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0.2 阿基米德原理練習(xí)
展開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0.2 阿基米德原理練習(xí),共20頁。
TOC \ "1-3" \h \u \l "_Tc9" PAGEREF _Tc9 \h 2
\l "_Tc67" 考點01 實驗: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PAGEREF _Tc67 \h 2
\l "_Tc3947" 考點0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浮力、密度和質(zhì)量9
\l "_Tc21406" 考點03 二次稱重法測量密度16
\l "_Tc3696" 考點04 應(yīng)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24
\l "_Tc29290" 考點05 浮力與深度的圖像28
\l "_Tc22623" 36
\l "_Tc28938" 44
考點01 實驗: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1.圖所示的實驗過程,可驗證 原理。其中“步驟B”是為了測出 。若圖中彈簧測力計的四個示數(shù)值F1、F2、F3、F4滿足關(guān)系式 時,則可以驗證該原理。若某同學(xué)忘記做步驟C直接做了步驟D,再回頭補測空桶重力,則所測出的排開水的重力值比起原方案 (選填“偏大”“偏小”或“沒有影響”)
2.如圖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實驗情景,請解答下列問題。
(1)最合理的實驗順利是 ;
(2)由圖乙可知,實驗中所用物體的 為4N;由乙、丙兩圖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為 N;由甲、丁兩圖可知 為1N;
(3)綜合四幅圖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 ;
(4)若物體沒有完全浸沒在液體中,則在其余操作過程正確的前提下 (選填“能”或“不能”)得到與(3)中相同的結(jié)論。
3.小紅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
(1)實驗的最佳順序是 ;
(2)圖乙中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N,通過實驗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 ;
(3)以下情況會影響結(jié)論的是 ;
A.圖乙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
B.圖乙中物體未全部浸沒在水中
(4)將圖乙中的水換成酒精(ρ酒精=0.8×103kg/m3),物體受到的浮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小紅利用上述實驗中的器材和木塊,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實驗過程中 (選填“甲”“乙”“丙”或“丁”)步驟不需要彈簧測力計;
(6)實驗中所用物體的體積是 m3,密度是 kg/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
(7)物體從剛接觸水面到全部浸沒在水中,水對溢水杯底的壓強 (選填“逐漸增大”“逐漸減小”或“保持不變”)。
4.小閩同學(xué)用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金屬塊、兩個相同的燒杯(分別裝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進行了探究。探究過程及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
(1)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N;
(2)觀察A、B、C、D四個圖(填圖的序號)可得出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 有關(guān);
(3)小閩還想在實驗室中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①方案一,小閩用石塊按如圖甲實驗步驟依次進行實驗。由甲圖可知,石塊排開水的重力G排= N,發(fā)現(xiàn)F浮≠G排,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不可能是 (填字母);
A.整個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都沒有校零
B.步驟C中,石塊浸沒后,碰觸到溢水杯底部
②方案二,如圖乙,小閩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臺C上,用升降臺來調(diào)節(jié)溢水杯的高度。當小閩逐漸調(diào)高升降臺,發(fā)現(xiàn)隨著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且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變化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示數(shù)變化量,從而證明了F浮=G排。
5.小剛同學(xué)利用彈簧測力計、燒杯、小桶、木塊、細線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guān)系。
(1)部分實驗操作步驟如圖所示,遺漏的主要步驟是 ,若將遺漏的步驟標注為D,最合理的實驗步驟順序是 (用實驗步驟對應(yīng)的字母表示);
(2)小剛進行實驗并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木塊排開液體的重力是 N,根據(jù)所學(xué)知識判斷實驗操作步驟B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應(yīng)為 N。小剛根據(jù)它們的大小關(guān)系歸納出了實驗結(jié)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 ;
小剛準備結(jié)束實驗,但是同組的小麗認為實驗還沒有結(jié)束,理由是 ,接下來的實驗操作應(yīng)該是 ;
(3)實驗結(jié)束后,小剛還想進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與物體的密度有關(guān),可取 相同的鐵塊和鋁塊,使其浸沒在同種液體中,比較浮力的大小。
6.如圖所示,圖甲是“探究浮力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實驗的五個步驟。
(1)圓柱體物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 N。 兩步驟可得出物塊排開水所受的重力G排。比較F浮與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塊排開水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
