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初中化學魯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綜合與測試鞏固練習,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第四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單元練習(3)2020-2021學年魯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 一、單選題1.下列實驗現(xiàn)象中描述正確的是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有無色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B.紅磷在空氣中劇烈燃燒,有黃色火焰,有大量白色氣體生成C.鎂條在空氣中劇烈反應,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D.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固體,放出大量的熱2.下列四個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實驗操作的是A.①高溫煅燒一定質量的石灰石B.②用等質量、等濃度的雙氧水分別制取氧氣C.③向一定體積的稀鹽酸中逐滴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D.④某溫度下,向一定量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加入硝酸鉀晶體3.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錳中加入過氧化氫溶液B.加熱一定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C.加熱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固體D.將一定量的水通電電解一段時間 A.A B.B C.C D.D4.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A.自然界中的氧氣主要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珠峰峰頂?shù)母稍锟諝庵醒鯕怏w積分數(shù)不到空氣總體積的21%C.魚類能在水中生活,說明氧氣易溶于水D.物質與氧氣的反應均屬于化合反應5.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A.電解水B.加熱一定質量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C.兩份完全相同的雙氧水在有無MnO2情況下D.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6.下列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A.加熱銅絲:紅色的物質變黑色B.硫粉在氧氣中燃燒更旺,火焰呈明亮藍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更旺,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五氧化二磷,放出熱量D.鐵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放出熱量7.化學學習小組做實驗時記錄了下列實驗現(xiàn)象,其中正確的是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B.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鎂D.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色煙霧8.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空氣中氧氣質量占空氣質量的21%B.工業(yè)上利用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從液態(tài)空氣中分離出氧氣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C.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常溫下能與許多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D.空氣中的氧氣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9.濃度相同、質量相等的a、b兩份過氧化氫溶液,在b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放出氧氣的質量m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圖象正確的是A. B.C. D.10.對于下列三個反應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有①三個反應既是化合反應也是氧化反應②生成物都是固體③都需要點燃④反應都發(fā)光、放熱⑤都有火焰產(chǎn)生A.1個 B.2個 C.3個 D.4個11.下列各圖,與該反應的過程不相符的是A.在密閉容器中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B.加熱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制取氧氣C.在一定量的氯酸鉀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加熱制取氧氣D.a、b兩份20g5%的過氧化氫溶液,a中加少量二氧化錳,b中不加二氧化錳12.下圖所示的實驗基本操作都有錯誤,經(jīng)過四位同學糾正以后,仍有錯誤的是A.應該在集氣瓶底鋪水或撒沙 B.應該用鑷子夾取鋅粒投人試管C.應該用玻璃棒引流 D.應該在燒杯中溶解NaCl 二、填空題13.小亮同學做鎂條的燃燒實驗時,在筆記中有以下記錄:①截取一段鎂條;②點燃酒精燈,用坩堝鉗夾持鎂條,移向酒精燈;③鎂條受熱汽化成鎂蒸氣;④鎂燃燒生成一種不同于鎂的白色粉末狀物質。在以上記錄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兩空均填序號)。14.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反應,并注明(1)、(2)反應的基本類型。(1)硫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2)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作用制氧氣______、______。(3)鎂條在空氣中燃燒______。15.寫出下列反應的符號表達式,并在括號中寫出其基本反應類型(1)實驗室加熱固體混合物制氧氣_____,(____);(2)木炭在空氣中燃燒_____,(____);(3)鐵絲在氧氣中燃燒_____;(4)某固體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_____。16.把下列符合題意要求的物質名稱寫在橫線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錳酸鉀、氮氣、氧氣、氖氣、四氧化三鐵、五氧化二磷、氯酸鉀、過氧化氫溶液。