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2024)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測試題
展開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2024)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測試題,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用“——”畫出伯魯論志之句, “心中已無山”如何理解?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類文閱讀-22 文言文二則
篇目一 《愚公移山·續(xù)章》(仿漢魏古文,原創(chuàng)新篇)
愚公既卒,子孫承志,叩石墾壤,寒暑不輟。河曲智叟復至,笑曰:“汝之殘年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況于今乎?”
長孫伯魯厲聲曰:“吾祖歿而山未動,然吾祖之心中已無山。山在,則吾心與之較;山崩,則吾心與之俱崩。心之既正,雖萬世可也?!?
天帝聞而震之,命夸娥氏二子負山,一厝朔東,一厝朔南。然山根已斷,地脈外泄,洪水橫溢。愚公之孫率眾鑿渠,引水歸壑,化害為利,遂成沃野千里。
后人立石曰:“移山之功,不在山,在移心也?!?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伯魯論志之句。
2. “心中已無山”如何理解?
3. 將“天帝聞而震之”譯為現(xiàn)代漢語。
4. 本文與《愚公移山》原篇主旨有何異同?
5. 以“移山與移心”為題,寫一句 16 字箴言。
參考答案
1. “山在,則吾心與之較……”
2. 指意志超越客觀障礙,精神先勝。
3. 天帝聽后感到震動。
4. 原篇強調(diào)毅力,續(xù)章強調(diào)“心志”與“轉(zhuǎn)化危機”。
5. 山可移,心可越,萬事之難,難在自限。
——————————————————
篇目二 《守株待兔·新說》(仿先秦寓言,原創(chuàng)新篇)
宋人有耕者,田畔有樹,樹折而壓其禾,兔驚觸株折頸。耕者拾兔,遂廢耒守株。期年,田荒兔絕,妻孥饑啼。
鄰人語之曰:“株朽則兔不至,子何不更植新株?”耕者悟,乃斫枯樹,植桃李,未三年,花實累累,復得兔來食桃。耕者笑曰:“得兔之道,不在守株,在種株也。”
遂編竹為籬,養(yǎng)兔成群,田復肥,家遂殷。邑人傳其事,更其名曰《種株得兔》。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耕者悟后行動。
2. “株朽則兔不至”蘊含什么哲理?
3. 將“花實累累”改寫成含通感的句子。
4. 本文對原寓言的諷刺有何升華?
5. 以“新守株”為題,寫一句 14 字警語。
參考答案
1. “斫枯樹,植桃李……編竹為籬”。
2. 提示因循守舊必敗,主動創(chuàng)造方得生機。
3. 花香如蜜雨,果實像掛滿枝頭的金色鈴鐺。
4. 由諷刺守舊到倡導“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立意更新。
5. 守得枯株終無兔,種得桃李自成蹊。
——————————————————
篇目三 《學弈·后傳》(仿《孟子》筆法,原創(chuàng)新篇)
弈秋門下二徒,既分鴻鵠與一心,其一人悔而求益。乃負笈千里,訪名山,拜方外弈師,對枰三萬局,指裂甲而不休。
三年后返,與舊同門復弈。昔日勝者已成郡吏,案牘勞形,指僵若木;求益者落子如風,三步而勝。郡吏嘆曰:“非我弈劣,乃心雜也。”
弈秋聞之,撫髯而笑:“弈之道,貴專也;專之道,貴恒也。恒者,不以位高而怠,不以道遠而輟?!?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郡吏自嘆之語。
2. “指裂甲而不休”表現(xiàn)了怎樣的學習態(tài)度?
3. 將“弈之道,貴專也”譯為現(xiàn)代漢語。
4. 本文對“專”與“恒”的關系如何闡釋?
5. 以“學弈與學事”為題,寫一句 16 字格言。
參考答案
1. “非我弈劣,乃心雜也?!?