(2)如圖乙所示是圓柱體物塊從水面緩慢浸入水中時,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描繪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隨物塊浸入深度h變化的關(guān)系圖像。分析圖像可得:當物塊沒有浸沒之前,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浸沒后,h繼續(xù)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 。
7.為了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跟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的關(guān)系,小明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圖甲中你覺得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是 ;
(2)甲圖中小石塊浸沒于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N,被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 N。比較F浮和G排的關(guān)系,可知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3)小明分析發(fā)現(xiàn)了此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進一步思考:如果實驗中物體沒有完全浸沒水中,能否驗證“阿基米德原理”。正確的觀點是 (選填“能”或“不能”)驗證。
考點0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浮力、密度和質(zhì)量
1.如圖所示,三個相同的柱形容器中盛有體積相同的水或鹽水,將重為3.0N的圓柱體依次放入這三個容器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乙和圖甲中圓柱體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之差大于0.7N
B.圖丙和圖乙中容器底上表面受到的壓力之差等于0.1N
C.圖丙中鹽水的密度是1.1×103kg/m3
D.圓柱體的密度是3.0×103kg/m3
2.如圖所示,在溢水杯中裝滿水,將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鐵塊緩慢放入水中,從鐵塊下表面剛接觸水面,到浸沒后逐漸下沉(未沉底)的過程中( )
A.鐵塊受到的浮力一直變大B.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一直變小
C.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壓強持續(xù)變大D.桌面受到溢水杯的壓強不變
3.如圖所示,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滿了兩種不同的液體,把甲、乙兩球分別輕輕放入兩杯液體中,兩球最后均沉至杯底。已知甲、乙兩球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相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所受浮力更大
B.乙所受浮力更大
C.甲、乙兩球所受浮力大小相等
D.甲所在的容器中的液體密度小于乙所在的容器中的液體密度
4.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個物體A,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A浸沒在裝滿某種液體的溢水杯中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把從溢水杯中溢出的液體,倒入量筒中,如圖丙所示。由此可知,A的密度為 kg/m3,液體的密度為 kg/m3。(g=10N/kg)
5.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小峰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各項操作,整個過程中液體均未溢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
(1)分析實驗步驟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 有關(guān),F(xiàn)中液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分析比較A和 ,可得出: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guān);
(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金屬塊密度為 kg/m3;
(3)小峰做完實驗后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指針在“0”刻度上方,則所測金屬塊的密度值比真實值將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6.吳老師在帶領(lǐng)學(xué)生進行物理綜合實踐活動中,利用天平(砝碼)、量筒、燒杯、細線、水、彈簧測力計等器材,對某種合金和液體的密度進行測量。(計算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1)首先對該合金材料制成的實心合金塊密度進行測量。
①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將游碼歸零后,若指針靜止時位置如圖1所示,則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端調(diào)節(jié),使指針指在分度盤 ;
②圖2是正確測量合金塊質(zhì)量時使用砝碼的情況和游碼的位置,該金屬塊質(zhì)量為 g;
③圖3是他用量筒測量②中的合金塊體積的情景,則該合金塊的體積是 cm3;
④求出合金塊的密度為 g/cm3。
(2)然后用彈簧測力計測質(zhì)量為340克的④的材料制成的實心球,完全浸沒在某種液體中示數(shù)為1.6N,此球受到的浮力 N,求出液體的密度為 kg/m3。
7.如圖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操作,請你回答下列問題:(g取10N/kg)
(1)彈簧測力計使用前要先進行 ;
(2)分析圖①②③,說明浮力的大小與 有關(guān);
(3)為了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深度的關(guān)系,可選用 兩圖進行操作;
(4)物體A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 N,物體A的體積是 m3;
(5)用圖中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鹽水的密度是 kg/m3;
(6)該實驗主要運用的科學(xué)探究方法是 。
8.如圖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過程示意圖。
(1)實驗步驟C和D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與 的關(guān)系,步驟A和 可以測出物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N;
(2)據(jù)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隨深入的深度h的變化關(guān)系。分析可得關(guān)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結(jié)論。
