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培優(yōu)教案02A速度與加速度基礎版

    • 947.2 KB
    • 2025-01-07 10:23
    • 148
    • 0
    • 教習網(wǎng)3275309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培優(yōu)教案02A速度與加速度基礎版第1頁
    1/41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培優(yōu)教案02A速度與加速度基礎版第2頁
    2/41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培優(yōu)教案02A速度與加速度基礎版第3頁
    3/41
    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4 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學設計

    展開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4 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學設計,共41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測量,速度-時間圖像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一、速度
    1.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2.定義: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3.定義式:v=eq \f(Δx,Δt).
    4.單位:國際單位制單位是米每秒,符號是m/s或m·s-1.常用單位:千米每時(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1 m/s=3.6 km/h.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填“標量”或“矢量”),其方向和時間Δt內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
    (1)描述物體在時間Δt內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及方向.
    (2)v=eq \f(Δx,Δt).
    2.瞬時速度
    (1)描述物體某一時刻的快慢及方向.
    (2)當Δt非常非常小時,eq \f(Δx,Δt)叫作物體在時刻t的瞬時速度.
    3.速率:瞬時速度的大?。?br>4.勻速直線運動:瞬時速度保持不變的運動,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相等.
    5.汽車速度計的示數(shù)是汽車的速率.
    三、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測量
    1.如圖1所示為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示意圖,D、G間的時間間隔Δt=0.1 s,用刻度尺測出D、G間的位移Δx,則D、G間的平均速度v=eq \f(Δx,Δt).
    2.D、F間(填“D、F間”或“D、G間”)的平均速度更接近E點的瞬時速度.
    四、速度-時間圖像
    1.速度-時間圖像(v-t圖像)
    以時間t為橫軸,以速度v為縱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中描點,然后用平滑的曲線把這些點連接起來,即得到物體運動的v-t圖像.
    2.v-t圖像的意義
    v-t圖像非常直觀地反映了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但它不是物體運動的軌跡.
    技巧點撥
    1.對定義式v=eq \f(Δx,Δt)的理解
    (1)公式v=eq \f(Δx,Δt)中的Δx是物體運動的位移,不是路程.
    (2)v=eq \f(Δx,Δt)是速度的定義式,v的大小與Δx及Δt無關.不能認為v與位移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
    2.速度是矢量
    (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的運動方向.
    (2)比較兩個物體的速度是否相同時,既要比較速度的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較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3.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比較
    例題精練
    1.據(jù)中央氣象臺消息:2018年9月16日17時,第22號超強臺風“山竹”在廣東省海宴鎮(zhèn)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速為45 m/s,并以25 km/h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關于上述消息中的45 m/s、25 km/h,下述敘述正確的是( )
    A.分別指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大小
    B.分別指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大小
    C.均指平均速度的大小
    D.均指瞬時速度的大小
    答案 B
    隨堂練習
    1.物體沿一條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在某時刻的速度為3 m/s,則物體在1 s內的位移一定為3 m
    B.物體在某1 s內的平均速度是3 m/s,則物體在這1 s內的位移一定是3 m
    C.物體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是3 m/s,則物體在1 s內的位移一定是3 m
    D.物體在發(fā)生某段位移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 m/s,則物體在這段位移的一半時的速度一定是3 m/s
    答案 B
    解析 物體在某時刻的速度為3 m/s,由于物體不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在1 s內的位移不一定為3 m,故A錯誤.物體在某1 s內的平均速度是3 m/s,根據(jù)x=vt知,物體在這1 s內的位移一定是3 m,故B正確.物體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3 m/s,則某1 s內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為3 m/s,位移不一定是3 m,故C錯誤.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不一定相等,故D錯誤.
    2.2017年8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正在論證研制的“最高時速4 000公里”高速飛行列車在網(wǎng)絡上“刷屏”,被網(wǎng)友稱為“飛鐵”,也引發(fā)了對“北京到上海約半小時”的未來憧憬.已知北京到上海的鐵路長度約為1 300公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北京到上海的鐵路長度約為1 300公里指的是位移的大小
    B.由題中數(shù)據(jù)可估算出“飛鐵”從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
    C.時速4 000公里,是“飛鐵”從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率
    D.時速4 000公里,是“飛鐵”從北京到上海的最大瞬時速率
    答案 D
    解析 北京到上海的鐵路長度指的是路程,A錯誤;由于不知道位移,所以無法計算出“飛鐵”從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B錯誤;根據(jù)題意,時速4 000公里是速率,且是運行過程中速率的最大值,故C錯誤,D正確.
    3.如圖甲、乙所示為兩個質點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回答下列問題:
    (1)甲質點做________運動,乙質點做________運動.(填“加速”“減速”或“勻速”)
    (2)甲質點的初速度為________ m/s,乙質點的初速度為________ m/s.
    (3)甲、乙兩質點運動的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 (1)加速 減速 (2)1 3 (3)相同
    4.一輛汽車沿平直的公路單向行駛,從A處行駛到B處用了60 s,A、B兩地相距900 m;在B處停留30 s后沿原路返回,用了45 s到達A、B的中點C處.問:
    (1)這輛汽車前60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2)這輛汽車從A處到C處的平均速率是多少?
    答案 (1)15 m/s (2)10 m/s
    解析 (1)前60 s的平均速度大小為:v=eq \f(x,t)=eq \f(900,60) m/s=15 m/s
    (2)平均速率為:v′=eq \f(x+\f(x,2),t+t0+t′)=eq \f(900+450,60+30+45) m/s=10 m/s.
    知識點二: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一、加速度
    1.物理意義: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速度的變化量與發(fā)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之比,叫作加速度.
    3.定義式:a=eq \f(Δv,Δt).
    4.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加速度的單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號是 m/s2或 m·s-2.
    二、加速度的方向
    1.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是矢(填“矢”或“標”)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的變化量Δv的方向相同.
    2.直線運動中,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
    加速運動時,加速度的方向與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減速運動時,加速度的方向與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三、從v-t圖像看加速度
    1.定性判斷:v-t圖像中圖線的傾斜程度可以判斷加速度的大?。?br>2.定量計算:如圖,在v-t圖像上取兩點E(t1,v1)、F(t2,v2),加速度的數(shù)值a=eq \f(Δv,Δt)=eq \f(v2-v1,t2-t1).
    例題精練
    1.在下面所說的運動情況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 )
    A.物體在某一時刻運動速度很大,并且加速度很大
    B.物體在某一時刻運動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運動的物體在某一時刻速度為0,而加速度不為0
    D.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加速度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當物體加速度減小時,其速度也減小
    答案 D
    隨堂練習
    1.有A、B兩物體均做直線運動,其中A的加速度恒為a1=1.0 m/s2,B的加速度恒為a2=-2.0 m/s2.根據(jù)這些條件做出的以下判斷,其中正確的是( )
    A.B的加速度小于A的加速度
    B.A做的是加速運動,B做的是減速運動
    C.兩個物體的速度都不可能為零
    D.B物體的速度變化快
    答案 D
    2.(多選)如圖10所示是某質點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由圖像得到的正確結論是( )
    圖10
    A.0~1 s內的加速度是2 m/s2
    B.0~2 s內加速度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相同
    C.0~1 s內的加速度大于2~4 s內的加速度
    D.0~1 s內的運動方向與2~4 s內的運動方向相反
    答案 AC
    解析 由v-t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0~1 s內的加速度a1=eq \f(2-0,1) m/s2=2 m/s2,選項A正確.1~2 s內質點做勻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0,選項B錯誤.2~4 s內的加速度a2=eq \f(0-2,4-2) m/s2=-1 m/s2,|a1|>|a2|,選項C正確.由題圖可知0~1 s內的運動方向與2~4 s內的運動方向相同,選項D錯誤.
