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物體的運動練習(xí)題2024-2025學(xué)年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展開
這是一份第五章物體的運動練習(xí)題2024-2025學(xué)年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共13頁。
第五章物體的運動練習(xí)題
一、單選題
1.甲、乙、丙三人各乘一輛直升機(jī),甲看到樓房勻速上升,乙看到甲機(jī)勻速上升,丙看到乙機(jī)勻速下降,甲看到丙艇勻速上升,則甲、乙、丙機(jī)相對于地面的運動情況可能是( )
A.甲和乙勻速下降,且,丙靜止
B.甲和乙勻速下降,且,丙勻速上升
C.甲和乙勻速下降,且,丙勻速下降
D.甲勻速下降,乙勻速上升,丙靜止不動
2.小明坐在行駛的火車中,他相對于下列哪個物體是運動的( ?。?A.這列火車的機(jī)車 B.坐在車廂椅子上的乘客
C.關(guān)著的車門 D.快速向后退去的田野
3.同學(xué)們在觀看學(xué)校運動會的短跑比賽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曉彤認(rèn)為比賽中,所用時間最短者為冠軍
B.曉雪認(rèn)為比賽中,相同時間跑的路程最長者為冠軍(無意外事故出現(xiàn))
C.同學(xué)們認(rèn)為和比賽的運動員,路程和用時都不同,無法比較快慢
D.裁判員采取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員的運動快慢
4.下列最接近80cm的是( )
A.鉛筆的長度 B.課桌的高度 C.黑板的長度 D.教室門的高度
5.在測量中,下面關(guān)于誤差和錯誤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錯誤
B.誤差可以通過改進(jìn)實驗方法來避免
C.測量時由于不遵守操作規(guī)則而使誤差增大
D.認(rèn)真細(xì)致地測量可以避免錯誤
6.下列是福州至廈門的D6201次列車沿途部分站點的到站、發(fā)車時刻表。請根據(jù)該表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趟列車全程用時2.15h
B.泉州到廈門的車程是102km
C.列車在07:47時在泉州地界
D.列車從莆田到泉州的平均速度是165.6km/h
7.鄭州東站到北京西站的G552次高速列車運行時刻表如下表所示,則列車由鄭州東站到北京西站的平均速度為(保留整數(shù))( )
A.220km/h B.189km/h C.205km/h D.150km/h
8.小明乘坐汽車停在路口等紅燈,他看著右側(cè)并排停著的汽車,突然覺得自己乘坐的汽車向后退,對這個現(xiàn)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以地面為參照物小明乘坐的汽車一定是運動的
B.一定是小明乘坐的汽車在“倒車”
C.以右側(cè)汽車為參照物,小明的汽車向后運動
D.以小明乘坐的汽車為參照物,右側(cè)的汽車向后運動
9.生命在于運動,徐老師飯后在平直的道路上勻速散步,在徐老師勻速步行的這段時間內(nè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徐老師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 B.徐老師的速度與路程成正比
C.徐老師的速度隨時間增加而增大 D.徐老師的路程與時間之比逐漸減小
10.對以下實驗導(dǎo)致的結(jié)果分析不正確的是( ?。?A.用累積法測細(xì)金屬絲的直徑時,若繞線時沒有緊密,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標(biāo)準(zhǔn)刻度間隔小些,則用這把刻度尺測得數(shù)值比真實值要大
C.測量科學(xué)課本的長度時,若“0”刻度線沒有對準(zhǔn)課本一端,測量結(jié)果會偏大
D.用皮卷尺測量跳遠(yuǎn)成績時,若裁判員將其卷尺拉得太松會導(dǎo)致測量結(jié)果偏大
11.下列幾種估測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人的心臟跳動一次的時間約是1s B.一個中學(xué)生的身高大約是162m
C.課桌的高度大約是76dm D.我國歷史上的最低氣溫是0℃
12.“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終于實現(xiàn),巨型稻的畝產(chǎn)可達(dá)800kg。請根據(jù)圖估測巨型稻的高度約為( )
A.0.5m B.1m C.2m D.5m
二、填空題
13.如圖所示,木塊的長度是 cm。
14.太陽發(fā)出的光,大約要經(jīng)過500 s才能到達(dá)地球。真空中的光速c= m/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c,則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 km。
15.(1)如圖測鉛筆的長度,該鉛筆的長度應(yīng)為 cm。
(2)用刻度尺測某課本的長度時需要多次測量,四次讀數(shù)分別是26.14cm、26.10cm、26.12cm、26.62cm,該課本的長度應(yīng)為 cm。
16.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號貨運飛船成功發(fā)射,并與“天和”核心艙完成精準(zhǔn)對接,“太空快遞”完美送達(dá)。飛船上升過程中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運動;貨運飛船與核心艙對接前要朝同一方向等速度飛行,此時以“天舟”四號為參照物,“天和”核心艙是 的。
