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復(fù)習(xí)與提高練習(xí)題
展開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復(fù)習(xí)與提高練習(xí)題,共2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一.選擇題(共 24 小題)
1.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移動物體到某位置時,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則下列能成立的是()
①如果將物體靠近凸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須遠離凸透鏡,且光屏移動距離先大于后小于物體移動距離;
②同時移動物體與光屏,且移動距離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
③換用焦距較小的凸透鏡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動光屏,光屏必須靠近凸透鏡;
④保持物體和光屏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個清晰的像.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2.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把蠟燭放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動光屏找到像.若將蠟燭向凸透鏡移動 s1 的距
離(此時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移動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移動的距離為 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屏遠離透鏡移動,光屏上的像變小
B.光屏遠離透鏡移動,且 s2<s1
C.光屏靠近透鏡移動,光屏上的像變大
D.光屏靠近透鏡移動,且 s2=s1
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調(diào)整后的位置如圖,此時在
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對于該次實驗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照相機應(yīng)用了該次實驗的成像規(guī)律
D.投影儀應(yīng)用了該次實驗的成像規(guī)律
4.如圖所示,AC 為入射光線,CB 為折射光線,且 AO<OB.已知 AO=10cm,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f=10cmB.f=5cmC.f=8cmD.f=12cm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凸透鏡是很厚的透鏡,而凹透鏡是很薄的透鏡
B.王伯伯戴的老花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C.汽車的觀后鏡是用凸面鏡做成的
D.人在照鏡時,人離鏡近時所成的像特別大
6.如圖,F(xiàn) 是透鏡的焦點,其中不正確的光路圖是()
A. B. C. D.
7.某物體放在凸透鏡前 20cm 處時,在光屏上得到了物體倒立清晰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10cmB.15cmC.20cmD.25cm
)
8.某同學(xué)用自制的水凸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圖所示.他繼續(xù)向水凸透鏡
內(nèi)注水,使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如果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A.光屏應(yīng)向右移動,成放大的像
B.光屏應(yīng)向左移動,成縮小的像
C.光屏應(yīng)向左移動,成放大的像
D.光屏應(yīng)向右移動,成縮小的像
9.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 10cm,實驗裝置如圖 1,用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F”字樣(大小如圖 2)代替燭焰作為光源,調(diào)整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再用遮光罩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遮
住,在光屏上所成像是圖四幅圖中的()
A. B. C. D.
10.某同學(xué)用如圖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此時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B.投影儀成像利用了這一規(guī)律
C.向右適當移動凸透鏡,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D.向右適當移動蠟燭,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11.教室里安裝的電子白板投影儀,其鏡頭的焦距為 15cm,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儀鏡頭到白
板的距離應(yīng)()
A.大于 30cmB.小于 15cm
C.等于 30cmD.大于 15cm 小于 30cm
12.關(guān)于實像與虛像,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實像都是倒立的,而虛像都是正立的
B.實像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而虛像則不能
C.實像是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而虛像則不是
D.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而虛像則不是
13.如圖所示,有一個圓柱體 PQ,放在凸透鏡前圖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狀是()
A. B. C. D.
14.如圖所示,MN 是凸透鏡的主光軸,P、Q、S 是在主光軸上的三個位置,把一物點放在 P 處,像成在 Q
處,把物放在 Q 處,凸透鏡位置不變,像成在 S 處,則可判斷凸透鏡的位置在()
A.P 的左邊B.PQ 之間C.QS 之間D.S 的右邊
15.做凸透鏡成像實驗過程中,當蠟燭距離透鏡 25cm 時,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蠟燭距離凸透鏡 10cm 時,一定不能成像
)
B.蠟燭距離凸透鏡 15cm 時,一定成放大的虛像
C.蠟燭距離凸透鏡 30cm 時,一定成放大的實像
D.蠟燭距離凸透鏡 50cm 時,一定成縮小的實像
16.如圖所示是物體 AB 經(jīng)照相機鏡頭成像原理示意圖,當 AB 沿主光軸遠離鏡頭時,則物體上 A 點的像 A′
會沿()移動.
A.A′OB.A′FC.水平向右D.水平向左
1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圖象;若保持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移到光具座的 40cm 刻度處,對于此時像的性質(zhì)判斷
正確的是()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縮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像
D.一定是正立的像
18.如圖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 5 厘米,在透鏡左側(cè) 10 厘米處,有一個與主光軸垂直的物體 AB,在透鏡右側(cè) 15 厘米處放一個平面鏡,鏡面與凸透鏡的主光軸垂直,則該光具組中,物體 AB 的成像情況是( )
A.一個正立實像,一個倒立實像,一個正立虛像
B.一個正立實像,一個正立虛像,一個倒立虛像
C.一個倒立實像,一個正立虛像,一個倒立虛像
D.一個正立實像,一個倒立實像,一個倒立虛像
19.如圖所示,主光軸上有一點光源,在透鏡的另一側(cè)有一光屏.光屏、點光源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形成
一個光斑,現(xiàn)讓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鏡,光斑的面積會減小,設(shè)凸透鏡的焦距為 f,由此可判斷()
A.d 一定小于 f
B.d 一定大于 2f
C.d 一定大于 f,小于 2f
D.d 可能大于 2f,也可能小于 f
20.正午時,太陽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圓形薄透鏡正對陽光,在距透鏡 15cm 的地面上得到一個光斑,
其直徑是透鏡直徑的一半,若將透鏡向上移動少許,光斑變大.透鏡的焦距是()
A.5cmB.10cmC.15cmD.30cm
21.一種手電筒上所有的聚光小電珠如圖所示,其前端相當于一個玻璃制成的凸透鏡,燈絲(可看作一個點光源)發(fā)出的光通過它出射時,出射光束(圖中實線所示)比無此透鏡時的光束(圖中虛線所示)要窄,
即它可減小光束的發(fā)散,有聚光功能.在這種小電珠中,燈絲應(yīng)位于()
A.凸透鏡的焦點以內(nèi)
B.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
C.凸透鏡的焦點處
D.凸透鏡的兩倍焦距處
22.如圖是蠟燭的燭焰,把它放在距離凸透鏡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在凸透鏡另一側(cè)調(diào)節(jié)光屏可找到
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下列圖中的()
A. B. C. D.
23.甲、乙兩只機械手表,放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如圖所示,手表的表面正對透鏡,跟主光軸垂直,從
透鏡的另一側(cè)適當位置觀察手表,則下列關(guān)于手表秒針旋轉(zhuǎn)方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表秒針逆時針旋轉(zhuǎn),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顛倒過來了
B.乙表秒針順時針旋轉(zhuǎn),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顛倒過來了
C.乙表秒針逆時針旋轉(zhuǎn),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顛倒過來了
D.甲表秒針順時針旋轉(zhuǎn),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顛倒過來了
24.如圖所示為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圖.透鏡的焦距為 15cm,要使蠟燭在光屏上成
清晰的像,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動其中的一個,其余兩個不動,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光屏向左移動B.光屏向右移動C.蠟燭向左移動D.透鏡向右移動
二.填空題(共 2 小題)
25.如圖所示,兩個薄透鏡 L1 和 L2 共軸放置,已知 L1 的焦距 f1=f,L2 的焦距 f2=﹣f,兩透鏡間的距離也是f,小物體位于物面 P 上,物距 u1=3f.