2. 極度專注與刻苦。
3. 下棋的原則,貴在專一。
4. 專是方法,恒是動力;二者相輔相成。
5. 弈貴專,事貴恒;心無旁騖,萬事可成。
────────────────
類文閱讀-23 月光曲
篇目一 《月光奏鳴曲外的貝多芬》(節(jié)選)
1801 年夏,維也納阿爾瑟巷 45 號,貝多芬把鋼琴推到窗邊。月光穿過百葉窗,像一把銀刀切開昏暗的小屋。他剛寫完《月光奏鳴曲》初稿,卻把它揉成一團,扔進壁爐。
“太美了,反而像謊言?!彼f。那時,耳疾已讓他聽見自己的心跳如鐵錘砸鼓膜。他重新寫下第三樂章,讓尖銳的和弦像裂縫爬滿月面。
當晚,他的學生里斯敲門,聽見屋里傳來斷續(xù)的琴聲與低吼,像海潮撞上礁石。第二天,里斯在地板上撿到一張燒剩一半的曲譜,標題欄寫著:致永恒的月光,也致永恒的陰影。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貝多芬自我否定的細節(jié)。
2. “銀刀”比喻月光,有何效果?
3. 將“海潮撞上礁石”改寫為視覺畫面。
4. 結合全文,談談“美”與“陰影”的關系。
5. 以“月光與陰影”為題,寫一句 14 字警句。
參考答案
1. “卻把它揉成一團,扔進壁爐?!?
2. 突出月光冷冽刺目,暗示內(nèi)心痛苦。
3. 白浪碎成千萬片玻璃,飛濺又墜回深淵。
4. 極致的美常伴隨極致的痛,二者共同成就藝術真實。
5. 月光若無陰影,便失去了立體的靈魂。
——————————————————
篇目二 《二胡·二泉映月前傳》(紀實)
無錫惠山泉邊,阿炳把二胡倚在膝上,弦上松香已結霜。1918 年的中秋月,被云遮得只剩一線,像被刀割開的傷口。
他拉一段,停一下,把耳朵貼在琴筒上——耳疾讓他只能聽見模糊的嗡鳴。突然,他把弓子猛力一推,弦音炸出裂帛之聲,驚起一灘鷗鷺。
鄰家女孩阿巧跑來,遞給他一枚銅鏡:“月亮在這呢?!卑⒈χ~鏡里的殘月繼續(xù)拉,旋律由哽咽到奔騰,像泉水沖出石縫。
多年后,《二泉映月》首演,阿巧坐在臺下,聽見當年的銅鏡在旋律里晃動,發(fā)出無聲的月光。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阿炳調(diào)音方式。
2. “銅鏡里的殘月”有何象征?
3. 將“泉水沖出石縫”擴寫成 20 字動態(tài)句。
4. 阿巧的出現(xiàn)對樂曲情感有何作用?
5. 以“鏡中月,弦外音”為題,寫一句 16 字感悟。
參考答案
1. “把耳朵貼在琴筒上”。
2. 象征殘缺中的圓滿,現(xiàn)實與藝術的互映。
3. 泉水劈石而出,銀珠滾落,聲濺寒星。
4. 引入溫情與希望,使旋律由悲轉(zhuǎn)闊。
5. 鏡中殘月照徹弦外,萬籟俱寂唯有心聲。
——————————————————
篇目三 《月光下的機械師》(科幻)
2077 年,月球基地。機械師林瀾獨自檢修太陽能陣列。月塵揚起,像銀色的霧,淹沒了她的腳印。
她打開隨身音響,播放 200 年前的《月光奏鳴曲》。真空無法傳聲,她卻把手指貼在鋼梁上,讓骨傳導把旋律送進頭盔。
突然,陣列第 42 號支架斷裂,月光在金屬斷面流淌,像一條靜止的河。林瀾用激光焊槍點焊,火花與地球反射光交織,在真空里開出無聲的煙火。
曲終,她抬頭——藍色的地球懸在漆黑天幕,像一枚巨大的音符。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骨傳導細節(jié)。
2. “無聲的煙火”如何理解?
3. 將“月光在金屬斷面流淌”改寫為通感句。
4. 藍色地球為何被喻為“音符”?
