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粵教版年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 第19課 測量溫度 教案 教案 5 次下載
- 第20課 液體的熱脹冷縮 教案 教案 6 次下載
- 第21課 氣體的熱脹冷縮 教案 教案 5 次下載
- 第22課 自制:小噴泉 教案 教案 5 次下載
- 第23課 固體也會熱脹冷縮嗎 教案 教案 6 次下載
小學科學粵教粵科版 (2017)三年級上冊18 感受冷和熱教學設計
展開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粵教粵科版 (2017)三年級上冊18 感受冷和熱教學設計,共4頁。
教學內容
感受冷和熱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1.知道冷和熱的現象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中普遍存在。
2.通過描述日常生活中冷和熱的現象,學習科學的描述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親身經歷用感覺器官判斷物體冷與熱的過程,體會到科學研究僅憑感覺是不夠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形成樂于觀察、善于發(fā)現的意識。
教學重點親身經歷用感覺器官判斷物體冷與熱的過程,體會到科學研究僅憑感覺是不夠的。
教學難點親身經歷用感覺器官判斷物體冷與熱的過程,體會到科學研究僅憑感覺是不夠的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儀器、實物投影、教學PPT課件。
學具準備:每組兩套三杯不同冷熱程度的水,第一套標記①、②、③的號碼,第二套標記熱水、常溫水、冷水的文字。
教學過程
(一)任務驅動
設置情境:天氣炎熱,波波買了幾根冰棍,琪琪妍妍發(fā)現了冰棍快融化了。
問題:怎么不趕緊把冰棍放進冰箱?
交流:對琪琪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
任務:尋找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冷和熱,知道冷和熱的現象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中普遍存在。
(二)活動探究
1.活動1:哪里冷,哪里熱
問題:冷和熱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在不同的圖片中找出哪里冷,哪里熱。
出示:冬天、夏天、廚房場景圖。
交流:學生對圖中哪里冷、哪里熱提出自己看法。
評價:對學生是否準確找出進行評價。
引導:你還能說說大自然界中哪里冷、哪里熱嗎?
交流:學生對自然界中哪里冷、哪里熱的場景進行匯報。
評價:對學生的是否能正確找到自然界中哪里冷、哪里熱進行相應的評價。
任務:找一找家里哪里冷、哪里熱。
出示:家庭中多個冷熱不同的例子,活動手冊中的冷熱框圖。
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將家里的冷和熱分別進行歸納。
小結: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冷熱程度不同的環(huán)境和物體。
2.活動2:冷熱的感覺
提示:有時候我們可以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感知物體的冷熱程度。
任務:冷熱不同的三杯水,怎么判斷它們的冷熱程度?
出示:三杯水,標記有①、②、③。
要求:盡可能想多一些方法。并在活動記錄手冊上做好記錄。
交流:學生將想到的觀察方法進行交流。
評價:對學生的方法是否有依有據進行評價。
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運用觀察等方法判斷三杯水的冷熱程度。
小結:通過觀察,我們可以大致知道物體是冷的還是熱的。
提示:僅憑觀察到的現象就能準確作出判斷嗎?
任務:,體驗憑感覺能否準確感知物體的冷熱程度。
要求:先將雙手分別放在熱水和冷水中一會兒,再把雙手同時放在溫水中。比較雙手的感覺。并將發(fā)現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上。
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體驗探究活動。
匯報:小組匯報在體驗能否憑感覺判斷冷熱程度活動的發(fā)現。
評價:注意學生對冷熱程度的描述。
小結:可以通過觀察大致知道物體是冷還是熱,但是不能憑觀察到的現象就能準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
作業(yè)設計思考怎么才能準確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呢?
板書設計
第18課 感受冷和熱
發(fā)現:不能僅憑感覺就能準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
相關教案
這是一份科學1.感受空氣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新課探究探索,研討交流,拓展,環(huán)保教育,課堂練習,加深理解,課堂小結,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粵教粵科版 (2017)三年級上冊18 感受冷和熱教學設計及反思,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重難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年級上冊5.水在加熱和冷卻后教案,共3頁。

相關教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