(2)現(xiàn)在兩個透鏡位置調(diào)換,若還要使給定的原物體的原像處成像,兩透鏡作為整體應(yīng)沿光軸向邊移
動距離,這個新的像是像(填“實”或“虛”)、像(填“正”或“倒”).
(1)小物體經(jīng)過這兩個透鏡的像在 L2 的
邊,到 L2 的距離
,是
像(填“實”或“虛”)、
像
(填“正”或“倒”).
26.小明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第 1 次實驗時,他使用透鏡 1(焦距為 f1),在如圖 1 所示的位置得到蠟燭的像;第 2 次實驗時,他換用透鏡 2(焦距為 f2),但保持蠟燭和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變,光屏需要移動到圖 2 所示的位置才可以得到蠟燭的像,由此可知:
(3)如果在第 1 次實驗后,不改變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只是把透鏡 1 換成透鏡 2,那么為了在光屏上依舊
得到蠟燭清晰的像,可以在蠟燭和透鏡 2 之間添加一個.
三.作圖題(共 1 小題)
27.如圖所示,OO'為凸透鏡的主光軸,S'為點光源 S 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像,SA 為光源 S 發(fā)出的一條光線.請在圖中適當?shù)奈恢卯嫵鐾雇哥R,并完成光線 SA 通過凸透鏡的光路圖.
四.實驗探究題(共 2 小題)
28.如圖所示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小陽進行了以下實驗.
(1)在 50cm 刻線處先放置焦距為 5cm 的凸透鏡,將點燃的蠟燭移至 30cm 刻線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找
到了燭焰清晰的像,這個像是倒立、的實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這一實驗現(xiàn)象可以
說明(選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2)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用焦距為 10cm 的凸透鏡換下焦距為 5cm 的凸透鏡,移動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
了燭焰清晰的像,此時光屏與透鏡之間的距離.(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29.如圖所示,凸透鏡焦距為 15 厘米,將光屏放在光具座的 80 厘米刻度處,保持透鏡位置不變,蠟燭應(yīng)
(1)兩次實驗,u=
cm,第 1 次實驗成的是
的
的實像;
(2)第
次實驗得到的像比較大,且 f1
f2(選填“>”或“<”);
在
厘米刻度范圍內(nèi)移動,能在光屏上成像(選填“30﹣45”、“小于 30”或“大于 45”),用此凸透鏡做
“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固定蠟燭和光屏的距離 L,若 L=60 厘米,可以找到
次清晰的像;若
L>60 厘米,可以找到
次清晰的像;若 L<60 厘米,
找到清晰的像(選填“能”或“不能”)
五.解答題(共 2 小題)
30.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
(1)王民同學(xué)把一塊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上(如圖所示),準備探究他的成像規(guī)律,他首先要
A.使鏡片靠近蠟燭B.移動光屏找到像點C.吧蠟燭剪斷一點D.測量并記錄數(shù)據(jù)
(4)為滿足教學(xué)需要,張老師資質(zhì)了一個“平行光源”,如圖所示,在一個開有細縫的紙罩扎住的圓筒里
按有凸透鏡和可前后移動的燈泡,調(diào)節(jié)燈泡,當燈泡的燈線處在凸透鏡的 位置時,從細縫中射出的光才會是平行光.
31.洋洋同學(xué)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應(yīng)用”的活動中,選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鏡.
(1)將凸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動光屏, ,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并調(diào)整蠟燭火焰、凸透鏡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
在上,為實驗探究做好準備.
(3)如圖乙所示,保持光屏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到 20cm 刻度處,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
(2)王民同學(xué)完成上述步驟后按計劃將蠟燭一次置于圖中的 a、b、c、d、e 五點進行探究,在蠟燭置于
點
時,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機就是利用這一特點制成的.
(3)王民無論怎么移動,在光屏上總看不到像,這時,蠟燭置在
點,
就是利用這一點制成的,
到清晰的像,應(yīng)向
(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光屏.如不移動光屏則應(yīng)在凸透鏡左側(cè)附近安裝一個焦距
適當?shù)?br>(填光學(xué)元件名稱).
(填“近視”或“遠視”)眼就是利用這種透鏡矯正的.
(4)在圖乙基礎(chǔ)上,將點燃的蠟燭移到標尺 35cm 處,然后前后移動光屏找到清晰的像.生活中
就是
利用這一成像原理來工作的.再將蠟燭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 1cm,則所成像的大小會
(填“變大”、“變
小”或“不變”).
(5)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動到距凸透鏡 5cm 處時,前后移動光屏,在光屏上
(填“能”
或“不能”)得到蠟燭的像,此時凸透鏡成
(填“實”或“虛”)像.若想看到此像,觀察方法應(yīng)是
.
(6)如果用不透明紙板將凸透鏡上半部分遮住,結(jié)果
.
A.沒有影響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變暗.
透鏡專題訓(xùn)練
一.選擇題(共 24 小題)
1.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移動物體到某位置時,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則下列能成立的是()
①如果將物體靠近凸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須遠離凸透鏡,且光屏移動距離先大于后小于物體移動距離;
②同時移動物體與光屏,且移動距離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
③換用焦距較小的凸透鏡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動光屏,光屏必須靠近凸透鏡;
④保持物體和光屏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個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1)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最重要兩句話是:①物距(u)減小,像距(v)增大,像變大(應(yīng)用于實像),
②物距(u)減小,像距(v)減小,像變?。☉?yīng)用于虛像).
(2)結(jié)合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表格:
【解答】解:
①物體靠近透鏡即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光屏應(yīng)遠離透鏡,當 u>2f 時光屏移動距離小于物體移動距離,
當 f<u<2f 時光屏移動距離大于物體移動距離,所以光屏移動距離是先小于后大于物體移動距離,所以①錯誤.
②物體要成倒立、縮小、實像時物體移動距離應(yīng)該大于光屏移動距離,所以②錯誤.
③換用焦距更小的透鏡,像會更前面會聚所以光屏必須靠近凸透鏡,所以③正確.
④根據(jù)光路可逆的保持物體和光屏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可以光屏上成一個倒立、放大、實像,同時物距剛好是原來的像距,像距剛好是原來物距,所以④正確.
故選 D.
【點評】此題考查了物距、像距的變化,焦距改變成像特點,光路可逆等知識,是凸透鏡成像的綜合應(yīng)用題.