    3.世界女排大獎賽在中國香港站的比賽中,某運動員跳起將速度為20 m/s水平飛來的排球迎面擊出,排球以30 m/s的速率水平返回,假設排球被擊打過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為200 m/s2,則運動員對排球的擊打時間為( )
    A.0.05 s B.0.25 s
    C.0.1 s D.0.15 s
    答案 B
    解析 規(guī)定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v1=20 m/s,v2=-30 m/s.
    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a=eq \f(Δv,Δt)=eq \f(v2-v1,Δt)
    得:Δt=eq \f(v2-v1,a)=eq \f(-30-20,-200) s=0.25 s.
    綜合練習
    一.選擇題(共22小題)
    1.(2021?昌平區(qū)二模)駕車從天安門到北京大學東門,手機導航軟件提供了三條推薦路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條路線的路程相同
    B.三條路線的位移相同
    C.三條路線的平均速度相同
    D.“距離最短”路線的平均速度最大
    【分析】明確位移和路程的定義,明確位移為起點到終點的有向線段,而路程是指實際軌跡的長度;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定義即可。
    【解答】解:A、三條路線所經(jīng)過的軌跡長度不同,故三條路線的路程不同,故A錯誤;
    B、三條路線的起點和終點相同,根據(jù)位移的定義可知,三條路線的位移相同,故B正確;
    CD、平均速度為位移與時間的比值,由于位移相同,經(jīng)歷的時間不同,根據(jù)=可知,三條路線的平均速度不同,由圖可知,距離最短的路線用時最長,故其平均速度最小,故C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位移與路程、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等,對于物理學中相近知識點要注意準確理解,掌握它們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2021春?溫州期中)如圖是由西北工業(yè)大學專家團隊領銜設計的一款仿生無人機。該無人機能夠模仿信鴿百分之九十的動作,可以與真正的信鴿相伴而飛,速度可達40km/h,最大航程15km,它可以混在真正的鳥類中飛入軍事禁區(q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研究無人機空中動作時,不可以把無人機看做質點
    B.無人機最大航程15公里是指位移的大小
    C.40km/h是指平均速度的大小
    D.無人機無動力與信鴿相伴滑翔時,以無人機為參考系,地面觀察者是靜止的
    【分析】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的問題中可以忽略時可以看作質點;
    明確位移和路程的定義,明確位移為起點到終點的有向線段,而路程是指實際軌跡的長度;
    理解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定義;
    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另外的某個物體叫參考系。
    【解答】解:A、在研究汽無人機空中動作時,無人機大小不可以忽略,否則沒有“動作”,故無人機不可以看成質點,故A正確;
    B、無人機最大航程15公里是指運動的軌跡的大小,是路程,故B錯誤;
    C、40km/h是指無人機飛行的最大速度,是瞬時速度的大小,故C錯誤;
    D、無人機無動力與信鴿相伴滑翔時,以無人機為參考系,地面觀察者是運動的,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位移與路程、質點、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等,對于物理學中相近知識點要注意準確理解,掌握它們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3.(2021?龍巖模擬)1929年5月20日,毛澤東率領紅四軍來到長汀縣濯田鎮(zhèn)水口村汀江渡口。在群眾的幫助下,紅四軍乘坐插著紅色軍旗的木船,順利渡過汀江。行軍三天后,抵達龍巖。為此,毛澤東寫下了“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的豪邁詩篇。關于此次行軍說法正確的是( )
    A.紅旗躍過汀江是以木船為參考系的
    B.研究紅旗的飄揚時可以將紅旗看成質點
    C.研究戰(zhàn)士從長汀到龍巖的運動軌跡時可以將戰(zhàn)士視為質點
    D.戰(zhàn)士從長汀到龍巖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分析】運動是相對的,要先確定參考系;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根據(jù)質點的條件分析;瞬時速度是某個時刻的速度,平均速度是某個時間段的速度。
    【解答】解:A、紅旗躍過汀江是以地面為參考系的,故A錯誤
    B、當研究紅旗的飄揚時不可以將紅旗看成質點,否則沒有“飄揚”動作,故B錯誤;
    C、研究戰(zhàn)士從長汀到龍巖的運動軌跡時,戰(zhàn)士的大小相對于運動的軌跡可以忽略不計,可以視為質點,故C正確;
    D、由圖可知,從長汀到龍巖的軌跡為曲線,則運動的路程大于位移,平均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所以平均速度大小小于平均速率,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參考系、質點等概念,基礎題目,牢記這些知識點即可。
    4.(2021?溫州模擬)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將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與張家口舉行。如圖所示為我國運動員“雙人花樣滑冰”訓練時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男運動員為參考系,女運動員是靜止的
    B.研究女運動員的技術動作時,可以把她看成質點
    C.若女運動員做圓周運動,她旋轉一周的平均速度為零
    D.女運動員旋轉時的加速度方向始終沿著伸直的手臂方向
    【分析】明確參考系的性質,根據(jù)運動員的實際運動確定是否靜止;明確質點的性質,知道只有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可忽略時物體可以視為質點;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可確定平均速度大小;勻速圓周運動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圓心。
    【解答】解:A、女運動員相對男運動員的位置改變,女運動員是運動的,故A錯誤;
    B、研究運動員的技術動作時,不能忽略女運動員的大小,否則沒有“動作”,所以不能把她看成質點,故B錯誤;
    C、由平均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女運動員旋轉一周回到起點,位移為零,平均速度為零,故C正確;
    D、女運動員旋轉時做圓周運動,加速度方向沿水平方向,不是沿著伸直的手臂方向,如女運動員旋轉時做勻速圓周運動,則加速度方向是沿著伸直的手臂方向沿水平方向指向男運動員的分方向;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參考系、質點、平均速度、加速度方向等基本規(guī)律,要注意準確掌握對應的物理規(guī)律,明確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qū)別。
    5.(2021春?安徽月考)如圖所示為某次導航從故宮駕車前往清華大學的路線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駕駛的車輛可以看作為質點
    B.左下角常規(guī)路線中的“40分鐘”是時刻
    C.左下角常規(guī)路線中的“17公里”是位移
    D.下方三條路線的路程不同,但平均速度相同
    【分析】明確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的問題中可以忽略時可以看作質點;明確時間和時刻的定義,知道時間間隔對應一個過程,而時刻對應一個瞬間;位移和路程的定義,明確位移為起點到終點的有向線段,而路程是指實際軌跡的長度;
    理解平均速度的定義。
    【解答】解:A、在研究汽車在地圖上的實時位置時,汽車大小可以忽略,故汽車可以看成質點,故A正確;
    B、左下角常規(guī)路線中的“40分鐘”是指汽車行駛完全程所用的時間間隔,故B錯誤;
    C、左下角常規(guī)路線中的“17公里”是指汽車行駛的軌跡長度,是路程不是位移,故C錯誤;
    D、下方三條路線的路程不同,但位移是相同的,由于所用時間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同,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位移與路程、質點、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等,對于物理學中相近知識點要注意準確理解,掌握它們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6.(2020秋?西湖區(qū)校級期末)杭州地鐵6號線于2020年12月30日開通運營,停靠車站36個,線路全長58.8km,每日首班車6點02分發(fā)車,發(fā)車間隔4分30秒,最高時速可達100km/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6點02分”、“4分30秒”均指時間間隔
    B.100km/h是指平均速度
    C.考察地鐵從起點站到終點站的時長,可以把列車看成質點
    D.地鐵從起點到終點經(jīng)過的總位移為58.8km
    【分析】時間是指時間的長度,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距離,時刻是指時間點,在時間軸上對應的是一個點;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不是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的問題中能否忽略;地鐵從起點到終點為路程,實際軌跡長度。
    【解答】解:A、時間是指時間的長度,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距離,時刻是指時間點,在時間軸上對應的是一個點,所以“6點02分”是時刻,“4分30秒”指時間間隔,故A錯誤;
    B、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最高時速可達100km/h,指的是瞬時速度,故B錯誤;
    C、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不是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的問題中能否忽略,在考察地鐵從起點站到終點站的時長,可以忽略列車的形狀,看成質點,故C正確;
    D、地鐵從起點到終點為路程,實際軌跡長度,所以58.8km為路程,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平均速度、質點的認識、位移與路程、時間與時刻等知識點。本題是基礎題,考的是基本概念,難度不大。
    7.(2021春?成都月考)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于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升空,探測器歷經(jīng)23天并取得約2kg月壤后,于2020年12月17日順利返回內蒙古預定區(qū)域,標志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4時30分”表示時間,“23天”表示時刻