①物塊浸沒前, ,物塊所受的浮力越大;
②物塊浸沒后,所受的浮力大小與 無關(guān);
(3)此物塊的密度是 。
考點03 二次稱重法測量密度
1.如圖甲,盛滿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空小桶位于溢水口下,測力計下的石塊重6N;將石塊緩慢地浸沒入水中,溢出的水流入小桶中,水不再溢出的情境如圖乙所示,此時測力計示數(shù)為4N。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浸沒在水中的石塊所受的浮力為4N
B.圖乙中,溢水杯內(nèi)的水重2N
C.石塊的密度為3×103kg/m3
D.甲、乙情境下的溢水杯對桌面的壓強相等
2.小悅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做了如圖(a)所示的實驗。
(1)對比A、B、C三個步驟,可得出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是 ,當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后浮力的大小與浸沒后的深度 (選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2)要研究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需要對比C圖和 圖的實驗數(shù)據(jù);
(3)根據(jù)有關(guān)實驗數(shù)據(jù),鹽水的密度為 kg/m3;
(4)小悅還想利用浮力測量小木塊的密度,她找來的實驗器材有:木塊、彈簧測力計(0~5N)、底部固定有滑輪的水槽、細線及足量的水。如圖甲,先用彈簧測力計測木塊的重力,再用細線繞過滑輪將木塊與測力計連接起來接著往水槽中倒入適量的水,使木塊浸沒在水中,如圖(b)乙,木塊在水中靜止時測力計示數(shù)為1.6N。她利用定滑輪改變力的方向的作用,巧妙的得到了木塊的密度為 kg/m3。
3.小明同學(xué)從家里帶了兩塊形狀規(guī)則的小木塊,到實驗室測量它們的密度。
(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游碼撥到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此時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左側(cè),下一步應(yīng)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水平平衡。
(2)用天平測木塊質(zhì)量,平衡時砝碼、游碼如圖甲所示,則木塊質(zhì)量為 g。
(3)在量筒中裝適量的水如圖乙所示,將木塊用細針壓沒在量筒的水中,此時液面與量筒46mL刻度線相平,則木塊密度為 。
(4)若考慮到木塊吸水,上述方法所測木塊密度值偏 (選填“大”或“小”)。
(5)小明換用另一種方法測木塊的密度,請幫助他把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的重力,示數(shù)為;
②把一石塊系在木塊下,用測力計吊著木塊和石塊,只讓石塊完全浸沒在水中,靜止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③把掛在測力計下的木塊和石塊完全浸沒在水中(如圖丙),靜止時測力計示數(shù)為;
④則木塊所受浮力為 ;木塊密度表達式: (兩空均選用、、、表示)。
4.探究小組的同學(xué)想通過實驗測量一金屬塊的密度,于是他們向老師借來了器材,對金屬塊的密度進行了測量。
(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如圖甲所示,接下來應(yīng)進行的操作是 再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2)用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測金屬塊的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zhì)量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金屬塊的質(zhì)量為 g;用量筒測金屬塊的體積,如圖丙所示,該金屬塊的體積為 cm3。
(3)則金屬塊的密度為 kg/m3。
(4)做完實驗后,他們不用天平和量筒,用一個規(guī)格合適的彈簧測力計、盛有適量水的燒杯和細線,也測出了金屬塊的密度。
①用細線把擦干的金屬塊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金屬塊的重力為G;
②將金屬塊浸沒在燒杯的水中(不接觸燒杯底或燒杯壁),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
③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用已知量和測得量表示金屬塊密度,則ρ金= ;
④若在實驗步驟①中,沒有把金屬塊擦干就用彈簧測力計進行了測量,則測出的金屬塊密度會 。(選填“偏小”或“偏大”)。
5.開封北宋州橋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其中,大量來自不同時代的景德鎮(zhèn)瓷器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工作人員想利用下列器材測量陶瓷碎片的密度,請你幫他完成實驗。器材:天平、圓柱形溢水杯、適量的水、細線等器材。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歸零后發(fā)現(xiàn)指針偏左,她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 調(diào)節(jié)。
(2)將碎片放在天平左盤中,向右盤中由大到小加砝碼,當加入最小質(zhì)量是5g的砝碼時,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cè),這時應(yīng) ,直到天平平衡。此時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所示,碎片的質(zhì)量是 g。
(3)在溢水杯中裝滿水,用細線系住碎片緩慢地放入水中,使之浸沒。利用排水法,測出溢出水的體積為20cm3,測出陶瓷碎片的密度是 g/cm3。
(4)若陶瓷碎片吸水則測得的密度偏 。
(5)工作人員不用天平,利用彈簧測力計、細線、盛有水的大燒杯等器材,也巧妙測出了陶瓷碎片的密度。請你將他的測量步驟補充完整,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陶瓷碎片的重力G。
② 。
③碎片密度的表達式為ρ瓷= (用測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6.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所示器材自制了簡易“浸沒式液體密度計”,其過程為:
①將一實心小球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方,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
②將小球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
③將小球浸沒在某未知液體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
已知ρ水=1×103kg/m3,g取10N/kg,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小球的密度有多大?
