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

    • 746.3 KB
    • 2022-11-29 18:45
    • 434
    • 0
    • pattern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第1頁
    1/36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第2頁
    2/36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第3頁
    3/36
    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

    展開

    這是一份廣東省東莞市南城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共3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綜合能力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2023學年廣東省東莞市南城中學九年級(上)期中
    物理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所示現(xiàn)象中,力對物體做功的是( ?。?br />
    A.圖甲:用力搬石頭,沒有搬動
    B.圖乙:用力提著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C.圖丙:用力將木箱推到斜面的頂端
    D.圖?。河昧εe著杠鈴在空中不動
    2.下列有關機械做功、功率、機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 A.機械效率越高的機械,功率越大
    B.做功越多的機械,功率越大
    C.功率越大的機械,做功越快
    D.做有用功越多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
    3.如圖所示,一物塊從光滑斜面上A點由靜止滑下,B為斜面AC的中點,設物塊在AB段重力做功為W1,重力的功率為P1;在BC段重力做功為W2,重力的功率為P2,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br />
    A.W1>W(wǎng)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4.下列關于溫度、熱量和內(nèi)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發(fā)生熱傳遞時,溫度總是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
    B.在相同溫度下,1kg的水比1kg的冰含有的熱量多
    C.物體溫度升高,內(nèi)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要吸收熱量
    D.一塊0℃的冰熔化成0℃的水,內(nèi)能增大
    5.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給質(zhì)量和初溫都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同時加熱,兩液體的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升高相同的溫度,甲液體吸收的熱量多
    B.甲液體的吸熱能力比乙液體的吸熱能力強
    C.甲液體的比熱容與乙液體的比熱容之比為5:8
    D.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吸收的熱量大于乙液體吸收的熱量
    6.如圖甲電路,閉合開關S后,兩個燈泡都能發(fā)光,乙圖為電流表A1指針的位置,如果電流表A2與電流表A1指針的位置相同,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電流表A2的讀數(shù)是1.5A
    B.燈泡L1和L2并聯(lián)
    C.電流表A1一定連接“﹣、3”接線柱
    D.通過燈L1的電流為1.2A
    7.喜歡觀察的小明發(fā)現(xiàn),教室的投影儀內(nèi)有一個降溫風扇和一個投影燈泡,當閉合投影儀的電源開關S1時,只有風扇工作,再閉合S2時,燈泡和風扇同時工作。當只閉合S2時,風扇和燈泡都不工作,以下電路設計符合要求的是( ?。?br /> A.
    B.
    C.
    D.
    二、填空題(本題共10小題)
    8.用40N水平拉力拉著重為100N的物體,在10s內(nèi)由靜止開始沿水平直線移動了5m。此過程中,重力對物體做的功為    J,水平拉力對物體做功的功率為    W。
    9.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wǎng)衛(wèi)星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入軌?;鸺铀偕仙^程中,火箭頂端的衛(wèi)星的動能將    ,機械能將   ?。ㄒ陨蟽煽站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衛(wèi)星上展開的太陽能電池板給蓄電池充電時,蓄電池相當于   ?。ㄟx填“用電器”或“電源”)。
    10.如圖所示是汽油機的   沖程。在壓縮沖程中,是通過   方式增加燃氣的內(nèi)能。汽油機的轉(zhuǎn)速為3000r/min,則1s內(nèi)汽油機對外做功   次。

    11.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    電,因為玻璃棒    (選填“得到”或“失去”)電子。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驗電器金屬箔張開,如圖所示。接觸瞬間,  ?。ㄟx填序號即可;①“電流從驗電器流向玻璃棒”、②“電子從驗電器轉(zhuǎn)移到玻璃棒”或③“正電荷從驗電器流向玻璃棒”)。

    12.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拉動重為40N的物體A,使物體A在水平方向上以2.5m/s的速度移動一段距離,用時2s,所用拉力F為20N,地面對物體A的摩擦力為30N,則滑輪組所做的有用功為    J,拉力F的功率為    W,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

    13.如圖所示,只閉合S1,小燈泡L1、L2組成    電路。斷開S1,閉合S2和S3,  ?。ㄟx填“有”、“無”)電流流過燈泡L2。若同時閉合開關    ,電路會形成電源短路。

    14.如圖甲所示電路中,當閉合開關S后,兩個電壓表指針偏轉(zhuǎn)角度相同。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電源電壓為    V,燈泡L2兩端電壓為    V,用電流表分別測量流過燈泡L1、L2的電流,電流表指針偏轉(zhuǎn)角度如圖丙所示,則通過燈泡L1、L2的電流之比為    。

    15.在圖電路中的圓圈內(nèi),填入電流表或電壓表的符號,使閉合開關S后,兩燈泡均能發(fā)光。

    16.請根據(jù)圖甲的電路圖完成圖乙中的實物圖的連接。

    17.根據(jù)圖所示的實際電路,在右面的虛線框內(nèi)畫出電路圖。

    四、實驗題(本題共3小題)
    18.小明在“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選用質(zhì)量不同的兩個鋼球m和M(M的質(zhì)量大于m),分別從不同的高度h和H(H>h)由靜止開始滾下,觀察木塊B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實驗過程如圖所示:

    (1)該實驗中物體的動能是指    (選填“鋼球”或“木塊”)的動能;實驗中通過觀察    來說明動能的大小;
    (2)比較甲、乙兩圖進行的實驗,由此得出結(jié)論是:當    相同時,小球的    越大,動能越大;
    (3)圖乙、丙換用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從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目的是控制    相同,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    的關系;
    (4)木塊在水平面上滑動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9.為了比較a、b兩種液體吸熱本領的大小,小茗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初溫相同的液體a和液體b,用相同的電熱器分別對它們加熱。

    (1)實驗中應保證兩種液體的質(zhì)量   ?。ㄟx填“相同”或“不相同”),要完成本實驗,除了圖中的實驗器材以及托盤天平外,還必需的測量工具是    。
    (2)實驗中選用相同的電熱器對兩種液體加熱8min,液體a吸收的熱量   ?。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體b吸收的熱量;
    (3)兩種液體吸收相同熱量后,可以觀察到液體a升高的溫度    (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液體b升高的溫度;
    (4)實驗表明,液體   ?。ㄟx填“a”或“b”)的吸熱能力更強,a、b兩種液體(其中一種液體是水)吸熱后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計算出,另一種液體的比熱容為    J/(kg?℃)。
    20.在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電壓特點的活動中。

