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學期同步精品講義課時10.1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原卷版+解析)

    • 4.3 MB
    • 2025-02-05 21:28
    • 125
    • 0
    • 專著教育領域引導者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學期同步精品講義課時10.1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原卷版+解析)第1頁
    1/22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學期同步精品講義課時10.1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原卷版+解析)第2頁
    2/22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學期同步精品講義課時10.1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原卷版+解析)第3頁
    3/22

    初中滬科版(2024)第十章 機械與人第一節(jié) 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測試題

    展開

    這是一份初中滬科版(2024)第十章 機械與人第一節(jié) 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測試題,共22頁。
    1.知道什么是杠桿,知道杠桿的幾個概念。理解力臂的概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
    2.通過實驗,探究并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3.能從常見的工具中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并進行簡單的分類。
    【知識導圖】
    【基礎知識】
    知識點一:杠桿
    1.什么是杠桿?
    【深化透析】
    (1)硬棒:在力的作用下不容易發(fā)生明顯形變的物體。并且不容易斷裂。(不一定是直的物體)
    (2)力:要有力作用在杠桿上(比如:撬棒在沒有使用時就不能稱為杠桿)
    (3)杠桿能繞著固定點轉(zhuǎn)動。
    2.杠杠的五要素:
    3.力臂的表示與畫法
    (1)力臂的三種表示方法:可以用大括號表示,在上面標出或,也可以在兩端用箭頭表示,再標出或。如圖所示:
    (2)力臂的畫法: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在杠桿的示意圖上確定支點0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畫好動力作用線及阻力作用線,如有必要,畫的時候要用虛線將力的作用線延長。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從支點0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畫出垂足,則從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
    知識點二: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轉(zhuǎn)動狀態(tài)。
    2.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知識點三:與液體壓強相關的應用實例
    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以把杠桿在應用中分為三種情況:
    如圖所示的用具,在正常使用的過程中,屬于費距離杠桿的是( )
    A.托盤天平B.筷子
    C.獨輪車D.船槳
    如圖,杠桿可繞O點轉(zhuǎn)動,請畫出力F的力臂。
    【作業(yè)幫】
    1.如圖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時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A.天平B.釣魚桿
    C.筷子 D.鉗子
    2.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實驗中杠桿始終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下列方法中不會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化的是
    A.改變鉤碼的懸掛點的位置
    B.改變A處懸掛鉤碼的個數(shù)
    C.改變B處拉杠桿的細線方向
    D.改變B處拉杠桿的細線長度
    3.《墨經(jīng)》最早記述了杠桿原理.如圖中“標”“本”表示力臂,“權”“重”表示力.以下說法符合杠桿原理的是
    A.“權”小于“重”時,A端一定上揚
    B.“權”小于“重”時,“標”一定小于“本”
    C.增大“重”時,應把“權”向A端移
    D.增大“重”時,換用更小的“權”
    4.如圖所示,兩個等高的托盤秤甲、乙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分布不均勻的木條AB重24N,A、B是木條兩端,O、C是木條上的兩個點,AO=B0,AC=OC.A端放在托盤秤甲上,B端放在托盤秤乙上,托盤秤甲的示數(shù)是6N.現(xiàn)移動托盤秤甲,讓C點放在托盤秤甲上.此時托盤秤乙的示數(shù)是( )
    A.8NB.12NC.16ND.18N
    5.如圖AB為一可繞O點轉(zhuǎn)動的杠桿,在A端通過繩子作用一個拉力,使杠桿平衡,保持重物不動,而使繩繞A點沿圖中虛線緩慢逆時針轉(zhuǎn)動,則F( )
    A.先變大后變小 B.先變小后變大 C.不變 D.無法判斷
    6.用一輕質(zhì)杠桿抬起重物,動力臂為2米,阻力臂為1米,阻力為30牛,則動力為_____牛;這是_____杠桿。(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這類杠桿的缺點是___。
    7.人體某些部位也具有杠桿的功能,如圖是二頭肌收縮將前臂收回的動作,此時支點是___________(填“A”或“B”),手臂屬于___________杠桿。
    8.如圖所示,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相同的兩塊磚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現(xiàn)分別用始終豎直向上的力F1和F2分別作用在ab和cd的中點,使它們緩慢的豎直起來,且磚不在地面上滑動,當磚的邊ab、cd剛離開地面時F1________F2(選填“>”、“<”或“=”)。當兩塊磚抬高至豎直位置時,F(xiàn)1、F2做功的大小分別為W1、W2,則W1________W2(選填“>”、“<”或“=”)。
    9.在圖中分別畫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F1和F2的力臂l1和l2。
    10.如圖所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請畫出力F的力臂L。
    11.如下所示,裝有物品的旅行箱整體可視為杠桿,O為支點,B為重心,A為拉桿的端點。拉桿旅行箱在圖示位置靜止,畫出在A點的最小拉力F及它的力臂l。
    12.小陳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1)如圖甲所示,若杠桿在使用前左端低、右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螺母向______(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至平衡。
    (2)下列實驗步驟中:
    A.將杠桿放在支架上,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B.計算每次實驗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C.再次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或位置,重復實驗。
    D.記下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
    E.將鉤碼掛在杠桿的兩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正確的順序是______(填字母)。
    (3)如圖乙所示,如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OA︰OB=4︰3),這時應在右側(cè)B點處添加______個相同的鉤碼;如圖丙所示,彈簧測力計位置在D處時杠桿已水平平衡,此時將彈簧測力計位置改為C處,則其示數(shù)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3.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50千克的小張同學在做俯臥撐運動.此時可將他視為一個杠桿,他的重心在A點.則:
    (1)小張同學所受的重力大小為多少?
