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
展開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B,【答案】C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以下是小吳同學進行“體質(zhì)與健康測試”的一組數(shù)據(jù),從物理學角度來看,記錄的結(jié)果中單位使用正確的是( )
A. 身高170cmB. 質(zhì)量58NC. 握力40gD. 肺活量3200m2
如圖所示,先用繩子把一個鐵鎖懸掛起來,然后把鐵鎖拿近自己的鼻子,穩(wěn)定后松手,頭不動,鐵鎖向前擺去又擺回來,直到最后停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鐵鎖擺回后能碰到鼻子
B. 鐵鎖下降過程中,重力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動能
C. 鐵鎖的機械能始終不變
D. 鐵鎖第一次擺動到最低點時,動能最大
圖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國選手谷愛凌U型池自由式滑雪的情景,谷愛凌腳蹬
滑雪板在U型池內(nèi)來回滑動、翻飛。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在U型池內(nèi)來回滑動過程中,她的運動狀態(tài)一直改變
B. 滑雪板較寬,是為了減小她對池面的壓力
C. 在U型池翻飛到最高處時,她不再受力的作用
D. 飛離U型池后人能繼續(xù)向上運動,是由于人受到了向上的力
關(guān)于圖實例,說法正確的是( )
A. 圖甲中的自行車車閘,可以利用增大壓力的方法來增大摩擦力
B. 圖乙中大貨車有很多輪子,目的是增大壓強
C. 圖丙中的男孩停止蹬地后,滑板車會慢慢停下來,原因是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D. 圖丁中套緊錘頭是利用了錘頭在下落時受到的慣性力的作用
如圖所示,是利用每0.1s閃光1次的照相裝置拍攝到的四個運動物體的連續(xù)閃光照片(提示:圖中的黑點表示物體).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體是( )
A. B. C. D.
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是三個高度都為?、用同種材料制成的實心柱體,其中柱體B的體積最大,柱體C的體積最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重力關(guān)系 GA>GB>GCB. 壓力關(guān)系 FA”、“ρ水,g=10N/kg)
(1)畫出甲杯內(nèi)液面的大致位置;
(2)乙杯水深度為0.2m,則乙杯杯底受到水的壓強為______Pa;
(3)如果往甲杯加入水,請分析甲杯底受到的液體壓力大小的變化。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小吳想比較,在相同的水平球場地面上哪款鞋更防滑,并做了以下實驗.
(1)把乙款鞋插進甲款鞋,在水平球場地面上,小吳用調(diào)好零的測力計在水平方向拉甲款鞋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1所示),則:
①以“?”表示插在一起的兩只鞋子,在圖2中畫出鞋子受到的力;
②“勻速直線運動”拉動甲款鞋的目的是______,圖1的實驗中,地面對甲鞋的摩擦力為______N.
(2)在相同的球場地面上,小吳改用甲款鞋插進乙款鞋中,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乙款鞋做勻速直線運動,測出地面對乙鞋的摩擦力?!案挠眉卓钚暹M乙款鞋中”進行實驗的目的是:______。
圖1是“探究物體所受的浮力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根據(jù)圖中所示回答以下問題.
(1)步驟B中物體所受的浮力是______N.以“?”表示物體,在圖2中畫出物體此時的受力示意圖;
(2)①若要探究物體在浸沒后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與物體在液體中所處的深度有關(guān),應(yīng)選用圖1中的A和______(填字母)進行驗證;
②若要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是否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應(yīng)選用圖1中的A和______(填字母)進行驗證。
③若要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是否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應(yīng)選用圖1中的A和______(填字母)進行驗證,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______.
如圖所示,起重機在15s內(nèi)將一塊大石頭沿豎直方向由A點勻速提升1.5m到B點,再用10s將它從B點勻速水平移動到C點。已知大石頭的重量為6×104N,底面積為3m2。(g=10N/kg)
(1)大石頭的質(zhì)量是多少?
(2)大石頭靜止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
(3)A到B過程,起重機提升大石頭所做的功是多少?
(4)A到B過程,起重機提升大石頭的功率是多少?
(5)B到C過程,起重機拉力對大石頭所做的功是多少?
