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講義+練習+測試15.1兩種電荷(講義)(學生版+解析)

    • 482.1 KB
    • 2024-12-04 20:39
    • 75
    • 0
    • 專著教育領域引導者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講義+練習+測試15.1兩種電荷(講義)(學生版+解析)第1頁
    1/22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講義+練習+測試15.1兩種電荷(講義)(學生版+解析)第2頁
    2/22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講義+練習+測試15.1兩種電荷(講義)(學生版+解析)第3頁
    3/22
    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人教版(2024)九年級全冊第十五章 電流和電路第1節(jié) 兩種電荷同步訓練題

    展開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級全冊第十五章 電流和電路第1節(jié) 兩種電荷同步訓練題,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電荷,使物體帶電的方法,驗電器,導體和絕緣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知識點總結+例題講解)
    一、電荷:
    1.定義:物體有了 ,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帶了電荷。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fā)、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種類: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 和 ;
    (1)正電荷: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絲綢:負電;玻璃棒:正電)
    (2)負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負電荷;(毛皮:正電;橡膠棒:負電)
    (3)物體以及構成物體的分子、原子等不顯電性(帶等量異種電荷、相互中和):
    ①質子(帶正電):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量;
    ②核外電子(帶負電):一個核外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量;
    ③原子中的質子數(shù)量等于核外電子的數(shù)量,因此帶的正電荷量和負電荷量相等,
    正負電性相互中和抵消,所以對外就不顯電性;(電中和現(xiàn)象)
    ④原子中的質子不能發(fā)生轉移;
    而質量很小的核外電子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物體中去;
    當物體的電子轉移走了,則該物體正電量不變而負電量減少,因此顯正電性;
    同理,得到電子的物體,正電量不變而負電量增多,就顯負電性。
    3.電荷作用規(guī)律:同種電荷 ,異種電荷 。
    4.電荷量:
    (1)定義:物體所帶 的多少叫 ,簡稱 ;(物體所帶電荷的量值)
    (2)符合:Q
    (3)單位:庫倫(C);
    (4)元電荷:每個電子和每個質子帶有等量的異種電荷,稱為元電荷,用e表示;
    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都是元電荷e的整數(shù)倍。
    【例題1】東漢《論衡》一書中提到“頓牟掇芥”,指的是摩擦過的玳瑁(海龜)外殼吸引草屑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 )
    A.異種電荷間存在引力B.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
    C.異名磁極間存在引力D.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
    【變式1】將與毛皮摩擦過的塑料梳子靠近不帶電的小紙屑,小紙屑容易被梳子“粘”起,如圖所示。下列現(xiàn)象中“粘”的原因與其相同是( )
    A.兩個底面平整的鉛塊,擠壓后能“粘”在一起
    B.課堂上,老師把磁性板擦“粘“在豎直的黑板上
    C.用硬卡片蓋住裝滿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卡片“粘”在杯口
    D.干燥的天氣里,化纖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例題2】太空中有大量的帶電粒子,宇航史上就曾經(jīng)發(fā)生過衛(wèi)星計算機被帶正電的粒子擊中,導致“死機”的事故。這次事故中帶正電的粒子可能是( )
    A.電子、質子 B.原子核、中子 C.電子、原子核 D.原子核、質子
    【變式2】某原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
    B.電子均勻分布在原子核周圍并保持靜止
    C.原子核非常牢固,它不能分裂或結合
    D.按尺寸從大到小的排序是原子核﹣原子﹣電子
    【例題3】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一種是正電荷,另一種是 電荷;當甲、乙兩帶電輕質小球出現(xiàn)如圖所示的情形時,若甲帶正電,則乙?guī)? 電。
    【變式3】如圖所示,一根針插在絕緣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鋁箔條水平架在針的頂端.將橡膠棒與毛皮摩擦后靠近鋁箔條一端時,原來靜止的鋁箔條繞針向橡膠棒方向旋轉,對此的解釋是:橡膠棒摩擦時 電子而帶上 電,因此具有 的性質,使鋁箔條跟著轉動。
    【例題4】如圖所示,用一段細鐵絲做一個支架,作為轉動軸,把一根中間戳有小孔(沒有戳穿)的飲料吸管放在轉動軸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內自由轉動。先用餐巾紙摩擦吸管使其帶電,再把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吸管一端時,橡膠棒排斥吸管。對這一現(xiàn)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沒摩擦前橡膠棒內部沒有電荷
