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滬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教案
物理第二章 光2.2 光的折射教案
展開
這是一份物理第二章 光2.2 光的折射教案,共7頁。
1.知道國際單位中長度與時間的基本單位;會進行常用長度、時間單位的換算.[來源:學+科+網]
2.會正確使用手表或停表測量時間.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長度的物品進行長度的估測,會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4.知道測量存在誤差.
【重點難點】
重點: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難點:正確讀取和記錄測量結果.
【新課導入】
提問:圖1中橫線與豎線是否等長?圖2中橫線是否平行?
(意見可能不統(tǒng)一)教師要求一個學生上臺用尺測量加以確認.
小結:對事物的比較和判斷僅憑感覺器官是不完全可靠的,因此必須借助儀器進行測量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提問:你測過身高嗎?是多少?教師板書,故意不寫單位,引導學生認識到要進行長度的測量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課堂探究】
一、測量單位
活動1:學生閱讀教材P17~18內容,讓學生知道下列問題:
(1)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 米 ,符號為m;時間的單位是 秒 ,符號為s.出示米尺,讓學生認識1米到底有多長,并介紹1米是如何規(guī)定的.
(2)天文測量中常用 光年 做單位,1光年是光在真空中傳播一年的 距離 ;1光年= 9.461×1m.
(3)長度的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其單位換算:1 km=1 000 m= 103 m,
1 m=10 dm=100 cm=103 mm= 106 μm= 109 nm.
(4)換算規(guī)律:大單位換算為小單位乘以進率,小單位換算為大單位除以進率;一道題中,注意寫單位時要么全用漢字要么全用符號,不允許出現漢字符號混用的現象.如:1千米=1 000 m或1 km=1 000米.
二、長度的測量
活動2: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常見的有:直尺、卷尺、米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等.
(1)請同學們觀察自己準備的刻度尺,投影顯示下圖,思考下面的問題.
①它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
②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最大測量范圍是多少?
③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分度值是指兩條相鄰的刻度線間的長度值,它決定著刻度尺的準確程度)
(2)現在請各組同學分別用自己準備的刻度尺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來源:學|科|網Z|X|X|K]
各小組的同學測量完以后,組內相互討論、交流測量的過程、結果,然后每個小組將結果寫在表格中.
[來源:學+科+網]
為了使測量的結果準確,每個小組是怎樣做的?請各個小組發(fā)表意見.
各個小組在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出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①刻度尺要 放正 ,有刻度的一邊要 緊靠 被測物體.
②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 垂直 .
③為了測量更準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并記下單位.
依據同學們的測量和記錄,每個小組的讀數都一樣嗎?你自己每次的讀數都一樣嗎?與同學交流、討論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議一議:如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已磨損,如何進行測量?怎樣測出一張紙的厚度?
三、時間的測量
活動3:讓學生認識測量時間的常用工具——鐘表、秒表、手表等.
(1)讓學生用自己的手表測量一下自己身體上的鐘表——脈搏,平均1分鐘脈搏跳動多少次?
(2)老師講解停表的使用方法:每次使用前要 調零 ;第一次按壓,秒表開始記時;第二次按壓,指針停止走動,指示出兩次按壓之間的時間;第三次按壓兩指針均返回零刻度處.
(3)老師講解停表的讀數方法:在讀數的時候,先讀里面小圓盤里的時間,然后再加上大圓盤里長指針所指的時間,兩者相加就是停表的讀數.
學生練習讀數:教材P21圖220停表的讀數是 10 s.
四、誤差
活動4:在測量過程中要進行估讀,不可能非常準確,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著差異,這個差異就叫誤差.
(1)由于儀器本身不可能做得非常精確,實驗者對實驗的觀察總會有偏差,因此誤差總是 存在 的,不能消滅,但盡量 減小 誤差.
減小誤差的方法: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
(2)錯誤是指不按實驗操作的有關規(guī)定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測量方法產生的,所以只要嚴格按要求去做,錯誤是 可以 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1.以下估測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C )
A.從學校的三樓跑到一樓大約需要10 min
B.物理課本寬度約為16.9 dm
C.中學生課桌高度約為80 cm
D.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 mm
2.如圖所示,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其中正確的是( C )
3.幾個同學在討論測量時出現的錯誤和誤差時,得出以下幾個結論,你認為正確的是( D )
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誤差
B.誤差和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
C.只要選擇較精確的測量工具就可以避免
D.測量中,錯誤可以避免,誤差不可避免
4.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1)0.05 km= 50 m;
(2)5 mm= 5×103 μm;
(3)7 m= 7×109 nm;
(4)45 min= 0.75 h.
5.(1)如圖所示,用兩種不同規(guī)格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甲)圖中鉛筆的長度是 4.7 cm,(乙)圖中鉛筆的長度是 4.70 cm.
(2)圖(丙)中機械停表的示數是 32 s.
6.一位同學想要測物理書一頁紙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驟:
A.量出100頁的厚度L
B.選用三角板,檢查零刻度線是否完整
C.計算每張紙的厚度D=
D.取物理書讀出100頁壓緊
請將上述操作按合理的步驟排列: BDAC .
1.電子計算機走進了田徑場
現如今,電子計算機已大踏步地走進了體育領域,并大顯神通.人們把運動員的形態(tài)、素質、技術、生理、心理等多種指標輸入電子計算機,然后進行分析整理,就可以預測、選拔合格的運動員.
目前,在世界大型比賽中,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出運動員的運動能力,無論是場地設施,還是競賽項目的編排,都使用電子計算機.越來越多的競賽還運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裁判.它鐵面無私,準確無誤.數千名運動員參加幾十個項目比賽,即使競賽非常激烈,電子計算機也能應付自如,準確無誤地記下每個運動員的成績.
電子計算機還可以把重要的體育資料貯存起來,以備查詢.它貯存信息數量之多,查詢速度之快,都是人腦和手工操作望塵莫及的.電子計算機還附有打印等附加設備,可將查詢資料立即打印出來,工作起來十分方便.
2.地球直徑是怎樣得來的
公元前210年6月,盛夏的烈日高懸在埃及亞歷山大古城的上空.行人都不愿在驕陽下久留,只有一位禿頂的老人,肩披一件白色寬袍,跟著駱駝的步子.駱駝冉冉向前,每走一步,駝鈴就“”的響一聲.老人聚精會神地數呀數,當駱駝走完一千步,老人就在手中的一根木棍上刻上一道刀痕.就這樣,老人隨著駱駝隊在熾熱的沙漠上朝南走,一直走到阿斯旺.
經過幾十次反復地測量,老人終于算出了從亞歷山大古城到阿斯旺的距離,還利用正午太陽的投影計算出地球子午線的長度,然后推算出地球南北極之間的直徑是12 630 824米.這是人類第一次推出地球的極直徑.這位老人就是古希臘的科學家埃拉托色尼.
長度a/cm
寬度b/c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相關教案
這是一份滬教版八年級上冊2.1 光的反射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重點難點,新課導入,課堂探究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滬教版八年級上冊3.3 力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重點難點,新課導入,課堂探究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滬科版八年級全冊第二章 運動的世界第二節(jié)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課,新知識預習,再教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教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