(2)未知液體的密度有多大?
(3)利用圖中器材制成的密度計的最大測量值是 kg/m3;
(4)此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改裝成的“浸沒式液體密度計”刻度值分布是否均勻?請你結(jié)合公式推導(dǎo)加以說明。
考點04 應(yīng)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1.潛水員完全潛入水中后,繼續(xù)下潛的過程中,他所受到的浮力和液體壓強的大小變化是( )
A.浮力不變,液體壓強逐漸增大
B.浮力逐漸增大,液體壓強不變
C.浮力逐漸增大,液體壓強逐漸增大
D.浮力不變,液體壓強不變
2.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在空間站做了乒乓球在水中浮力消失的實驗,如圖所示。太空中失重狀態(tài)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的密度減小到零B.乒乓球沒有排開水
C.乒乓球的質(zhì)量為零D.乒乓球排開的水重力為零
3.關(guān)于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實驗:空飲料罐排開水的體積越大,它所受浮力就越大
B.乙實驗:四面裝有橡皮膜的正方體浸沒水中,其下表面受水的壓力最大
C.丙實驗:孔明燈點燃后加速上升,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丁實驗:同一個鐵質(zhì)折疊杯,當它漂浮在水面上時,排開水的體積減小了
4.小剛在恒溫游泳池中潛水時發(fā)現(xiàn)自己吐出的一個氣泡在水中上升的過程中不斷變大。關(guān)于該氣泡在水中上升時的變化情況,密度 ,質(zhì)量 ,浮力 。(選“變大”、“不變”或“變小”)
5.賽龍舟是我國民間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xí)俗,比賽前龍舟靜止在湖面上受到浮力的作用,該浮力的施力物體是 ,浮力的方向是 ;當運動員從龍舟走上岸后,龍舟在水中將 (選填 “上浮”或“下沉”)一些,此時所受的浮力 (選填“減小”“不變”或“增大”)。
6.如圖所示,當“蛟龍?zhí)枴睆南聺撋疃?000m處開始上浮,露出水面前,它的底部受到的海水的壓強 ,受到的浮力 。(均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7.如圖所示A、B兩只柱狀容器(),分別盛有密度為和的兩種不同液體,現(xiàn)將同一小球分別浸入兩種液體中如圖所示的位置時,液體對兩容器底部的壓力相等。則液體密度 ,小球受到的浮力 ,將小球從容器中取出,液體對兩容器底部的壓力 。(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8.如圖所示,金魚吐出的氣泡在水中上升的過程中,受到浮力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9.如圖所示,我國新型戰(zhàn)略核潛艇在水下下潛過程中,受到的浮力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受到水的壓強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考點05 浮力與深度的圖像
1.如圖甲所示,立方體木塊下端用一段細線與之相連,細線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細線與木塊邊長之和大得多)?,F(xiàn)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圖乙),直到裝滿容器。細線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則拉力F隨深度h的變化關(guān)系圖像是( )
A.B.
C.D.
