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202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節(jié)節(jié)練(課時練習)附答案(含單元測試卷)
初中物理第1節(jié) 質量練習題
展開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1節(jié) 質量練習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第一章 機械運動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小明同學用刻度尺測出一個物體的長度為172.5 mm,下面物體中最接近這個數(shù)值的是 ( )A.物理課本的厚度 B.一根粉筆的長度C.黑板的長度 D.飲水杯的高度2.使用一個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毫米刻度尺去測量一個機器零件的長度,這樣測量的結果將會????????????? ( )A.偏大 B.偏小C.正常 D.無法比較3.關于機械運動的概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平常所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參照物來說的B.所謂參照物就是我們假設不動的物體,以它作為參考研究其他物體的運動情況C.選取不同的參照物來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其結果可能是不同的D.研究物體運動,選擇地面作參照物最適宜,因為地面是真正不動的物體4.坐在行駛著的列車中的乘客,我們說他是靜止的,是以下列哪個物體為參照物 ( )A.路邊的樹木 B.走動的列車員C.停在車站上的另一列車 D.列車車廂5.甲看到:路旁樹木向東運動;乙看到:甲靜止不動.若以地面為參照物,應當是 ( )A.甲向西運動,乙向東運動 B.甲向東運動,乙向西運動C.甲、乙都向東運動 D.甲、乙都向西運動6.我們觀看百米賽跑時,判斷誰跑得快的根據(jù)是 ( )A.速度的大小B.跑完相同的距離需要時間的多少C.在相同的時間內,跑過的距離的長短D.跑過相同的距離比較平均速度的大小7.甲物體以乙物體為參照物是靜止的,甲物體以丙物體為參照物是運動的,那么以丙物體為參照物的乙物體是????????????? ( )A.可能運動 B.一定運動C.可能靜止 D.以上結論都成立8.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8秒內通過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秒內的速度是 ( )A.2.5米/秒 B.20米/秒C.5米/秒 D.8米/秒9.一個運動物體在前2秒內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內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則它在5秒內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4米/秒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C.等于5米/秒D.大于5米/秒10.課外活動時,小明和小華均在操場上沿直線進行跑步訓練.在某次訓練中,他們通過的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人都做勻速直線運動B.兩人都不做勻速直線運動C.前2 s內,小明跑得較快D.全程中,兩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11.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 ,常用符號 表示. 12.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 ,常用符號 表示. 13.用一把刻度尺測量某物體的長度,記錄到的數(shù)據(jù)是5.72 cm和5.73 cm,則準確值是 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4.測量球體的直徑,常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轉動球體的不同方向在毫米刻度尺的不同部位測得球的直徑D的示數(shù)如下:D1D2D3D41.63 cm 1.91 cm 1.89 cm 1.91 cm 則球的直徑應取 cm. 15.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xiàn)對接(圖為對接示意圖),對接時兩者在空中飛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須 ,此時兩物體之間處于相對 . 16.正在行駛的列車速度是15 m/s,這句話的物理意義是 . 17.五一節(jié),爸爸駕車帶楠楠去南濱路海洋公園游玩,途經(jīng)長江大橋.如果小車以36 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為450 m的大橋,則過橋所需的時間為 s.車行駛在橋中央時,爸爸問楠楠:為什么我們看到橋兩邊的路燈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訴爸爸,這是因為我們選擇了 為參照物. 18.一列長100 m的火車,穿過500 m的某一山洞,若火車運行速度是108 km/h,火車穿過山洞所用時間是 s. 19.甲、乙兩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甲通過的路程是乙的2倍,乙運動的時間是甲的1.5倍,那么甲、乙兩物體的速度之比是 . 