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學(xué)年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九年級(下)綜合文化素質(zhì)物理競賽試卷(含答案)
展開
這是一份2019-2020學(xué)年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九年級(下)綜合文化素質(zhì)物理競賽試卷(含答案),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簡答,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19-2020學(xué)年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九年級(下)綜合文化素質(zhì)物理競賽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20)
1.(2分)中華古詩詞、俗語中蘊含著豐富的聲學(xué)知識,下列有關(guān)理解正確的是( )
A.“誰家玉笛暗飛聲”中的笛聲由笛管的振動產(chǎn)生
B.“響鼓還要重錘敲”說明聲音的音調(diào)與振幅有關(guān)
C.“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jù)聲音的響度來辨別的
D.“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說明聲音可傳遞信息
2.(2分)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4s內(nèi)乙做勻速直線運動
B.4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
C.0~4s內(nèi)乙的平均速度為2m/s
D.3s時甲在乙的前方
3.(2分)在射箭運動中,以下關(guān)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其中一個與另外三個不同的是( )
A.瞄準時,手的拉力把弓拉彎
B.松手后,弓的彈力把箭射出
C.飛行中,重力讓箭劃出一道弧線
D.中靶時,靶的阻力讓箭停止運動
4.(2分)若要使圖中的反射光線射中墻上的目標,在激光筆不動的情況下,可將平面鏡( )
A.水平向左移動 B.水平向右移動
C.豎直向上移動 D.豎直向下移動
5.(2分)“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有關(guān)節(jié)氣的諺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驚蟄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華現(xiàn)象
B.“伏天三場雨,薄地長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滿倉”,霜的形成是凝華現(xiàn)象
D.“小寒凍土,大寒凍河”,河水結(jié)冰是熔化現(xiàn)象
6.(2分)平面鏡、凸透鏡、凹透鏡、三棱鏡四種光學(xué)元件的作用:
①都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②只有平面鏡能成虛像;
③凸透鏡既能成實像也能成虛像;
④只有凹透鏡能矯正視力;
⑤利用三棱鏡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選項中,完全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7.(2分)如圖所示,將一根玻璃管制成粗細不同的兩段,管的下方與一個裝有部分水的連通器相通。當從管的一端吹氣時,連通器兩端A、B液面高度變化情況正確的是( )
A.A液面上升 B.A液面下降
C.B液面下降 D.A、B液面高度均不變
8.(2分)第24屆冬奧會將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聯(lián)合舉行。關(guān)于冬奧會的部分比賽項目,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被推出的冰壺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時受力平衡
B.短道速滑運動員勻速過彎道時運動狀態(tài)不變
C.滑雪運動員沖過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
D.冰球運動員向后蹬冰面就會前進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9.(2分)將同一實心物體分別投入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體靜止時,所受的浮力分別是6N和5N,則物體在水和酒精中的浮沉狀態(tài)可能是(ρ酒精=1.0×103kg/m3)( )
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
B.在水中懸浮,在酒精中漂浮
C.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10.(2分)如圖所示,用6N的水平拉力F拉動物體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勻速運動,物體B靜止不動,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2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對B的摩擦力大小為4N,方向水平向右
B.B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2N,方向水平向右
C.地面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4N,方向水平向左
D.地面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6N,方向水平向左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1分)
11.(1分)如圖所示,水面上兩船相距15km,實驗員在一條船上敲響水里的一口鐘,同時點燃船上的火藥使其發(fā)光;另一條船上的實驗員在看到火藥發(fā)光后10s,通過水里的聽音器聽到了水下的鐘聲。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計算聲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為 m/s。
12.(2分)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國,全國上下都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如圖甲所示,防疫人員正在手持測溫儀測量過往旅客的體溫,測溫儀是通過接收身體表面輻射出來的 (選填“紫外線”或“紅外線”)來測溫的。醫(yī)院里密封在鋼瓶中的氧氣使用一段時間后,瓶內(nèi)氧氣的密度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3.(2分)小明在實驗室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每隔30s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并據(jù)此作成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繼續(xù)吸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停止加熱一段時間后,水 (選填會”或“不會)汽化。