5. 以“真空月光曲”為題,寫 25 字科幻獨白。
參考答案
1. “把手指貼在鋼梁上,讓骨傳導把旋律送進頭盔”。
2. 真空無音,火花卻用光的形式演奏。
3. 月光像液態(tài)金屬,在斷面低吟。
4. 象征地球與宇宙的和聲,人類的歸屬。
5. 在真空里,我用火花演奏月光,地球是唯一的聽眾。
────────────────
類文閱讀-24 京劇趣談
篇目一 《臉譜里的密碼》(節(jié)選)
紅色關羽,黑色包公,金色猴王——臉譜是京劇的二維碼。
紅色源于朱砂,象征忠義,卻也有“血勇”暗語;黑色多用松煙墨,包公額上勾白月牙,暗示“夜審陰間”;金色只在神仙鬼怪出現(xiàn),顏料里摻真金粉,燈光一打,觀眾眼角會泛起金屬光暈。
最微妙的是“破臉”:演員用指尖蘸色,隨手一抹,象征角色內(nèi)心撕裂。梅蘭芳演《宇宙鋒》趙艷容,破臉只用一筆,從眉心斜劈至顴,觀眾瞬間讀懂“佯狂”二字。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三種顏色象征。
2. “二維碼”一詞的比喻作用?
3. 將“隨手一抹”擴寫成 20 字動作特寫。
4. 結合全文,談談破臉的藝術價值。
5. 以“一筆破臉”為題,寫一句 14 字評點。
參考答案
1. “紅色關羽…黑色包公…金色猴王”。
2. 把復雜信息濃縮成可掃描的符號。
3. 指尖如刀,一掠而過,留下閃電般的痕。
4. 極簡筆觸傳遞復雜心理,留白給觀眾想象。
5. 一筆破臉,千軍萬馬皆失色。
——————————————————
篇目二 《科班十年:從“撕腿”到“亮相”》(節(jié)選)
清晨 5 點,北京戲曲學院附中的孩子把腿架在窗臺上,老師一聲“撕”,疼痛像電流沿大腿竄上后腦。
“撕腿”只是序曲——吊嗓、毯子功、把子功,一天 12 小時。吊嗓時,學生對著水井喊“啊——”,聲波在水面激起漣漪,老師憑漣漪判斷氣息長短。
十年后,同一個孩子在長安大戲臺亮相。鑼鼓點一響,他抬手、轉(zhuǎn)身、提氣,所有疼痛化作臺上 3 秒的絕美靜止。觀眾鼓掌,孩子卻在心里默念:“那口井,還在我嗓子里?!?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判斷氣息的方法。
2. “疼痛像電流”有何效果?
3. 將“所有疼痛化作靜止”改寫為排比句。
4. 科班訓練與舞臺亮相如何形成因果?
5. 以“十年三秒”為題,寫一句 16 字格言。
參考答案
1. “老師憑漣漪判斷氣息長短”。
2. 形象傳達劇痛強度。
3. 疼痛化力量,力量化姿態(tài),姿態(tài)化永恒。
4. 殘酷訓練為剎那輝煌奠基。
5. 十年磨一瞬,一瞬耀一生。
——————————————————
篇目三 《AI 生旦凈丑》(科幻)
2050 年,上?!傲孔討蛟骸薄H⑼队暗?AI 楊貴妃從空中緩緩降下,水袖由納米光纖編織,隨音樂變色。
觀眾戴觸覺手套,可實時“觸摸”云肩刺繡的凹凸。AI 花旦的唱腔由 200 位名伶聲紋合成,高音處,劇場屋頂?shù)?3000 片柔性屏同步泛起櫻花雨。
謝幕時,AI 突然停住,望向臺下一個 8 歲小女孩:“你愿意教我哭嗎?”全場靜默,小女孩怯生生地伸出手,一滴淚落在光纖水袖上,屏幕瞬間開出一片真實的桃花。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 AI 交互細節(jié)。
2. “你愿意教我哭嗎?”有何深意?
3. 將“櫻花雨”擴寫成 20 字視覺句。
4. 科技與京劇如何共生?