2.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把蠟燭放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動光屏找到像.若將蠟燭向凸透鏡移動 s1 的距
離(此時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移動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移動的距離為 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屏遠離透鏡移動,光屏上的像變小
B.光屏遠離透鏡移動,且 s2<s1
C.光屏靠近透鏡移動,光屏上的像變大
D.光屏靠近透鏡移動,且 s2=s1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應(yīng)用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和應(yīng)用:
物距(u)
成像特點
像距(v)
應(yīng)用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v<2f
照相機
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v=2f
測焦距
2f>u>f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投影儀/幻燈機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放大鏡
①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v>f,應(yīng)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應(yīng)用于幻燈機和投影儀;③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yīng)用于放大鏡.
【解答】解:
在“凸透鏡成像”實驗時,把蠟燭放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動光屏找到像,此時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v>f,若將蠟燭向凸透鏡移動 s1 的距離(此時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移動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移動的距離為 s2,在這種情況下,物體移動的距離大于像移動的距離,即 s2<s1,故 B 正確.故選 B.
【點評】此題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考查了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及應(yīng)用,同時考查了物距和像距大小關(guān)系的應(yīng)用.
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調(diào)整后的位置如圖,此時在
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對于該次實驗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照相機應(yīng)用了該次實驗的成像規(guī)律
D.投影儀應(yīng)用了該次實驗的成像規(guī)律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和應(yīng)用.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yīng)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yīng)用于幻燈機和投影儀.
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yīng)用于放大鏡.
【解答】解:由圖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則 u>2f,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 A 正確,B 錯誤;
照相機在生活中應(yīng)用很廣泛,照相機的原理是:物體在 2 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側(cè)的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間,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 C 正確,D 錯誤.故選 AC.
【點評】此題考查了有關(guān)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掌握凸透鏡成像的特點與物距、像距之間的關(guān)系.此題需根據(jù)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guān)系得出成像的特點及物距和像距的范圍.
4.如圖所示,AC 為入射光線,CB 為折射光線,且 AO<OB.已知 AO=10cm,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考點】主光軸、光心、焦點和焦距.【專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根據(jù)題意,A 點通過凸透鏡成像在 B 點,物距 AO 小于相距 OB,A 點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然后根據(jù)題中給出的選項討論判斷正確選項.
【解答】解:根據(jù)題意 AO<OB 可知,A 點成像在 B 點,像距大于物距,滿足 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因為 AO=10cm,選項 A、B、D 不能滿足 f<10cm<2f,選項 C 能滿足 f<10cm<2f,故 ABD 不符合題意,
符合題意.故選 C.
【點評】本題考查焦點概念的理解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靈活應(yīng)用,有利于學(xué)生能力的培養(yǎng).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凸透鏡是很厚的透鏡,而凹透鏡是很薄的透鏡
B.王伯伯戴的老花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C.汽車的觀后鏡是用凸面鏡做成的
D.人在照鏡時,人離鏡近時所成的像特別大
【考點】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xiàn)象及其實驗方案;凸面鏡和凹面鏡.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透鏡及其應(yīng)用.【分析】解答此題從以下知識點入手:A、凸透鏡是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凹透鏡是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B、老花鏡是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C、汽車的觀后鏡是凸面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根據(jù)光路可逆可以擴大視野;D、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物像等大.
【解答】解:A、凸透鏡是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凹透鏡是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故本選項錯誤;
B、老花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故本選項正確;
C、汽車的觀后鏡是凸面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根據(jù)光路可逆可以擴大視野,故本選項正確;
D、平面鏡所成得像是和物體等大的虛像,所以人在照鏡時,不管你離鏡子多近,所成的像也和你一樣大,
故本選項錯誤.
故選 BC.
【點評】此題涉及到凸透鏡、凹透鏡的辨別、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平面鏡成像特點等知識點,綜合性較強,是一道典型的題目.
6.如圖,F(xiàn) 是透鏡的焦點,其中不正確的光路圖是()
A. B. C. D.
【考點】透鏡的光路圖.
【專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凸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①通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③過光心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
凹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①延長線過另一側(cè)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③過光心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
【解答】解:A、入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應(yīng)該過焦點.故 A 錯誤.
B、通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故 B 錯誤.
C、平行于主光軸的入射光線經(jīng)過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故 C 正確.
D、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而圖中的凹透鏡對光線起了會聚作用,故 D 錯誤.
故選 ABD.
【點評】關(guān)于凸透鏡和凹透鏡三條特殊光線:射向另一個焦點的; 平行于主光軸的;過光心的.關(guān)于這三條特殊光線的考查一般是告訴入射光線讓畫出出射光線或者告訴出射光線讓畫出入射光線.解這種題目時,把握入射光線和出射光線的特點的對應(yīng)是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
7.某物體放在凸透鏡前 20cm 處時,在光屏上得到了物體倒立清晰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考點】凸透鏡成像的應(yīng)用.
【專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當物距大于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
)
【解答】解:根據(jù)題意可知,當物距為 20cm 時,凸透鏡成倒立清晰的實像,所以凸透鏡的焦距小于 20cm,
故 AB 正確,CD 錯誤.
故選 AB.
【點評】本題考查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注意一倍焦距點為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點是放大或縮小實像的分界點.
8.某同學(xué)用自制的水凸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圖所示.他繼續(xù)向水凸透鏡
內(nèi)注水,使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如果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A.光屏應(yīng)向右移動,成放大的像
B.光屏應(yīng)向左移動,成縮小的像
C.光屏應(yīng)向左移動,成放大的像
D.光屏應(yīng)向右移動,成縮小的像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應(yīng)用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首先根據(jù)物距與像距的關(guān)系,確定像的性質(zhì),然后再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小像變小來確定調(diào)節(jié)光屏的方法.
【解答】解:由圖中可以看出,物距大于像距,在屛上得到清晰縮小的實像,此時 u>2f;
當他繼續(xù)向凸透鏡內(nèi)注水,使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透鏡的聚光能力變強,光線會比注水前要提前交匯,
所以像會向透鏡方向移動,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小像變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
將靠近透鏡向左移動,而且像變小.
故選 B.
【點評】本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要注意理解應(yīng)用.此題比較有拓展性,有一定的拔高難度.
9.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 10cm,實驗裝置如圖 1,用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F”字樣(大小如圖 2)代替燭焰作為光源,調(diào)整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再用遮光罩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遮
住,在光屏上所成像是圖四幅圖中的()
A. B. C. D.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應(yīng)用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1)凸透鏡成像時,像與物上下、左右均倒(是互換的);
(2)物體有無數(shù)點組成,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有無數(shù)條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有無數(shù)條折射光線會聚成該點的像.當遮住凸透鏡的一部分,還有另外的部分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會聚成像.(3)根據(jù)凸透鏡物距和焦距的關(guān)系判斷成像情況: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解答】解:
遮住凸透鏡的上半部,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的下半部,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照樣能會聚成物體完整像,像的大小不發(fā)生變化,折射光線減少,會聚成的像變暗,故 AB 錯誤;
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將光源“F”放在凸透鏡左側(cè) 40cm 處,此時 u>2f,所以在右側(cè)光屏上成
倒立縮小的實像,故 C 錯誤,D 正確.
