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級上冊物理期中試卷
展開
這是一份八年級上冊物理期中試卷,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一、單選題(每個2分;共24分)
1.下列速度值最大的是( )
A. 360 km/h B. 15 m/s C. 360 m/min D. 72dm/s
2.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花樣滑冰運動員在水下仍能聽見音樂,說明水能傳聲
B. 高架路兩側建有隔音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C. 用不同的力敲擊鼓面時,鼓發(fā)聲的音色不同
D. 醫(yī)學上用 B 超檢測人體,說明超聲波具有能量
3.有甲、乙兩輛小車,它們運動的s—t圖像如圖所示,分析圖像得到的下列結論中正確是( )
A. 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B. 甲車的速度為10m/s,乙車的速度為2m/s
C. 經過6s,甲、乙兩車相距2m
D. 經過5s,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均為10m
4.第十七屆科博會在北京召開,中外多款智能機器人齊亮相,如幼教機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賽背唐詩,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機器人的聲音不是由振動產生的
B. 機器人的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 機器人能區(qū)分小朋友的聲音是因為他們的音色不同
D. 機器人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108m/s
5.下列做法中,目的是為了加快蒸發(fā)的是( )
A. 用地膜覆蓋農田 B. 將濕衣服展開后晾在向陽、通風處
C. 將蔬菜用保鮮袋裝好后放入冰箱 D. 用管道輸水代替溝渠輸水進行農田灌溉
6.下列社會生活中的現象:(1)暖氣片都安在窗子以下(2)冬天自來水管有時會凍裂(3)我國最新研制“玉兔”號月球車要選用高強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4)諺語“下雪不冷化雪冷”.其中,不能用物質的密度知識解釋的是( )
A. (1) B. (2) C. (3) D. (4)
7.如圖所示,進入人眼睛的光線是由( )
A. 平面鏡發(fā)出的 B. 像s′發(fā)出的 C. 平面鏡反射的 D. 人的眼睛發(fā)出的
8.“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深受觀眾的青睞。下列對古詩文中涉及的熱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
A.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膘F凇的形成是升華現象
B.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彼男纬墒瞧F象
C.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D.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膘F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9.下列關于圖所示的光現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甲:太陽光穿過樹林形成光柱,是光沿直線傳播的結果
B. 乙:光盤上呈現彩色的扇形面,是光的色散現象
C. 丙:橋在湖口形成的“倒影”,是光沿直線傳播的結果
D. ?。和胫兴锏目曜涌瓷先澱哿?,是光的折射現象
10.圖的四種現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
A. B.
白光通過三棱鏡形成彩色光帶 人在墻上形成的影子
C. D.
鉛筆好像在水面處折斷了 觀眾看到銀幕上的圖象
11.關于光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矯正近視眼的鏡片是凹透鏡
B. 當你向豎直懸掛的平面鏡走近時,你在鏡中所成的像越來越大
C.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現象產生的
D. 光是一種電磁波,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km/s
12.同學們在探究過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實驗之后,關于物體吸收或者放出熱量之后其溫度的變化,有如下四種說法,請你幫助選出正確的說法( )
A. 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B. 物體溫度不變,就一定沒有吸熱或放熱
C. 物體放出熱量,溫度不一定降低 D. 物體吸收熱量越多,溫度就一定升高得越高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7分)
13.如圖所示,用兩種不同規(guī)格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圖1中鉛筆的長度是________cm,圖2中鉛筆的長度是________cm。
14.在燒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用酒精燈對燒瓶微微加熱,過一會兒停止加熱.在此實驗中可以看到,固態(tài)的碘沒有 ________,而直接變成紫色的碘蒸氣,這種現象叫 ________,停止加熱后,碘蒸氣沒有 ________,而直接就固態(tài)的碘,一部分附著在燒瓶壁上,這種現象叫 ________。
15.在學校的“元旦”晚會上,我們能很容易辨別出二重唱的男聲和女聲,是因為他們的________不同.在醫(yī)院附近有如下左圖所示的警示牌,這種保持肅靜的做法屬于在________處減弱噪聲。
16.如上右圖所示,曉雯在二胡演奏時,不斷用手指控制琴弦長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聲音的________;我們聽聲音就能判斷是什么樂器在演奏,主要是依據聲音的________。
17.教學樓的走廊里掛著一塊平面鏡,當同學們走進鏡子時,他們在鏡中像的大小________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同學間可以通過鏡子互相看到對方,表明了反射時光路是________ 的;有時陽光射進來,部分同學看到鏡子里很“刺眼”,這是因為鏡子發(fā)生了________。
18.我們能看見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是因為它們發(fā)生了________,無論在哪個方向都有光射入眼睛。
19.白熾燈燈泡內的鎢絲正常工作時溫度高達2000℃左右(鎢的熔點是3410℃),長期使用后,鎢絲因________ (填物態(tài)變化)變細,導致燈絲的電阻變________ (選填“大”、“小”),升華后的鎢又________ (填物態(tài)變化)使燈泡內壁變黑。
三、作圖題(每個圖5分;共10分)
20.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做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
2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畫出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要求:畫出法線,標明入射角、折射角)
四、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32分)
22.在探索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小麗利用音叉、乒乓球、小錘以及聽診器等做了以下探究活動,請你幫她完成相關內容:
(1)使音叉發(fā)出不同響度的聲音時,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是不同的,說明響度與________有關;實驗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用大小相等的力敲擊音叉,同時聽者逐步遠離音叉,逐步感受音叉聲音的響度變化,直到聽不到音叉的聲音為止.實驗中用大小相等的力敲擊音叉的目的是________.這說明聽到的響度與________有關,離音叉越遠的人聽到音叉聲音的響度應該越________。
23.小聰小組跟老師一起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圖甲所示,小聰將呈現反射光線的活動小鐵板向后折,活動小鐵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線,這說明________ 。
(2)實驗中多次改變入射光線A0與ON的夾角進行實驗,測量記錄如表所示.同組的小東分析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光反射時,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聰認為應是: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________的結論正確,理由是________。
(3)在圖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筆讓光線沿著B0(即逆著原反射光線)射向平面鏡時,可看到反射光線沿OA射出,這說明________。
24.下面是探究“水的沸騰”和“海波熔化”的實驗.