    B.嫦娥五號繞月球飛行一周,它的平均速度為0,但平均速率不為0
    C.地面控制中心在對嫦娥五號進行飛行姿態(tài)調整時,可以將其看成質點
    D.月壤樣本在月球表面的慣性比在地球表面的慣性小
    【分析】位移指初末位置之間的直線距離,路程指實際軌跡的長度,平均速度為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平均速率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時間在時間軸上是一段距離,時刻在時間軸上是一點;物體能否看作質點要看物體的形狀、大小對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影響;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解答】解:A、“4時30分”表示時刻,“23天”表示時間段,為時間間隔,故A錯誤;
    B、嫦娥五號繞月飛行一周,它的位移為0,則其平均速度為0,路程不為零,故平均速率不為零,故B正確;
    C、地面控制中心在對嫦娥五號進行飛行姿態(tài)調整時,不能將其看成質點,故C錯誤;
    D、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所處的位置無關,故月壤樣本在月球表面的慣性與在地球表面的慣性一樣大,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描述運動的基本物理量,明確描述各物理量的定義即可。
    8.(2020秋?福州期末)我國智能高鐵新標桿京雄城際鐵路2020年12月27日全線開通運營。線路全長91km,最高設計時速350km/h,全線新建北京大興、大興機場、固安東、霸州北、雄安站5座車站。北京西站至雄安站最快50分鐘可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91km”表示位移
    B.“50分鐘”表示時間間隔
    C.“設計時速350km/h”表示平均速度
    D.研究列車通過某隧道所用時間,列車一定能看成質點
    【分析】時刻是指時間軸上的某一點,位移為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平均速度為位移與時間的比值,物體可以看成質點的條件:如果在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及物體上各部分運動的差異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體看做一個質點.
    【解答】解:A、北京西站至雄安站并非直線,所以“91km”表示路程,故A錯誤;
    B、“50分鐘”對應的是過程,所以表示時間間隔,故B正確;
    C、“設計時速350km/h”是運行過程中的最大速率,不是平均速度,故C錯誤;
    D、由于列車本身的長度對通過隧道所用時間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不可以看成質點,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關鍵是要明確質點、位移與路程、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同時要明確這些概念的適用范圍,難度不大。
    9.(2020秋?浙江期末)如圖是嘉興市高中園區(qū)到上海虹橋火車站的線路圖,根據(jù)圖中的信息,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A.“預計下午1:52到達”中的1:52表示時間
    B.“距離最短87公里”表示位移
    C.“1小時21分”表示時間間隔
    D.由所給的各條路線的距離和時間能求出不同路徑的平均速度
    【分析】位移指初末位置之間的直線距離,路程指實際詭計的長度;時間在時間軸上是一段距離,時刻在時間軸上是一點;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時間。
    【解答】解:A、“預計下午1:52到達”中的1:52表示的是時刻,故A錯誤;
    B、因為線路圖中的不是直線,“距離最短87公里”表示的是路程,故B錯誤;
    C、“1小時21分”表示需要花費的時間,則應該是時間間隔,故C正確;
    D、求平均速度要求知道位移的大小,故不能計算平均速度,由所給的各條路線的距離和時間能求出不同路徑的平均速率,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該題主要是對基本概念的考查,題目較基礎,要求學生平時加強對概念的記憶和理解即可。
    10.(2020秋?嘉興期末)據(jù)報道,浙江省將全面啟動高速公路匝道限速測速工作,如圖所示。2020年11月15日上午9時40分,一車主駕駛車輛在匝道內通行時,車速達到91km/h,因超過該區(qū)域限速80m/h的規(guī)定而被處罰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上午9時40分”指的是時間間隔
    B.匝道限速“80m/h”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C.車速達到“91km/h”指的是瞬時速度的大小
    D.研究汽車過圖中路標所用時間時可以把汽車看成質點
    【分析】時間間隔是指時間的長度,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距離,時刻是指時間點,在時間軸上對應的是一個點,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明確物體可視為質點的條件,知道只有在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忽略時物體可以視為質點。
    【解答】解:A、“上午9時40分”指的汽車行駛的瞬間,故是時刻,故A錯誤;
    B、匝道限速“80m/h”指的是汽車任意時刻的速度,為瞬時速度,故B錯誤;
    C、車速達到“91km/h”指的是某一瞬間的速度,故為瞬時速度的大小,故C正確;
    D、研究汽車過圖中路標所用時間時,要分析汽車的長度,汽車的大小和形狀不能忽略,故不可以把汽車看成質點,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時間和時刻、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和質點,要注意掌握相近知識點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才能正確求解。
    11.(2020秋?廈門期末)2020年12月13日上午7:30,廈門環(huán)東半程馬拉松賽在廈門環(huán)東海域浪漫線鳴槍起跑,賽事全程21.0975公里,其路線如圖所示。來自江西的運動員彭建華最終以1小時3分3秒的成績獲得男子組冠軍,創(chuàng)造了近7年來國內男子半程馬拉松賽最好成績。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上午7:30”指的是時間
    B.“賽事全程21.0975公里”指的是運動員全程的位移
    C.研究運動員的運動軌跡時可以將運動員視為質點
    D.彭建華全程的平均速度約為20km/h
    【分析】時間表示一段時間間隔,時刻表示一點;位移為矢量,是始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路程是軌跡的長度;物體能否看做質點的條件是看做質點后對所研究的物體沒影響;平均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
    【解答】解:A、“上午7:30”對應的是時間軸上的點,表示時刻,故A錯誤;
    B、由圖可知,賽事的路線為曲線,則“賽事全程21.0975公里”指的是運動員全程的路程,故B錯誤;
    C、研究運動員的運動軌跡時,運動員的大小相對于運動的軌跡可以忽略不計,可以將運動員視為質點,故C正確;
    D、平均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這里只知道運動的路程,不知道運動的位移,所以不能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該題考查了時間和時刻、位移和路程、物體能否看做質點的條件等,基礎題,牢記有關的概念是解答的關鍵。
    12.(2021?昌平區(qū)二模)電梯、汽車等交通工具在加速時會使乘客產(chǎn)生不適感,其中不適感的程度可用“急動度”來描述。急動度是描述加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即。汽車工程師用急動度作為評判乘客不舒適程度的指標,按照這一指標,具有零急動度的乘客,感覺較舒適。如圖所示為某汽車加速過程的急動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下列說法正確是( )
    A.在0~5.0s時間內,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B.在5.0~10.0s時間內,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C.在0~5.0s時間內,汽車加速度的變化量大小為2.0m/s2
    D.在5.0~10.0s時間內,乘客感覺較舒適
    【分析】根據(jù)急動度的的物理意義判斷;J﹣t圖象的面積表示加速度的變化量;急動度為零,乘客感覺較舒適。
    【解答】解:AB、由急動度的的物理意義可知,在0~5.0s時間內,急動度增加,加速度逐漸增加的變快,在5.0~10.0s時間內,急動度不變,則加速度均勻增加,故AB錯誤;
    C、由急動度的的物理意義可知,J﹣t圖象的面積代表加速度的變化量,在0~5.0s時間內,汽車加速度的變化量大小為:△a=m/s2=2.0m/s2,故C正確;
    D、急動度越小乘客越舒適,在5.0~10.0s時間內急動度為零,乘客感覺較舒適,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以電梯、汽車等交通工具在加速時會使乘客產(chǎn)生不適感為情景載體,考查了對概念“急動度”的理解,解決本題的關鍵是知道J﹣t圖像中的“面積”等于加速度的變化量。
    13.(2021春?南崗區(qū)校級月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通過的路程就是位移
    B.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C.物體運動越快,加速度越大
    D.可能存在速度變化量很大、加速度卻很小的運動
    【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離,是矢量,路程的大小等于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根據(jù)平均速率與平均速度的定義判斷;物體運動的越快,速度越大;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a=判斷。
    【解答】解:A、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標量,當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大小等于路程,但不能說路程是位移,故A錯誤;
    B、平均速率等于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而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所以不能說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故B錯誤;
    C、物體運動的越快,速度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C錯誤;
    D、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a=可知,速度變化△v很大時,如果時間△t更長,加速度可能很小,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運動學的基本概念問題,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并能夠靈活應用,要明確路程和位移的區(qū)別,知道路程是標量,位移是矢量。
