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 全冊教案
初中第十九章 一次函數19.1 變量與函數19.1.1 變量與函數第1課時教學設計
展開
這是一份初中第十九章 一次函數19.1 變量與函數19.1.1 變量與函數第1課時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課型,課時,教學重難點,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19.1.1 變量與函數
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常量與變量的概念,能分清實例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變量.2.學會用含一個變量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變量.【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分析、思考等數學活動過程,發(fā)展合情推理,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探索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滲透“事物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辯證思想,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二、課型新授課三、課時第1課時,共2課時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認識變量、常量,會用式子表示變量間的關系.【教學難點】 用含有一個變量的式子表示另一個變量.五、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三角尺、直尺等.學生:三角尺、鉛筆、練習本.六、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出示課件2-5)教師出示課件第2-5頁,并向學生描述有關變量的幾種現象。教師:當我們用數學的眼光來分析現實世界的各種現象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量,如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隨時間而變化、氣溫隨海拔而變化、汽車行駛里程隨行駛時間而變化等等。教師問:哪位同學還能說出其他類似的現象?學生答:某城市一天中各時刻變化著的氣溫等.教師:像這樣在某一個過程中,有些量固定不變,有些量不斷改變.為了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這些變化現象中所隱含的變化規(guī)律,在這一章里,我們將學習有關一種量隨另一種量變化的知識,共同見證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二)探索新知探究常量與變量(出示課件7-10)教師依次出示問題:1.汽車以60 km/h的速度勻速行駛,行駛路程為s km,行駛時間為t h,填寫下表,s的值是不是隨t 的值的變化而變化嗎? t/h12345s/km 教師問:填表格的依據是什么?學生答:根據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時間填寫表格如下:t/h12345s/km60120180240300教師問:s的值是不是隨t 的值的變化而變化呢?學生答:是教師問:在以上這個過程中,變化的量是什么?不變化的量是什么?
學生答:變化的量是時間t,路程s;不變化的量是速度。
教師問:請同學們試用含t的式子表示s學生答:汽車的速度是不變的,s=60t.2.每張電影票的售價為10元/張,如果第一場售出150張票,第二場售出205張票,第三場售出310張票,(1)第一場電影的票房收入 _____元;
第二場電影的票房收入 _____元;
第三場電影的票房收入 _____元. (2)在以上這個過程中,變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變化的量是___________.(3)設一場電影售出票x張,票房收入為y元,怎樣用含x的式子表示y?(4)y的值隨x的值的變化而變化嗎?
教師講解完題意,找學生依次答題:學生1答:(1)1500、2050、3100學生2答:(2)變化的量是售出票數x,票房收入y_;不變化的量是_票價10元/張_。學生3答:(3)列式為:y=10x.學生4答:(4)y的值隨x的值的變化而變化。3.你見過水中漣漪嗎?圓形水波慢慢地擴大.在這一過程中,當圓的半徑r分別為10cm,20 cm,30 cm時,圓的面積S分別為多少?S的值隨r的值的變化而變化嗎?教師帶領學生讀題后,找學生分別回答S的三種數值。學生1答:當圓的半徑為10cm時,面積為S=100πcm2;學生2答:當圓的半徑為20cm時,面積為S=400πcm2 ;學生3答:當圓的半徑為30cm時,面積為S=900πcm2 .教師接著提出問題:S的值隨r的值的變化而變化嗎?學生答:S的值隨r的值的變化而變化.教師問:請寫出本題中S與 r之間關系式?學生答:圓面積S與圓的半徑r之間的關系式是S=πr2;教師問:這個式子中,變化的量是什么?不變化的量是什么?學生答:變化的量是S,r;不變化的量是π.教師問:這個問題反映了什么隨什么的變化過程呢?學生答:反映了圓的面積S隨半徑r的變化過程.教師強調:π是始終不變的數值,是常量,4.用10m長的繩子圍一個矩形.當矩形的一邊長x分別為3m,3.5m,4m,4.5m時,它的鄰邊長y分別為多少?y的值隨x的值的變化而變化嗎?