    B.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正電
    C.與餐巾紙摩擦過的吸管帶正電
    D.與吸管摩擦過的餐巾紙帶正電
    【變式4】如圖所示,甲、乙、丙、丁四個帶電小球,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若丁帶正電,則甲、乙、丙三球的帶電情況是( )
    A.甲球帶正電,乙球帶負電,丙球帶負電
    B.甲球帶負電,乙球帶負電,丙球帶正電
    C.甲球帶正電,乙球帶負電,丙球帶正電
    D.甲球帶負電,乙球帶正電,丙球帶負電
    二、使物體帶電的方法:(電子發(fā)生轉移)
    1.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1)特點:兩個不帶電的物體,通過摩擦后,帶等量的異種電荷(一個帶正電、一個帶負電);
    (2)原因:不同物質 束縛 的本領不同;
    (3)實質:電子從一個物體 到另一個物體;
    (沒有新電荷產(chǎn)生、消失)
    (4)結果:兩物體帶等量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能的轉化:機械能 → 電能
    2. :由于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1)特點:一個不帶電的物體,靠近帶電的物體后,內部的電子會轉移,從而分布不均勻,使得其表現(xiàn)出帶電的特性;
    (2)結果:感應帶電后,兩物體 ;
    帶電的物體能吸引輕小物體的原因就是感應帶電。
    3. :不帶電的物體和帶電體接觸,使不帶電的物體帶了電;
    (最終兩物體帶相同的電荷,電荷量分布均勻,兩物體相互排斥)
    例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例題5】蜜蜂飛行時與空氣摩擦產(chǎn)生靜電,從而可以吸引帶正電的花粉,這是因為( )
    A.蜜蜂身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空氣中 B.空氣中的一些電子轉移到蜜蜂身上
    C.蜜蜂身上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空氣中 D.空氣中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蜜蜂身上
    【變式5】如圖所示,把一根塑料繩一端扎緊,從另一端撕成許多細絲,用干燥的手從上向下捋幾下,發(fā)現(xiàn)細絲蓬散開來,這是 現(xiàn)象,細絲散開的原因是同種電荷相互 。
    【例題6】小偉媽媽做飯時,不小心把胡椒粉灑在粗粒鹽上。小偉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幾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將胡椒粉和粗粒鹽分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為它帶了電
    B.若塑料小勺帶負電是因為它失去了電子
    C.塑料小勺帶電是通過摩擦的方法創(chuàng)造了電荷
    D.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帶了電說明小勺是導體
    【變式6】小亮將兩只相同的氣球在自己的頭發(fā)上摩擦后,就可以讓一只氣球在另一只氣上方“跳舞”(如圖),對該現(xiàn)象解釋正確的是( )
    A.摩擦起電的本質是正電荷的轉移
    B.摩擦起電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
    C.這種現(xiàn)象說明氣球是導體
    D.兩氣球因帶了同種電荷而互相排斥
    【例題7】冬天,小明去北方某地旅游時發(fā)現(xiàn)天氣很干燥,經(jīng)常會發(fā)生靜電現(xiàn)象。下列現(xiàn)象中,不是由物體帶靜電引起的是( )
    A.梳頭時,頭發(fā)變得蓬松
    B.拆開筷子的薄塑料包裝袋時,薄塑料包裝袋吸附在手上
    C.用濕手摸室外的鐵欄桿時,手被粘在了鐵欄桿上
    D.逛街時,穿的化纖羽絨服容易吸附灰塵
    【變式7】用梳子梳頭時,頭發(fā)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現(xiàn)象中“粘”的原因與其不相同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氣里,化纖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B.電風扇使用一段時間后,扇葉上“粘”著一層灰塵
    C.兩個鉛塊底面削平擠壓后能“粘”在一起
    D.用毛皮摩擦過的氣球能“粘”在墻面上不掉下來
    【例題8】甲、乙兩種物體,甲物質的原子核對電子的束縛能力強于乙物質的原子核對電子的束縛能力,將它們相互摩擦后分開。下列分析中錯誤的是( )
    A.甲得到了電子帶負電B.乙失去了電子帶正電
    C.甲、乙靠近會相互吸引D.甲、乙靠近會相互排斥
    【變式8】如圖為部分物質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強弱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用絲綢摩擦玻璃棒,絲綢會失去電子
    B.用絲綢摩擦橡膠棒,橡膠棒帶正電
    C.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與用毛皮摩擦過的玻璃棒2帶的是異種電荷
    D.用絲綢摩擦過的橡膠棒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2帶的是同種電荷
    【例題9】如圖所示,當一個帶負電的物體甲靠近置于絕緣支架上不帶電的金屬導體乙時,乙的a端帶正電,b端帶負電。發(fā)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金屬導體中存在大量可移動的自由電子,電子帶負電,自由電子受到物體甲所帶電荷的排斥作用,移動到導體乙的另一端。若將圖中的物體甲換成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導體乙的a、b兩端都不帶電
    B.導體乙的a、b兩端都帶正電
    C.導體乙的a端帶正電、b端帶負電
    D.導體乙的a端帶負電、b端帶正電
    【變式9】帶正電的甲金屬球和帶負電的乙金屬球接觸后,乙球也帶了正電,這是由于( )
    A.甲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轉移到了乙球上 B.甲球上的部分電子轉移到了乙球上
    C.乙球上的部分電子轉移到了甲球上 D.乙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轉移到了甲球上