故選 D.
【點評】注意凸透鏡成像時,像與物上下左右是互換的,用遮光罩擋住凸透鏡的一部分,只能影響像的亮暗,不影響像的性質(zhì).
10.某同學(xué)用如圖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此時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B.投影儀成像利用了這一規(guī)律
C.向右適當移動凸透鏡,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D.向右適當移動蠟燭,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根據(jù)物距和像距的關(guān)系判斷成像情況和應(yīng)用: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yīng)用于照相機;物距等于像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一般用來求凸透鏡的焦距;物距小于像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yīng)用于投影儀.
【解答】解:(1)如圖,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yīng)用于投影儀,故 AB 正確;
(2)向右適當移動凸透鏡,物距增大,像距變小,像變小,將光屏和蠟燭的位置互換.若原來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實像,在現(xiàn)在恰好就能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故 C 正確;
(3)向右適當移動蠟燭,不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 D 錯誤.
故選 ABC.
【點評】判斷凸透鏡的成像情況的幾種方法:
根據(jù)物距和像距的大小關(guān)系;根據(jù)物距和焦距的關(guān)系;根據(jù)像距和焦距的關(guān)系.
11.教室里安裝的電子白板投影儀,其鏡頭的焦距為 15cm,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儀鏡頭到白
板的距離應(yīng)()
A.大于 30cm B.小于 15cm
C.等于 30cm D.大于 15cm 小于 30cm
【考點】凸透鏡成像的應(yīng)用.
【專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掌握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和應(yīng)用.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yīng)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yīng)用于幻燈機和投影儀.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虛像,應(yīng)用于放大鏡.
【解答】解:鏡頭的焦距為 15cm,為了能成清晰的像,物體到鏡頭的距離 2f>u>f,鏡頭到白板的距離 v
>2f,即投影儀鏡頭到白板的距離應(yīng)大于 30cm.
故選 A.
【點評】凸透鏡的成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yīng)用非常廣泛,很多光學(xué)器材都是利用凸透鏡制成的:如幻燈機,投影儀、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只不過是物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不同,而出現(xiàn)了不同的像.
12.關(guān)于實像與虛像,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實像都是倒立的,而虛像都是正立的B.實像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而虛像則不能C.實像是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而虛像則不是D.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而虛像則不是
【考點】實像與虛像的區(qū)別.
【分析】本題考查實像和虛像的定義.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成的;實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虛像不能光屏接收到;實像和虛像都能用眼睛觀察到.
【解答】解:A、如是果單個透鏡,是正確的,如果是透鏡組,就可能不正確了.如望遠鏡成倒立放大虛像.
C、經(jīng)凸透鏡可以成實像,小孔成像也可以成實像;看水里的物體、平面鏡成像成的是虛像,凸透鏡也可以
成虛像,所以錯誤
B、D,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能成在光屏上;而虛像是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成的,不能成在
光屏上;故 B、D 正確;
本題選擇不正確的選項,故選 A、C.
【點評】這是考查對實像和虛像定義的理解,請同學(xué)們理解好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的各種像的原理.
13.如圖所示,有一個圓柱體 PQ,放在凸透鏡前圖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狀是()
A. B. C. D.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專題】圖析法.
【分析】本題要根據(jù)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去判斷圓柱體 PQ 所成的像的形狀.
【解答】解:當 U>f 時,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圓柱體的左邊在 2f 處,所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圓柱體的右邊在 2f 以內(nèi),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且右邊的像距比左邊的像距遠.故選 B.
【點評】本題考查了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是凸透鏡知識的核心內(nèi)容,要牢記住規(guī)律.
14.如圖所示,MN 是凸透鏡的主光軸,P、Q、S 是在主光軸上的三個位置,把一物點放在 P 處,像成在 Q
處,把物放在 Q 處,凸透鏡位置不變,像成在 S 處,則可判斷凸透鏡的位置在()
A.P 的左邊B.PQ 之間C.QS 之間D.S 的右邊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實驗分析法.
【分析】凸透鏡成實像時,物像在凸透鏡的異側(cè),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V>f;
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V=2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
凸透鏡成虛像時,物像在凸透鏡的同側(cè),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虛像,V>U.
【解答】解:A、當凸透鏡在 P 的左邊時,當物體在 P 點時,像在 Q 點,物像在凸透鏡的同側(cè),成正立放大的虛像,V>U.把物放在 Q 處,凸透鏡位置不變,像成在 S 處,物像在凸透鏡的同側(cè),成正立放大的虛像,V'>U'.符合題意.
B、當凸透鏡在 PQ 之間時,當物體在 P 點時,像在 Q 點,說明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或倒立等大的實像、或倒立放大的實像,并且焦距小于 PQ 且小于凸透鏡到像的距離(因為當像是倒立的時候,像距一定大于焦距).把物放在 Q 處,凸透鏡位置不變,此時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實像,像一定和物體在凸透鏡的異側(cè),在凸透鏡的左側(cè),不會成在 S 處.不符合題意.
C、當凸透鏡在 SQ 之間時,當物體在 P 點時,像在 Q 點,物像在凸透鏡的同側(cè),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但是 V <U,因為當物體成虛像時,像距不可能小于物距.不符合題意.
D、當凸透鏡在 S 的右邊時,和 C 選項一樣,因為當物體成虛像時,像距不可能小于物距.不符合題意.
故選 A.
【點評】本題凸透鏡成虛像時像距大于物距,以及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距一定大于一倍焦距是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
15.做凸透鏡成像實驗過程中,當蠟燭距離透鏡 25cm 時,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蠟燭距離凸透鏡 10cm 時,一定不能成像
B.蠟燭距離凸透鏡 15cm 時,一定成放大的虛像
C.蠟燭距離凸透鏡 30cm 時,一定成放大的實像
D.蠟燭距離凸透鏡 50cm 時,一定成縮小的實像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跨學(xué)科;聲與光;透鏡及其應(yīng)用.
)
【分析】根據(jù)成像規(guī)律確定焦距的取值范圍,然后根據(jù)焦距可能的大小分別對 4 個選項分別討論確定符合題意的選項.
【解答】解:蠟燭距離透鏡 25cm,即物距為 25cm,在光屏上的像一定為倒立的實像,所以成的像性質(zhì)為倒立、放大的實像,則物距滿足:f<25cm<2f,即 f<25cm…①,25cm<2f,兩邊同除以 2 得,12.5cm<f… ②,由①②得焦距的取值范圍:12.5cm<f<25cm:
A.u=10cm 時,u<f,可以成虛像,故 A 選項錯誤;
B.u=15cm 時,當 u>f 時成實像;當 u<f 時成實像,故 B 選項錯誤;
C.u=30cm 時,若 u>f,一定成實像;若 f<u<2f 是放大的像;若 u>2f 是縮小的實像,故 C 選項錯誤;D.u=50cm 時,u>2f,一定成縮小的實像,故 D 選項正確.故選 D.
