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惠州市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Word版 含解析)
展開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廣東省惠州市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Word版 含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惠州市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21分)
1. 3月12日植樹節(jié)這一天,學校組織九年級同學參加植樹造林活動。根據(jù)圖片信息,對圖中這棵小樹的高度估測合理的是(????)
A. 0.5m B. 1m C. 2m D. 4m
2. 小紅和小華站在公交站臺等公交車,小紅對小華說自己是運動的,她選擇的參照物是(????)
A. 公交站臺 B. 小華
C. 路邊的樹木 D. 行駛過來的公交車
3. 在探索微小粒子的進程中,人們認識到“原子是有結構的”,這是源于發(fā)現(xiàn)了(????)
A. 電子 B. 中子 C. 質子 D. 夸克
4. 小金在進行百米賽跑時經(jīng)歷了加速、減速等階段,最終沖過終點線。以下關于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小金加速跑時的慣性比減速跑時大
B. 小金沖過終點線,停下來時沒有慣性
C. 小金整個跑步過程慣性大小不變
D. 小金在加速、減速等運動狀態(tài)改變時才有慣性
5.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氣壓工作的是(????)
A. 用塑料管吸飲料 B. 用抽水機抽水
C. 用注射器將藥液注入病人體內(nèi) D. 鋼筆吸墨水
6. 將一枚重為0.5N的蛋放入一杯均勻鹽水中,靜止時如圖所示,然后向杯子里加入一些清水,則(????)
A. 雞蛋會下沉
B. 雞蛋的重力增加
C. 雞蛋所受浮力變大
D. 雞蛋所受浮力為0.5N
7. 如圖所示,木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足夠長的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木塊對桌面的壓力和木塊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B. 木塊受到的拉力和木塊對桌面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C. 拉力F大于木塊受到的摩擦力
D. 撤去拉力F后,木塊繼續(xù)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變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21分)
8. 在如圖所示的工具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______;屬于費力杠桿的是______;屬于等臂杠桿的是______。
9. 在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中,1897年湯姆孫發(fā)現(xiàn)陰極射線是由高速的帶負電的粒子組成,這種粒子是______;1911年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原子______結構模型,原子核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______。
10. 夏日荷塘里荷花盛開,微風吹過,飄來陣陣花香,這是______現(xiàn)象;荷葉上的兩滴水珠接觸后合成更大的一滴,這表明分子間存在______力;風吹荷葉搖晃,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______。
11. 木塊在10N水平向右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該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N,將水平拉力F增大到20N,該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N.撤去拉力,木塊繼續(xù)向右運動,這是由于木塊具有______。
12. 英國科學家______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得出: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1643年6月,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最早通過實驗測量出了______的值;大氣壓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13. 如圖是“遠望6號”遠洋測量船,排水量為25000噸,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為______N.“遠望6號”可在南北緯60度以內(nèi)的任何海域航行,完成對各類航天飛行器的海上跟蹤、測控任務。滿載的測量船在密度不同的海域漂浮時,受到的浮力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船靜止在測控點,水下3m處船體受到海水的壓強為______Pa.(g取10N/kg。ρ海水=1.03×103kg/m3)
14. 如圖所示,用一個礦泉水瓶和兩根吸管制成“口吹噴霧器”。它的原理是流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______,吸管和瓶口間的空隙是否需要密封?______,隨著瓶內(nèi)水面降低,吸管內(nèi)水柱的壓強變______,要想吹出水霧會更費力。
三、作圖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7分)
15. 畫出圖中物體A所受重力的示意圖(重心已畫出)。
16. 如圖所示是人走路的情形,可將人的腳視為一根杠桿。請在圖中畫出動力F的力臂L。
17. 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拉著重為10N的物體A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請畫出滑輪組最省力的繞線情況,并畫出A對地面壓力的示意圖。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8分)
18. 如圖所示,某小組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1)實驗中是通過比較海綿的______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這種實驗方法叫做______法。
(2)通過比較圖甲和圖乙兩次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______的關系;通過比較圖______和圖______兩次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這種實驗方法是______法。
(3)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做了進一步的交流討論,分析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固體,它對桌面的壓力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這是因為它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______力;它受到的重力與桌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______力。
19. 如圖所示,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小明利用細線、長木板、兩個完全相同的木塊A、B和一個彈簧測力計進行實驗。
(1)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做______運動,根據(jù)______知識,可知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當停止拉動木塊后,木塊由于______會繼續(xù)運動;
