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嶺南版(2024)美術七年級下冊(2024)教學設計全冊
美術七年級下冊(2024)第四單元 經(jīng)典永流傳第10課 宏大不朽古建筑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
展開
這是一份美術七年級下冊(2024)第四單元 經(jīng)典永流傳第10課 宏大不朽古建筑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一)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清晰闡述中西方典型古建筑在結構、造型、色彩上的差異,像北京故宮與凡爾賽宮的不同特點。能精準指出北京故宮以中軸線對稱布局,體現(xiàn)封建等級秩序,紅墻黃瓦彰顯皇家威嚴;而凡爾賽宮融合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外觀宏偉,內部裝飾極盡奢華,如鏡廳的設計展現(xiàn)出獨特的西方宮廷審美。
掌握中國古建筑榫卯結構等工藝,明白故宮防震原理,了解建筑材料選用。學生能拆解并組裝簡單的榫卯模型,解釋其抗震優(yōu)勢;知曉故宮在地基處理、木構架設計等方面的防震智慧,以及金絲楠木、漢白玉等材料在古建筑中的應用及優(yōu)勢。
學會制作古建筑主題明信片,能選圖、寫評、臨摹。能夠從眾多古建筑素材中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圖片,撰寫 200 字左右生動且有見解的評述,并用繪畫工具較為準確地臨摹古建筑局部特色,完成明信片制作。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比、討論、資料收集,提升觀察、分析、協(xié)作與表達能力。在對比欣賞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從多角度觀察建筑細節(jié);小組討論時,積極發(fā)表觀點,傾聽他人意見,共同總結建筑特點;資料收集過程中,學會篩選有效信息,提升信息處理能力。
在明信片制作實踐中,鍛煉動手與創(chuàng)作能力。從構思排版、剪裁粘貼到繪畫書寫,學生全程自主操作,發(fā)揮創(chuàng)意,將對古建筑的理解轉化為實際作品。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對古建筑的熱愛,增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與自豪。通過深入了解古建筑背后的歷史文化,學生能體會到古人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從而對古建筑產(chǎn)生濃厚興趣,為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驕傲。
樹立保護古建筑、傳承文化的意識。認識到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chǎn),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傳播古建筑保護知識,參與相關公益活動。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對比中西方古建筑價值,如北京故宮與凡爾賽宮特點。引導學生從建筑功能、歷史意義、藝術風格等多維度對比,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在建筑中的體現(xiàn)。
了解科隆大教堂、應縣木塔等高大建筑特色。探究科隆大教堂哥特式風格的高聳尖塔、內部空間營造及宗教寓意,以及應縣木塔純木結構的獨特構造、千年不倒的奧秘。
知曉布達拉宮、天壇祈年殿等建筑文化內涵。剖析布達拉宮作為政教合一中心的象征意義,以及天壇祈年殿所蘊含的 “天人合一” 等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
認識中國古建筑工藝,如榫卯結構。通過實物展示、視頻演示等方式,讓學生掌握榫卯結構的原理、類型及應用。
掌握明信片制作方法。詳細講解明信片制作步驟,包括圖片處理、文字撰寫、繪畫技巧等,確保學生能熟練制作。
(二)教學難點
