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金

    中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課件第二課時

    • 723.3 KB
    • 2021-10-25 05:01
    • 190
    • 1
    • 新月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中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課件第二課時第1頁
    1/35
    中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課件第二課時第2頁
    2/35
    中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課件第二課時第3頁
    3/35
    中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課件第二課時第4頁
    4/35
    中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課件第二課時第5頁
    5/35
    中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課件第二課時第6頁
    6/35
    中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課件第二課時第7頁
    7/35
    中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課件第二課時第8頁
    8/35
    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中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課件第二課時

    展開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課件第二課時,共3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如何抒情,直抒胸臆,如何抒情之間接抒情,《歸去來兮辭》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詩歌的表達技巧、藝術手法
    (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觸景生情、以景襯情、寓情于景;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2)物情關系:借物抒懷、托物言志 (3)事情關系:借古諷(傷)今、懷古傷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懷、
    人物描寫手法景物描寫手法
    (1)描寫順序:遠近、高低、時間空間變化(2)色彩運用:明暗對比,繪形繪色(3)動靜(視聽)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正側結合(4)襯托 渲染(5)白描、工筆(細節(jié))(6)修辭:比喻、夸張、擬人、對比等(7)感官角度: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
    比喻、擬人、借代、夸張、雙關(諧音)、反問、反復、頂真、反語、通感、排比、疊字(詞)
    先寫景后抒情、先記事后抒懷、先抑后揚、欲揚先抑、卒章顯志、開門見山、以景結情、伏筆鋪墊、以小見大、曲筆入題
    象征、想象、聯想、曲筆(從對方如筆,展開想象)、襯托、烘托、渲染、對比、比興、用典、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駱賓王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蘭徑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籠累,唯馀松桂心。問:請簡要賞析“谷靜風聲徹,山松桂空月色深”。(3分)
    營州歌高 適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虜酒千鍾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問:本詩主要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試作簡要分析。(4分)
    “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這兩句用山谷幽靜、空曠襯托風聲格外之響與月色分外之濃,視聽兼具,動靜結合,突出表現了山間空曠、靜寂的美好景致。
    ①白描,全詩抓住營州少年騎馬打獵的生活場景,用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營州少年的形象。②直抒胸臆,“虜酒千鍾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直接抒發(fā)了對營州少年的贊美之情。
    閱讀下面兩首詩,簡要賞析各自的表達技巧。山園小梅(其一)[宋]林 逋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別 董 大[唐]高 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林詩:主要用烘托的方法。清淺的泉水烘托梅花疏落有致的身影;朦朧的月色烘托梅花淡雅清幽的香氣;用霜禽想落下先偷偷把梅花張望,用粉色的蝴蝶也對梅花癡迷神往,烘托梅花分外美麗。從而表現出梅花淡雅高潔、美艷不俗、只可遠觀、不可近狎的品格。高詩:詩歌前兩句用“黃云”“千里”、“白日”昏暗、大雁南飛、北風勁吹、大雪紛下的情景,極力渲染送別時天氣的惡劣,更能反襯出作者激勵友人的一腔豪邁之情。