    (1)連接電路過程中,開關應    ,在連接串聯(lián)電路時,連接電路如圖甲,閉合開關S后,發(fā)現(xiàn)燈L1發(fā)光,L2不發(fā)光。同學們有以下幾種猜想:①L2燈絲斷了;②L2燈座處短路;③燈L2也工作,但亮度太暗,肉眼看不見。以上猜想中一定錯誤的是   ?。ㄌ钚蛱枺?。為了驗證哪個猜想正確,小明設計了以下幾種方案,請問不可行的有    (多選)。
    ①斷開開關,把L2燈泡擰下來,再閉合開關,看L1是否發(fā)光;
    ②用一根導線并聯(lián)接到L1兩端,看L2是否發(fā)光;
    ③用一根導線并聯(lián)接到L2兩端,看L1亮度是否改變;
    ④將電壓表并聯(lián)到L2兩端,看電壓表有無示數(shù)。
    (2)為了探究“串聯(lián)電路的電流關系”,分別把圖中A、B、C各點斷開,把    接入,閉合開關前,發(fā)現(xiàn)電表指針如圖乙所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3)在探究“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關系”時,用電壓表測量出A、B兩點的電壓UAB=2.3V,將電壓表并聯(lián)在B、C兩點,閉合開關,電壓表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此時UBC=   V。小明斷開開關,準備拆下電壓表,重新接入電路,小聰認為小明的操作太麻煩,只需將與B點相連的導線改接到A點即可。你認為小聰?shù)霓k法是   ?。ㄟx填:“可行”、“不可行”)。
    (4)在“探究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規(guī)律”時,連接電路如圖丁,若要測量L1支路中的電流,只允許移動一根導線,請在移動的導線上畫“×”,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正確的電路。
    五、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
    21.小華家里用的是天然氣灶,他嘗試估測該灶的效率。小華在水壺中加入5kg、初溫為20℃的水,用該天然氣灶燒水,水的溫度升高了80℃。他觀察天然氣表發(fā)現(xiàn)此次燒水用了0.1m3天然氣,天然氣的熱值為3.2×107J/m3,水的比熱容c=4.2×103J/(kg?℃)。求:
    (1)水吸收的熱量Q吸(不計水的熱量損失);
    (2)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Q放;
    (3)天然氣灶的效率η。
    22.如圖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輪組將一個重為300N的貨箱在6s內(nèi)勻速提升4m。此過程中,繩子自由端所受的拉力為F,工人做功的功率恒定為0.25kW,動滑輪自重為60N,求:
    (1)工人所做的功是多少?
    (2)滑輪組機械效率是多少?
    (3)拉力F是多少?

    六、綜合能力題(本題共2小題)
    23.某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
    序號
    鉤碼重
    量G/N
    鉤碼上升
    高度h/m
    繩端拉
    力F/N
    繩端移動
    距離s/m
    機械效率
    η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①   
    ②   
    (1)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    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實驗過程中邊拉動邊讀數(shù),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穩(wěn)定,應該靜止讀數(shù),你認為他的想法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
    (2)用丁圖裝置進行實驗,得出表中第4次實驗數(shù)據(jù),請將表中的兩個數(shù)據(jù)填寫完整。
    (3)通過比較    (填實驗序號)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同一重物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繩子段數(shù)無關。
    (4)通過比較    (填實驗序號)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物重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5)完成以上實驗后,另一小組同學使用甲、乙兩個裝置(動滑輪自重一樣)分別提升重力為G1和G2的兩個物體,升高相同的高度。繩自由端施加豎直方向的拉力分別為F1和F2且F1=F2,拉力所做的功分別為W甲、W乙,兩裝置的機械效率分別為η甲和η乙,若不計繩重與摩擦,則W甲   W乙,η甲   η乙。(以上兩空均選填:“>”、“<”或“=”)

    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汽車動能回收系統(tǒng)
    為節(jié)約能源,某型號汽車在關閉發(fā)動機后,通過小型發(fā)電機將減速運動時的部分動能轉(zhuǎn)化為電能儲存在蓄電池中,同時蓄電池又能將部分能量通過電動機向車輪輸送。表中所示是該型號汽車的部分技術(shù)參數(shù),其中儲能效率是指汽車正常行駛時關閉發(fā)動機,直至汽車停止的過程中,通過發(fā)電機將動能轉(zhuǎn)化為電能并儲存在蓄電池的效率。耗油量是指汽車正常行駛100km消耗燃油的質(zhì)量。測試中,先讓汽車正常行駛,然后關閉發(fā)動機,分別測出開啟和關閉發(fā)電機兩種情況下,汽車通過的路程s與對應的速度大小v,計算出動能Ek,作出動能Ek隨路程s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
    ××型汽車
    滿載總質(zhì)量(kg)
    1500
    儲能效率(%)
    60
    耗油量(kg/100km)
    7
    (1)汽車發(fā)動機是用水作冷卻劑的,這是利用了水的    大的性質(zhì);汽車轉(zhuǎn)彎時,同側(cè)前后兩個轉(zhuǎn)向燈會同時閃亮,若其中一只燈壞了,另一只燈仍會閃亮。則該兩個轉(zhuǎn)向燈是   ?。ㄟx填:“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的。
    (2)汽車消耗燃油正常行駛10km,完全燃燒這些燃油產(chǎn)生的熱量為2.94×107J,則燃油的熱值為    J/kg,若燃油沒有完全燃燒,則燃油的熱值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在1標準大氣壓下,這些熱量能將100kg初始溫度為40℃的水加熱至    ℃【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3)發(fā)電機發(fā)電過程中,動能除了轉(zhuǎn)化為電能外,由于發(fā)電機的線圈會發(fā)熱導致溫度升高,因此還有部分能量轉(zhuǎn)化為    能。由圖像可知,表示開啟發(fā)電機進行測試的圖線是   ?。ㄌ睢阿佟被颉阿凇保袛嗟囊罁?jù)是:開啟發(fā)電機后,有一部分動能轉(zhuǎn)化為電能;而關閉發(fā)電機后,動能全部用于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
    (4)若滿載的汽車正常行駛時的動能為Ek0=3.75×105J,某時刻關閉發(fā)動機,同時發(fā)電機開始工作直至汽車停下來,最終有    J的動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汽車重新啟動加速后,汽車采用純電動模式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時,若汽車蓄電池的電能轉(zhuǎn)化為汽車機械能的效率為80%,汽車勻速行駛時受到阻力為車總重的0.1倍,則汽車可利用剛剛回收的動能(Ek0=3.75×105J)前進    m。