如圖所示,一木塊漂浮在水面,木塊體積為4×10?4m3,排開水的體積為2×10?4m3,求:(已知: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木塊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2)木塊的重力的大小;
(3)木塊的密度;
(4)往容器中加適量的鹽水,木塊受到的浮力會怎么變化?請簡單說明。
小華同學要探究“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guān)系”,他找來形狀不同的同種瓷片若干,探究過程如下,請你協(xié)助他完成實驗。
(1)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其中一塊瓷片的質(zhì)量為32.0g,通過排水法測得其體積為14cm3,則這塊瓷片的密度ρ=______g/cm3。(保留一位小數(shù))
(2)改用其他形狀不同的瓷片重復(fù)測量瓷片的質(zhì)量和對應(yīng)的體積,得到多組數(shù)據(jù),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描畫出的m?V圖線如圖所示。根據(jù)圖線,可以得出“實心瓷片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guān)系”是:______。
(3)由圖的m?V圖線信息可判斷:質(zhì)量為18g的瓷片對應(yīng)的體積V2=______cm3。
小梓用U形管壓強計去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規(guī)律。
(1)他發(fā)現(xiàn):按與不按探頭的橡皮膜(圖1所示),U形管兩邊液面均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則這套實驗裝置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是:______。
(2)小梓選用了另一個能正常使用的壓強計和一大燒杯的水進行了三次實驗,分別記為甲、乙、丙。對比圖2甲、乙、丙三次實驗。
①根據(jù)圖中的實驗步驟,本次實驗的探究目的是:______。
②三次實驗中,探頭橡皮膜承受壓強最大的是______(選填:“甲”、“乙”、“丙”)。
你是根據(jù)什么現(xiàn)象判斷的?______。
③畫出甲實驗中A點的深度?(用實線雙箭頭畫示意圖)。
④實驗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______,液體壓強越大。
(3)以丙實驗為參照,要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
①還需要的實驗物品是:______。
②寫出實驗步驟:______(不用寫出實驗結(jié)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cm是長度的單位,且170cm=1.7m,可能為中學生的身高,故A正確;
B、N是力的單位,質(zhì)量的單位是kg,中學生的質(zhì)量可能為58kg,故B不正確;
C、握力的單位應(yīng)該是力的單位N,不是g,故C不正確;
D、肺活量的單位是mL,中學生的肺活量可能是3299mL,故D不正確。
故選:A。
根據(jù)質(zhì)量、力、長度和體積的國際基本單位和常用單位分析解答。
熟練掌握各物理量的單位是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解題時,先考慮物理量的國際基本單位,再考慮物理量的常用單位。
2.【答案】D
【解析】解:A、鐵鎖回擺后不能碰到鼻子,因為鐵鎖和空氣摩擦,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機械能減小.不符合題意.
B、鐵鎖下降過程中,一部分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并不是全部的重力勢能都轉(zhuǎn)化為了動能,故不符合題意.
C、鎖在運動過程中,鎖和空氣摩擦,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機械能減小,故不符合題意;
D、鐵鎖第一次下降到最低點時,質(zhì)量不變,高度最小,重力勢能最?。|(zhì)量不變,速度最大,動能最大,故正確.
故選D.
(1)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zhì)量和速度.質(zhì)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2)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zhì)量和高度.質(zhì)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3)物體上升過程中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物體下落時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不計摩擦時,機械能的總量是不變的.
(1)掌握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
(2)掌握重力勢能、動能、彈性勢能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
(3)掌握機械能和內(nèi)能之間的轉(zhuǎn)化.