(1)圖a是小明、小紅兩名同學分別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他們所用器材規(guī)格完全相同,將水加熱相同時間后停止.圖b是兩名同學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由圖象可知此時水面上方的氣壓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標準大氣壓;小紅把水加熱到水沸騰,所用時間較長的原因是________。
(2)在做“海波熔化”的實驗時,他們采用如圖c的實驗裝置.將裝有海波的大試管放入上面實驗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燈,溫度計A和B分別測量海波和燒杯中熱水的溫度.根據兩個溫度計的示數,繪制出了海波和熱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d).由圖象可知,在第8min時,大試管內的海波處于________(選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固液共存態(tài)”).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將________(選填“繼續(xù)”或“停止”).根據該圖象可知海波是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它的熔點是_______。
25.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1)在實驗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________;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A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蠟燭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當蠟燭移動到B處時,可以看到它和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
(3)取一光屏放在B處,發(fā)現光屏上并沒有出現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4)如果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將對實驗產生的影響是________。
(5)曉雯將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鏡,在距離凸透鏡20cm的后方放一光屏,發(fā)現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燭焰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 cm.
26.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做“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
(1)組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________的順序(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實驗室現有水銀溫度計(﹣20 ℃~120 ℃)、酒精溫度計(﹣80 ℃~60 ℃)、體溫計等不同種類的溫度計,本實驗應選用的溫度計是________。
(2)信息提示:液體的沸點與其表面的氣壓有關,液體表面的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越高,由圖乙可知實驗測得水的沸點是________℃,說明此時實驗室中的大氣壓________(選填\小于\大于\等于)1標準大氣壓.水在沸騰的過程中,________熱,溫度將________(選填\升高\降低\不變);
(3)實驗中看到“白氣”不斷從燒杯中冒出,這些“白氣”實際上是________(選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氣”),產生“白氣”的過程需________熱;
(4)另外兩同學也選用相同的裝置做該實驗,他們繪制的沸騰圖像如圖丙所示,問a、b圖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在實驗中發(fā)現了如圖A、B的兩種情形,其中圖________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
(5)如果覺得加熱時間太長,請你想出兩個解決辦法:a________, b________ 。
五、計算題(共17分)
27.一列200長的火車,以18km/h的速度通過一座鐵橋,歷時8min50s,則
(1)火車通過鐵橋共行了路程多大?
(2)鐵橋的實際長度是多少?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 A 2.C 3.C 4.C 5.B 6. D 7.C 8. D 9. C 10.D 11.A 12.C
二、填空題
13.4.7;4.70 14. 熔化;升華;凝固;凝華 15.音色;聲源 16.音調;音色
17.不變;可逆;鏡面反射 18.漫反射 19.升華 ; 大; 凝華
三、作圖題
20. 如圖所示: 21.如圖所示:
四、實驗探究題
22. (1)振幅;將音叉振動放大,便于觀察實驗(2)控制響度相同;離聲源的距離;小
23.(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
(2)小聰;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或先有入射光線,才有反射光線)(3)光路具有可逆性
24.(1)小于;小紅的水的初溫較低(2)固液共存態(tài);停止;晶體;48℃
25. (1)確定像的位置(2)像與物的大小相等(3)虛(4)B處的蠟燭與像不重合(5)10
26.(1)自下而上;水銀溫度計(2)97;小于;吸;不變(3)小水滴;放
(4)水的質量不同;A(5)減少水的質量;提高水的初溫
五、計算題
27. (1)解:由題知,v=18km/h=5m/s,t=8min50s=530s,
根據v= 可得,火車通過鐵橋共行了路程為:
s1=vt=5 m/s×530s=2650m
(2)解:鐵橋的實際長度是為:
L=s1﹣s車=2650m﹣200m=2450m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八年級上冊物理期中試卷含答案解析,共6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期中試卷(帶答案),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蚊子和牛叫聲的區(qū)別是,關于聲的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6m路程所用的時間為 s;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期中復習,共8頁。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