    14.(2021春?河南月考)我國新研制的隱形戰(zhàn)機殲﹣20已經(jīng)開始掛彈飛行。在某次飛行中,由靜止開始加速,當加速度a不斷減小直至為零時,飛機剛好起飛,則此過程中飛機的( )
    A.速度不斷增大,速度的變化率不斷增加
    B.速度不斷增大,速度的變化率不變
    C.速度增加越來越快,位移增加越來越慢
    D.速度增加越來越慢,位移增加越來越快
    【分析】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物體做加速運動,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物體做減速運動。
    【解答】解:AB、飛機做加速運動,因為加速度逐漸減小,故速度的變化率越來越小,故AB錯誤;
    CD、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故位移不斷增大,由于加速度逐漸減小,則速度增加得越來越慢,當加速度減小到零,速度最大,由于速度一直增大,故位移增大的越來越快,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判斷物體做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的方法,關鍵看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
    15.(2021春?瑤海區(qū)月考)下列關于物理學的基本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
    A.只有質量和體積都很小的物體才能看成質點
    B.在某一段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路程為零,則該物體一定是靜止的
    C.加速度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來越大
    D.當一個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返回原拋出點時,位移的大小等于上升高度的兩倍
    【分析】物體能看作質點的條件是: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中,沒有影響或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根據(jù)這個條件分析物體能否看成質點;
    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離,路程的大小等于運動軌跡的長度,路程為零時物體一定是靜止的;
    加速度為正值,表示與規(guī)定方向相同。
    【解答】解:A、體積、質量都極小的物體,如果體積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影響很大,不能看成質點,如研究分子的轉動時,分子的大小也不能忽略不計,故A錯誤;
    B、在某一段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路程為零,則該物體始終沒有運動,一定是靜止的,故B正確;
    C、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為正值,表示加速度方向與規(guī)定方向相同,故C錯誤;
    D、一個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返回原拋出點時,位移的大小為零,路程等于上升高度的兩倍,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該題考查對運動學的基本概念的理解,要注意物體能否看成質點不是看物體絕對的體積和質量大小,而是看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影響能否忽略不計。
    16.(2021春?浙江月考)某同學從網(wǎng)上找到幾幅照片,根據(jù)照片所示情景請你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火藥爆炸炮彈還沒發(fā)生運動瞬間,炮彈的加速度一定為零
    B.轎車緊急剎車時速度變化很快,但加速度可以很小
    C.高速行駛的磁懸浮列車的加速度可能為零
    D.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可求出110m欄比賽中任一時刻的速度
    【分析】加速度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為零時,加速度不一定為零,加速度為零時,速度不一定為零,根據(jù)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定義式即可判斷。
    【解答】解:A、當火藥爆炸炮彈還沒發(fā)生運動瞬間,已經(jīng)產(chǎn)生加速度,炮彈的加速度一定不為零,故A錯誤;
    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轎車緊急剎車時速度變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故B錯誤;
    C、當高速行駛的磁懸浮列車做勻速運動時,加速度為零,故C正確;
    D、根據(jù)速度的定義式v=,知道位移和運動的時間,只能求解這一過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求解比賽中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把握平均速度的定義式v=和加速度的定義式a=中各個物理量的含義以及各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加速度的定義的基礎.
    17.(2021?揭陽模擬)下列關于物理事實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緯度越高,物體受到的重力越大,是地球自轉而導致的超重現(xiàn)象
    B.單向直線運動中,速度一直增大,加速度大小不一定增大但方向可能變化
    C.平拋運動中,不同的時間段內速度變化量的方向不同
    D.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不一定有彈力作用,不相互接觸的兩物體之間一定沒有彈力
    【分析】根據(jù)重力產(chǎn)生的特點分析;根據(jù)速度與加速度的關系分析;平拋運動的加速度不變;根據(jù)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分析。
    【解答】解:A、緯度越高,物體受到的重力越大,是地球自轉時,緯度越高地球表面的物體需要的向心力越小的原因,故A錯誤;
    B、單向直線運動中,速度一直增大,說明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速度的方向是相同的,加速度大小不一定增大,而且方向一定不變,故B錯誤;
    C、平拋運動的加速度不變,所以平拋運動中,不同的時間段內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故C錯誤;
    D、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兩個物體必須直接接觸,二是發(fā)生彈性形變;兩個物體接觸但不一定發(fā)生形變,所以不一定產(chǎn)生彈力,但不相互接觸的兩物體之間一定沒有彈力,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該題考查四個不同的知識點中的注意事項,這一類的題目要注意對物理知識內涵的正確理解。
    18.(2020秋?紹興期末)關于表中一些運動物體的加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急剎車時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
    B.在這三個運動物體中,高鐵起步的速度變化最慢
    C.高鐵起步的速度變化率比汽車急剎車的速度變化率要大
    D.子彈在槍筒中的速度變化量一定比高鐵起步的速度變化量要大
    【分析】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加速度是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速度變化率也是指速度變化的快慢,所以加速度和速度變化率是一樣的。
    【解答】解:A、汽車急剎車時減速運動,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故A錯誤;
    B、在這三個運動物體中,高鐵起步的速度變化最慢,因為其加速度最小,故B正確;
    C、高鐵起步的速度變化率比汽車急剎車的速度變化率要小,矢量正負代表方向,故C錯誤;
    D、速度變化量與時間有關,無法判斷,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速度、加速度、速度變化量、速度變化率之間的關系的理解,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加速度是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與速度變化率的物理意義一樣。
    19.(2020秋?越秀區(qū)期末)關于速度,速度改變量,加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的速度改變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體,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為零
    C.某時刻物體的速度為零,其加速度一定為零
    D.加速度很大時,運動物體的速度一定很大
    【分析】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的變化量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加速度反應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解答】解:A、物體運動的速度改變量很大,但不知道改變所用時間,故不能得到加速度很大的結論,故A錯誤;
    B、速度很大的物體,如果速度變化很慢則加速度很小,若速度沒有變化則加速度為零,故B正確;
    C、速度為零的物體加速度不一定為零,如豎直上拋的物體在最高點時速度為零,而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故C錯誤;
    D、加速度很大是說明物體的速度變化很快,不能說明物體的速度一定很大,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掌握加速度的定義及其物理意義知道加速度與速度、速度變化的關系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20.(2020秋?越秀區(qū)期末)如圖甲所示,火箭發(fā)射時,速度能在10s內由0增加到100m/s;如圖乙所示,汽車以108km/h的速度行駛,急剎車時能在2.5s內停下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火箭的速度變化比汽車快
    B.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車的加速度大
    C.10s內火箭的速度改變量為10m/s
    D.2.5s內汽車的速度改變量為﹣30m/s
    【分析】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求得加速度的大小,速度改變量為末速度減去初速度,然后進行比較即可
    【解答】解:AB、根據(jù)可知
    火箭的加速度
    ,汽車的加速度
    負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的大小為12m/s2,由此可知汽車的加速度大,速度變化快,AB錯誤;
    C、10s內火箭的速度改變量為△v=v2﹣v1=100m/s﹣0=100m/s,故C錯誤;
    D、2.5s內汽車的速度改變量為△v=v′﹣v0=0﹣30m/s=﹣30m/s,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加速度的定義式,注意速度的方向與正方向相同,取正值,與正方向相反,取負值.
