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 地球的運動教案設計
展開
這是一份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 地球的運動教案設計,共10頁。
本節(jié)要求學生學會分析地球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能從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轉和公轉的一般規(guī)律。
2.了解公轉的軌道、黃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理解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過程及其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學會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現象,能夠準確地畫出從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形成空間想象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科學的宇宙觀和科學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周期、線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轉的軌道,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移動。
[教學難點]
1.恒星日和太陽日、線速度和角速度的變化規(guī)律、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2.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移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1.運用對比的方法學習“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2.運用FLASH動畫演示,并適時提出研討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尋找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規(guī)律。
[教具準備]
地球儀、多媒體課件
[講授過程]:
(引入新課)
1.直接引入:前面兩節(jié)課我們主要研究的是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從本節(jié)開始,我們把關注的焦點由宇宙空間轉移到地球本身。研究其作為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運動。地球的運動是很復雜的,除了自轉和公轉以外,還有其他許多形式的運動。一般情況下,我們只談地球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兩種運動,即自轉和公轉。
2.演示引入:運用 FLASH 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
3.詩詞引入:讓學生邊看邊思考毛澤東同志的一句膾炙人口的詩詞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為什么這樣說呢?
(學習新課)
【板書】
第三節(jié) 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1.地球自轉的一般特點
(展示flash1:地球的自轉運動)
【討論】
①繞轉的中心是 ,其空間指向有何特點?
②自轉的方向是 ,你能從不同視角描述自轉的方向嗎?請你畫出示意圖。
③自轉的周期是 ,其時間長度因參考點不同而 。
【歸納】
地球繞轉的中心是地軸,其空間指向不變,一端恒指北極星附近。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自轉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時間長度因參考點不同而不同。
(引導學生閱讀圖1.14)
【討論】根據圖1.14,我們能得出哪些結論?
【歸納】
①地球在繞地軸作自轉運動,②地軸的一端恒指北極星附近。
【應用】
①利用北極星的地平高度判定當地緯度。
只有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極星,北極星的地平高度等于當地緯度。
(舉例1)有人在當地測得北極星的地平高度為50°,那么,該地的地理緯度是 50°N 。
②利用北極星附近的北斗星的“斗柄”朝向判定季節(jié)。
“斗柄”朝向東、南、西、北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四季。
③在經緯網地圖中判斷地球自轉方向的方法:A.東經度數增大(或西經度
數減小)的方向,為地球自轉的方向;B.在以極點為中心的投影圖中,既可以根據中心點標注的內容來判斷,也可以根據東經度數增大(或西經度數減?。┑姆较騺砼袛嗟厍蜃赞D的方向。當然,以后還會學習到其它的判斷方法。
(舉例2)略
(展示flash2:地球自轉的速度)
【討論】
①什么是角速度?什么是線速度?
②自轉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規(guī)律怎樣?
③自轉線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規(guī)律怎樣?