2.一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圓柱體,將圓柱體從盛有水的燒杯上方離水面某一高度處緩緩下降,然后將其逐漸浸入水中。如圖所示是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與圓柱體下降高度h變化關(guān)系的實驗圖像,已知ρ水=1.0×103kg/m3,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圓柱體的重力為12N
B.圓柱體所受的最大浮力為8N
C.圓柱體的密度為1.5×103kg/m3
D.圓柱體在剛浸沒時,下表面受到液體壓強為700Pa
3.如圖甲所示,一正方體實心物體用細繩吊著勻速向下浸入水中,在浸入過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離h逐漸增大,物體所受浮力、繩子拉力隨h的變化如圖乙所示,其中,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物體的密度是B.物體的體積為
C.物體所受重力為7.68ND.物體浸沒時所受浮力為5.12N
4.如圖甲為盛水的燒杯,拉力傳感器拉著實心圓柱體緩慢下降,整個過程中拉力傳感器示數(shù)F與圓柱體下降高度h變化關(guān)系的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10N/kg,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圓柱體受到的重力是9N
B.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6N
C.當圓柱體剛好全部浸沒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為400Pa
D.圓柱體的密度是1.2×103kg/m3,
5.彈簧測力計下掛一長方體物體,將物體從盛有適量水的燒杯上方離水面某一高度處緩緩下降,然后將其逐漸浸入水中,如圖甲;圖乙是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與物體下降高度h變化關(guān)系的圖像,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g取10N/kg)
A.物體的體積是800cm3
B.物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4N
C.物體的密度是1.5×103kg/m3
D.物體剛浸沒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是12N
6.如圖甲所示,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圓柱體,從盛水的燒杯上方某一高度緩慢下降,圓柱體浸沒后繼續(xù)下降,直到圓柱體底面與燒杯底部接觸為止。如圖乙所示,圓柱體下降過程中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F隨圓柱體下降高度h變化的圖像,則圓柱體的體積是 m3;圓柱體的密度是 kg/m3。(取g=10N/kg)
7.用彈簧測力計懸掛一實心物塊,物塊下表面與水面剛好接觸,如圖所示。從此處勻速下放物塊,直至浸沒于水中并繼續(xù)勻速下放(物塊未與水底接觸)。物塊下放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與物塊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關(guān)系如圖乙。(g取10N/kg,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求:
(1)物塊的質(zhì)量;
(2)物塊完全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物塊剛好完全浸沒時,水對物塊下表面的壓強。
8.如圖甲所示,一個底面積是的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面上,裝有深的水,用細繩吊著一重為20N的實心圓柱體,將它豎直緩慢浸入水中,記下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和對應(yīng)的浮力,并畫出的圖象如圖乙所示,浸入過程中沒有水溢出容器,水的密度為。求:
(1)圓柱體的質(zhì)量;
(2)圓柱體剛好浸沒水中時細繩受到的拉力;
(3)圓柱體浸入水中的深度為5cm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一、單選題
1.(2023·青海西寧·中考真題)如圖所示,現(xiàn)有一質(zhì)量為1.2kg、體積為8×10-3m3質(zhì)地均勻的浮標,用細繩的一端系住浮標,另一端固定在池底。隨著水池內(nèi)水位的上升,細繩逐漸被拉直,當水位達到90cm時,浮標恰好完全浸沒且細繩未被拉斷(ρ水=1.0×103kg/m3,g取10N/kg)。下列相關(guān)分析中正確的是( )
A.浮標的密度為1.5×103kg/m3
B.水對池底的壓強為9×105Pa
C.浮標所受的浮力為12N
D.細繩對浮標的拉力為68N
2.(2023·江蘇常州·中考真題)為拯救瀕危物種中華鱘,生物學(xué)家在放養(yǎng)的中華鱘身上拴上定位硬殼膠囊。數(shù)天后,膠囊與潛入水中的中華鱘脫離,最終漂浮于江面發(fā)射定位信號,脫離后,膠囊受到的浮力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為下列圖中的( )
