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獨家版權

    [精]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單元AB卷(人教版)

    • 13.7 MB
    • 2025-07-13 15:30
    • 7
    • 0
    • 教書育才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當前壓縮包共包含下列2份文件,點擊文件名可預覽資料內(nèi)容
    • 原卷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單元AB卷(人教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單元AB卷(人教版)(解析版).docx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單元AB卷(人教版)(原卷版)第1頁
    1/10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單元AB卷(人教版)(原卷版)第2頁
    2/10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單元AB卷(人教版)(原卷版)第3頁
    3/10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單元AB卷(人教版)(解析版)第1頁
    1/15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單元AB卷(人教版)(解析版)第2頁
    2/15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單元AB卷(人教版)(解析版)第3頁
    3/15
    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單元AB卷(人教版)

    展開

    這是一份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單元AB卷(人教版),文件包含第四章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單元AB卷人教版原卷版docx、第四章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單元AB卷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地理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教材設計新穎,圖文并茂,圖片、數(shù)據(jù)能體現(xiàn)地理事物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 2、課文表述上分敘述式課文和活動式課文兩部分。 3、教材內(nèi)容簡煉,重視情景創(chuàng)設,聯(lián)系實際,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4、學習方法靈活,以探究性為主。新教材改變了單一接受式的傳授方式,倡導研究性學習。 5、重視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應用信息媒介解決相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班級 姓名 學號 分數(shù)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B卷·提升能力) (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如下圖示意某國出生人數(shù)與死亡人數(shù)變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接近“0”的年份是( ) A.1985年 B.1995 年 C.2005 年 D.2015年 2.據(jù)圖推測該國將面臨的社會問題是( ) A.就業(yè)困難 B.交通擁堵 C.住房緊張 D.勞動力不足 3.世界上出現(xiàn)人口負增長的國家應該采?。? )措施保證人口數(shù)量 A.計劃生育政策 B.鼓勵生育政策 C.控制移民數(shù)量 D.降低社會福利 【答案】1.C 2.D 3.B 【解析】1.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等于出生率減去死亡率,當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接近“0”說明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同,其年份是2005年。故選C。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圖示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目前為負值,也就是該國人口出現(xiàn)負增長,因此其面臨的社會問題是人口老齡化、國防兵源不足、勞動力不足等,D正確;就業(yè)困難、交通擁堵、住房緊張是人口過多造成的,ABC錯誤;依據(jù)題意。故選D。 3.世界上出現(xiàn)人口負增長的國家應該采取鼓勵生育政策措施保證人口數(shù)量,B正確;計劃生育政策、控制移民數(shù)量是針對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實行的措施,AC錯誤;降低社會福利不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D錯誤;故選B。 讀下面表格,完成下面小題。 4.根據(jù)下面表格中提供的某區(qū)域地理信息,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 ①某年的出生率②某年的死亡率③某年的人口密度④某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人口自然增長率等于零”表示該地區(qū)( ) A.沒有嬰兒出生 B.出生率等于零 C.死亡率等于零 D.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等 【答案】4.C 5.D 【解析】4.