    (2)若他將身體撐起,地面對手的作用力至少多大?
    現(xiàn)象
    人用力向下壓撬棒,可以把較重的石頭撬起
    小孩壓蹺蹺板,可以把距離轉(zhuǎn)動軸近的大人托起來
    手用力向下壓抽水機的手柄,可以將抽水機的活塞提起抽出水來
    示意圖
    共同特點
    撬棒、蹺蹺板、抽水機的手柄都是“硬”的,且都在力的作用下繞固定點轉(zhuǎn)動
    探究歸納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就稱為杠桿
    名稱
    定義
    備注
    支點(O)
    杠桿繞著轉(zhuǎn)動的固定點
    支點一定在杠桿上
    動力()
    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
    動力與阻力是相對而言的,受力物體都是杠桿,即動力和阻力的作用點都在杠桿上
    阻力()
    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
    動力臂()
    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力的作用線:是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一條直線,是點到線的距離
    阻力臂()
    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提出問題
    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猜想與假設
    假設一: 假設二:
    假設三: 假設四:
    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
    實驗裝置如右圖。實驗時,分別改變支點兩邊懸掛鉤碼的個數(shù)和懸掛位置,驗證假設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將帶有刻度的硬桿調(diào)節(jié)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硬桿的兩邊分別掛上數(shù)目不同的鉤碼,調(diào)節(jié)鉤碼到支點的距離,使杠桿水平靜止
    改變鉤碼個數(shù)并調(diào)節(jié)懸掛點到支點的距離,使硬桿處于水平靜止狀態(tài)。將各次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
    實驗序號
    1
    2
    3
    依據(jù)表中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和自己的猜想與假設對照
    實驗結(jié)論:
    交流與合作
    杠桿的平衡條件:
    即:
    評估
    實驗中要保持硬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并采取多次測量的方法,科學合理,結(jié)論正確
    注意事項
    1.本實驗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避免出現(xiàn)偶然性,使結(jié)論更可靠。不能認為是減小誤差
    2.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
    3.實驗前杠桿平衡螺母的調(diào)節(jié):左高往左調(diào),右高往右調(diào)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等臂杠桿
    圖示
    條件
    特點
    省力,但費了距離
    費力,但可以省距離
    不省力,也不省距離
    實例
    鍘刀、起子、剪鋼絲的鉗子
    筷子、理發(fā)用的剪刀、鑷子、釣魚竿
    托盤天平
    課時10.1 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幫課堂)(解析版)
    【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杠桿,知道杠桿的幾個概念。理解力臂的概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
    2.通過實驗,探究并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3.能從常見的工具中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并進行簡單的分類。
    【知識導圖】
    【基礎知識】
    知識點一:杠桿
    1.什么是杠桿?