    2022-2023學年廣東省東莞市南城中學九年級(上)期中
    物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所示現(xiàn)象中,力對物體做功的是( ?。?br />
    A.圖甲:用力搬石頭,沒有搬動
    B.圖乙:用力提著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C.圖丙:用力將木箱推到斜面的頂端
    D.圖?。河昧εe著杠鈴在空中不動
    【分析】力對物體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該力的方向上通過了距離。
    【解答】解:A、用力搬石頭,沒有搬動,人對石頭施加力的作用,但石頭在力的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人對石頭沒有做功,故A不符合題意;
    B、用力提著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人對滑板施加的力豎直向上,滑板在力的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人對滑板沒有做功,故B不符合題意;
    C、用力將木箱推到斜面的頂端,木箱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人對木箱做功,故C符合題意;
    D、用力舉著杠鈴在空中不動,人對杠鈴施加力的作用,杠鈴在力的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人對杠鈴沒有做功,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此題考查力是否做功的判斷,明確三種情況不做功:一是有力無距離(例如:推而未動),二是有距離無力(靠慣性運動),三是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
    2.下列有關機械做功、功率、機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 A.機械效率越高的機械,功率越大
    B.做功越多的機械,功率越大
    C.功率越大的機械,做功越快
    D.做有用功越多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
    【分析】(1)機械效率指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
    (2)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等于功與時間之比。
    【解答】解:A、機械效率越高的機械,功率不一定越大,故A錯誤;
    B、做功越多的機械,功率不一定越大,還要看時間是否相等,故B錯誤;
    C、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所以功率越大的機械,做功越快,故C正確;
    D、做有用功越多的機械,機械效率不一定越高,還要看總功是否相等,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理解功率和機械效率概念,可解答此題。
    3.如圖所示,一物塊從光滑斜面上A點由靜止滑下,B為斜面AC的中點,設物塊在AB段重力做功為W1,重力的功率為P1;在BC段重力做功為W2,重力的功率為P2,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br />
    A.W1>W(wǎng)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分析】根據(jù)此物體由A點沿光滑的斜面下滑時,因為都是重力做功,所用G相同,由AB=BC,可得h都相同,根據(jù)功的計算公式W=Gh,可判斷W1和W2,由圖中可知,盡管AB=BC,但在兩段路程內(nèi)下滑的速度不同,即所用時間不同,由P=可判斷P1和P2。
    【解答】解:
    物塊從光滑斜面上A點由靜止滑下,由題意可知AB=BC,所以物塊在兩段路程中下滑的高度h相同,物塊的重力不變,由W=Gh可知W1=W2;
    物塊從光滑斜面上A點由靜止滑下,速度越來越快,則物塊在AB段下滑的速度小于在BC段下滑的速度,
    又因為AB=BC,所以物塊在AB段所用時間大于在BC段下滑的時間,即t1>t2,
    由P=可知P1<P2.故C正確。
    故選:C。
    【點評】此題難易程度適中,涉及到的知識點不是很多,但有一定的拔高難度,多做此類題目,有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
    4.下列關于溫度、熱量和內(nèi)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 A.發(fā)生熱傳遞時,溫度總是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
    B.在相同溫度下,1kg的水比1kg的冰含有的熱量多
    C.物體溫度升高,內(nèi)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要吸收熱量
    D.一塊0℃的冰熔化成0℃的水,內(nèi)能增大
    【分析】(1)熱傳遞的條件:存在溫度差;熱量總是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或者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給低溫部分。
    (2)熱量是一個過程量,根據(jù)熱量的描述進行判斷;
    (3)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熱傳遞,做功屬于能量的轉(zhuǎn)化,熱傳遞屬于能量的轉(zhuǎn)移;
    (4)內(nèi)能的大小跟質(zhì)量、溫度、狀態(tài)有關;晶體熔化過程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解答】解:A、發(fā)生熱傳遞時,傳遞的是熱量而不是溫度。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故A錯誤;
    B、熱量不是狀態(tài)量,不能說含有或者具有熱量,故B錯誤;
    C、物體溫度升高,內(nèi)能一定增加,可能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對該物體做功,故C錯誤;
    D、一塊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內(nèi)能增加,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熱傳遞的條件、熔化吸熱、熱量的概念和物體內(nèi)能的改變方式等知識,綜合性較強,易出錯。
    5.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給質(zhì)量和初溫都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同時加熱,兩液體的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升高相同的溫度,甲液體吸收的熱量多
    B.甲液體的吸熱能力比乙液體的吸熱能力強
    C.甲液體的比熱容與乙液體的比熱容之比為5:8
    D.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吸收的熱量大于乙液體吸收的熱量
    【分析】(1)由題意可知,甲、乙兩種液體液體質(zhì)量相等、初溫相同,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在相等時間內(nèi)液體吸收的熱量相等;
    (2)在圖象中,取相同的加熱時間,即吸收相同的熱量,確定兩種液體末溫大小關系,得出兩種液體的升高溫度的大小關系,再利用吸熱公式比較兩種液體的比熱容大小關系。
    (3)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由圖可得在相同時間90min內(nèi),甲和乙的溫度升高值,而兩種液體的質(zhì)量相同,由Q吸=cm△t可知,質(zhì)量相同的不同物質(zhì),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與比熱容成反比,據(jù)此可得比熱容之比。
    【解答】解:
    AD、由題知,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在相等時間內(nèi)液體吸收的熱量相等,由圖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溫度,乙的加熱時間長,乙吸收的熱量多,故AD錯誤;
    B、根據(jù)Q吸=cm△t可知,在質(zhì)量相等、初溫相同、吸熱也相同的情況下,甲液體升高的溫度較高,所以甲液體的比熱容小于乙液體的比熱容,甲液體的吸熱能力比乙液體的吸熱能力弱,故B錯誤;
    C、兩種液體的質(zhì)量相同,由Q吸=cm△t可知,質(zhì)量相同的不同物質(zhì),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與比熱容成反比,
    所以c甲:c乙=△t乙:△t甲=50℃:80℃=5:8,故C正確。
    故選:C。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利用圖象比較不同物質(zhì)的比熱容,得到正確結(jié)論的前提是讀懂圖象提供的信息,理解比熱容的物理意義。
    6.如圖甲電路,閉合開關S后,兩個燈泡都能發(fā)光,乙圖為電流表A1指針的位置,如果電流表A2與電流表A1指針的位置相同,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
    A.電流表A2的讀數(shù)是1.5A
    B.燈泡L1和L2并聯(lián)
    C.電流表A1一定連接“﹣、3”接線柱
    D.通過燈L1的電流為1.2A
    【分析】由電路圖知,兩燈并聯(lián),電流表A1測量干路電流,電流表A2測量通過L2的電流;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特點判斷A1量程并讀數(shù),由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計算L1的電流。
    【解答】解:由圖甲知,電流從正極流出經(jīng)電流表A1后分成兩支,一支通過L1,另一支通過L2和A2,所以兩燈并聯(lián),電流表A1測干路電流,電流表A2測L2的電流;
    因為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且電流表A2讀數(shù)是0.3A,即通過L2的電流為I2=0.3A,
    則電流表A1應選擇0~3A量程,由圖乙知,A1讀數(shù)為1.5A,即干路中的電流為I=1.5A,
    所以通過L1的電流為I1=I﹣I2=1.5A﹣0.3A=1.2A,故A錯誤、BCD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串并聯(lián)電路的識別、并聯(lián)電路電流特點的應用、電流表的讀數(shù),關鍵是正確識別電路的連接方式和電表的作用。
    7.喜歡觀察的小明發(fā)現(xiàn),教室的投影儀內(nèi)有一個降溫風扇和一個投影燈泡,當閉合投影儀的電源開關S1時,只有風扇工作,再閉合S2時,燈泡和風扇同時工作。當只閉合S2時,風扇和燈泡都不工作,以下電路設計符合要求的是( ?。?br /> A.
    B.
    C.
    D.
    【分析】由題意可知,電動機可以獨立工作,且?guī)语L扇的電動機先工作后燈泡才能發(fā)光,說明開關S1在干路時,可控制所有用電器;再閉合開關S2,燈泡才能發(fā)光,說明S2和燈泡在同一支路上,且電動機和燈泡應并聯(lián);據(jù)此進行解答。
    【解答】解:
    由題意知,電動機可以獨立工作;閉合開關S1,只有風扇工作,再閉合開關S2,燈泡和風扇同時工作,說明開關S1在干路上,開關S2只控制燈泡,則S2和燈泡應串聯(lián)在同一支路上,且電動機和燈泡應并聯(lián),題目中符合要求的只有D。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電路的設計,解題的關鍵是判斷電路的連接方式和明確開關的作用。
    二、填空題(本題共10小題)
    8.用40N水平拉力拉著重為100N的物體,在10s內(nèi)由靜止開始沿水平直線移動了5m。此過程中,重力對物體做的功為  0 J,水平拉力對物體做功的功率為  20 W。
    【分析】(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離,二者缺一不可;
    (2)根據(jù)W=Fs求出拉力做的功,根據(jù)P=求出拉力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1)物體在水平地面上移動5m,沒有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所以重力不做功,即重力做功為0J;
    (2)拉力做的功為:
    W=Fs=40N×5m=200J;
    則拉力的功率:
    P===20W。
    故答案為:0;20。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功和功率計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明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解決此題的關鍵。
    9.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wǎng)衛(wèi)星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入軌?;鸺铀偕仙^程中,火箭頂端的衛(wèi)星的動能將  增大 ,機械能將  增大?。ㄒ陨蟽煽站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衛(wèi)星上展開的太陽能電池板給蓄電池充電時,蓄電池相當于  用電器?。ㄟx填“用電器”或“電源”)。
    【分析】動能與物體的質(zhì)量和速度有關,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zhì)量和高度有關,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加勢能。
    在電路中,能夠提供電能的是電源,需要消耗電能的是用電器。
    【解答】解:
    在火箭攜帶衛(wèi)星加速升空的過程中,衛(wèi)星的質(zhì)量不變,速度變大,故動能變大;同時其高度增加,故重力勢能增大;由于機械能等于動能與勢能之和,故機械能也增大。
    太陽能電池板給蓄電池充電時,蓄電池消耗電能,相當于用電器。
    故答案為:增大;增大;用電器。
    【點評】本題考查動能、勢能的轉(zhuǎn)化及電路的組成,是一道綜合題。
    10.如圖所示是汽油機的 做功 沖程。在壓縮沖程中,是通過 做功 方式增加燃氣的內(nèi)能。汽油機的轉(zhuǎn)速為3000r/min,則1s內(nèi)汽油機對外做功 25 次。