14.(3分)如圖所示,密閉的玻璃罩內(nèi)有三個小實驗:甲為敞口燒瓶內(nèi)裝有保持95℃的熱水來探究沸點與氣壓的關(guān)系;乙為用裝滿水的杯子和蓋著的薄塑料片來驗證大氣壓的存在;丙是充有一定量空氣的氣球。當用抽氣機不斷抽去罩內(nèi)空氣的過程中,請你推測以上三個實驗將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甲實驗 ;乙實驗 ;丙實驗 。
15.(3分)如圖所示的小轎車,車輪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0.15m2,人與車總質(zhì)量為1.56t,當車停在水平路面時,人與車對路面的壓強為 Pa。若該車以72km/h的速度在某段水平路面上勻速直線行駛,此過程車對路面的壓強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你判斷的依據(jù)是 。
三、簡答(本小題共3分)
16.(3分)甲、乙兩圖分別是盲道和鞋底的圖片,它們上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紋,這些花紋的作用一樣嗎?請你說說這樣做的道理。
四、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10分)
17.(4分)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實像,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保持蠟燭與凸透鏡位置不變,換用一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將光屏向右移動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時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換用的凸透鏡焦距可能為 。
A.10.0cm
B.20.0cm
C.30.0cm
D.35.0cm
(3)將圖中的凸透鏡換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 。
18.(6分)某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在“探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將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豎直插入水或鹽水的不同深度處,觀察到橡皮薄膜分別向上凸起,實驗現(xiàn)象如圖a、b、c所示。
(1)實驗中是根據(jù) 來判斷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的。
(2)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圖a和b能得到的結(jié)論是: 。
(3)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圖b和c能得到的結(jié)論是: 。
(4)如果要進一步測出圖c中的鹽水密度,給你提供水、刻度尺,請你設(shè)計一個實驗方案,簡要寫出實驗步驟和用測量的量表示的結(jié)果。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
①
②
③ρ鹽水=
五、計算題(共6分)
19.(6分)如圖甲所示,一個底面積為0.04m2的柱形容器放在電子秤上,并在容器中放置高為0.1m圓柱體A,然后向容器中緩慢注水,電子秤的示數(shù)與容器中水的深度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當注入水的深度為0.06m時,A對容器底部壓力恰好為零,此時:
(1)水對容器底壓強;
(2)容器中水的體積;
(3)物體A的密度。
2019-2020學(xué)年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九年級(下)綜合文化素質(zhì)物理競賽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20)
1.(2分)中華古詩詞、俗語中蘊含著豐富的聲學(xué)知識,下列有關(guān)理解正確的是( )
A.“誰家玉笛暗飛聲”中的笛聲由笛管的振動產(chǎn)生
B.“響鼓還要重錘敲”說明聲音的音調(diào)與振幅有關(guān)
C.“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jù)聲音的響度來辨別的
D.“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說明聲音可傳遞信息
【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
(2)聲音的響度與振幅、傳播距離、分散程度等有關(guān);
(3)不同發(fā)聲體的材料、結(jié)構(gòu)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響度不同,利用音色可以辨別發(fā)聲體;
(4)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
【解答】解:
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笛聲是由笛管內(nèi)空氣柱振動產(chǎn)生的,故A錯誤;
B、重錘敲鼓時,鼓面振動幅度大,聲音的響度大,所以,“響鼓還要重錘敲”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guān);故B錯誤;
C、不同發(fā)聲體的材料、結(jié)構(gòu)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jù)聲音的音色來辨別的,故C錯誤;
D、詩人根據(jù)聽到的犬吠聲,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fēng)戴雪歸來了,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是一道聲現(xiàn)象的綜合題,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只要平時學(xué)習(xí)時多歸納,多總結(jié)即可,都是一些基礎(chǔ)題目,難度不大。
2.(2分)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4s內(nèi)乙做勻速直線運動
B.4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
C.0~4s內(nèi)乙的平均速度為2m/s
D.3s時甲在乙的前方
【分析】在s﹣t圖象中,過原點的直線表示物體通過的路程與其時間成正比,即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1)2~4s 內(nèi),乙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