(1)通常用作保護氣和制取化肥的是_________;(2)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產(chǎn)物是_________;(3)白色固體物質有__________、________;(4)能供呼吸,支持燃燒的物質的是_________;(5)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且參與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6)有刺激性氣味且對空氣構成污染的氣體是_________;(7)航標燈中充入的氣體,在通電時會發(fā)出紅光的是_________;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暗紫色固體是________。17.請根據(jù)下列實驗裝置回答問題。(1)根據(jù)上圖寫出儀器的名稱Ⅰ:_________;Ⅱ:___________。(2)實驗室常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發(fā)生裝置應選用___________(填字母),該裝置有一處需要改進的是____________。收集較純凈的氧氣 可選用 D 裝置,收集完畢應先將導管撤離水面后停止加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室用 D 裝置收集氧氣,完畢后,測得其純度明顯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寫一點)。(4)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則它的質量和______________在反應前后沒有發(fā)生變化。用裝置C 收集氧氣時,寫出驗滿方法:_______________。(5)若用盛滿水的 E 裝置收集氧氣,應從導管___________(填“a”或“b”)處通入。18.如圖是氫氣和氧氣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請回答相關問題。(1)將A圖中缺少的微粒示意圖補畫出來:______。(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其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3)參加反應的氫氣和氧氣的質量之比為______。(4)如圖為電解水實驗的部分裝置,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a管中的氣體為______(填化學式),用______檢驗b管的氣體。 三、簡答題19.二氧化碳和氧氣是我們生活中接觸較多的兩種氣體,請你設計兩種不同的方案來區(qū)別它們(要求:方案的描述中應包括實驗操作、現(xiàn)象、結論)。(1) 分別取兩種待測氣體:__________。(2) 分別取兩種待測氣體:__________。20.如圖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實驗或操作,請回答下列問題:(1)A實驗中鐵絲繞成螺旋狀的目的是___________,集氣瓶內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2)B實驗中紅磷燃燒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實驗完畢,進入集氣瓶中的水沒有超過總容積的五分之一,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任寫一條)。寫出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3)C實驗中燒杯B中的現(xiàn)象是無色酚酞變紅,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21.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證,請回答:(1)讀取量筒內液體體積時,視線應___________;(2)在做完加熱實驗后,發(fā)現(xiàn)試管破裂,原因是_________;(3)某同學在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沒有觀察到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的現(xiàn)象。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22.科學興趣小組安裝如圖裝置,通過測定產(chǎn)生相同體積氣體所用時間長短來探究影響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1)下列方法能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是______。A 將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適量蒸餾水,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頸部能形成穩(wěn)定的水柱,則氣密性良好,反之氣密性差。B 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加熱錐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熱冷卻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來位置,則氣密性良好,反之氣密性差。C 關閉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將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動,則氣密性良好,反之氣密性差。(2)往加有二氧化錳的錐形瓶中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后,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動的原因是______。23.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 A 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當電源接通一段時間后,a 管與 b 管中氣體的體積比約為______。(2)實驗 B 集氣瓶內裝滿水的目的是______.(3)實驗 C 通過______現(xiàn)象,可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 1/5 的結論。(4)實驗 D 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參考答案1.C【詳解】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的氣體,故選項說法錯誤;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有黃色火焰,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生成一種白色固體,故選項說法錯誤;C、鎂條在空氣中劇烈反應,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種白色固體,故選項說法正確;D、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固體是實驗結論而不是實驗現(xiàn)象,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2.C【詳解】A、高溫煅燒石灰石達到一定溫度后質量減少,但由于生成氧化鈣,固體質量不會減少到0,故選項錯誤;B、催化劑只改變反應速率,不會影響生成物的質量,有無催化劑生成氧氣質量相等,故選項錯誤;C、向一定體積的稀鹽酸中逐滴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呈酸性pH<7,逐漸加入氫氧化鈉pH變大,恰好完全反應,pH值為7,繼續(xù)加入氫氧化鈉溶液pH>7,故選項正確;D、指定溫度下,固體溶解度固定為定值,某物的飽和溶液中不能繼續(xù)溶解該物資,溶質質量分數(shù)應不變,故選項錯誤。故選C。3.D【詳解】A、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的過程中充當?shù)氖谴呋瘎?,其質量在反應前后不會改變,錯誤; B、氧氣要在加熱一段時間后才能生成,選項C錯誤;C、高錳酸鉀分解產(chǎn)生了氧氣,使固體的總質量減少,所以雖然錳元素的質量不變,但是反應前后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要增加,錯誤;D、水通電分解時產(chǎn)生氫氣的體積是氧氣的二倍,正確。故選 D。4.A【分析】