    【分析】(1)內(nèi)燃機的一個工作循環(huán)由吸氣、壓縮、做功和排氣四個沖程組成;分析題中的插圖能看出,此時兩個氣門都關閉,活塞由下向上運動,壓縮內(nèi)部的混合物,即看判斷該沖程的名稱和能量的轉(zhuǎn)化;
    (2)在四沖程內(nèi)燃機的一個工作循環(huán)中,完成4個沖程,并對外做功1次,曲軸和飛輪轉(zhuǎn)2圈。
    【解答】解:(1)觀察圖可知,此時兩個氣門都關閉,活塞由上向下運動,氣缸內(nèi)氣體膨脹,故該沖程是做功沖程;
    壓縮沖程中活塞壓縮燃氣做功,將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燃氣內(nèi)能的;
    (2)汽油機轉(zhuǎn)速為3000r/min=50r/s,說明每秒鐘飛輪轉(zhuǎn)過50轉(zhuǎn),完成=25個工作循環(huán),對外做功25次。
    故答案為:做功;做功;25。
    【點評】解決此題要結(jié)合內(nèi)燃機的四個沖程工作特點進行分析解答,記住相關的數(shù)據(jù)大小,會根據(jù)轉(zhuǎn)速進行相關計算。
    11.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  正 電,因為玻璃棒  失去?。ㄟx填“得到”或“失去”)電子。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驗電器金屬箔張開,如圖所示。接觸瞬間,?、凇。ㄟx填序號即可;①“電流從驗電器流向玻璃棒”、②“電子從驗電器轉(zhuǎn)移到玻璃棒”或③“正電荷從驗電器流向玻璃棒”)。

    【分析】(1)摩擦起電是電子的轉(zhuǎn)移,失去電子帶正電,得到電子帶負電;人們規(guī)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
    (2)用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時,帶電體與金屬球接觸時,是電子發(fā)生轉(zhuǎn)移,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的方向。
    【解答】解:(1)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是因為玻璃棒在摩擦的過程中失去電子;
    (2)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金屬球時,是箔片上的自由電子轉(zhuǎn)移到玻璃棒上,電流是從玻璃棒到驗電器,所以②正確;
    故答案為:正;失去;②。
    【點評】明確摩擦起電的實質(zhì)和驗電器的原理,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2.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拉動重為40N的物體A,使物體A在水平方向上以2.5m/s的速度移動一段距離,用時2s,所用拉力F為20N,地面對物體A的摩擦力為30N,則滑輪組所做的有用功為  150 J,拉力F的功率為  100 W,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75% 。

    【分析】(1)利用v=求出物體A移動的距離,利用W有=fs物求有用功;
    (2)由圖可知n=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nv物,利用P===Fv求拉力做功的功率;
    (3)利用η====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解答】解:(1)由v=可知,物體A移動的距離:s物=v物t=2.5m/s×2s=5m,
    則滑輪組所做的有用功:W有=fs物=30N×5m=150J;
    (2)由圖可知n=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nv物=2×2.5m/s=5m/s,
    拉力做功的功率:P===Fv=20N×5m/s=100W;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75%。
    故答案為:150;100;75%。
    【點評】本題考查速度公式的應用、使用滑輪組時有用功、功率和機械效率的計算,明確有用功和總功是關鍵。
    13.如圖所示,只閉合S1,小燈泡L1、L2組成  串聯(lián) 電路。斷開S1,閉合S2和S3, 有?。ㄟx填“有”、“無”)電流流過燈泡L2。若同時閉合開關  S1、S3 ,電路會形成電源短路。

    【分析】電路元件的連接有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兩種方式:由于串聯(lián)電路只有一條電流路徑,流過一個元件的電流同時流過另一個元件,因此各元件相互影響;而并聯(lián)電路中有多條支路,所以各元件獨立工作、互不影響;在進行電路連接時,還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現(xiàn)電源短路。
    【解答】解:只閉合S1,電路中只有一條電流路徑,燈泡L1、L2首尾連接,為串聯(lián)電路;
    斷開S1,閉合S2和S3,電路分別流入燈泡L1、L2,則燈泡L1、L2并聯(lián),有電流通過L1、L2;
    若同時閉合開關S1、S3,電流不經(jīng)過用電器而直接跟電源的兩極相連,即電源短路。
    故答案是:串聯(lián);有;S1、S3。
    【點評】該題考查了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連接方式,學生在連接電路時一定不能出現(xiàn)電源短路。
    14.如圖甲所示電路中,當閉合開關S后,兩個電壓表指針偏轉(zhuǎn)角度相同。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電源電壓為  8 V,燈泡L2兩端電壓為  6.4 V,用電流表分別測量流過燈泡L1、L2的電流,電流表指針偏轉(zhuǎn)角度如圖丙所示,則通過燈泡L1、L2的電流之比為  1:1 。

