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2019-2020新教材地理魯教版新素養(yǎng)導學必修一課堂檢測與練習
-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魯教版新素養(yǎng)導學必修一課堂檢測·素養(yǎng)達標 1.3地球的圈層結構 試卷 0 次下載
-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魯教版新素養(yǎng)導學必修一課堂檢測·素養(yǎng)達標 單元活動 1判別地理方向 試卷 0 次下載
-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魯教版新素養(yǎng)導學必修一課堂檢測·素養(yǎng)達標 2.1大氣圈與大氣運動 試卷 0 次下載
-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魯教版新素養(yǎng)導學必修一課堂檢測·素養(yǎng)達標 2.2水圈與水循環(huán) 試卷 0 次下載
-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魯教版新素養(yǎng)導學必修一課堂檢測·素養(yǎng)達標 2.3生物圈與植被 試卷 0 次下載
高中地理第一單元 從宇宙看地球本單元綜合與測試達標測試
展開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單元 從宇宙看地球本單元綜合與測試達標測試,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時間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階段質量測評(一)
eq \a\vs4\al() 時間:90分鐘 eq \a\vs4\al() 滿分:100分
[考點分布表]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2019年7月22日,印度成功發(fā)射“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8月20日,“月船2號”探測器在火箭助推器的助力下,進入月球軌道,開始繞月飛行。9月7日凌晨,“月船2號”距月球2.1千米時失聯。下圖為“月船2號”運行軌道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綜合思維)對“月船2號”身份準確的定位是( )
A.人造天體 B.地球的人造衛(wèi)星
C.天然衛(wèi)星 D.太陽系中的行星
答案 A
解析 結合“月船2號”運行軌跡可知,“月船2號”是月球的衛(wèi)星,屬于人造天體。
2.(綜合思維)比圖中天體系統高一級的天體系統是( )
A.可觀測宇宙 B.銀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陽系
答案 D
解析 圖中甲、乙分別是地球、月球,屬于地月系,比地月系高一級的天體系統是太陽系。
讀太陽系示意圖,完成3~4題。
3.(綜合思維)圖中八大行星( )
A.公轉周期相同 B.結構特征相同
C.公轉方向不同 D.公轉軌道共面
答案 D
解析 圖中八大行星公轉周期不同;結構特征不同,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公轉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公轉軌道基本共面。
4.(綜合思維)與地球相比,甲行星沒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
①沒有液態(tài)水 ②表面平均溫度較高 ③質量體積太小 ④沒有適合呼吸的空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讀圖可知,甲行星為金星。金星距離太陽較近,表面平均溫度較高,沒有液態(tài)水;沒有適合生物呼吸的空氣;質量體積與地球接近。
赫羅圖(下圖)是恒星的光譜類型與光度關系示意圖,縱軸是光度與絕對星等,橫軸是恒星的表面溫度,其中太陽光度為1。據此完成5~6題。
5.(綜合思維)①②③④表示太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結合赫羅圖縱軸是光度與絕對星等,橫軸是恒星的表面溫度,縱坐標為光度。據材料可知,太陽光度為1,讀圖可知,②為太陽。
6.(綜合思維)據圖判斷,太陽表面溫度約為( )
A.4 000 K B.10 000 K
C.6 000 K D.3 000 K
答案 C
解析 結合上題分析可知,②為太陽,對應橫坐標判讀太陽表面溫度為6 000 K。
下圖是我國30°N地區(qū)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讀圖,回答7~9題。
7.(區(qū)域認知)四地中,年太陽輻射總量差異最大的兩地是( )
A.甲地與乙地 B.甲地與丙地
C.丙地與丁地 D.乙地與丙地
答案 B
解析 讀圖可知,圖中四地,甲地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多,丙地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少,故B項正確。