出生率等某年該地出生的人數(shù)除以總?cè)藬?shù)乘以100%,死亡率等某年的該地的死亡人數(shù)除以總?cè)藬?shù)乘以100%,出生率減去死亡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等于該地總?cè)藬?shù)除以總面積。表格中有總?cè)丝跀?shù)、總面積、可以算出人口密度;根據(jù)出生人口和總?cè)丝诳梢杂嬎愠錾剩鶕?jù)死亡人口和總?cè)丝诳梢运愠鏊劳雎?,根?jù)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算出人口自然增長率。所以根據(jù)題意選C。 5.人口自然增長率等于出生率減去死亡率,所以人口自然增長率等于零表示該地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6.據(jù)下圖可知,人口稠密地區(qū)主要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緯的內(nèi)陸地區(qū) B.北半球中低緯的沿海地區(qū) C.北半球中高緯的沿海地區(qū) D.北半球中高緯的內(nèi)陸地區(qū) 【答案】B 【解析】讀圖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和北美洲東部地區(qū),共同分布特點是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qū)。在高山高原、熱帶雨林、沙漠地區(qū)、高緯度地區(qū)人口稀少。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nèi)际驱埖膫魅耍?..黑眼睛黑頭發(fā)黃皮膚,永永遠遠都是龍的傳人...”。讀圖,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完成下面小題。 7.歌曲中“龍的傳人”是( ) A.白種人 B.黃種人 C.黑種人 D.無法判斷 8.《龍的傳人》歌曲中所描述的人種主要分布在( ) A.歐洲 B.亞洲東部 C.非洲中南部 D.北美洲中部 9.“龍的傳人”通用的語言和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A.英語、基督教 B.西班牙語、基督教 C.阿拉伯語、伊斯蘭教 D.漢語、佛教 【答案】7.B 8.B 9.D 【解析】7.根據(jù)所學知識,相傳黃帝統(tǒng)一中原以前是以“熊”為圖騰的,戰(zhàn)敗蚩尤統(tǒng)一中原后,黃帝為了安撫歸附的部落,放棄了原來的“熊”圖騰,使用了一種新圖騰,這種新圖騰就是“龍”,所以“龍的傳人”指的是黃種人,即中國人,B符合題意;選項ACD均與題意不符,排除ACD。故選B。 8.《龍的傳人》歌曲中所描述的是中國人,屬于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B符合題意;歐洲、非洲中南部、北美洲中部不是黃種人的主要分布區(qū),排除ACD。故選B。 9.“龍的傳人”指的是中國人,通用的語言是漢語,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佛教,D符合題意;選項ABC的內(nèi)容不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 《西游記》記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盡艱難到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讀圖及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10.“西天取經(jīng)”取的是哪種宗教的典籍( ) A.基督教 B.伊斯蘭教 C.佛教 D.道教 11.關于這種宗教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宗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 B.清真寺是該宗教的典型建筑 C.該宗教教徒是世界上信教人數(shù)最多的 D.目前該宗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答案】10.C 11.D 【解析】10.唐僧取經(jīng)中“西天”是佛教的發(fā)源地古印度,因此“西天取經(jīng)”取的是佛教,故選C。 11.唐僧取經(jīng)取的佛經(jīng),該宗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典型建筑,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D正確,B、C錯誤;基督教無論從規(guī)模,還是從影響方面,都堪稱世界第一大宗教,A錯誤。故選D。 目前,全世界共有2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下圖為“世界上面積居前六位的國家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2.語言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圖中通用英語的國家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⑤ 13.“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2019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身著長袍頭戴頭巾的阿拉伯人,他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蘭教 14.關于世界人種、語言、宗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美洲印第安人是白色人種 B.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 C.世界三大宗教都發(fā)源于西亞 D.西班牙語是菲律賓官方語言 【答案】12.C 13.D 14.B 【解析】12.圖上六個國家中,②表示的加拿大、④表示的美國和⑥表示的澳大利亞均通用英語,三個國家都曾經(jīng)是英國的殖民地,②④⑥正確;①俄羅斯通用俄語,③中國通用漢語,⑤巴西通用葡萄牙語,故選C。 