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教案設計
展開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養(yǎng),教學參考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一、核心素養(yǎng)
1.語言建構與運用
抓住重點意象和關鍵字詞,品味古典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意象圖式是認知語言學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意象圖式理論強調,人們在思維過程中常用身體經驗形成的形象、生動的內心圖像來理解各種事物。古典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意象,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考察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剖析這組詩所蘊含的意象、意象圖式及其隱喻,揭示詩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內心感受,從而幫助讀者對這組詩中的隱喻及詩人的內心情感有更深層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為古典詩詞的研究和賞析提供新的視角。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
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描摹詩歌畫面;
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yǎng)詩歌鑒賞能力。
4.文化傳承與理解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tǒng)《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蛟⒀裕蝻@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痹u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二、教學參考
(一)教學建議
在本單元學習指導中,編者寫到:“學習這個單元,要注意反復吟詠,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的獨創(chuàng)性,還要注意不同詩體的節(jié)奏,感受由此產生的不同情趣?!币虼耍诮虒W本單元詩歌時,一個大的指導思想是要多誦讀,因聲求氣,在節(jié)奏的把握中和聯(lián)想想象中揣摩詩歌情感,并注意三首詩歌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的獨創(chuàng)性。
學情分析:對于學生而言,《涉江采芙蓉》篇幅短小,字面意思和情感內涵都很容易把握,所以,學生應以本詩為載體,重點訓練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由此提高審美能力,并把握“懸想”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體會“芙蓉”這一意象的基本特征。
教學目標:1.訓練學生抓住重點意象、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描摹詩歌畫面的能力,并由此品味古典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
2.把握“懸想”的創(chuàng)作手法,品味“芙蓉”意象的基本特征和其對意境營造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把握“懸想”的創(chuàng)作手法,品味“芙蓉”意象的基本特征和其對意境營造的作用。
教學過程及內容要點(一課時)
激趣導入
《幽夢影》中有云:“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詩文?!惫湃顺S|景生情,因眼前的美景而產生無限遐想,那么,面對江中那一支美麗的芙蓉,作者想到了什么呢?讓我們走進《古詩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
2.誦讀詩歌,整體感知,描摹詩歌畫面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邊讀邊揣摩情感,然后找男生女生各一名起來誦讀,體會詩歌由樂轉哀的情感基調變化。
畫面聯(lián)想: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涉過江水去采摘荷花??墒遣傻暮苫ㄒ徒o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仡^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xiāng),路途顯得那么無邊無際。兩心相愛卻不能在一起,于是我們要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xiāng)。
注意:“遺”“還顧”“浩浩”三個詞語的讀音與意義。
3.問題討論:
(1)誰在思誰?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huán)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明確:
女子思夫。理由:芙蓉,諧音雙關,暗關“夫容”,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多情而憂傷的思婦的纏綿深情。
游子思鄉(xiāng)。詩中明確說到“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而詩歌創(chuàng)作的東漢末年,一些中下層文人為了尋求出路,往往要背井離鄉(xiāng),外出游學或游宦(遠離家鄉(xiāng)在官府任職)。他們長時間遠離家鄉(xiāng),過著坎坷辛苦的生活,那顆疲于奔波的心又怎能不對那美好的故鄉(xiāng)和故鄉(xiāng)的戀人無限懷想?
補充說明,若將抒情主人公看作是女子,則本詩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作手法“懸想”。懸想,是對某種未知情狀作設想或懸擬的手法,又叫“主客移位”,也稱對寫,《詩經》中早已有之,對后人詩歌創(chuàng)作也有極深影響。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
(2)《涉江采芙蓉》里寫“采芙蓉”贈給所思之人,芙蓉有什么特別之處嗎?這對全詩在意境營造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即荷花,它嬌嫩美麗,又給人欣欣向榮的感覺,經歷歲月的沉淀,在屈原、周敦頤那里,荷花有迎驕陽而不懼、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風,在鄭愁予、徐志摩那里,荷花(即蓮花)有不勝涼風嬌羞的佳人之姿,而在江南民歌那里,荷花更是愛情的象征。觸景生情,折芙送給遠方的戀人,這既是古人簡樸而美好的生活情調,更與蘭澤、芳草等上下呼應,營造了清幽、高潔的意境。此外,全詩以美好的愿望開始,以沒有希望的嘆息結尾,先揚后抑,營造了一種很茫然的意境。
4.能力拓展
比較《庭中有奇樹》和《涉江采芙蓉》的區(qū)別。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明確:相同點:主題相同表達的都是折芳贈送所思念的人而不得的痛苦。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前六句都是對花樹的極力贊揚,最后兩句表明了全詩的主題。意境高潔、清幽,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不同點:一個是以芙蓉為寄托,以樂景襯哀情,末句感情哀傷不止。一首是以樹為寄托物,末句自我安慰。
相關教案
這是一份高中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教案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課時安排,教學過程,作業(yè)設計,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第四單元12 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及反思,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養(yǎng),教學建議,教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二9 赤壁賦教案,共1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過程及內容要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