    【分析】分析電路圖可知,兩燈泡串聯(lián),電壓表V1測L1兩端的電壓,電壓表V2測電源電壓,因為指針偏轉(zhuǎn)相同角度,所以兩個電壓表選擇的量程不同,根據(jù)電壓表的分度值和指針位置讀出電壓表V1的示數(shù),即為燈泡L1兩端的電壓;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電壓規(guī)律可求出燈泡L2兩端的電壓。又因為兩燈泡串聯(lián),根據(jù)串聯(lián)電流的特點作出解答。
    【解答】解:由電路圖可知,兩燈泡串聯(lián),電壓表V1測L1兩端的電壓,電壓表V2測的是電源電壓,
    由題意可知,電壓表V1選擇的量程為0~3V,分度值為0.1V,其讀數(shù)為U1=1.6V,即電阻L1兩端的電壓為1.6V。
    電壓表V2選擇的量程為0~15V,分度值為0.5V,其讀數(shù)為U=8V,
    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電壓規(guī)律可知,燈泡L2兩端的電壓為:
    U2=U﹣U1=8V﹣1.6V=6.4V。
    根據(jù)串聯(lián)電流的特點可知經(jīng)過兩燈泡的電流相等,故通過燈泡L1、L2的電流之比為1:1。
    故答案為:1.6;6.4;1:1。
    【點評】本題考查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電壓的規(guī)律和電壓表的讀數(shù),解題關鍵是先要分析出電路的連接方式,知道當電壓表偏轉(zhuǎn)角度相同但量程不同時,兩個讀數(shù)之間的關系,難度不大。
    15.在圖電路中的圓圈內(nèi),填入電流表或電壓表的符號,使閉合開關S后,兩燈泡均能發(fā)光。

    【分析】電流表相當于導線,應串聯(lián)使用;電壓表相當于開路,應并聯(lián)使用。結(jié)合電流的流向可做出判斷。
    【解答】解:閉合S后,兩燈并聯(lián)且均能發(fā)光;若右面的電表為電流表,則燈泡L2會被短路,則右面電表為電壓表;左下面的電表與燈泡L2串聯(lián),為電流表,故該電路為并聯(lián)電路,如圖所示:

    【點評】電壓表、電流表是使用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電流都是從正極流入,負極流出;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電流表在電路中相當于導線,則必須要串聯(lián);電壓表在電路中相當于開路,則必須要并聯(lián)。
    16.請根據(jù)圖甲的電路圖完成圖乙中的實物圖的連接。

    【分析】根據(jù)電路圖分析電路的連接情況,再連接實物圖。
    【解答】解:由電路圖知,燈泡L1、L2、開關依次連接在電源兩極上,即兩燈串聯(lián),電壓表并聯(lián)在L1兩端,電源為兩節(jié)干電池組成,電源電壓約為3V,所以電壓表選擇小量程,實物圖連接如圖所示:

    【點評】本題考查根據(jù)電路圖連接實物圖,正確分析電路的連接方式以及電壓表的位置是關鍵。
    17.根據(jù)圖所示的實際電路,在右面的虛線框內(nèi)畫出電路圖。

    【分析】由實物圖可知,兩燈泡并聯(lián),開關S1控制整個電路,S2控制L2,根據(jù)實物圖完成電路圖即可
    【解答】解:由實物圖可知,電流從正極流出開始分支,一支經(jīng)燈泡L1,另一支經(jīng)開關S2、燈泡L2,然后兩支匯合共同經(jīng)過開關S1回到電源負極。如圖所示:

    【點評】本題考查根據(jù)實物圖畫電路圖,關鍵是知道電路中各個用電器的連接情況,畫電路圖是初中物理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實驗題(本題共3小題)
    18.小明在“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選用質(zhì)量不同的兩個鋼球m和M(M的質(zhì)量大于m),分別從不同的高度h和H(H>h)由靜止開始滾下,觀察木塊B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實驗過程如圖所示:

    (1)該實驗中物體的動能是指  鋼球?。ㄟx填“鋼球”或“木塊”)的動能;實驗中通過觀察  木塊移動距離的遠近 來說明動能的大??;
    (2)比較甲、乙兩圖進行的實驗,由此得出結(jié)論是:當  質(zhì)量 相同時,小球的  速度 越大,動能越大;
    (3)圖乙、丙換用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從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目的是控制  鋼球下滑到斜面底時的速度 相同,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  質(zhì)量 的關系;
    (4)木塊在水平面上滑動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分析】(1)該實驗探究的是鋼球下滑到斜面底,與木塊碰撞前的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碰撞時,鋼球的動能越大,鋼球?qū)δ緣K做的功就越多,木塊移動的距離就越遠;
    (2)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思想,歸納出合理的結(jié)論;
    (3)小球下滑到斜面底的速度大小與下滑的高度有關,下滑的高度越高,小球下滑到斜面底時的速度就越大。圖乙和圖丙中,小球的質(zhì)量不同,下滑的高度相同,木塊移動的距離不同,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思想進行分析;
    (4)由于水平面的摩擦力作用,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的速度越來越小,直到停止,則可根據(jù)功率P=Fv,判斷摩擦力做功的功率變化情況。
    【解答】解:(1)該實驗探究的是碰撞前鋼球的動能,碰撞時,鋼球的動能越大,鋼球?qū)δ緣K做的功就越多,木塊移動的距離就越遠,所以實驗中通過觀察木塊的移動距離來說明鋼球動能的大??;
    (2)圖甲、乙中,鋼球的質(zhì)量相同,甲圖中鋼球下滑的高度大于乙圖中的鋼球的下滑高度,則碰撞時,甲圖中鋼球的速度大于乙圖中鋼球的速度,碰撞后,甲圖中木塊移動的距離大于乙圖中的木塊移動的距離,則可得出的結(jié)論為:質(zhì)量一定時,物體的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3)小球下滑到斜面底的速度大小與下滑的高度有關,下滑的高度越高,小球下滑到斜面底時的速度就越大,所以讓鋼球從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目的是控制鋼球下滑到斜面底時的速度相同。圖乙和圖丙中,鋼球的質(zhì)量不同,下滑的高度相同,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知,探究的是鋼球的動能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系;
    (4)由于水平面滑動摩擦力作用,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的速度越來越小,木塊對水平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保持不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也保持不變,則根據(jù)功率P=Fv知,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變小。
    故答案為:(1)鋼球;木塊移動距離的遠近;(2)質(zhì)量;速度;(3)鋼球下滑到斜面底時的速度;質(zhì)量;(4)變小。
    【點評】本題探究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主要考查了控制變量法和轉(zhuǎn)換法的運用。
    19.為了比較a、b兩種液體吸熱本領的大小,小茗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初溫相同的液體a和液體b,用相同的電熱器分別對它們加熱。