(2)比較甲、乙兩圖,得出的結論是: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______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比較乙、丙兩圖,得出的結論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
(4)在利用甲圖裝置進行實驗時,拉動木塊由靜止到勻速直線運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F隨時間t的變化圖象如圖丁所示。木塊由靜止狀態(tài)開始運動,分析圖象可知當木塊所受拉力為______N時,木塊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0. 如圖所示,小明同學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實驗中。
(1)圖甲是U形管壓強計,金屬盒上的橡皮膜應該選用______(選填“薄”或“厚”)一些的較好,從結構來看,壓強計______(選填“是”或“不是”)連通器;
(2)比較乙、丙兩次實驗可知:同種液體內(nèi)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______;比較乙、丁兩次實驗可初步判斷: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密度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
(3)若圖丁的實驗中U形管左右兩側水面的高度差為5cm,則橡皮管內(nèi)氣體的壓強與管外大氣壓之差為______Pa;在圖乙的實驗中,保持金屬盒位置不變,在容器中加入適量清水與其均勻混合后(液體不溢出),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無法判斷”);
(4)根據(jù)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規(guī)律可知,若潛艇深潛到10000m時,每平方米的艙體受到的海水壓力為______N(取ρ海水=1.03×103kg/m3)。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
21. 由于環(huán)境污染,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南極洲冰川開始大面積熔化,海面上出現(xiàn)大量浮冰,現(xiàn)有一塊60t的浮冰漂浮在海面上,假設附近海域的海水密度近似為水的密度1×103kg/m3。求:
(1)水下5米深處海水產(chǎn)生的壓強是多少?
(2)浮冰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2. 小明發(fā)現(xiàn)一個質量為1.6kg,不吸水的新型圓臺體建筑材料,他只有量程為5N的彈簧測力計,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重為8N、底面積為100cm2的薄壁容器M內(nèi)盛有2000cm3的水,容器M置于水平地面,當輕質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豎直向上的拉力F為1.5N,此時材料浸沒在水中靜止且未觸底。求:
(1)材料受到的重力;
(2)材料未放入前,容器(未盛有水)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3)當輕質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圓臺體建筑材料受到的浮力。
六、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2分)
23. 桿秤(如圖甲)是我國古老的衡量工具,現(xiàn)今人們?nèi)匀辉谑褂?。某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制作量程為20克的桿秤(圖乙)。
【制作步驟】
①做秤桿:選取一根筷子,在筷子左端選擇兩點依次標上“A”、“B”;
②掛秤盤:取一個小紙杯,剪去上部四分之三,系上細繩,固定在秤桿的“A”處;
③系秤紐:在秤桿的“B”處系上繩子;
④標零線:將5克的砝碼系上細繩制成秤砣,掛到秤紐的右邊,手提秤紐,移動秤砣,使秤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秤砣所掛的位置標上“0”;
⑤定刻度:……
【交流評價】
(1)桿秤是一種測量______的工具,秤桿平衡時支點是圖乙中的______點(選填“A”“B”或“O”);
(2)當在秤盤上放置物體稱量時,秤砣應從“0”刻度向______側移動;
(3)步驟④標零線的目的是______;
(4)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桿秤的刻度是______(選填“均勻”或“不均勻”)的。定刻度時,小科和小思采用不同的方法,你認為______的方法更合理。
小科:先在秤盤上放1克物體,移動秤砣,使秤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秤砣所掛的位置標上1;然后在秤盤上放2克物體……;按上述方法直到標出所有刻度。
小思:在秤盤上放20克物體,移動秤砣,使秤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秤砣所掛的位置標上20,0和20之間分為20等份,依次標上相應刻度。
24. 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車。
(1)實驗時要固定斜面,并將小車從斜面上______位置由靜止釋放,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______;
(2)從實驗現(xiàn)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運動的小車將在水平面上做______;早在300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學家______(選填“伽利略”或“牛頓”)就通過實驗和科學推理的方法研究過“力和運動的關系”;
(3)如圖,若實驗中小車僅在木板上滑行時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實驗以獲取可靠的證據(jù)?答: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
(4)在本實驗中,“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反映的是______(選填序號)。
A.小車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大小
B.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情況
C.A、B選項均正確
25.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將圓柱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當圓柱體下表面與水面相平時,圓柱體開始緩慢下降(整個過程水未溢出).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關系圖象。則:
(1)圓柱體的重力為______N。
(2)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所受浮力為______N。
(3)圖象中______(選填“AB”或“BC”)段表明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隨其排開液體的體積的改變而改變。
(4)圓柱體由h1到h2的過程中,所受浮力______,其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______。(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圓柱體的密度為______kg/m3。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九年級同學的身高約1.7m,小樹的高度略大于身高,接近2m。
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結合對生活中物體長度的估計,可得出答案。
常識性了解常見物體的長度,可解答此題。
2.【答案】D?