8.(地理實踐力)由圖可知,最適宜建設太陽能發(fā)電站的地點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A
解析 太陽能發(fā)電站應建在太陽能豐富的地區(qū),圖示甲地年太陽輻射總量大,最適宜修建太陽能發(fā)電站,故A項正確。
9.(綜合思維)造成丙地比甲地年太陽輻射總量少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河流 ③降水 ④緯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年太陽輻射總量多;丙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勢較低,降水較多,年太陽輻射總量少。
“金烏”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中的神鳥。古籍《毛詩》曰:烏在日中,從天,以昭孝也。右圖示意漢代石刻“日中足烏”。據此完成10~11題。
10.(綜合思維)古代中國人對“金烏”的想象,可能源自人們所看到的某一種太陽活動,其最有可能是( )
A.太陽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陽風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烏在日中”可知,古人觀察到的應該是太陽上存在的黑色斑點,并將其想象成黑色的烏鴉,太陽的光球層會產生黑子這種太陽活動,其表現為溫度比周邊區(qū)域低而顯黑色,A項正確。
11.(綜合思維)科學研究表明,鳥類起源于距今1.5億年前,這個時間屬于地質歷史時期的( )
A.新生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前寒武紀
答案 C
解析 新生代出現時間為距今約6 600萬年前至今;中生代持續(xù)時間為距今約2億5 200萬年至6 600萬年之間;古生代為距今約5億4 200萬年至2億5 200萬年之間;前寒武紀距今較古生代更為遙遠。鳥類起源于1.5億年前屬于中生代,C項正確。
地球的年齡約為46億年。根據地質年代的結構,將地球歷史劃分為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據此完成12~13題。
12.(綜合思維)關于第四紀生物進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
B.裸子植物極度興盛
C.出現了高級智慧生物
D.蕨類植物高度繁榮
答案 C
解析 早古生代,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極度興盛;新生代出現了高級智慧生物——人類;晚古生代蕨類植物高度繁榮。
13.(綜合思維)地球歷史上兩次重要的造煤時期是( )
A.古生代前期和古生代后期
B.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
C.古生代前期和新生代
D.中生代和新生代
答案 B
解析 兩次重要的造煤時期:一是古生代后期的石炭紀和二疊紀,二是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
地球處于不斷地演化中,不同時期代表性的動植物種類不同,不同時期地表形態(tài)不同。據此完成14~16題。
14.(綜合思維)恐龍滅絕發(fā)生在( )
A.中生代末期 B.新生代末期
C.中生代中期 D.古生代中期
答案 A
解析 恐龍滅絕發(fā)生在中生代末期。
15.(綜合思維)下列關于生物發(fā)展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晚古生代是無脊椎動物發(fā)展的時代
B.中生代裸子植物繁榮
C.中生代出現了人類
D.新生代出現了鳥類
答案 B
解析 早古生代是無脊椎動物發(fā)展的時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榮;新生代出現了人類;中生代出現了鳥類。
16.(綜合思維)目前地球上的高大山脈主要出現在( )
A.前寒武紀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 D
解析 目前地球上的高大山脈主要出現在新生代。
讀某地地震波速度隨深度的變化圖,回答17~18題。
17.(綜合思維)該地莫霍面大約位于( )
A.5千米處 B.17千米處
C.33千米處 D.2 900千米處
答案 A
解析 讀圖可知,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在5千米深處突然變大,說明地下5千米左右存在不連續(xù)面,最可能是莫霍面,A項正確。
18.(區(qū)域認知)該地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南極點 D.太平洋
答案 D
解析 該地的莫霍面在地下5千米處,說明該地地殼較薄,最可能是洋殼,所以可能是太平洋,D項正確。
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回答19~20題。
19.(綜合思維)有關圖中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圈層主要成分為氧和氮
