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人教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PPT課件(送教學設計)全冊
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獲獎ppt課件
展開
這是一份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獲獎ppt課件,文件包含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課件pptx、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教案doc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材分析本課是《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9課,是從社會生活這個視角,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進行了表述。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衣食住行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材第一目介紹了我國人民日常生活的變化,第二目介紹了出行方式和通信工具的變化。過去我國被稱為自行車大國,到今天交通工具的多樣化,如自行車、公交車、摩托車、出租車、私家車、輪船、飛機等。這些內容和學生的生活體驗有直接密切的關系,這是本節(jié)教材內容的獨特之處,也是可用之以強化教學效果之處。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年齡約在14—15歲,可以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鄰居等渠道了解改革開放前后,他們所熟悉的人們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變化。最好讓他們把搜集到的當年的票證,如糧票、布票、油票等,在課堂上展示,讓學生從事實中得出結論:改革開放政策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改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這是本課的特色之一。有條件的話,教師可建議學生從互聯(lián)網上查找相關的文字、數據、圖片、圖像等資料。充分發(fā)揮學生運用科技成果來獲取資料和知識的能力,這是本課的另一個主要特色。教學目標基礎知識了解改革開放前后,在交通、通信方面的不斷發(fā)展掌握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續(xù) 表能力訓練過程方法結合調查縱橫比較預先調查親鄰好友近20年來生活方式的變化,通過數字、票證、圖片、影像等歷史資源,體會改革開放為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好處探索理解提高生產力、發(fā)展經濟對于人們改善生活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愛國愛黨與時俱進小康生活的來臨與祖國的日益強盛反映出我們的社會正在突飛猛進地發(fā)展,這是黨和政府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的成果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改革開放前后,人們衣食住行的變化。教學難點: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教法學法教法:教師在講述本課前,可事先讓同學們去進行一些調查,可以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鄰居等渠道,了解改革開放前后他們所熟悉的人在衣食住行用方面親歷的變化,讓學生從活生生的事實中分析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另外要指導學生從網上搜索相關的文字、數據、圖片、圖像等資料,讓學生掌握運用科技成果來獲取資料和知識的能力。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出示相關資料,討論回答:新舊“四大件”分別指的是什么?(①舊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轉一響”——縫紉機、自行車、手表、收音機。②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現在正朝著電腦、手機、住房、汽車發(fā)展)二、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從舊的“四大件”發(fā)展到新的“四大件”,說明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就像俗話所說的那樣——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三、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1.學生自主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2.根據教材第一目“日常生活的變化”,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1)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改革以前人們衣著有什么特點?(色彩和樣式很單調,數量有限而且要憑布票購買衣服)(2)現在你和你的親朋鄉(xiāng)鄰的服飾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不僅用來御寒,而且可以展示個性、顯示風度,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教師過渡:展示計劃經濟時代里的票證,聯(lián)系“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后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的內容,說明那時人們不但“穿”得單調,“吃”得水平也很低,營養(yǎng)嚴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難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糧充饑。(3)現在大家“吃”得怎樣?(不但能夠“吃飽”,而且還要“吃好”,講究營養(yǎng)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wèi)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4)根據教材第98頁“問題思考”:怎樣看待今昔飯桌上的野菜、粗糧?過去人們吃的野菜、窩頭,今天吃起來好像味道很不錯,為什么還要說過去的生活不好呢?(過去用來充饑果腹,往往因為吃得太多而產生副作用——水腫、胃痛等;現在是用來搭配營養(yǎng)、調節(jié)口味的,屬于時髦的綠色食品,有益健康)(5)指導學生觀看教材第98頁插圖,運用自己小組調查來的材料,通過“對白”形式,表演今昔住房的變化。(設置場景為“調查時的書房”,一位扮演爺爺或奶奶,另幾位扮演今天的孫子或孫女。鼓勵學生自擬對白,臨場發(fā)揮。教師注意調節(jié)下崗職工或其他弱勢群體家庭的學生情緒,防止盲目攀比)(6)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消費結構和社會方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消費結構不斷優(yōu)化,人們開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種休閑生活,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3.根據教材第二目“交通、通信的不斷發(fā)展”,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的交通建設取得了什么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鐵路營運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來,全國鐵路實現了幾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運營效率。鐵路、公路、民用航空、水運和地下軌道交通建設飛速發(fā)展,已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2)人們的出行方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除了自行車、公交車、出租車,還有方便快捷的地鐵,私家車也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長途旅行時,人們可以任意選擇火車、汽車、飛機、輪船)(3)我國的電信事業(yè)取得了什么成就?(我國的電信網絡規(guī)模和用戶數均居全球第一,發(fā)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4)我國的互聯(lián)網建設取得了什么成就?(中國網民規(guī)模不斷擴大,互聯(lián)網普及率越來越高)教師總結: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生活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正是由于改革開放,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度提高,綜合國力才能不斷加強。而改革開放的實質就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我們要堅定擁護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四、課堂活動提出以下問題小組討論:1.現在城市里為什么常出現“塞車”現象?(機動車輛猛增,道路卻依然狹窄等)2.你認為如何解決為好?(提倡步行和騎自行車,既可鍛煉身體,也可減輕環(huán)境污染。興建、改擴建城鄉(xiāng)道路,加強交通管理。加緊研制綠色能源和綠色交通工具,發(fā)展新的交通方式等)五、練習與檢測六、作業(yè)布置搜集資料,從身邊的父母、長輩、朋友、鄰居等渠道和從互聯(lián)網上查找相關的文字、數據、圖片、圖像等資料,了解改革開放前后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板書設計社會生活的變遷一、日常生活的變化1.衣:色彩和樣式單調——爭奇斗艷2.食:“吃飽”——“吃好”3.住:擁擠簡陋——寬敞舒適4.生活方式:注重休閑娛樂二、交通、通信的不斷發(fā)展1.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2.電信網絡規(guī)模第一
相關課件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作業(yè)ppt課件,共23頁。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ppt課件
這是一份2021學年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作業(yè)課件ppt

相關課件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