【點評】本題考查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難點在于焦距的大小不是一個具體的值,而是在一個范圍內(nèi),這就要求根據(jù)可能的取值分類討論,從而確定最終的答案,難度較大.
16.如圖所示是物體 AB 經(jīng)照相機鏡頭成像原理示意圖,當 AB 沿主光軸遠離鏡頭時,則物體上 A 點的像 A′
會沿()移動.
A.A′O B.A′F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壓軸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遵循物近像遠像變大的及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的特點進行分析.
【解答】解:當 AB 沿主光軸遠離鏡頭時,物距變大,此時像距應(yīng)該減小,成的像也減小,由圖知,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始終通過焦點并會聚到像點,所以像會沿 A'F 的方向移動.故選 B.
【點評】此題是有關(guān)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要熟練掌握凸透鏡成像的特點與物距像距的關(guān)系,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是理解凸透鏡成像的原因.
1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圖象;若保持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移到光具座的 40cm 刻度處,對于此時像的性質(zhì)判斷
正確的是()
A.一定是放大的像B.一定是縮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像D.一定是正立的像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分析圖象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關(guān)系,得出此時成像的特點及像距、物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從而判斷當物體在 40cm 刻度處時物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從而得出成像的特點.
【解答】解:由圖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因此物距大于 2 倍焦距,像距處于 1 倍和 2 倍焦距之間.
物距=50cm﹣30cm=20cm;像距=65cm﹣50cm=15cm.
由上分析得:
20cm>2ff<15cm<2f
解得:7.5cm<f<10cm
將蠟燭移到光具座的 40cm 刻度處時,物距=50cm﹣40cm=10cm,處于 1 倍和 2 倍焦距之間,所以成倒立放大
的實像.
故選 AC.
【點評】此題考查了有關(guān)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掌握凸透鏡成像的特點與物距、像距之間的關(guān)系.此題需根據(jù)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guān)系得出成像的特點及物距和像距的范圍,難度稍大.
18.如圖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 5 厘米,在透鏡左側(cè) 10 厘米處,有一個與主光軸垂直的物體 AB,在透鏡右
側(cè) 15 厘米處放一個平面鏡,鏡面與凸透鏡的主光軸垂直,則該光具組中,物體 AB 的成像情況是()
A.一個正立實像,一個倒立實像,一個正立虛像
B.一個正立實像,一個正立虛像,一個倒立虛像
C.一個倒立實像,一個正立虛像,一個倒立虛像
D.一個正立實像,一個倒立實像,一個倒立虛像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xiàn)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圖析法.
【分析】物體 AB 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處,得到倒立等大的實像.
物體在凸透鏡中成的倒立的等大的實像在平面鏡中又成正立等大的虛像.
物體在凸透鏡中成的倒立的等大的實像,實像射出的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經(jīng)凸透鏡又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解答】解:如圖,①物體 AB 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處,得到倒立等大的實像 A1B1,
②實像 A1B1 如果不用光屏呈接,空氣是比較干凈時,眼睛是無法看到的,但是確實是存在的,實像 A1B1 又在平面鏡中成像,相對 A1B1 來講是正立的虛像 A2B2,但是相當于 AB 來講是倒立的虛像.
③虛像 A2B2 是 A1B1 射出的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反射光線好像是 A2B2 射出的,A2B2 在凸透鏡二倍焦距以外,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形成相對 A2B2 是倒立、縮小的實像,相對 AB 是正立、縮小的實像 A3B3.
故選 D.
【點評】凸透鏡成實像時,如果用光屏接能看到像,如果不用光屏接,空氣又是比較干凈的,眼睛是無法看到實像的,但是確實存在的,此處學(xué)生不容易理解.
19.如圖所示,主光軸上有一點光源,在透鏡的另一側(cè)有一光屏.光屏、點光源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形成
一個光斑,現(xiàn)讓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鏡,光斑的面積會減小,設(shè)凸透鏡的焦距為 f,由此可判斷()
A.d 一定小于 fB.d 一定大于 2f
C.d 一定大于 f,小于 2f D.d 可能大于 2f,也可能小于 f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專題】圖析法.
【分析】題目中光斑可能是點光源的像,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光斑.
根據(jù)凸透鏡作圖做出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一倍焦距以內(nèi)時點光源射出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的光路,根據(jù)光屏靠近凸透鏡時光斑減小得出答案.
點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內(nèi)時,和點光源放在焦點上進行比較,得出光線會聚后大致的位置.
點光源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根據(jù)折射光線經(jīng)凸透鏡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會聚在主光軸上的光路,判斷光屏上光斑情況.
點光源放在二倍焦距以外,根據(jù)折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會聚在主光軸上的光路,判斷光屏上光斑的情況.
【解答】解:如圖一,點光源在焦點上,點光源射出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如黑色的光線)當點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內(nèi),點光源射出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之后也會聚一些,但是不會到達平行光線的位置,如紅色光線會聚在光屏上,形成比較大的光斑,光屏向凸透鏡靠近時,光斑會減?。?br>如圖二,點光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點光源在另一側(cè)會形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光屏沒有放在實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點光源距凸透鏡等距離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鏡光斑會增大.
如圖三,點光源在二倍焦距以外,點光源在另一側(cè)會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到達實像位置后,光線繼續(xù)向外傳播,光屏沒有放在實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點光源距凸透鏡等距離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鏡光斑會減?。?br>所以光屏和點光源與凸透鏡等距離時,當點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內(nèi)和二倍焦距以外,光屏上形成光斑,光屏靠近凸透鏡時,光斑減小.
故選 D.
【點評】凸透鏡成實像時,折射光線到達實像位置,如果沒有光屏承接,眼睛是看不到的,并且折射光線會繼續(xù)向外傳播,這點學(xué)生容易忽視.
20.正午時,太陽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圓形薄透鏡正對陽光,在距透鏡 15cm 的地面上得到一個光斑,
其直徑是透鏡直徑的一半,若將透鏡向上移動少許,光斑變大.透鏡的焦距是()
A.5cmB.10cm C.15cm D.30cm
【考點】主光軸、光心、焦點和焦距.
【專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該凸透鏡焦點的位置,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就是焦距.得到的是 10cm 的光斑,說明太陽光經(jīng)凸透鏡已過焦點會聚的光斑.
【解答】解: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該凸透鏡焦點的位置,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就是焦距.在距透鏡 15cm 的地面上得到一個光斑,光斑可能在焦點以外,也可能在焦點以內(nèi).將透鏡向上移動少許,光斑變大,說明光斑在焦點以外.
如下圖所示,D 為焦點,CD 為焦距.
已知光斑的直徑是透鏡直徑的一半,根據(jù)相似三角形對應(yīng)邊成比例可得:
==2,則 CD=2DE;
而 CD+DE=15cm,即 CD+CD=15cm,解得 CD=10cm;
即凸透鏡的焦距 f=CD=10cm.
