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級上冊第四節(jié) 地形圖的判讀課后復習題
展開
這是一份七年級上冊第四節(jié) 地形圖的判讀課后復習題,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在同一幅地圖上等高線越稀疏表示,如圖中虛線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1.在同一幅地圖上等高線越稀疏表示( )
A.海拔越高B.坡度越陡C.深度越深D.坡度越緩
2.如圖中各等高線圖表示的地形名稱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峰
B.山谷、山峰、山脊、盆地
C.山脊、山峰、山谷、盆地
D.山谷、山脊、山峰、盆地
3.下列等高線地形圖中,表示盆地的是( )
A.B.
C.D.
4.某中學地理小組準備開展登山研學活動,結(jié)合如圖完成下面小題。
如圖設計的登山峰甲的四條路線中,最省力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圖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稱依次是( )
A.山脊、山頂、陡崖、山谷
B.山頂、山脊、山谷、陡崖
C.山谷、陡崖、山頂、山脊
D.山頂、山谷、山脊、陡崖
6.如圖中虛線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選項中,地形部位名稱排序與圖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頂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頂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頂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頂④鞍部
7.讀“等高線地形圖”,C點的海拔是( )
A.400米B.500米C.600米D.700米
8.圖中的人正在做攀巖運動,適合開展這一運動的地形是( )
A.B.
C.D.
9.圖Ⅰ為某段長城景觀圖,圖Ⅱ為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若圖Ⅱ所示區(qū)域建有古長城,你認為在①②③④四條虛線所表示的位置中,古長城最可能在的位置是( )
A.①B.②C.③D.④
10.如圖中,甲、乙、丙、丁四點,可能出現(xiàn)瀑布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1.如圖是一組旅行愛好者攀登某座山的線路圖,你認為他們從哪條路線登山更為節(jié)省體力?( )
A.①B.②C.③D.④
12.圖中等高線的高度值自北向南遞減,則( )
A.a(chǎn)點的海拔高度大于b點
B.b點的降水流向a地
C.a(chǎn)、b兩地海拔高度相等
D.a(chǎn)所在地為山脊、b所在地為山谷
13.圖示①②兩幅等高線地形圖,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圖表示盆地
B.②圖表示山丘
C.①圖中的虛線表示山谷
D.甲到乙和丙到丁的實際距離相等
14.泥石流是一種多發(fā)的地質(zhì)災害。因此,我們需要掌握相應的應急措施。如圖為等高線地形圖,實線為等高線(單位:m),虛線及箭頭為泥石流將要經(jīng)過的路線及方向。則位于O點的小樂應( )
A.沿路線①逃生B.沿路線②逃生
C.沿路線③逃生D.原地等待救援
15.某地理興趣小組對圖示山區(qū)進行野外考察,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甲山的海拔在800米以上
B.C處比E處坡度小
C.D處陡崖相對高度小于100米
D.E處位于山脊上
16.地形剖面圖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能更直觀地顯示垂直方向的地面起伏和坡度的陡緩。如圖是沿直線甲丁所作的剖面圖的是( )
A.
B.
C.
D.
17.如圖為某學校開展定向越野比賽時使用的地形圖,選手從比賽起點出發(fā),依次經(jīng)過七個點標進行打卡,到達最終點時用時最短者獲勝。讀圖,完成下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點標4所在的地形部位是山脊
B.點標2到點標3一路上坡
C.點標5是圖中的最高點
D.比賽中點標2和點標7的相對高度大約是65米
18.如圖為我國某區(qū)域地形圖,讀圖判斷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A地位于鞍部,B地適合攀巖
B.丙村海拔高于乙村,因此丙村居民在住地能看到乙村
C.向甲村引水②線路比①線路更合適
D.若甲乙兩村圖上距離為3厘米,則實際距離為1.2千米
19.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③處會形成瀑布
B.②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稱是山頂
C.山頂A位于山頂B的西方
D.④河段比⑤河段流速快,更適合開展漂流探險
二.解答題(共3小題)
20.暑假來臨,學校擬組織夏令營登山活動,如圖為等高線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爬山時,應注意避開陡崖,請指出圖中陡崖所在位置 (填字母)。老師要求把隊旗插到最高山峰,請選擇位置 (填字母),其海拔范圍是 米。
(2)圖中若有河流最可能位于 處(填字母),該處是 (填山體部位名稱),最佳的露營地應選在 處(填字母)。
(3)若攀登A峰,有L1、L2兩條線路可供選擇,你會選擇哪條線路?請簡要說明理由。 。
21.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相應地形部位的名稱:A ;F 。
(2)若EC間圖上相距4厘米,計算EC間的實地距離約為 千米。
(3)B點的海拔為 米,B點和C點的相對高度是 米。
(4)C點在B點的 方向。
(5)從D、G點出發(fā)爬到山頂,坡度較陡的線路是 (填“DA”或“GA”),是因為此處線路等高線更 。(填“稀疏”或“密集”)
(6)F處、C處可能發(fā)育河流的是 。
22.我市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利用假期開展研學活動,如圖是研學目的地的等高線地形圖,根據(jù)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處的地形部位名稱是 。
