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教科版(2024)八年級上冊物理單元、期中、期末測試卷多份(附答案)
2024八年級物理上冊第2章運動與能量綜合素質(zhì)評價試卷(附答案教科版)
展開
這是一份2024八年級物理上冊第2章運動與能量綜合素質(zhì)評價試卷(附答案教科版),共8頁。
第2章綜合素質(zhì)評價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2024·濟南一模]下列實例中說明物質(zhì)是由分子組成的是 ( )
A.掃地時,塵土飛揚 B.花開時,花香滿園
C.下雪時,雪花飄飄 D.刮風(fēng)時,黃沙撲面
2.[古詩詞]以下詩句中描寫的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 )
A.一江春水向東流 B.孤帆一片日邊來
C.一行白鷺上青天 D.霜葉紅于二月花
3.以下關(guān)于能量的說法中錯誤的選項是 ( )
A.我們使用各種家用電器,就是把其他各種形式的能量轉(zhuǎn)化成電能
B.做機械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
C.利用能量的過程,就是能量轉(zhuǎn)移和轉(zhuǎn)化的過程
D.電池具有化學(xué)能
4.[2024·武漢模擬]2024年1月17日22時27分,天舟七號貨運飛船成功發(fā)射至預(yù)定軌道,首次采用快速交會對接方案,對接于空間站核心艙后向端口,形成如圖所示的“三艙+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的組合體形態(tà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貨運飛船發(fā)射至預(yù)定軌道的過程中,相對于地球是靜止的
B.貨運飛船發(fā)射至預(yù)定軌道的過程中,相對于“三艙”是靜止的
C.以組合體形態(tài)運行時,貨運飛船相對于載人飛船是運動的
D.以組合體形態(tài)運行時,“貨運飛船”相對于地球是運動的
5.[創(chuàng)新精神]如圖所示是代表我們偉大祖國日益強大的三個標(biāo)志性物體及它們運動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比較它們速度大小可知 ( )
A.“嫦娥五號”的速度最大 B.軍艦的速度最大
C.高速列車的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樣大
6.如圖中用頻閃照片(每隔相同時間拍一次照)研究甲、乙兩個物體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乙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B.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C.從3cm到8cm甲、乙所用的時間相同
D.在8cm位置上,甲、乙兩物體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7.[古代典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背鲎攒髯拥摹秳駥W(xué)》。前半句的意思是說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來的,沒有小步的積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步:古代是一種長度單位,有關(guān)“步”的物理知識,正確的是 ( )
A.中學(xué)生走一步的距離約為75cm
B.中學(xué)生步行的速度約為5m/s
C.正常人步行100m用時約10min
D.正常人步行1min經(jīng)過的距離約為6m
8.[2024·新疆模擬]小明的家和學(xué)校在山的兩側(cè)腳下,他在上學(xué)過程中,有25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若他上、下坡速度不變,且v上=13v下,則小明上學(xué)到校和放學(xué)到家的時間之比為 ( )
A.1∶1 B.7∶9 C.11∶17 D.9∶11
9.[多選]甲、乙兩列火車在兩條平行的鐵軌上勻速行駛,甲車座位上的乘客從車窗看到地面上的樹木向東運動,看到乙車向西運動。下列相關(guān)判斷不正確的是 ( )
A.甲車向西運動,乙車向東運動
B.甲車向東運動,乙車向西運動
C.甲、乙兩車都向西運動
D.甲、乙兩車都向東運動
10.[多選]甲、乙兩名小學(xué)生在操場上沿直跑道跑步,他們通過的路程和時間關(guān)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0~6s,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0~12s,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C.0~12s,甲、乙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D.0~6s,甲速度先減小到等于乙速度,再繼續(xù)減小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
11.[教材素材題]如圖所示是盧瑟福原子結(jié)構(gòu)模型,原子由處于原子中心的 和 組成。
12.追溯能量的來源,你將會發(fā)現(xiàn),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來自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 。