    【例題10】有A、B、C三個輕質小球,其中A球靠近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時被排斥.現(xiàn)將A分別與B、C靠近,它們相互作用的情況,如圖甲、乙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B球一定帶負電,C球可能帶正電
    B.B 球可能不帶電,C球一定帶負電
    C.B球可能帶正電,C球一定帶正電
    D.B球一定不帶電,C球可能帶負電
    【變式10】將帶正電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現(xiàn)如圖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帶負電的橡膠棒靠近這個泡沫球,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若相互吸引,則泡沫球帶正電
    B.若相互吸引,則泡沫球不帶電
    C.若相互排斥,則泡沫球帶正電
    D.若相互排斥,則泡沫球不帶電
    三、驗電器:
    1.驗電器的結構: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2.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不能驗證物體是否帶正電或者負電)。
    3.原理: 。
    4.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①看是否可以吸引輕小物體;
    ②通過驗電器;
    ③利用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例題11】驗電器(如圖)是檢測物體是否帶 (選填“電”或“磁”)的儀器。用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金屬箔就會張開,是因為兩個金屬箔片帶有 (選填“同種”或“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變式11】如圖所示,甲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乙驗電器的金屬箔片閉合。用絕緣手套選取以下哪種材料連接兩驗電器的金屬球,可以觀察到乙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 )
    A.干木條
    B.橡膠棒
    C.玻璃棒
    D.石墨棒
    【例題12】如圖所示,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原來不帶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時,發(fā)現(xiàn)驗電器的金屬箔就會張開,則( )
    A.玻璃棒從絲綢上得到電子
    B.兩片金屬箔一定都帶正電
    C.兩片金屬箔一定都帶負電
    D.兩片金屬箔一定帶異種電荷
    【變式12】用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發(fā)現(xiàn)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片迅速張開。下列關于這個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不能說明玻璃棒是否帶電
    B.可以說明玻璃棒一定帶正電
    C.兩片金屬箔片帶上了異種電荷
    D.玻璃棒接觸金屬球后,驗電器的金屬桿中一定有電子移動
    四、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
    (1)概念: 導電的物體。
    (2)種類:
    ①所有金屬:金、銀、銅、鐵、鋁、汞(水銀)等;
    ②含有水的:人體、大地、植物、食鹽水等;
    ③由碳元素組成的物體:鉛筆芯、鉆石、煤炭等;
    ④含有“導電”兩字的:導電橡膠、導電玻璃等;
    (3)導體導電原因:導體中有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金屬導電靠的是自由電子)
    2.絕緣體:
    (1)概念: 導電的物體。
    (2)種類:橡膠、陶瓷、塑料、玻璃、干燥的空氣、純凈水、食用油等。
    (3)特點:絕緣體能導電,只是不容易導電;
    (4)絕緣體絕緣的原因:電荷幾乎都被束縛在原子范圍內,不能自由移動。
    ①固體: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很強,幾乎沒有自由電子;
    ②溶液:溶液中正負離子很少。
    3.要點詮釋:
    (1)絕緣體與導體中都有電荷,但是導體內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比較多;
    絕緣體內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很少。
    (2)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例題13】下列四組物品中,通常情況下都屬于導體的是( )
    A.金屬勺、鉛筆芯 B.塑料瓶、空氣 C.玻璃杯、鋼尺 D.電爐絲、橡皮
    【變式13】全部屬于導體的一組是( )
    A.人體、塑料、硫酸 B.玻璃、汽油、大地
    C.大地、鉛筆芯、銅棒 D.橡膠、木棒、鐵窗
    【例題14】通常情況下屬于絕緣體的是( )
    A.橡皮擦B.鋼直尺C.鉛筆芯D.銅鑰匙
    【變式14】下列四組物體中,都屬于絕緣體的一組是( )
    A.碳棒、人體、大地 B.陶瓷、干木、塑料
    C.水銀、銅絲、鐵塊 D.大地、人體、陶瓷
    【例題15】如圖所示為一種按鈕開關的構造截面圖,圖中C是按鈕,D是外殼,A、B各有接線柱與電路相連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是導體,C、D是絕緣體
    B.A、B、C是導體,D是絕緣體
    C.C、D是導體,A、B是絕緣體
    D.A、B、D是導體,C是絕緣體
    【變式15】關于導體和絕緣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人體、大地、石墨、純水、油都是導體
    B.絕緣體不容易導電,是因為絕緣體內部幾乎沒有自由電荷
    C.導體之所以容易導電,是因為導體內部有大量的自由電荷
    D.絕緣體和導體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fā)生轉化
    序號
    知識點
    難易程度
    例題數(shù)
    變式題數(shù)
    合計