④如何比較兩地自轉角速度和自轉線速度的大?。?br>【歸納】
①角速度是指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轉過的角度;線速度是指做圓
周運動的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轉過的弧長。
②大?。撼媳睒O點為0外,其余各地均約為15°/h,每4分鐘1°;分布規(guī)律:地球表面除南北極點外,其余各地的自轉角速度都相同。
③大?。撼嗟罏?670千米/小時,南北緯30°處是1447千米/小時,南北緯60°處為837千米/小時,約為赤道的一半;分布規(guī)律:A.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極點為0;B.同緯度地區(qū),隨海拔增高而增大。
④A.看兩地是否在極點上,極點上的角速度和線速度均為0;
B.看兩地緯度和海拔,自轉角速度不受緯度高低和地面海拔高低的影響,除南北極點外,其余各地都相同;而自轉線速度則隨緯度增高而減?。ú豢紤]地形影響),同緯度地區(qū),隨海拔增高而增大。
【應用】根據自轉線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規(guī)律判斷某地的緯度位置或海拔高低。
(舉例3)略
【小結并板書】
(1)地球繞轉的中心是地軸,一端恒指北極星附近
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
(2)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旋轉
1 恒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
(3)自轉的周期是一日
(或一天) 1太陽日(24小時)
角速度:除南北極點為0外,其余各地均約為15°/h,每4分鐘1°(經度)。
(4)自轉的速度
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極點為0(不考慮地形影響);同緯度地區(qū),隨海拔增高而增大。
(承轉)前面我們一起分析了地球自轉的一般特點,接下來,我們用對比法來分析地球公轉的一般特點。
【板書】2.地球公轉的一般特點
(展示flash3:地球的公轉運動)
【討論】
①繞轉的中心天體是 。
②公轉的方向是 ,你能從不同視角描述公轉的方向嗎?請你畫出示意圖。
③公轉的周期是 ,時間長度為 ,稱為一個 。
④公轉的軌道形狀是 ,太陽處在公轉軌道中的 位置上。
⑤結合課本P14圖1.17分析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大小及變化規(guī)律。
【歸納】
①繞轉的中心天體是太陽。
②公轉的方向與自轉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繞日公轉。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繞日公轉。
③公轉的周期是一年,時間長度為365日6時9分10秒,稱為一個恒星年。
④公轉的軌道形狀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太陽處在公轉軌道中的一個焦點位置上。
⑤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大小及變化規(guī)律。
A.角速度:近日點(1月初)較快,遠日點(7月初)較慢,平均角速度為59′/d,約為1°/d。
B.線速度:近日點較大,遠日點較小,平均線速度約為30km/s。
C.變化規(guī)律:根據開普勒定律,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大小與日地距離呈負相關。即日地距離越長,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越小;反之,日地距離越短,則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越大。
【思考】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數是186天,而冬半年的日數是179天。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冬半年和夏半年地球公轉的路程一樣長,而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公轉速度較冬半年慢一些,所以花的時間要略長一些。
【小結并板書】
(1)地球繞轉的中心天體是太陽
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繞日公轉
(2)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繞日公轉
(3)公轉的周期是1 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
(4)公轉的軌道形狀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太陽處在該橢圓軌道中的一個焦點上。
(5)公轉的速度
A.角速度:近日點(1月初經過)較快,遠日點(7月初經過)較慢,平均角速度為59′/d,約為1°/d。
B.線速度:近日點較大,遠日點較小,平均線速度約為30km/s。
C.變化規(guī)律:日地距離越長,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越小;反之,日地距離越短,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越大。
【活動】讓學生完成課本P15的兩個活動題。
(承轉)地球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地球運動是這兩種運動的疊加。這種關系可以通過黃赤交角反映出來。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又直接導致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板書】
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展示flash4: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轉運動的位置;展示PPT:黃赤交角)
【分析】
①黃赤交角的產生
②黃赤交角的特點
③黃赤交角的直接影響
【講解】
①地球自轉產生赤道平面,而公轉產生黃道平面,這兩個平面不平行也不
重合,而是相互斜交成一夾角,即黃赤交角。
②黃赤交角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軸、兩面、三角度”和“三個基本不變、兩個變”。
③黃赤交角的存在直接導致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并進而產生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形成四季和五帶。后者將在后面學習。
【分析】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guī)律。
①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范圍有多大?
②太陽直射點的運動周期與地球公轉運動的周期相同嗎?
③太陽直射點的移動過程怎樣?
【講解】
①最北到達23°26′N,最南到達23°26′S,即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這是由黃赤交角決定的。
②不相同。相對于認為無限遠處的一恒星來說,地球繞日轉過了360°,時間為365日6時9分10秒,即一恒星年。相對于太陽公轉一周,即太陽直射點的一個回歸運動,時間為365天5時48分46秒,叫做1回歸年。
③太陽直射點的移動過程可以用圖表進行分析。
【思考】
①如果黃赤交角為0°,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范圍有何變化?
