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全套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課時分層作業(yè)含答案
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課時分層作業(yè)(十)動力學中的“傳送帶”和“滑塊—滑板”模型含答案
展開
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課時分層作業(yè)(十)動力學中的“傳送帶”和“滑塊—滑板”模型含答案,共5頁。
課時分層作業(yè)(十) 動力學中的“傳送帶”和“滑塊—滑板”模型 基礎(chǔ)性題組1.[2022·湖南六校4月聯(lián)考]如圖甲所示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利用水平傳送帶傳送行李箱(行李箱可視為質(zhì)點)的簡化原理圖.工作人員在A處每間隔T=1 s將行李箱無初速度地放到傳送帶上,已知傳送帶以恒定速度v=2 m/s順時針運行,A、B兩處的距離L=10 m,行李箱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如圖乙為該情境中某物理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乙可能是某個行李箱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圖像B.圖乙可能是摩擦力對某個行李箱做功的功率隨時間變化的圖像C.相鄰行李箱之間的最大距離為2 mD.在B端有行李箱到達后,每10 s有五件行李箱到達B端2.質(zhì)量為3 kg的長木板A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2 kg的木塊B(可視為質(zhì)點)置于木板A的左端,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如圖甲所示.A、B運動的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10 m/s2). (1)求木板與木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2)求4 s末A、B的速度大??;(3)若6 s末木板和木塊剛好分離,則木板的長度為多少? 綜合性題組3.(多選)如圖甲所示,傾角為θ的足夠長的傳送帶以恒定的速率v0沿逆時針方向運行.t=0時,將質(zhì)量m=1 kg的物體(可視為質(zhì)點)輕放在傳送帶上,物體相對地面的v - t圖像如圖乙所示.設(shè)沿傳送帶向下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 )A.傳送帶的速率v0=10 m/sB.傳送帶的傾角θ=30°C.物體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5D.0~2.0 s內(nèi)物體相對地面的位移大小為16 m4.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長木板,靜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個質(zhì)量為m、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從左端沖上木板,如圖甲所示.從物塊沖上木板到物塊和木板達到共同速度的過程中,物塊和木板的v - t圖像分別如圖乙中的折線acd和bcd所示,a、b、c、d點的坐標為a(0,10)、b(0,0)、c(4,4)、d(12,0).根據(jù)v - t圖像(g取10 m/s2),求: (1)物塊沖上木板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2,達到相同速度后一起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2)物塊質(zhì)量m與長木板質(zhì)量M之比;(3)物塊相對長木板滑行的距離Δx. 課時分層作業(yè)(十) 動力學中的“傳送帶”和“滑塊——滑板”模型1.解析:行李箱在0~2 s內(nèi)做加速度為a=μg=1 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位移是關(guān)于時間的二次函數(shù),選項A錯誤;行李箱在t==2 s時與傳送帶共速,則行李箱在2~6 s內(nèi)不受摩擦力,摩擦力的功率為零,選項B錯誤;后一行李箱剛勻速運動時,與前一行李箱的距離最大,由v - t圖像容易求得ΔL=vT=2 m,選項C正確;所有行李箱運動規(guī)律相同,只是時間上依次落后T=1 s,則在B端有行李箱到達后每10 s有十件行李箱到達(同樣,可由v - t圖像理解),選項D錯誤.答案:C2.解析:(1)由題圖乙知4 s末木塊與木板間達到最大靜摩擦力,此時aA=2 m/s2.對于木板有f=mAaA=μmBg,木板與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3.(2)由題圖乙知,4 s末A、B的速度均為v=×4×2 m/s=4 m/s.(3)4~6 s內(nèi),木板A運動的位移xA=,木塊B的位移xB=,則木板的長度l=xB-xA=4 m.答案:(1)0.3 (2)4 m/s 4 m/s (3)4 m3.解析:由圖知,物體先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達到傳送帶速度后(在t=1.0 s時刻),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摩擦力,物塊繼續(xù)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從圖像可知傳送帶的速度為v0=10 m/s,故A正確;在0~1.0 s內(nèi),物體受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為a1==g sin θ+μg cos θ,由圖可得a1==10 m/s2,即有g sin θ+μg cos θ=10.在1.0~2.0 s,物體的加速度為a2==g sin θ-μg cos θ,由圖可得a2==2 m/s2,即有g sin θ-μg cos θ=2.聯(lián)立解得μ=0.5,θ=37°,故B、C錯誤;根據(jù)面積表示位移,可知0~1.0 s物體相對于地面的位移x1=×10×1 m=5 m,1.0~2.0 s物體相對于地面的位移x2=×1 m=11 m.所以0~2.0 s內(nèi)物體相對于地面的位移大小為16 m,故D正確.答案:AD4.解析:(1)物塊沖上木板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1= m/s2=1.5 m/s2木板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2= m/s2=1 m/s2達到相同速度后一起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 m/s2=0.5 m/s2.(2)物塊沖上木板勻減速運動時:μ1mg=ma1木板勻加速時:μ1mg-μ2(M+m)g=Ma2速度相同后一起勻減速運動,對整體有:μ2(M+m)g=(M+m)a解得=.(3)由v - t圖像知,物塊在木板上相對滑行的距離Δx=×10×4 m=20 m.答案:(1)1.5 m/s2 1 m/s2 0.5 m/s2 (2)3∶2(3)20 m
相關(guān)試卷
這是一份魯科版高考物理一輪總復(fù)習專題提分訓(xùn)練2傳送帶模型和滑塊—滑板模型含答案,共6頁。
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課時作業(yè)10“傳送帶”模型和“滑塊_滑板”模型含答案
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課時作業(yè)10“傳送帶”模型和“滑塊_滑板”模型含答案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