13.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地區(qū),該居民主要是白種人,信仰的宗教以伊斯蘭教為主,其語言主要是阿拉伯語,D正確。故選D。 14.美國的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屬于黃色人種,故A錯誤。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故B正確。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發(fā)源于西亞,佛教發(fā)源于南亞,故C錯誤。菲律賓的官方語言是英語,故D錯誤。故選B。 某公司派小麗到某國出差,她在該國看到了許多如下圖所示的宗教建筑,據(jù)圖回答下面小題。 15.這種建筑是( ) A.基督教的教堂 B.伊斯蘭教的清真寺 C.佛教的廟宇 D.道教的道觀 16.小麗出差所到的國家可能是( ) A.俄羅斯 B.沙特阿拉伯 C.日本 D.泰國 17.以下關于該國人種和語言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以黃色人種為主 B.以黑色人種為主 C.通行英語 D.通行阿拉伯語 【答案】15.B 16.B 17.D 【解析】15.讀圖可得,圖中所示的是伊斯蘭教的清真寺,B正確;基督教堂典型的特點是十字架,A錯誤;佛教的典型建筑是廟宇和佛塔,C錯誤;道教的典型建筑是道觀、神殿,D錯誤;故選B。 16.讀圖可知,圖示為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典型的宗教建筑。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主要分布在阿拉伯人聚居的非洲北部和亞洲西部,如沙特阿拉伯,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7.讀圖可知,圖示為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典型的宗教建筑。阿拉伯國家信仰伊斯蘭教,通用阿拉伯語,D正確,C錯誤;阿拉伯人屬于白色人種,AB錯誤;故選D。 18.鄉(xiāng)村與城市聚落的景觀有較大的差異,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規(guī)模的差異 B.勞動生產(chǎn)方式的差異 C.聚落形態(tài)的差異 D.交通便捷程度的差異 【答案】B 【解析】聚落是人們長期居住并進行生產(chǎn)生活的場所,根據(jù)生產(chǎn)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分為鄉(xiāng)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人口規(guī)模、形態(tài)和交通便捷程度不是劃分的依據(jù),故選B。 下圖為某區(qū)域景觀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9.甲聚落類型及判斷理由是( ) A.鄉(xiāng)村,這里有河流 B.鄉(xiāng)村,這里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 C.城市,這里有田野 D.城市,這里以工業(yè)生產(chǎn)為主 20.甲聚落地處( ) A.冰天雪地的高原 B.干旱缺水的荒漠 C.地表崎嶇的山區(qū) D.灌溉便利的平原 【答案】19.B 20.D 【解析】19.聚落分為鄉(xiāng)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區(qū)分的主要依據(jù)是勞動生產(chǎn)方式不同,讀圖可知,甲是鄉(xiāng)村,這里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城市聚落以工業(yè)生產(chǎn)為主。故選B。 20.讀圖可知,甲聚落位于河流沿岸,地勢低平,灌溉便利,所以根據(jù)題意D正確,ABC不正確。故選D。 古老村落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讀世界古文明發(fā)源地及半坡原始村落分布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小題。 21.古文明時期的村落在最初選址時,人們一般不考慮的條件是( ) A.公路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2.下列關于半坡原始村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屬于鄉(xiāng)村聚落 B.屬于城市聚落 C.應異地重建,發(fā)展旅游 D.應保持原貌,任其破舊 【答案】21.A 22.A 【解析】21.原始社會的生產(chǎn)方式主要以農(nóng)業(yè)為主,聚落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區(qū),人們的交流較少,因此他們在聚落選址時一般不會考慮公路。故答案選擇A。 22.半坡原始村落是原始社會的鄉(xiāng)村聚落,當時還沒有出現(xiàn)城市,因此不屬于城市聚落,異地重建和任其破舊都不利于保護半坡村落,故答案選擇A。. 亞洲地域廣闊,傳統(tǒng)民居深受自然環(huán)境影響。下圖示意亞洲東西部傳統(tǒng)民居差異,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3.西亞沙特阿拉伯傳統(tǒng)民居“平頂厚墻小窗”,反映當?shù)丨h(huán)境特征是( ) A.潮濕 B.干旱 C.寒冷 D.溫暖 24.日本傳統(tǒng)民居多采用較輕的木質(zhì)材料,主要原因是( ) A.地震頻發(fā) B.石料缺乏 C.土質(zhì)疏松 D.山洪多發(fā) 25.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條件是( ) ①地表裸露 ②氣候溫和濕潤 ③交通閉塞 ④水源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23.B 24.A 25.C 【解析】23.