    電荷:帶電特性、正電荷和負電荷

    4
    4
    30

    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
    6
    6

    驗電器

    2
    2

    導體和絕緣體

    3
    3
    人教版 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15章 《電流和電路》
    第1節(jié) 兩種電荷 講義
    (知識點總結+例題講解)
    一、電荷:
    1.定義:物體有了 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帶了電荷。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fā)、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種類: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 正電荷 和 負電荷 ;
    (1)正電荷: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絲綢:負電;玻璃棒:正電)
    (2)負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負電荷;(毛皮:正電;橡膠棒:負電)
    (3)物體以及構成物體的分子、原子等不顯電性(帶等量異種電荷、相互中和):
    ①質子(帶正電):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量;
    ②核外電子(帶負電):一個核外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量;
    ③原子中的質子數(shù)量等于核外電子的數(shù)量,因此帶的正電荷量和負電荷量相等,
    正負電性相互中和抵消,所以對外就不顯電性;(電中和現(xiàn)象)
    ④原子中的質子不能發(fā)生轉移;
    而質量很小的核外電子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物體中去;
    當物體的電子轉移走了,則該物體正電量不變而負電量減少,因此顯正電性;
    同理,得到電子的物體,正電量不變而負電量增多,就顯負電性。
    3.電荷作用規(guī)律: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4.電荷量:
    (1)定義:物體所帶 電荷 的多少叫 電荷量 ,簡稱 電荷 ;(物體所帶電荷的量值)
    (2)符合:Q
    (3)單位:庫倫(C);
    (4)元電荷:每個電子和每個質子帶有等量的異種電荷,稱為元電荷,用e表示;
    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都是元電荷e的整數(shù)倍。
    【例題1】東漢《論衡》一書中提到“頓牟掇芥”,指的是摩擦過的玳瑁(海龜)外殼吸引草屑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 )
    A.異種電荷間存在引力B.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
    C.異名磁極間存在引力D.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
    【答案】D
    【解析】解:摩擦過的玳瑁(海龜)外殼因摩擦起電而帶上電荷,所以吸引輕小的草屑。
    故選:D。
    【變式1】將與毛皮摩擦過的塑料梳子靠近不帶電的小紙屑,小紙屑容易被梳子“粘”起,如圖所示。下列現(xiàn)象中“粘”的原因與其相同是( )
    A.兩個底面平整的鉛塊,擠壓后能“粘”在一起
    B.課堂上,老師把磁性板擦“粘“在豎直的黑板上
    C.用硬卡片蓋住裝滿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卡片“粘”在杯口
    D.干燥的天氣里,化纖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答案】D
    【解析】解:將與毛皮摩擦過的塑料梳子靠近不帶電的小紙屑,小紙屑容易被梳子“粘”起,這是摩擦起電現(xiàn)象。
    A、兩個鉛柱底面削平擠壓后能粘在一起,這是分子引力作用的結果,故A不符合題意;
    B、磁性黑板擦能“粘”在豎直的黑板上,是由于板擦和黑板都是磁性材料,這是磁體間力的作用,故B不符合題意;
    C、用硬卡片蓋住裝滿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紙片“粘”在杯口上,故C不符合題意;
    D、化纖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這是摩擦起電現(xiàn)象(化纖布料的衣服與人體摩擦),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例題2】太空中有大量的帶電粒子,宇航史上就曾經(jīng)發(fā)生過衛(wèi)星計算機被帶正電的粒子擊中,導致“死機”的事故。這次事故中帶正電的粒子可能是( )
    A.電子、質子 B.原子核、中子 C.電子、原子核 D.原子核、質子
    【答案】D
    【解析】解: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又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的,因此,帶正電的粒子是原子核、質子;
    由題知,該計算機被太空中帶正電的某些粒子擊中,所以帶正電的粒子可能是原子核、質子。
    故選:D。
    【變式2】某原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
    B.電子均勻分布在原子核周圍并保持靜止
    C.原子核非常牢固,它不能分裂或結合
    D.按尺寸從大到小的排序是原子核﹣原子﹣電子
    【答案】A
    【解析】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故A正確;
    B、不同的電子在原子核外繞一定的軌道運動,故B錯誤;
    C、原子核可以發(fā)生核裂變和核聚變,在裂變和聚變的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故C錯誤;
    D、按尺寸從大到小的排序是原子﹣原子核﹣電子,故D錯誤。
    故選:A。
    【例題3】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一種是正電荷,另一種是 電荷;當甲、乙兩帶電輕質小球出現(xiàn)如圖所示的情形時,若甲帶正電,則乙?guī)? 電。
    【答案】負;正。
    【解析】解: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
    圖中所示甲、乙兩個小球互相排斥,所以甲乙小球帶的是異種電荷,因為甲帶正電,所以乙?guī)д姟?br>故答案為:負;正。