5. 以“眼淚與桃花”為題,寫一句 18 字結語。
參考答案
1. “觀眾戴觸覺手套…小女孩怯生生地伸出手”。
2. 科技渴望人性溫度,藝術需要真情灌注。
3. 粉色花瓣如瀑,從穹頂傾瀉,落在指尖成雪。
4. 科技放大藝術感官,京劇注入人文靈魂。
5. 一滴淚讓光纖開花,科技因真情而柔軟。
六年級語文上冊類文閱讀·主題單元八
(25 少年閏土 / 26 好的故事 / 2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 28 有的人——紀念魯迅先生有感)
類文閱讀-25 少年閏土
篇目一 《猹聲遠去:閏土后傳》(仿寫·原創(chuàng)小說)
秋分后的魯鎮(zhèn),瓦楞上衰草抖動。閏土背一捆干透的番薯藤,踩著青石板,藤葉沙沙像舊日瓜地里的猹聲。三十年前銀項圈在他頸上閃著月白,如今只余一道暗綠的銅銹。
他抬頭望天,灰云裂出一縫,像當年鋼叉劃破夜色。猹早已絕跡,瓜地改作織襪廠,機器轟鳴淹沒了蟲唱。閏土把最后一枚銅板交給兒子水生,讓他去上海讀“機器學堂”。
臨行夜,閏土獨自到廢園,用鋼叉掘開一畦硬土,埋下一粒黑得發(fā)亮的瓜籽。月光下,他仿佛又看見少年閏土在瓜地跳躍,頸上銀圈叮當作響——那聲音,如今只留在他干裂的手掌紋里。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象征“時間流逝”的物件。
2. “灰云裂出一縫”有何隱喻?
3. 將“機器轟鳴淹沒了蟲唱”改為擬人句。
4. 閏土埋瓜籽的動作為何意味深長?
5. 以“銀圈不再響”為題,寫一句 16 字感言。
參考答案
1. “銀項圈如今只余一道暗綠的銅銹”。
2. 暗示舊日裂痕仍在,記憶未合。
3. 機器張開巨口,把蟲鳴一口吞進鋼鐵喉嚨。
4. 把希望托付土地,也埋葬自己的少年。
5. 銀圈銹了,瓜地老了,少年仍在月光里奔跑。
——————————————————
篇目二 《少年與獾:另一座瓜棚》(紀實·改編)
1976 年,河北白洋淀,13 歲的二嘎守著 5 畝西瓜。夏夜,一只獾帶著兩只幼崽破棚而入。二嘎舉叉,卻見獾崽踉蹌,母獾用身體擋住鋼叉。
他放下叉,摘下半熟瓜,切成三瓣。獾一家吃完,舔凈瓜瓤,鉆入蘆葦。第二夜,母獾帶來一株野生薄荷,種在瓜棚邊,替少年驅(qū)蚊。
十年后,二嘎參軍,薄荷已蔓延成籬。復員歸來,他把退伍費換成 200 株優(yōu)質(zhì)瓜苗,種在薄荷籬內(nèi)。如今,白洋淀“薄荷西瓜”成了地標產(chǎn)品,而那只母獾的銅雕,立在村口,像一位沉默的合伙人。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人與獾的第一次交換。
2. “銅雕像一位沉默的合伙人”有何深意?
3. 將“薄荷蔓延成籬”改寫為比喻句。
4. 本文與《少年閏土》的“野性”主題有何呼應?
5. 以“瓜棚合伙人”為題,寫一句 15 字廣告。
參考答案
1. “二嘎摘下半熟瓜,切成三瓣。獾一家吃完”。
2. 象征人與自然的平等合作。
3. 薄荷像綠色火焰,沿田埂一路燃燒。
4. 野性未泯,卻在善意中轉(zhuǎn)化為共生。
5. 一口薄荷西瓜,咬住白洋淀的夏天。
——————————————————
篇目三 《鋼叉與鍵盤:閏土之子的 2024》(非虛構)
閏土曾孫魯小川,在杭州做 AI 農(nóng)業(yè)工程師。2024 年 7 月,他帶團隊回紹興,用無人機給 300 畝西瓜園“畫像”。
夜里,他把曾祖父的鋼叉立在瓜棚口,叉尖綁著一枚傳感器。傳感器每捕捉一次震動,就生成一段 8bit 音效——猹的、風的、葉的、心跳的——合成“數(shù)字閏土”。
游客戴上耳機,在瓜地行走,聽見 1921 年的猹聲與 2024 年的無人機旋翼交織。魯小川說:“我想讓少年閏土在元宇宙里繼續(xù)奔跑,頸上的銀圈,換成一串代碼?!?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古今連接的技術細節(jié)。
2. “數(shù)字閏土”寓意何在?