20.2012年7月10日中國海軍在南海實行實彈軍演以彰顯我國維護國家主權的實力,軍演中導彈追打一飛機,導彈的速度為830 m/s,飛機的速度為800 km/h,若導彈發(fā)射時,飛機離導彈發(fā)射處的距離為10千米,則從導彈發(fā)射到擊落飛機只需 秒. 三、實驗探究題(每小題8分,共24分)21.某同學用一把刻度尺,測量物理書的寬,他的測量方法如圖所示,圖中A是他觀察讀數(shù)時眼睛的位置,請指出這位同學測量中的兩個錯誤之處.22.某同學欲測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A.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1;B.用刻度尺測出鉛筆桿上細銅絲繞圈總長度l2;C.用銅絲的長度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D.將拉直的細銅絲緊密纏繞在圓鉛筆桿上;E.數(shù)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細銅絲的圈數(shù)n.(1)以上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 ,錯誤的步驟是 ,還缺少的步驟是:F . (2)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應是 . 23.圖甲是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圖乙是某教師的改進實驗:將一小塊含鐵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滿水的長直玻璃管內.當長直玻璃管豎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頂端的小磁鐵,小重物開始下落,分別測得小重物到達15厘米、30厘米、45厘米處所用的時間是1.00秒,1.92秒,2.82秒.(1)分析數(shù)據(jù)(不考慮實驗誤差),從最高處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過程中小重物 (填“是”或“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 (2)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實驗時整個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采用了下列兩種計算方法:方法1:v……方法2:v÷3=……以上兩次計算方法正確的是 . (3)在甲實驗中,要使鉛筆在桌面上滾動的平均速度變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寫出一點即可). (4)與甲實驗相比,乙實驗具有能保證物體做直線運動、便于觀察實驗過程等優(yōu)點,但還有繼續(xù)改進之處,你的改進建議是 (寫出一點即可). 四、計算題(16分)24.以下表格是北京到上海D301次列車的時刻表.請根據(jù)列車時刻表回答下列問題:(1)D301次列車由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約是多少米每秒?(2)某次列車速度為120 km/h,如果此列車從北京開往上海,那么從北京到上海此列車需要多長時間?車次站次站名到達時間開車時間運行時間里程/kmD3011北京始發(fā)站21:3500D3012常州06:2906:318 h54 min1298D3013 上海07:39終點站10 h4 min1463【答案與解析】1.D[解析:小明同學用刻度尺測出一個物體的長度為172.5 mm,先把它換算成cm是17.25 cm,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可知是飲水杯的高度.故選D.]2.A[解析: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使用一個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毫米刻度尺,實際的長度會變小.用它去測量一個機器零件的長度,這樣測量的結果將會偏大.故選A.]3.D[解析: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著,絕對靜止的物體是沒有的,我們平常所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都是相對于某個物體而言的,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對于同一個物體,若選擇不同的物體作參照物,來研究它的運動情況,得到的結論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選擇參照物就無法判定物體是否在運動,所以選項A,B,C正確,不符合題意;選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4.D[解析:被研究的乘客是靜止的,必須選擇一個跟乘客之間沒有發(fā)生位置改變的物體作參照物.選擇路邊的樹木、走動的列車員、停在車站上的另一列車任意一個作為參照物,乘客的位置都發(fā)生變化,乘客都是運動的.以列車車廂為參照物,乘客和車廂之間沒有發(fā)生位置的變化,以車廂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故選D.]5.D[解析:甲看到路邊樹木向東運動,是以他自己為參照物,說明他向西運動;乙看到甲靜止不動,是以自己為參照物,他與甲之間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說明他與甲以相同的速度,同向運動.故選D.]6.C[解析:在百米賽跑中,運動員同時起跑,觀眾可以通過運動員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比較運動員跑得快慢,時間相等,路程越長,運動員跑得越快.