    (1)實驗中應保證兩種液體的質(zhì)量  相同?。ㄟx填“相同”或“不相同”),要完成本實驗,除了圖中的實驗器材以及托盤天平外,還必需的測量工具是  秒表 。
    (2)實驗中選用相同的電熱器對兩種液體加熱8min,液體a吸收的熱量  等于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體b吸收的熱量;
    (3)兩種液體吸收相同熱量后,可以觀察到液體a升高的溫度  高于?。ㄟx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液體b升高的溫度;
    (4)實驗表明,液體  b?。ㄟx填“a”或“b”)的吸熱能力更強,a、b兩種液體(其中一種液體是水)吸熱后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計算出,另一種液體的比熱容為  2.1×103 J/(kg?℃)。
    【分析】(1)(2)我們使用相同的加熱器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吸熱多少,這種方法叫轉(zhuǎn)換法;
    比較物質(zhì)吸熱能力的2種方法:
    ①使相同質(zhì)量的不同物質(zhì)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吸收的熱量(即比較加熱時間),吸收熱量多的吸熱能力強;
    ②使相同質(zhì)量的不同物質(zhì)吸收相同的熱量(即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溫度的變化,溫度變化小的吸熱能力強;
    (3)分析圖像,得出結(jié)論;
    (4)根據(jù)Q=cmΔt求出B液體的比熱容的大小。
    【解答】解:(1)根據(jù)比較不同物質(zhì)吸熱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質(zhì)的質(zhì)量相同,故實驗中應量取質(zhì)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分別倒入相同的燒杯中,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
    根據(jù)轉(zhuǎn)換法,用相同的加熱器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吸熱多少,故要完成該探究實驗,除了圖中所示的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天平和秒表;
    (2)用相同的電熱器對水和煤油加熱相同的時間,加熱器放出的熱量相同,則物質(zhì)吸收的熱量是相同的,所以液體a吸收的熱量等于液體b吸收的熱量;
    (3)(4)由圖可知,兩種液體吸收相同熱量后,可以觀察到液體a升高的溫度高于液體b升高的溫度,所以b的吸熱本領強,比熱容大;
    根據(jù)Q=cmΔt,在質(zhì)量和升高溫度相同的情況下,吸熱多少與比熱容成正比,由圖可知,在是升溫30℃時,a和b吸收的熱量之比為1:2,所以比熱容之比也為1:2,所以a的比熱容為×4.2×103J/(kg?℃)=2.1×103J/(kg?℃)。
    故答案為:(1)相同;秒表;(2)等于;(3)高于;(4)b;2.1×103J/(kg?℃)。
    【點評】本題比較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考查控制變量法、轉(zhuǎn)換法的應用和比較吸熱能力的方法及Q=cmΔt的運用,為熱學中的重要實驗。
    20.在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電壓特點的活動中。

    (1)連接電路過程中,開關應  斷開 ,在連接串聯(lián)電路時,連接電路如圖甲,閉合開關S后,發(fā)現(xiàn)燈L1發(fā)光,L2不發(fā)光。同學們有以下幾種猜想:①L2燈絲斷了;②L2燈座處短路;③燈L2也工作,但亮度太暗,肉眼看不見。以上猜想中一定錯誤的是 ?、佟。ㄌ钚蛱枺?。為了驗證哪個猜想正確,小明設計了以下幾種方案,請問不可行的有 ?、凇。ǘ噙x)。
    ①斷開開關,把L2燈泡擰下來,再閉合開關,看L1是否發(fā)光;
    ②用一根導線并聯(lián)接到L1兩端,看L2是否發(fā)光;
    ③用一根導線并聯(lián)接到L2兩端,看L1亮度是否改變;
    ④將電壓表并聯(lián)到L2兩端,看電壓表有無示數(shù)。
    (2)為了探究“串聯(lián)電路的電流關系”,分別把圖中A、B、C各點斷開,把  電流表 接入,閉合開關前,發(fā)現(xiàn)電表指針如圖乙所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電流表未校零 。
    (3)在探究“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關系”時,用電壓表測量出A、B兩點的電壓UAB=2.3V,將電壓表并聯(lián)在B、C兩點,閉合開關,電壓表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此時UBC= 2.1 V。小明斷開開關,準備拆下電壓表,重新接入電路,小聰認為小明的操作太麻煩,只需將與B點相連的導線改接到A點即可。你認為小聰?shù)霓k法是  不可行?。ㄟx填:“可行”、“不可行”)。
    (4)在“探究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規(guī)律”時,連接電路如圖丁,若要測量L1支路中的電流,只允許移動一根導線,請在移動的導線上畫“×”,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正確的電路。
    【分析】(1)連接電路過程中,開關應斷開,拆除電路時,斷開開關后,先拆除與電源相連的導線,避免電源短路。
    (2)逐一分析每個選項,找出不可行的答案;
    ①把L2燈泡擰下來,電路斷路,據(jù)此分析;
    ②用一根導線并聯(lián)接到L1兩端,若L2短路;
    ③用一根導線并聯(lián)接到L2兩端,看L1亮度是否改變,若變亮,則說明L2也發(fā)光,但亮度太暗,肉眼看不見;若不變,則說明L2短路;
    ④將電壓表并聯(lián)到L2兩端,看電壓表有無示數(shù),若沒有示數(shù),說明L1短路,若有示數(shù),說明L2也發(fā)光,據(jù)此分析;
    (3)電波表使用前要校零;
    (4)根據(jù)電壓表選用小量程確定分度值讀數(shù);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電壓的規(guī)律得了同UAC大小,據(jù)此分析;
    (5)若要測量L1支路中的電流,電流表與這個表串聯(lián)。
    【解答】解:(1)連接電路過程中,開關應斷開,拆除電路時,斷開開關后,先拆除與電源相連的導線,避免電源短路。
    在“探究串聯(lián)電路”時,連接電路如圖甲,閉合開關S后,發(fā)現(xiàn)燈L1發(fā)光,L2不發(fā)光。同學們有以下幾種猜想:
    ①若L2燈絲斷了,則電路斷路,L1也不發(fā)光,不符合題意;
    ②L2燈座處短路,電路為通路,L1發(fā)光,符合題意;
    ③根據(jù)P=I2R,燈L2電阻較小,故實際功率較小,但亮度太暗,肉眼看不見,符合題意;以上猜想中一定錯誤的是 ①;
    為了驗證哪個猜想正確,則小明設計了以下幾種方案中:
    ①若L2燈座處短路,當把L2擰下來時,L1仍可以發(fā)光;若不是L2燈座處短路(即L2正常),當把L2擰下來時,整個電路斷路,則L1就不發(fā)光,故方案①可行;
    ②用一根導線并聯(lián)接到L1兩端,若L2燈座處短路,則會造成電源短路,故方案②不可行;
    ③用一根導線并聯(lián)接到L2兩端,看L1亮度是否改變,若L1變亮,則說明L2也發(fā)光,但亮度太暗,肉眼看不見;若L1亮度不變,則說明L2燈座處短路,故方案③可行;
    ④將電壓表并聯(lián)到L2兩端,看電壓表有無示數(shù),若沒有示數(shù),說明L2燈座處短路,若有示數(shù),說明L2也發(fā)光,但亮度太暗,肉眼看不見,故方案④可行;
    由此可知不可行的有②;
    (2)為了尋找“串聯(lián)電路的電流關系”,分別把圖中A、B、C各點斷開,把電流表接入,閉合開關前,發(fā)現(xiàn)電表指針如圖乙所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電流表未校零。
    (3)在尋找“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關系”時,如圖甲,測出UAB=2.3V,電壓表并聯(lián)在B、C兩點,閉合開關,電壓表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電壓表選用小量程,分度值為0.1V,此時UBC=2.1V;
    小明斷開開關,準備拆下電壓表,重新接入電路,小聰認為小明的操作太麻煩,只需將與B點相連的導線改接到A點的辦法是不可行的,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電壓的規(guī)律,UAC=UAB+UBC=2.3V+2.1V=4.6V>3V,故將與B點相連的導線改接到A點即不可行,是因為電壓超過0﹣3V量程了;
    (4)若要測量L1支路中的電流,電流表與這個表串聯(lián),如下圖所示:

    故答案為:(1)斷開;①;②;(2)電流表;電流表未校零;(3)2.1;不可行;(4)見解答。
    【點評】本題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考查注意事項、反常現(xiàn)象的分析和判斷、電流表使用及電壓表使用和電路的連接。
    五、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
    21.小華家里用的是天然氣灶,他嘗試估測該灶的效率。小華在水壺中加入5kg、初溫為20℃的水,用該天然氣灶燒水,水的溫度升高了80℃。他觀察天然氣表發(fā)現(xiàn)此次燒水用了0.1m3天然氣,天然氣的熱值為3.2×107J/m3,水的比熱容c=4.2×103J/(kg?℃)。求:
    (1)水吸收的熱量Q吸(不計水的熱量損失);
    (2)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Q放;
    (3)天然氣灶的效率η。
    【分析】(1)知道水的質(zhì)量、比熱容、水溫度的升高值,利用吸熱公式Q吸=cmΔt求水吸收的熱量;
    (2)利用Q放=Vq可求出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3)水吸收的熱量跟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之比等于天然氣灶的效率。
    【解答】解:
    (1)水吸收的熱量:
    Q吸=cm(t﹣t0)=4.2×103J/(kg?℃)×5kg×80℃=1.68×106J;
    (2)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Q放=Vq=0.1m3×3.2×107J/m3=3.2×106J;
    (3)天然氣灶的效率:
    η=×100%=×100%=52.5%。
    答:(1)水吸收的熱量為1.68×106J;
    (2)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3.2×106J;
    (3)燃氣灶燒水時的效率為52.5%。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燃料完全燃燒放熱公式Q放=Vq、吸熱公式Q吸=cmΔt、效率公式的應用,屬于基礎題目。
    22.如圖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輪組將一個重為300N的貨箱在6s內(nèi)勻速提升4m。此過程中,繩子自由端所受的拉力為F,工人做功的功率恒定為0.25kW,動滑輪自重為60N,求:
    (1)工人所做的功是多少?
    (2)滑輪組機械效率是多少?
    (3)拉力F是多少?

    【分析】(1)利用P=求出工人所做的總功;
    (2)利用W有=Gh求有用功,利用η=×100%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3)由圖可知n=3,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利用W總=Fs求拉力。
    【解答】解:(1)由P=可知,工人所做的總功:W總=Pt=0.25×103W×6s=1.5×103J;
    (2)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Gh=300N×4m=1.2×103J,
    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80%;
    (3)由圖可知n=3,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3×4m=12m,
    由W總=Fs可知,拉力:F===125N。
    答:(1)工人所做的功是1.5×103J;
    (2)滑輪組機械效率是80%;
    (3)拉力F是125N。
    【點評】本題考查了使用滑輪組時有用功、總功、功率和機械效率的計算,關鍵是從圖中得出滑輪組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
    六、綜合能力題(本題共2小題)
    23.某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
    序號
    鉤碼重
    量G/N
    鉤碼上升
    高度h/m
    繩端拉
    力F/N
    繩端移動
    距離s/m
    機械效率
    η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① 0.4 
    ② 80% 
    (1)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  勻速 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實驗過程中邊拉動邊讀數(shù),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穩(wěn)定,應該靜止讀數(shù),你認為他的想法  不正確?。ㄟx填“正確”或“不正確”)。
    (2)用丁圖裝置進行實驗,得出表中第4次實驗數(shù)據(jù),請將表中的兩個數(shù)據(jù)填寫完整。
    (3)通過比較  1、2?。ㄌ顚嶒炐蛱枺﹥纱螌嶒灁?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同一重物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繩子段數(shù)無關。
    (4)通過比較  2、3?。ㄌ顚嶒炐蛱枺﹥纱螌嶒灁?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物重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5)完成以上實驗后,另一小組同學使用甲、乙兩個裝置(動滑輪自重一樣)分別提升重力為G1和G2的兩個物體,升高相同的高度。繩自由端施加豎直方向的拉力分別為F1和F2且F1=F2,拉力所做的功分別為W甲、W乙,兩裝置的機械效率分別為η甲和η乙,若不計繩重與摩擦,則W甲 < W乙,η甲 < η乙。(以上兩空均選填:“>”、“<”或“=”)

    【分析】(1)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勻速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上升,此時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測力計示數(shù)等于拉力大?。?br /> 若靜止讀數(shù),測力計沒有測量出機械之間的摩擦,測量的拉力偏小;
    (2)根據(jù)s=nh求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根據(jù)η=×100%=×100%求出第4次實驗的機械效率;
    (3)研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繩子段數(shù)的關系,要控制提升物體的重力相同和使用同一滑輪組,而繩子段數(shù)不同;
    (4)研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重的關系,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變物重大小,據(jù)此分析。
    (5)由圖可知甲、乙兩滑輪組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根據(jù)s=nh比較兩物體提升相同高度時滑輪組繩端移動的距離關系,根據(jù)W=Fs可知F1、F2大小相等時拉力做功的關系;
    根據(jù)F=(G+G動)可知F1、F2大小相等時G甲和G乙的關系,根據(jù)η=×100%=×100%=×100%,比較甲、乙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否相等。
    【解答】解:(1)實驗中要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物體勻速升高,此時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測力計示數(shù)才等于拉力大??;
    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實驗過程中邊拉動邊讀數(shù),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穩(wěn)定,應該靜止讀數(shù),他的想法不正確,因為他沒有考慮到繩子與輪之間的摩擦對測力計示數(shù)的影響,從而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由圖丁知,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n=4,
    在第4次實驗中,繩端移動的距離:s=4h=4×0.1m=0.4m;
    第4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為:η=×100%=×100%=×100%=80%;
    (3)根據(jù)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與物體升高的高度的關系:s=nh,在實驗1、2、3、4中,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分別為2、3、3、4,即分別是用甲乙丙丁裝置做的實驗;
    通過比較1、2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同一重物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繩子段數(shù)無關;
    (4)通過比較2、3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物重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5)由圖可知,n甲=2,n乙=3,由s=nh可知,兩物體提升相同高度時,乙滑輪組繩端移動的距離較大,由W=Fs可知,若F1、F2大小相等,則拉力F2做的功較多,所以W甲<W乙;
    不計繩重與摩擦由F=(G+G動)可知,當F1、F2大小相等時,G甲<G乙,由η=×100%=×100%=×100%可知,甲、乙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所以η甲<η乙。
    故答案為:(1)勻速;不正確; (2)0.4;80%;(3)1、2;(4)2、3;(5)<;<。
    【點評】本題是“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考查注意事項、機械效率計算、控制變量法及數(shù)據(jù)分析歸納結(jié)論的能力。
    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汽車動能回收系統(tǒng)
    為節(jié)約能源,某型號汽車在關閉發(fā)動機后,通過小型發(fā)電機將減速運動時的部分動能轉(zhuǎn)化為電能儲存在蓄電池中,同時蓄電池又能將部分能量通過電動機向車輪輸送。表中所示是該型號汽車的部分技術(shù)參數(shù),其中儲能效率是指汽車正常行駛時關閉發(fā)動機,直至汽車停止的過程中,通過發(fā)電機將動能轉(zhuǎn)化為電能并儲存在蓄電池的效率。耗油量是指汽車正常行駛100km消耗燃油的質(zhì)量。測試中,先讓汽車正常行駛,然后關閉發(fā)動機,分別測出開啟和關閉發(fā)電機兩種情況下,汽車通過的路程s與對應的速度大小v,計算出動能Ek,作出動能Ek隨路程s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
    ××型汽車
    滿載總質(zhì)量(kg)
    1500
    儲能效率(%)
    60
    耗油量(kg/100km)
    7
    (1)汽車發(fā)動機是用水作冷卻劑的,這是利用了水的  比熱容 大的性質(zhì);汽車轉(zhuǎn)彎時,同側(cè)前后兩個轉(zhuǎn)向燈會同時閃亮,若其中一只燈壞了,另一只燈仍會閃亮。則該兩個轉(zhuǎn)向燈是  并聯(lián)?。ㄟx填:“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的。
    (2)汽車消耗燃油正常行駛10km,完全燃燒這些燃油產(chǎn)生的熱量為2.94×107J,則燃油的熱值為  4.2×107 J/kg,若燃油沒有完全燃燒,則燃油的熱值  不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在1標準大氣壓下,這些熱量能將100kg初始溫度為40℃的水加熱至  100 ℃【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3)發(fā)電機發(fā)電過程中,動能除了轉(zhuǎn)化為電能外,由于發(fā)電機的線圈會發(fā)熱導致溫度升高,因此還有部分能量轉(zhuǎn)化為  內(nèi) 能。由圖像可知,表示開啟發(fā)電機進行測試的圖線是 ?、凇。ㄌ睢阿佟被颉阿凇保袛嗟囊罁?jù)是:開啟發(fā)電機后,有一部分動能轉(zhuǎn)化為電能;而關閉發(fā)電機后,動能全部用于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
    (4)若滿載的汽車正常行駛時的動能為Ek0=3.75×105J,某時刻關閉發(fā)動機,同時發(fā)電機開始工作直至汽車停下來,最終有  1.5×105 J的動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汽車重新啟動加速后,汽車采用純電動模式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時,若汽車蓄電池的電能轉(zhuǎn)化為汽車機械能的效率為80%,汽車勻速行駛時受到阻力為車總重的0.1倍,則汽車可利用剛剛回收的動能(Ek0=3.75×105J)前進  120 m。