(2)山峰B、C之間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則實地距離應為 千米;山峰C與D點之間的相對高度是 米。
(3)圖中甲乙河段大致流向是 。
(4)興趣小組的同學將登上山峰C進行考察,預計從M和N兩條路線登山, 路線更省力。
(5)為了促進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興趣小組同學想為當?shù)卣I策修建水庫,水庫的壩址應選擇在圖中 (甲/乙)處較合理。
1.8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9小題)
1.【答案】D
【解答】解:在同一幅地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故選:D。
2.【答案】A
【解答】解:讀圖可知,A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B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C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D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峰。
故選:A。
3.【答案】B
【解答】解:讀圖可知,A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B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C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D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
故選:B。
4.【答案】C
【解答】解:讀圖可知,圖中的四條登山峰甲的路線中,③路線處最稀疏,坡度最平緩,登山最省力。
故選:C。
5.【答案】B
【解答】解:讀圖可得,①周圍的海拔是中間數(shù)值大,四周數(shù)值小,故是山頂;②是一連串等高線向坡下方彎曲,故是山脊;③是一連串等高線向坡上方彎曲,故是山谷;④是幾條等高線重合的地方,故是陡崖。
故選:B。
6.【答案】B
【解答】解: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圖①和②中的虛線處的等高線都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圖③中字母所在的位置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圖④中字母所在的位置位于幾個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根據(jù)題意。
故選:B。
7.【答案】C
【解答】解:從等高線地形圖看出,C點所在的等高線的海拔高度為600米。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8.【答案】B
【解答】解: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最適合攀巖運動的地形部位是陡崖。讀圖可得,A地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地;C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D位于兩山頂之間為鞍部,B地是陡崖,該處是等高線重合的部位。
故選:B。
9.【答案】B
【解答】解:據(jù)圖Ⅰ可知,長城修建在山脊上;據(jù)圖Ⅱ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分析可知,②處虛線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最可能有古長城經(jīng)過。
故選:B。
10.【答案】A
【解答】解:讀圖可知,圖中甲處為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為陡崖;該陡崖位于山谷處,山谷為集水線,能形成河流,可能出現(xiàn)瀑布。
故選:A。
11.【答案】A
【解答】解:讀圖可知,①②③④四條路線,①路線等高線最稀疏,表示坡度最緩,登山更省力。
故選:A。
12.【答案】B
【解答】解:A、由于圖中等高線的高度值自北向南遞減,所以a點的海拔數(shù)值小于b的數(shù)值,不符合題意。
B、圖中等高線的高度值自北向南遞減,a處等高線向數(shù)值大的方向凸為山谷,有可能有河流發(fā)育,由于山地的降水流向是與等高線相垂直的低坡,所以b點的降水向下流向a地,故正確。
C、由于圖中等高線的高度值自北向南遞減,所以a點的海拔數(shù)值小于b的數(shù)值,不符合題意。
D、圖中等高線的高度值自北向南遞減,所以a處等高線向數(shù)值大的方向凸出為山谷,b所在地的等高線向數(shù)值小的方向凸出為山脊,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3.【答案】B
【解答】解:讀圖可知,①②兩幅等高線地形圖都是中間高,四周低,高度又低于300米,是低矮的山丘;①圖中的虛線處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為山脊;圖②的比例尺比圖①大,每厘米代表的實際距離比圖①小,因而圖中甲到乙的實際距離大于丙到丁的實際距離。
故選:B。
14.【答案】B
【解答】解:當發(fā)生泥石流時,應沿著與泥石流運動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從圖可以看出,②線與泥石流運動方向大致垂直,且向海拔高處延伸,是小樂正確的逃生路線。
故選:B。
15.【答案】D
【解答】解:讀圖可得,甲山的海拔高度范圍是700﹣800米;C處比E處坡度大;D處陡崖相對高度范圍是100﹣300米;E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是山脊。
故選:D。
16.【答案】B
【解答】解:讀圖可知,圖中甲點的海拔為400米,乙點的海拔為500米,丙點的海拔為200米,丁點的海拔為700米。因此沿直線甲丁所作的地形剖面圖與選項B相符。
故選:B。
17.【答案】D
【解答】解:A、讀圖可知,圖中點標4所處的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故為山谷,不符合題意。
B、點標2到點標3海拔在下降,因此一路都是下坡,不符合題意。