【解析】解:小紅和小華站在公交站臺等公交車,小紅相對于公交站臺、小華、路邊的樹木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以公交站臺、小華、路邊的樹木為參照物,小紅是靜止的,小紅相對于行駛過來的公交車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以行駛過來的公交車為參照物,小紅是運動的,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研究物體的運動與靜止時,必須事先選定一個標準的物體,這個事先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這個標準位置發(fā)生了改變,則是運動的;如果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這個標準位置沒有發(fā)生了改變,則是靜止的。
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的確定,關鍵取決于所選取的參照物,所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一定相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答案】A?
【解析】解:在探索微小粒子的過程中,人們首先發(fā)現(xiàn)了電子,進而認識到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盧瑟福建立了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后來,人們又發(fā)現(xiàn),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故選:A。
根據(jù)α粒子散射實驗,盧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他認為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帶負電的電子在原子核外饒核做圓周運動。后來的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組成;據(jù)此回答問題
本題考查了原子結構及原子核組成問題,考查的是基礎知識,難度不大,是一道基礎題。
4.【答案】C?
【解析】解:A、物體慣性的大小只與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與物體運動快慢無關,故A錯誤;
B、慣性是指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故B、D錯誤;
C、物體慣性的大小只與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小金在整個跑步過程中,質量不變,其慣性大小不變,故C正確;
故選:C。
慣性是指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一切物體都有慣性。物體慣性的大小只與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本題考查慣性的概念及其大小,難度不大。
5.【答案】C?
【解析】解:A、用力一吸氣,吸管內(nèi)的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飲料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口腔內(nèi)。利用了大氣壓。故A不合題意;
B、抽水機抽水,通過活塞上移或葉輪轉動使抽水機內(nèi)水面上方的氣壓減小,水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上來,利用了大氣壓,故B不合題意。
C、用注射器將藥液注入病人體內(nèi)是利用人的壓力將藥液注入人體肌肉的,不是利用大氣壓來工作的,故C符合題意。
D、用力一按橡皮囊,排出了里面的空氣,當其恢復原狀時,橡皮囊內(nèi)部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墨水被壓入鋼筆內(nèi),利用了大氣壓。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大氣壓的存在能夠解釋很多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有一個共性:通過某種方法,使設備的內(nèi)部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出現(xiàn)了這種現(xiàn)象。
本題考查大氣壓的有關問題,物理學習的過程中,要多注意觀察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盡可能的用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去試著解釋。
6.【答案】A?
【解析】解:
由圖知,雞蛋靜止時懸浮在鹽水中,雞蛋所受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即F浮=G=0.5N;
向杯子里加入一些清水,鹽水的密度減小,雞蛋排開鹽水的體積不變,根據(jù)F浮=ρ液gV排可知,雞蛋受到的浮力變小(即此時雞蛋所受浮力小于0.5N),雞蛋的重力不變,雞蛋的重力大于受到鹽水的浮力,所以雞蛋會下沉;
綜上分析可知,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2)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重力大小以及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無關,它是由物體所受重力與浮力的合力決定。當合力向上則物體上?。划敽狭ο蛳?,則物體下沉;當合力為0,則物體處于漂浮或懸浮狀態(tài)。
本題考查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屬于中等題。
7.【答案】D?
【解析】解:A、木塊對桌面的壓力和木塊受到的重力,二力方向相同,因此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
B、木塊受到的拉力與木塊對桌面的摩擦力這兩個力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
C、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受到的拉力與桌面的摩擦力作用,此二力為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故C錯誤;
D、撤去拉力F后,木塊對桌面的壓力不變,木塊與桌面之間的粗糙程度也不變,所以木塊繼續(xù)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變,故D正確。
故選:D。
8.【答案】羊角錘? 筷子? 定滑輪?
