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人教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導學案
部編版語文三上04《古詩三首》第1課時 導學案設計
展開
這是一份部編版語文三上04《古詩三首》第1課時 導學案設計,共2頁。
導學案設計
4 古詩三首
課題古詩三首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1.認識“徑、斜”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會寫“寒、徑”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首古詩,默寫《山行》。
3.借助注釋理解詩意。能從古詩中的景象知道古詩描寫的季節(jié),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能夠借助注釋理解詩意,背誦古詩。課前準備1.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搜集關于作者的資料,搜集關于秋天的詩句。(學生)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指導學生活動教學提示一、理解詩題,認識詩人(用時:3分鐘)1.鼓勵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古詩。
2.揭示本課學習目標。
3.板書詩題——山行。
4.請學生讀詩題,猜想詩題的意思。
5.補充杜牧的資料,引導學生認識詩人。1.背誦古詩,同桌賽讀。
2.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3.齊讀詩題。
4.說一說詩題的意思。
5.交流對詩人的了解。
教師可以介紹《山行》的相關資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七言絕句,最為后人傳頌”。二、學習《山行》,感受詩情(用時:15分鐘)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組織學生賽讀古詩,檢查字音朗讀是否正確。教師相機指導。
3.組織學生交流生字學習情況。
4.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然后匯報學習成果,講解、點撥詩意。
5.引導學生看圖,說說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這些景物怎么樣。
6.指導朗讀。1.自由朗讀古詩,同時畫出生字,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
2.賽讀古詩,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記住“徑”和“斜”的。
4.結合書下注釋、看插圖來理解古詩,說一說讀懂了哪一句詩,如果有不懂的字詞,可以提出來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5.看圖,交流想象山中秋景,練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6.想象詩中美景,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山中景色迷人,以及詩人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1.重點理解“石徑、斜、坐、紅于、霜葉、白云生處”這些字詞的意思。
2.理解古詩意思時,不要求學生逐字逐詞翻譯,要注意通過詩句來想象當時的畫面,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景物。三、自主學習,朗讀感悟(用時:12分鐘)1.板書詩題——贈劉景文,學習“贈”“劉”。
2.簡介詩人資料。
3.組織學生自讀,按要求自學生字。
4.檢查朗讀,指導讀好停頓。重點指導“殘”是平舌音,“猶”讀二聲,“橙”是翹舌音。
5.引導學生找出詩中景物,相機指導理解“荷盡”“擎雨蓋”
“菊殘”“傲霜枝”。
6.出示插圖,引導學生感受“橙黃橘綠時”的色彩美及豐收美。
7.配樂指導朗讀。1.齊讀詩題,口頭給“贈”組詞。認讀“劉”。
2.說一說自己搜集到的關于蘇軾的資料或詩詞。
3.自由朗讀古詩,圈畫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4.開火車讀準生字,讀通詩句,注意停頓。
5.觀察課文插圖,找出詩中寫到的景物,并圈畫出來。結合課件圖片,理解詞語。
6.欣賞圖片,說說看到這樣的景象后的感受。說說秋天還有什么美麗的景色。
7.一邊想象畫面一邊有感情地誦讀。1.學生在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時,可借助圖片,在學生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理解詩句的意思。
2.指導朗讀時可通過教師范讀、學生仿讀、師生交換讀、指名讀、齊讀等不同方式,引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律美。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fā)學生朗讀古詩的興趣。四、鞏固認字,指導書寫(用時:10分鐘)1.出示本節(jié)課要寫的生字:寒、徑、斜、霜、贈、劉、蓋、菊、殘、君、橙。
2.指名說一說書寫要點。
3.范寫,強調書寫要點。重點指導“寒、斜、贈、殘、橙”。
4.監(jiān)督學生練寫。
5.書寫評議。
1.認讀生字。
2.觀察生字,說一說這些生字在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出自己認為哪些字比較難寫。
3.觀察教師示范,跟隨教師進行書空。
4.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把字寫得正確、美觀。
5.同桌互相評議,說一說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提出恰當?shù)慕ㄗh。1.認讀生字時,要強調“霜、橙”是翹舌音,“贈、殘”是平舌音。
2.對于“寒、殘、橙”這些生字,教師強調易錯筆畫,指導學生把字寫得正確、美觀。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