(2)利用速度公式求甲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在4s時,甲的速度的大小不變;而乙處于靜止狀態(tài),速度為0;
(3)在0~4s內(nèi),乙運動的路程是8m,時間是4s,可求乙的平均速度;
(4)3s 時,乙運動的路程是8m,利用s=vt求甲運動的路程,通過比較得出誰在前方。
【解答】解:
由s﹣t圖象可知,甲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說明甲通過的路程與其時間成正比,即甲做勻速直線運動;
前2s內(nèi),乙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乙做勻速直線運動;2s后乙相對于出發(fā)點的位置沒有變化,則乙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乙是先勻速直線運動后靜止。
A、2~4s 內(nèi),乙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A錯誤;
B、結(jié)合前面分析可知,在4s時,甲是運動的,而乙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甲、乙兩物體的速度不相等,故B錯誤;
C、0~4s內(nèi),乙運動的路程是8m,時間是4s,則乙的平均速度為v乙===2 m/s,故C正確;
D、由s﹣t圖象可知,前3s 內(nèi)乙運動的路程是8m,而甲運動的路程小于8m,所以,3s時甲在乙的后方,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此題考查了s﹣t圖象的分析和平均速度計算公式的應(yīng)用,根據(jù)圖象特點確定物體運動狀態(tài),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guān)鍵。
3.(2分)在射箭運動中,以下關(guān)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其中一個與另外三個不同的是( )
A.瞄準時,手的拉力把弓拉彎
B.松手后,弓的彈力把箭射出
C.飛行中,重力讓箭劃出一道弧線
D.中靶時,靶的阻力讓箭停止運動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變物體的形狀,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解答】解:A、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所以在拉力的作用下弓發(fā)生形變;
B、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弓的彈力使箭由靜止變?yōu)檫\動;
C、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因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所以重力讓箭劃出一道弧線;
D、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靶的阻力讓箭由運動變?yōu)殪o止。
所以與另外三個不同的是A。
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的辨析,熟悉基本規(guī)律就能正確選擇。
4.(2分)若要使圖中的反射光線射中墻上的目標,在激光筆不動的情況下,可將平面鏡( )
A.水平向左移動 B.水平向右移動
C.豎直向上移動 D.豎直向下移動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內(nèi)容: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解答】解:A、將平面鏡水平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入射光線不變,則反射光線也不會改變,所以反射光線不能射中墻上的目標,故A不符合題意;
B、將平面鏡水平向右移動一段距離,入射光線不變,則反射光線也不會改變,所以反射光線不能射中墻上的目標,故B不符合題意;
C、將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則入射光線方向不變,入射點向右移動,則反射光線也向右移動,光斑會向上移動,反射光線能射中墻上的目標,故C符合題意;
D、將平面鏡豎直向下移動一段距離,則入射光線方向不變,入射點向左邊移動,則反射光線也向左移動,光斑會向下移動,反射光線不能射中墻上的目標,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內(nèi)容,特別是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guān)系,其中必須搞清入射角與反射角的概念。
5.(2分)“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有關(guān)節(jié)氣的諺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驚蟄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華現(xiàn)象
B.“伏天三場雨,薄地長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滿倉”,霜的形成是凝華現(xiàn)象
D.“小寒凍土,大寒凍河”,河水結(jié)冰是熔化現(xiàn)象
【分析】根據(jù)物態(tài)變化的知識逐一分析:物體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熔化,物體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液化,物體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兩種方式是蒸發(fā)和沸騰;物體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凝華,物體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升華。
【解答】解:
A、云是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的小水珠,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屬于液化現(xiàn)象;故A錯誤。
B、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xiàn)象;故B錯誤。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的固態(tài)小冰晶,是凝華現(xiàn)象;故C正確。
D、河水結(jié)冰是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是凝固現(xiàn)象;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熟悉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掌握六種物態(tài)變化的狀態(tài)變化是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