【解析】解:羊角錘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筷子在使用過程中,阻力臂大于動力臂,是費力杠桿,定滑輪在使用過程中阻力臂等于動力臂,是等臂杠桿。
故答案為:羊角錘;筷子;定滑輪。
結合圖片和生活經(jīng)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
此題考查的是杠桿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
9.【答案】電子? 核式? 質量?
【解析】解:1897年湯姆孫發(fā)現(xiàn)陰極射線是由高速的帶負電的粒子組成,這種粒子是電子;
盧瑟福和他的同事們所做的α粒子散射實驗否定了湯姆遜的棗糕模型,據(jù)此實驗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即原子的中心是帶正電的原子核,占很小的體積,但其密度很大,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帶負電的電子在不同的軌道上繞著原子核運動。
故答案為:電子;核式;質量。
湯姆孫發(fā)現(xiàn)了帶負電的電子,從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湯姆遜的棗糕模型被盧瑟福和他的同事們所做的α粒子散射實驗所否定,他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對于人類認識原子結構、原子核結構的歷史過程要了解,記住重大發(fā)現(xiàn)和科學家的成就。
10.【答案】擴散? 引? 運動狀態(tài)?
【解析】解:
(1)夏日荷塘里荷花盛開,微風吹過,飄來陣陣花香,這是擴散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
(2)荷葉上的兩滴水珠接觸后合成更大的一滴,這一現(xiàn)象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3)風吹荷葉搖晃,荷葉由靜止變?yōu)檫\動,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故答案為:擴散;?引;?運動狀態(tài)。
(1)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間有間隙,分子間同時存在斥力和引力,當分子間距離大于分子直徑10倍時,分子間作用力幾乎沒有;兩種物質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叫擴散;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子動理論的基本知識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熱點。
11.【答案】10? 10? 慣性?
【解析】解:木塊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受到的拉力與摩擦力平衡,則F=f=10N;
如果水平拉力F增大到20N,此時木塊水平面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物體受到的摩擦力不變,仍為10N;
撤去拉力,木塊由于慣性繼續(xù)向右運動。
故答案為:10;?10;慣性。
(1)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受平衡力的作用;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如果物體不受力,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不變。
本題主要考查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慣性定律,常見題目。
12.【答案】牛頓? 大氣壓? 減小?
【解析】解:“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是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物理定律;
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實驗的方法測出大氣壓強的值約等于760mm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
大氣壓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減小。
故答案為:牛頓;大氣壓;減小。
(1)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這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推理、歸納出來的;
(2)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通過實驗測出了大氣壓值;
(3)大氣壓與高度的關系是:海拔越高,氣壓越低。
物理學史也是物理考試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類題型,要求學生熟記著名科學家的貢獻,平時應注意積累。
13.【答案】2.5×108? 相同? 3.09×104?
【解析】解:
(1)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25000×103kg×10N/kg=2.5×108N;
(2)滿載的測量船在密度不同的海域漂浮時,受到的浮力都等于測量船的重力,而測量船在密度不同的海域,質量不變、重力不變,所以受到的浮力相同;
(3)水下3m處船體受到海水的壓強:
p=ρ海水gh=1.03×103kg/m3×10N/kg×3m=3.09×104N。
故答案為:2.5×108;相同;3.09×104。
(1)知道船的排水量(排開水的質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
(2)滿載的測量船在密度不同的海域漂浮時,受到的浮力都等于測量船的重力;
(3)利用p=ρgh求水下3m處船體受到海水的壓強。
本題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漂浮條件、液體壓強公式的應用,屬于基礎題目。
14.【答案】小? 不需要? 大?
【解析】解:
(1)流體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水平吹氣時,豎直管口上方空氣流動快,壓強小,瓶內(nèi)水面空氣流動很慢,壓強大,壓強差將水壓入管中并噴出;
(2)吸管和瓶口間要保持敞開以便與外界大氣壓相通;
(3)隨著瓶內(nèi)水面的降低,管中水柱深度增加,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密度及深度成正比,所以液柱的壓強增大。
故答案為:?。徊恍枰?;大。
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礦泉水瓶中的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從豎直管向上噴出,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本題考查知識點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大氣壓的利用及液體壓強的特點,難度不大。
15.【答案】解:過A的重心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用符號G表示。如圖所示:
?