    【分析】(1)因為水的比熱容大,和同樣質(zhì)量的其它物質(zhì)相比,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從發(fā)動機吸熱多;
    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有多條通路,各支路上的用電器工作時互不影響;
    (2)根據(jù)汽車耗油量計算汽車正常行駛10km消耗燃油的質(zhì)量,利用公式Q=mq計算燃油的熱值;燃料的熱值是燃料的一種特性,只決定于燃料的種類,與質(zhì)量和燃燒情況等無關;根據(jù)吸熱公式Q吸=cmΔt求水升高的溫度值,加上水的初溫再和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進行比較得出水的末溫;
    (3)在電磁感應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電流,同時電流通過線圈,電流做功,將電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若開啟發(fā)電機,則動能會有一部分轉(zhuǎn)化為電能,一部分克服摩擦做功;而關閉發(fā)電機時,動能全部用于克服摩擦做功。因此開啟發(fā)電機時運動的路程會較短,動能與路程的圖象是②;
    (4)知道汽車的儲能效率,從而可以計算出動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的效率,再利用公式W內(nèi)=Ek0η計算內(nèi)能的多少;知道汽車的儲能效率,利用公式W電=Ek0η′計算轉(zhuǎn)化為的電能,利用公式W機械=W電η″計算電能轉(zhuǎn)化為的機械能,根據(jù)汽車勻速行駛時受力平衡以及受到阻力為車總重的0.1倍計算出汽車勻速行駛時受到的牽引力,根據(jù)W=Fs求出汽車前進的距離。
    【解答】解:(1)和質(zhì)量相同的其它物質(zhì)相比,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熱多,即:水的比熱容大;汽車發(fā)動機用水作冷卻劑就是利用水的這個特性;由題意可知:若其中一只燈壞了,另一只燈仍會閃亮,即兩個轉(zhuǎn)向燈互不影響,所以汽車兩個轉(zhuǎn)向燈的連接方式為并聯(lián);
    (2)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汽車正常行駛100km消耗燃油的質(zhì)量為7kg,
    則汽車正常行駛10km消耗燃油的質(zhì)量為m=×7kg=0.7kg,
    因完全燃燒這些燃油產(chǎn)生的熱量為2.94×107J,則燃油的熱值為:
    q===4.2×107J/kg;
    燃料的熱值是燃料的一種特性,只決定于燃料的種類,與質(zhì)量和燃燒情況等無關,所以若燃油沒有完全燃燒,則燃油的熱值不變;
    由Q吸=cmΔt得,水升高的溫度為:Δt===70℃,
    水的末溫t=t0+Δt=40℃+70℃=110℃,
    由于在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所以水溫升高到100℃后,溫度不再升高,因此水的末溫為100℃;
    (3)發(fā)電機在發(fā)電過程中,動能除了能轉(zhuǎn)化為電能外,由于線圈有電阻,還有部分能量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
    若開啟發(fā)電機,則動能會有一部分轉(zhuǎn)化為電能,一部分克服摩擦做功;而關閉發(fā)電機時,動能全部用于克服摩擦做功;因此開啟發(fā)電機時運動的路程會較短,動能與路程的圖象是②;
    (4)由表中數(shù)據(jù)知汽車儲能效率為60%,所以動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的效率為:η=1﹣60%=40%,
    汽車正常行駛時的動能:Ek0=3.75×105J,
    所以關閉發(fā)動機后動能轉(zhuǎn)化為的內(nèi)能:W內(nèi)=Ek0η=3.75×105J×40%=1.5×105J;
    汽車通過發(fā)電機將剛剛回收的動能轉(zhuǎn)化為的電能:W電=Ek0η′=3.75×105J×60%=2.25×105J,
    電能轉(zhuǎn)化為汽車機械能為:W機械=W電η″=2.25×105J×80%=1.8×105J,
    汽車勻速行駛時受到牽引力為:F=f阻=0.1G=0.1mg=0.1×1500kg×10N/kg=1500N,
    由W=Fs得,汽車前進的距離為:s===120m。
    故答案為:(1)比熱容;并聯(lián);(2)4.2×107;不變;100;(3)內(nèi);②;(4)1.5×105;120。
    【點評】本題考查了水的比熱容大的應用、串并聯(lián)電路的識別、對燃料的熱值、燃料完全燃燒放熱公式、吸熱公式的掌握和運用、能量轉(zhuǎn)化效率的計算,綜合性非常強。關鍵是公式及其變形的靈活運用,還要學會從所給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數(shù)據(jù)。


    相關試卷

    2025年廣東省東莞市南城區(qū)中考物理二模試卷(中考模擬):

    這是一份2025年廣東省東莞市南城區(qū)中考物理二模試卷(中考模擬),共2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2025學年廣東省東莞市光明中學九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廣東省東莞市光明中學九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共14頁。

    2024年廣東省東莞市南城開心實驗學校中考物理一模試卷(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4年廣東省東莞市南城開心實驗學校中考物理一模試卷(含解析),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
    添加客服微信 獲取1對1服務
    微信掃描添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