    21.(2020秋?威海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位移是標量
    B.瞬時速率是矢量
    C.矢量和標量遵從不同的運算法則
    D.加速度﹣5m/s2比2m/s2小
    【分析】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標量.位移、加速度、速度均是矢量.路程、時間是標量,速度變化量是矢量.矢量相加時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解答】解:A、位移即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A錯誤;
    B、瞬時速度的大小時瞬時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為標量,故B錯誤;
    C、它們的運算法則不同,矢量運算時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標量運算遵從代數(shù)法則,故C正確;
    D、加速度為矢量,正負號表示方向,數(shù)值表示大小,故加速度﹣5m/s2比2m/s2大,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矢量與標量的區(qū)別,抓住兩者有無方向及運算法則兩個方面進行記憶.
    22.(2020秋?廣州期末)研究發(fā)現(xiàn),轎車的加速度變化影響乘客的舒適度:即轎車的加速度變化率越小,乘坐轎車的人感到越舒適。若用“加速度變化率”這一物理量來描述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快慢,分別用s、v、a、t表示位移、速度、加速度、時間,則加速度變化率的表達式及單位可以是( )
    A.,m/sB.,m/s2
    C.,m/s3D.,m/s4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新物理量表示的是加速度變化的快慢,根據(jù)定義式的特點可以知道物理量的單位。
    【解答】解:新物理量表示的是加速度變化的快慢,所以新物理量應該等于加速度的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若用k表示加速度的變化率,則其表達式為:k=;加速度的單位是m/s2,所以新物理量的單位應該是m/s3,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點評】該題考查知識的遷移能力,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可以正確表示加速度變化的快慢的新物理量的單位。
    二.多選題(共13小題)
    23.(2020秋?杭州期末)在平直公路上行駛著的公共汽車,用固定于路旁的照相機連續(xù)兩次拍攝,得到清晰的照片如圖所示,對照片進行分析,知道如下結果:
    (1)對間隔2s所拍攝的照片進行比較,可知公共汽車在2s的時間里前進了12m;
    (2)在兩張照片中,懸掛在公共汽車頂棚上的拉手均向后傾斜著。
    根據(jù)上述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公共汽車一定做勻加速運動
    B.可求出公共汽車拍攝的2s末的瞬時速度
    C.可求出公共汽車在拍攝的2s內的平均速度
    D.不能確定公共汽車的加速度大小
    【分析】已知汽車在2s時間里前進了12m,可求出平均速度.在兩張照片中,懸掛在公共汽車頂棚上的拉手均向后傾斜著,分析小球的運動情況,即可知汽車的運動情況.
    【解答】解:A、在兩張照片中,懸掛在公共汽車頂棚上的拉手均向后傾斜著,對拉手研究可知,其合力水平向前,加速度也水平向前,正在加速,說明汽車正在加速,故A正確。
    BCD、根據(jù)公式得,2s內公共汽車的平均速度為,由于條件不充分,不能求出汽車的加速度,所以無法求出在拍第一張照片時公共汽車的速度,故B錯誤,CD正確;
    故選:ACD。
    【點評】知道位移和時間可以求解平均速度,若要求汽車的速度,還需要知道一個條件.根據(jù)頂棚上的拉手是否傾斜可判斷汽車是否勻速.
    24.(2020秋?九龍坡區(qū)校級月考)下列所說的速度中,屬于瞬時速度的是( )
    A.子彈射出槍口時的速度為500m/s
    B.京滬高速鐵路測試時的列車最高速度可達到484km/h
    C.由于堵車,在隧道中的車速僅為1.2m/s
    D.臺風以60km/h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動
    【分析】瞬時速度表示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時間或某一段位移內的速度。
    【解答】解:A、子彈射出槍口時的速度指的是經(jīng)過槍口這一位置時的速度,為瞬時速度,故A正確;
    B、京滬高速鐵路測試時列車最高時速可達484km/h,指的是速度達到最大那一段時間內的速度,為瞬時速度,故B正確;
    C、由于堵車,在隧道中的車速僅為1.2m/s,這里的1.2m/s為隧道中的平均速度,故C錯誤;
    D、臺風以60km/h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動,這里的60km/h為臺風移動的平均速度,故D錯誤。
    故選:AB。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會區(qū)分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瞬時速度表示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對應某一個時刻,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時間或某一段位移內的速度,對應一段時間。
    25.(2020秋?運城期中)南京地鐵1號線(如圖所示)是南京地鐵第一條建成運營的線路。已知1號線全長38.9km,設計時速最高為80km/h,全程用時需60min,每站每間隔3min有一列地鐵到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38.9km是地鐵經(jīng)過的路程
    B.80km/h指地鐵全程的平均速度
    C.3min是時間間隔
    D.知道全程所用的時間也無法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離,路程的大小等于運動軌跡的長度;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平均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
    【解答】解:A、38.9km是地鐵經(jīng)過的軌跡的長度,是路程,故A正確;
    B、設計時速最高為80km/h,指瞬時速度,故B錯誤;
    C、每站每間隔3min有一列地鐵到站,3min為時間間隔,故C正確;
    D、由于38.9km是路程,不知道位移,所以不能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故D正確。
    故選:ACD。
    【點評】本題考查描述運動的基本物理量,正確理解這些概念,知道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即可解題。
    26.(2020秋?路北區(qū)校級期中)下面的幾個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子彈射出槍口時的速度是800m/s,以790m/s的速度擊中目標
    B.汽車從甲站行駛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甲乙兩站間軌跡為直線)
    C.汽車通過公路斑馬線時的速度是30km/h
    D.小球前3s內的速度是6m/s