理解古建筑蘊含的民族性與時代感。引導學生從建筑形式、裝飾細節(jié)等方面挖掘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基因與時代背景,如通過故宮建筑理解封建王朝的等級制度與文化傳統(tǒng)。
體會古建筑工藝的智慧與文化價值。讓學生從力學原理、美學觀念等角度,領悟榫卯結構等工藝所體現(xiàn)的古人智慧及文化傳承意義。
在明信片制作中精準表達對古建筑的理解。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古建筑特色,組織語言,運用恰當藝術手法,在明信片上準確傳達對古建筑的獨特感悟。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系統(tǒng)講解古建筑知識。在課堂開篇,詳細介紹古建筑的定義、分類、歷史發(fā)展脈絡等基礎知識,為后續(xù)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欣賞法:展示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古建筑高清圖片、視頻,播放古建筑紀錄片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古建筑魅力。
討論法:組織小組討論分析建筑特點。布置討論主題,如 “中西方古建筑色彩運用的差異及原因”,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觀點。
實踐法:安排明信片制作實踐。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明信片制作,教師現(xiàn)場指導,及時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含古建筑資料。收集涵蓋世界各地古建筑的圖片、視頻、文字介紹,制作成精美的 PPT 課件,方便課堂展示講解。
制作明信片材料。準備足量的明信片卡紙、彩筆、剪刀、膠水、打印好的古建筑素材圖片等,滿足學生實踐需求。
拓展資料。準備古建筑研究書籍、學術論文、科普視頻等拓展資料,供學生課后深入學習。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5 分鐘)
播放林徽因和梁思成尋訪古建筑資料,引導學生觀察他們在艱苦環(huán)境中探尋古建筑的執(zhí)著,以及古建筑在歲月中展現(xiàn)的獨特風貌。結束后總結:“林徽因和梁思成先生為探尋古建筑付出諸多努力,留存珍貴資料。古建筑是人類文明結晶,遵循美學,具獨特藝術語言,有文化與審美價值,體現(xiàn)民族與時代特征。今天,我們一起領略其魅力。”
(二)對比欣賞中西方古建筑 - 北京故宮博物院與凡爾賽宮(12 分鐘)
直觀感知:展示北京故宮與凡爾賽宮的全景、局部高清圖片,包括故宮太和殿的莊嚴、凡爾賽宮鏡廳的華麗。引導學生觀察建筑整體布局、屋頂形式、色彩搭配等,提問:“看到這兩座建筑,第一感覺有何不同?從色彩上看,能聯(lián)想到什么?” 積極評價學生回答,如 “你對色彩的聯(lián)想很有創(chuàng)意,讓我們從新角度感受了建筑風格?!?br>小組討論:組織小組圍繞 “兩座建筑如何體現(xiàn)各自國家的文化與歷史” 展開討論。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學生從建筑用途、建造背景、裝飾元素等方面分析,如 “思考下,故宮的中軸線對稱布局和封建等級制度有何關聯(lián)?”
總結歸納:小組代表發(fā)言,分享討論成果。教師點評,如 “該小組從多個層面分析,邏輯清晰,尤其對建筑裝飾寓意的解讀很到位?!?接著總結:“北京故宮是明清皇家宮殿,占地廣,中軸對稱,體現(xiàn)等級與皇權。造型有大屋頂,斗拱飛檐精美,紅墻黃瓦色彩鮮明。是建筑藝術瑰寶,承載豐富歷史文化。凡爾賽宮是法國君權象征,融合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外觀宏偉,內部奢華,鏡廳聞名,見證法國歷史,在西方建筑史地位重要?!?br>(三)走進與天際相接的高大建筑 - 德國科隆大教堂與山西應縣木塔(12 分鐘)
情感觸動:展示科隆大教堂高聳入云的尖塔、應縣木塔古樸莊重的影像。提問:“看到它們,內心有怎樣的震撼?從外觀上,能感受到什么文化差異?” 肯定學生回答,如 “你對文化差異的感知很敏銳,從建筑外觀捕捉到了深層內涵?!?br>角色體驗:邀請兩位同學分別扮演科隆大教堂和應縣木塔的介紹員,根據(jù)提前準備的資料,向大家介紹建筑的歷史、結構、文化意義等。