西亞的沙特阿拉伯傳統(tǒng)民居“平頂窗小厚墻”,是因為西亞沙特阿拉伯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氣候炎熱干燥,多風沙,所建房屋墻壁厚是用來隔熱的,可減少白天通過墻壁進入的太陽熱量;窗戶小是因為該地區(qū)光照強,小窗戶可以有效防止大量強光照射,減少白天從沙漠地區(qū)吹來的熱風,還可以防止風沙的侵襲,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4.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和地震,傳統(tǒng)民居多采用質(zhì)地較輕的木質(zhì)材料,可以減輕地震造成的人員傷害及地震造成的損失,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5.聚落的形成與環(huán)境密切相關,一般來講,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yōu)越的地方比較容易形成聚落。具體來講,有利于聚落形成與發(fā)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包括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氣候溫和濕潤等,②④正確;地表裸露的地區(qū)易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聚落形成與發(fā)展,①錯誤;交通閉塞的地區(qū)不利于對外交往和合作,不利于聚落形成與發(fā)展,③錯誤。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條件是②和④,對應的選項是C,C正確,ABD錯誤。故選C。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 26.讀下面“世界人口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四個人口稠密地區(qū)是:①歐洲西部,②________,③亞洲東部,④________。這些人口稠密的地區(qū)大部分位于________半球中低緯度________的平原和盆地。 (2)圖中人口稀少地區(qū)分別是:⑤未開發(fā)的________地區(qū),⑥非常干旱的________地區(qū),⑦地勢高峻的________地區(qū),⑧終年寒冷的________地區(qū)。 (3)由此看出,影響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經(jīng)濟因素 C.社會條件 D.歷史條件 (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________。位于圖中_______(填序號)區(qū)域。 (5)⑥區(qū)域的居民大部分都是穆斯林,該宗教的代表性建筑是下圖中的_____(填字母)。 【答案】(1)亞洲南部 北美洲東部 北 臨海 (2)熱帶雨林 沙漠 高山高原 極地 (3)A (4)中國 ③ (5)B 【解析】本題以“世界人口分布圖”為載體,設置五道小題,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稠密地區(qū)和稀疏地區(qū)的分布及原因等內(nèi)容,重點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1)讀圖可知,圖中四個人口稠密的地區(qū)分別是:①歐洲西部、②亞洲南部、③亞洲東部、④北美洲東部,這些人口稠密地區(qū)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緯度的臨海平原和盆地,這些地方一般地形比較平坦,氣候溫暖濕潤,自然環(huán)境比較優(yōu)越。 (2)讀圖可知,圖中人口稀少的地區(qū)分別是:⑤未開發(fā)的熱帶雨林地區(qū),⑥非常干旱的沙漠地區(qū),⑦地勢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區(qū),⑧終年寒冷的極地地區(qū),這些地方自然環(huán)境都比較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 (3)由上題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區(qū)大多都是自然條件比較優(yōu)越的中低緯度近海平原地區(qū),而氣候過于濕熱或干旱、寒冷以及地勢高峻等自然環(huán)境惡劣的地方不適合人類居住,由此可見影響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而不是經(jīng)濟因素、社會條件和歷史條件。故選A。 (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目前中國人口已突破14億,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位于圖中③。 (5)讀圖可知,⑥區(qū)域位于非洲北部,這里的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其教徒被稱為穆斯林,代表性宗教建筑是清真寺。讀圖可知,A為基督教教堂,B為伊斯蘭教清真寺,C為佛教寺廟。故選B。 27.世界上的自然環(huán)境千差萬別,聚落的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個地區(qū)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根據(jù)資料,分析下面兩處民居與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的關系。 (1)甲乙兩圖,表示東南亞的民居是_______,西亞的民居是_______。 (2)西亞民居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據(jù)A圖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東南亞的民居通常是雙層結構,下層架空上層住人,這是因為東南亞大部分地區(qū)氣溫較高,降水較多,圖B反映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民居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分析可知:甲乙兩地民居特點的形成受__________因素影響較大。 