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江蘇省無錫市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題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答案)
展開
這是一份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答案),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作圖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一、選擇題
1.“聞其聲而知其人”這主要是依據(jù)聲音特征的( )
A.響度B.音色C.音調(diào)D.頻率
2.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控制噪聲,以下措施中,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是( )
A.道路兩旁栽行道樹B.考場周圍禁鳴喇叭
C.機場員工佩戴耳罩D.建筑工地限時工作
3.如圖所示,2022年2月北京懷柔出現(xiàn)了美麗的霧凇景觀,霧凇是低溫時水蒸氣直接從氣態(tài)變成乳白色冰晶附著于樹枝上形成的,霧凇的形成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是( )
A.熔化B.液化C.升華D.凝華
4.如圖所示是吐魯番當?shù)亓餍惺褂玫目矁壕?。夏季井?nèi)的水溫約比外界低5~10℃。下列關于坎兒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降低水溫,加快水的蒸發(fā)
B.減小水面附近的空氣流速,減緩水的蒸發(fā)
C.增大水的表面積,加快水的蒸發(fā)
D.增加水的質(zhì)量,減緩水的蒸發(fā)
5.下列數(shù)據(jù)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
A.人的正常體溫約37℃B.一支全新2B鉛筆的長度為30mm
C.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D.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約是20m/s
6.下列四幅圖中能說明近視眼成像原理和近視眼矯正方法的是( )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7.2022年11月8日,無錫出現(xiàn)了難得一見的月全食,同時還伴隨月掩天王星、日月合壁、紅月亮等景觀。關于“月食現(xiàn)象”的形成原理表述正確的是( )
A.光的直線傳播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8.岸上的人能看到水中的魚(A點)。該現(xiàn)象對應的正確光路圖是( )
A.B.
C.D.
9.如圖所示,普通數(shù)碼相機拍照時,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拍照時,將鏡頭對準景物,相機通過自動調(diào)節(jié),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為拍攝到更大的像應將鏡頭遠離景物
B.為擴大拍攝范圍應將鏡頭遠離景物
C.影像傳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虛像
D.影像傳感器的位置在鏡頭二倍焦距以外
10.如圖所示,教材中“澆不滅的燭焰”竟在水中燃燒!關于此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看到的“燭焰”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看到的“燭焰”是虛像
C.看到的“水”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看到的“水”是實像
11.如圖所示是簡易天文望遠鏡的內(nèi)部結(jié)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遠處的物體經(jīng)過物鏡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像
B.物鏡和目鏡成的像都是實像
C.物鏡所成的像落在目鏡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
D.目鏡相當于投影儀
12.小明在家使用投影儀時,屏幕上出現(xiàn)如圖所示的畫面,左小右大,中央清晰兩邊模糊。他該如何調(diào)整投影儀才能讓屏幕上的畫面正常,清晰且成矩形( )
A. 鏡頭略微左旋B. 鏡頭略微右旋
C. 鏡頭略微上旋D. 鏡頭略微下旋
二、填空題
13.2022年元宵晚會,王亞平在我國空間站用古箏彈奏《茉莉花》,演奏時通過弦的 發(fā)聲;撥動同一琴弦的力越大,聽到聲音的 越大;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琴弦,發(fā)聲時粗長的弦比細短的弦音調(diào) (選填“高”或“低”)。