    【變式3】如圖所示,一根針插在絕緣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鋁箔條水平架在針的頂端.將橡膠棒與毛皮摩擦后靠近鋁箔條一端時,原來靜止的鋁箔條繞針向橡膠棒方向旋轉,對此的解釋是:橡膠棒摩擦時 電子而帶上 電,因此具有 的性質,使鋁箔條跟著轉動。
    【答案】得到;負;吸引輕小物體。
    【解析】解: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得到電子,物體得到多余的電子就是帶了負電;帶電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故答案為:得到;負;吸引輕小物體。
    【例題4】如圖所示,用一段細鐵絲做一個支架,作為轉動軸,把一根中間戳有小孔(沒有戳穿)的飲料吸管放在轉動軸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內自由轉動。先用餐巾紙摩擦吸管使其帶電,再把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吸管一端時,橡膠棒排斥吸管。對這一現(xiàn)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沒摩擦前橡膠棒內部沒有電荷
    B.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正電
    C.與餐巾紙摩擦過的吸管帶正電
    D.與吸管摩擦過的餐巾紙帶正電
    【答案】D
    【解析】解:A、沒摩擦前橡膠棒內部有電荷,因為物質由分子或原子構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構成,故A錯誤;
    B、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因得到電子帶負電,故B錯誤;
    C、把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吸管一端時,橡膠棒排斥吸管,說明與餐巾紙摩擦過的吸管帶負電,故C錯誤;
    D、因為吸管帶負電,所以與吸管摩擦過的餐巾紙帶正電,故D正確。
    故選:D。
    【變式4】如圖所示,甲、乙、丙、丁四個帶電小球,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若丁帶正電,則甲、乙、丙三球的帶電情況是( )
    A.甲球帶正電,乙球帶負電,丙球帶負電
    B.甲球帶負電,乙球帶負電,丙球帶正電
    C.甲球帶正電,乙球帶負電,丙球帶正電
    D.甲球帶負電,乙球帶正電,丙球帶負電
    【答案】D
    【解析】解:已知丁帶正電,丙吸引丁,則根據(jù)異種電荷相互吸引,以及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可知:丙、丁帶異種電荷,即:丙帶負電或不帶電;
    甲排斥丙,則根據(jù)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可知:甲、丙帶同種電荷,即:甲、丙帶負電;
    甲吸引乙,則根據(jù)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可知:甲、乙?guī)М惙N電荷,即:乙?guī)д娀虿粠щ姟?br>可見,D正確、ABC錯。
    故選:D。
    二、使物體帶電的方法:(電子發(fā)生轉移)
    1. 摩擦起電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1)特點:兩個不帶電的物體,通過摩擦后,帶等量的異種電荷(一個帶正電、一個帶負電);
    (2)原因:不同物質 原子核 束縛 電子 的本領不同;
    (3)實質:電子從一個物體 轉移 到另一個物體;
    (沒有新電荷產(chǎn)生、消失)
    (4)結果:兩物體帶等量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能的轉化:機械能 → 電能
    2. 感應帶電 :由于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1)特點:一個不帶電的物體,靠近帶電的物體后,內部的電子會轉移,從而分布不均勻,使得其表現(xiàn)出帶電的特性;
    (2)結果:感應帶電后,兩物體 相互吸引 ;
    帶電的物體能吸引輕小物體的原因就是感應帶電。
    3. 接觸帶電 :不帶電的物體和帶電體接觸,使不帶電的物體帶了電;
    (最終兩物體帶相同的電荷,電荷量分布均勻,兩物體相互排斥)
    例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例題5】蜜蜂飛行時與空氣摩擦產(chǎn)生靜電,從而可以吸引帶正電的花粉,這是因為( )
    A.蜜蜂身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空氣中 B.空氣中的一些電子轉移到蜜蜂身上
    C.蜜蜂身上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空氣中 D.空氣中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蜜蜂身上
    【答案】B
    【解析】解:蜜蜂飛行與空氣摩擦產(chǎn)生靜電,且蜜蜂在飛行中可以吸引帶正電的花粉,根據(jù)異種電荷相互吸引,故蜜蜂帶負電;蜜蜂帶負電的原因是:蜜蜂飛行與空氣摩擦,空氣中的一些電子轉移到蜜蜂身上,蜜蜂得到電子而帶負電,空氣因失去電子帶正電,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變式5】如圖所示,把一根塑料繩一端扎緊,從另一端撕成許多細絲,用干燥的手從上向下捋幾下,發(fā)現(xiàn)細絲蓬散開來,這是 現(xiàn)象,細絲散開的原因是同種電荷相互 。
    【答案】摩擦起電;排斥。
    【解析】解:用干燥的手從上向下捋塑料細絲時,手和細絲相互摩擦,使細絲帶上同種電荷,因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細絲蓬松散開,這是摩擦起電現(xiàn)象。
    故答案為:摩擦起電;排斥。
    【例題6】小偉媽媽做飯時,不小心把胡椒粉灑在粗粒鹽上。小偉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幾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將胡椒粉和粗粒鹽分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為它帶了電
    B.若塑料小勺帶負電是因為它失去了電子
    C.塑料小勺帶電是通過摩擦的方法創(chuàng)造了電荷
    D.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帶了電說明小勺是導體
    【答案】A
    【解析】解:A、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幾下,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為它帶了電,故A正確;
    B、塑料小勺和毛料布在摩擦的過程中,若塑料小勺帶負電是因為它得到了電子,故B錯誤;
    C、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荷的轉移,所以塑料小勺帶電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發(fā)生了電荷的轉移,故C錯誤;