6.(2分)平面鏡、凸透鏡、凹透鏡、三棱鏡四種光學(xué)元件的作用:
①都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②只有平面鏡能成虛像;
③凸透鏡既能成實像也能成虛像;
④只有凹透鏡能矯正視力;
⑤利用三棱鏡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選項中,完全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分析】(1)各種鏡子都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2)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凸透鏡可以成虛像也可以成實像;凹透鏡成虛像;
(3)凸透鏡矯正遠視眼,凹透鏡矯正近視眼;
(4)三棱鏡可以研究光的色散。
【解答】解:①平面鏡反射光線,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凸透鏡、凹透鏡、三棱鏡折射光線,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故①正確;
②平面鏡、凹透鏡、凸透鏡都能成虛像,故②錯誤;
③凸透鏡既能成放大、縮小、等大的實像也能成放大的虛像,故③正確;
④凸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凹透鏡可以矯正近視眼,故④錯誤;
⑤利用三棱鏡能研究光的色散實驗,故⑤正確。
綜上分析可知,正確的是①③⑤。
故選:D。
【點評】該題考查了平面鏡、凸透鏡、凹透鏡以及三棱鏡等知識,是一道光學(xué)綜合題。
7.(2分)如圖所示,將一根玻璃管制成粗細不同的兩段,管的下方與一個裝有部分水的連通器相通。當從管的一端吹氣時,連通器兩端A、B液面高度變化情況正確的是( )
A.A液面上升 B.A液面下降
C.B液面下降 D.A、B液面高度均不變
【分析】首先比較粗細兩管的空氣流速,根據(jù)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再判斷液面高度。
【解答】解:氣體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
從管的一端吹氣時,粗細兩管中的空氣流量是相同的,粗管中的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細管中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則A液面上方的氣體壓強大,B液面上方的氣體壓強小,所以會造成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關(guān)鍵是要知道:粗管中的空氣流速小,細管中的空氣流速大。
8.(2分)第24屆冬奧會將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聯(lián)合舉行。關(guān)于冬奧會的部分比賽項目,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被推出的冰壺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時受力平衡
B.短道速滑運動員勻速過彎道時運動狀態(tài)不變
C.滑雪運動員沖過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
D.冰球運動員向后蹬冰面就會前進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分析】(1)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運動狀態(tài)包括運動的方向和速度,其中一個改變則運動狀態(tài)改變;
(3)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其大小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
(4)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A、被推出的冰壺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時做減速運動,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所以受力不平衡。故A錯誤;
B、短道速滑運動員勻速過彎道時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所以運動狀態(tài)改變,故B錯誤;
C、滑雪運動員沖過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運動員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故C錯誤;
D、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冰球運動員向后蹬冰面,冰面同時給運動員一個反作用,所以運動員就會前進,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以冬奧會部分比賽項目的場景為內(nèi)容,考查了與力學(xué)相關(guān)的多個知識點,都是較基礎(chǔ)的力學(xué)知識,應(yīng)熟練掌握。
9.(2分)將同一實心物體分別投入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體靜止時,所受的浮力分別是6N和5N,則物體在水和酒精中的浮沉狀態(tài)可能是(ρ酒精=1.0×103kg/m3)( )
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
B.在水中懸浮,在酒精中漂浮
C.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分析】本題可采用假設(shè)法求解,可分別假設(shè)物體在水中可能處的狀態(tài),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物體在酒精中的狀態(tài),由此可選出可能的情況。
【解答】解:AC、假設(shè)物體在水中漂浮,則由物體的浮沉條件可得,物體重為6N,而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為5N,故在酒精中應(yīng)下沉,不能漂浮,故A錯誤、C正確;
B、假設(shè)在水中懸浮,則由物體的浮沉條件可得,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重為6N,而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為5N,故在酒精中下沉,不能漂浮,故B錯誤;
D、假設(shè)它在水和酒精中都處于沉入底部,全部排開液體的狀態(tài),則它受到的浮力分別是:F水=ρ水gV、F酒=ρ酒gV;則F水:F酒=5:4,而現(xiàn)在浮力之比是6:5,故D錯。
故選:C。
【點評】當題目中有多個問題相關(guān)聯(lián)時,可以先假設(shè)其中一種情況成立,由此再利用所學(xué)知識進行推理,可得出另外的情況是否成立。
10.(2分)如圖所示,用6N的水平拉力F拉動物體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勻速運動,物體B靜止不動,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2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對B的摩擦力大小為4N,方向水平向右
