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備課(分層作業(yè)+導(dǎo)學(xué)案+知識清單)【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備課第一章機械運動(知識清單)(學(xué)生版+解析)
展開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備課第一章機械運動(知識清單)(學(xué)生版+解析),共11頁。
第一章 機械運動(知識清單)
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一、長度的單位
1. 單位: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 的標(biāo)準(zhǔn)叫單位。
2. 長度單位
(1)國際單位是 ,符號m。
(2)常用單位有: (km)、 (dm)、 (cm)、 (mm)、 (μm)、
____(nm)。
(3)單位換算
1km= m= mm= μm= nm。
1m= dm= cm= mm。
二、長度的測量
1. 測量工具: 、皮尺、三角板、游標(biāo)卡尺、螺旋測微器等。
2. 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 、 和 。
(2)放置刻度尺時, 對準(zhǔn)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長度保持 ,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作為零刻度線時,最后讀數(shù)中要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3)讀數(shù)時,視線應(yīng)與尺面 。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準(zhǔn)確值外,還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值(估讀值)。
(4)記錄數(shù)據(jù)要由數(shù)字和 組成,沒有單位的記錄是毫無意義的。
三、時間的測量
1. 時間單位
(1)國際單位是 ,符號s。
(2)常用單位有: (h)、 (min)。
(3)單位換算: 1h= min 1min= s
2. 時間的測量工具:鐘表、手表、停表等。
3. 停表的讀數(shù)方法
(1)看清停表的 與 值:量程以小表盤為準(zhǔn);分度值看大表盤的刻度值。
(2)停表的讀數(shù)=分針讀數(shù)(min)+秒針讀數(shù)(s)。小表盤指針不過半刻度線時,大表盤按照 _____s(黑色數(shù)字)讀數(shù);若小表盤指針過半刻度線,按照 s(紅色數(shù)字)讀數(shù)。
四、誤差
1. 定義: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 。
2. 產(chǎn)生的原因:測量工具的 不高、測量人估讀能力不同、測量方法不完善。
3. 減小誤差的方法: 、選用 和改進 。
4. 誤差與錯誤不同:錯誤可以避免,誤差 避免。
第2節(jié) 運動的描述
一、機械運動
1. 定義:把物體 隨時間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2. 機械運動的特點
(1)機械運動是最普遍的運動形式。宇宙中所有的物體都在運動,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2)機械運動是最簡單的一種運動形式。
二、參照物
1. 描述物體運動時,選做 叫參照物。
2. 參照物的選擇
(1)除研究對象本身外其他任何物體都可以選作參照物。
(2)一般情況下,我們默認選地面為參照物。
(3)參照物選取不同,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情況也不同。
3. 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方法
一看選哪個物體作為參照物,二看被判斷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是否發(fā)生變化。如果位置變化了,是 的;如果位置沒有變化,是 的。
三、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1.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在討論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就可能不同??梢娢矬w的運動和靜止是 的。
2. 相對靜止:兩個以同樣快慢、向 運動的物體,以對方為參照物,他們是靜止的(實際上,它們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這兩個物體就叫做相對靜止。
3. 物體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第3節(jié) 運動的快慢
一、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1)相同時間,比較 ;路程越長,運動的越快;
(2)相同路程,比較 ;時間越短,運動的越快。
二、速度
(1)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 的物理量。
(2)定義:路程與時間 叫做速度。
(3)公式: ,速度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在 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4)單位:速度的單位由路程單位與時間單位組合而成。
①國際單位制: ,符號m/s或m·s-1
②交通運輸中: ,符號是km/h或km·h-1
1 m/s= km/h.
三、勻速直線運動
1. 機械運動的分類
(1)物體做機械運動,按照運動路線的曲直可分為: 運動和 運動。
(2)在直線運動中,按照速度是否變化分為: 直線運動和 直線運動。
2. 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沿著直線且 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特點:
①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②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保持不變,即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不變,速度與路程和時間無關(guān);不能將v=s/t理解為v與s成正比,與t成反比。
③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
3. 勻速直線運動的s-t、v-t圖像
(1)路程—時間(s-t)圖象。用橫坐標(biāo)表示時間,縱坐標(biāo)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時間(s-t)圖象,如圖甲所示。
該圖像是過原點的 ,它說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 比,即s/t的值不變。在同一坐標(biāo)圖中,斜率越大,速度越大。
(2)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v-t),如圖乙所示。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是一
_______的直線,說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是 的。在同一坐標(biāo)圖中,截距越大,速度越大。
四、變速直線運動
1. 定義: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其速度的大小是變化的,即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這種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2. 平均速度
(1)定義:在變速運動中,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 來描述運動的快慢,即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 之比,這樣算出來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2)計算公式: .
(3)理解:
①平均速度用來粗略地描述做變速運動的物體的 程度,但不能精確地知道它的運動情況.