3.【答案】A
【解析】解:
A、選手U形池內(nèi)來回滑動的過程中,其速度大小、運動方向都在改變,因此其運動狀態(tài)一直改變,故A正確;
B、蹬滑雪板較寬,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B錯誤;
C、選手在U形池翻飛到最高處時仍然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錯誤;
D、選手飛離U形池后能向上運動,是因為選手具有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不是因為受到了向上的力,故D錯誤。
故選:A。
(1)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的變化;
(2)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3)人到達最高點時仍然受重力的作用;
(4)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
此題考查了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減小壓強的方法、物體受力分析、慣性等,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但總體難度不大,掌握基礎(chǔ)知識即可正確解題。
4.【答案】A
【解析】解:A、自行車車閘是利用增大壓力的方法來增大摩擦力的,故A正確;
B、大貨車有很多輪子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的,故B錯誤;
C、因為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滑板車慢慢停下來是因為受到阻力的原因,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故C錯誤;
D、套緊錘頭是利用了錘頭的慣性,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作用,故D錯誤。
故選:A。
(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3)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4)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慣性不是力。
本題綜合考查增大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強的方法、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以及慣性知識,涉及的內(nèi)容較多,但都屬于基礎(chǔ)知識。
5.【答案】B
【解析】解:AD、雖然物體的速度是一定的,但物體不是在沿直線運動,所以物體做的不是勻速直線運動,受到的不是平衡力作用,故AD錯誤;
B、物體是在沿直線運動,并且速度大小不變,所以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受平衡力作用,故B正確;
C、雖然物體是在沿直線運動,但物體的速度在發(fā)生變化,所以物體做的不是勻速直線運動,受到的不是平衡力作用,故C錯誤。
故選:B。
當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要判斷哪個選項中的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就看哪個選項中的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物體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有兩個:靜止狀態(tài)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6.【答案】C
【解析】解:(1)因同種材料的密度不變,
所以,三實心柱體的密度關(guān)系為ρA=ρB=ρC,故D錯誤;
(2)由圖可知,三實心柱體的高度相同,
因?qū)嵭闹w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p=FS=GS=mgS=ρVgS=ρS?gS=ρg?,所以壓強關(guān)系為pA=pB=pC,故C正確;
(3)由題知體積關(guān)系VB>VA>VC,而高?相同,由V=S?可得三實心柱體的底面積關(guān)系為SB>SA>SC,
由F=pS可知,三實心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關(guān)系為FB>FA>FC,
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三實心柱體的重力關(guān)系為GB>GA>GC,故AB錯誤。
故選:C。
(1)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不隨物質(zhì)的質(zhì)量、體積改變而改變;
(2)由圖可知三實心柱體的高度關(guān)系,根據(jù)p=FS=GS=mgS=ρVgS=ρS?gS=ρg?比較壓強關(guān)系;
(3)由圖可知三實心柱體的底面積關(guān)系,根據(jù)F=pS得出三實心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關(guān)系,根據(jù)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判斷三實心柱體的重力關(guān)系。
本題考查了密度的特性和壓強關(guān)系、壓力關(guān)系、重力關(guān)系的比較,利用好柱體對水平面的壓強p=ρg?是關(guān)鍵。
7.【答案】C
【解析】解:小球出手之前,和手一起運動,拋出的小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前進。小球出手前后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改變了小球的運動方向和速度,運動狀態(tài)不斷發(fā)生改變。
故選:C。
(1)拋出的物體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的作用,物體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2)地面附近的物體受到重力的作用。
(3)物體的運動速度和運動方向的變化都屬于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
(1)掌握拋出的物體不再受到手的作用,這個問題學生容易錯誤理解成還在受到手的作用。
(2)掌握物體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3)掌握地面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4)掌握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保持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和方向的變化。
8.【答案】C
【解析】解:水面桌面上的甲、乙兩個物體在水平拉力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它們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別等于其拉力大小,
所以,甲受到的摩擦力等于5N,乙受到的摩擦力等于10N;
故選:C。
圖示的甲、乙兩個物體分別在水平拉力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摩擦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
本題是基礎(chǔ)題,是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靜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重無關(guān),等于水平拉力大小。