3. 將“猹聲與旋翼交織”改為通感句。
4. 鋼叉的象征意義發(fā)生了怎樣的轉(zhuǎn)變?
5. 以“代碼銀圈”為題,寫一句 18 字宣言。
參考答案
1. “叉尖綁著一枚傳感器…合成‘數(shù)字閏土’”。
2. 傳統(tǒng)記憶在科技中永生。
3. 猹聲像綠銹的鈴鐺,旋翼像冰藍的閃電,一起敲擊耳膜。
4. 從捕獵工具變成文化接口。
5. 讓鋼叉長出芯片,讓少年跑進云端。
────────────────
類文閱讀-26 好的故事
篇目一 《故事工廠》(原創(chuàng)科幻)
2048 年,上海外灘地下 40 米,一座“故事工廠”晝夜運轉(zhuǎn)。人們把記憶碎片投入量子熔爐,3 秒后吐出全息膠片:失散多年的兄弟在膠片里重逢,早已拆除的老弄堂在光影中復活。
12 歲的朵朵把外婆最后一次煎帶魚的“滋啦”聲輸入工廠。機器把油花升格為金色焰火,把蔥花升格為綠色銀河。朵朵戴上 VR 眼鏡,看見外婆在焰火與銀河之間微笑,油鍋變成一艘月亮船。
故事結束,朵朵摘下眼鏡,把那張膠片貼在胸口,像貼住一句滾燙的咒語:“原來好的故事,可以讓離開的人再煎一次帶魚。”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記憶轉(zhuǎn)化為故事的細節(jié)。
2. “油鍋變成月亮船”象征什么?
3. 將“膠片貼在胸口”改寫為比喻句。
4. 本文如何詮釋“好的故事”的力量?
5. 以“月亮船上的外婆”為題,寫一句 20 字短詩。
參考答案
1. “油花升格為金色焰火,蔥花升格為綠色銀河”。
2. 平凡生活升華為永恒旅程。
3. 膠片像一塊發(fā)燙的琥珀,貼在胸口。
4. 讓失去的事物以藝術方式重獲生命。
5. 月亮船載咸香,載我回到外婆的臂彎。
——————————————————
篇目二 《老郵差和他的 1001 封信》(紀實)
川藏線腳木足鄉(xiāng),老郵差王友全 35 年送出 1001 封“死信”——收信人已亡,地址已廢。他循著記憶里的羊腸小道,把信讀給風、讀給山、讀給墳頭青草。
其中第 888 封,是 1987 年一位母親寫給戍邊兒子的。王友全在雪山埡口讀完,把信紙折成紙飛機,順風滑向峽谷。三年后,兒子的戰(zhàn)友在巡邏時拾到飛機,帶回烈士陵園。
如今,1001 封信被做成聲音裝置,懸掛在村口老核桃樹上,風吹信紙,沙沙作響,像 1001 個遲到卻溫暖的故事,在高原的夜里次第醒來。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死信”轉(zhuǎn)生的細節(jié)。
2. “風讀信”有何深意?
3. 將“沙沙作響”改寫成擬人句。
4. 本文如何體現(xiàn)“好的故事”穿越時空?
5. 以“風讀死信”為題,寫一句 15 字感言。
參考答案
1. “把信讀給風…紙飛機順風滑向峽谷”。
2. 讓自然成為故事的傳遞者。
3. 信紙在風里低語,像遲到的回聲。
4. 通過聲音裝置,讓故事持續(xù)發(fā)聲。
5. 風替死者回信,故事替記憶續(xù)命。
——————————————————
篇目三 《廢墟上的童話書》(非虛構)
2023 年 2 月,土耳其卡赫拉曼馬拉什地震后,志愿者在廢墟里發(fā)現(xiàn)一本濕皺的童話書。書頁上,小女孩用蠟筆畫了 12 只彩色鳥,每只鳥背上都馱著一座房子。
救援隊員把書帶到臨時帳篷學校,孩子們輪流補畫:給鳥添上窗簾、煙囪、風箏。第 7 天,一位失去雙親的男孩在最后一頁畫下一扇門,門上寫著:“歡迎回家。”
這本被命名為《鳥背上的家》的書,被掃描上傳,全球網(wǎng)友接力翻譯 32 種語言。每一頁下載,平臺即向災區(qū)捐 1 美元。故事飛出廢墟,馱著希望,飛向更遠的天空。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孩子們集體創(chuàng)作的細節(jié)。
2. “鳥背上的家”有何象征?