    【深化透析】
    (1)硬棒:在力的作用下不容易發(fā)生明顯形變的物體。并且不容易斷裂。(不一定是直的物體)
    (2)力:要有力作用在杠桿上(比如:撬棒在沒有使用時就不能稱為杠桿)
    (3)杠桿能繞著固定點轉(zhuǎn)動。
    2.杠杠的五要素:
    3.力臂的表示與畫法
    (1)力臂的三種表示方法:可以用大括號表示,在上面標出或,也可以在兩端用箭頭表示,再標出或。如圖所示:
    (2)力臂的畫法: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在杠桿的示意圖上確定支點0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畫好動力作用線及阻力作用線,如有必要,畫的時候要用虛線將力的作用線延長。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從支點0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畫出垂足,則從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
    知識點二: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轉(zhuǎn)動狀態(tài)。
    2.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知識點三:與液體壓強相關的應用實例
    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以把杠桿在應用中分為三種情況:
    如圖所示的用具,在正常使用的過程中,屬于費距離杠桿的是( )
    A.托盤天平B.筷子
    C.獨輪車D.船槳
    【解析】解:A、托盤天平的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桿,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故A不合題意;
    B、筷子夾食品的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費力省距離,故B不合題意;
    C、人抬起獨輪車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省力費距離,故C符合題意;
    D、船槳劃水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費力省距離,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如圖,杠桿可繞O點轉(zhuǎn)動,請畫出力F的力臂。
    【解答】解:
    圖中O為支點,反向延長畫出力F的作用線,從支點O作力F的作用線的垂線段,垂線段即為力F的力臂L,如圖所示:
    【作業(yè)幫】
    1.如圖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時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A.天平B.釣魚桿
    C.筷子 D.鉗子
    【答案】D
    【詳解】A、托盤天平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B、釣魚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C、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D、鉗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故選D.
    2.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實驗中杠桿始終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下列方法中不會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化的是
    A.改變鉤碼的懸掛點的位置
    B.改變A處懸掛鉤碼的個數(shù)
    C.改變B處拉杠桿的細線方向
    D.改變B處拉杠桿的細線長度
    【答案】D
    【分析】分析力臂的變化,再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分析拉力的變化即可解答.
    【詳解】根據(jù)題意知道,若改變鉤碼的懸掛點的位置,則阻力臂發(fā)生變化,阻力、動力臂不變,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動力發(fā)生變化,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化,故A不符合題意;改變A處所懸掛鉤碼的個數(shù),則阻力臂、動力臂不變,阻力減小,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動力發(fā)生變化,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小,故B不符合題意;改變B處拉杠桿的細線方向,則阻力、阻力臂不變,動力臂發(fā)生變化,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動力發(fā)生變化,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大,故C不符合題意;若增加B處拉杠桿的細線長度,則阻力、阻力臂、動力臂不變,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動力也不變,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會變化,故D正確,綜上所述,只有D符合題意,故選D.
    3.《墨經(jīng)》最早記述了杠桿原理.如圖中“標”“本”表示力臂,“權”“重”表示力.以下說法符合杠桿原理的是
    A.“權”小于“重”時,A端一定上揚
    B.“權”小于“重”時,“標”一定小于“本”
    C.增大“重”時,應把“權”向A端移
    D.增大“重”時,換用更小的“權”
    【答案】C
    【詳解】解:
    A.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權”小于“重”時,因為不知道“標”和“本”的大小關系,無法確定“權”和“標”的乘積與“重”和“本”乘積的大小的關系,故A錯誤.
    B.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權”小于“重”時,“標”一定大于“本”,故B錯誤.
    C.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本”不變,增大“重”時,因為“權”不變,“標”會變大,即應把“權”向A端移,故C正確.
    D.使用桿秤時,同一桿秤“權”不變,“重”可變,不同的“重”對應不同的“標”.若更換更小的“權”,“標”也會變得更大,不符合秤的原理,故D錯誤.
    答案為C.
    4.如圖所示,兩個等高的托盤秤甲、乙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分布不均勻的木條AB重24N,A、B是木條兩端,O、C是木條上的兩個點,AO=B0,AC=OC.A端放在托盤秤甲上,B端放在托盤秤乙上,托盤秤甲的示數(shù)是6N.現(xiàn)移動托盤秤甲,讓C點放在托盤秤甲上.此時托盤秤乙的示數(shù)是( )
    A.8NB.12NC.16ND.18N
    【答案】C
    【詳解】設木條重心在D點,當A端放在托盤秤甲上,B端放在托盤秤乙上時,以B端為支點,托盤秤甲的示數(shù)是6N,根據(j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托盤秤對木條A端的支持力為6N,如圖所示:
    由杠桿平衡條件有:,即:,所以:,,當C點放在托盤秤甲上時,仍以C為支點,此時托盤秤乙對木條B處的支持力為FB,
    因為所以,由杠桿平衡條件有:,即:,所以:FB=16N,則托盤秤乙的示數(shù)為16N.