【詳解】A、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之一是氧氣,空氣中的氧氣主要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選項說法正確;B、珠穆朗瑪峰峰頂?shù)目諝庵醒鯕獾捏w積分數(shù)是21%,但是空氣比較稀薄。選項說法不正確;C、魚能在水中生活,說明氧氣能溶解在水中,但是不能確定溶解量,得不出易溶于水的結論,故選項說法不正確;D、物質與氧氣的反應不一定屬于化合反應,例如甲烷燃燒不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A。【點睛】 5.D【詳解】A、電解水中“正氧負氫,氫二氧一”,產(chǎn)生的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為1:8,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2:1,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B、氯酸鉀分解生成氯化鉀固體和氧氣,二氧化錳作反應的催化劑,根據(jù)催化劑的定義可知,在反應前后二氧化錳的質量是不變的,所以最終固體的質量不會變?yōu)榱?,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C、在此反應中,二氧化錳加快了化學反應的速率,但不能增加氧氣的質量,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D、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最終容器中減少的體積約為總體積的五分之一,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故選D。【點睛】本題是一道圖象坐標與化學知識相結合的綜合題,解題的關鍵是結合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正確分析各變化的過程,注意分析坐標軸表示的意義、曲線的起點、折點及變化趨勢,進而確定正確的圖象。6.C【詳解】A、加熱銅絲,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紅色的物質變黑色,此選項正確;B、硫粉在氧氣中燃燒更旺,火焰呈明亮藍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此選項正確;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更旺,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此選項錯誤;D、鐵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放出熱量,此選項正確。故選C。7.A【詳解】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符合題意;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不符合題意;C、鎂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體,生成氧化鎂是實驗結論,不是實驗現(xiàn)象,不符合題意;D、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沒有白霧,不符合題意。故選A。8.A【詳解】A、空氣中氧氣體積占空氣體積的21%,A錯誤。B、工業(yè)上利用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從液態(tài)空氣中分離出氧氣的過程,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B正確。C、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常溫下能與許多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C正確。D、空氣中的氧氣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確。故選:A。
9.C【詳解】二氧化錳作催化劑能夠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后,過氧化氫立即反應生成氧氣,且過氧化氫沒有催化劑也能夠緩慢反應生成氧氣,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只改變反應速率,不改變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系,兩種反應最終生成等質量的氧氣;故選C。10.B【詳解】①硫在氧氣中點燃生成二氧化硫,磷在氧氣中點燃生成五氧化二磷,鐵在氧氣中點燃生成四氧化三鐵,三個反應均是物質和氧氣反應,均符合多變一,則既是化合反應也是氧化反應,故正確;②甲實驗硫在氧氣中點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氣體,乙實驗磷在氧氣中點燃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體,丙鐵在氧氣中點燃生成四氧化三鐵,四氧化三鐵是固體,故不正確; ③三個反應都需要點燃,故正確;④三個反應均燃燒,反應都發(fā)光、放熱,故正確;⑤硫在氧氣中燃燒放出藍紫色火焰,磷在氧氣中燃燒放出白光,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沒有火焰產(chǎn)生,故不正確;則不正確的是②⑤;故選B。11.A【詳解】A、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完全反應后氧氣消耗,最終壓強小于原來的壓強,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B、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由于剛開始溫度較低,未產(chǎn)生氧氣,一段時間后,生成氧氣的質量逐漸增加,完全反應后氧氣的質量不再增加,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C、二氧化錳是反應的催化劑,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D、過氧化氧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兩份完全相同的雙氧水在有無MnO2情況下產(chǎn)生O2,最終生成氧氣質量相等,選項對應關系正確。故選A。【點睛】本題是一道圖像坐標與化學知識相結合的綜合題,解題的關鍵是結合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正確分析各變化的過程,注意分析坐標軸表示的意義、曲線的起點、折點及變化趨勢,進而確定正確的圖像。12.B【詳解】A、為防止集氣瓶炸裂,應該在集氣瓶底鋪水或撒沙,A正確。B、塊狀藥品取用應該用鑷子夾取鋅粒,還需一橫二放三慢豎,B錯誤。C、過濾時需用玻璃棒引流,C正確。D、量筒是量取液體體積容器,應該在燒杯中溶解NaCl,D正確。故選:B。