    渲染是用景物、環(huán)境或人物的行動、心理進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繪或烘托,以營造某種氣氛,表現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強藝術感染力的表現手法。對景物環(huán)境多作正面的著力描寫。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痹娭袑懙搅嘶?、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畫面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渲染了春澗的寂靜。如漢樂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痹娭小棒~戲蓮葉東”四句的渲染描寫,使得全詩生動活潑,音調優(yōu)美,把水上采蓮的畫面和人們采蓮時歡愉的情緒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烘托和渲染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強調突出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中的形象更鮮明突出。這是兩種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寫手法。烘托主要指用乙物來托甲物,使甲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是側面描寫的一種方式。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的前兩句通過對冬天惡劣環(huán)境的描寫——遠處峰巒聳立,萬徑縱橫,然而山無鳥飛,徑無人蹤,烘托釣叟的清高脫俗、兀傲不群的個性特征。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第一曲彈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個情景描寫真切地烘托出聽者沉湎于動人的藝術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表現了音樂的神妙動人和彈者的高超技藝。
    (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觸景生情、以景襯情、寓情于景;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2)物情關系:借物抒懷、托物言志 (3)事情關系:借古諷(傷)今、懷古傷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懷
    如何抒情——(一)直抒胸臆
    從軍行 楊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這首詩最后兩句是怎樣抒情的?請加以鑒賞。
    報警的烽火傳到了長安,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調兵的符令剛出了宮門,將軍的騎士就直搗龍城。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風狂刮的聲音裹著鼓聲。我寧作百夫長沖鋒陷陣,也不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最后兩句直抒胸臆。既表現了作者忠君報國和建功立業(yè)的思想,也反映了當時唐王朝強盛國勢下,舉國上下尚武好戰(zhàn)的一往無前、戰(zhàn)無不勝的民族心態(tài),讀來令人豪情滿懷。
    如何抒情——(一)直抒胸臆與間接抒情
    ?送溫臺????????朱放?????? ??渺渺天涯君去時,浮云流水自相隨。人生一世長如客,何必今朝是別離!???????雨夜????????張詠?????? ??簾幕蕭蕭竹院深,客懷孤寂伴燈吟。?無端一夜空階雨,滴破思鄉(xiāng)萬里心。?????? ??兩首詩的結尾兩句抒情方式有何異同?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同:都運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第一首“何必”表達了面對別離的豁達,對朋友的寬慰;第二首“無端”表現幽怨之情,“思鄉(xiāng)萬里心”表現思鄉(xiāng)之情。異:第二首還運用了間接抒情的方式,“一夜空階雨”烘托思鄉(xiāng)之情。
    8.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漁家傲朱 服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攀怅幠苡袔祝拷瘕斀獗M留無計。寄語東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 請從景情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詞上闋是如何表現作者的情感的。
    小雨線線,和風細細,萬家掩映在楊柳青煙里?;▋簩χη橐馍钌睿宦浠ㄕ碀裢?,再不能飛起,怎能回到故枝。多愁無邊無際,溫和的春天呵,將隨東流水而去。 三春美景能有幾?就是將三品官佩,金龜換盡,也留春無計。寄語東陽的酒肆,我要拚卻一醉,酩酊大醉神仙事,一聲嘆,而今一時快樂,化作他年傷心淚。
    上闋借景抒情。寫暮春時節(jié),纖風細雨,煙籠楊柳,郁郁蔥蔥,萬家屋舍,掩映在楊柳的青煙綠霧中【景】;水流花落,春光將盡,惹人愁思,借濕花戀樹寄寓人的戀春惜春,表現了詩人的感傷情緒【情】。
    春日山居寄友人周 賀春居無俗喧,時立澗前村。路遠少來客,山深多過猿。帶巖松色老,臨水杏花繁。除憶文流[注]外,何人更可言。[注] 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學之士。本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現的?(6分)
    參考答案:(1)本詩主要表達了詩人對山林春景和隱居生活的喜愛之情,以及對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2)①借景抒情。(明技巧)借春日山居所見之景寄寓自己內心對山林春景的喜愛之情。(釋運用、析作用)②直抒胸臆。(明技巧)“除憶”兩句寫面對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無人可以分享,抒發(fā)了對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釋運用、析作用)
    題菊花 黃巢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注)青帝:司春之神。問:這首詩在情與景的表現上有何特色?
    這首詩運用了觸景生情和虛實結合的手法,因見到菊花在秋天開放時冷寂,蝴蝶也難得飛來采掇菊花的幽芳。發(fā)揮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變菊花處境,讓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齊開放。抒發(fā)了對菊花開不逢時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這首詩在情與景的抒寫上有何特色?