B.B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2N,方向水平向右
C.地面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4N,方向水平向左
D.地面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6N,方向水平向左
【分析】物體B靜止和物體A做勻速直線勻速時均處于平衡狀態(tài),對兩者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判斷出受力情況,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和平衡狀態(tài)的合力為零得出A對B、地面對A的摩擦力、拉力之間的關(guān)系,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的條件得出A對B的摩擦力和B對A摩擦力的大小關(guān)系,要注意二力平衡時力的大小相等、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有關(guān)。
【解答】解:
A、因B靜止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水平方向受到測力計向左的拉力和A對B向右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所以,A對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A對B=F示=2N,故A錯誤;
B、因A對B的摩擦力和B對A的摩擦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所以,B對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為2N,故B錯誤;
CD、因物體A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B對A向左的摩擦力、地面對A向左的摩擦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
所以,由力的合成可得:fB對A+f地=F,
則地面對A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地=F﹣fB對A=6N﹣2N=4N,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平衡力的辨別等,正確的判斷各力之間的關(guān)系是關(guān)鍵。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1分)
11.(1分)如圖所示,水面上兩船相距15km,實驗員在一條船上敲響水里的一口鐘,同時點燃船上的火藥使其發(fā)光;另一條船上的實驗員在看到火藥發(fā)光后10s,通過水里的聽音器聽到了水下的鐘聲。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計算聲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為 1500 m/s。
【分析】根據(jù)速度公式v=就可解答此題。
【解答】解:
由題意可知,看到火藥發(fā)光,經(jīng)過10s聽到鐘聲,可近似認為聲音在水中傳播15km用的時間為t=10s,
則聲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為:v===1500m/s。
故答案為:1500。
【點評】本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計算,在解答過程中應(yīng)注意單位的統(tǒng)一。
12.(2分)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國,全國上下都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如圖甲所示,防疫人員正在手持測溫儀測量過往旅客的體溫,測溫儀是通過接收身體表面輻射出來的 紅外線 (選填“紫外線”或“紅外線”)來測溫的。醫(yī)院里密封在鋼瓶中的氧氣使用一段時間后,瓶內(nèi)氧氣的密度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分析】(1)額溫槍是利用接收人體輻射的紅外線工作的;
(2)氧氣瓶內(nèi)的氧氣密度變化,關(guān)鍵在于氧氣瓶內(nèi)的體積是固定不變的。
【解答】解:(1)額溫槍是利用接收人體輻射的紅外線工作的,人體溫度越高輻射紅外線能力越強,額溫槍溫度越高;
(2)氧氣瓶內(nèi)的體積是一定的,氧氣用一段時間后就就少了,故密度變小。
故答案為:紅外線;變小。
【點評】本題考查了額溫槍的工作原理,以及密度公式的運用,難度不大。
13.(2分)小明在實驗室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每隔30s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并據(jù)此作成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繼續(xù)吸熱,溫度 不變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停止加熱一段時間后,水 會 (選填會”或“不會)汽化。
【分析】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
【解答】解:小明在實驗室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每隔30s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并據(jù)此作成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繼續(xù)吸熱,溫度不變;
停止加熱一段時間后,水不會沸騰,但蒸發(fā)不會停止,蒸發(fā)在任何條件下都能進行,故水還會汽化。
故答案為:不變;會。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時,沸騰時的溫度特點及汽化的條件。
14.(3分)如圖所示,密閉的玻璃罩內(nèi)有三個小實驗:甲為敞口燒瓶內(nèi)裝有保持95℃的熱水來探究沸點與氣壓的關(guān)系;乙為用裝滿水的杯子和蓋著的薄塑料片來驗證大氣壓的存在;丙是充有一定量空氣的氣球。當用抽氣機不斷抽去罩內(nèi)空氣的過程中,請你推測以上三個實驗將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甲實驗 水會沸騰 ;乙實驗 薄塑料片會下落 ;丙實驗 氣球體積會變大,直至爆炸 。
【分析】當用抽氣機不斷抽去罩內(nèi)空氣的過程中,罩內(nèi)氣體的壓強越來越小,而液體的沸點、氣球的體積和支持水的塑料薄片都與大氣壓強有關(guān),因此都會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
【解答】解:當用抽氣機不斷抽去罩內(nèi)空氣的過程中,罩內(nèi)空氣減少,大氣壓強減小,
甲實驗中,因水的沸點會隨著大氣壓強的減小而降低,所以95℃的熱水會沸騰;
乙實驗中,因大氣壓強減小,大氣壓強支撐不住水的重量,所以薄塑料片會下落;