13.①③ ②④ 【分析】化學變化的實質是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物質生成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有無新的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詳解】①截取一段鎂條,是物理變化;②點燃酒精燈,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質產(chǎn)生,屬于化學變化;③鎂條受熱汽化成鎂蒸氣,只是鎂的存在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產(chǎn)生,屬于物理變化;④鎂燃燒生成一種不同于鎂的白色粉末狀物質,有新物質產(chǎn)生,屬于化學變化。因此屬于物理變化的是①③,屬于化學變化的是②④。14.(1) S+O2SO2 化合反應 (2) 2H2O22H2O+O2↑ 分解反應 (3)2Mg+O22MgO【分析】(1)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SO2;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故填:S+O2SO2;化合反應。(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故填:2H2O22H2O+O2↑;分解反應。(3)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g+O22MgO,故填:2Mg+O22MgO。15.KClO3KCl+O2 分解反應 C+O2CO2 化合反應 Fe+O2Fe3O4 S+O2SO2 【詳解】(1)實驗室加熱固體氯酸鉀二氧化錳混合物制氧氣,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KClO3KCl+O2,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2)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C+O2CO2,由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3)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Fe+O2Fe3O4;(4)硫常溫下為固體,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S+O2SO2。16.氮氣 四氧化三鐵 氯酸鉀 五氧化二磷 氧氣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氖氣 高錳酸鉀 【詳解】(1)氮氣化學性質穩(wěn)定通常用作保護氣,同時是制取化肥的原料;(2)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產(chǎn)物是四氧化三鐵;(3)氯酸鉀和五氧化二磷是白色的;(4)氧氣能供呼吸,支持燃燒;(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且參與植物光合作用;(6)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氣味且對空氣構成污染的氣體;(7)稀有氣體通電后會發(fā)光,航標燈中充入的氣體,在通電時會發(fā)出紅光的是氖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暗紫色固體是高錳酸鉀。17.試管 水槽 2KMnO4K2MnO4 + MnO2 + O2↑ 分解反應 A 試管口應塞上一團棉花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破裂 剛產(chǎn)生氣泡就收集氣體(合理即可) 2H2O22H2O+O2↑ 化學性質 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氧氣收集滿。 b 【分析】高錳酸鉀制取氧氣試管口要塞上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堵塞導管污染水槽。【詳解】(1)Ⅰ為試管,Ⅱ為水槽,故填:試管;水槽;(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K2MnO4 + MnO2 + O2↑,屬于分解反應,是固固加熱型發(fā)生裝置,選用A,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需要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堵塞導管污染水槽,排水法收集完氧氣后應先將導管撤離水面后停止加熱,其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破裂,故填:2KMnO4K2MnO4 + MnO2 + O2↑;分解反應;A;試管口應塞上一團棉花;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破裂;(3)實驗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完畢后,測得其純度明顯偏低,原因可能是剛產(chǎn)生氣泡就收集氣體,故填:剛產(chǎn)生氣泡就收集氣體;(4)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則它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沒有發(fā)生變化,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的驗滿方法: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氧氣收集滿,故填:2H2O22H2O+O2↑;化學性質;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氧氣收集滿;(5)若用盛滿水的 E 裝置收集氧氣,應從導管b處通入,將水壓出,故填:b。【點睛】催化劑特點:改變物質的反應速率,其本身的化學性質和質量都不發(fā)生變化。18. 2H2+O22H2O 化合反應 1:8 2H2O2H2↑+O2↑ H2 帶火星的木條 【詳解】(1)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不變,所以A中應補畫1個氫氣分子。(2)氫氣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該反應是多變一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3)參加反應的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為(2×2):32=1:8;(4)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電解水實驗正極得到氧氣,負極得到氫氣,得到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所以a管中的氣體為氫氣,化學式為H2。