    觸景生情聽到笛聲而想到故園情
    滁洲西澗 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人運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敘)詩人獨愛自甘寂寞安貧守節(jié)的澗邊幽草,無意居高媚時的黃鸝。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析)表露出詩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評)
    問:這首詩在情與景的抒寫上有何特色?試略作分析。
    魯 港①柯茂謙②十年回首付沾襟,斷甲沉沙齒齒深。可惜使船如使馬,不聞聲鼓但聲金。人歌鬼哭都堪史,木落江空正獨吟。遺老蕭條漸無語,酒旗飐飐出蘆林。[注]?、亵敻郏旱孛?。1275年,南宋主力與元軍在魯港交戰(zhàn),宋軍主帥賈似道聽聞前線潰敗,未見元軍便鳴金收兵,倉皇逃跑。魯港之敗,宋軍主力覆沒,加速了南宋王朝的滅亡。②柯茂謙:南宋遺民。這首詩尾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①以景結情、借景抒情。(明技巧)②從“獨吟”到“無語”,此時此地,任何語言都成了多余,詩人眼前只有一片黃茅白葦,幾面酒旗在蕭瑟的秋風中飄動。(釋運用)③景物描寫渲染了全詩的悲涼氛圍,烘托出詩人孤寂、哀痛之感。(析作用)
    幾種景情手法的區(qū)別借景抒情:景語+情語寓情于景:景語為主體和載體(暗藏情感)觸景生情和緣情寫景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登岳陽樓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閩中秋思 杜荀鶴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注:杜荀鶴,晚唐詩人。此詩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評價極高?!安恢蛔?,盡得風流”是詩人表情達意的最高境界。本詩的抒情方面即有此特點,試結合全詩,加以分析。(4分)
    本詩以樂景寫哀情。前三句寫景,極盡明麗歡愉,與氣象開闊之能事,全無北國秋天之蕭瑟。末一句兩個“堪”字,則構成心緒的對比。作者客居福建,他鄉(xiāng)雖美,但只堪圖畫,不能慰解思鄉(xiāng)之苦,詩歌無一句明言思鄉(xiāng)、思鄉(xiāng)之情卻表現的淋漓盡致。
    謝亭送別 謝渾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詩中兩處描寫自然景物,其表現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紅葉青山急水流”寫江上所見景色,色彩鮮艷、美麗,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用“紅葉青山”反面襯托對朋友的留戀之情,“滿天風雨下西樓”寫酒醒后獨自從風雨籠罩的西樓走下來,景物凄黯迷茫,寓情于景,用悲涼之景來襯托作者黯然神傷的離別之情;以景結情,含蘊蘊藉,富有感染力,使結尾有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溪行逢雨與柳中庸 [唐]李端日落眾山昏,蕭蕭暮雨繁。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三峽吟[南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注]。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 上有青楓林:《楚辭·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
    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點明了愁;第二首景不顯愁,借典故寫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嘆抒情;第二首以理寫愁,辨析猿聲“不自愁”,愁在人心。
    春江晚景 張九齡江林皆秀發(fā),云日復相鮮。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注]?、倌牵和澳摹薄"诿烊唬簭V闊遼遠的樣子。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
    本詩首聯描繪了樹木繁茂、落霞與夕陽交相輝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艷麗,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 頷聯則直接抒發(fā)作者在征路上見到美景時喜出望外的心情。兩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如何抒情——物情關系之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詩是一種以客觀世界中的具體事物如景物、器物、動物或植物等為描寫對象,以抒發(fā)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懷抱負等為主要內容的詩歌。它將作者的寫作目的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寫中。
    如何抒情——托物言志之高考真題
    (2010·山東高考)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②使心傷。[注]?、偕田L:秋風。②愴悢(liàng):悲傷。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做簡要分析。
    ①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或“比興”“象征”)的手法。(明技巧)②詩人用林中的奇鳥——鳳凰自喻(或“象征詩人自己”),(釋運用)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性和遠大的志向。(析作用)③抒發(fā)了詩人孤獨無奈的苦悶心情和壯志難酬(或“報國無門”)的悲傷情懷。(析作用)
    卜算子·詠梅陸 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o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試分析一下這首詞運用的主要藝術手法。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自開自落,無人理睬。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就算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fā)出縷縷清香。