②我們說一個物體的平均速度時,必須指出在哪段時間內(nèi),或在哪段路程中,因為在不同的時間或路程中,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3. 平均速度的測量
(1)實驗原理:________。
(2)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和 。
(3)實驗器材:斜面、木塊、小車、 、 、金屬擋板等。
(4)實驗裝置圖如圖所示:
(5)分別測量全程、上半段和計算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6)實驗結(jié)論:小車沿斜面下滑做 直線運動。
因為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所以講平均速度或計算平均速度時,必須強調(diào)是物體在哪一段時間內(nèi)或哪一段 中的平均速度。
第一章 機械運動(知識清單)
第1節(jié)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一、長度的單位
1. 單位: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biāo)準(zhǔn)叫單位。
2. 長度單位
(1)國際單位是米,符號m。
(2)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3)單位換算
1km=103m=106mm=109μm=1012nm。
1m=10dm=102cm=103mm。
二、長度的測量
1. 測量工具:刻度尺、皮尺、三角板、游標(biāo)卡尺、螺旋測微器等。
2. 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
(2)放置刻度尺時,零刻度線對準(zhǔn)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長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作為零刻度線時,最后讀數(shù)中要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3)讀數(shù)時,視線應(yīng)與尺面垂直。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準(zhǔn)確值外,還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值(估讀值)。
(4)記錄數(shù)據(jù)要由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沒有單位的記錄是毫無意義的。
三、時間的測量
1. 時間單位
(1)國際單位是秒,符號s。
(2)常用單位有:小時(h)、分鐘(min)。
(3)單位換算: 1h=60min 1min=60s
2. 時間的測量工具:鐘表、手表、停表等。
3. 停表的讀數(shù)方法
(1)看清停表的量程與分度值:量程以小表盤為準(zhǔn);分度值看大表盤的刻度值。
(2)停表的讀數(shù)=分針讀數(shù)(min)+秒針讀數(shù)(s)。小表盤指針不過半刻度線時,大表盤按照0~30s(黑色數(shù)字)讀數(shù);若小表盤指針過半刻度線,按照31~60s(紅色數(shù)字)讀數(shù)。
四、誤差
1. 定義: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別。
2. 產(chǎn)生的原因:測量工具的精密度不高、測量人估讀能力不同、測量方法不完善。
3. 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和改進測量方法。
4. 誤差與錯誤不同:錯誤可以避免,誤差不能避免。
第2節(jié) 運動的描述
一、機械運動
1. 定義:把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2. 機械運動的特點
(1)機械運動是最普遍的運動形式。宇宙中所有的物體都在運動,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2)機械運動是最簡單的一種運動形式。
二、參照物
1. 描述物體運動時,選做標(biāo)準(zhǔn)的物體叫參照物。
2. 參照物的選擇
(1)除研究對象本身外其他任何物體都可以選作參照物。
(2)一般情況下,我們默認選地面為參照物。
(3)參照物選取不同,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情況也不同。
3. 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方法
一看選哪個物體作為參照物,二看被判斷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是否發(fā)生變化。如果位置變化了,是運動的;如果位置沒有變化,是靜止的。
三、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1.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在討論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就可能不同??梢娢矬w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2. 相對靜止: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以對方為參照物,他們是靜止的(實際上,它們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這兩個物體就叫做相對靜止。
3. 物體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第3節(jié) 運動的快慢
一、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1)相同時間,比較路程;路程越長,運動的越快;
(2)相同路程,比較時間;時間越短,運動的越快。
二、速度
(1)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v=s/t,速度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4)單位:速度的單位由路程單位與時間單位組合而成。
①國際單位制:米/秒,符號m/s或m·s-1
②交通運輸中:千米/小時,符號是km/h或km·h-1
1 m/s=3.6km/h.
三、勻速直線運動
1. 機械運動的分類
(1)物體做機械運動,按照運動路線的曲直可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2)在直線運動中,按照速度是否變化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2. 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特點:
①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②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保持不變,即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不變,速度與路程和時間無關(guān);不能將v=s/t理解為v與s成正比,與t成反比。
③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
3. 勻速直線運動的s-t、v-t圖像
(1)路程—時間(s-t)圖象。用橫坐標(biāo)表示時間,縱坐標(biāo)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時間(s-t)圖象,如圖甲所示。
該圖像是過原點的傾斜直線,它說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即s/t的值不變。在同一坐標(biāo)圖中,斜率越大,速度越大。
(2)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v-t),如圖乙所示。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是一條與t軸平行的直線,說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是不變的。在同一坐標(biāo)圖中,截距越大,速度越大。
四、變速直線運動
1. 定義: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變化的,即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不相等,這種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2. 平均速度
(1)定義:在變速運動中,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v=s/t來描述運動的快慢,即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之比,這樣算出來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2)計算公式:v=s/t.
(3)理解:
①平均速度用來粗略地描述做變速運動的物體的平均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確地知道它的運動情況.
②我們說一個物體的平均速度時,必須指出在哪段時間內(nèi),或在哪段路程中,因為在不同的時間或路程中,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3. 平均速度的測量
(1)實驗原理:v= EQ \F(s,t) 。
(2)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路程s和時間t。
(3)實驗器材:斜面、木塊、小車、刻度尺、停表、金屬擋板等。
(4)實驗裝置圖如圖所示:
(5)分別測量全程、上半段和計算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6)實驗結(jié)論:小車沿斜面下滑做加速直線運動。
因為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所以講平均速度或計算平均速度時,必須強調(diào)是物體在哪一段時間內(nèi)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