【答案】(1)乙 甲 (2)墻厚、窗小 氣候炎熱干燥 熱帶季風氣候 通風散熱,防潮 (3)氣候 【解析】本題以西亞和東南亞地區(qū)的氣候資料和民居圖片為載體,設置三道小題,主要考查西亞和東南亞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及對兩地民居的影響等內(nèi)容;重點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1)讀圖可知,甲為西亞地區(qū)的民居碉堡,乙為東南亞地區(qū)的民居竹樓。東南亞傳統(tǒng)民居竹樓多為兩層,通常上層居住用,下層置物用,這是因為當?shù)氐臍夂驗闊釒Ъ撅L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居住竹樓,有利于通風散熱、防潮;西亞地區(qū)的傳統(tǒng)民居碉堡屋墻厚、門窗小,可以減少陽光和熱風的影響,也可防止風沙進入。 (2)從圖中看出,圖A表示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少雨,西亞地區(qū)的民居碉堡特點是墻厚、門窗小,可以減少陽光和熱風的影響,也可防止風沙進入。東南亞的傳統(tǒng)民居竹樓通常是雙層結構,下層架空上層住人,這是因為東南亞大部分地區(qū)氣溫較高,降水較多,圖B反映的氣候類型是全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的熱帶季風氣候,這種民居竹樓可以達到通風、散熱、防潮濕的效果。 (3)乙地東南亞傳統(tǒng)民居竹樓多為兩層,通常上層居住用,下層置物用,這是因為當?shù)氐臍夂驗闊釒Ъ撅L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居住竹樓,有利于通風散熱、防潮;甲地西亞地區(qū)的傳統(tǒng)民居碉堡屋墻厚、門窗小,這是因為當?shù)氐臍夂驗闊釒衬畾夂?,碉堡屋可以減少陽光和熱風的影響,也可防止風沙進入。分析可知,甲乙兩地民居特點的形成受氣候因素影響較大。 28.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人們的聚居地—鄉(xiāng)村和城市,統(tǒng)稱為聚落。圖中甲是__________聚落,乙聚落人們的勞動生產(chǎn)方式以___________(工業(yè)或農(nóng)業(yè))為主。 (2)圖中A、B、C、D表示鄉(xiāng)村聚落。A、B、C聚落的分布特點是沿___________分布,這樣的聚落形態(tài)一般呈___________狀分布。 (3)A、B、C三個聚落中,有可能最先發(fā)展為城市的是___________,其優(yōu)勢在于___________。D村落后來也發(fā)展為城市,影響該區(qū)域聚落發(fā)展壯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答案】(1)城市 農(nóng)業(yè) (2)河流 條帶 (3)B 位于河流與公路干線的交匯處 交通便利 【解析】本題以聚落的形態(tài)和分布為載體,設置三道小題,主要考查聚落的不同形態(tài),影響聚落分布和發(fā)展的因素等內(nèi)容;重點考察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xiāng)村和城市,從圖中看出甲圖高樓林立,分布密集,屬于城市聚落;乙圖房屋低矮,散落分布,屬于鄉(xiāng)村聚落,人們的勞動生產(chǎn)方式以農(nóng)業(yè)為主。 (2)讀圖可知,A、B、C聚落的分布特點是沿河流分布,因為這里地形較為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聚落沿河流分布,其形態(tài)一般呈條帶狀分布。 (3)讀圖可知,A、B、C三個聚落中,B聚落位于河流與公路干線的交匯處有可能最先發(fā)展為城市。D村落地處兩條公路干線交匯處,交通便利,也利于其發(fā)展為城市。 29.讀世界語言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代表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的字母是____。 (2)E、F兩處的居民分別以____人種和____人種為主,B處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____教,該地域人們通常用____(語言)進行交流與溝通。 (3)D、E、F三地絕大多數(shù)居民使用的語言分別是西班牙語、法語、英語,這些語言都源于____洲。 【答案】(1)A (2)黑色 白色 伊斯蘭 阿拉伯語 (3)歐 【解析】本題以世界主要語言和宗教分布簡圖為材料,考查學生對世界主要語言、宗教的分布特點進行比較,考查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1)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是漢語,圖中代表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的字母是A,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的中國。 (2)E處位于非洲的中部以黑種人為主;F處位于北美洲以白色人種為主;B處地處中東地區(qū),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伊斯蘭教,該地域人們通常用阿拉伯語進行交流與溝通,F(xiàn)處多信仰基督教,常見的代表性宗教建筑是基督教堂。 (3)D、E、F三地絕大多數(shù)居民使用的語言分別是西班牙語、法語、英語,這些語言都源于歐洲,這三地過去曾為歐洲一些國家的殖民地。 總面積(平方千米)某年總?cè)丝跀?shù)(萬人)某年出生的人口數(shù)(萬人)某年死亡的人口數(shù)(萬人)48002230.120.04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章節(jié)綜合與測試

    版本: 人教版(2024)

    年級: 七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 同課精品
    • 所屬專輯57份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
    添加客服微信 獲取1對1服務
    微信掃描添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