B.②圈層為水圈
C.③圈層屬于巖石圈
D.①圈層的物質組成為液態(tài)
答案 A
解析 ①圈層為大氣圈,屬于地球外部圈層,主要成分為氧和氮;②圈層屬于巖石圈;③圈層屬于軟流層,不屬于巖石圈。
20.(綜合思維)有關④⑤圈層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④⑤圈層與地幔的分界為莫霍面
B.橫波能通過④圈層
C.④圈層溫度高,⑤圈層壓力小
D.⑤圈層的溫度高,密度大
答案 D
解析 地核以古登堡面與地幔分界;④圈層為外核,可能為液態(tài),橫波不能通過;⑤圈層為內核,內核和外核的溫度很高,密度和壓力都很大。
翠海、疊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譽為九寨溝“五絕”。讀九寨溝景色圖,回答21~22題。
21.(區(qū)域認知)該圖景觀體現出的地球圈層的個數是(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答案 C
解析 圖中翠海指的湖泊,屬于水圈。疊瀑水流從陡崖上落下,有巖石圈。彩林是生物圈,地球上近地面有大氣圈。該圖景觀體現出的地球圈層的個數是4個,C項正確。
22.(區(qū)域認知)在景觀圖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統中最活躍的圈層的要素是( )
A.瀑布 B.巖石
C.樹木花草 D.大氣
答案 C
解析 自然界最活躍的圈層是生物圈,在景觀圖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統中最活躍的圈層的要素是樹木花草,C項正確。
華北地區(qū)某同學根據手表定向方法,把手表擺平放在手上,位置擺放如圖所示。據圖回答23~25題。
23.(地理實踐力)圖中所指時間是( )
A.4:40 B.16:40
C.7:22 D.19:22
答案 B
解析 需要正確認識機械表盤面信息。因為是白天,我國華北地區(qū)不存在4:40之前日出的現象,所以只能是下午的時間,B項正確。
24.(地理實踐力)此時太陽位于該同學的( )
A.正南方 B.正北方
C.東南方 D.西南方
答案 D
解析 根據手表定向方法,時針指向太陽,時針與表盤上“12”的銳角角平分線外延方向為南方,見下圖。所以太陽位于正南方的西側約60°,為西南方,D項正確。
25.(地理實踐力)圖中M方向是( )
A.正北方 B.正南方
C.東南方 D.西南方
答案 C
解析 M方向位于正南的偏東側約60°,是東南方,C項正確。
二、綜合題(共4題,共50分)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截至2017年3月27日,美國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已繞火星飛行5萬圈。MRO抵達火星軌道已經11年,這個航天器目前狀態(tài)良好。據研究,火星上有水存在的痕跡。
材料二 金星、地球和火星的主要數據。
(1)按天體的基本類型劃分,金星、地球和火星都屬于________星;三者所在的最低一級天體系統是________。(2分)
(2)從結構特征看,金星、地球和火星屬于________行星。(1分)
(3)根據數據推測,金星、地球和火星三顆天體中,表面溫度最高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據上表數據以及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條件,分析比較移居金星和火星的利弊條件,并完成下表。(4分)
(5)人類對火星的探測情有獨鐘,為什么?(5分)
答案 (1)行 太陽系
(2)類地
(3)金星 金星是三顆行星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
(4)①自轉周期 ②生命呼吸所需的O2 ③質量
④體積
(5)火星的體積、質量適中,有大氣層;表面溫度較為適宜;八大行星中與地球環(huán)境最相近的行星;火星上有水存在的痕跡,有存在生命的可能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第(1)題,金星、地球和火星都屬于行星,它們所在的最低一級天體系統是太陽系。第(2)題,讀表可知,金星、地球和火星在距日遠近、質量、體積等方面相似,屬于類地行星。第(3)題,金星是三顆行星中離太陽最近的,其大氣成分又主要是二氧化碳,所以其溫室效應最顯著。第(4)題,金星和火星同為類地行星,根據行星質量、體積的大小,自轉與公轉周期等對地理要素的影響來分析表中行星移居的有利和不利條件。第(5)題,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分析即可。
27.閱讀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7分)
材料一 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
材料二 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的分布。
(1)由材料一分析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大致的分布規(guī)律。(4分)