3. 將“歡迎回家”改寫為排比句。
4. 故事如何轉(zhuǎn)化為公益行動?
5. 以“童話飛廢墟”為題,寫一句 18 字口號。
參考答案
1. “孩子們輪流補畫…畫下一扇門”。
2. 象征災難中不滅的家園夢。
3. 歡迎回家,歡迎陽光,歡迎明天的早餐。
4. 每下載一頁,平臺捐款 1 美元。
5. 讓童話長出翅膀,馱走廢墟的悲傷。
────────────────
類文閱讀-2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篇目一 《伯父的火柴盒》(回憶錄·擴寫)
1935 年深秋,上海大陸新村 9 號。伯父魯迅從藤椅上起身,掏出一只空火柴盒,遞給我:“拿去,裝你的小石頭。”
我那時 8 歲,正在巷口撿碎玻璃當寶石。伯父把火柴盒內(nèi)壁貼上一片薄紙,畫了一只貓頭鷹,說:“它是夜的守門人,你怕黑時,就讓它睜眼?!?
抗戰(zhàn)爆發(fā)后,我們逃難,火柴盒被壓扁,貓頭鷹只剩一只眼。我把它藏在貼胸口袋,夜行山路,貓頭鷹的那只眼在黑暗里發(fā)出微光,像伯父冷峻又溫柔的目光。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伯父贈盒細節(jié)。
2. “夜的守門人”有何寓意?
3. 將“貓頭鷹只剩一只眼”改寫為擬人句。
4. 火柴盒在逃難中起何作用?
5. 以“一只眼的光”為題,寫一句 16 字箴言。
參考答案
1. “伯父從藤椅上起身…畫了一只貓頭鷹”。
2. 象征洞察黑暗、守護童真。
3. 貓頭鷹在廢墟里倔強地睜著唯一的眼。
4. 成為精神燈塔,驅(qū)散恐懼。
5. 一只眼也能照亮整條黑路。
——————————————————
篇目二 《為伯父理發(fā)的 13 分鐘》(非虛構)
1936 年 10 月 17 日,日本理發(fā)師佐藤源一走進魯迅病房。魯迅堅持坐起,說:“請給我理一個干凈的頭,去見馬克思?!?
13 分鐘里,佐藤的手抖了 3 次,剪刀聲像秋葉落在鐵皮屋頂。魯迅閉眼,哼著《平沙落雁》。理完,他摸了摸鬢角:“好了,現(xiàn)在可以戰(zhàn)斗了。”
48 小時后,魯迅逝世。佐藤把那撮灰白頭發(fā)裝進信封,寫下:“先生最后一戰(zhàn),是和自己的病體。”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魯迅的“戰(zhàn)斗宣言”。
2. “剪刀聲像秋葉”有何效果?
3. 將“去見馬克思”改寫為委婉說法。
4. 理發(fā)為何成為“最后一戰(zhàn)”?
5. 以“13 分鐘的戰(zhàn)斗”為題,寫一句 14 字悼詞。
參考答案
1. “請給我理一個干凈的頭,去見馬克思?!?
2. 以聲襯靜,渲染悲涼。
3. 去赴那場無法再回頭的遠行。
4. 以整潔儀容面對死亡,保持戰(zhàn)士尊嚴。
5. 剪刀落下,戰(zhàn)斗始成,精神永立。
——————————————————
篇目三 《伯父的藤椅在說話》(聲音裝置藝術記錄)
2021 年,藝術家把魯迅故居的藤椅拆解,嵌入骨傳導芯片,復原他生前 27 段錄音。觀眾坐上去,脊椎貼緊椅背,就能聽見:“救救孩子……”
展覽第 9 天,一位 90 歲老人坐上去,突然淚崩:“這是我 12 歲在北新書局聽到的聲音?!彼x開后,椅子發(fā)出輕微裂響,像老人在替伯父咳嗽。
展覽結束,藤椅被重新縫好,放回故居。工作人員說:“它現(xiàn)在不僅是一件家具,而是一部會說話的傳記?!?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觀眾互動細節(jié)。
2. “裂響像咳嗽”運用了什么修辭?