故選 B.
【點評】考查了凸透鏡焦距的求法,太陽光經(jīng)凸透鏡在光屏上出現(xiàn)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凸透鏡的焦點,此題的光斑不是凸透鏡的焦點.
21.一種手電筒上所有的聚光小電珠如圖所示,其前端相當于一個玻璃制成的凸透鏡,燈絲(可看作一個點光源)發(fā)出的光通過它出射時,出射光束(圖中實線所示)比無此透鏡時的光束(圖中虛線所示)要窄,
即它可減小光束的發(fā)散,有聚光功能.在這種小電珠中,燈絲應(yīng)位于()
A.凸透鏡的焦點以內(nèi)
B.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
C.凸透鏡的焦點處
D.凸透鏡的兩倍焦距處
【考點】凸透鏡成像的應(yīng)用;凸透鏡的會聚作用.
【專題】壓軸題;圖析法.
【分析】(1)透鏡能使原來的光路變窄,因為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說明此透鏡是凸透鏡.
(2)點光源距離凸透鏡的距離不同,對于同一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是相同的.
當點光源在凸透鏡的焦點上,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成為平行光.如圖 1.
當點光源在凸透鏡的二倍焦點上,點光源在凸透鏡的二倍焦點上成清晰的像.如圖 2.
當點光源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點光源射出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介于平行和會聚在二倍
焦距之間.
如圖 3.
當點光源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點光源射出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其光路比平行光要寬.如圖 4.
【解答】解:A、如分析圖 4,當燈絲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燈絲射出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變得會聚一些,比原來的光路變窄,但是光路比平行光路要寬.符合題意.
B、如分析圖 3,當燈絲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燈絲射出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變得會聚一些,比原來的光路變窄,點光源射出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介于平行和二倍焦距之間.不符合題意.C、如分析圖 1,當燈絲在凸透鏡的焦點處,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成為平行光.不符合題意.
D、如分析圖 2,當燈絲在凸透鏡的兩倍焦距處,點光源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二倍焦距處得到清晰的像.不符
合題意.
故選 A.
【點評】本題點光源在一倍焦距處和二倍焦距處是特殊的點,光線經(jīng)凸透鏡之后的折射情況是學(xué)生比較熟悉的,然后根據(jù)這兩種情況,分析點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內(nèi)和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折射光線的情況.這種分析對于學(xué)生來講是比較困難的.
22.(2011?永州)如圖是蠟燭的燭焰,把它放在距離凸透鏡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在凸透鏡另一側(cè)調(diào)
節(jié)光屏可找到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下列圖中的()
A. B. C. D.
【考點】凸透鏡成像的應(yīng)用.
【專題】壓軸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凸透鏡成像時,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凸透鏡成倒立的像,物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
【解答】解:AB、物像上下不顛倒.選項錯誤.
C、物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并且是放大的像.選項正確.
D、物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是縮小的像.選項錯誤.
故選 C.
【點評】凸透鏡成倒立的像,物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這是判斷此題的關(guān)鍵.
23.(2010 秋?西城區(qū)校級期中)甲、乙兩只機械手表,放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如圖所示,手表的表面正對透鏡,跟主光軸垂直,從透鏡的另一側(cè)適當位置觀察手表,則下列關(guān)于手表秒針旋轉(zhuǎn)方向的說法中,正
確的是()
A.甲表秒針逆時針旋轉(zhuǎn),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顛倒過來了
B.乙表秒針順時針旋轉(zhuǎn),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顛倒過來了
C.乙表秒針逆時針旋轉(zhuǎn),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顛倒過來了D.甲表秒針順時針旋轉(zhuǎn),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顛倒過來了【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專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這是一個凸透鏡成像問題.先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判斷出甲乙兩圖的成像情況,然后再判斷指針的轉(zhuǎn)動方向.
【解答】解:由圖可知:甲圖中的表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此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手表像,所以看到的秒針與實際轉(zhuǎn)向一樣.
乙圖中的表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在較遠的距離上(大于像距)可看到物體上下倒立、左右顛倒的放大的像,好像表順時針(或逆時針)轉(zhuǎn)了 180°.可是表針的轉(zhuǎn)動方向不會改變,這一點與在平面鏡中看到的表的指針轉(zhuǎn)向不同.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顛倒過來了,所以選項 ACD 錯誤,選項 B 正確.故選 B.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乙圖中看到的秒針比直接看到的粗大(這個比較容易判斷),難點是判定乙圖中的表的指針轉(zhuǎn)動方向,總之是一道難題.
24.(2009?茂名)如圖所示為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圖.透鏡的焦距為 15cm,要使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動其中的一個,其余兩個不動,下列措施中
可行的是()
A.光屏向左移動 B.光屏向右移動 C.蠟燭向左移動 D.透鏡向右移動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壓軸題.
【分析】本題首先要知道使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的條件:物體在焦點以內(nèi),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會在光屏上得到像;其次要用到透鏡的焦距為 15cm;可通過調(diào)節(jié)蠟燭或透鏡滿足蠟燭在一倍焦距以外.【解答】解:將蠟燭左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在光屏上會出現(xiàn)一個清晰的像;
透鏡向右移動,也可以實現(xiàn)物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或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時,在光屏上能成實
像的情形.
故選 C、D.
【點評】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概括為三區(qū)域兩點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u=f,不成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實像能在光屏上呈現(xiàn),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xiàn).
二.填空題(共 2 小題)
25.(2016?黃岡校級自主招生)如圖所示,兩個薄透鏡 L1 和 L2 共軸放置,已知 L1 的焦距 f1=f,L2 的焦距 f2= ﹣f,兩透鏡間的距離也是 f,小物體位于物面 P 上,物距 u1=3f.
(1)小物體經(jīng)過這兩個透鏡的像在 L2 的 右 邊,到 L2 的距離 f ,是 實 像(填“實”或“虛”)、倒 像(填“正”或“倒”).
(2)現(xiàn)在兩個透鏡位置調(diào)換,若還要使給定的原物體的原像處成像,兩透鏡作為整體應(yīng)沿光軸向 左 邊移動距離 2f ,這個新的像是 實 像(填“實”或“虛”)、 倒 像(填“正”或“倒”).
【考點】凸透鏡成像的應(yīng)用;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
【專題】應(yīng)用題;圖析法;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1)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當 u>2f 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 2f>v>f.凸透鏡成像公式+=并結(jié)合圖來到 L2 的距離.
(2)根據(jù)光的可逆原理,第二次的物距等于第一次的像距,當 u=2f 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解答】解:(1)由物距 u1=3f.可知 u>2f,則在 L1 的右側(cè)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由+=可得,+=,解得 v=1.5f,
因為 L1 的焦距 f1=f,L2 的焦距 f2=﹣f,兩透鏡間的距離也是 f,所以小物體經(jīng)過這兩個透鏡的像到 L2 的距離
為 1.5f﹣0.5f=f,
(2)根據(jù)光的可逆原理可知,現(xiàn)在兩個透鏡位置調(diào)換,若還要使給定的原物體的原像處成像,第二次的物距等于第一次的像距,所以,透鏡組應(yīng)整體向左平移 3f﹣f=2f,最終得到的是倒立等大的實像.故答案為:(1)右;f;實;倒;(2)左;2f;實; 倒.