丙實驗中,因氣球外的大氣壓強減小,所以氣球內(nèi)部壓強會遠大于外部壓強,所以氣球體積會變大,直至爆炸;
故答案為:水會沸騰;薄塑料片會下落;氣球體積會變大,直至爆炸。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大氣壓強的綜合知識,關(guān)鍵是將課本知識內(nèi)容記憶清楚,仔細分析即可。
15.(3分)如圖所示的小轎車,車輪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0.15m2,人與車總質(zhì)量為1.56t,當車停在水平路面時,人與車對路面的壓強為 1.04×105 Pa。若該車以72km/h的速度在某段水平路面上勻速直線行駛,此過程車對路面的壓強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你判斷的依據(jù)是 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 。
【分析】轎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jù)F=G=mg求出其大小,又知道車輪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根據(jù)p=求出對地面的壓強;
車子靜止在水平面上,車子對路面的壓力等于重力;當流線型的車子快速行駛時,空氣對它產(chǎn)生一個升力,車子對地面壓力減小。
【解答】解:轎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力:
F=G=mg=1.56×103kg×10N/kg=1.56×104N,
對地面的壓強:
p===1.04×105Pa;
若該車以72km/h的速度在某段水平路面上勻速直線行駛,此過程車對路面的壓強變?。?br />
小汽車外型是流線型,當汽車高速行駛時,相同時間內(nèi),空氣經(jīng)過上方的路程比下方路程長,汽車上方空氣流速大于下方空氣流速,空氣對汽車上方的壓強小于空氣對汽車下方的壓強;汽車在壓強差下獲得一個向上的升力,汽車對路面的壓力減小,小于汽車的重力,由公式p=可知,在受力面積不變一定時,汽車對路面的壓強變小。。
故答案為:1.04×105;變??;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學(xué)生對壓強計算公式和流體壓強和流速關(guān)系的理解和掌握,基礎(chǔ)性題目。
三、簡答(本小題共3分)
16.(3分)甲、乙兩圖分別是盲道和鞋底的圖片,它們上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紋,這些花紋的作用一樣嗎?請你說說這樣做的道理。
【分析】根據(jù)壓強和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解答。
【解答】答:盲道和鞋底上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紋,這些花紋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盲道上的花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對盲人腳底的壓強;
而鞋底花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從而增大摩擦。
【點評】掌握壓強和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解釋生活中有關(guān)增大和減小壓強、摩擦的問題。
四、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10分)
17.(4分)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實像,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15.0 cm。
(2)保持蠟燭與凸透鏡位置不變,換用一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將光屏向右移動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時像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換用的凸透鏡焦距可能為 B 。
A.10.0cm
B.20.0cm
C.30.0cm
D.35.0cm
(3)將圖中的凸透鏡換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 平面鏡成虛像,無法呈在光屏上 。
【分析】(1)當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成等大的倒立的實像,求出焦距。
(2)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進行判斷;換用焦距大的凸透鏡,相當于減小了物距,然后用排除法分析。
(3)平面鏡成像特點,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為虛像,虛像不可以成在光屏上。
【解答】解:(1)當u=50.0cm﹣20.0cm=30cm時,在另一側(cè)距凸透鏡30cm處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與蠟燭等大的像,所以2f=30.0cm,即f=15.0cm。
(2)保持蠟燭與凸透鏡位置不變,換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將光屏向右移動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可知,物距減小了,換用焦距大的凸透鏡,相當于減小了物距,故換用的凸透鏡焦距是BCD,不是A;若用的是C,焦距是30cm,則蠟燭正好在焦點上,不成像,若用的是Dcm,則蠟燭正好在1倍焦距內(nèi),成倒正立放大的虛像,故B符合題意;
(3)將圖中的凸透鏡換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平面鏡成虛像,所以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蠟燭的像。
故答案為:(1)15.0;(2)變大;B;(3)平面鏡成虛像,無法呈在光屏上。
【點評】此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yīng)用,要熟練掌握凸透鏡成像的特點與物距、像距之間的關(guān)系,做到靈活應(yīng)用,其中(2)題是難點。
18.(6分)某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在“探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將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豎直插入水或鹽水的不同深度處,觀察到橡皮薄膜分別向上凸起,實驗現(xiàn)象如圖a、b、c所示。
(1)實驗中是根據(jù) 橡皮膜凸起程度 來判斷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的。
(2)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圖a和b能得到的結(jié)論是: 水產(chǎn)生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變大 。