13.[2024·周口校級二模]在我國古代小說《鏡花緣》里寫道:“去年一陣大風(fēng),把我家院內(nèi)的一口井,忽然吹到籬笆外去?!币缘孛鏋閰⒄瘴?,水井是 的,水井被風(fēng)吹到籬笆外面去了,這是以 為參照物的。
14.[教材素材題]如圖所示是小南百米賽跑的情景,裁判員采用 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員的運動快慢的,小南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m/s。
15.無人機上安裝有攝像機,如圖甲所示,無人機在監(jiān)測飛行過程中,以地面為參照物,攝像機是 (填“運動”或“靜止”)的;如圖乙所示,在無人機上升到某高度后水平飛行的v-t圖像中,它在第25s時的運動狀態(tài)是 。
16.[創(chuàng)新精神]包頭市正在參與建設(shè)世界最長高鐵“包海高速”,其計劃全長約2300km,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wǎng)規(guī)劃》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包頭至??诘母咚勹F路。其中包頭—鄂爾多斯段是可達(dá)350km/h的高速鐵路,不考慮經(jīng)停站,高鐵從包頭到鄂爾多斯全速運行只需約30分鐘,則該段線路長約 km?!鞍8咚佟苯ǔ珊蟮娜唐骄俣饶苓_(dá)到230km/h,我們 (填“能”或“不能”)實現(xiàn)“早晨八點在包頭吃燒麥,晚上七點在海南喝椰汁!”的網(wǎng)絡(luò)宣傳。
17.[圖像分析]A和B兩個物體做直線運動,它們的v-t圖像如圖所示,A物體在做 運動,B物體的速度在 (填“變快”或“變慢”),圖中交點的含義是: 。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22分)
18.[2024·武漢期中]如圖甲所示測量長度的工具叫滾尺,多用于跑道、農(nóng)業(yè)等道路測量。滾尺主要由計數(shù)器和滾輪組成,當(dāng)滾輪沿著路徑滾動時,通過滾輪滾動的圈數(shù)可以得出路徑長度,長度在計數(shù)器上直接顯示。小明想利用滾尺和停表,測量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
(1)將滾尺的示數(shù)清零后,推動滾尺,停表同時計時,測出某次步行的距離如圖乙所示,其距離為 m,用停表記錄的對應(yīng)時間如圖丙所示,該段時間內(nèi)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為 m/s。
(2)已知該滾尺的滾輪直徑為D,用s表示滾尺測出的距離,則上述測量中輪子滾過的圈數(shù)n= 。(用字母表示)
(3)[實驗評估]長期使用后,滾輪的輪胎磨損嚴(yán)重將導(dǎo)致測量出的步行速度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19.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1)根據(jù)實驗原理 ,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時間。
(2)現(xiàn)有的實驗器材有小車、金屬片、帶有刻度的長木板和木塊,還缺少的實驗器材是 ,其中金屬片的作用是使小車可以及時停下,便于準(zhǔn)確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
(3)組裝器材時,將帶有刻度的長木板一端用木塊墊起來,使它保持 (填“較大”或“較小”)的坡度;這是為了準(zhǔn)確測量 (填“路程”或“時間”)。
(4)實驗中如果小車還沒放開就已開始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實值相比偏 。
(5)實驗結(jié)束后小明調(diào)整裝置利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傳感器測出不同時刻小車運動的距離,計算機就可以計算出小車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屏幕圖像如圖丙所示,橫軸為時間,縱軸為速度,通過圖像可以看出小車在斜面下滑時是做 (填“勻速”或“加速”)運動的;小車到達(dá)坡底時的速度為 m/s。
四、計算題(第20題8分,第21題10分,共18分)
20.[2024·濟南一模]小華一家去外地旅游,在開車趕往高鐵站的過程中,他看到如圖所示的交通標(biāo)志牌,此時剛好收音機報告為上午10:00整。
(1)按如圖所示的小車速度表顯示速度行駛到高鐵站需要多少時間?(小數(shù)點后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解決實際問題]看到交通標(biāo)志牌時,小華才突然想起必須在10:30前趕到高鐵站辦理安檢手續(xù)。請問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小華一家能及時趕到高鐵站嗎?
21.如圖甲所示,小車A和小車B在馬路上相向而行,小車A向右運動,小車B向左運動。如圖乙是小車A和小車B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從開始計時到第15s兩車正好相遇,問:
(1)小車A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2)如圖乙所示,小車A和小車B在開始計時的時候相距多少米?