    D、塑料小勺不容易導電,所以塑料小勺是絕緣體,故D錯誤。
    故選:A。
    【變式6】小亮將兩只相同的氣球在自己的頭發(fā)上摩擦后,就可以讓一只氣球在另一只氣上方“跳舞”(如圖),對該現(xiàn)象解釋正確的是( )
    A.摩擦起電的本質是正電荷的轉移
    B.摩擦起電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
    C.這種現(xiàn)象說明氣球是導體
    D.兩氣球因帶了同種電荷而互相排斥
    【答案】D
    【解析】解:AB、摩擦的方法使頭發(fā)與氣球里的電子發(fā)生轉移,而使頭發(fā)與氣球帶異種電荷,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故AB錯誤;
    C、帶電的物體不一定是導體,故C錯誤;
    D、兩只相同的氣球在頭發(fā)上摩擦后,頭發(fā)與氣球因為相互摩擦而帶異種電荷;兩只相同的氣球帶的是同種電荷,故D正確。
    故選:D。
    【例題7】冬天,小明去北方某地旅游時發(fā)現(xiàn)天氣很干燥,經(jīng)常會發(fā)生靜電現(xiàn)象。下列現(xiàn)象中,不是由物體帶靜電引起的是( )
    A.梳頭時,頭發(fā)變得蓬松
    B.拆開筷子的薄塑料包裝袋時,薄塑料包裝袋吸附在手上
    C.用濕手摸室外的鐵欄桿時,手被粘在了鐵欄桿上
    D.逛街時,穿的化纖羽絨服容易吸附灰塵
    【答案】C
    【解析】解:
    A、梳頭時,頭發(fā)變得蓬松,頭發(fā)由于摩擦帶同種電荷而相互排斥,故A不符合題意;
    B、拆薄塑料包裝袋時,薄塑料包裝袋由于摩擦帶上電荷,所以薄塑料包裝袋會吸附在手上,故B不符合題意;
    C、冬天用濕手去摸室外的鐵欄桿時,手會被粘在鐵欄桿上,是因為低溫使手表面的水迅速凝固形成的,與摩擦起電無關,故C符合題意;
    D、冬季天氣干燥,人體及內衣與化纖羽絨服相互摩擦起電,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的灰塵,所以化纖羽絨服容易吸附灰塵,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變式7】用梳子梳頭時,頭發(fā)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現(xiàn)象中“粘”的原因與其不相同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氣里,化纖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B.電風扇使用一段時間后,扇葉上“粘”著一層灰塵
    C.兩個鉛塊底面削平擠壓后能“粘”在一起
    D.用毛皮摩擦過的氣球能“粘”在墻面上不掉下來
    【答案】C
    【解析】解: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時,頭發(fā)容易被梳子“粘”起,這是摩擦起電現(xiàn)象;
    A、在干燥的天氣里,化纖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這是摩擦起電現(xiàn)象(化纖布料的衣服與人體摩擦),故A不符合題意
    B、家里的電風扇的扇葉和空氣摩擦,扇葉和空氣帶有異種電荷,扇葉帶電后具有吸引輕小灰塵的性質,所以灰塵被吸在扇葉上,屬于摩擦起電現(xiàn)象,故B不符合題意;
    C、兩個鉛柱底面削平擠壓后能粘在一起,這是分子引力作用的結果,故C符合題意;
    D、用毛皮摩擦過的氣球能粘在墻面上不掉下來是摩擦起電現(xiàn)象,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例題8】甲、乙兩種物體,甲物質的原子核對電子的束縛能力強于乙物質的原子核對電子的束縛能力,將它們相互摩擦后分開。下列分析中錯誤的是( )
    A.甲得到了電子帶負電B.乙失去了電子帶正電
    C.甲、乙靠近會相互吸引D.甲、乙靠近會相互排斥
    【答案】D
    【解析】解:由題意知,甲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較強,乙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較弱。
    AB、將它們相互摩擦甲奪得電子,因多余電子帶負電,乙失去電子,因缺少電子帶正電,故A、B均正確;
    CD、分開后再讓甲乙相互靠近,根據(jù)異種電荷相互吸引,甲乙會相互吸引。故C正確、D錯誤。
    故選:D。
    【變式8】如圖為部分物質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強弱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用絲綢摩擦玻璃棒,絲綢會失去電子
    B.用絲綢摩擦橡膠棒,橡膠棒帶正電
    C.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與用毛皮摩擦過的玻璃棒2帶的是異種電荷
    D.用絲綢摩擦過的橡膠棒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2帶的是同種電荷
    【答案】D
    【解析】解:A、絲綢摩擦玻璃棒,絲綢原子核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強得到電子帶負電,故A錯誤;
    B、絲綢摩擦橡膠棒,橡膠棒原子核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強得到電子帶負電,故B錯誤;
    C、絲綢、毛皮原子核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都比玻璃的強,都會得到電子帶負電,帶的是同種電荷,故C錯誤;
    D、絲綢、毛皮原子核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都比橡膠棒的弱,都會失去電子帶正電,帶的是同種電荷,故D正確。
    故選:D。
    【例題9】如圖所示,當一個帶負電的物體甲靠近置于絕緣支架上不帶電的金屬導體乙時,乙的a端帶正電,b端帶負電。發(fā)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金屬導體中存在大量可移動的自由電子,電子帶負電,自由電子受到物體甲所帶電荷的排斥作用,移動到導體乙的另一端。若將圖中的物體甲換成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導體乙的a、b兩端都不帶電
    B.導體乙的a、b兩端都帶正電
    C.導體乙的a端帶正電、b端帶負電
    D.導體乙的a端帶負電、b端帶正電
    【答案】D
    【解析】解:根據(jù)題意可知:當一個帶負電的物體甲靠近置于絕緣支架上不帶電的金屬導體乙時,乙的a端帶正電,b端帶負電,其原因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物體甲換成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玻璃棒帶正電,根據(jù)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可知,電子會移動到a端,a端帶負電荷,b端帶正電荷,故D正確。