(3)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圖b和c能得到的結(jié)論是: 同一深度下,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
(4)如果要進一步測出圖c中的鹽水密度,給你提供水、刻度尺,請你設(shè)計一個實驗方案,簡要寫出實驗步驟和用測量的量表示的結(jié)果。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
① 用刻度尺量出c圖中玻璃管進入鹽水的深度為h1
② 向圖c的玻璃管中倒入水,直到橡皮膜變得水平為止,用刻度尺量出c圖中玻璃管中水的深度為h2
③ρ鹽水= ρ水
【分析】(1)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是通過液體壓強計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來判斷的,高度差越大說明此時的液體壓強越大,采用了轉(zhuǎn)換法;
(2)(3)液體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guān),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guān)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找出相關(guān)實驗中相同量和不同量,得出壓強與變化量的關(guān)系;
(4)利用薄橡皮膜受到內(nèi)外壓強相等,并結(jié)合p=ρgh即可求出鹽水的密度。
【解答】解:(1)根據(jù)轉(zhuǎn)換法,實驗中是通過觀察橡皮膜凸起程度來判斷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的;
(2)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圖a和b知,b中橡皮膜所處水的深度較大,橡皮膜凸起程度較大,故能得到的結(jié)論是:水產(chǎn)生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變大;
(3)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圖b和c知,橡皮膜所處水的深度較相同,鹽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c中橡皮膜凸起程度較大,故能得到的結(jié)論是:同一深度下,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4)①用刻度尺量出c圖中玻璃管進入鹽水的深度為h1;
②向圖c的玻璃管中倒入水,直到橡皮膜變得水平為止,用刻度尺量出c圖中玻璃管中水的深度為h2;
③由橡皮膜相平知水產(chǎn)生的向下的壓強等于鹽水產(chǎn)生向上的壓強,即p水=p鹽水,ρ水gh1=ρ鹽水gh2,
鹽水的密度為:
ρ鹽水=ρ水。
故答案為:(1)橡皮膜凸起程度;(2)水產(chǎn)生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變大;(3)同一深度下,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4)①用刻度尺量出c圖中玻璃管進入鹽水的深度為h1;
②向圖c的玻璃管中倒入水,直到橡皮膜變得水平為止,用刻度尺量出c圖中玻璃管中水的深度為h2;
③ρ水。
【點評】本題探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考查轉(zhuǎn)換法、控制變量法的運用。
五、計算題(共6分)
19.(6分)如圖甲所示,一個底面積為0.04m2的柱形容器放在電子秤上,并在容器中放置高為0.1m圓柱體A,然后向容器中緩慢注水,電子秤的示數(shù)與容器中水的深度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當注入水的深度為0.06m時,A對容器底部壓力恰好為零,此時:
(1)水對容器底壓強;
(2)容器中水的體積;
(3)物體A的密度。
【分析】(1)容器中水的深度為0.06m時,根據(jù)p=ρgh求出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2)由圖乙可知,沒有水注入時柱形容器的總質(zhì)量,然后求出h=0.06m時容器內(nèi)水的質(zhì)量,根據(jù)ρ=求出水的體積;
(3)利用V水=(S容﹣SA)h1求出A的底面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此時A受到的浮力,因為物體A處于漂浮狀態(tài),浮力等于重力,根據(jù)G=mg算出物體A的質(zhì)量,根據(jù)V=Sh算出物體A的體積,根據(jù)密度公式算出物體A的密度。
【解答】解:(1)容器中水的深度為0.06m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p1=ρ水gh1=1.0×103kg/m3×10N/kg×0.06m=600Pa;
(2)由圖乙可知,沒有水注入時,柱形容器的總質(zhì)量m0=1.9kg,
當h=0.06m時,容器內(nèi)水的質(zhì)量m水=m1﹣m0=2.5kg﹣1.9kg=0.6kg,
由ρ=可得,水的體積V水===6×10﹣4m3;
(3)由V水=(S容﹣SA)h1可得,A的底面積SA=S容﹣=0.04m2﹣=0.03m2,
此時A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SAh1=1.0×103kg/m3×10N/kg×0.03m2×0.06m=18N,
因為物體A處于漂浮狀態(tài),浮力等于重力,即GA=F?。?8N,
物體A的質(zhì)量為:mA===1.8kg,
物體A的體積為:VA=SAhA=0.03m2×0.1m=0.003m3,
圓柱體A的密度為:ρA===0.6×103kg/m3。
答:(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600Pa;
(2)容器中水的體積為6×10﹣4m3;
(3)物體A的密度為0.6×103kg/m3。
【點評】本題考查了液體壓強公式和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綜合應(yīng)用等,是一道綜合題,有一定的難度。
相關(guān)試卷
這是一份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物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物理試題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物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物理試卷,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與簡答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2023學(xué)年福建省寧德市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體具有彈性勢能的是,下列實例中,減小壓強的是,下列一些物理數(shù)據(jù),符合實際的是,下列實例中,利用大氣壓強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