17.學(xué)校秋季運動會正火熱進(jìn)行中,小麗在八年級女子組百米賽跑中的成績?yōu)?6s,則小麗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m/s;以奔跑中的小麗為參照物,運動場旁的建筑物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百米賽跑的終點裁判員通過 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員跑步的快慢。
18.小萌同學(xué)騎自行車上學(xué)途中,以自行車為參照物,小萌是 ;以路旁的樹木為參照物,小萌是 。
19.一輛長20m的貨車,以72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為140m的大橋。以貨車為參照物,大橋是 的(選填“靜止”或者“運動”);貨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是 s,貨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是 s。
三、實驗題
20.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dá)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時︰分︰秒”),B點是AC的中點。
(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 ;
(2)實驗中使用的斜面應(yīng)適當(dāng)調(diào)整坡度使之 (填“較小”或“較大”),其目的是便于測量 ;
(3)根據(jù)圖中信息回答, cm/s, cm/s;
(4)實驗前必須學(xué)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21.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滑下,分別測出小車到達(dá)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實驗原理是 ;
(2)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便于測量時間,應(yīng) (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
(3)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所用時間tAB= s;從A點到C點的路程sAC= cm;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四、計算題
22.某次海上軍事演習(xí),假設(shè)在演習(xí)中一艘魚雷快艇以v1=35m/s的速度追擊前面同一直線上正以v2=25m/s的速度在逃跑的敵艦,當(dāng)兩者相距L=3km時,發(fā)射一枚魚雷,經(jīng)過t1=60s,艦長通過望遠(yuǎn)鏡看到了魚雷擊中敵艦發(fā)出的火花,同時發(fā)現(xiàn)受損敵艦仍然以速度v3繼續(xù)逃跑,于是艦長立即發(fā)出了第二次攻擊命令,第二枚魚雷以同樣的速度前進(jìn),魚雷快艇仍以v1=35m/s的速度繼續(xù)追擊,又經(jīng)過t2=40s,魚雷再次擊中敵艦并將其擊沉。(不考慮光傳播的時間)求:
(1)魚雷的速度v0為 m/s;
(2)第二枚魚雷擊中敵艦前,敵艦逃跑的速度v3為 m/s;
(3)第二枚魚雷擊中敵艦時,魚雷快艇距敵艦的距離為 m。
車站福州福清莆田泉州廈門里程/km055105174276到站時刻06:5707:1807:4608:45發(fā)車時刻06:3006:5907:2107:49站名到達(dá)時間開車時間運行時間里程鄭州東始發(fā)站6:410分0石家莊8:318:431小時50分402.7千米北京西10:13終點站3小時32分669.4千米參考答案:
1.B
【詳解】甲看到樓房勻速上升,說明甲相對于地面勻速下降,乙看到甲勻速上升,說明乙相對于地面勻速下降,而且v乙>v甲,甲看到丙勻速上升,丙看到乙勻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勻速上升,也可能勻速下降,若丙勻速下降時,v丙<v甲,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 B。
2.D
【詳解】ABC.相對于這列火車的機(jī)車、坐在車廂椅子上的乘客、關(guān)著的車門,小明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是靜止的,故ABC不符合題意,
D.相對于快速向后退去的田野,小明的相對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小明是運動的,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3.C
【詳解】A.100m 比賽,路程相同,則所用時間最短者的速度最快,所以所用時間最短者為冠軍,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100m比賽中,無意外事故出現(xiàn),若相同時間跑的路程都最長,則其速度最快,所以為冠軍,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60 m和100 m比賽的運動員,雖然路程和用時都不同,但利用
可以分別求出60 m和100 m比賽的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然后可比較其運動的快慢,故C錯誤,符合題意;
D.裁判員在終點,通過觀察哪個運動員先到達(dá)終點,即裁判員采取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員的運動快慢,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B
【詳解】A.鉛筆的長度約0.2m=20cm,故A不符合題意;
B.課桌的高度約0.8m=80cm,故B符合題意;
C.黑板的長度約4m=400cm,故C不符合題意;