B管中是氧氣,可以利用氧氣的助燃性檢驗。氧氣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19.把燃著的小木條伸入兩個氣體,熄滅的是二氧化碳氣體,燃燒更劇烈的是氧氣 兩個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不變渾濁的是氧氣 【詳解】(1)氧氣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把燃著的小木條伸入兩個氣體,熄滅的是二氧化碳氣體,燃燒更劇烈的是氧氣;(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可以使澄清石灰石變渾,將兩個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不變渾濁的是氧氣。20.增大鐵絲的受熱面積 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瓶底 放出熱量,產(chǎn)生大量白煙 紅磷的量不足或裝置漏氣或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 分子在不斷運動 【詳解】(1)將鐵絲繞成螺旋狀,可以增大鐵絲的受熱面積;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的熱,集氣瓶內放入少量水,可以吸收熱量,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瓶底;(2)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放出熱量;實驗結果偏小,可能是紅磷的量不足,不能將氧氣完全耗盡,也可能是裝置漏氣,在冷卻至室溫的過程中,外界空氣進入,占據(jù)了一定的體積,也可能是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氣體受熱膨脹,占據(jù)了一定的體積;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3)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氨分子不斷運動,當運動到B中時,氨氣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故填:分子在不斷運動。21.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 加熱前試管外壁有水;加熱時,未預熱:加熱過程中,試管底部接觸到燈芯等(答出一條即可) 氧氣不純(溫度沒有達到鐵絲的著火點或鐵絲表面有鐵銹等) 【詳解】(1)讀取量筒內液體體積時,視線應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故填: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2)在做完加熱實驗后,發(fā)現(xiàn)試管破裂可能原因是:加熱前試管外壁有水、加熱時,未預熱、加熱過程中,試管底部接觸到燈芯等;故填:加熱前試管外壁有水;加熱時,未預熱:加熱過程中,試管底部接觸到燈芯等(答出一條即可);(3)某同學在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沒有觀察到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的現(xiàn)象。其可能的原因是:氧氣不純或溫度沒有達到鐵絲的著火點或鐵絲表面有鐵銹等;故填:氧氣不純(溫度沒有達到鐵絲的著火點或鐵絲表面有鐵銹等)。 22.AB MnO2催化下H2O2分解為氧氣和水,造成裝置內的氣體膨脹,壓強增大 【解析】【詳解】(1)氣密性的檢驗是根據(jù)壓強原理,可以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將注射器外移看停止用力后看注射器活塞能夠復原,也可固定注射器活塞,采用液面差法,也可用升高溫度法,而關閉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將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動,則氣密性差;故選AB;(2)MnO2催化下H2O2分解為氧氣和水,造成裝置內的氣體膨脹,壓強增大,所以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動;故填:MnO2催化下H2O2分解為氧氣和水,造成裝置內的氣體膨脹,壓強增大。23.2H2O2H2↑+O2↑; 1:2; 防止收集的氧氣不純; 量筒中的水進入集氣瓶中,約占集氣瓶中原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集氣瓶底 【詳解】(1)根據(jù)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解答;根據(jù)電解水實驗的結論解答;(2)根據(jù)防止收集的氧氣不純解答;(3)根據(jù)量筒中的水進入集氣瓶中,約占集氣瓶中原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解答;(4)根據(jù)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集氣瓶底解答。(1)實驗A,是電解水生成氧氣和氫氣,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通電 2H2↑+ O2↑;電解水的實驗中正氧負氫、氫二氧一,由于玻璃管a與正極相連,所以產(chǎn)生的氣體是氧氣,當電源接通一段時間后,a管與b管中氣體的體積之比也就是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為 1:2;(2)實驗B中的集氣瓶內裝滿水的目的是防止收集的氧氣不純;(3)實驗C是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通過量筒中的水進入集氣瓶中,約占集氣瓶中原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現(xiàn)象可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1/5的結論;(4)由于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高溫的熔融物四氧化三鐵,所以實驗D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集氣瓶底。
這是一份初中化學魯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綜合與測試精練,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魯教版第四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綜合與測試課時練習,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魯教版第四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綜合與測試課時訓練,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1000萬一線老師的共同選擇
地區(qū)版本全覆蓋, 同步最新教材, 公開課?選;1200+名校合作, 5600+?線名師供稿
涵蓋課件/教案/試卷/素材等各種教學資源;10000萬+優(yōu)選資源 ?更新8000+
課件/教案/試卷配套, 打包下載;手機/電腦隨時隨地瀏覽;??印, 下載即可?
超?性價?, 讓優(yōu)質資源普惠更多師?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