    【分析】根據(jù)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位移內或某一段時間內的速度,瞬時速度表示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判斷。
    【解答】解:A、子彈出槍口的速度,是通過某一位置的速度,表示瞬時速度,故A錯誤;
    B、汽車從甲站行駛到乙站的速度,由于甲乙兩站間軌跡為直線,是一段位移的速度,所以表示的是平均速度,故B正確;
    C、汽車通過站牌時的速度,是通過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時速度,故C錯誤;
    D、小球前3s內對應一段時間,所以小球前3s內的是平均速度,故D正確。
    故選:BD。
    【點評】本題考查了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區(qū)別,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搞清楚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定義,并深刻理解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位移內或某一段時間內的速度,瞬時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
    27.(2020秋?黃埔區(qū)校級期中)F1方程式賽車因其速度快、驚險刺激、科技含量高成為聞名世界的體育賽事。如圖所示為某賽車賽道簡圖,賽車從A點出發(fā),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個位置,即B、C、D、E、F。已知最大距離AB=AC=6km,最小距離AF=2km。下列說法正確的( )
    A.AB段與AC段的位移相同
    B.AB段的平均速度是AF段的15倍
    C.AF段平均速度最小
    D.CD段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CD段的平均速度
    【分析】(1)位移是矢量。
    (2)“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解答】解:A、位移是矢量,必須考慮方向,AB和AC兩段位移的方向不同,所以位移不同。故A錯誤。
    B、平均速度,設AB段的時間為t,則AF段的時間為5t,AB段的平均速度為,AF段的平均速度為,前者是后者的15倍。故B正確。
    C、這幾段中,AF段位移最小,時間最長,所以平均速度最小。故C正確。
    D、“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C點到D點是曲線運動,這個結論不適合。故D錯誤
    故選:BC。
    【點評】位移是矢量,不要與路程混淆?!爸虚g時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是有適用條件的。
    28.(2020秋?文水縣期中)區(qū)間測速是在某路段的起點和終點布設兩個監(jiān)控器,通過測量車輛通過兩個監(jiān)控點的時間,計算出車輛在該路段的平均速度,判斷車輛是否超速。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某輛車經(jīng)過圖示這一路段用時11mi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測速區(qū)間,車輛瞬時速度大小不能超過120km/h
    B.在測速區(qū)間,車輛平均速度大小必須是120km/h
    C.可以判斷,在測速區(qū)間該車沒有出現(xiàn)超速現(xiàn)象
    D.在測速區(qū)間,不能判斷該車是否存在超速現(xiàn)象
    【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區(qū)間測速的概念,即“測量車輛經(jīng)過某區(qū)間的平均車速”指的是平均速率。
    【解答】解:A、限速120km/h指的是行駛時不能超過的最高速度,故A正確;
    B、區(qū)間限速為120km/h,故車輛平均速度大小必須不大于120km/h,并不是平均速度大小必須是120km/h,故B錯誤;
    CD、t=11min=,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120km/h,但該在測速區(qū)間,該轎車仍可能存在超速現(xiàn)象,故C錯誤,D正確;
    故選:AD。
    【點評】本題考查路程與位移,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概念在實際情境中的靈活應用,屬于能力題,難度一般。
    29.(2020秋?海原縣校級月考)如圖所示,機器人在平面內由點(0,0)出發(fā),沿直線運動到點(3,1),然后又由點(3,1)沿直線運動到點(1,4),然后又由點(1,4)沿直線運動到點(5,5),然后又由點(5,5)沿直線運動到點(2,2),(坐標單位m)。該過程中機器人所用時間是2s,則( )
    A.機器人的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
    B.整個過程中機器人的位移大小為2 m
    C.整個過程中機器人的平均速率為1m/s
    D.整個過程中機器人的平均速度為1m/s
    【分析】依據(jù)坐標位置的變化可表示位移和路程,平均速率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平均速度為位移與時間的比值。
    【解答】解:A、由題目給定的坐標位置變化可知機器人的運動軌跡為折線,故A錯誤;
    B、由題意知機器人初位置坐標為(0,0),末位置坐標為(2.2),故位移為:,故B正確;
    C、平均速率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由題目給定的坐標變化可知路程:s=+,該個過程中機器人所用時間是s,故機器人的平均速率,故C錯誤;
    D、平均速度為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故v=,故D正確;
    故選:BD。
    【點評】本題考查了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的求解方法,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平均速率。
    30.(2020秋?儋州校級期中)三個質點A、B、C均由N點沿不同路徑運動至M點,運動軌跡如圖所示,三個質點同時從N點出發(fā),同時到達M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個質點從N點到M點的位移相同
    B.三個質點任意時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三個質點從N點出發(fā)到任意時刻的平均速率都相同
    D.三個質點從N點到M點的平均速度相同
    【分析】根據(jù)圖象確定位移,注意位移等于物體首末位置的距離,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而平均速度的方向為位移的方向.
    【解答】解:AD、三個質點A、B、C均由N點沿不同路徑運動至M點,首末位置距離相等,知位移相等,所用時間相等,則平均速度相等。故AD正確;
    B、做曲線運動某時刻的速度方向沿該點的切線方向,知質點速度方向不是任意時刻相同。故B錯誤;
    C、平均速率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由于路程不同,故平均速率不同,故C錯誤;
    故選:AD。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知道路程的位移的區(qū)別,同時還要注意位移的方向為起點到終點的方向.