A. B.
C. D.
3.(2023·山東濟南·中考真題)把一塊石頭和一個西紅柿同時放入水中,它們靜止時西紅柿漂在水面上,而石頭沉入了水底,如圖所示。石頭和西紅柿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相比較( )
A.石頭受到的浮力更大些
B.西紅柿受到的浮力更大些
C.石頭和西紅柿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無法比較石頭和西紅柿受到的浮力大小
二、填空題
4.(2023·遼寧鞍山·中考真題)用手將邊長為0.1m,質(zhì)量為0.4kg的正方體浸沒在水中,將手放開瞬間它受到的浮力為 N,當物體靜止時,它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為 Pa、(g取10N/kg)
5.(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題)重為5N的實心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N,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為 N,物體的密度是 。(g取10N/kg)
三、實驗題
6.(2023·四川樂山·中考真題)如圖是某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步驟。
(1)從圖中可知物塊的重力為 N;
(2)比較D和E,可以得出:浮力大小與 有關(guān);
(3)比較 和 可以得出:當物塊完全浸沒后,浮力大小與所處深度無關(guān);
(4)本實驗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法”或“轉(zhuǎn)換法”);
(5)該小組的同學(xué)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出了上述實驗中所用物塊的密度:
①物塊完全浸沒于水中所受浮力為 N;
②物塊密度為 kg/m3。(ρ水=1.0×103kg/m3,g=10N/kg)
7.(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題)如圖是小青“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大小關(guān)系是:.
(1)乙圖中物塊受浮力大小的表達式, ;
(2)小青比較甲、乙、丙三圖,得出浮力大小與深度有關(guān)的結(jié)論,有同學(xué)指出這個結(jié)論不可靠,原因是 ;
(3)如果實驗中水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則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大小關(guān)系應(yīng)滿足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2023·吉林·中考真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用密封透明的瓶子(質(zhì)量和厚度不計,裝有適量酸奶)替代原實驗中的物體,如甲圖。
(1)將瓶子浸沒在水中,如乙圖,此時瓶子受到的浮力為 N。
(2)繼續(xù)向上提升彈簧測力計,當酸奶液面與水面相平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丙圖。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在液體密度一定時,浮力大小與 有關(guān)。
(3)通過這個實驗還可以計算出酸奶的密度,ρ= kg/m3。
四、計算題
9.(2023·四川雅安·中考真題)一棱長為的正方體物塊放在盛有40L水的薄壁圓柱形容器中,容器重為10N,底面積為?,F(xiàn)用豎直向下大小為20N的力F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剛好浸沒于水中靜止,如圖所示(,g取10N/kg)。求:
(1)物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
(2)物塊受到的浮力;
(3)容器底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10.(2023·內(nèi)蒙古通遼·中考真題)如圖所示,某同學(xu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量一種未知液體的密度,他把底面積為的圓柱體物塊,用細繩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上,讀出示數(shù)后,將物塊浸入該液體中,浸入液體中的深度h=10cm,容器底面積為,g取10N/kg。求:
(1)物塊所受的浮力;
(2)液體的密度;
(3)物塊浸入前后,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量。
1.(新考法)有一個梯形物體浸沒在水中,如圖所示,水的密度為ρ,深度為H,物塊高度為h,體積為V,較小的下底面面積為S,與容器底緊密接觸,其間無水。則該物體所受的浮力為( )
A.B.C.D.
2.(新素材)如圖甲所示,有一體積、質(zhì)量均忽略不計的彈簧,其兩端分別固定在容器底部和正方體形狀的物體上。已知物體的邊長為10cm,容器的底面積為300cm2,彈簧沒有發(fā)生形變時的長度為10cm。彈簧的伸長量與它所受拉力F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向容器中加水,直到物體的上表面與液面相平,此時水深24cm,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F1,物體受到的浮力為F浮。打開出水口緩慢放水,當彈簧沒有形變時關(guān)閉出水口,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F2,g=10N/kg,ρ水=1.0×103kg/m3,則?? N,物體的密度是 kg/m3。
3.(新考法)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1.5kg,底面積為2×10-2m2足夠高的薄壁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將邊長為0.1m,質(zhì)量為7.5kg的實心正方體銅塊靜置在容器底部(未緊密結(jié)合)的恒定速度向容器中注水,水對容器底的壓強隨水注水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求:
(1)當注水時間為t1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2)在t1時銅塊對容器底的壓力;
(3)當水對容器底的壓強p1與容器底對地面的壓強p2之比為1:3時的注水時間。
實驗步驟
A
C
D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
0.6
0.8
0.2
相關(guān)試卷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同步考點專題訓(xùn)練10.2阿基米德原理(原卷版+解析),共30頁。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 浮力10.2 阿基米德原理課后練習(xí)題,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浮力的大小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蘇科版八年級下冊液體的壓強達標測試,共31頁。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