D.教室門的高度約2m=200cm,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D
【詳解】A.誤差是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根據(jù)其產(chǎn)生的原因可知,它是不可避免的,只能盡量的減小,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錯誤是可以避免的。故A錯誤;
B.誤差可以通過改進(jìn)實驗方法來減小,但不能避免,故B錯誤;
C.測量時由于不遵守操作規(guī)則而造成錯誤,不是誤差,故C錯誤;
D.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工具或設(shè)備的使用規(guī)則,采用不正確的方法而造成的,錯誤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認(rèn)真細(xì)致地測量可以避免錯誤,故D正確。
故選D。
6.A
【詳解】A.列車全程用時為
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列車從泉州到廈門的路程為
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07:49離開泉州,列車在07:47時在泉州地界,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從表格中可知,列車從莆田到泉州的時間
列車從莆田到泉州的平均速
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7.B
【詳解】由列車時刻表可知,列車從鄭州東站到北京西站的時間
則列車的平均速度
由計算可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8.C
【詳解】小明看著右側(cè)并排停著的汽車,突然覺得自己乘坐的汽車向后退,說明自己乘坐的汽車與右側(cè)的汽車之間發(fā)生了位置的改變,有以下幾種可能:
1.自己乘坐的汽車靜止,右側(cè)的汽車向前運動;以右側(cè)的汽車為參照物,自己乘坐的汽車向后退,此時以地面為參照物小明乘坐的汽車是靜止的;
2.右側(cè)的汽車靜止,自己乘坐的汽車向后倒車;以右側(cè)的汽車為參照物,自己乘坐的汽車向后退,此時以地面為參照物小明乘坐的汽車是運動的;
3.自己乘坐的汽車、右側(cè)的汽車都向前運動,右側(cè)的汽車的運動速度比自己乘坐的汽車運動速度大,以右側(cè)的汽車為參照物,自己乘坐的汽車向后退,此時以地面為參照物小明乘坐的汽車是運動的;
4.自己乘坐的汽車、右側(cè)的汽車都向后運動,右側(cè)的汽車的運動速度比自己乘坐的汽車運動速度小,以右側(cè)的汽車為參照物,自己乘坐的汽車向后退,此時以地面為參照物小明乘坐的汽車是運動的;
5.自己乘坐的汽車向后運動、右側(cè)的汽車向前運動,以右側(cè)的汽車為參照物,自己乘坐的汽車向后退,此時以地面為參照物小明乘坐的汽車是運動的。
綜上所述,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9.A
【詳解】A.徐老師飯后在平直的道路上勻速散步,速度大小不變,由得,徐老師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故A正確;????
B.徐老師的速度不變,不隨路程的改變而改變,故B錯誤;
C.徐老師的速度不變,不隨時間增加而增大,故C錯誤;????
D.徐老師的路程與時間之比為徐老師的速度,因此比值不變,故D錯誤。
故選A。
10.C
【詳解】A.若在繞金屬絲時,沒有密繞而是留有間隙,會使測量的線圈長度偏大,導(dǎo)致測得的直徑偏大,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刻度間隔小了,會使測量值大于真實值,即測量結(jié)果將會偏大,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若“0”刻度線沒有對準(zhǔn)課本一端,測得的長度可能比物體的真實長度要大,也可能比真實的長度小,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用皮卷尺測量跳遠(yuǎn)成績時,若裁判員將其卷尺拉得太松,會導(dǎo)致測量值大于真實值,即測量結(jié)果偏大,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1.A
【詳解】A.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臟1min跳動的次數(shù)在75次左右,跳動一次的時間接近1s,故A符合題意;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xué)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
162cm=1.62m
左右,故B不符合題意;
C.中學(xué)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課桌的高度大約是中學(xué)生身高的一半,在
80cm=8dm
左右,故C不符合題意;
D.我國歷史上的最低氣溫大約是-52.3℃,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2.C
【詳解】正常成年人的身高一般為1.65m到1.85m之間,由圖可知,巨型稻的高度比人高出兩個頭的高度左右,大約為2m,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13.2.90
【詳解】圖中,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cè)與1.00cm對齊,右側(cè)與3.90cm對齊,故木塊的長度為2.90cm。
14. 3×108 1.5×108
【詳解】[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 m/s。