    31.(2020秋?思明區(qū)校級期中)幾個水球可以擋住一顆子彈《國家地理頻道》的實驗結果是:四個完全相同的水球緊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彈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恰好能穿出第四個水球,則可以判定( )
    A.子彈在每個水球中變化快慢相同
    B.子彈穿過第二個水球時的速度大小是
    C.子彈穿過最后兩個水球的時間之比為(﹣1):1
    D.子彈穿過第三個水球的瞬時速度與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分析】子彈運動的過程為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末速度為零,我們可以應用逆過程,相當于子彈初速度為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來解決此題。
    【解答】解:AC、設水球的直徑為d,子彈運動的過程為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末速度為零,我們可以應用逆過程,相當于子彈初速度為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因為通過最后1個、最后2個、以及后3個、全部4個的位移分別為d,2d,3d和4d,根據(jù)x=at2知,所以時間之比為1:::2,所以子彈在每個水球中運動的時間不同;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彈依次穿過4個水球的時間之比為:(2﹣):():(﹣1):1,子彈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則受力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相同,由△v=at可知,運動的時間不同,則速度的變化量不同;故A錯誤,故C正確;
    B、設子彈穿過第二個水球時的速度大小v′,則在整個過程中,v2=2a?4d
    穿過后兩個球的運動過程中:v′2=2a?2d,聯(lián)立解得:,故B錯誤;
    D、子彈穿過前3個水球和最后一個水球的位移之比為3:1,逆向看,穿過的位移之比為1:3,根據(jù)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可知:穿過前三個水球的時間和最后一個水球的時間相同,故子彈穿過第三個水球的時刻為總時間的中間時刻,故子彈穿過第三個水球的瞬時速度與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確;
    故選:CD。
    【點評】本題屬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應用,只要能掌握運動情景及正確應用勻減速直線運動的逆過程即可順利求解。
    32.(2020秋?武侯區(qū)校級月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在5s時指的時物體在5s末時,指的是時刻
    B.敦煌曲子詞中有這樣的詩句:“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來迎所選的參考系是岸
    C.瞬時速度是指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
    D.質點是理想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E.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分析】時間是指時間的長度,在時間軸上對應時間段,時刻是指時間點,在時間軸上對應的是一個點;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如何選擇參照系,必須從具體情況來考慮,一般情況下我們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體作為參考系;根據(jù)瞬時速度的定義判斷;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根據(jù)平均速度和平獎速率的定義判斷。
    【解答】解:A、根據(jù)時刻是指時間點,可知物體在5s時一般就是指物體在5s末時,指的是時刻,故A正確;
    B、“看山恰似走來迎”所選的參考系不是岸,而是人自己,山和岸相對靜止,故B錯誤;
    C、由瞬時速度的定義,可知瞬時速度指物體通過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故C正確;
    D、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質點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實際上并不存在,故D正確;
    E、平均速率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平均速度為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因做變速運動的物體位移大小不一定與路程相等,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故E錯誤。
    故選:ACD。
    【點評】本題考查了時間間隔和時刻、參考系、瞬時速度、質點、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等基礎知識,要求學生對這部分知識要強化理解,勤加練習。
    33.(2020秋?眉山期末)關于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
    B.物體的速度變化快,加速度就大
    C.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就大
    D.物體的速度大,速度的變化量就大
    【分析】速度與加速度無關;加速度表示物體速度變化快慢;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a=分析加速度與物體速度變化量的關系。
    【解答】解:A、速度與加速度無關,物體的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錯誤;
    B、加速度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物體的速度變化快,加速度就大,故B正確;
    C、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a=分析可知,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就越大,故C正確;
    D、物體的速度大,速度的變化量不一定大,兩者沒有直接關系,故D錯誤。
    故選:BC。
    【點評】解決本題時,要準確理解加速度與速度、速度變化量的關系,可從加速度的定義、物理意義來分析。
    34.(2020秋?廣州期末)關于質點做直線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速度為零,加速度一定為零
    B.速度有變化,加速度一定不為零
    C.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加速度不斷減小,速度可能不斷增大
    【分析】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為零的物體加速度不一定為零,加速度為零的物體速度也不一定為零;根據(jù)速度與加速度的方向之間的關系判斷。
    【解答】解:A、速度為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如豎直上拋運動的最高點,速度為零,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故A錯誤;
    B、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物體的速度有變化,加速度一定不為零,故B正確;
    C、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如高空中勻速飛行的飛機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為零,故C錯誤;
    D、當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相同時,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故D正確;
    故選:BD。
    【點評】該題考查速度、加速度之間的關系的理解,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加速度是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與速度變化率的物理意義一樣.
    35.(2020秋?濟南期末)下列關于汽車運動的描述,可能發(fā)生的是( )
    A.汽車在某一時刻速度很大,而加速度為零
    B.汽車的加速度方向與末速度方向相反
    C.汽車單位時間內速度變化量很大,而加速度很小
    D.汽車加速度很大,而速度變化很慢
    【分析】加速度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其定義式a=,加速度的大小與速度的大小無關;結合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的關系分析可能的運動。
    【解答】解:A、汽車在某一時刻速度很大,若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加速度為零,故A正確;
    B、汽車在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則汽車的加速度方向與末速度方向相反,故B正確;
    C、加速度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若汽車單位時間內速度變化量很大,則加速度很大,故C錯誤;
    D、加速度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汽車加速度很大,則速度變化很快,故D錯誤。
    故選:AB。
    【點評】加速度是運動學中最重要的物理量,把握加速度的定義式a=中各個物理量的含義以及各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加速度的定義的基礎.
    三.填空題(共15小題)
    36.(2021?嘉定區(qū)二模)有人指出“加速度的變化率”能引起人的心理效應,車輛平穩(wěn)加速(即加速度變化率基本不變)會使人更加感到舒服。若從運動學角度來定義“加速度的變化率”,其單位應為 m/s3 ;若加速度與速度同向,其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已知物體在t=0時速度為5m/s,則4s末速度的大小為 17 m/s。
    【分析】某物理量的變化率指該物理量隨時間變化的快慢,通常用該物理量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來定義,由此可表示加速度的變化率表達式,從而得到單位;a﹣t圖像與坐標軸所圍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
    【解答】解:[1]加速度的變化率即為,則其單位應為m/s3;[2]圖像與坐標軸所圍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即△v=at,△v=12m/s,若加速度與速度同向,加速運動,則末速度的大小v=v0+△v,v=17m/s
    故答案為:m/s3、17m/s
    【點評】考查學生對加速度的認識以及對物理量綱的認識和推理拓展學習的能力,考查內容較為基礎,難度較低。
    37.(2020秋?靜海區(qū)校級月考)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m/s運動的小球,撞墻后以大小為8m/s速度反彈,與墻壁接觸時間為0.2s.此過程小球的加速度為 ﹣90 m/s2。(規(guī)定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
    【分析】規(guī)定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小球撞墻后速度反向,為負值,由公式a=求加速度.
    【解答】解:規(guī)定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v0=10m/s,v=﹣8m/s,t=0.2s
    則加速度為a=
    故答案為:﹣90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掌握加速度的定義式a=,特別注意速度的方向,要用正負號表示速度的方向.
    38.(2020秋?徐匯區(qū)校級期中)加速度是描述物體 速度變化快慢 的物理量。加速度的方向與物體速度變化的方向 同向 (填“同向”或“反向”)。
    【分析】加速度是反映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
    【解答】解: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的方向與物體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
    故答案為:速度變化快慢,同向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義,知道加速度的方向,注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無關,與速度變化量方向相同.
    39.(2019秋?石河子校級期末)通常用 △v 或者 v2﹣v1 來表示運動物體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量也是矢量。速度的變化量,與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稱為運動物體的 加速度 ,用字母 a 表示,其國際單位是 m/s2 。
    【分析】明確加速度的定義,知道加速度等于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
    【解答】解:我們通常用△v或v2﹣v1來表示速度的變化量;而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為物體的加速度,通常用a表示;其單位為m/s2;
    故答案為:△v;v2﹣v1;加速度;a;m/s2;
    【點評】本題考查加速度和速度的變化量,要注意明確加速度與速度變化量間的關系,知道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
    40.(2020秋?建甌市校級月考)北京時間8月21日09時15分,2016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由中國隊對陣塞爾維亞隊,最終中國隊以3比1逆轉戰(zhàn)勝塞爾維亞隊獲得冠軍,在比賽過程中,主攻手朱婷抓住一次機會打了一個“探頭球”,已知來球速度為10m/s,擊回的球速度大小為20m/s,擊球時間為0.05s,假設速度方向均為水平方向,設來球方向為正方向,擊球過程中排球的加速度為 ﹣600 m/s2.
    【分析】根據(jù)初末速度,結合加速度的定義式求出擊球過程中的加速度
    【解答】解:設來球方向為正方向,擊球過程中排球的加速度a=m/s2=﹣600 m/s2
    故答案為:﹣600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加速度的定義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基礎題.
    41.(2020秋?朝陽區(qū)校級期中)甲、乙兩物體都以5m/s的初速度向東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經(jīng)5s后,甲的速度變?yōu)榱?,乙的速度變?yōu)?0m/s,則物體甲的加速度大小為 1 m/s2、方向 向西 (填向東或向西);物體乙的加速度大小為 1 m/s2、方向 向東 (填向東或向西).
    【分析】取向東方向為正方向,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求解加速度.