    故選C.
    【點睛】本題考查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關鍵正確找到力臂,難點是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計算出木條重心的位置.
    5.如圖AB為一可繞O點轉(zhuǎn)動的杠桿,在A端通過繩子作用一個拉力,使杠桿平衡,保持重物不動,而使繩繞A點沿圖中虛線緩慢逆時針轉(zhuǎn)動,則F( )
    A.先變大后變小 B.先變小后變大 C.不變 D.無法判斷
    【答案】B
    【詳解】根據(jù)力臂的定義可知,當力F沿豎直向下作用時,此時OA為力臂,且最長;在阻力不變,阻力臂不變,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動L動=F阻L阻知:動力臂越長越省力,動力臂越小越費力;
    因此當繩從圖示位置沿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時,力臂逐漸變大,到豎直方向時,力臂最大,繼續(xù)轉(zhuǎn)動,則力臂逐漸變小,所以力F先變小后變大.
    故選B.
    6.用一輕質(zhì)杠桿抬起重物,動力臂為2米,阻力臂為1米,阻力為30牛,則動力為_____牛;這是_____杠桿。(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這類杠桿的缺點是___。
    【答案】 15 省力 費距離
    【詳解】[1]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動力F1===15N
    即動力為15N。
    [2][3]動力小于阻力,所以是省力杠桿,但是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這類杠桿的缺點是費距離。
    7.人體某些部位也具有杠桿的功能,如圖是二頭肌收縮將前臂收回的動作,此時支點是___________(填“A”或“B”),手臂屬于___________杠桿。
    【答案】 A 費力
    【詳解】[1][2]如圖,二頭肌收縮將前臂收回時,繞著A點轉(zhuǎn)動,A為支點;B為二頭肌的作用點,即動力作用點; 二頭肌收縮將前臂收回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
    8.如圖所示,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相同的兩塊磚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現(xiàn)分別用始終豎直向上的力F1和F2分別作用在ab和cd的中點,使它們緩慢的豎直起來,且磚不在地面上滑動,當磚的邊ab、cd剛離開地面時F1________F2(選填“>”、“<”或“=”)。當兩塊磚抬高至豎直位置時,F(xiàn)1、F2做功的大小分別為W1、W2,則W1________W2(選填“>”、“<”或“=”)。
    【答案】 = >
    【詳解】[1]左圖以與地面接觸的下邊為支點轉(zhuǎn)動,F(xiàn)1克服重力才能將磚抬起,由杠桿平衡條件得到,
    右圖同理有,
    所以F1=F2
    [2]在ab或cd邊不斷抬高的過程中,動力臂始終等于阻力臂的2倍,所以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值不變,磚的重力不變,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在ab或cd不斷抬高的過程中,動力的大小不變,即F1始終等于F2;由cd>ab
    可知,拉力F1移動的距離大,由W=Fh可得,兩次拉力做功的關系為W1>W(wǎng)2
    9.在圖中分別畫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F1和F2的力臂l1和l2。
    【答案】
    【詳解】找出支點,從O做F1的反向延長線的垂線段就是F1的力臂,從O做F2的反向延長線的垂線段就是F2的力臂。如圖所示:
    10.如圖所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請畫出力F的力臂L。
    【答案】
    【詳解】圖中杠桿支點在O點,由支點O向力F作垂線,標出垂足,用雙箭頭表示出這段距離,并標為L,垂線段的長即為其力臂L,如圖所示:
    11.如下所示,裝有物品的旅行箱整體可視為杠桿,O為支點,B為重心,A為拉桿的端點。拉桿旅行箱在圖示位置靜止,畫出在A點的最小拉力F及它的力臂l。
    【答案】
    【詳解】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越小;圖中支點在O點,因此OA作為動力臂最長,此時動力最小,動力F的方向垂直于動力臂向上,如下圖所示:
    12.小陳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1)如圖甲所示,若杠桿在使用前左端低、右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螺母向______(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至平衡。
    (2)下列實驗步驟中:
    A.將杠桿放在支架上,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B.計算每次實驗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C.再次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或位置,重復實驗。
    D.記下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
    E.將鉤碼掛在杠桿的兩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正確的順序是______(填字母)。
    (3)如圖乙所示,如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OA︰OB=4︰3),這時應在右側(cè)B點處添加______個相同的鉤碼;如圖丙所示,彈簧測力計位置在D處時杠桿已水平平衡,此時將彈簧測力計位置改為C處,則其示數(shù)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 右 AEDCB 4 變大
    【詳解】(1)[1]由圖甲可知:杠桿在使用前左端低、右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翹的右端移動,即應將杠桿右端的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至平衡。
