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同步課件第二章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

    • 4.6 MB
    • 2021-11-14 17:25
    • 185
    • 0
    • 教習網(wǎng)用戶0407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同步課件第二章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第1頁
    1/50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同步課件第二章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第2頁
    2/50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同步課件第二章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第3頁
    3/50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同步課件第二章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第4頁
    4/50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同步課件第二章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第5頁
    5/50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同步課件第二章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第6頁
    6/50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同步課件第二章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第7頁
    7/50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同步課件第二章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第8頁
    8/50
    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圖文課件ppt

    展開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圖文課件ppt,共5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東京大地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1.知識目標:海陸的變遷? (1)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2)理論依據(jù):大陸漂移假說,板塊運動學說。? 2.思想目標:培養(yǎng)學生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探索精神。3.重點、難點:了解大陸漂移和板塊構(gòu)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能解釋世界主要的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同時,人類活動也會造成海陸的變化。
    “滄海桑田”原來的意思是海洋會變?yōu)殛懙兀懙貢優(yōu)楹Q?。這種“滄桑之變”是發(fā)生在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 地球內(nèi)部的物質(zhì)總在不停的運動著,因此會促使地殼發(fā)生變動,有時上升,有時下降。挨近大陸邊緣的海水比較淺,如果地殼上升,海底便會露出,而成為陸地,相反,海邊的陸地下沉,便會變?yōu)楹Q?。有時海底發(fā)生火山噴發(fā)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脈、火山,它們?nèi)绻冻龊C妫矔蔀殛懙亍?
    喜馬拉雅山上的巖石中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了什么問題?
    我國東部海底發(fā)現(xiàn)古河道、水井等人類活動遺跡反映了該海域過去是什么狀況?
    荷蘭位于歐洲西部,全國1/4的國土面積低于海平面,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荷蘭人構(gòu)建圍海大壩,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許多風車,形成了獨特的景觀。
    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 :
    二、從地圖上得到的啟示
    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他認為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后來才分裂成幾塊,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海陸分布狀況。他最早是根據(jù)南美洲和非洲的輪廓特征開始研究的。
    南美洲大陸凸出的部分與非洲大陸凹進的部分幾乎吻合。
    如果你是魏格納,你會從哪些方面進行嚴密的論證呢?
    輪廓、地層、動植物等。
    魏格納經(jīng)過艱苦的考察終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證據(jù):第一,大西洋兩岸的許多生物有親緣關系;第二,大西洋兩岸的巖石、地層和褶皺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氣候方面,兩極地區(qū)有熱帶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蓋。
    魏格納還從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學等方面進行了嚴密的論證。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夠接受的“大陸漂移假說”。假說認為:組成洋底的巖石比組成大陸的巖石重,因此,組成大陸的地殼就像“冰山”一樣在洋底巖石上漂移。這對現(xiàn)代地質(zhì)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人們至今仍以這一假說的基本思想作為討論地殼運動的依據(jù)之一。
    看看大西洋是怎樣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變化?
    提示:大西洋開始僅僅是古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的一條裂隙,隨著大陸漂移,逐漸加寬,直到形成今天世界第二大洋。而在這一過程中,古老的太平洋卻在不斷縮小,有衰退的趨勢。
    你認為大陸漂移說是空想的呢?還是有科學根據(jù)?
    提示:有一定的科學依據(jù):⑴各相鄰大陸的邊緣大致吻合。⑵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各相鄰大陸,特別是大西洋兩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層構(gòu)造相吻合。⑶現(xiàn)在測量證實,海陸分布至今尚在極其緩慢地變化著。
    1)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
    2)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板塊學說要點:(1)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2)各大板塊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3)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間交界地帶比較活躍。
    板塊構(gòu)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提出的。 板塊構(gòu)造學說是1968年法國地質(zhì)學家勒皮雄與麥肯齊、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種新的大陸漂移說,它是海底擴張說的具體引伸。 板塊構(gòu)造,又叫全球大地構(gòu)造。所謂板塊指的是巖石圈板塊,包括整個地殼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頂部,也就是說地殼和軟流圈以上的地幔頂部。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洲)和南極洲板塊。
    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說來,在板塊內(nèi)部,地殼相對比較穩(wěn)定,而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則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這里火山、地震活動以及斷裂、擠壓褶皺、巖漿上升、地殼俯沖等頻繁發(fā)生。根據(jù)板塊學說,大洋也有生有滅,它可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也可以從大到小,從小到無。大洋的發(fā)展可分為胚胎期(如東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紅海和亞丁灣)、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與終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發(fā)展與大陸的分合是相輔相成的。
    全球共分為哪六大板塊?哪些是大陸板塊,哪些是大洋板塊?板塊與大陸是一回事嗎?板塊的邊緣與內(nèi)部有何差異?
    板塊運動(運動方向不同)
    喜馬拉雅山是怎樣形成的?珠穆朗瑪峰為什么還在不斷升高?
    喜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沖撞擠壓隆起形成的。
    根據(jù)衛(wèi)星影像制成的喜馬拉雅山三維立體圖
    紅海面積會隨著板塊張裂運動變的越來越大
    請你對圖中地中海的命運作出預測?
    地中海面積會越來越小,并最終消失
    3)世界上火山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比較活躍的板塊交界地帶。4)在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fā)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兩個板塊發(fā)生碰撞,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
    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為什么環(huán)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
    意大利西西里島埃特納火山噴發(fā)
    有感地震,是指震級大于3級到小于4.5級,人們感覺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員重傷和死亡以及顯著財產(chǎn)損失的地震。 簡單地說,就是人們能夠感覺到的地震。
    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防護原則: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方法:生命三角救生法三大原則:正確抉擇 行動果斷 伏而待定四大常識:不著急 先藏身 避危險 存體力自救知識: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海陸變遷原因:A.地殼的變動、B.海平面的升降 C.人類活動的影響大陸漂移假說板塊構(gòu)造學說要點:A.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 B.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C.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間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兩大火山地震帶:A.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 B.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
    3.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發(fā)生在南美洲的智利,這里的地震災害多的原因是( )A.位于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處B.位于高達山系附近C.位于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處D.因為國家輪廓過于狹長
    4.你認為下列各項不可以作為海陸變遷證據(jù)的是( )A.喜馬拉雅山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化石B.臺灣海峽發(fā)現(xiàn)古人類遺跡 C.有些大陸的邊緣可以較好的吻合D.相互分離的大陸都有人類活動
    5.根據(jù)大陸漂移學說,目前還在不斷擴張之中的大洋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C.印度洋   D.北冰洋6.六大板塊幾乎全部為海洋的是___________。

    相關課件

    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教課內(nèi)容課件ppt:

    這是一份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教課內(nèi)容課件ppt,共3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地殼的變動,填海造陸,東部海域,海平面的升降,魏格納,板塊交界,環(huán)太平洋,地中海喜馬拉雅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試講課課件ppt: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試講課課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海陸的變遷pptx、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海陸的變遷doc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32頁, 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評課ppt課件: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評課ppt課件,共4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魚龍”化石,“魚龍”復原圖,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二節(jié)海陸的變遷,圍海造田,填海造陸,南美洲,板塊張裂,書頁受擠壓變形,海陸的變遷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

    版本: 人教版 (新課標)

    年級: 七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 同課精品
    • 所屬專輯16份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
    添加客服微信 獲取1對1服務
    微信掃描添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