故選C.]7.B[解析:甲以乙為參照物是靜止的,說明甲和乙的運動狀態(tài)是完全相同的,就是通常所說的相對靜止;當以丙為參照物時,甲是運動的,那么與甲處于相對靜止狀態(tài)的乙,選擇丙為參照物時的運動狀態(tài)與甲相同,即以丙為參照物乙也是運動的.故選B.]8.A[解析: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是不變的.8秒內通過的路程是20米,它的平均速度是2.5 m/s,它在第4秒內的速度還是2.5 m/s.故選A.]9.B[解析:∵v,∴s1=v1t1=3 m/s×2 s=6 m,s2=v2t2=5 m/s×3 s=15 m,s=s1+s2=6 m+15 m=21 m,物體的平均速度v4.2 m/s.故選B.]10.D[解析:由圖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時間關系圖像是一條直線,表明路程和時間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而小華的路程和時間關系圖像是一條曲線,表明路程和時間不成正比,所以小華做的不是勻速直線運動,故選項A和B都是錯誤的;由圖像可知,在前2 s內,小華運動的距離比小明長,所以小華跑得較快,故選項C是錯誤的;由圖像可知,兩人跑的全程都為40 m,而且他們所用的時間都為8 s,所以他們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為5 m/s,故選項D是正確的.故選D.]11.米 m[解析: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符號:m.]12.秒 s[解析: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s.]13.5.7 1 mm[解析:某物體的長度是5.72 cm和5.73 cm,則最后的0.02 cm和0.03 cm為估讀值,5.7 cm為準確值;倒數(shù)第二位的數(shù)字7所對應的毫米單位為刻度尺的分度值單位,即分度值為1 mm.]14.1.90[解析:由圖可知四次測量結果分別為1.63 cm,1.91 cm,1.89 cm,1.91 cm.可知1.63 cm這個數(shù)據(jù)明顯是錯誤的,故測量結果的平均值為:≈1.90 cm.]15.相同 靜止[解析:“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xiàn)對接,兩者之間必須相對靜止,所以兩者在空中飛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須相同.]16.列車行駛1秒通過的路程是15米[解析: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17.45 汽車[解析:已知v=36 km/h=10 m/s,s=450 m,則t45 s;看到車外路燈后退是以乘坐的汽車為參照物.]18.20[解析:火車運行速度:v=108 km/h=108× m/s=30 m/s,火車運行路程:s=L火車+L山洞=100 m+500 m=600 m,∵v,∴t20 s.]19.3∶1[解析:已知s甲∶s乙=2∶1,t甲∶t乙=1∶1.5=2∶3,根據(jù)v可得:.]20.16.4[解析:飛機的速度為800 km/h≈222 m/s,導彈距離飛機10 km=10000 m,設從導彈發(fā)射到擊落飛機需要的時間為t,∵v,根據(jù)題意得v1·t=v2·t+s0,代入數(shù)值得 830 m/s×t=222 m/s×t+10000 m,解得t≈16.4 s.]21.(1)刻度尺沒有放正;(2)視線沒有與刻度尺相垂直.22.(1)A C 用細銅絲線圈的長度l2除以細銅絲的圈數(shù)n,即得細銅絲直徑 (2)DEBF[解析:正確測量方法:找一支圓鉛筆,把細銅絲拉直,將細銅絲在圓鉛筆上依次緊密繞適當?shù)娜?shù)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這些線圈的長度L,再用線圈長除以圈數(shù)所得的商就是細銅絲的直徑d.由以上可知,沒有必要的步驟是:A,錯誤的步驟是:C,缺少的步驟F:用細銅絲線圈的長度l2除以細銅絲的圈數(shù)n,即得細銅絲直徑.正確的實驗步驟是:DEBF.]23.(1)不是 (2)方法1 (3)增大紙板角度 (4)增加玻璃管的長度[解析:(1)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相同的路程(15 cm)內,所用的時間不相同,所以從最高處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過程中小重物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2)計算平均速度,要用總路程除以總時間,不是速度的平均.方法1計算平均速度是用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正確;方法2是各段平均速度加起來除以3,那叫速度的平均,錯誤;(3)增大紙板角度,減少下滑時間,由速度公式v可知,在路程一定時,可以增大鉛筆在桌面上滾動的平均速度;(4)乙實驗的物體是自由下落,下落時間短,如果增長玻璃管的長度,可以增加下落時間,便于測量.]24.解:(1)由速度公式v≈40.37 m/s. (2)從北京到上海此列車需要的時間t1≈12.2 h.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章綜合質量評測卷(二)(機械運動)【含答案】,共23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章綜合質量評測卷(一)(機械運動)【含答案】,共23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機械運動綜合與測試課時練習,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