[2]由題意知,太陽發(fā)出的光到達(dá)地球需要的時間t=500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 m/s,則根據(jù)v=,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
s=vt=3×108 m/s×500s=1.5×1011m=1.5×108km
15. 3.40 26.12
【詳解】[1]由圖可知,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所以該鉛筆的長度為3.40cm。
[2]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數(shù)據(jù)26.62cm為錯誤的數(shù)據(jù),所以該課本的長度應(yīng)為
16. 變速 靜止
【詳解】[1]飛船上升過程中速度在變化,即做變速運動。
[2]因為貨運飛船與核心艙沿同一方向等速度飛行,所以核心艙相對于貨運飛船沒有位置和距離的改變,故以“天舟”四號為參照物,“天和”核心艙是靜止的。
17. 6.25 運動 相同路程比較時間
【詳解】[1]已知小麗在百米賽跑中的成績?yōu)?6s,即她跑完100m所用的時間為16s。根據(jù)速度的定義公式,可以計算出小麗的平均速度為
[2]參照物是描述物體運動或靜止時所選的假定不動的物體。如果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發(fā)生了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沒有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在這里,以奔跑中的小麗為參照物,運動場旁的建筑物的位置相對于小麗是在不斷變化的,因此建筑物是運動的。
[3]在百米賽跑中,所有運動員的起跑點都是相同的,即他們的路程是相同的。因此,裁判員可以通過比較運動員所用的時間來判斷他們的快慢:用時越少的運動員跑得越快。
18. 靜止 運動
【詳解】[1][2]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發(fā)生了改變,則物體為運動的,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則物體為靜止的。騎自行車的同學(xué)以以自行車為參照物,其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所以是靜止的;以路旁的樹木為參照物時,那么這位同學(xué)與路旁的樹木的位置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則是運動的。
19. 運動 6 8
【詳解】[1]若選擇貨車為參照物,大橋相對于貨車的位置在不斷發(fā)生改變,所以以貨車為參照物,大橋是運動的。
[2]貨車的速度
貨車完全在橋上行駛時,通過的路程為
由可得,貨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
[3]貨車通過大橋行駛的路程為
由可得,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
20. 較小 時間 24 30 大
【詳解】(1)[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是分別測出小車的運動距離和時間,所以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
(2)[2][3]實驗中使用的斜面應(yīng)適當(dāng)調(diào)整坡度使之較小一些,因為坡度越小,小車運動的時間越長,就有利于測量時間,能夠減小測量時間的誤差。
(3)[4]如圖所示,AC兩點之間的距離為120cm,所用時間為5s,則速度為
[5]如圖所示,B點是AC的中點,則BC兩點之間的距離為60cm,所用時間為2s,則速度為
(4)[6]實驗中,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A、C兩點間的距離不變,時間偏小,根據(jù)可知,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21. 減小 3 80.0 0.16
【詳解】(1)[1]測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就是利用,利用刻度尺測量路程,利用秒表測量時間,最后利用公式計算。
(2)[2]傾斜角度越小,小車運動時間越長,便于測量小車的時間,故可以減小斜面的傾斜的角度從而延長時間,便于測量小車的運動時間。
(3)[3]從9:25:15秒從A點出發(fā),到達(dá)B點時,時間為9:25:18,一共所用的時間為3s。
[4]如圖所示,分度值為1cm,刻度尺需要估讀,故從A點到C點的路程為80.0cm。
[5]小車在AC段的時間為5s,故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
22. 75 15 1600
【詳解】(1)[1]第一次發(fā)射魚雷過程中敵艦運動的距離
s2=v2t1=25m/s×60s=1500m
已知魚雷快艇與敵艦兩者相距
L=3km=3000m
由題意知第一次魚雷通過的路程
s3=L+s2=3000m+1500m=4500m
魚雷的速度
(2)[2]第一次發(fā)射魚雷后我方快艇運動的路程為
s1=v1t1=35m/s×60s=2100m
第二次發(fā)射魚雷時我方快艇與敵艦距離
s4=L﹣s1+s2=3000m﹣2100m+1500m=2400m
第二次魚雷通過的路程
s5=v0t2=75m/s×40s=3000m
敵艦第二次通過的路程
s6=s5﹣s4=3000m﹣2400m=600m
第二枚魚雷擊中敵艦前,敵艦運行速度
(3)[3]第二枚魚雷擊中敵艦時,我方快艇通過的路程為
s7=v1t2=35m/s×40s=1400m
已知敵艦第二次通過的路程s6=600m,則此時魚雷快艇距敵艦的距離為
L′=s4﹣s7+s6=2400﹣1400+600=1600m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