【解析】重力的示意圖的畫法,即從力的作用點起,沿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明確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是正確畫出重力的示意圖的關鍵。
16.【答案】解:從支點O作力F作用線的垂線段,即為動力F的力臂L,如下圖所示:
?
【解析】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作力臂,據(jù)此進行解答。
本題考查了力臂的畫法,熟記力臂的概念是關鍵,難度不大,易于解答。
17.【答案】解:
由圖知,滑輪組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最多可由3段繩子通過動滑輪,從動滑輪開始,依次由內(nèi)向外繞線,如圖所示:
A對地面壓力的作用點作用在地面上,方向垂直水平地面向下,即豎直向下,由此畫出地面受壓力示意圖,如圖所示:
?
【解析】要使滑輪組最省力,就是使最多的繩子段數(shù)通過動滑輪,由此繞線;
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由此畫出A對地面壓力示意圖。
本題考查了滑輪組的繞法和力的示意圖的畫法。使用滑輪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關鍵是根據(jù)題意確定正確繞法。
18.【答案】(1)凹陷程度;??轉換;???(2)壓力大??;???乙;丙;???控制變量;(3)相互作用;平衡?
【解析】解:(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比較海綿的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這種科學探究方法是轉換法。
(2)乙圖中小桌子上加砝碼的目的是為了增大壓力大小,比較甲、乙可以得出結論: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丙圖中小桌子倒放的目的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大小,比較乙、丙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這種實驗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3)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做了進一步的交流討論,分析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固體,它對桌面的壓力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這是因為它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它受到的重力與桌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故答案為:(1)凹陷程度;??轉換;???(2)壓力大??;???乙;丙;???控制變量;(3)相互作用;平衡。
(1)壓力作用效果用物體形變大小來反映,物體形變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2)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3)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實驗中,要熟悉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的運用,體現(xiàn)了過程與方法的考查。
19.【答案】勻速直線? 二力平衡? 慣性? 壓力? 無關? 0.4?
【解析】解:(1)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據(jù)二力平衡知識,拉力大小才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當停止拉動木塊后,木塊由于具有慣性,仍然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向右運動;
(2)比較甲、乙兩圖可知,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壓力不同,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同,滑動摩擦力不同,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比較乙、丙兩圖可知,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觸面積不同,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相同,滑動摩擦力相同,得出的結論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
(4)由圖丁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用0.5N的力;當木塊受到的拉力是0.4N時,木塊可能靜止(還沒拉動),也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二力平衡;慣性;(2)壓力;(3)無關;(4)0.4。
(1)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任何物體都有慣性;
(2)(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根據(jù)圖中現(xiàn)象得出結論;
(4)分析圖象,結合二力平衡知識解析。
本題考查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考查控制變量法、轉換法以及二力平衡原理和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運用等知識。
20.【答案】薄? 不是? 增大? 有關? 500? 變大? 1.03×108?