    寂寞無主的幽梅,在驛館外斷橋邊開放。已是日落黃昏,她正獨自憂愁感傷,一陣陣凄風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她完全不想占領春芳,聽任百花群艷心懷妒忌將她中傷??v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塵泥,清芬卻永留世上。
    托物言志。詞人借不與群芳爭春,雖然“成泥”“作塵”而芳香如故的梅花來表達自己雖遭不幸,前途坎坷,也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節(jié)操。
    9.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卜算子·詠梅陸 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o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試分析一下這首詞運用的主要藝術手法。
    如何抒情——物情關系之借物抒懷
    隱凈山中大雨 [南宋]張孝祥 青峰度云氣,幽壑舞回風。山神助我奇觀,喚起碧霄①龍。電掣金蛇千丈,霆震靈鼉②萬疊,洶洶欲崩空。誰瀉銀河水,傾入寶蓮宮。 坐中客,凌積翠,看奔洪。人間應失匕箸③,高處獨從容。洗盡從來塵垢,潤及無邊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開霽,日在五云東。[注]?、俦滔觯弘[凈山有碧霄泉。②鼉:鼉龍,揚子鱷。③匕箸:羹匙和筷子。下闋畫線句借雨寫懷,生動形象,請加以賞析。
    畫線句借雨寫懷,借眼前大雨洗塵垢、潤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現作者滌污穢、惠天下的抱負,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寬闊胸襟。這樣寫言近旨遠,物我渾然。
    托物言志、借物詠懷、借景抒情的區(qū)別
    如何抒情——事情關系之用典
    用典是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語典兩種。事典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屬于借古抒懷。語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詩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如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即運用了馮唐的典故。
    古風(其十五) 李白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yǎng)賢才。方知黃鵠舉,千里獨徘徊?!咀ⅰ俊、傺嗾?,即燕昭王;郭隗,勸說燕昭王求士。②劇辛,戰(zhàn)國時燕將,原為趙國人。③鄒衍,戰(zhàn)國時著名的哲學家,齊國人。這首詩開頭四句運用燕昭王招賢納士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燕昭王延請郭瑰,高筑起了黃金臺。劇辛從趙國投奔燕國,后來鄒衍也從齊國奔來??墒侨缃竦漠斦?,卻棄我如同塵埃。他們寧肯花珠玉來買歌看舞,卻以糟糠養(yǎng)賢才。此刻我方明白,黃鶴為什么要遠君而去,千里高飛獨自徘徊。
    如何抒情——事情關系之借事抒懷
    北來人二首[宋]劉克莊試說東都①事,添人白發(fā)多。寢園殘石馬,廢殿泣銅駝。胡運占難久,邊情聽易訛。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②。?十口同離仳,今成獨雁飛!饑鋤荒寺菜,貧著陷蕃衣。甲第歌鐘沸,沙場探騎稀。老身閩地死,不見翠鑾歸! 注:①東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號。這兩首詩在敘事上有何特色?試作簡要分析。
    ①以對比加強敘事的抒情效果。用權貴歌舞宴飲,不問軍情與百姓心系故國作對比,表達憂國憂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國前后境況的對比,表現百姓流離之苦。②以“北來人”的口吻敘事,表達情感顯得更真實、自然。③敘事中流露出個人的情感。如“今成獨雁飛”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涼與孤獨。
    【2016年高考江蘇卷】八聲甘州 辛棄疾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①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間。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②。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注:①楊民瞻,辛棄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
    第一問: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難封侯。第二問:通過對這些事跡的提煉鋪陳,營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圍,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本詞上闕選取了李廣的哪些事跡?這樣選材有什么表達效果?(5分)

    相關課件

    中考語文鑒賞詩歌之表達技巧課件 (1):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鑒賞詩歌之表達技巧課件 (1),共4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角度一描寫方式,描寫方式動靜結合,描寫方式虛實結合,描寫方式點面結合,描寫方式細節(jié)描寫,描寫方式白描,角度二抒情方式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專題23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復習課件):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專題23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復習課件),共2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古代詩歌表達技巧,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篇章結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
    添加客服微信 獲取1對1服務
    微信掃描添加客服