    故選:D。
    【變式9】帶正電的甲金屬球和帶負電的乙金屬球接觸后,乙球也帶了正電,這是由于( )
    A.甲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轉移到了乙球上 B.甲球上的部分電子轉移到了乙球上
    C.乙球上的部分電子轉移到了甲球上 D.乙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轉移到了甲球上
    【答案】C
    【解析】解:AD、質子和原子核都不會發(fā)生轉移,發(fā)生轉移的只有電子,故AD錯誤;
    BC、甲球帶正電,則甲球是缺少電子的;乙球帶負電,則乙球有多余的電子;甲乙相互接觸時,乙球上的部分電子轉移到了甲球上,因乙球失去較多的電子,所以乙球也帶了正電,故B錯誤,C正確。
    故選:C。
    【例題10】有A、B、C三個輕質小球,其中A球靠近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時被排斥.現(xiàn)將A分別與B、C靠近,它們相互作用的情況,如圖甲、乙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B球一定帶負電,C球可能帶正電
    B.B 球可能不帶電,C球一定帶負電
    C.B球可能帶正電,C球一定帶正電
    D.B球一定不帶電,C球可能帶負電
    【答案】B
    【解析】解:A球靠近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時被排斥,說明A球帶負電,A、C相互排斥,說明A、C一定帶同種電荷,A帶負電,則C一定也帶負電;A、B相互吸引,說明B帶正電或B不帶電。
    故選:B。
    【變式10】將帶正電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現(xiàn)如圖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帶負電的橡膠棒靠近這個泡沫球,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若相互吸引,則泡沫球帶正電
    B.若相互吸引,則泡沫球不帶電
    C.若相互排斥,則泡沫球帶正電
    D.若相互排斥,則泡沫球不帶電
    【答案】B
    【解析】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無論物體帶正電還是負電,都有吸引輕小物體。電荷間的作用規(guī)律是:同種電荷相排斥,異種電荷相吸引。本題中玻璃棒帶正電,吸引泡沫球,說明泡沫球可能帶負電,也可能不帶電。如果改用帶負電的橡膠棒靠近小球,若泡沫小球不帶電,則泡沫小球會被吸引;如果泡沫小球帶負電,則小球會被排斥。
    故選:B。
    三、驗電器:
    1.驗電器的結構: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2.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不能驗證物體是否帶正電或者負電)。
    3.原理: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
    4.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①看是否可以吸引輕小物體;
    ②通過驗電器;
    ③利用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例題11】驗電器(如圖)是檢測物體是否帶 (選填“電”或“磁”)的儀器。用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金屬箔就會張開,是因為兩個金屬箔片帶有 (選填“同種”或“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答案】電;同種。
    【解析】解:驗電器是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儀器;
    用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電荷通過驗電器的金屬球傳給金屬桿傳給兩片金屬箔,兩片金屬箔帶同種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而張開。
    故答案為:電;同種。
    【變式11】如圖所示,甲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乙驗電器的金屬箔片閉合。用絕緣手套選取以下哪種材料連接兩驗電器的金屬球,可以觀察到乙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 )
    A.干木條
    B.橡膠棒
    C.玻璃棒
    D.石墨棒
    【答案】D
    【解析】解:要使乙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應選取導體連接兩驗電器的金屬球,干木條、橡膠棒、玻璃棒都是絕緣體,石墨棒是導體,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例題12】如圖所示,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原來不帶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時,發(fā)現(xiàn)驗電器的金屬箔就會張開,則( )
    A.玻璃棒從絲綢上得到電子
    B.兩片金屬箔一定都帶正電
    C.兩片金屬箔一定都帶負電
    D.兩片金屬箔一定帶異種電荷
    【答案】B
    【解析】解: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是正電,玻璃棒失去電子,絲綢得到電子;帶正電的棒接觸不帶電的驗電器時,帶正電的棒由于缺少電子,會從驗電器上奪得電子,使兩片金屬箔失去電子而帶正電,所以兩金屬箔片因帶正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而張開,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變式12】用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發(fā)現(xiàn)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片迅速張開。下列關于這個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不能說明玻璃棒是否帶電
    B.可以說明玻璃棒一定帶正電
    C.兩片金屬箔片帶上了異種電荷
    D.玻璃棒接觸金屬球后,驗電器的金屬桿中一定有電子移動
    【答案】D
    【解析】解:AB、用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發(fā)現(xiàn)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片迅速張開,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說明玻璃棒帶電,不能說明金屬棒帶正電,故AB錯誤;