3. 將“救救孩子”擴寫成 20 字場景。
4. 聲音裝置如何重塑記憶?
5. 以“會說話的椅子”為題,寫一句 18 字評語。
參考答案
1. “觀眾坐上去…突然淚崩”。
2. 擬人,賦予椅子生命。
3. 救救孩子,救救被鐵屋悶住的星光。
4. 讓抽象記憶具象化、可觸可聽。
5. 一把舊椅,替歷史開腔,替先生咳嗽。
────────────────
類文閱讀-28 有的人——紀念魯迅先生有感
篇目一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當代詩·擴寫)
有的人,活著,只是日歷翻頁;
有的人,死了,卻把頁角折起,標記人間。
2023 年 10 月 19 日,上海魯迅公園,一位外賣員把電動車停在先生像前,摘下頭盔,鞠了一躬。
他手機里循環(huán)播放《熱風》有聲書,送餐路上聽完 127 段。
離開時,他把一束塑料向日葵放在石階——那是顧客退單不要的。
向日葵在秋風里轉(zhuǎn)臉,像一群遲到 87 年的讀者,終于追上先生的背影。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外賣員致敬動作。
2. “向日葵轉(zhuǎn)臉”有何象征?
3. 將“把頁角折起”改寫為比喻句。
4. 結合全文,談談“遲到 87 年的讀者”含義。
5. 以“追上背影”為題,寫一句 16 字短詩。
參考答案
1. “摘下頭盔,鞠了一躬”。
2. 象征普通人向先生遲到的致意。
3. 把頁角折成一只小船,渡人渡己。
4. 先生精神跨越時空,仍在指引后來者。
5. 先生背影在前,我們腳步在后,光從未熄滅。
——————————————————
篇目二 《有的人被看見,有的人被遺忘》(紀實)
甘肅會寧,鄉(xiāng)村教師馬建勛 30 年自費建“魯迅圖書角”,藏書 4000 冊。2022 年山洪沖垮教室,他背出最后一箱書,人卻消失在泥流。
一個月后,志愿者在廢墟挖出那箱書,封面被泥水糊住,內(nèi)頁卻干凈。扉頁寫著:“有的人死了,書活著?!?
如今,新教室墻上掛著馬老師遺像,下方是一行粉筆字:“讀書為了不再被淹沒?!?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馬老師最后的背影。
2. “書活著”如何理解?
3. 將“讀書為了不再被淹沒”改寫為反問句。
4. 本文如何回應《有的人》主題?
5. 以“不再被淹沒”為題,寫一句 14 字寄語。
參考答案
1. “他背出最后一箱書,人卻消失在泥流”。
2. 精神、知識永續(xù)。
3. 難道讀書不是為了不再被淹沒嗎?
4. 平凡人也能以行動成為“有的人”。
5. 讀下去,站起來,不再被洪流淹沒。
——————————————————
篇目三 《有的人在云端,有的人在塵?!罚ê铣姟ぴ瓌?chuàng))
有的人,名字刻在云端,風一吹,就飄向世界;
有的人,名字落在塵埃,雨一打,就長出青草。
云端的人,用閃電寫字;
塵埃的人,用腳印寫詩。
當閃電照亮腳印,我們發(fā)現(xiàn)——
原來云端和塵埃,是同一片土地。
閱讀任務
1. 用“——”畫出對比句式。
2. “閃電寫字”象征什么?
3. 將“長出青草”改寫為擬人句。
4. 結合全文,談談“同一片土地”的深意。
5. 以“云端與塵?!睘轭},寫一句 18 字合唱。
參考答案
1. “有的人名字刻在云端…有的人名字落在塵?!?。
2. 象征思想光芒。
3. 名字在塵埃里發(fā)芽,長成一片會說話的青草。
4. 偉大與平凡共生,精神與實踐同根。
5. 云端給方向,塵埃給腳步,我們一起走向黎明。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語文六年級上冊草原優(yōu)秀精練,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9高地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七律長征課堂檢測,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解釋詞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表里的生物同步達標檢測題,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根據(jù)詞語寫出意思相近的成語,請你來評價一下竺可楨吧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