深化認知:介紹員介紹后,教師補充:“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代表,尖塔高聳,內部空間大,彩色玻璃營造神秘氛圍,建造歷經(jīng)六百多年,體現(xiàn)西方宗教追求。應縣木塔是現(xiàn)存最古老高大純木結構樓閣建筑,用榫卯結構,不用釘,屹立千年,外觀古樸,體現(xiàn)古代工匠智慧與高超技藝?!?br>(四)與政治密切相關的建筑 - 布達拉宮與天壇祈年殿(10 分鐘)
學生介紹:學生根據(jù)資料介紹布達拉宮和天壇祈年殿,從建筑背景、功能用途、文化內涵等方面講解。教師適時評價,如 “你對布達拉宮政教合一功能的闡述很清晰,讓我們更了解這座建筑的重要性?!?br>教師總結:“布達拉宮在拉薩紅山,是藏傳佛教圣地與政教合一中心,融合藏漢建筑風格,內部文物多,是民族團結與文化交流象征。天壇祈年殿在北京天壇,是皇帝祭天祈谷處,圓形攢尖頂,藍色琉璃瓦,結構獨特,體現(xiàn)‘天人合一’思想,反映古代對天地自然的敬畏?!?br>(五)中國建筑精湛的工藝(8 分鐘)
介紹榫卯結構:展示榫卯結構的實物模型、分解組裝視頻,講解榫卯是凸出為榫、凹進為卯的連接方式,通過不同類型榫卯示例,說明其在古建筑中的應用及抗震優(yōu)勢,如應縣木塔因榫卯結構屹立千年。
講解建筑材料選用:以故宮為例,介紹選用金絲楠木、紅木等優(yōu)質木材的原因,如材質堅硬、紋理美觀、耐久性強;講解漢白玉用于基礎、雕刻的優(yōu)勢,如質地細膩、易于加工、潔白美觀。
闡述故宮的防震原理:說明故宮采用 “一層灰土一層碎磚” 的地基處理方式,減小沉降量;木構架的榫卯連接、立柱的平擺浮擱、柱身側腳等設計,增強抗震性能,使建筑在多次地震中得以保存。
(六)教師示范(5 分鐘)
教師展示制作明信片過程,選故宮角樓照片,講解選圖原因是其獨特造型與豐富細節(jié)。裁剪粘貼后,寫評述:“故宮角樓造型獨特,屋頂結構復雜,飛檐翹角美,是建筑精華?!?背面用鉛筆勾勒輪廓,強調線條要體現(xiàn)角樓的層次感與立體感,再用彩筆上色,展現(xiàn)角樓色彩。
(七)學生實踐(15 分鐘)
學生選古建筑制作明信片,教師巡視指導。觀察學生選圖、構圖、書寫、繪畫等環(huán)節(jié),及時給予建議,如 “這張圖很有特色,評述可再深入挖掘下建筑文化內涵”“繪畫時注意色彩搭配,突出建筑主體”。
(八)展示與評價 - 明信片分享會 “凝住的時間”(10 分鐘)
學生展示:學生上臺展示明信片,介紹所選古建筑及制作想法,分享在制作過程中對古建筑的新認識。
學生互評:其他學生從內容豐富度、圖文協(xié)調性、對古建筑理解深度等方面評價,提出優(yōu)點與建議,教師引導互評氛圍,如 “請從同學對古建筑特色的呈現(xiàn)角度發(fā)表看法”。
教師總結:總結學生作品優(yōu)缺點,表揚創(chuàng)意新穎、對古建筑理解深刻的作品,鼓勵大家繼續(xù)關注古建筑,如 “同學們在明信片中展現(xiàn)了對古建筑的獨特理解,希望大家今后能更深入探索古建筑魅力”。
(九)課堂總結(3 分鐘)
總結課堂內容:“今天了解了各地古建筑,它們氣勢宏偉、造型獨特、工藝精湛、文化深厚。希望大家今后欣賞、保護古建筑,傳承文化?!?br>六、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學生興趣濃,參與度高。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學生對古建筑有深入理解,制作明信片鍛煉了能力。但教學中時間把控有不足,部分環(huán)節(jié)緊張,討論不充分。后續(xù)教學將優(yōu)化時間安排,拓展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
相關教案
這是一份嶺南版(2024)第16課 有鳳來儀獲獎教案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美術第2課 豐收的果實優(yōu)秀教案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嶺南版七年級下冊4 面與色的美感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設計流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教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