    (2)[2]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首先應該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調(diào)節(jié)杠桿,使杠桿預先平衡;然后在杠桿兩端懸掛鉤碼來充當動力和阻力,調(diào)節(jié)其位置使杠桿重新平衡,并將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記錄下來;為了使實驗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要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位置,進行多次實驗,并記錄相應數(shù)據(jù);最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結(jié)論,
    故正確的順序是AEDCB。
    (3)[3][4]圖乙中,一個鉤碼重是G,所以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
    3G×OA=nG×OB①
    且OA︰OB=4︰3②
    聯(lián)立①②解得n=4
    圖丙中,彈簧測力計由豎直方向的D位置逐漸向左轉(zhuǎn)動到C位置時,右側(cè)的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變小,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大。
    13.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50千克的小張同學在做俯臥撐運動.此時可將他視為一個杠桿,他的重心在A點.則:
    (1)小張同學所受的重力大小為多少?
    (2)若他將身體撐起,地面對手的作用力至少多大?
    【答案】(1)500N(2)300N
    【詳解】(1)小張同學所受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
    (2)由圖可知,動力臂L1=0.9m+0.6m=1.5m,阻力臂L2=0.9m,阻力等于重力F2=G=500N,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1L1=F2L2 即:F1×1.5m=500N×0.9m ,則F1=300N,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雙手對地面的壓力:F=F1=300N;
    現(xiàn)象
    人用力向下壓撬棒,可以把較重的石頭撬起
    小孩壓蹺蹺板,可以把距離轉(zhuǎn)動軸近的大人托起來
    手用力向下壓抽水機的手柄,可以將抽水機的活塞提起抽出水來
    示意圖
    共同特點
    撬棒、蹺蹺板、抽水機的手柄都是“硬”的,且都在力的作用下繞固定點轉(zhuǎn)動
    探究歸納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就稱為杠桿
    名稱
    定義
    備注
    支點(O)
    杠桿繞著轉(zhuǎn)動的固定點
    支點一定在杠桿上
    動力()
    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
    動力與阻力是相對而言的,受力物體都是杠桿,即動力和阻力的作用點都在杠桿上
    阻力()
    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
    動力臂()
    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力的作用線:是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一條直線,是點到線的距離
    阻力臂()
    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提出問題
    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猜想與假設
    假設一: 假設二:
    假設三: 假設四:
    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
    實驗裝置如右圖。實驗時,分別改變支點兩邊懸掛鉤碼的個數(shù)和懸掛位置,驗證假設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將帶有刻度的硬桿調(diào)節(jié)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硬桿的兩邊分別掛上數(shù)目不同的鉤碼,調(diào)節(jié)鉤碼到支點的距離,使杠桿水平靜止
    改變鉤碼個數(shù)并調(diào)節(jié)懸掛點到支點的距離,使硬桿處于水平靜止狀態(tài)。將各次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
    實驗序號
    1
    2
    3
    依據(jù)表中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和自己的猜想與假設對照
    實驗結(jié)論:
    交流與合作
    杠桿的平衡條件:
    即:
    評估
    實驗中要保持硬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并采取多次測量的方法,科學合理,結(jié)論正確
    注意事項
    1.本實驗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避免出現(xiàn)偶然性,使結(jié)論更可靠。不能認為是減小誤差
    2.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
    3.實驗前杠桿平衡螺母的調(diào)節(jié):左高往左調(diào),右高往右調(diào)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等臂杠桿
    圖示
    條件
    特點
    省力,但費了距離
    費力,但可以省距離
    不省力,也不省距離
    實例
    鍘刀、起子、剪鋼絲的鉗子
    筷子、理發(fā)用的剪刀、鑷子、釣魚竿
    托盤天平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物理滬科版(2024)八年級全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第一節(jié) 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版本: 滬科版(2024)

    年級: 八年級全冊

    切換課文
    • 同課精品
    • 所屬專輯17份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
    添加客服微信 獲取1對1服務
    微信掃描添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