14.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可在光屏上觀察到彩色光帶,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 。該現(xiàn)象表明 。最早通過實驗來研究這一現(xiàn)象的是英國物理學家 。
15.如圖所示,某種固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由圖像可知:
(1)該固體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2)BC過程中該物質(zhì)所處的狀態(tài)是 ,該過程需要 熱量。
16.太空授課時,冰墩墩被王亞平用手指輕輕一推,慢慢飄向兩米外站立的葉光富。以飄動的冰墩墩為參照物,王亞平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此時的葉富光在空間站內(nèi)能否聽到王亞平的聲音? 。
17.期末復習時,小明在白紙上寫上黑色的錯題,紅色的答案,找一塊紅色的透明塑料片遮蓋在錯題上,此時能看到 色的背景,主要是因為紅色透明塑料片 。題目是黑色的,是因為黑色 。
18.小明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幾滴酒精,將塑料袋擠癟,排出袋中空氣后把口扎緊,然后放入80℃以上的熱水中,過一會兒,塑料袋膨脹,塑料袋內(nèi)發(fā)生了 (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從熱水中拿出塑料袋,過一會兒,塑料袋的體積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是由于塑料袋內(nèi)發(fā)生了 (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
19.晴天,常??梢栽诿艿臉湎驴吹揭粋€個圓形的小亮斑,這些小亮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一張不透光的紙開一個極小的“△”形孔,太陽光垂直射到這張紙上,那么這個小孔在地面上產(chǎn)生的形狀是 。若將這張紙靠近地面,則地面上所產(chǎn)生的形狀會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0.如圖所示,正在工作的超聲波加濕器是利用超聲波能夠傳遞 ,將水滴擊打成非常小的霧噴灑到空氣中增加濕度。從水滴到霧的過程是否發(fā)生了物態(tài)變化?若是,請指出發(fā)生了什么物態(tài)變化。若否,請說出理由: 。
21.如圖甲是“研究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根據(jù)裝置可知,本實驗采用的方案是 (選填“相同路程比時間”或“相同時間比路程”)。圖乙是氣泡運動的s-t圖像。由圖像可知,氣泡在做 運動,判斷的依據(jù)是 。
三、實驗題
22.如圖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中,紙板的作用除了顯示光路外,還能 。小明以ON為軸線將白色硬紙板的NOB面繞ON向后旋轉(zhuǎn),此時反射光的位置 (填“發(fā)生”或“不發(fā)生”)變化。當一束光貼著紙板B沿FO射到O點時,反射光束將沿圖中的OE方向射出,這表明 。如圖乙所示,小車的前擋風玻璃是傾斜的,不僅可以有效減小阻力,晚上開車時,還能將來自后方車輛的水平強光反射到 (選填“上方”或“下方”),以減少對司機視線的干擾。
四、填空題
23.如圖甲所示,小明購買的強光手電能射出一束平行光柱。將一枚透鏡正對平行光柱,在光的傳播路徑上噴上水霧,看到了如圖乙所示現(xiàn)象,光會聚于A點。
(1)能看到光路是因為光遇到水霧時,發(fā)生了光的 到達了小明眼中。根據(jù)現(xiàn)象,可以判斷此透鏡為 透鏡。小明將手置于A點時,會感到被照射位置發(fā)燙。說明光具有 ;
(2)小明拆開手電筒,發(fā)現(xiàn)燈頭結(jié)構如圖丙所示,查閱說明書得知燈頭透鏡直徑D為10cm,焦距為2cm,光源出射光角度為120°,則此手電筒發(fā)出的平行光的直徑d為 cm。
24.如圖甲所示,中國研發(fā)的5G無人派送車沿直線路徑前往派送點。派送完成后返回出發(fā)位置。其路程s與所用時間t的關系如乙圖所示。則車輛在派送點停留 min。出發(fā)點距離派送位置 km。前往派送點的平均速度為v1,返回出發(fā)點的平均速度為v2,則v1 v2。(選填“>”、“<”或“=”)
五、作圖題
25.如圖所示,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鏡上,入射角為60°,請畫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shù) 。
26.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A?B?。
27.F為凹透鏡的焦點。請在圖中畫出光經(jīng)過凹透鏡后的光路圖。
六、計算題
28.下表為G7009次列車是由南京開往上海的運行時刻表。
(1)本次列車由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中途該列車以108km/h的速度穿過長度為1800m的隧道,列車全部在隧道中行駛的時間是52s。那么該列車的長度為多少?