【點評】本題考查凸透鏡成像特點的定量分析,準確把握各量的大小,靈活運用公式+=是解題關(guān)鍵.
26.(2015 秋?福田區(qū)期末)小明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第 1 次實驗時,他使用透鏡 1(焦距
為 f1),在如圖 1 所示的位置得到蠟燭的像;第 2 次實驗時,他換用透鏡 2(焦距為 f2),但保持蠟燭和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變,光屏需要移動到圖 2 所示的位置才可以得到蠟燭的像,由此可知:
(3)如果在第 1 次實驗后,不改變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只是把透鏡 1 換成透鏡 2,那么為了在光屏上依舊得到蠟燭清晰的像,可以在蠟燭和透鏡 2 之間添加一個 凸透鏡 .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物距指物體到透鏡的距離,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且 v=2f=u;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利用凸透鏡成像時物距與像距的關(guān)系判斷像的大??;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且 f<v<2f;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且 v=2f=u;f<u<2f 且 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3)發(fā)光體發(fā)出的無數(shù)條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從而形成發(fā)光體的實像,會聚的程度取決于透鏡的焦距,焦距越大,會聚點離透鏡越遠.
【解答】解:(1)由圖 1、圖 2 可知物距 u=25cm;在圖 1 中,u>v,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由圖可知 u=20cm,圖 1 中,u>v1,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則 u>2f1 得 f1<10cm;圖 2 中,u<v2,成倒立放大的像,則 f2<u<2f2,得 20cm>f2>10cm,因此第 2 次成的像大,且 f1<f2;
(3)由上題可知 f1<f2,因此不改變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只是把透鏡 1 換成透鏡 2,折射光線會聚的點會遠離圖一中光屏原位置,如果光屏位置不變,必須要讓光線提前會聚,因此加一凸透鏡.
故答案為:(1)25; 倒立;縮小;(2)2;<;(3)凸透鏡.
【點評】本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要求學(xué)生掌握凸透鏡成實像時,由物距與像距的關(guān)系來判斷所成像的大小,較有拓展性,有一定的難度.
三.作圖題(共 1 小題)
27.如圖所示,OO'為凸透鏡的主光軸,S'為點光源 S 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像,SA 為光源 S 發(fā)出的一條光線.請在圖中適當?shù)奈恢卯嫵鐾雇哥R,并完成光線 SA 通過凸透鏡的光路圖.
(1)兩次實驗,u= 25 cm,第 1 次實驗成的是
倒立 的 縮小 的實像;
(2)第
2
次實驗得到的像比較大,且 f1
<
f2(選填“>”或“<”);
【考點】透鏡的光路圖.
【專題】作圖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本題的關(guān)鍵是確定凸透鏡的位置,根據(jù)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找到凸透鏡的光心,根據(jù)已知的主光軸畫出凸透鏡的位置;
根據(jù)點光源發(fā)出的光線 SA 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通過它的像點 S′,完成光路圖.
【解答】解:
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所以連接 SS′,交凸透鏡的主光軸于一點(該點為光心),過交點垂直主光軸畫出凸透鏡;
入射光線 SA 交凸透鏡于點 A,連接 AS′并用箭頭標出光的傳播方向,即為入射光線 SA 的折射光線.
【點評】本題的難點在于不會確定凸透鏡的位置,入射光線 SA 不是特殊光線,在作折射光線時有一定難度.記住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過光心的光線其傳播方向不變;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通過焦點
四.實驗探究題(共 2 小題)
28.(2016?蘭州二模)如圖所示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小陽進行了以下實驗.
(1)在 50cm 刻線處先放置焦距為 5cm 的凸透鏡,將點燃的蠟燭移至 30cm 刻線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找到了燭焰清晰的像,這個像是倒立、 縮小 的實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這一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 照相機 (選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2)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用焦距為 10cm 的凸透鏡換下焦距為 5cm 的凸透鏡,移動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了燭焰清晰的像,此時光屏與透鏡之間的距離 變大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實驗題;實驗分析法;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凸透鏡成像的幾種情況進行判斷: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在此題中給出了三種焦距,所以要注意物距相同時成像特點與焦距的大小關(guān)系.
【解答】解:(1)當 f=5cm,u=50cm﹣30cm=20cm,滿足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該原理應(yīng)用于照相機;
(2)當 f=10cm,u=20cm,滿足 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本實驗保持物距不變,而是換用不同焦距的透鏡,燭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也在不斷變化,由以上實驗現(xiàn)象可知,凸透鏡所成的像可能與凸透鏡焦距有關(guān)系,焦距越小的透鏡成的像越小,故用焦距為 10cm 的凸透鏡換下焦距為 5cm 的凸透鏡時,焦距變大像變大像距也增大,故光平與透鏡之間的距離變大.故答案為:(1)縮??;照相機;(2)變大.
【點評】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凸透鏡成像實驗及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掌握,要求學(xué)生能夠根據(jù)實驗要求設(shè)計實驗并能分析出實驗的現(xiàn)象,要熟練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才行.
29.如圖所示,凸透鏡焦距為 15 厘米,將光屏放在光具座的 80 厘米刻度處,保持透鏡位置不變,蠟燭應(yīng)在 小于 30 厘米刻度范圍內(nèi)移動,能在光屏上成像(選填“30﹣45”、“小于 30”或“大于 45”),用此凸透鏡做“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固定蠟燭和光屏的距離 L,若 L=60 厘米,可以找到 1 次清晰的像;若 L>60 厘米,可以找到 2 次清晰的像;若 L<60 厘米, 不能 找到清晰的像(選填“能”或“不能”)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yīng)用.
【分析】(1)根據(jù)告訴的像距和焦距,利用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可以確定物距的大小,從而確定了蠟燭的移動范圍.
(2)在凸透鏡成實像的規(guī)律中,若物體處于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間、物體處于 2 倍焦距以外時各種情況中物體運動速度和像運動速度的變化分析即可判斷;
【解答】解:(1)凸透鏡的焦距為 15cm,此時的像距為 20cm,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所以此時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應(yīng)該大于二倍焦距.即此時的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 30cm,而此時的凸透鏡位于 60cm 處,所以蠟燭應(yīng)該在小于 30cm 的刻度范圍內(nèi)移動.