    C、兩片金屬箔片張開,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C錯誤;
    D、玻璃棒帶電,玻璃棒接觸金屬球后,驗電器的金屬桿中一定有電子移動,故D正確。
    故選:D。
    四、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
    (1)概念: 容易 導電的物體。
    (2)種類:
    ①所有金屬:金、銀、銅、鐵、鋁、汞(水銀)等;
    ②含有水的:人體、大地、植物、食鹽水等;
    ③由碳元素組成的物體:鉛筆芯、鉆石、煤炭等;
    ④含有“導電”兩字的:導電橡膠、導電玻璃等;
    (3)導體導電原因:導體中有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金屬導電靠的是自由電子)
    2.絕緣體:
    (1)概念: 不容易 導電的物體。
    (2)種類:橡膠、陶瓷、塑料、玻璃、干燥的空氣、純凈水、食用油等。
    (3)特點:絕緣體能導電,只是不容易導電;
    (4)絕緣體絕緣的原因:電荷幾乎都被束縛在原子范圍內,不能自由移動。
    ①固體: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很強,幾乎沒有自由電子;
    ②溶液:溶液中正負離子很少。
    3.要點詮釋:
    (1)絕緣體與導體中都有電荷,但是導體內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比較多;
    絕緣體內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很少。
    (2)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例題13】下列四組物品中,通常情況下都屬于導體的是( )
    A.金屬勺、鉛筆芯 B.塑料瓶、空氣 C.玻璃杯、鋼尺 D.電爐絲、橡皮
    【答案】A
    【解析】解:金屬勺、鉛筆芯、鋼尺、電爐絲等都容易導電,屬于導體,塑料瓶、空氣、玻璃杯、橡皮等都不容易導電,屬于絕緣體。
    故選:A。
    【變式13】全部屬于導體的一組是( )
    A.人體、塑料、硫酸 B.玻璃、汽油、大地
    C.大地、鉛筆芯、銅棒 D.橡膠、木棒、鐵窗
    【答案】C
    【解析】解:A、在人體、塑料、硫酸中,塑料是絕緣體,故A錯誤;
    B、在玻璃、汽油、大地中,玻璃和汽油是絕緣體,故B錯誤;
    C、大地、鉛筆芯(主要成分是石墨)、銅棒都容易導電,都屬于導體,故C正確;
    D、在橡膠、木棒、鐵窗中,木棒、橡膠是絕緣體,故D錯誤;
    故選:C。
    【例題14】通常情況下屬于絕緣體的是( )
    A.橡皮擦B.鋼直尺C.鉛筆芯D.銅鑰匙
    【答案】A
    【解析】解:銅鑰匙、鉛筆芯、鋼直尺都容易導電,屬于導體,橡皮擦不容易導電,屬于絕緣體。
    故選:A。
    【變式14】下列四組物體中,都屬于絕緣體的一組是( )
    A.碳棒、人體、大地 B.陶瓷、干木、塑料
    C.水銀、銅絲、鐵塊 D.大地、人體、陶瓷
    【答案】B
    【解析】解:A、碳棒、人體、大地都容易導電,屬于導體,故A錯誤;
    B、陶瓷、干木、塑料都不易導電,屬于絕緣體,故B正確;
    C、水銀、銅絲、鐵塊都是金屬,都容易導電,屬于導體,故C錯誤;
    D、大地、人體、陶瓷中,大地和人體容易導電屬于導體,故D錯誤。
    故選:B。
    【例題15】如圖所示為一種按鈕開關的構造截面圖,圖中C是按鈕,D是外殼,A、B各有接線柱與電路相連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是導體,C、D是絕緣體
    B.A、B、C是導體,D是絕緣體
    C.C、D是導體,A、B是絕緣體
    D.A、B、D是導體,C是絕緣體
    【答案】A
    【解析】解:A、B各有接線柱與電路相連接,A、B是電路的一部分,是用來導電的,故A、B是導體;C是按鈕,D是外殼,C、D都和人接觸,防止觸電,C、D必須是絕緣體,故BCD錯誤,A正確。
    故選:A。
    【變式15】關于導體和絕緣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人體、大地、石墨、純水、油都是導體
    B.絕緣體不容易導電,是因為絕緣體內部幾乎沒有自由電荷
    C.導體之所以容易導電,是因為導體內部有大量的自由電荷
    D.絕緣體和導體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fā)生轉化
    【答案】A
    【解析】解:A、人體、大地、石墨、純水、油中,純水、油是絕緣體,故A錯誤;
    B、絕緣體內缺少自由電荷,所以不容易導電,故B正確;
    C、導體容易導電,是因為導體中有大量的自由電荷,自由電荷的定向移動就會形成電流,故C正確;
    D、絕緣體和導體沒有一定的界限,在一定的情況下,可能會發(fā)生轉化,故D正確。
    故選:A。序號
    知識點
    難易程度
    例題數(shù)
    變式題數(shù)
    合計

    電荷:帶電特性、正電荷和負電荷

    4
    4
    30

    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
    6
    6

    驗電器

    2
    2

    導體和絕緣體

    3
    3

    相關試卷

    人教版(2024)第1節(jié) 兩種電荷練習: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第1節(jié) 兩種電荷練習,共3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2024)九年級全冊第4節(jié) 變阻器鞏固練習: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級全冊第4節(jié) 變阻器鞏固練習,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2024)九年級全冊第1節(jié) 兩種電荷當堂達標檢測題: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級全冊第1節(jié) 兩種電荷當堂達標檢測題,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電荷,使物體帶電的方法,驗電器,導體和絕緣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級全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第1節(jié) 兩種電荷

    版本: 人教版(2024)

    年級: 九年級全冊

    切換課文
    • 同課精品
    • 所屬專輯17份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
    添加客服微信 獲取1對1服務
    微信掃描添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