七、實驗題
29.如圖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水的沸騰”。
(1)組裝實驗器材時,應根據(jù) 來確定鐵圈A和石棉網(wǎng)的高度。器材安裝如圖甲所示。其中錯誤之處是 。糾正錯誤后,某時刻溫度計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讀數(shù)為 ℃;
(2)圖丙中a、b是小明兩次實驗繪制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則水的沸點為 ℃,當時的大氣壓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標準大氣壓;
(3)為探究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應進行的操作是 ,觀察水是否繼續(xù)沸騰。通過圖像丙可知,b加熱到沸騰所用時間較長,請寫出一個可能原因: 。
30.小明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 。組裝器材時,應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 ;
(2)小明移動玻璃板后面未點燃的蠟燭B,人眼在 側(cè)(選填“蠟燭A”或“蠟燭B”)觀察,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實驗中比較像與物大小的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拿掉蠟燭B,在蠟燭B的位置豎起一張白紙并調(diào)節(jié)白紙的位置,在白紙上 (選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蠟燭A的像;
(4)小明在家中用媽媽的化妝鏡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無法觀察到平面鏡后的蠟燭B,于是將中間Ⅱ區(qū)域的反光膜去掉一部分,形成玻璃板,如圖乙所示。實驗中移動蠟燭B,使蠟燭B與 (選填“Ⅰ”、“Ⅱ”或“Ⅲ”)區(qū)域蠟燭A較清晰的像重合,從而確定像的位置。測出此時蠟燭B到玻璃板的距離 (選填“>”、“<”或“=”)實驗中Ⅰ區(qū)域燭焰的像距。
31.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器材有:蠟燭、光具座和光屏各一個,焦距已知的凸透鏡多個。
(1)實驗在 (選填“較亮”或“較暗”)的環(huán)境下進行,現(xiàn)象更明顯。小明點燃蠟燭,調(diào)節(jié)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使其位于凸透鏡的 上;
(2)小明選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進行實驗,某次實驗的情景如圖甲所示,光屏上會出現(xiàn)燭焰清晰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固定蠟燭和光屏的位置,移動透鏡至 cm刻度線處,可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3)調(diào)整物距,移動光屏,如圖乙所示,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像。測出此時像距和物距,得出凸透鏡成倒立、等大像的規(guī)律。為了使得實驗的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接下來的操作是 ;
(4)在成像清晰的情況下,用一張不透明紙把透鏡上半部分遮擋住,看到像的形狀 ,像的亮度 。
32.在“測量紙錐下落的速度”實驗中,小明用兩個等大的圓紙片,做成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如圖甲所示。
(1)為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把兩個紙錐拿到同一高度同時釋放。此時應該拿至圖乙中 (選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釋放;
(2)為了測量紙錐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3)實驗中發(fā)現(xiàn)紙錐下落的時間較難測量,小明在不增加實驗器材的基礎上想出兩個最簡單的實驗方案:
方案一:最好選擇圖甲中的 (選填“大”或“小”)紙錐進行實驗;
方案二: ;
(4)小明用頻閃照相機每隔0.1s的時間曝光一次,拍攝記錄紙錐的運動過程,如圖丙所示是紙錐運動過程中其中一段的照片,小明用刻度尺測量出照片中紙錐從A到B的距離是 cm。若圖丙中所使用的紙錐實際直徑為6.00 cm,測得照片中紙錐直徑為1.00cm,那么紙錐從A到B位置的實際平均速度為 m/s;
(5)為了減小實驗的誤差,需要進行多次測量。每次測量時,紙錐下落的起始高度 (選填“必須”或“不必”)保持一致。
車站
南京
常州
無錫
蘇州
上海
到站時間
﹣﹣﹣
11:39
11:55
12:12
12:40
發(fā)車時間
11:00
11:41
11:57
12:14
﹣﹣
里程
0km
136 km
175 km
217 km
300 km
參考答案:
1.B
【詳解】音色是由發(fā)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jù)聲音辨別是誰在說話,是根據(jù)聲音的音色判斷,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2.A
【詳解】A.道路兩旁栽行道樹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A符合題意.