②如果黃赤交角為20°,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范圍有何變化?
③如果黃赤交角為30°,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范圍有何變化?
④通過以上分析,你能就黃赤交角的變化與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范圍之間的相關性得出什么結論?
【解答】
①如果黃赤交角為0°,太陽永遠直射赤道,不會向南北移動。
②如果黃赤交角為20°,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范圍在南北緯20°之間。
③如果黃赤交角為30°,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范圍在南北緯30°之間。
④結論:如果黃赤交角變大,則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范圍也將變大;反之,則變小。
【應用】
(1)如何在“二分二至圖”中判斷公轉方向、公轉的速度大小及變化、近日點和遠日點位置、直射點位置、二分二至節(jié)氣等信息?
(方法)
①先確定地球公轉的方向。用“右手定則”:伸出右手,讓大拇指指向北極,則其余四指彎曲的方向即為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轉方向的判定也可用此法)。
②其次,確定直射點位置。根據地軸傾向和南北極判定赤道和南北回歸線,再依據太陽直射光線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即可判定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③第三,依據直射點的緯度位置和公轉方向判定二分二至節(jié)氣。順著公轉方向依次是:直射南回歸線為北半球冬至,直射赤道為北半球春分,直射北回歸線為北半球夏至,再次直射赤道時為北半球秋分。
④第四,依據公轉方向和二分二至點及其日期,判定近日點和遠日點位置。近日點在北半球冬至點之后并接近冬至點的位置;遠日點在北半球夏至點之后并接近夏至點的位置。
⑤第五,依據近日點和遠日點位置和公轉方向判定公轉的速度大小及變化。如下圖:
(舉例4)略
(2)如何根據給定日期確定地球在公轉軌道中的空間位置?
(方法)先確定近日點和遠日點位置或者二分二至點位置,這些點的日期是已知的(要求識記),再依據所求點的日期與已知點的日期比對,結合公轉方向確定所求點的空間位置。
(舉例5)畫出清明節(jié)、勞動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中的空間位置。(見下圖)。
【小結并板書】
1.黃赤交角的產生
2.黃赤交角的特點:“一軸、兩面、三角度”和“三個基本不變、兩個變”
3.黃赤交角的直接影響: 產生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4.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guī)律
(1)移動的緯度范圍:南北回歸線之間
(2)移動的周期:1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3)移動的過程
【學習反饋】
1.在廣州, 6 月 1 日 22 時看到的星空,再次能看到同樣星空的時間是( B )
A.6 月 2 日 22 時 B.6 月 2 日 21 時 56 分 4 秒
C.6 月 2 日 22 時 3 分 56 秒 D.6 月 2 日 22 時 56 分 4 秒
2.我國發(fā)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衛(wèi)星與赤道的垂直對應點相比 ( C )
A.運轉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B.運轉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
C.運轉方向相同,線速度不同 D.運轉方向不同,線速度相同
3.關于地球自轉速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 D )
A.???、北京、廣州、哈爾濱四地的地球自轉線速度相同
B.南北緯 30°處,地球自轉線速度約為赤道處的一半
C.南北極沒有線速度,角速度為每小時15°
D.南極洲的長城考察站、開普敦、北京三個地點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相同
讀地球公轉示意圖1,回答4~5題
4.我國國慶節(jié)時,地球所處的位置是 ( B )
A.A處 B.B處靠A側 C.C處 D.D處靠C側
5.當地球由D移向C過程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D )
A.地球自轉的速度越來越慢
B.地球公轉的速度越來越快
C.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南移
D.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北移
圖1
6.如右圖2,四個平行箭頭中指向正東方的是 ( D )
A.①
B.②
C.③
D.④
讀太陽直射點的周年變化示意圖3,回答7~8題。
7.當太陽直射點位于B點這一天 ( B )
A.地球公轉速度將越來越快 圖2
B.地球公轉速度將越來越慢
C.地球公轉的速度最慢
D.地球公轉的速度最快
8. 五·一 勞動節(jié)時,太陽直射點 ( A )
A.在北半球并由A向B移動
B.在北半球并由B向C移動
C.在南半球并由C向D移動
B
C
A
D
D.在南半球并由D向A移動
9. 讀“二分二至”示意圖4,北極朝上,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畫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
(2)圖中 C 處地球公轉速度較快,因為 C處此時為冬至日,接近公轉速度最快的近日點 。
