間?
(3)去北京的途中列車要穿過一條2000m長的隧道,列車以72km/h的速度勻速行駛,列車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時間是多少?
【答案】(1)104.5km/h;(2)200s;(3)85s
【詳解】解:(1)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得,火車從上海運行到北京的時間
t=24:00+08:00﹣18:00=14h
則該火車從上海運行到北京的平均速度
(2)小明從車頭走到車尾需要時間
(3)由題意,列出速度為
v″=72km/h=20m/s
列車全部在隧道中的路程
s′=s隧道﹣L車=2000m﹣300m=1700m
列車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時間
答:(1)該火車從上海運行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104.5km/h;
(2)小明以1.5m/s的速度從車頭走到車尾需要200s;
(3)列車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時間是85s。
25.(23-24八年級上·江西上饒·期中)如圖所示,有一次光頭強伐完木從山坡上往下走,當(dāng)他走到B處時,渾然不知此時斜坡上A處正有一段圓木滾下來,而他以1.2m/s的速度繼續(xù)勻速朝C處走去,已知AB段長為60m,如果圓木從A處滾到C處停下,用時21s,圓木全程的平均速度為4m/s。
(1)請你描述圓木全程的速度變化;
(2)求BC段的距離;
(3)光頭強會不會被圓木撞到?
【答案】(1)先加速后減速;(2)24m;(3)不會被木頭撞到
【詳解】解:(1)圓木在下落過程中,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速度變小,做加速運動,在BC段動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速度減小,做減速運動,所以圓木全程速度變化為先加速后減速;
(2)圓木從A處滾到C處停下,用時21s,圓木全程的平均速度為4m/s,從A到C全程為
sAC=vACtAC=4m/s×21s=84m
所以BC段的距離等于
sBC=sAC﹣sAB=84m﹣60m=24m
(3)光頭強21s行駛的距離為
s=vt=1.2m/s×21s=25.2m>24m
所以不會被木頭撞到。
答:(1)圓木全程速度變化為先加速后減速;
(2)BC段的距離為24m;
(3)不會被木頭撞到。
??空?br>到達時間
開車時刻
里程/km
上海
一
18:00
0
蚌埠
22:26
22:34
484
濟南
03:13
03:21
966
北京
08:00
一
1463
相關(guān)試卷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四章 光現(xiàn)象鞏固練習(xí),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三章 物態(tài)變化達標(biāo)測試,共2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二章 聲現(xiàn)象課后復(fù)習(xí)題,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