B.考場周圍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B不符合題意.
C.機場員工佩戴耳罩是在耳朵處減弱噪聲,C不符合題意.
D.建筑工地限時工作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D不符合題意.
3.D
【詳解】霧凇是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4.B
【詳解】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的大小和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速度??矁壕切陆卖敺貐^(qū)龐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兒井在地下,井內(nèi)的溫度比外界低,可以降低水的溫度、減少水暴露在空氣中的面積、減慢水面空氣的流速,從而減小水的蒸發(fā),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5.A
【詳解】A.人的正常體溫為36~37℃,故A符合題意;
B.一支全新2B鉛筆的長度為
故B不符合題意;
C.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0m/s,故C不符合題意;
D.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約是1.2m/s,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6.D
【詳解】甲圖中像成在了視網(wǎng)膜的后面,該眼睛是遠視眼,遠視眼應該配戴凸透鏡進行矯正;故丙圖是遠視眼的矯正示意圖;乙圖中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故該眼睛是近視眼,近視眼是晶狀體曲度變大,會聚能力增強,即折光能力增強,應佩戴發(fā)散透鏡,使光線推遲會聚;故丁圖是近視眼的矯正示意圖。
故選D。
7.A
【詳解】當太陽、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線上,地球位于太陽與月球之間時,太陽發(fā)出的沿直線傳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擋住,光線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球的現(xiàn)象就是月全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8.C
【詳解】A.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故A錯誤;
B.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會發(fā)生折射,故B錯誤;
C.能看到的水中的魚,是魚反射的光線進入人眼,故是從水中斜射入空氣,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正確;
D.能看到的水中的魚,是魚反射的光線進入人眼,故是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故D錯誤。
故選C。
9.B
【詳解】AB.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因此為拍攝到更大的像應將鏡頭靠近景物,為擴大拍攝范圍應將鏡頭遠離景物,故A錯誤,B正確;
C.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用照相機給景物照相時,景物離鏡頭的距離u和鏡頭焦距f的關系是u>2f,在影像傳感器上成的是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像距即影像傳感器的位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故CD錯誤。
故選B。
10.B
【詳解】A.看到的“燭焰”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平面鏡成像,故A錯誤;
B.看到的“燭焰”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平面鏡成像,成的是虛像,故B正確;
C.看到的“水”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錯誤;
D.看到的“水”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是虛像,故D錯誤。
故選B。
11.C
【詳解】A.遠處的物體經(jīng)過物鏡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故A錯誤;
B.物鏡成實像,目鏡成虛像,故B錯誤;
C.物鏡所成的像落在目鏡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目鏡成放大的虛像,故C正確;
D.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故D錯誤。
故選C。
12.B
【詳解】如圖所示,是投影儀成像,成的是倒立的縮小的實像,左邊小右邊大,根據(jù)物近像遠像變大,需要向右旋,將左邊放大,故B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3. 振動 響度 低
【詳解】[1]聲音是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演奏時,古箏通過弦的振動發(fā)聲。
[2]根據(jù)響度和振幅的關系可知,撥動同一琴弦的力越大,振幅越大,聽到聲音的響度越大。
[3]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琴弦,粗長的弦比細短的弦更難振動,所以振動頻率低,因此發(fā)聲時的音調(diào)要低。