【解析】解:(1)橡皮膜越薄,橡皮膜越容易發(fā)生形變,越能反映受到液體壓強的變化,所以壓強計的金屬盒上的橡皮膜應該選用薄一些的較好;
U形管壓強計的左側上端封閉,不是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因此不是連通器;
(2)比較乙、丙兩次實驗可知,液體的密度相同時,液體越深,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越大,液體的壓強越大,說明同種液體內(nèi)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比較乙、丁兩次實驗可知,液體深度相同,液體密度不同,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說明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
(3)圖丁中U形管左右兩側水面的高度差h=5cm=0.05m,則橡皮管內(nèi)氣體的壓強與大氣壓之差約為:p=ρ水gh=1.0×103kg/m3×10N/kg×0.05m=500Pa;
圖乙的實驗中,容器底壓強可以分成金屬盒以上和金屬盒以下兩部分,金屬盒以下部分深度不變,加清水后液體密度變小,由p=ρgh知,金屬盒以下部分液體壓強變小,而容器底壓強變大,所以金屬盒(橡皮膜)以上的壓強變大;
(4)潛艇深潛到10000m深處時,受到海水產(chǎn)生的壓強:
p=ρ海水g?h=1.03×103kg/m3×10N/kg×10000m=1.03×108Pa,
由p=FS可得,每平方米外壁要承受到的海水壓力為:
F=pS=1.03×108Pa×1m2=1.03×108N。
故答案為:(1)薄;不是;(2)增大;有關;(3)500;變大;(4)1.03×108。
(1)橡皮膜越薄,橡皮膜越容易發(fā)生形變;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儀器是連通器;
(2)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都有關系,在實驗中,應控制其中的一個量保持不變,才能觀察壓強與另一個量的關系,從控制變量法的角度可判斷此題的實驗過程;
(3)根據(jù)p=ρgh求出液體產(chǎn)生的壓強即為橡皮管內(nèi)氣體的壓強與大氣壓之差;
容器中加入適量清水與其均勻混合后,水不溢出,容器底壓強變大,容器底壓強等于金屬盒以上和以下液體壓強的和,而加清水后液體密度減小,由此分析判斷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的變化;
(4)由p=ρgh求深潛到10000m時受到海水的壓強,由F=pS計算每平方米的艙體受到的海水壓力。
本題是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影響因素的實驗,主要考查了控制變量法的應用、液體壓強和壓力的計算等,難度適中。
21.【答案】解:(1)水下5米深處海水產(chǎn)生的壓強為:
p=ρ水gh=1.0×103kg/m3×10N/kg×5m=5×104Pa;
(2)浮冰的重力:
G冰=mg=60×103kg×10N/kg=6×105N;
由于浮冰漂浮在水面,則浮冰受到的浮力為:F浮=G冰=6×105N。
答:(1)水下5米深處海水產(chǎn)生的壓強是5×104Pa;
(2)浮冰受到的浮力是6×105N。?
【解析】(1)根據(jù)p=ρgh即可求出海水產(chǎn)生的壓強;
(2)由于冰塊處于漂浮狀態(tài),根據(jù)漂浮條件可知冰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據(jù)G=mg求出浮冰的重力。
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液體壓強、物體浮沉條件的理解和掌握;難度不大。
22.【答案】解:(1)材料受到的重力:G=mg=1.6kg×10N/kg=16N;
(2)材料未放入前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壓=G容=8N=8N,
材料未放入前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F壓S=8N100×10-4m2=800Pa;
(3)設繩子對圓臺體建筑材料的拉力為F,
繩子對杠桿的拉力F2=F,
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F1l1=F2l2,
即:1.5N×0.4m=F×0.1m,得出F=6N,
圓臺體建筑材料靜止在水中,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G=F浮十F,
材料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G-F=16N-6N=10N。
答:(1)材料受到的重力為16N;
(2)材料未放入前,容器(未盛有水)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800Pa;
(3)當輕質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圓臺體建筑材料受到的浮力為10N。?
【解析】(1)根據(jù)G=mg得出材料受到的重力;
(2)根據(jù)F壓=G容得出材料未放入前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根據(jù)p=FS得出材料未放入前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3)設繩子對圓臺體建筑材料的拉力為F2,則繩子對杠桿的拉力F1=F2,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求出繩子對杠桿的拉力F1,圓臺體建筑材料靜止在水中,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G=F浮十F2可求出材料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受到的浮力。
本題考查密度、重力的計算、杠桿平衡條件和力的平衡條件的應用,綜合性強,難度大。
23.【答案】物體質量? B? 右? 避免桿秤自身重力對稱量的干擾? 均勻? 小思?