    【解答】解:取向東方向為正方向,則物體甲的加速度為a甲==﹣1m/s2即加速度大小為1m/s2,方向向西;物體乙的加速度為a乙==1m/s2,加速度大小為1m/s2,方向向東.
    故答案為:1,向西,1,向東.
    【點評】本題的解題關鍵是掌握加速度的定義式,并能正確運用,運用運動學公式之前,首先要規(guī)定正方向.
    42.(2020秋?靜海區(qū)校級月考)某人騎自行車沿一斜坡從坡底到坡頂,再從坡頂?shù)狡碌淄狄淮?,已知上坡時的平均速度大小為4m/s,下坡時的平均速度大小為6m/s,則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別是 0 m/s, 4.8 m/s。
    【分析】注意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區(qū)別,平均速度大小是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而平均速率為通過路程與所用時間比值,明確了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便能正確解答本題.
    【解答】解:從斜坡從坡底到坡頂,然后又從原路返回時,通過位移為零,因此平均速度為零;
    設從坡底到坡頂?shù)穆烦虨閟,則有:
    上坡時間:t1=
    下坡時間:t2=
    因此往返平均速率為:v=m/s=4.8m/s
    故答案為:0;4.8
    【點評】對于運動學中的概念要明確其定義,注意各個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對于剛開始學習高中物理的同學來說尤其注意理解位移的概念
    43.(2020秋?徐匯區(qū)校級期中)某物體沿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則其前4s內的平均速度為 ﹣2.5 m/s,第4、5s兩秒內的平均速度為 10 m/s。
    【分析】根據(jù)s﹣t圖象判斷出各時間段內的位移,根據(jù)求得平均速度即可求得。
    【解答】解:前4s內的位移為x=10m﹣20m=﹣10m,
    故前4s內的平均速度
    第4、5s兩秒內的位移為x′=20m﹣0m=20m
    故平均速度為 =m/s=10m/s
    故答案為:﹣2.5,10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位移時間圖象,通過圖象判斷出通過的位移,平均速度為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即可。
    44.(2020秋?嘉定區(qū)校級期中)試寫出下列概念所用的物理思想方法:質點 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平均速度 等效替代的方法 。
    【分析】物理學中用到大量的科學方法,質點采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平均速度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
    【解答】解:質點是把物體理想化為無大小無體積具有質量的點,故質點采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平均速度是把變速運動等效為速度不變的運動,描述平均運動快慢,故平均速度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
    故答案為:理想化模型的方法,等效替代的方法
    【點評】對于物理學上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化模型法、比值定義法等等要理解并掌握,并進行歸納總結,對學習物理量的意義有很大的幫助.
    45.(2020春?浦東新區(qū)校級期中)速度是描述質點 運動快慢 的物理量;平均速度,體現(xiàn)了 等效替代 思想方法。
    【分析】明確速度的定義和意義,知道速度是描述質點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明確平均速度的意義和對應的物理方法。
    【解答】解:速度是用來描述質點運動快慢的物理量,而平均速度用來粗略描述這一段位移的運動快慢,等效替代瞬時速度,故采用了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方法。
    故答案為:運動快慢;等效替代。
    【點評】明確速度的意義以及平均速度的性質,明確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某種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實際的、復雜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轉化為等效的、簡單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來研究和處理的方法。
    46.(2020春?閔行區(qū)校級期中)頻閃攝影是一種將動態(tài)運動過程轉化為靜態(tài)來研究的一種有效方法。頻閃攝影時,所用光源的閃光時間是 相等 間隔的(選填“相等”或“不等”)。如果照片上某物體是不等間距的,那么該物體做的是 變速 運動。
    【分析】抓住對頻閃攝影儀器的特點了解,即閃光時間相等,由于時間相同,位移不同,即可判斷出物體的運動;
    【解答】解:頻閃攝影時,所用光源的閃光時間是相等間隔的;如果照片上某物體時不等間距的,那么該物體做的是變速運動;
    故答案為:相等;變速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對儀器的了解,運用位移的變化判斷出運動的特點。
    47.(2020秋?金臺區(qū)期中)短跑運動員在100m競賽中,測得他5s末的速度為10.4m/s,10s末到達終點的速度是10.2m/s,則運動員在這100m中的平均速度為 10m/s .
    【分析】根據(jù)短跑運動員的位移和運動的時間,結合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求出運動員在這100m中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運動員在這100m中的平均速度為:.
    故答案為:10m/s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平均速度的定義式,不要受運動過程瞬時速度的干擾,抓住總位移和總時間求出平均速度.
    48.(2020秋?榆陽區(qū)校級月考)一物體前一半時間平均速度為4m/s,后一半時間平均速度為8m/s,則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6m/s .
    【分析】先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公式分別求出兩段時間的位移,則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兩段總位移除以總時間.
    【解答】解:設總時間為2t,則前一半時間內的位移x1=v1t,后一半時間內的位移為x2=v2t;
    則平均速度v===6m/s;
    故答案為:6m/s.
    【點評】本題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應用,要注意求平均速度只能用位移與時間的比值來計算.
    49.(2019秋?巴楚縣校級期中)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的物理量叫做 速度 ,定義式: v=
    【分析】速度的物理意義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要注意明確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解答】解: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的物理量叫做速度,定義式:v=;
    故答案為:速度;v=;
    【點評】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其定義采用的是比值定義法。
    50.(2019秋?溫州期中)如圖所示,將彈性小球以10m/s的速度從距地面2m處的A點豎直向下拋出,小球落地后豎直反彈經(jīng)過距地面1.5m高的B點時,向上的速度為7m/s,從A到B,小球共用時0.3s,若規(guī)定向下為正方向,則小球的路程為 3.5 m,速度變化量為 ﹣17 m/s。
    【分析】分析物體運動過程,根據(jù)路程、速度變化量的定義進行分析,明確各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
    【解答】解:將彈性小球以10m/s的速度從距地面2m處的A點豎直向下拋出,小球落地后豎直反彈經(jīng)過距地面1.5m高的B點時,
    則小球的路程為S=2+1.5=3.5m,
    規(guī)定向下為正方向,速度變化量為△v=﹣7﹣10=﹣17m/s,負號表示速度變化量方向向上。
    故答案為:3.5,﹣17
    【點評】本題考查對路程、速度變化量的理解,要注意明確速度變化量為矢量,所以在解題中一定要注意明確正方向,再根據(jù)正負來表示方向。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
    物理意義
    描述物體在一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和方向,與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對應
    描述物體在某時刻運動的快慢和方向,與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對應
    大小
    由v=eq \f(Δx,Δt)求出
    v=eq \f(Δx,Δt),其中Δt→0
    方向
    與位移的方向相同,不一定與物體瞬時運動的方向相同
    就是該時刻物體運動的方向
    說明
    (1)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相等
    (2)當位移足夠小或時間足夠短時,可以認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時速度
    運動物體
    a/(m?s2)
    子彈在槍筒中
    5×104
    高鐵起步
    0.35
    汽車急剎車
    ﹣5

    相關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3 實驗: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教學設計及反思: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3 實驗: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教學設計及反思,共39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拋體運動和平拋運動,實驗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3 向心加速度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3 向心加速度教學設計,共40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勻速圓周運動的加速度方向,勻速圓周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物理3 向心加速度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物理3 向心加速度教學設計,共4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勻速圓周運動的加速度方向,勻速圓周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電子課本

    4 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版本: 人教版 (2019)

    年級: 必修 第一冊

    切換課文
    • 同課精品
    • 所屬專輯36份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
    添加客服微信 獲取1對1服務
    微信掃描添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