14. 色散 太陽光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 牛頓
【詳解】[1]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可在光屏上觀察到彩色光帶,光是復色光,經(jīng)過三棱鏡后折射,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色散。
[2]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后,變成了彩虹,該現(xiàn)象表明光是復色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混合而成。
[3]發(fā)現(xiàn)光的色散現(xiàn)象是牛頓。
15. 晶體 固液共存 吸收
【詳解】(1)[1]根據(jù)圖象可知,該固體在熔化過程中,雖然吸熱,但溫度不變,有固定的熔點,所以是晶體。
(2)[2][3]根據(jù)圖象可知,BC過程,是該物質(zhì)正在熔化的過程,所處的狀態(tài)是固液共存,這個過程需要吸收熱量,但是溫度不會變化。
16. 運動 能
【詳解】[1]王亞平將冰墩墩用手指輕輕一推,冰墩墩慢慢飄向兩米外的葉光富,在兩人之間運動。以運動的冰墩墩為參照物,王亞平與冰墩墩之間發(fā)生了位置變化,所以,王亞平是運動的。
[2]在空間站內(nèi),是有空氣的,能夠傳播聲音,所以,此時的葉富光在空間站內(nèi)能聽到王亞平的聲音。
17. 紅 能透過紅光 吸收所有色光
【詳解】[1][2][3]根據(jù)顏色的知識可知,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透過的它的顏色決定,所以,找一塊紅色的透明塑料片遮蓋在錯題上,因為紅色透明塑料片能透過紅光,此時能看到紅色的背景;黑色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所以題目是黑色的。
18. 汽化 變小 液化
【詳解】[1]當把滴入幾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80℃以上的熱水中時,酒精液體會汽化成酒精氣體,體積變大,故發(fā)現(xiàn)塑料袋鼓起。
[2][3]當從熱水中拿出塑料袋后,酒精蒸氣又遇冷液化形成酒精液體,塑料袋內(nèi)氣體體積減小,所以過一會兒塑料袋體積變小。
19. 光的直線傳播 圓形 變小
【詳解】[1]晴天,太陽發(fā)出的光沿直線傳播,經(jīng)過樹葉間的縫隙在地面上形成圓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現(xiàn)象,地面上的光斑實際上是太陽的倒立、縮小的實像。
[2]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像的形狀取決于物體的形狀,因此“△”形的小孔仍然成圓形的像。
[3]若將這張紙靠近地面,也就是減小像和孔之間的距離,地面上所產(chǎn)生的形狀會變小。
20. 能量 否,水滴和霧都為液態(tài)
【詳解】[1]正在工作的超聲波加濕器是利用超聲波能夠傳遞能量,將液體打散,超聲波能夠傳遞能量。
[2]從水滴到霧的過程,水滴是液態(tài),霧也是液態(tài)的,故水滴和霧都是液態(tài)的。
21. 相同路程比時間 勻速直線 s-t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詳解】[1]該實驗中,路程是一定的,根據(jù)時間的多少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的,所以是相同路程比較時間。
[2][3]由乙圖像可知,該圖線過原點,為正比例函數(shù),說明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則氣泡做勻速直線運動。
22. 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 不發(fā)生 光路可逆 下方
【詳解】[1]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紙板的作用:一是顯示光路;二是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
[2]根據(jù)題意可知,將白色硬紙板的NOB面繞ON向后旋轉(zhuǎn),只是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沒有在同一平面內(nèi),無法看到反射光線,因入射光線的位置沒有變化,所以此時反射光的位置不發(fā)生變化。
[3]因為光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所以當一束光貼著紙板B沿FO射到O點時,反射光束將沿圖中的OE方向射出。
[4]如圖乙所示,晚上開車時,來自后方車輛的強光入射到前擋風玻璃,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可知,被反射到下方,以減少對司機視線的干擾。
23. 反射 凸 能量
【詳解】(1)[1][2][3]水霧不發(fā)光,光遇到水霧時,發(fā)生了光的反射進入人眼;如圖乙所示,對平行光進行會聚,可以判斷此透鏡為凸透鏡;小明將手置于A點時,會感到被照射位置發(fā)燙,說明光具有能量。
(2)[4]如圖所示,
左側(cè)為等腰三角形,所以∠1=30°,又因為凸透鏡焦距為2cm,所以AC為2cm,則AB=4cm,根據(jù)勾股定理可得,則手電筒發(fā)出的平行光的直徑cm。
24. 3 0.9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物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答案,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5t.,5×103;1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共8頁。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