【解析】解:(1)桿秤是一種測量物體質量的工具;秤桿平衡時支點是圖乙中的B點;
(2)當在秤盤上沒有放置物體時,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秤砣所掛的位置為“0”;
當在秤盤上放置物體稱量時,由杠桿的平衡條件(m物g?AB=m秤砣g?BO)可知,在秤砣質量和AB不變的情況下,要使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增大BO的大小,即秤砣應從“0”刻度向右側移動;
(3)圖乙中,B點是支點,當在秤盤上沒有放置物體時,秤砣掛在“0”點與桿秤自重平衡,所以步驟④標零線的目的是避免桿秤自身重力對稱量的干擾;
(4)如圖,秤鉤處不放物體時,桿秤平衡,則B點作為桿秤對應的質量刻度值為0g;
該桿秤所能測量的物體質量的最大時,秤砣M在C點,
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G物×OA=GM×BC,
則G物=GMOABC,由于OA和GM是定值,
所以G物與BC成正比,即桿秤的刻度是均勻。
根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桿秤的刻度是均勻的,所以定刻度時,小科的方法比較麻煩,而小思的方法比較簡單,更合理。
故答案為:(1)物體質量;B;(2)右;(3)避免桿秤自身重力對稱量的干擾;(4)均勻;小思。
(1)桿秤利用的是杠桿的平衡條件,通過力臂的大小關系得出物體重和秤砣重之間的關系,進而得出物體的質量與秤砣的質量之間的關系,測量的是物體的質量;
秤桿平衡時支點是圖乙中的B點處;
(2)當在秤盤上沒有放置物體時,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秤砣所掛的位置為“0”;當在秤盤上放置物體稱量時,秤盤的總重力變大,而秤砣質量和AB不變,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BO大小的變化,從而得出秤砣移動的方向;
(3)秤桿自身重力的重心不是位于B點,所以桿秤需要標零線,即秤砣在“0”點時與桿秤的自重平衡;
(4)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求得物重(阻力)與動力臂的關系,據(jù)此進行解答。
本題通過桿秤的制作過程為背景考查了學生對桿秤作用的了解、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以及桿秤定刻度方法的評估,從制作步驟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是關鍵。
24.【答案】同一? 速度? 勻速直線運動? 伽利略? 不需要? B?
【解析】解:(1)實驗中每次都使同一輛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2)按照圖甲、乙、丙的順序實驗時記錄的內(nèi)容如表: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變小,分析表中內(nèi)容,得到的實驗結論是: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運動的距離越遠,進一步推理出的結論是:運動的小車不受阻力作用時,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早在300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就通過實驗和科學推理的方法研究過“力和運動的關系”;
(3)本實驗中,通過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反映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情況,三次實驗小車運動的距離不同,可以說明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無需要重新實驗;
(4)本實驗中,通過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反映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情況,這叫轉換法,故選B。
故答案為:(1)同一;速度;(2)勻速直線運動;伽利略;(3)不需要;(4)B。
(1)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實驗中每次都使同一輛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2)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變小,同一小車在粗糙程度越小的材料表面運動時受到的阻力越小,分析表中內(nèi)容得到結論,據(jù)此得出推理出的結論;
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就通過實驗和科學推理的方法研究過“力和運動的關系”;
(3)小車滑行的距離越大,表明阻力對運動的影響越??;
(4)本實驗中,通過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反映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情況。
本題考查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要求學生掌握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的應用,會進行科學推理等,綜合性較強。
25.【答案】6? 4? AB? 不變? 變大? 1.5×103?
【解析】解:
(1)由圖象知,當物體沒有浸入水中時,拉力為6N,可知G=6N;
(2)BC段拉力不變,可知物體完全浸沒,此時F=2N,則完全浸沒時的浮力F浮=G-F=6N-2N=4N;
(3)AB段物體浸沒在水中的體積不斷變化,拉力不斷變化,說明浮力發(fā)生了變化,可得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隨其排開液體的體積的改變而改變;
(4)圓柱體由h1到h2的過程中,拉力不變,所以所受浮力不變;
由于圓柱體在水中的深度變大,所以所受水的壓強變大;
(5)由F浮=ρ液gV排得,圓柱體的體積V=V排=F浮ρ水g=4N1.0×103kg/m3×10N/kg=4×10-4m3;
物體的質量m=Gg=6N10N/kg=0.6kg;
則物體的密度ρ=mV=0.6kg4×10-4m3=1.5×103kg/m3。
故答案為:(1)6;?(2)4;?(3)AB;??(4)不變;?變大???(5)1.5×103。
(1)當物體沒有浸入水中時,所受浮力為零,此時拉力等于重力;
(2)根據(jù)圖象分析出浸沒時所受的浮力,由F浮=G-F得出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br />
(3)拉力的示數(shù)發(fā)生變化,說明所受浮力在發(fā)生變化;
(4)分析h1到h2過程中拉力的變化,可知浮力的變化,根據(jù)深度的變化,可知壓強的變化;
(5)由圖象分析出物體完全浸沒時所受的浮力,由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出物體的體積,根據(jù)物體的重力和體積得出其密度的大小。
此題是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實驗,考查了學生分析圖象和數(shù)據(jù)的能力,注意分析問題過程中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同時要熟練掌握密度公式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做到靈活應用。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下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級(下)期末物理試卷(word版,含解析),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區(qū)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期末教學質量檢測物理試題(word版含答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Word版 含解析),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