(2)全球太陽輻射總量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是從________向________遞減。(2分)
(3)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舉例說明影響太陽輻射的主要因素。(8分)
(4)撒哈拉地區(qū)太陽輻射強,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1)西部多,東部少;北方多,南方少。內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區(qū)最多,四川盆地最少。
(2)低緯 高緯
(3)青藏地區(qū)太陽輻射多,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海拔);四川盆地太陽輻射少,主要影響因素是降水(天氣);我國西北地區(qū)太陽輻射多,主要影響因素是降水(天氣);低緯地區(qū)太陽輻射多,高緯地區(qū)太陽輻射少,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太陽高度)等。
(4)緯度低,太陽高度大;降水稀少,多晴天。
解析 第(1)題,敘述分布規(guī)律要說明數值遞減的方向和極值區(qū)。第(2)題,據圖可知太陽輻射量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第(3)題,首先說明某地太陽輻射強弱,再說明影響其強弱的主要因素。第(4)題,撒哈拉地區(qū)緯度低,降水少,故太陽輻射強。
28.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生命起源于前寒武紀,地球上出現最早的生物是________,之后出現了________。前寒武紀末期________生物出現。(3分)
(2)古生代末期,大陸匯聚,________古陸輪廓初現。(1分)
(3)簡述海洋動物向陸地動物進化的過程,并說明進化的理由。(4分)
(4)指出兩個主要的成煤時期,簡要說明當時的地球環(huán)境特征。(4分)
答案 (1)細菌 藍綠藻 多細胞
(2)盤古
(3)過程:海洋動物先進化為兩棲動物,再進化為陸地爬行動物。
理由:海洋面積縮小,陸地面積擴大;氣候變得干旱,水資源短缺。
(4)古生代和中生代。地球處于溫暖濕潤時期。
解析 第(1)題,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細菌,之后海洋中出現了藍綠藻,前寒武紀末期出現多細胞生物。第(2)題,古生代末期,盤古古陸輪廊形成。第(3)題,受海陸面積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動物由海洋向陸地進化。第(4)題,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有利于森林的生長,受地殼運動的影響,森林被埋藏于地下,逐漸演變成煤。
29.讀巖石圈部分構造圖,回答下列問題。(7分)
(1)圖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3分)
(2)①②兩層構成地殼,________部分地殼比較厚,________部分地殼比較薄。(2分)
(3)④是________面。(1分)
(4)③是________。(1分)
答案 (1)大氣圈 生物圈 水圈
(2)陸地 海洋
(3)莫霍
(4)地幔
解析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地核,大陸地殼較厚,大洋地殼較??;地殼和地幔的分界是莫霍面。
考點
題號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
1,2,3,4,5,6,7,8,9,10,26,27
地球的形成與演化
11,12,13,14,15,16,28
地球的圈層結構
17,18,19,20,21,22,29
判別地理方向
23,24,25
金星
地球
火星
軌道半徑(天文單位)
0.720
1.000
1.524
公轉周期
225天
1年
1.9年
自轉周期
243天
23時56分
24時37分
相對質量(地球=1)
0.82
1.00
0.11
相對體積(地球=1)
0.86
1.00
0.15
平均溫度(固體表面)
480 ℃
32 ℃
-23 ℃
大氣主要成分
CO2、N2
N2、O2
CO2、N2
有利條件
不利條件
金星
質量、體積與地球接近
共性:缺乏
②________
________
溫度高
火星
①________與地球接近;平均溫度與地球差別不大
③_______小
④_______小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 從宇宙看地球綜合與測試同步測試題,共10頁。
這是一份高中魯教版 (2019)第一單元 從宇宙看地球本單元綜合與測試課堂檢測,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魯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本冊綜合綜合訓練題,共15頁。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