答案
1.B 2.D 3.A 4.D 5.A 6.B 7.A 8.D
9.ABD 【點撥】甲車座位上的乘客從車窗看到地面上的樹木向東運動,說明甲車是向西運動的,乘客看到乙車向西運動,說明乙車向西運動且速度大于甲車,C正確,ABD錯誤。
10.BD 【點撥】由圖可知,0~6s,甲、乙通過的路程相等,由v=st可知,甲、乙在此時段的平均速度相等,A錯誤;由圖可知,0~12s,甲、乙通過的路程相等,由v=st可知,甲、乙在此時段的平均速度相等,B正確;由圖和以上分析可知,甲做變速直線運動,乙做勻速直線運動,C錯誤;由圖可知,0~6s內(nèi),甲車的速度開始大于乙車的速度,然后慢慢減小到等于乙車的速度,然后繼續(xù)減小,D正確。
11.原子核;電子 12.太陽;轉(zhuǎn)化
13.靜止;籬笆 【點撥】大風(fēng)前井在“院內(nèi)”,而大風(fēng)后,看到“井”被“吹”到籬笆外去,說明說這句話的人是以籬笆為參照物的,井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井相對于地面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井是靜止的。
14.相同的路程比較時間;8 【點撥】裁判員在終點,裁判員是利用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員運動快慢的。小南的平均速度v=st=100m12.5s=8m/s。
15.運動;做勻速直線運動 【點撥】無人機上安裝有攝像機,在飛行過程中,以地面為參照物,攝像機與地面之間有位置的變化,則以地面為參照物,攝像機是運動的;分析圖乙可知,在10~30s內(nèi),無人機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在第25s時無人機的運動狀態(tài)是做勻速直線運動。
16.175;能
17.勻速直線;變大;在第20s時,A、B的速度相等,均等于5m/s 【點撥】分析圖像可知,A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的增加一直保持vA=5m/s不變,故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B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的增加逐漸變大,則B物體的速度是變大的;圖中交點表示:當(dāng)t=20s時,vA=vB=5m/s,故交點的含義為在第20s時,A、B的速度相等,均等于5m/s。
18.(1)25.8;1.2 (2)sπD (3)偏大 【點撥】(1)由圖乙可知其距離為s1=25.8m,由圖丙可知,分鐘盤指針位置在0到1之間,靠近0,結(jié)合秒盤指針位置,秒表時間為21.5s,則該段時間內(nèi)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為v=s1t=25.8m21.5s=1.2m/s。(2)已知滾輪的直徑為D,則該滾輪的周長為L=πD,則上述測量中輪子滾過的圈數(shù)為n=sL=sπD。(3)滾輪的輪胎磨損嚴(yán)重,測相同距離時滾輪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增多,測量的路程偏大,由v=st可知測量的步行速度會偏大。
19.(1)v=st (2)秒表 (3)較??;時間 (4)小 (5)加速;0.8 【點撥】(1)根據(jù)實驗原理v=st,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時間。(2)現(xiàn)有的實驗器材有小車、金屬片、帶有刻度的長木板和木塊,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時間,因此還缺少的實驗器材是秒表。(3)組裝器材時,將帶有刻度的長木板一端用木塊墊起來,使它保持較小的坡度,這樣可以使小車運動速度變緩,是為了準(zhǔn)確測量時間。(4)實驗中如果小車還沒放開就已開始計時,就會導(dǎo)致計時偏早,測得的小車運動時間偏大,根據(jù)速度公式,路程一定時,時間越長,速度越小,則測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實值相比偏小。(5)由圖丙可知,小車在斜面上滑下時速度越來越大,是做加速運動;小車到達(dá)坡底時速度最大,由圖丙可知小車到達(dá)坡底時的速度為0.8m/s。
20.【解】(1)由圖可知,從交通標(biāo)志牌到高鐵站的距離s=50km,速度表顯示的速度v=80km/h,
由v=st可得,汽車從交通標(biāo)志牌行駛到高鐵站需要的時間
t=sv=50km80km/h≈0.63h。
(2)由圖可知,道路的最大限速為v'=120km,由v=st可得,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小華一家到達(dá)高鐵站所需的時間t'=sv'=50km120km/h=512h=25min,到達(dá)高鐵站的時間為10:00+25min=10:25,所以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小華一家能及時趕到高鐵站。
21.【解】(1)由圖乙可知,小車A的速度
vA=sAtA=50m10s=5m/s。
(2)由v=st可得,小車A在15s內(nèi)通過的路程
s1=vAt1=5m/s×15s=75m,
由圖乙可知,小車B在15s內(nèi)通過的路程為s2=50m,根據(jù)題意可知,從開始計時到第15s兩車正好相遇,所以小車A和小車B在開始計時的時候的距離
Δs=s1+s2=75m+50m=125m。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