9.【答案】B
【解析】解:由題知,兩次所用拉力F的大小相等,且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AB=sCD,所以根據(jù)W=Fs可知,AB段與CD段拉力F做的功一樣多,故B正確,A錯誤;
AB段與CD段拉力F做的功一樣多,所用時間tAB>tCD,根據(jù)P=Wt可知PABρ水,還知道它們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根據(jù)公式p=ρg?可知,液體密度越大,?會越小,如圖所示;
(2)由題可知,乙杯杯底受到水的壓強:
p=ρ水g?=ρ水=1.0×103kg/m3×10N/kg×0.2m=2000Pa;
(3)往甲杯加入水,燒杯中液體的重力增大,燒杯底受到的液體壓力大小等于液體的重力,壓力變大。
故答案為:(1)如圖所示;(2)2000;(3)變大。
(1)已知水和鹽水的密度大小關(guān)系,還知道它們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根據(jù)公式P=ρg?可求它們中液面最高的液體;
(2)根據(jù)p=ρg?可求乙杯杯底受到水的壓強;
(3)燒杯底受到的液體壓力大小等于液體的重力。
本題考查了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是一道基礎(chǔ)題。
14.【答案】摩擦力等于拉力 1.8 使兩次實驗時,接觸面受到的壓力相等
【解析】解:(1)用測力計拉甲鞋做勻速直線運動,鞋在水平方向受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圖知,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示數(shù)為1.8N,所以F=f=1.8N,在豎直方向上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FN,如圖所示:
②由以上分析知,摩擦力f=1.8N;
(2)實驗中分別將乙款鞋插進甲款鞋,將甲款鞋插進乙款鞋,是為了兩次實驗對接觸面的壓力相等。
故答案為:(1)①見上圖;②摩擦力等于拉力,1.8;(2)使兩次實驗時,接觸面受到的壓力相等。
(1)①分析鞋在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受到的力,做出示意圖;
②物體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平衡力的作用,摩擦力等于拉力;確定測力計的分度值,讀出拉力;
(2)實驗中通過疊放的方法來控制壓力大小相同。
本題是探究不同型號的鞋子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大小探究,考查了控制變量法的應(yīng)用,特別要掌握控制壓力的方法及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
15.【答案】0.4 CD BCD DE 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和液體密度有關(guān),排開的體積越大、密度越大,浮力也越大
【解析】解:(1)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4.4N?4N=0.4N;
物體受到重力作用,從重心向下畫,標出重力符號G,還受浮力和拉力作用,從重心向上畫,標出符號F拉,F(xiàn)浮,如圖;
(2)①若想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guān),應(yīng)控制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相等,只改變物體浸在液體的深度,所以應(yīng)選用圖1中的A和CD進行驗證;
②若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是否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要保證物體和液體不變,浸在液體中的體積不同,所以應(yīng)選用圖1中的A和BCD進行驗證;
③若探究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guān),要保證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排開的液體的密度不同,所以應(yīng)選用圖1中的A和DE進行驗證;
綜合以上步驟,得出實驗的結(jié)論是: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和液體密度有關(guān),排開的體積越大、密度越大,浮力也越大。
故答案為:(1)0.4;畫圖見解答;(2)①CD;②BCD;③DE;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和液體密度有關(guān),排開的體積越大、密度越大,浮力也越大。
(1)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和物體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之差,根據(jù)F浮=G?F示求出物體所受浮力;
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重力、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和浮力的作用,重力的作用點在重心上,方向豎直向下,浮力的作用點在重心上,方向豎直向上;
(2)①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guān),應(yīng)控制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相等,只改變物體浸在液體的深度
②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是否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要保證物體和液體不變,浸在液體中的體積不同;
③探究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guān),要保證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排開的液體的密度不同;
綜合以上信息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本題考查了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實驗,實驗中應(yīng)用了控制變量法,熟練應(yīng)用控制變量法是正確解題的關(guān)鍵。
16.【答案】解:(1)由G=mg可得,大石頭的質(zhì)量:
m=Gg=6×104N10N/kg=6×103kg;
(2)大石頭靜止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F壓=G=6×104N,
對地面的壓強p=FS=6×104N0.3m2=2×105 Pa;
(3)A到B過程,起重機提升大石頭所做的功:W1=Fs1=6×104N×l.5m=9×104J;
(4)提升大石頭的功率:P=Wt=9×104J15s=6000W;
(5)B到C過程中,因為大石頭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s′=0m,所以拉力不做功,即拉力做功為0J。
答:(1)大石頭的質(zhì)量是6×103kg;
(2)大石頭靜止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強是2×105 Pa;
(3)A到B過程,起重機提升大石頭所做的功是9×104J;
(4)A到B過程,起重機提升大石頭的功率是6000W;
(5)B到C過程,起重機拉力對大石頭所做的功是0J。