C、點標2是圖中的最高點,不符合題意。
D、點標2的海拔在360米—370米之間,點標7的海拔在300米—310米之間,因此點標2和點標7的相對高度在50米—70米之間,因此可能是65米,符合題意。
故選:D。
18.【答案】A
【解答】解:A地位于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B地等高線重合為陡崖,適合攀巖運動,A正確;
據(jù)圖可知,丙村海拔在300﹣400米之間,乙村海拔在100﹣200米之間,丙村海拔高于乙村,但是兩村之間有山脊的阻擋,丙村居民在住地不能看到乙村,B錯誤;
向甲村引水①線路比②線路更合適,因為①線路水從海拔高處向海拔低處流,能自流引水,工程量小,C錯誤;
據(jù)圖中比例尺1:4000可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40米,若甲乙兩村圖上距離為3厘米,則實際距離為3×40=120米=0.12千米,D錯誤。
故選:A。
19.【答案】A
【解答】解::A、讀圖可知,③處上游的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發(fā)育河流,而且③處等高線重合,為陡崖,發(fā)育瀑布,符合題意。
B、圖中②所在等高線四周高,中間低,為盆地或洼地,不符合題意。
C、根據(jù)圖中的指向標,山頂A位于山頂B的西南方,不符合題意。
D、圖中⑤河段等高線密集,落差大,比④河段流速快,不符合題意。
故選:A。
二.解答題(共3小題)
20.【答案】(1)C;A;500~600;
(2)E;山谷;D;
(3)L2;等高線稀疏,坡度緩,登山省力。
【解答】解:(1)依據(jù)位置,圖中C處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讀圖可知,該圖的等高距是100米,A海拔范圍是500~600米,B山峰的海拔范圍是400﹣500米。故圖示最高山峰位置在A處。
(2)圖中E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易形成河流;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的D處,此處為最佳的露營地,因為此處相對河谷地勢較高,相對山坡地勢較平坦,適合露營。
(3)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若攀登A峰,有L1、L2兩條線路可供選擇,L2線路攀登起來更省力。
故答案為:
(1)C;A;500~600;
(2)E;山谷;D;
(3)L2;等高線稀疏,坡度緩,登山省力。
21.【答案】(1)山峰;山脊;
(2)4;
(3)400;350;
(4)東北;
(5)DA;密集;
(6)C。
【解答】解:(1)讀圖可知,A處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峰;F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
(2)據(jù)圖中比例尺1:100000可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千米。若EC間圖上相距4厘米,則EC間的實地距離為4千米。
(3)讀圖可知,B點的海拔為400米,C點的海拔為50米,因此B點和C點的相對高度是400﹣50=350米。
(4)據(jù)圖中指向標箭頭所示方向為北可判斷,C點在B點的東北方向。
(5)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坡陡,等高線稀疏坡緩。讀圖,GA與DA比較,DA處等高線更密集,坡度更陡。
(6)山脊為分水嶺,不能發(fā)育河流;山谷為集水區(qū),易發(fā)育河流。C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容易發(fā)育河流。F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不能發(fā)育河流。
故答案為:(1)山峰;山脊;
(2)4;
(3)400;350;
(4)東北;
(5)DA;密集;
(6)C。
22.【答案】(1)陡崖;
(2)2;451;
(3)西北流向東南;
(4)M;
(5)乙。
【解答】解:讀圖可知,(1)圖中A處多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為陡崖。
(2)圖中的比例尺為線段式,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千米;若量得山峰B到C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則實地水平距離是2×1千米=2千米。山峰C的海拔高度為1051米,D的海拔高度為600米,故C與D點之間的相對高度是1051米﹣600米=451米。
(3)該圖有指向標,根據(jù)指向標判斷方向,圖中甲乙河段大致流向是自西北流向東南。
(4)興趣小組的同學將登上山峰C進行考察,預計從M和N兩條路線登山,M路線更省力,因為M路線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5)為了促進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興趣小組同學想為當?shù)卣I策修建水庫,水庫的壩址應選擇在圖中乙處較合理,因為乙處為峽谷,工程量小,且上游為盆地利于蓄水。
故答案為:
(1)陡崖;
(2)2;451;
(3)西北流向東南;
(4)M;
(5)乙。
聲明: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日期:2024/7/3 1:22:37;用戶:17506488294;郵箱:17506488294;學號:40265073
相關(guān)試卷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四節(jié) 地形圖的判讀第1課時課后練習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輪復習讀圖填圖訓練: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共7頁。
這是一份備戰(zhàn)中考地理易錯題精編 易錯點06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原卷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等高線與等高距,山體不同部位等高線地形圖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