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新魯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冊課件PPT整套
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表環(huán)境單元綜合提升二課件
展開
這是一份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表環(huán)境單元綜合提升二課件,共10頁。
單元綜合提升二·知識網(wǎng)絡構建··核心知識必備·1.大氣圈的分層:大氣層在垂直方向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2.大氣的受熱過程3個環(huán)節(jié):①太陽短波輻射穿過大氣層。大氣對太陽輻射有削弱作用,形式包括反射、散射和吸收。②太陽輻射到達地表。地表增溫,然后向外放出地面輻射,絕大部分被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氣增溫。所以地面的長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熱量來源。③大氣增溫后也向外輻射熱量,其中一部分傳到地面,被稱為大氣逆輻射 。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3.常見的熱力環(huán)流:①海陸風:白天吹海風,夜晚吹陸風。②山谷風:白天吹谷風,夜晚吹山風。③城市風:近地面風由郊區(qū)吹往城市 。4.大氣的水平運動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方向由高壓指向低壓。高空的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影響,風向最終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 、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影響,風向最終與等壓線斜交 。5.海水的性質:溫度、鹽度和密度。6.海水的運動:潮汐、波浪、洋流。7.植被類型:森林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8.植被對環(huán)境的影響:固碳釋氧、凈化空氣;涵養(yǎng)水源、保育土壤;積累營養(yǎng)物質、保護生物多樣性; 防風固沙、減輕災害。·學科技能突破·等壓面圖的判讀技巧:1.判讀氣壓(1)由于大氣密度隨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氣所承擔的空氣柱高度不同,導致在垂直方向上隨著高度增加氣壓降低。 即PA>PC,PB>PD。(2)因地面冷熱不均,導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現(xiàn)氣壓差異,進而等壓面發(fā)生彎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壓面上凸處氣壓高,下凹處氣壓低,即PC>PD,PB>PA。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氣壓區(qū)類型相反,若近地面為高壓,高空則為低壓。2.判斷下墊面的性質(1)判斷陸地與海洋(湖泊):夏季,等壓面下凹者為陸地、上凸者為海洋(湖泊)。冬季,等壓面下凹者為海洋(湖泊)、上凸者為陸地。(2)判斷祼地與綠地:裸地同陸地,綠地同海洋。(3)判斷城區(qū)與郊區(qū):等壓面下凹者為城區(qū)、上凸者為郊區(qū)。3.判斷近地面天氣狀況和氣溫日較差:等壓面下凹者,多陰雨天氣,日較差較小,如A地;等壓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氣,日較差較大,如B地。學以致用 讀北半球高空等壓面分布圖,完成1~2題。1.下列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氣壓的比較,正確的是( )A.甲>乙>丁>丙 B.丙>丁>乙>甲C.丙>丁>甲>乙 D.丁>丙>甲>乙2.丙、丁兩地之間的風向為( ?。〢.東北風 B.西北風C.東南風 D.西南風BD解析:第1題,在高空,甲處等壓面下凹,乙處等壓面上凸,所以相比而言,甲為低壓,乙為高壓,氣壓:乙>甲;近地面氣壓分布與高空氣壓分布相反,所以近地面丙為高壓,丁為低壓,氣壓:丙>??;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空氣密度越小,氣壓越低,所以氣壓:丙>甲,?。疽?。綜上分析可知,氣壓大小關系為:丙>?。疽遥炯?,A、C、D錯誤,故選B。第2題,根據(jù)上題分析可知,近地面丙為高壓,丁為低壓,所以空氣由丙地流向丁地,在北半球近地面,水平氣流運動過程中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右發(fā)生偏轉(約30~45°),結合圖中方向指示信息可知,丙丁之間的風向為西南風,A、B、C錯誤,故選D。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