(2)在凸透鏡成實像的規(guī)律中,若物體處于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間時,物體遠離透鏡,則像要靠近透鏡,而二者的速度不同,物體遠離透鏡的速度小,像的靠近透鏡速度快,所以物像距離在變小,直到物體處于 2 倍焦距處,像也處于另一側(cè) 2 倍焦距處,即此時物像距離最小,即四倍焦距;
物體從 2 倍焦距處向外遠離透鏡時,像要靠近透鏡,而二者的速度不同,遠離透鏡的速度大,像的運動速度小,所以物像距離又會變大,也大于四倍焦距;故可知當物體處于 2 倍焦距處,像處于另一側(cè)的 2 倍焦距處時,物像距離最?。?br>故用此凸透鏡做“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固定蠟燭和光屏的距離 L,若 L=60 厘米,即此時恰好物體處于 2 倍焦距上,像處于另一側(cè)的 2 倍焦距上,所以可以在光屏上找到 1 次清晰的像;
若 L>60 厘米,根據(jù)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可以找到 2 次清晰的像,即一次物體處于 2 倍焦距以外,一次物體處于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間;若 L<60 厘米,此時不可能在光屏上找到像.
故答案為:小于 30;1;2;不能.
【點評】知道并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和特點是解決該題的關(guān)鍵.
五.解答題(共 2 小題)
30.(2015 秋?封開縣期末)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
(1)王民同學(xué)把一塊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上(如圖所示),準備探究他的成像規(guī)律,他首先要C
A.使鏡片靠近蠟燭B.移動光屏找到像點C.吧蠟燭剪斷一點D.測量并記錄數(shù)據(jù)
(2)王民同學(xué)完成上述步驟后按計劃將蠟燭一次置于圖中的 a、b、c、d、e 五點進行探究,在蠟燭置于 c 點時,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幻燈(投影) 機就是利用這一特點制成的.
(3)王民無論怎么移動,在光屏上總看不到像,這時,蠟燭置在 e 點, 放大鏡 就是利用這一點制成的,
(4)為滿足教學(xué)需要,張老師資質(zhì)了一個“平行光源”,如圖所示,在一個開有細縫的紙罩扎住的圓筒里按有凸透鏡和可前后移動的燈泡,調(diào)節(jié)燈泡,當燈泡的燈線處在凸透鏡的 焦點 位置時,從細縫中射出的光才會是平行光.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實驗題;簡答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在實驗時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上,就要調(diào)整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根據(jù)圖示的三者的中心高度情況確定如何操作.
(2)凸透鏡成像時,當物體介于 1 倍焦距與 2 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正是應(yīng)用這一原理;
(3)當 u<f 時成的像是虛像,虛像是不會成在光屏上的;放大鏡是根據(jù)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原理制成的;
(4)由于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后必過凸透鏡的焦點,依據(jù)光的可逆性光自焦點射向凸透鏡折射出的光線必與主光軸平行.
【解答】解:(1)由圖知,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處,應(yīng)把蠟燭剪短一些,這樣燭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故選 C;
(2)當成清晰放大的像時,則物距介于 1 倍焦距與 2 倍焦距之間,由圖可知,只有 c 點符合;幻燈機正是應(yīng)用這一原理;
(3)由于當 u<f 時成的像是虛像,虛像是不會成在光屏上的;故這時,蠟燭置在 e 點,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點制成的;
(4)根據(jù)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經(jīng)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必與主光軸平行;所以,調(diào)節(jié)燈泡,當燈泡的燈線處在凸透鏡的焦點位置時,從細縫中射出的光才會是平行光.故答案為:(1)C;(2)c;幻燈(投影);(3)e;放大鏡;(4)焦點.
【點評】有關(guān)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是光學(xué)中的難點,要掌握成像的規(guī)律及其應(yīng)用.
31.(2015 秋?大同期末)洋洋同學(xué)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應(yīng)用”的活動中,選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鏡.
(1)將凸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動光屏, 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點 ,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10 cm.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并調(diào)整蠟燭火焰、凸透鏡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同一高度 上,為實驗探究做好準備.
(3)如圖乙所示,保持光屏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到 20cm 刻度處,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yīng)向 右 (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光屏.如不移動光屏則應(yīng)在凸透鏡左側(cè)附近安裝一個焦距適當?shù)?凸透鏡 (填光學(xué)元件名稱). 遠視 (填“近視”或“遠視”)眼就是利用這種透鏡矯正的.(4)在圖乙基礎(chǔ)上,將點燃的蠟燭移到標尺 35cm 處,然后前后移動光屏找到清晰的像.生活中 投影儀或幻燈機 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來工作的.再將蠟燭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 1cm,則所成像的大小會 變大(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動到距凸透鏡 5cm 處時,前后移動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得到蠟燭的像,此時凸透鏡成 虛 (填“實”或“虛”)像.若想看到此像,觀察方法應(yīng)是從凸透鏡右側(cè)透過透鏡觀察 .
(6)如果用不透明紙板將凸透鏡上半部分遮住,結(jié)果D.
A.沒有影響B(tài).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變暗.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實驗題;簡答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叫做焦距;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diào)到同一高度,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當 u>2f 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4)當 2f>u>f 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變小,像距變大;
(5)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6)物體由無數(shù)點組成,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有無數(shù)條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有無數(shù)條折射光線會聚成該點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鏡的一部分,還有另外的部分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會聚成像.
【解答】解:(1)用平行光作光源,平行光線經(jīng)凸透鏡后會聚到一點,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點便是凸透鏡的焦點,所以焦距為 60cm﹣50cm=10cm;
(2)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3)在圖乙所示情況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到 20cm 刻度處,物距變小,像距變大,成像于光屏后,應(yīng)向右調(diào)節(jié)光屏.若不移動光屏,為了使光屏上可成像,由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應(yīng)在凸透鏡左側(cè)附近安裝一個焦距適當?shù)耐雇哥R,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遠視眼就是利用這種透鏡矯正的;
(4)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動到標尺 35cm 處,此時物距為 u=50cm﹣35cm=15cm,處于蠟燭位于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間,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或幻燈機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再將蠟燭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 1cm,則物距變小,像距和所成像的大小會變大;
(5)若將蠟燭移到距凸透鏡 5cm 處時,此時 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蠟燭的像;若想看到此像,觀察方法應(yīng)是從凸透鏡右側(cè)透過透鏡觀察;
(6)遮住凸透鏡的上半部,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的下半部,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照樣能會聚成像,像的大小不發(fā)生變化,折射光線減少,會聚成的像變暗.
故答案為:(1)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點;10; (2)同一高度;(3)右;凸透鏡;遠視;(4)投影儀或幻燈機、變大;(5)不能;虛;從凸透鏡右側(cè)透過透鏡觀察;(6)D.
【點評】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涉及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物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成像性質(zhì);像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應(yīng)用.只要告訴這四個方面中的一個,就可以確定其余的三個方面.
要確定凸透鏡的成像性質(zhì),只要知道:物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凸透鏡成像的應(yīng)用、像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這三個方面中的一個即可.
相關(guān)試卷
這是一份第五章《透鏡及其應(yīng)用》期末單元復(fù)習(xí)試卷----2024-2025學(xué)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復(fù)習(xí)與提高達標測試,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復(fù)習(xí)與提高隨堂練習(xí)題,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