教師展示完題目,給出學生思考時間后,找學生依次作答此題學生1答:當x為3m時,y為2m;當x為3.5m時,y為1.5m;當x為4m時,y為1m;當x為4.5m時,y為0.5m;教師繼續(xù)問:y的值隨x的值的變化而變化嗎?學生1答:y的值隨x的值的變化而變化.教師問:寫出矩形的周長10m與它的邊長x,y之間的關系式。學生2答:列式為:2(x+y)=10;教師再問:式子中變化的量是什么?不變化的量是什么?學生2答:變化的量是x,y;不變化的量是10。教師問:上述運動變化過程中出現的量,你認為可以怎樣分類?(出示課件11)學生答:一種是數值發(fā)生變化的量,還有一種是數值始終不變的量。教師展示分類情況。師生共同歸納,展示變量、常量概念:(出示課件12)定義: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我們稱數值發(fā)生變化的量為變量,數值始終不變的量為常量。教師提示學生變量與常量的關鍵詞:發(fā)生了變化和始終不變.考點1:實際問題中常量與變量的識別(出示課件13)某人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加工100個零件,則工作量W與時間t之間的關系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數100和W,t都是變量B. 數100和W都是常量C. W和t是變量D. 數100和t都是常量,師生共同討論解答如下:解析:工作量W與時間t是變量,100是常量 ,故選C.答案:C.出示課件14,學生自主練習后口答,教師訂正.考點2:關系式中常量與變量的識別指出下列關系式中的變量與常量:(出示課件15)(1)y=3x-4; (2)y=x;(3)y=x2+2x-8; (4)S=πr2.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找四位同學分別解答此題.解:(1)3和-4是常量,x和y是變量.(2)1是常量,x、y是變量.(3)1、2、-8是常量,x、y是變量.(4)π是常量,s、r是變量.出示課件16,學生自主練習后,教師另找四位同學口答并訂正.考點3:確定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式(出示課件17)教師出示問題:彈簧的長度與所掛重物有關.如果彈簧原長為10cm,每1kg重物使彈簧伸長0.5cm,試填下表: 重物的質量(kg)12345彈簧長度(cm) 怎樣用含重物質量m(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彈簧長度 l(cm)?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問:怎么填表呢?學生答:原長不變,每增加1kg,彈簧伸長0.5cm。表格依次填:10.5、11、11.5、12、12.5。教師問:那怎么用含m和l的式子來表示這一規(guī)律呢?學生答:也就是在10的基礎上,m每增加1,l就增加0.5,列方程為l=10+0.5m.出示課件18,學生思考后找同學口答,教師訂正.教師:學了前面的知識,接下來做幾道練習題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樣吧。(三)課堂練習(出示課件19-23)練習課件第19-23頁題目,約用時20分鐘(四)課堂小結(出示課件24) 常量與變量的概念常量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數值始終不變的量為常量變量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數值發(fā)生變化的量為變量易錯提醒在不同的條件下,常量與變量是相對的(注:橫線上的語句由學生填寫)(五)課前預習預習下節(jié)課(19.1.1第2課時)的相關內容.知道自變量、函數、函數值、解析式的定義七、課后作業(yè)教材第71-72頁練習第(1)-(4)題.八、板書設計變量與函數第1課時 1.常量與變量: 常量: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數值始終不變的量為常量.變量: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數值發(fā)生變化的量為變量. 考點1 考點2 考點3 2.例題講解:九、教學反思成功之處:本節(jié)課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以合作交流為手段、以能力提高為目的.在探究知識上,以學生自主探究分組交流為主線,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選擇貼近生活的實例,與變量和常量的概念緊密結合,能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在某個變化過程中,變量和常量是相對而言的,學生理解較困難,解題時學生容易出現把π看成變量這種錯誤.補救措施:教學時通過對比教學多舉出變量和常量是相對而言的事例,讓學生真正理解變量和常量的概念.
相關教案
這是一份數學八年級下冊19.1.1 變量與函數第2課時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課型,課時,教學重難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數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9.1.1 變量與函數教案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數學19.1.1 變量與函數教學設計及反思,共7頁。

相關教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