【解析】(1)已知大石頭的重量,由G=mg公式變形可求得大石頭的質(zhì)量;
(2)大石頭靜止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又知受力面積,根據(jù)p=FS計算對地面的壓強;
(3)利用W=Fs求出A到B過程中起重提升大石頭所做的功;
(4)利用P=Wt計算起重機提升大石頭的功率;
(5)物理學中的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離,二者缺一不可。
此題考查力是否做功的判斷、壓強、功和功率的計算,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關(guān)鍵是各種公式的靈活運用,同時要知道大石頭底部對起吊裝置的壓力等于其重力。
17.【答案】解:(1)木塊受到的浮力的大?。篎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4m3=2N;
(2)木塊漂浮在水面,木塊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塊自身的重力,
則木塊的重力:G=F浮=2N;
(3)由G=mg可知,木塊的質(zhì)量:m=Gg=2N10N/kg=0.2kg;
木塊的密度:ρ=mV=0.2kg4×10?4m3=0.5×103kg/m3。
(4)木塊漂浮在水面,向容器中加入鹽水,液體的密度增大,木塊仍然漂浮在水面上,那么木塊受到的浮力依然等于木塊的重力,木塊的重力沒變,則木塊受到的浮力不變。
答:(1)木塊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為2N;
(2)木塊的重力的大小為2N;
(3)木塊的密度為0.5×103kg/m3;
(4)木塊受到的浮力不變;木塊漂浮在水面,向容器中加入鹽水,水的密度增大,木塊仍然漂浮在水面上,那么木塊受到的浮力依然等于木塊的重力,木塊的重力沒變,則木塊受到的浮力不變。
【解析】(1)根據(jù)F浮=ρ液gV排求出木塊受到的浮力的大?。?br>(2)木塊漂浮在水面,木塊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塊自身的重力,據(jù)此可知木塊的重力;
(3)根據(jù)G=mg求出木塊的質(zhì)量,根據(jù)密度公式求出木塊的密度;
(4)根據(jù)物體的漂浮條件分析。
本題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漂浮條件、重力公式、密度公式的應(yīng)用,是一道綜合題,難度不大。
18.【答案】2.3 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成正比 7.875
【解析】解:(1)瓷片的密度為:
ρ=mV=32.0g14cm3=167g/cm3≈2.3g/cm3;
(2)分析圖可以看出,這是一條斜向上的直線,所以可得出的探究結(jié)論是:同種物質(zhì)組成的物體,其質(zhì)量與體積成正比;
(3)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瓷片的體積為:
V2=m′ρ=18g167cm3=7.875cm3。
故答案為:(1)2.3;(2)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成正比;(3)7.875。
(1)根據(jù)密度公式即可求出瓷片的密度;
(2)分析質(zhì)量和體積的變化關(guān)系得出結(jié)論:同種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成正比。
(3)直接根據(jù)密度公式即可求瓷片質(zhì)量為18g時的體積。
本題考查密度公式的應(yīng)用以及分析圖象的能力,掌握同種物質(zhì)密度不變是解題的關(guān)鍵。
19.【答案】漏氣 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guān)系 丙 U形管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 液體密度一定時,液體深度越大 鹽 向圖乙中的容器內(nèi)加入一定量的鹽,使探頭移動到與圖丙中探頭相同的深度,同時觀察到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的變化,然后得出結(jié)論
【解析】解:(1)漏氣是造成按壓橡皮膜時,液柱的高度不變的原因;
(2)①對比圖2甲、乙、丙三次實驗,液體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U形管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說明液體壓強不同,故本次實驗的探究目的是: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guān)系;
②U形管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說明液體壓強越大;由圖2可知,丙實驗中U形管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最大,故丙探頭橡皮膜承受壓強最大;
③用作圖法畫出甲實驗中A點的深度?,如下圖所示:
;
④實驗采用的是轉(zhuǎn)換法,將液體的壓強轉(zhuǎn)換為U形管內(nèi)的液面高度差,高度差增大,說明液體內(nèi)部壓強增大,故結(jié)論為:液體密度一定時,液體深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3)①要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還需要的實驗物品是鹽;
②向圖乙中的容器內(nèi)加入一定量的鹽,并使探頭移動到與圖丙中探頭相同的深度,同時觀察到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的變化,然后得出結(jié)論。
故答案為:(1)漏氣;(2)①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guān)系;②丙;U形管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③見解答圖;④液體密度一定時,液體深度越大;(3)①鹽;②向圖乙中的容器內(nèi)加入一定量的鹽,并使探頭移動到與圖丙中探頭相同的深度,同時觀察到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的變化,然后得出結(jié)論。
(1)按壓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柱不動,說明空氣沒有將壓強傳遞給管中的液體,表明裝置漏氣;
(2)①要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guān)系,需保持液體的密度一定;
②由圖2根據(jù)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進行判斷;
③深度是指液體與大氣的接觸面向下到某處的豎直距離;
④液體壓強大小跟液體深度和密度有關(guān)。探究液體壓強跟深度關(guān)系時,控制液體的密度不變,改變液體深度;探究液體壓強跟密度時,控制深度不變,改變密度的大小;
(3)要研究液體壓強與密度關(guān)系,應(yīng)該控制深度不變,改變液體的密度。
這是一道綜合實驗題,此題的難點是液體壓強計的有關(guān)知識,我們要了解壓強計的原理,知道液體壓強計的操作要求等。同時還考查了控制變量法在物理實驗中的運用。
相關(guān)試卷
這是一份2024年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中考物理一模試卷,共7頁。
這是一份2024年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中考物理一模試卷,共7頁。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九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