(3)由A到B點地球公轉速度如何變化?先減慢后加快。
(4)由B點到C點太陽直射點如何移動?由赤道向南移動
至南回歸線 。 圖4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自轉和公轉 → 黃赤交角 → 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新課標教材必修Ⅰ第一章第三節(jié)前兩目的內容,主要探討地球運動的一般規(guī)律及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為理解本節(jié)后面幾目內容做好鋪墊。因此,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特別注重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方面借助flash和ppt以及地球儀的展示,幫助學生建立起空間概念,培養(yǎng)其空間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又精心設計課后活動,依此來激發(fā)同學們的求知欲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從而,最終在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堂課上我讓學生上臺來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結果在老師的預料之中:學生一開始轉錯了,后經同學提醒,立即更正了過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學生缺乏對所獲知識的體驗。這就讓我有所感悟:平時老師認為再簡單不過的學生理當知道的問題,往往易被忽略,留下教學漏洞。所以,必須在教學中注重細節(jié),抓住教學機遇,適時點撥,好讓學生獲得清晰而完整的知識信息。
然而,本人在教學中還是未擺脫傳統(tǒng)教學觀的束縛,加上新課改背景下高考模式尚未明確,心理一直處于是 從“應試教育”還是從“素質教育”的矛盾當中。這就不可避免地采取“老套路另加新元素”的教法。我想,這正好說明課改應該是漸進式的過程,欲速則不達。
另外,對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深淺及教學時間的把握自認為是不夠到位的。這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
特 點
含 義
一軸
地軸(自轉軸,與赤道面垂直)
兩
面
黃道面
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
赤道面
地球自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垂直
三
角
度
黃赤交角
黃道面與赤道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地軸與黃道面夾角
與黃赤交角互余,為66°34′
地軸與道面夾角
90°
三個
基本
不變
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地軸的空間指向基本不變,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黃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變,目前保持23°26′
地球運動的方向不變,總是自西向東
兩個變
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黃道面與赤道面的交線、地軸與太陽光線的相對位置是變化的。
日 期
節(jié) 氣
直射點位置
直射點移動方向
6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夏至,
南半球冬至
北回歸線
之前北移,之后南移
6.22~9.23
北回歸線~赤道之間
南移
9月23日前后
北半球秋分,
南半球春分
赤道
之前之后都南移
9.23~12.22
赤道~南回歸線之間
南移
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冬至,
南半球夏至
南回歸線
之前南移,之后北移
12.22~次年3.21
南回歸線~赤道之間
北移
3月21日前后
北半球春分,
南半球秋分
赤道
之前之后都北移
3.21~6.22
赤道~北回歸線之間
北移
概 念
自 轉
公 轉
軸 心
地 軸
太 陽
方 向
自西向東
北逆南順
自西向東
北逆南順
周 期
恒星日:23時56分4秒
太陽日:24小時
恒星年:365天6時9分20秒
回歸年:365天5時48分46秒
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極點外都一樣,
為15°/小時
近日點快,遠日點慢。平均約1°/d
線速度
從赤道向兩極逐漸減小
近日點(1月初經過)大,遠日點
(7月初經過)小,平均30km/s
相關教案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地球的運動公開課教學設計及反思,共1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設計意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二節(jié) 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學重難點,學情分析,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地球的運動優(yōu)秀教學設計及反思,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課時,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教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